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5/13 08:49:36
學習次第 : 進階
三乘根本戒概述(三)破戒過患
《走向解脫 三乘根本戒概述》 益西彭措堪布
第三章 破戒過患
因為清淨持戒可以獲得許多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破戒後所得的過失也不可思議。如同一人觸犯了國家的法律,司法等有關部門就會對其進行法律制裁一樣,受了戒後破戒之人,同樣將會受到因果規律和護法神的制裁。
佛在《福蓋正行所集經》說:“破戒之人,無所堪任,如彼破車,不能運載。”無論大小乘,破戒後根本無法積累資糧,修持正法,甚至一點善法都無法圓滿,如一輛破舊不堪的馬車無法運載貨物一樣。佛在《正法宣揚經》中說:“破戒之人,千萬生中,遠離種姓與安樂,墮入地獄感受痛苦。”破了三乘根本戒的人,若不髮露懺悔,就會在千萬生中遠離修法的種姓,不會得到修法的安樂,死後墮入惡趣,長期感受痛苦。在大乘的《三摩地王經》中說:
破戒墮惡趣,多聞無力救。
若破了根本戒,雖然廣聞多學佛法經論,也不能使自己免墮惡趣。同樣在《入中論》中說:
失壞戒足諸眾生,於惡趣受佈施果。
失壞了根本戒就像我們失去了雙腳一樣,不可能把我們帶到善趣和解脫的彼岸,前生所造之上供下施等功德也只能在後世的惡趣中感受果報。
這些破戒果報,令人不寒而慄,因此法王一再強調清靜持戒的重要性,強調凡是他傳承下的弟子,不管活佛也好、管家也好,都應嚴格守持淨戒,如果破了戒,今生必定遭遇諸如橫死、多病等眾多災難違緣,死後肯定墮入地獄受無量痛苦。
《三戒論》及《入行論》對持戒和破戒的問題都論述得非常詳細,無論受持三乘戒律的哪一種,從開始就不能破戒,如發現已破戒就要立即髮露懺悔,拖延時間越長,就越難懺悔,尤其密乘中明確指出,破密乘戒未及時懺悔,超過三年,則不可能再清淨了。如時而守戒,時而破戒,不可能獲得成就。
有些人破了根本戒以後,無慚無愧,自以為能瞞天過海,別人無法了知,而上師三寶的神通智慧無所不知,俗話也說“抬頭三尺有神明”、“若欲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種破戒者的惡業果報成熟時,今生後世都會感受無量痛苦,分毫不爽。
下面從根本戒的角度分別說明破三乘戒律的過患。
第一節.破小乘戒的過患
對於一個佛門中的初學者而言,如果沒有正知正見,對破戒的過患又不太明瞭,這樣在業力所致的違緣現前時,就非常容易破掉根本戒。
從小乘別解脫而言,無論出家還是在家,破根本戒的過患都是相同的,沒有任何區別,也不能以為自己的功德大、身份高等等便可在戒律上有一些特殊,因為因果面前人人平等。
佛在小乘的《律本事》當中宣講了十種破根本戒的過患:
1、“被導師佛陀呵斥。”
2、“被天眾呵斥為強盜等惡名。”因其已破根本戒,造下了嚴重的惡業,所以喜好人們行善的諸天人等都將其稱為強盜等的惡名。
3、“被同修之道友們呵斥。”佛制失壞根本戒的人無法與僧眾同住,所以會被同修道友呵斥、摒棄。而且聖者菩薩等大成就者也會遠離,因和破戒者共住之過患極大。
4、“如理思維後自相呵斥。”因破戒故,違背了先前所發的誓願,自己在如理冷靜思維時,也會責備、呵斥自己。
5、“其本性即應被呵斥。”破戒必然導致無法成辦自他暫時的善趣福報以及究竟的解脫,故破戒的本性應被呵責。
6、“方隅增上惡名。”因破戒故,四面八方都會流布其惡名。
7、“未聞之法不聞。”因破戒後,上師、善知識和道友都會遠離其人,故不再有聞法的機會。
8、“已聞之法忘失。”因無聞法機會,會慢慢忘失以前曾聽聞的妙法。
9、“道地證量不生。”因破戒,故不生三摩地以及勝觀智慧,也就不會有五道十地的出世間功德。
10、“在後悔中死去,而且墮入惡趣。”因破戒,不但使難得的人生失去了意義,還增加了許多罪業,故臨終時極為後悔,且死後墮入惡趣。
《雜阿含經》與《四分律》中都指出了破戒的過患,如《四分律》說:“破戒有五過:一、自害。毀戒之人,身口意業,悉皆不淨,常受貧窮,善神遠離;二、為智者所呵。毀戒之人,諸善比丘悉皆訶責,而常畏避,如惡死屍;三、惡名流布。毀戒之人,三業不淨,與不善人共住,善人不喜見,不善之名,聞於遠近;四、臨終生悔。毀戒之人,老死臨期,惡境現前,追悔無及;五、死墮惡道。毀戒之人,既舍梵行,全無善因,福盡苦至,即墮惡道。”
破八關齋戒的過失同樣很大,在佛經中有一個公案,有一位居士在持受八關齋戒的那天,因為非時飲食,而在後世墮在了複活地獄中。因此無論受什麼戒,都必須認真、謹慎。
由此可知,我們今生得到人身,主要都是因為往昔守持淨戒之果報。依靠今世此珍寶人身方可修持正法,獲得地道功德,廣度眾生。如果白白浪費此人身,會令諸大聖者歎息不已。
同樣,若因某人導致一出家僧人破根本戒、還俗,則此過失遠遠超過了毀壞一千萬佛塔的過患,後世必會墮入地獄受苦,故阻止他人出家或出家僧人之間相互製造違緣,導致破戒或還俗,都會有極大過患。
第二節.破大乘戒的過患
破大乘戒的過患更為嚴重。雲登降措所著的《所知藏》(又譯作《知識總匯》)中總結了破戒的過患:“破菩薩戒有無量過患,歸納起來共有四條(三總墮、一別墮)。三總墮罪是:欺騙導師佛陀、所境眾生、本人誓言失壞,成眾所呵斥之處;猶如國王失去國政一樣,失去精華(菩薩戒)後,一切暫時與究竟的不悅意事都將聚集;後世墮落惡趣,難以解脫。一別墮罪是:往昔所造的菩薩善根都將失毀。”
失壞菩薩根本戒的人所作的惡法能破壞一切善法,佛在《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若諸菩薩修持戒行,即得一切勝願圓滿,破戒之人,諸有惡法,如世霜雹,毀一切物,破壞善法,亦複如是。”大小乘都說破根本戒者今生會感受短命、貧窮、煩惱熾盛等果報。
如果時而以慚愧之心懺悔,時而造菩薩根本墮罪,如此則耽延證悟初地菩薩的時間。如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
是故具罪墮,及菩提心者,
間雜輪回故,登地久蹉跎。
第三節.破密乘戒的過患
密續中雲,破了三昧耶戒的人:
金剛羅刹痛飲其心血,短壽多病失財畏怨仇,
長久住於無間地獄中,極其恐怖感受難忍苦。
即金剛護法神就會顯現極恐怖的姿態吸盡其心血,在現世還會有多病、貧窮、橫死等許多不悅意的果報,後世的果報就更為可怕,死後即墮入金剛地獄,其地獄的痛苦程度甚於無間地獄無數倍,以人類的智慧無法衡量,其時間為十億劫,故作為密乘行者尤應慎護淨戒。
無論是聖者或初學密法的人,金剛上師或金剛弟子,都毫無例外地要守持三昧耶戒,一旦破戒、尤其是對金剛上師誹謗或起邪見,對無上密法起邪見退失信心,那結果必然墮入金剛無間地獄。我們修密的弟子一定要注意,無論在白天還是在夜晚的夢中,在行住坐臥的任何時刻都要象保護眼睛和心臟一樣,守持清淨的三昧耶戒。末法時代業障很重、煩惱很強的眾生,他們若對密法有信心,那麼對他們具有無上對治力的就是守持三昧耶戒。
如果沒有守持三昧耶戒的功德,即使得到再多的灌頂,依止千百位金剛上師或經常修金剛薩埵,或聞思經續論典,也不可能順利獲得解脫,將來還將墮到金剛地獄。從無上大圓滿而言,如不受持清淨的三昧耶,對上師也不具足信心,即使得到了所有大圓滿的灌頂,並相似地瞭解了全部大圓滿的金剛語,但連一點相似的證悟智慧也不會生起。故清淨戒律為修一切善法之基礎。所以密宗修行人聞思修固然極為重要,但最重要的先決條件即是守持清淨的三昧耶戒,精通其學處。
從無上大圓滿而言,如不受持清淨的三昧耶,對上師也不具足信心,即使得到了所有大圓滿的灌頂,並相似地瞭解了全部大圓滿的金剛語,但連一點相似的證悟智慧也不會生起。故清淨戒律為修一切善法之基礎。
所以密宗修行人聞思修固然極為重要,但最重要的先決條件即是守持清淨的三昧耶戒,精通其學處。
現在社會上有不少人的心很浮躁,今天依止一位上師,明天又跑到其他地方去依止另一位善知識,或時而修此法,時而修彼法等等,如此學法經年,卻無多少長進,藏族有句諺語:“狗跑多了肯定會挨石頭;人跑多了肯定會遇上麻煩。”若對上師三寶有堅定不退的信心,經常觀察上師功德的人,可以依止更多的善知識,就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但對於上師三寶的信心並不堅定的人,因容易對上師生起邪見,失壞密乘戒律,故依止的上師宜少。
在密乘行人中,上根者可依無上大圓滿的直斷和頓超的修法,或依生圓次第的修法去懺悔,可以淨除一切重罪,不會感受無量痛苦,但絕大多數人不能馬上做到這一點,所以大家應從最基本的持戒做起。
蓮師曾雲:修持密法有如竹筒中之蛇,不上即下別無選擇,同理,修持密法的人或因持戒成佛或因破戒墮入金剛地獄。持明無畏洲(晉美朗巴)在《功德藏》中也說:
入真言乘士夫除惡趣,及佛果二更無三去處。
現在凡夫如我等對治業障煩惱的能力非常弱小,正知正念經常無法護持,對持戒功德和破戒過患也不明了,每天所造罪業猶如大雨降臨,故我們應常猛厲祈禱上師金剛薩埵,懺除罪業。
第四節.三乘佛法皆應遠離破戒之人
一.守小乘戒應遠離破戒之人
佛在《雜阿含經》中有授記:魔等不能毀壞佛法,只有形象為佛弟子,但內心無聞思修不持淨戒的影像修行人才能毀壞佛法,滅盡佛的正法。故我們在作弘法利生事業時,最主要的是不能失壞三乘的根本戒。
《戒律三百頌》雲:
莫與破戒者共住,法、財亦莫共受用。
在《破戒折伏經》中,佛對舍利子說:“上師、上座、清淨守持戒律的信眾與破戒的人相比,猶如獅群中的狐狸,轉輪王中的黃門,天的眷屬與猴子,龍王中的貧窮乞丐,具天眼通眾人中的盲人,大鵬鳥與薩達巴。”佛以這些對比強烈的比喻,說明瞭清淨持戒者與破戒者之間的宵壤之別。另外破根本戒之人不能與上師、上座等同住,以防外道與白衣的譏嫌。
佛在小乘經典中說,應該遠離破了根本戒的人,並把他驅逐出僧團,在大家把他拉出去時,他如果抱住柱子的話,連柱子也要砍掉(當然在事後,砍掉柱子的人應將柱子重新修復,因這是三寶的財物)。
二.守大乘戒應遠離破戒之人
佛在大乘經典中說,如有誰破了根本戒,不必說資糧道和加行道,就是真正已得聖果的菩薩也會遠離他。《入中論》第二品中說:
猶如大海與死屍,亦如吉祥與黑耳,
如是持戒諸大士,不樂與犯戒雜居。
也就是說,聖位二地菩薩也只有遠離此等破戒者。有人以為菩薩是聖者,肯定會在行為上以大悲心攝受破戒者,令其去苦得樂,但這僅是出於個人的主觀臆測。論慈悲無有過於佛者,而佛早已用盡所有智觀察並決定了對於破戒者,在行為上只有捨棄一途,別無他法,而且這也正是出於慈悲之念,因為破戒之人與清淨戒律的道友住一處,會增加他們的修法障礙,這反過來又使破戒者增加了罪業,而且,破戒者繼續享用三寶的財物等等也會使他們罪業更重,因此佛在戒律中規定對破根本戒者必須予以摒棄。
三.守密乘戒應遠離破戒之人
如果具有生圓次第的功德,三昧耶也很清淨的修行人,和破了密乘根本戒的人一起吃飯、說話,甚至只飲用同一條河流中的水,都會因此得到偶失以及友失的過患。
友失就是與明知是破戒之人接觸,因他而造大量惡業,從而失壞自己的三昧耶。偶失則是在與明知是破戒之人接觸的過程中,與他同吃、同住,甚至共同求法時所失壞的三昧耶。
密續雲:
交往滿足失壞者,失壞非器為說法,
不避失壞失壞者,失壞障過所染汙,
為現生緣後世障,以愧悔心誠懺悔。
即與破戒者或交往、或滿足其願望,或為他及非法器的人說法,或不遠避,這樣就會被破戒人的障過所染汙,對今生造成違緣,對後世造成障礙,故應以悔愧之心誠心懺悔。在一起修行的人中,如果有一個失壞三昧耶的人,則其餘具足三昧耶的人雖有百千,也不能得到少許的修行之果,譬如一滴壞乳,能使滿壺的清淨乳汁變壞。如《總集續》中說:
譬如一滴乳,若壞盡皆壞。
一行人失壞,諸行人失壞。
從上可以清楚明確地知道破戒的過患,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是個密乘行者,就可以行持瑜伽士的許多甚深難思的行為,而對什麼也不在乎,到第四部分之後,大家就會知道密乘戒律的嚴格甚至遠遠超過顯宗戒律。
在末法時代中,有很多人從表面上看是修行人,其實內心中沒有聞思修的意樂與功德,整日四處遊蕩,這種人在非常短的時間中也會失壞很多戒律。對於這些可憐的人,我們在行為上應該遠離,但在內心不能生起煩惱而去說他們的過失,也不能嫌棄、嗔恨,而應替他們念經咒懺悔,回向善根或祈求上師三寶救度他們。我們應該謹記佛在《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中的教導:“自於禁戒,清淨守持,見毀戒者,起大悲湣,不應於彼生嫌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