更新日期:2013/08/13 23:08:31
學習次第 : 進階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述·訶欲第二
智顗大師(智者大師)述 寶靜法師講
訶欲第二
所言訶欲者,謂五欲也。凡欲坐禪,修習止觀,必須訶責。五欲者,是世間色、聲、香、味、觸。常能誑惑一切凡夫,令生愛著。若能深知過罪,即不親近,是名訶欲。
所言訶五欲者,謂訶去色聲香味觸之五欲也。欲乃希須為義,因此五欲,為地獄之五條根,若欲坐禪修習止觀者,必須訶斥之。謂眼所見之好色,耳所聽之好聲,鼻所嗅之好香,舌所嘗之美味,身所貪之好觸,皆令人貪著,常能誑惑一切凡夫,令生愛著;若能深知過咎,即不親近,以其五欲皆能獲罪,既不親近,則無此過咎,無此過咎,則不欲訶而自訶矣。
一訶色欲者。所謂男女形貌端嚴,修目長眉,朱唇素齒,及世間寶物,青黃赤白,紅紫縹綠,種種妙色,能令愚人見則生愛,作諸惡業。如頻婆娑羅王以色欲故,身入敵國,在淫女阿梵波羅房中;優填王以色染故,截五百仙人手足,如此等種種過罪。
第一訶斥色欲。當知訶之一字,即是用功夫之要道,入門之正軌,須以種種方法訶斥之。所謂男女形貌端正嚴好,修目即長眉,朱者紅也,素者白也,所謂丹唇皓齒,明眸善睞,種種可愛可悅之色相,愚人視之,遂生貪愛,此為貪愛男女之形色有情之正報。還有一種人,對於有情男女之愛,染心很淡泊,不生執著,而愛世間種種可尊可貴之寶物,謂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等七寶,及一切青黃赤白紅紫縹綠五光十色,種種微妙殊勝之色相,若智者觀之,了達原是虛妄,不生貪愛,而愚人遂生愛染,因迷惑故,從此作諸惡業,深造累劫之禍殃。如頻婆王事,即是引證,是王以貪愛色欲故,不顧國家之重,甘願身入敵邦,獨處於淫女阿梵波羅房中。又如優填王,以愛樂色染故,遂截五百仙人手足,造大重罪。當知古今多少英雄漢,誰不於此茫茫欲海中,為恩愛奴,作色情魔,所謂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恩愛酬繆,曠劫相纏,無有了期。悲夫!色欲之害人,實甚於猛獸橫流,吾儕凡夫,應當猛省而訶斥之。
二訶聲欲者。所謂箜篌箏笛,絲竹金石音樂之聲,及男女歌詠贊誦等聲,能令凡夫聞即染著,起諸惡業。如五百仙人雪山住,聞甄陀羅女歌聲,即失禪定,心醉狂亂,如是等種種因緣,知聲過罪。
二訶聲欲,亦分有情無情之不同:所謂無情之箜篌箏笛,絲竹金石音樂之音聲,如今發明風琴鋼琴之聲,及有情男女歌美音聲,或嬌媚妖詞,或淫聲豔語等,種種可樂之音聲,皆令凡夫聞即染著,起諸惡業。如五百仙人,雪山修道,聞甄陀羅女歌聲,即失禪定,心則如醉如狂,擾亂不休。又如提波延那仙人,聞舍脂夫人之軟語,遂起欲念而失神通。自古迄今,因聲欲而墮落者,不勝枚舉,修行之人,即須訶棄之,決不可被聲塵所迷。
三訶香欲者。所謂男女身香,世間飲食馨香,及一切薰香等,愚人不了香相,聞即愛著,開結使門。如一比丘在蓮華池邊,聞華香氣,心生愛樂,池神即大訶責,何故偷我香氣。以著香故,令諸結使臥者皆起,如是等種種因緣,知香過罪。
此第三種訶香欲。大凡世人,多為香氣所迷,因鼻嗅香氣,則神識昏迷,此從鼻根造罪。男女身香,或有自然之身香,是夙世因緣。如一比丘尼以往昔誦經,因誦經功德,故口中常生蘭花香氣;又如一老比丘,因誦法華經故,滿身常發旃檀香氣,此為宿昔善因所感。或世間飲食馨香,及一切草木薰香,乃至人間所造之妖豔粉水種種香氣,愚人不了,如此種種之虛妄香相,聞即生貪愛染著,從此開結使門,淪溺深坑。如一比丘在蓮華池邊,聞華香氣,心生愛樂,池神即自池中出,大訶責之:‘何偷我香。'比丘應曰:‘彼在家人,將蓮華攀折蹈踏不堪,而汝未之言,吾僅聞其香,訶責乃爾。'池神曰:‘彼乃白衣人,滿身罪惡,故無可言,爾乃比丘,明理之輩,正如白玉無瑕玼,豈可因貪著此香而淪溺。'遂力勸勉之,比丘始心伏,足見香塵不可愛著,令諸結使臥者皆起。言結使者即煩惱惑,如繩之纏結然,臥起者謂本來降伏為之臥,今又重發故曰起也。有如是等種種因緣,知香過罪須急去舍之。
四訶味欲者。所謂苦酸甘辛鹹淡等,種種飲食肴膳美味,能令凡夫心生染著,起不善業。如一沙彌染著酪味,命終之後,生在酪中,受其蟲身,如是等種種因綠,知味過罪。
此為五欲中第四訶味欲。以用功人,對於色聲香味觸之五欲,視為外賊,能劫自心之家寶,宜急遠之,勿可貪著。言味者,有五味,即苦酸甘辛鹹淡等種種飲食肴膳美味,此等眾味,能令凡夫之人,心生愛著,起不善業。審觀舉世人群,誰非為貪口腹,而殘殺生命,或網捕水陸空行,以自供口味,或偷劫他財,以償其舌欲。大矣哉!味欲之為患也,傷天害理,斷大慈悲,勿過於斯。如古有沙彌,染著酪味,命終即墮落酪中,而為酪蟲。修行者。應當知其過罪,而訶除之。
五訶觸欲者。男女身分柔軟細滑,寒時體溫,熱時體涼,及諸好觸,愚人無智,為之沉沒,起障道業。如一角仙因觸欲故,遂失神通,為淫女騎頸,如是等種種因緣,知觸過罪。
第五訶觸欲。此觸欲最為厲害,為生死之根本。經雲:‘一切眾生,皆以色欲而正其性命。'因前四欲,各有界限,色屬眼一部分,聲屬耳一部分,香屬鼻一部分,味屬舌一部分,謂四根對四塵,各有所受。惟此觸欲,則周遍全體,所言觸欲者,謂男女身分,柔軟細滑,互相按摩,及寒時體溫,熱時體涼,及其他種種之殊好妙觸,無智慧之愚人,為之沉沒,能障礙行者之道業。如從前有一角仙,為觸欲而失神通,發惡願感天不雨,後被淫女誘惑觸欲失通,騎其頭頸,是知觸欲之過罪,至大且危,可不慎哉!
如上訶欲之法,出摩訶衍論中說。
古有一道者,每于水邊林下做工夫,雖久而未獲益,一夜見一烏龜,自水中出,時當夜深人靜,月明星稀,有一野幹,往取食之。齧其頭,即縮其頭,齧其腳,即縮其腳,彼野幹咬之疲勞,而於烏龜絲毫勿損,野幹於是他往。道人從此開悟,了知野幹者何?即外五塵之境也;烏龜者何?即喻我修行人也,首尾四肢者,即我人之內六根也。因為我等眾生,從無量劫來,六根常攀攬六塵,不肯收攝一處,故累生累劫,冤受輪回,枉遭生死,故為野幹所搏食,若能學得烏龜法,則生死不了而自了矣!道人乃雲:‘近來學得烏龜法,得縮頭處且縮頭。'為修行者,當於此為龜鏡。
複雲:哀哉眾生,常為五欲所惱,而猶求之不已。
哀哉,悲歎之辭。眾生者,即六道一切眾生,常常被五欲之塵境所迷惑,看不透,識不破,不但不能棄舍,而且求之無厭,故名求之不已。此數句,正顯五欲魔力,實為至劇。
此五欲者,得之轉劇,如火益薪,其焰轉熾。五欲無樂,如狗齧枯骨;五欲增諍,如鳥競肉;五欲燒人,如逆風執炬;五欲害人,如踐毒蛇;五欲無實,如夢所得;五欲不久,假借須臾,如擊石火。智者思之,亦如怨賊。世人愚惑,貪著五欲,至死不舍,後受無量苦惱。
此下明五欲害人之相:若得此五欲,則複轉劇,猶如火之益薪,其焰更熾盛。五欲無樂,正如狗之齧枯骨然,枯骨無肉,齧之何益,但眾生顛倒,不肯放棄。須知五欲增諍,如鳥競肉。又複應知,五欲燒人,如逆風之焚猛炬;五欲害人,如履踐毒蛇;五欲無實,如夢中所得之境,五欲不久,假借須臾。如可愛之色,看過之後,當即消滅;可愛之聲,聽過即無;乃至可愛之觸,皆不常久,刹那即殞。又如石火電光,轉瞬即滅。若以智慧之人思之,亦如怨賊仇人,但世人不了,妄生貪著,至死不舍,後受無量苦惱。當知色如熱金丸,執之則燒;聲如塗毒鼓,聞之必死;香如憋龍氣,嗅之則病;味如沸蜜湯,嘗之則爛;觸如臥獅子,近之則齧。又雲:‘香味頹高志,聲色傷軀齡,遠之易為士,近則難為情。'誠如是,其五欲之過患,為何耶?思之思之!
此五欲法,與畜生同有。一切眾生,常為五欲所使,名欲奴僕。坐此弊欲,沈墮三途。我今修禪,複為障蔽,此為大賊,急當遠之。
當知五欲之法,不特人道獨有,餘如鬼畜天仙亦複有之,以其有五根故。由此觀之,三界六道,一切眾生,常為五欲所使役,則名為欲愛奴僕,坐此弊欲,沈墮三途。因為常坐此粗弊欲中,為五欲所障蔽,遂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之三途。言三途者:地獄之中,上火徹下,下火徹上,終歲為火所燒煮,名為火途;於畜生道中,大小互相吞啖,彼此飲血茹毛,是名血途;餓鬼道中,為大力鬼王,種種刀杖之打擲,是為刀途。我今既已修禪,複為五欲所障蔽,此為大賊,急當遠之。
如禪經偈中說:
生死不斷絕 貪欲嗜味故 養冤入丘塚 虛受諸辛苦
身臭如死屍 九孔流不淨 如廁蟲樂糞 愚人身無異
智者應觀身 不貪染世樂 無累無所欲 是名真涅槃
如諸佛所說 一心一意行 數息在禪定 是名行頭陀
凡夫眾生,無量劫來,常處於六道輪回。生死不能斷絕者,即因貪著五欲,嗜好五味。當知五欲雖是塵境,而別有種滋味,凡夫眾生,若嘗之後,即難棄舍。試觀世人,何者不貪可愛之色,可聽之聲,以及可嗅可嘗之香味。因貪戀五欲之味,故生死不斷絕,正如養冤入丘塚,虛受諸辛苦,徒受勞碌奔波而已。然貪五欲之人,身臭如死屍,九孔常流不淨之物,如眼有眼垢,耳有耳汙,鼻有鼻涕,小大便利,常流不淨。如廁所之蟲,於糞中遊戲快樂。人之貪著五欲,亦複如是。以其看不破識不透,故雲愚人身無異。當知我人之自身,外面觀之宛然一清淨之體,其實臭穢不堪,正如一美花瓶中,藏諸糞穢,一旦瓶破殼穿,則諸穢物,溢流於外,厭之不極矣!智者應當觀察,身心不可貪著。若于世間之樂,無累無所欲,如是則無掛礙;無掛礙,即無恐怖,無恐怖,即能遠離顛倒夢想,是名真涅槃,即是清淨實相,亦雲不生不滅,即我人之自性清淨心是。因我人之自心,終日妄想紛飛,生滅不停。所謂轉寂靜而為妄動,將不生滅而生滅,於是則與本有之清淨涅槃,非背而背。是故應知:如十方三世諸佛之所說,欲想舍迷途而登覺岸,轉煩惱而入正軌,遠棄五欲,收攝六根,無他,只須一心一意而行,內收攝於六根,外不攀攬六塵,專心一意,阿那波那,數出數入,從一至十,由十至一,久之妄念自能歸一,自心即能清淨。如是即入於禪定,是則名為抖擻精神,行頭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