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佛教藝術思想之研究

本論文上篇言印度藝術思想與宗教觀,自然敘述佛教緣起與佛教藝術之特徵。下篇言中國藝術之傳統思想及其接受佛教思想之發展與創作。本論文共分七章,上篇四章,下篇二章和附錄一篇。


  第一章:「印度傳統思想與宗教藝術觀」,共分二節;第一節:「印度人文、地理因素下的藝術發展」,說明地形氣候對印度原始宗教的宗教情緒和人文思想的發展及藝術表現。第二節:「印度原始宗教意識與發展」。說明婆羅門教的興衰和宗教制度及宗教藝術形態。


  第二章:「佛教興起之因緣和思想發展及佛教藝術之產生」,共分三節;第一節:「佛陀誕生故事之啟示」,說明未來佛之受胎情況和佛陀降生之盛況,藉表後世佛教藝術之淵源。第二節:「佛陀出家時代之人生觀」,說明佛陀之苦行與菩提樹下立誓成道之宏願和成正等正覺之經過及其對後世藝術表現的因緣。第三節:「成佛與說教」,說明佛陀成佛後的說教情形及精舍的建立,是佛教藝術之先聲。


  第三章:「各部佛教思想與佛藝思想之增進」,共分三節;第一節:「小乘佛教思想--上座部」,說明佛教的結集和上座部的產生,表明小乘思想內的大乘思想因子,和藝術思想的啟示。第二節:「小乘佛教思想--大眾部」,說明大眾部的成立和思想,表明其內部的大乘思想的因子,和對後世藝術思潮的啟示。第三節:「大乘思想興起與藝術思潮之提昇」說明大乘思想的興起原因和阿育王、迦膩色伽王之興佛和大乘思想的菩薩、般若、華嚴、淨土等思想對佛教藝術之提昇,和印度後世佛教藝術的表現與對外的影響和傳播。


  第四章:「印度古代佛教藝術之兆始瑰寶」共分三節:第一節:「巴哈佛窟(Bagh Caues)」,說明巴哈佛窟之型制和佛教藝術精神。第二節:「阿姜塔佛窟(Ajanta Caues)」,說明阿姜塔之型制和佛教藝術之精神。第三節:「印度佛教聖跡之分布」,以圖片標示印度現存的佛跡地名與地點。以上為上篇。


  第五章:「中國傳統思想與藝術觀」,共分四節;第一節:「漢代以前的人文思想和藝術發展」,說明漢代以前的天道思想、倫理思想、道家思想及中國固有的藝術風格。第二節:「佛教東來與佛教藝術的初期發展」,說明佛教東來之說和漢代佛化情形、西域之間的交通、佛教與道教的相融性及白馬寺的設立情形。第三節「三國時代佛教思想與藝術觀念」,說明三國時代之譯經情形和建初寺的建立,外來僧攜經及佛像東來及其他佛藝的芻形發展。第四節:「兩晉的佛化藝術」,說明兩晉的譯經事業和兩晉佛教藝術。


  第六章:「南北朝的佛教藝術思想」,共分三節;第一節「南朝時代的佛教與佛教思想藝術」,說明南朝的時代背景,佛教興盛的原因,譯經的情形,南朝的佛教藝術風格,判教的成立,達摩禪師的東來。第二節:「北朝時代佛教思想與藝術形態」,說明北朝的時代背景,佛教興盛的原因,毀佛事件,造像藝術發達的心理、因素和佛教種種藝術發展情形。第三節:「南北朝之佛教與藝術」,說明南北朝,南朝與北朝佛教藝術不同之處,及北朝敦煌、雲崗、靜門等地造像之風格和犍陀羅藝術對中國藝術表現的比較與影響。


  第七章:「中國佛教藝術的獨立性」,共分四節;第一節「隋代的佛教與佛藝」,說明大乘思想的興起,天臺宗之立及其教義,隋代造像的情形、風格及其他佛教藝術的表現。第二節:「唐代的佛學與佛教藝術」,說明唐代之治世、諸宗齊致之情形和教義,禪風的獨特發展、佛畫畫家之介紹、寺塔院寺及造像、壁畫的發展情形。第三節:「宋元佛教與佛教藝術及後世之發展」,說明五代、宋、元、明、清概略的佛教發展情形及佛教藝術的表現。第四節:「中國佛教石窟寺院(聖跡)分列說明表」,藉圖標示中國各地較有名的佛教聖跡之地點與地名,說明各地方的石窟院寺之造像情形和創作。


  最後是本論文的結論,發表本論的研究觀感、及自己的藝術觀念,指出中華民族的特性和日後對佛教藝術的研究方針。
  另附錄一篇,說明隨同曉雲法師暨永明寺蓮華學佛員之清眾參訪臺灣諸山古剎的感想。

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62/碩士/研究生:曾興平    指導教授:曉雲法師


上一篇(支道林思想之研究) 回目錄 下一篇(禪宗棒喝教學及其現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