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容忍他人的成功與快樂,像卡在咽喉的魚刺一樣!
龍多仁波切

身為金剛乘的行人,心懷傲慢,無法從上師處得到利益;貪著財物,無法成就福德資糧;嗔恨上師和道友,則會造罪違誓,遠離密宗勝道;嫉妒 道友,妒火中燒,自心不靜,無力勤修,憎惡他人,必會排斥、障礙於他。 故須勵力加以對治,對治之法,乃大乘正行之無難最勝——隨喜。

 隨喜自他諸善根隨喜,隨是隨著,喜是歡喜,喜悅。 合起來就是:隨著他人,自己內心生起歡喜愉悅之心。
 隨喜的喜悅不同於世俗的歡喜,世間人依靠五欲享受,或者成功發達,順心隨意時就會心生歡喜,而隨喜的歡喜是法喜,即依法而生起的歡喜。
 法即善法,包括因地法與果地法。 因地法,有世間增上生人天善趣的種種善行,以及出世決定勝三勝聖道戒、定慧、的善行;果地法有人天善趣種種依正福樂之果,以及三 乘聖人果地依正種種安樂之果。 對此善因善果,行人有親近信,欲樂信,甚解信。 由於信心,故對此等善法內心充滿了好樂希求之心,渴望能夠修持因地善法,獲得果地功德。
 無需說真實獲得,想一想,假使能夠獲得,心中都會歡喜雀躍,由善法欲而引生的歡喜,如同世間由興趣愛好產生的歡喜一樣;由希求果生起的歡迎歡喜,如同世間實現了 理想與目標產生的歡喜一樣。
 同樣,身為一個修道人,對於善法功德以及三勝聖果有著真實而強烈的信心,由信心產生強烈的興趣與希求;由興趣與希求就會樂此不疲地歡喜行持;由歡喜行持,就會 獲得需求的果,也就是實現了自己的夢魅以求的願望;當美夢成真的時候,會歡喜踴躍,難以自抑,並且可以受用成功的果實,從而更增歡喜。
 所以,成佛之道是一個從歡喜走向歡喜,從快樂走向快樂,最終將獲得無漏無為不變的喜樂。
 不僅自己親自修持的善法及獲得的福報會帶給自己喜樂,其實在佛門中有一個最簡單最容易最輕鬆,可以獲得喜樂的方法,那就是隨喜,看著他人修機的種種善 法,即獲得的種種樂果,就好似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正業上勤奮努力而獲得種種的收穫與成績,看在眼裡,喜在心上一般;以及當看到孩子獲得成功,享受快樂 時,雖然自己沒有親自享受,但內心的快樂卻勝過了孩子的快樂一樣。

可見,得到快樂是很簡單的,那麼,為什麼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人都在行善積德,並獲得成功與快樂,都在用功辦道,也都獲得地道的功德與成就,而我們卻依然 得不到歡喜快樂呢?
 原因有兩個:
 第一,信心不足說明我們對善法的親近信、欲樂信、甚解信不足,對善法的希求慾不強,由此會讓我們對別人的善法不以為然,如狗對青草一樣,沒什麼興趣,所以也 生不起什麼歡喜之心。
 第二,嫉妒作怪嫉妒是貪與嗔的結晶。
 貪求自己的名聞利養及功德善果,不能容忍他人的成功與快樂,像卡在咽喉的魚刺一樣,讓我們不能享受別人的善因、善果而生起歡喜。 在攝受眷屬與人相處時,雖然貪嗔癡慢也都會構成障礙,但不會構成根本性的障礙,有時似乎還會成為助緣,比如相互的貪欲會成為眷屬,由傲慢壓伏、 由嗔恨降服而收為屬下......嫉妒是接受不了對方的優秀,對方越優秀越不能容納,形成強烈的排斥,並且惡意製造種種傷害,所以是攝受眷屬的根本障礙。
 反之,放下嫉妒,心中就有容納他人的空間,再能誠心讚歎、隨喜他人的功德,這是對他人的肯定、安慰、激勵和鼓舞,對方一定會對你心生歡喜,而願意與你親近 交往,從此成為親密無間的善友。
 如果能夠克服兩種心理障礙,讓自己的內心充滿了對善因、善果的信心與希求,又讓自己的內心從極度的狹隘中走出來,心胸像天空那般寬廣,其實不用自己精進努力 的修行,僅僅依靠真誠的隨喜,就可以獲得他人所修的功德,同時享受他人行善帶來的喜悅。 如《般若攝頌》中云:三千須彌可稱量,隨喜善根非如是。 意思是,三千大千世界的須彌山都可以來稱出其重量,然而隨喜的善根卻無法衡量。





主持人
龍多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