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科學
宗喀巴大師

佛教和現代科學
Buddhism and Modern Science

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可倫坡大學教授甘維爾-達瑪瓦迪納
by Dr. Granville Dharmawardena, University of Colombo

佛陀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我經常在佛教的佈道中聽到這種說法。這是完全錯誤的。科學家們只接受通過科學方法論證所產生的知識,並遵循這些知識工作。他們一般拒絕其他方法所產生的知識。佛陀沒有使用那些科學方法,因此佛陀不是科學家。

人類有兩種方法獲取知識,佛陀憑藉以右腦為中心的直覺的方法獲取知識,而西方人則傾向于運用左腦來獲取知識。佛陀修練其意識直至開悟的境界,此境界中,佛陀可以圓滿覺知自然宇宙的實相。這是基於佛陀提出的哲學理念的認知,這種理念十分有利於平衡和幸福的生活,使得與他人和睦相處,與自然和諧共存,生活富有意義而沒有緊張、焦慮、嫉妒和空洞的傲慢,最終達到福德圓滿的狀態。佛陀的哲學理念早在2500多年前就出現了,而科學過了很長一段時期才開始萌芽。

科學經常被定義為系統的、公式化的知識。我們需要這些知識來理解許多日常觀察到的和影響到我們生活的現象。對於早期的人類,科學描繪了人類知識和能力不斷累積的進程,人們越來越瞭解他們周圍環境。它也代表了克服無知和迷信的一系列勝利。在佛陀的時代,所謂的科學仍然是知識份子花費了大量時間來思考和認識自然現象,並對常識觀察所作出的推測性解釋。科學有助於發展用於生產的技術要素,這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舒適。

17世紀,法國數學家勒內·笛卡爾(Rene Des Cartes)嚴格限定了科學的研究範疇,他將宇宙分為物質(res extensa)和精神(res cogitans)二種元素,並將科學研究限定於只對物質的研究。從迪卡爾二元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科學被限定為研究人類感官所能感知範圍內的物質對象,可是人類的感官無法認識拓展到超越三維空間的任何事物。

上述科學的限制反而阻礙了科學達到它自身期望理解自然真相的目的,因為自然和自然現象既不能只限定為純物質的,也不能只限於三維空間。因此,很多重要的自然現象發生於科學範圍之外。即便如此,科學已經為人類提供了巨大的物質利益,因而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十分相信科學,並承認以科學術語解釋的任何事物。科學的最終目的是瞭解自然的真相,儘量減少人類的痛苦並提供物質上的享受使人類快樂。

佛陀憑藉直覺獲取知識的方式沒有隨從那些抑制科學發展的種種局限。與科學的局限性不同,佛陀所獲得的知識是完全的、能夠揭示自然實相的。這已被2500多年來的經驗所證實。鑒於這個原因,佛陀沒有任何需要被隱藏于虛構超人力量的灰色領域。

如同科學一樣,佛教不要求信徒們對佛陀的任何教導抱以教條式的迷信。佛陀勸誡人們不要盲目地接受他的教義,而是要自己認真研究後才接受。因此,他的教義在任何時間和任何環境下都能保持永恆不朽、真實正確。

佛陀所獲得的知識揭示了自然的實相,科學家們以科學方法渴望達到的最終目的也是同樣的自然真相。佛陀教義的宗旨是通過心靈的修行以及建立自律使人類離苦得樂,而科學的目標則是為人類提供物質享受。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905年打破了科學中的三維的限制,從而使得科學的範圍突破了三維空間和笛卡爾限制。這使人類能夠期望獲得關於自然和自然現象的更為真實的觀點。基於相對論、量子力學和不確定性原理,20世紀的科學家突破了維度的限制發展了20世紀的現代科學,這些科學家包括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歐文薛定諤(Erwin Schrodinger),路易士德布羅意(Louis de Broglie),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沃納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理查費曼(Richard Feynman),默里蓋爾曼(Murray Gellman),亞瑟愛丁頓爵士(Sir Arthur Eddington)和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這使得虛假的笛卡爾心物二元論和科學極端唯物主義徹底破產。到二十世紀中葉,獲得科學知識的過程包括組織良好的實驗室和現場試驗、觀測、理論發展、預測、預測驗證以及普遍接受。

超越三維空間的限制,讓科學超越人類的感觀,這消除了將觀察到的現象作為一種可接收的條件來展示其可感知運作機理的需要。電腦的出現極大的增強了人類大腦處理複雜現象的能力,這些現象的複雜程度是無助的、未開悟的人類大腦無法應付的。然而,電腦是永遠不可能達到人類大腦的能力,因為,人腦通過意識牽引,其運轉速度遠遠超過光速。

二十世紀科學家打破世界三維界限的成功最主要的成就是使我們逐漸取得了對世界和現象更加真實的理解。二十世紀的科學使我們可以科學的方法確定,佛陀傳講的無常、輪回、感應和無我就是世界的本來面目,它超越了三維空間性,因而超越了經典科學。

牛津大學的德里克帕菲特(Derek Parfit)(可能是當今世界在世的最重要的哲學家)接受佛陀對生命和無我的觀點。他相信自己對於無我的接受(來自於分腦研究中受到的啟發)把他從我執的牢籠中解放出來。他說:

當我相信自我真實存在,我好象就被我執囚禁起來。我的生命就象一條玻璃管道,年復一年,我沿著它快跑,它的終點是一片黑暗。當我改變視角,玻璃管道的四壁消失了。我現在生活在自由的空氣中。

德里克帕菲特、弗卡普(Fritj of Capra)(著名原子能物理學家)和蓋瑞祖卡夫(Gary Zukav)認同佛陀對世界的看法,相信我們需要從實執的牢籠中解放出來。

人類的繁育過程,佛教解釋為母親能受孕時父母的精卵結合,同時伴隨著神識的到來。前者提供產生受精卵所需要的整套染色體,受精卵通過正常細胞分裂產生身體。意識進入身體,從而產生了自我。在生殖生物學領域,1968年劍橋大學羅博特愛得華博士(Dr. Robert Edward)領導團隊創立了的技術非常先進的試管嬰兒實驗並以在1996年克隆技術而達到頂峰。然而,所有這些先進技術,僅僅改變了受精卵產生的地點和形成的機理。從受精卵到胎兒,由於意識的加入而使之成為自我和降生的過程仍然如佛陀的教義所描述的一樣。

現在,處在現代科學前沿的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科學所發現的新事物,佛陀在2500多年前就已經證悟了。這一點可以從下面這些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的話中得到證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相對論之父,說:

自我的存在對他來說像是監獄。他渴望體會整個宇宙如同一個唯一的、無限的整體。宇宙的宗教感受在發展的早期已經出現,例如在《大衛詩篇》以及其他先知的預言中。特別是我們從叔本華(Schopenhaur)美妙的著作中所了知的佛教,更是包含著更為強烈的感受。

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與歐尼斯特盧瑟福(Earnest Rutherford)共同發展了當今公認的原子模型理論,說道:

與原子論課程相提並論的……當我們試圖協調我們在實有的人生戲中作為觀眾或者演員的角色定位時,(我們必須轉向)那些諸如佛陀和老子這些古代思想者當時所面臨的認識論問題。

最著名的核子物理學家,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說:

人類理解世界的通常概念……原子物理學領域所展示的知識,並非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或全新的。即使在我們自己的文化中,歷來就有了,而在佛教和印度思想中,它們佔有更為可觀和中心的地位。我們所需要認識的就是具體地、積極地並精緻地呈現古人的智慧。

佛陀的主要教義是八聖道。鈴木大拙貞太郎(D. T. Suzuki)關於其中的第一道正見,寫到:

正見在佛教認識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正見是正知的基礎。沒有正見,認知就無從談起;一切認識都在正見中有其緣起,在佛陀的教義中被證實是廣泛統一的。因此,佛教哲學最終指向正見實相。正見趨入覺悟。

佛陀的教義,建立在宇宙實相基礎之上,已證實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是真實正確的。佛教是人類唯一基於完整宇宙實相的學說。現在,越來越清楚的是,由於過度放縱、極度競爭和無限貪婪導致的奪取、積累無限的財富,暴力事件上升,恐怖主義橫行,吸毒成癮及自我毀滅等因素產生的大部分人類問題,解決之道就是佛陀的教義。很明顯,佛教在全世界範圍內逐漸得到認可,在佛法誕生2000多年後,修學佛法成為智者的生活方式。

智悲翻譯中心
譯者:桑吉耶西 、劉華
校對:將去將來、桑吉耶西 、劉華

 





主持人
甘維爾-達瑪瓦迪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