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慈誠羅珠仁波切

密乘大幻化網之誓言

慈誠羅珠堪布

在以前的開示中,講過密乘十四條根本戒。十四條根本戒與八條支分戒是所有無上密宗,也即所有內密的共同誓言。任何一位修學密宗的人,都必須遵守該誓言,所以大家務必要清楚地掌握每一戒條的具體界限。沒有聽過上次講解的人,可以參看根據錄音整理的資料(收集在《慧燈之光》中),以便能遵照執行。

 

    今天所講的密乘戒,是大幻化網的戒律。很多人都知道,寧瑪派的修法可分為瑪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三種不同的瑜伽,其中最基礎的續部是瑪哈瑜伽。瑪哈瑜伽分為十八大續部,如同中觀六論的根本是《中論》一樣,十八大續部的根本續,就是《大幻化網》。也就是說,所有瑪哈瑜伽的內容,都包含在《大幻化網》當中。因此,《大幻化網》也屬於寧瑪派的續部之一。

 

    《大幻化網》的戒律,包括五條根本戒與十條支分戒,一共十五條戒。如果能夠嚴格護持這十五條戒律,就可以算是清淨持守了密乘戒。雖然在這十五條戒律之上,還有阿努瑜伽與大圓滿的不共戒律,但主要的戒律,在十四條根本戒與今天所講的五條根本戒中已經涵蓋。所以,我們今天就繼續宣講大幻化網的戒律。在十四條根本戒的基礎上,再加上大幻化網的戒律,則所有密乘的戒律就基本上介紹得比較全面了。如果能不違背這些戒律,就應該算得上是個值得稱道的密乘行人。

 

    密宗戒律所涉及的範圍較廣,就連別解脫戒與菩薩戒也含攝在此範圍之內。歸納而言,密乘戒包含三個層次,第一是共同的戒律;第二是不共的戒律;第三是特殊的戒律。共同的戒律是指別解脫戒以及菩薩戒;不共的戒律為類似十四條根本戒、五條根本戒之類的戒律;特殊的戒律是指在修持一些特殊修法的過程中,所必須嚴格行持的戒律。我們今天所講的內容,就屬於不共戒律的範疇。

 

    受持三種戒體的層次,是因人而異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選擇,能夠受持出家戒就受持出家戒,退而求其次,還可以受居士戒。在別解脫戒的基礎上,再受持菩薩戒。至於受持菩薩戒的程度,也可以進行選擇。利根者可以受持要求較高、戒條較多的二十條菩薩戒;如果自身的情況不允許,中等根基的人可受持四條戒,由於其中每條戒都可以分為兩部分,所以也可以說是八條戒;不能接受行菩提心的下等根基者,就只需受持願菩提心即可。在菩薩戒的基礎上,才可以受持密乘戒。

 

    別解脫戒及菩薩戒屬於顯宗與密宗、大乘和小乘共同的戒律,雖然密乘行人也應該守持這些戒律,但在密乘不共的五條或十四條戒律中,不會出現遮止殺盜淫妄的戒條,因為這兩種戒不屬於不共或者特殊的戒律。

 

    受戒的時候,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先受別解脫戒,然後受菩薩戒,最後受密乘戒,三種戒體受持的時間有先後之別,受持的儀軌也各不相同;另一種是在獲得密宗灌頂的時候,因為密宗的戒律已經包含了受持別解脫戒與菩薩戒的意義,所以在灌頂時,也就同時得到了其他兩種戒體。其中最可取、最穩妥、最有把握的,還是第一種方法,也即按照先後次第,從別解脫戒開始,一步一步由淺入深地受戒。

 

    如果得到了密宗的灌頂,並嚴謹持守密乘戒,即使沒有修持生起次第或圓滿次第等修法,也會在十六世之內得到解脫。如果能在嚴守三昧耶戒的基礎上,一絲不苟地遵照上師言教進行修持,則能起到如虎添翼之效,在即生、中陰或者下一世就能得到解脫。但是如果失毀了密乘戒,並且拒不懺悔,就不但與解脫無緣,而且更會慘墮金剛地獄。在金剛地獄中所承受的痛苦,是任何顯宗所描述的地獄之苦都遠遠不及的。

 

    然而密乘戒有一個優點,就是在第一次如理如法地得受灌頂之後,如果有意或無意地破了戒,隨後又想挽救破戒的過失,則即使沒有上師在身旁,自己也可以再次以觀想本尊、觀想金剛上師的方式恢復戒體。

 

    現在有些修行人完全忽略了戒律以及出離心、菩提心的修法,而只對本尊修法、生起次第修法、氣脈明點修法以及大圓滿的觀明點等修法情有獨鍾。其實,如果不打好基礎,成就這些修法的機會離我們就還有十萬八千里。即使我們夜以繼日地修持,也無法真實受益。

 

    要想走解脫道,修學真正的密宗,就必須從出離心、菩提心入手,出離心與菩提心的培養方法,就是外加行與內加行的修法。現在有些居士問:我的上師開許我不修加行,應該不用修吧?我覺得,這個開許等於是開許你不用解脫了!在基礎打牢之後,就可接受灌頂,灌頂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嚴守密乘戒。如果在修行過程中犯失了密乘戒,就需要立即懺悔並重新受戒。

 

    本來在此之後也可以修持生圓次第,但現代人所面臨的誘惑太多,整日汲汲于名利,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內心雜念紛飛,煩惱極其粗重,在這種無法令人專心致志地精進修法的年代,想通過複雜的生圓次第修法來解決問題,無異於杯水車薪,是很難從根本上斷盡輪回之根的。因此,對我們這些濁世眾生而言,就需要一種針對性強、簡單易行、力量強大,能夠輕而易舉地化解我執的修法。這種殊勝修法,就是大圓滿的修法。

 

    當然,也不一定所有人都是大圓滿的根基。如果不是的話,修持大圓滿也不一定能受益。決定根基高低的標準是什麼呢?就是信心。如果對大圓滿有強烈的希求、渴望之情,十分希望能修持大圓滿法並最終獲得大圓滿的成就,就應當是大圓滿的根基。

 

    但是,無論修持大圓滿還是其他密法,嚴持戒律都是首要之務。如果不守持戒律,則所有成就的希望都將化為泡影。為了令大家能進一步意識到密乘戒的重要性,今天再從另一個側面來宣說密乘戒,讓大家耳熟能詳,從而起到警示提醒的效果。

 

    得到密乘戒的途徑,就是灌頂。但是,目前包括藏地在內的很多地方,於灌頂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問題,尤其是在漢地,其現狀就更為糟糕。雖然這些問題以前我們已經反復強調過,但為了引起更多人的關注,這裡還是有必要再重申一遍。

在當今的不少地方,灌頂的上師比比皆是,灌頂的機會多如牛毛,大家都對灌頂充滿了興趣。但是,很多人卻將與灌頂緊密相連的密乘戒忽略了。接受灌頂的人只知道自己得到了灌頂,至於往後必須守持的戒律,卻一概不知。所謂的學密成了一種形式,能得到密宗實際利益的人也就屈指可數了。

 

    第一個問題出現在灌頂之時,由於接受灌頂的人並不懂得如何得到灌頂,授灌頂者是否具有灌頂的資格以及自己是否具備接受灌頂的條件,卻盲目地接受了灌頂,在這樣的前提下學密,也就不會獲得什麼收穫與進步;第二個問題,是接受灌頂的人在得到灌頂之後,卻不注重密乘戒,仍然我行我素,即使已經犯失了密乘戒,自己卻渾然不知。雖然世人喜歡用“不知者不為過”來開脫自己的過咎,但因果報應卻是不留情面的。

 

    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就是因為在漢地缺乏密法方面的系統教育,以及傳播密法的方法不當而導致的。目前漢地的所謂密法,無非就是灌頂、加持摸頂、請寶瓶、作火供、會供等等,但這些是否是真正的密法很難判別。因為這些原因,致使不少顯宗的高僧大德對密法抱持負面的看法。一方面是由於這些法師並沒有真正領會到密法的實質含義;另一方面則與密法在漢地的弘揚方式欠妥有關。

這些問題的出現,並不代表密法本身有問題,而是修學密法的人沒有按照正規的要求去做。要消除這些後遺症的危害,就需要為已經得到灌頂,卻又茫然無措的人們進行補課,使他們能通過各種方式來及時彌補。這是宣講密乘戒的第一個目的。

 

    第二個目的,也是為了加強這方面的知識教育,事先曉以利害,使有意修學密宗的人能引以為戒,防患於未然,從而有助於自己的修行。

由此可見,推廣和弘揚密法知識是勢在必行的。以上宣說了傳講密乘戒的意義。

 

    下面介紹大幻化網三昧耶戒的具體內容。

大幻化網的戒律包括五條根本戒與十條支分戒,總共為十五條戒。

 

(一)五條根本戒

 

1、恭敬上師

 

    十四條根本戒中的第一條也是恭敬上師。二者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的。甯瑪派的很多續部中都一再強調,密宗大大小小的一切成就,都纖悉無遺地依賴于金剛上師的加持。能否從金剛上師處獲得成就,完全取決於自己的信心,如果沒有信心,即使金剛上師是真正的佛陀或者金剛持,我們也無法獲得任何加持和成就。

多年以來,在修學密法的過程中,我們也深深地體會到,如果沒有上師的加持和訣竅,即使精通了顯密的諸大論典,學富五車,素養深厚,也不一定有任何實際上的價值。

 

    譬如,我依止法王如意寶以後,在五明佛學院待了二十年,其間也學了五部大論等不少經論,勉強可以算得上是有點知識,可這也只不過是懂得了書面上的理論而已,在具體問題上應該如何應對,就必須依靠上師。除了金剛上師的加持與竅訣之外,我們所學的書本知識,在關鍵時刻是無法起作用的,也是很難令我們獲得解脫的。對此我們有過無數次的深切感受。

 

    在跟隨上師的日子裡,我們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來自上師的陽光雨露般的關懷。每當遇到困難或者挫折的時候,金剛上師的加持更是無處不在。正是因為上師的加持,才使無數人在修心的旅途上能戰勝如狂風暴雨般的襲擊,解決紛繁棘手的問題,度過不可逾越的難關。

 

    如果沒有上師的加持和訣竅,無論是修行,還是弘法利生事業,都不可能有什麼大成就。只有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上金剛上師的加持,才能使我們體會到佛法最深奧的含義。因此,不僅麥彭仁波切等前輩高僧大德為我們再三強調了上師的重要性,我們在實際的修行過程中,也真切地體會到這些道理的真實性。所以,在密宗的所有修法中,都特別注重對上師的信心。

 

    修學密法就是這樣的,首先必須找到一位非常標準的金剛上師,之後就必須生起與之相當的信心。只有將二者結合在一起,才能品嘗出密宗的味道,體味出密法的意義。在不具備信心的前提下學密,就只能是徒有其名的一種形式而已。所以,能夠對上師懷有堅如磐石的信心,在修學密法上是非常重要的。

 

    此處的所謂上師,包括在甯瑪巴續部中所提到的六種上師:①引導師:即引導我們跨入佛門的上師,比如傳授皈依戒、居士戒、出家戒的上師等等;②講解續部師:即傳授密法的上師;③竅訣傳授師:是指不僅講解一般密法,而且為自己傳授修行次第等密宗精華的上師;④酬懺師:在犯密乘戒以後,向其懺悔罪業的上師;⑤誓言灌頂師;⑥一般傳承師:是指除了上述五種上師之外,使自己稍得法恩的善知識,也即於其前得受過顯宗四句以上佛法的上師。

 

    在捨棄其中任何一種上師是否犯失根本戒的問題上,密宗較具影響力的諸位高僧大德所持的觀點略有不同,關於這一點,在以前講十四條根本戒的時候已經講過。

 

    但灌頂、講解密宗續部以及講授密宗修行竅訣的三大恩師,絕對是犯戒的對境,如果對這三大恩師存有不恭、捨棄之心,就必然犯戒。在這一點上,各位前輩的說法都是不謀而合的。至於其他三種上師,迄今為止,我都沒有看到任何兩位上師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例子。

 

    對其他三種上師應持的態度,以前我也講過。有位上師認為:“密乘十四條根本戒中的第七條——‘詆毀他宗’中的所謂自他宗,就是以顯密作為劃分界限的。其中的所謂自宗,就是指密宗;而所謂他宗,也就是指顯宗。既然顯宗的法都不能隨意譭謗,那麼顯宗的上師也必須得到應有的恭敬,如果不恭敬這些上師,就應當會犯戒。”他的這種說法是很有道理的,所以我們還是應當以最保守的方式來對待一切上師。

 

    多年以來,我們也是這樣做的。比如說,在密法方面,除了法王如意寶邀請一些上師來為我們灌頂,或者傳授一些重要傳承以外,我從來沒有接受過其他的灌頂,所以也沒有更多的上師。僅有的幾位上師,都是法王指定安排的。如今,我擁有的灌頂和傳承已經足夠,所以將來也不打算再去接受新的灌頂。時至今日,這些上師多已紛紛離世,仍在世的也已所剩無幾,所以對我來說,在此方面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

 

    在顯宗方面,早期學院中的很多道友相互之間都得到過一些傳承。因為這些原因,我們現在還是將這些道友視同密宗上師一樣地恭敬對待。雖然沒有時刻不離左右地盡心承侍依止,但心裡卻十分小心謹慎,時刻提醒自己至少不能出現不恭敬或傷害對方的行為。你們如果能這樣做,就很保險了。千萬不要因為對方是顯宗師父就恣意妄為,以至於在無意當中失毀了密乘戒。在所有的密乘戒中,犯失這條戒的後果是最嚴重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加以重視。

 

    怎樣作算是不恭敬呢?這與曾經所說的界線是一樣的。也就是說,犯此戒條不一定需要身語的行為,只要心中產生以下念頭:“自己該得到的法已經到手,從此以後就無需假求于上師,不必再依止恭敬上師”,就算是捨棄金剛上師。不需要身體行為上的打罵,只要產生這樣的念頭就會犯戒,如果還有行為相配合,其後果就更為嚴重。正因為在這一點上的要求十分嚴格,所以密法中極度強調在依止之前必須觀察上師。

 

    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在漢地,時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很多人不經過觀察就去接受灌頂,上師灌頂完畢,前腳才剛離開,弟子們就開始肆意譭謗上師,到處宣揚上師的過失,這是非常可怕的。但這種所謂的灌頂,有可能接受灌頂的人根本就沒有得到。因為若授予灌頂之人不具備灌頂的條件,或者得受灌頂的人也不具備得受灌頂的資格,在這種情況下,就很有可能沒有得到灌頂。如果沒有得到,那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如果得到了灌頂,又因為無知而詆毀上師,就會犯根本戒。

 

    有關依止上師的細節要求,在已經翻譯成漢文的無垢光尊者所著的《大圓滿心性休息大疏》,以及《普賢上師言教》中講得十分詳細,大家一定要認真閱讀,每個密乘弟子都要對作為金剛上師所必備的條件,及正確依止金剛上師的方法瞭若指掌,以免發生令自己追悔莫及的事情。

雖然在《大幻化網》中,恭敬上師的這條戒律位於第二,但因為這條戒是最重要的,違犯此戒的後果也是最嚴重的,為了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此處將其提至第一。

2、不舍無上

 

    所謂“無上”,是指密法的見解或者密宗所證悟的境界。因為這種境界是大小乘、內外密等佛法的最高境界,是一切諸法的究竟實相,所以稱之為“無上”。

不知道在座的人當中是否有人開悟,如果沒有開悟,這就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簡單地說,它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是中觀宗在《中論》、《入中論》中所講的空性,以及我們以前在開示“人無我、法無我”等時,用簡單通俗的語言所描述抉擇的空性見解;第二,是以《涅槃經》為代表的第三轉法輪的精髓——如來藏,也即心的本性光明。

 

    雖然在講的時候,二者是各自分開的,但實際上它們卻是互為一體、密不可分的。二轉法輪所詮釋的空性,與三轉法輪所詮釋的光明二者相結合,就是密宗的境界。這些境界雖然在顯宗的經典裡也有提及,但卻是比較模糊、比較隱諱的,而在密宗裡卻講得很透徹、很清晰。無論如何,密宗的境界並沒有超越顯宗的內容,都隸屬於二、三轉法輪的範圍。以上內容,是從勝義諦的角度而言的“無上”;從世俗諦的角度來說,密宗的“無上”,就是“一切萬法都是佛的壇城”之見解。在這個層面上,密宗的見解與顯宗的觀點出現了較大的分歧。小乘認為:一切萬法是痛苦、無常、無我、空性等等;唯識宗執持萬法唯心的見解;中觀派認為一切萬法都是緣起空性。密宗這種“有悖常理”的觀點,就很難令各方接受。

 

    雖然現在以我們的肉眼來直接觀察,看不出萬法都是佛的壇城。眼前的一切,均是由煩惱熾盛的眾生與不清淨的山河大地組成的,而在佛的境界中,這些顯現無異于如同極樂世界一般的清淨之法,通過生起次第以及托嘎(超越)的修法,就可以現量看到、感覺到這一切就是清淨的壇城。然而這是將來的事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一境界離我們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但無論多麼遙遠,我們也應當了知萬法的本性就是這樣。以上是密宗世俗諦角度的“無上”。

 

    這裡所說的勝義諦和世俗諦,是從密宗的角度來區分,與以前所講的中觀勝義諦和世俗諦的內涵是不相同的。這裡所說的“無上”,就是指密宗勝義諦和世俗諦的最高境界,如果捨棄了無上,就算是犯戒。

 

    怎樣算是捨棄無上呢?其實,無上與我們的心是無法割裂的,所以我們不可能真正捨棄無上。如果認為:“密宗雖然講過諸法的本性是光明、是佛的壇城,但這些只是為了度化某些眾生,為了讓他們放棄一些執著或者煩惱的方便而已,是不究竟、不了義的說法;只有我們的肉眼所見,才是最真實、最準確的,諸法的真實本性不可能是佛的壇城,不可能是光明清淨的。”就是捨棄無上,這是極其嚴重的過失。

 

    凡夫人的傲慢心是非常強烈的,很多人都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用自己的五根,也就是五種感覺器官來抉擇一切。認為自己不能感覺到的,就肯定是不正確的。但這些器官所分辨、判斷出的結論,只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充當權威,在深奧的層次中是站不住腳的,它不能說明任何問題。所以,我們必須放下一切我慢,盡力守護此戒。

 

    如何護持此條戒律呢?從今以後,無論自己是否證悟,或是否能夠理解密宗的境界,都應當時刻提醒自己:“縱然我現在還不能證悟、理解或體會這些境界,但這些都是佛親口所說的,也是無數的高僧大德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證明過的,所以肯定自有其道理,只是我目前的根基以及修行還有所欠缺,才不能體會、領悟到這些,但總有一天,我會領悟到這一切。”至少應該有這樣的態度,才算是不犯戒。所以,即使沒有證悟空性,也不算是犯此密乘戒,是否違犯的界限,是以對密宗境界所持有的態度來區分的。

 

    在十四條根本戒中也包含了這條戒的內容,只是沒有單獨列出而已。

 

3、不間斷密咒及手印

 

    所謂“密咒”,包含了很多內涵,但一般是指我們平時所念誦的本尊心咒等等;“手印”一詞的含義也極為豐富,但一般也是指用手所做的手印。

 

    所謂“不間斷”,有三種層次。上等的,是在每一個日日夜夜中,時時刻刻都不間斷密咒手印;中等的,是在每月的初八、初十、十五、二十五、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殊勝日裡,行持念咒及作手印;最低的層次,也不能超過一個季度,如果超過一個季度,就算是犯戒。儘管書上是這樣講的,但犯戒的真正界線應當是,如有從今以後不再念誦密咒和不作手印的想法,才是犯戒;如沒有這些念頭,只是因為時間來不及,或者因為匆忙而忘記了,也應該沒有犯根本戒。但書上認為,只要超過了一季度或者兩個月,就是犯戒。所以,我們也不能去違背這條戒規。可能每日堅持有一定難度,但要求在一季度中不間斷密咒和手印應當是不過分的。

 

    有人可能會有這樣的擔心:自己曾經得到過很多灌頂,每個灌頂的主尊心咒都要求念誦,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將所有的密咒歸為一體,用一個密咒來代替所有密咒,這樣一來,只要不間斷一個本尊心咒和手印,也就可以視同不間斷所有心咒。如果一個本尊的心咒都不念誦,就會犯根本戒。

以上是關於第三條根本戒的說明,這條戒一般不容易違犯。

 

4、慈湣已入正道者

 

    這條戒的主要內容,是要求金剛道友之間要和睦友愛。雖然違犯此戒的後果不如捨棄金剛上師嚴重,但這條戒極易犯失,所以也很重要,我們必須加以重視。

此處所謂的“正道”,就是指密法。凡是學密的人,無論是在甯瑪派門下,還是在格魯派門下,只要是密乘弟子,都是金剛道友。雖然經書上說過,因為一切眾生都被如來藏所攝,故都是道友,但犯此戒的界線,則是以是否得受灌頂作為衡量的標準。

 

    在同一上師前得受灌頂,或在同一壇城中得受灌頂的道友之間犯失密乘戒,其果報更為嚴重。

 

    所謂“在同一上師前得受灌頂”的概念,我們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比如,某一道友在法王如意寶處得受了大幻化網的灌頂,而另一位道友又在法王如意寶座下得受過時輪金剛的灌頂,雖然二者得受灌頂的壇城不同,但因為是在同一上師座前得到的灌頂,所以就像是同父的兄弟姐妹一般;

 

    所謂“在同一壇城中得受灌頂”,我們也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比如,某一道友在法王如意寶座前得受了時輪金剛的灌頂,而另一位道友又在另一位上師座前得受了時輪金剛的灌頂,雖然二者得受灌頂的上師不同,但因為是在同一壇城前得到的灌頂,所以就像是同母的兄弟姐妹一般。因此,在這些金剛道友之間,就更應當注意團結,以禮相待。

 

    犯此戒條並不需要是這麼密切的金剛道友,只要是學密的道友,都屬於此戒條的對境。這條戒很容易違犯,大家千萬要予以足夠的重視。

 

    現在漢地金剛道友之間的情況十分令人擔憂。在有些城市,金剛道友之間四分五裂,形成了雜七雜八的很多派別。有的派別是以格魯、寧瑪等教派作為劃分標準;有的又是以同一教派的不同傳承,比如寧瑪派內部所分成的白玉派、竹欽派等等作為劃分標準;也有的是以不同的上師作為劃分標準。大家各行其是、水火不容,派與派之間互相輕視、爭長論短,都認為自己所學的法、自己所跟隨的上師是最好的,對其他派別的法與上師都不屑一顧。

 

    某些大德到這些地方去傳法或者組織放生,也不得不面臨一些尷尬局面:如果住在這一派的人家裡,另一派的人就會不高興;如果在這一派安排的地點傳法,另一派的人就拒絕參加;如果跟這一派的人去組織放生,另一派的人就立刻退出……經常講一些不利於團結的無聊話,從而導致金剛道友之間的矛盾甚至分裂。這種各立山頭的做法是十分愚蠢而又幼稚的,金剛道友之間必須杜絕這種想法和行為。我們非常希望佛法或藏傳佛教在漢地能健康地發展,正確地引導人們的思想,解除人們心中的煩惱、壓力、憂慮和無知,進而引人走向幸福、光明;而不希望給人們帶來沒有必要的爭論和煩惱。

 

    怎樣作就算是犯戒呢?此處的界限與以前所講的完全一致。首先必須具有瞋恨心,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條件,如果沒有瞋恨心,只是出於利益對方的考量,就象父母打孩子一樣地與道友發生爭吵,或者說一些不中聽的話,就不算犯戒。但是,如果是在以自私心所攝持的世俗瞋恨心的基礎上,只要具備打罵中的任何一種行為,並且自己所罵的言語對方已經聽見,就算犯戒。僅僅具備瞋恨心,卻沒有打罵的行為,是不會犯根本戒的。這些界線與上次所講的一樣,具體細節大家可以參看《密宗十四條根本戒》的開示。

 

    大家務必注意,這條戒是很容易違犯的,只要以瞋恨心攝持,與密乘道友之間發生吵架的行為,就會犯此密乘戒。眾所周知,類似吵架這種事情是隨處可見的,但在金剛道友之間卻必須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如果不懂戒條的要求,還情有可原,現在大家對這些界限都已經十分清楚,如果還明知故犯,就於理不容了。因此,我們一定要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談舉止,小心謹慎,安分守己,千萬不要作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來。

 

5、對非法器保守秘密

 

    此戒的主要宗旨,就是不能對非法器宣說秘密。

這裡所說的秘密,可以分為十種。其中前四種,屬於永恆的秘密,也就是永遠都需要保守的秘密;後四種,則屬於臨時的秘密,這種秘密有時間限制,超過一定的時點,就不需要再保密;

 

    第九種秘密,稱為“應密”,也就是通過思維抉擇出的應當保守的秘密。比如,在發現金剛上師、金剛兄弟的過失等等之時,以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後得出結論:如果將這些說出來,就會讓人產生沒有必要的誤會,並使對方生起邪見,所以不能隨意宣說。這種秘密,就屬於應密;

 

    第十種秘密,稱為“委託密”,也即他人委託自己的所修本尊的名稱等秘密。這裡所說的“他人”,是指金剛上師與金剛道友。只要他們囑咐自己不要外傳,自己就切記不可外傳。以上內容,就是違犯此戒所涉及的十種秘密。

 

    這些秘密不能對什麼人宣講呢?就是尚未獲得灌頂,或者對密法有成見的人等等。如果對方因此而對密法生起邪見,就算犯密乘戒。如果在自己洩露一切萬法都是本來清淨的佛的壇城等秘密之後,對方並沒有因此而驚疑,繼而使信心動搖,也沒有生起一絲一毫的邪見,就不算犯根本戒。

 

    其中四種永恆秘密中的第一種,就是前面已經講過的密宗見解。對於勝義諦方面諸法本性為空性光明的見解,修學大乘的人一般不會生起邪見,因為顯宗經典中涉及這一內容的教證比較詳實;在世俗諦方面,密宗認為,一切萬法都是本來清淨的。一切眾生,包括一位正在行持殺盜淫妄惡業的人,其本性當下就是佛,可如果不能當下證悟,便只能是一名煩惱深重的凡夫。

 

    對此觀點,很多修學顯宗的人是難以理解的。雖然對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說法,他們已經習以為常了,可如果將一位高舉屠刀的惡棍認定為佛,他們卻會驚得目瞪口呆,繼而提出異議:這樣說來,地獄的眾生豈不也都成了佛嗎?……對於這些見解,他們認為是愚蠢之至、荒謬之極的。所以,密宗在世俗諦方面的見解,就不能口無遮攔地向其他人隨意公開,除了得受過灌頂,正在修持密法的金剛道友以外;

 

    第二種永恆秘密,就是密宗的行為。修持密宗,有可能會作出一些常人無法理解的偉大行為。為了防止對方產生邪見,這些行為的內容,對已經得受過灌頂,卻沒有完全理解其內在含義的人,也不能夠洩露。只有在他們逐漸瞭解適應之後,才能有次第地向他們逐步透露;

 

    第三種永恆秘密,就是本尊的名字和本尊像;

 

    第四種永恆秘密,就是修行的瑞相。也就是在修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驗相。

 

    後面這兩種秘密,是對任何人都不能講的,即使對方是金剛道友,也應當三緘其口。密宗甚至認為,如果自己的金剛上師不善於保密,自己擔心將這些秘密向其表白,他可能會在上課或者聊天的時候向其他人洩露,也可以對金剛上師保守這些秘密。不是因為金剛上師不能聽到這些秘密,而是因為他可能會告訴別人。如果別人知道這些秘密,自己的修行就不會有進展,就會停滯不前。當然,如果上師性格嚴謹,能夠嚴守秘密,則告訴上師也無妨,因為他是金剛上師。但對金剛道友,就千萬不要講出自己本尊的名字、身形以及修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

 

    漢地很多居士對這個話題都非常感興趣,經常樂此不疲地聚在一起談論這些內容。比如自己夢見身色莊嚴的佛菩薩,見到奇異的光芒,或者見到一個美麗的天人等等,說得手舞足蹈,天花亂墜。

 

    在這裡要提醒大家,如果看到的是幻覺,那就只不過是一種無利無害的現象而已。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去執著它,也沒有必要向他人炫耀,讓它自生自滅便可。如果真正是修行的瑞相,就更不能向除了上師以外的任何人透露。講出這些內容,會對自己的修行造成障礙,使自己的修行受損。若是為了欺騙別人,而胡說自己見到了本尊、空行母等等,因為是在撒謊,則有可能犯妄語戒;若是實情,則切切不可外傳。雖然這樣講出去,對整個密法不會構成損害,但卻會成為自己修行的絆腳石。

 

    學佛就必須腳踏實地,不要隨意向他人誇耀外道所津津樂道的諸如看到光,看到彩虹,感覺到氣流等等之類的所謂感受,講出來不但沒有任何益處,反而會自招其損。

 

    以上四種秘密,是沒有時間限制的永恆秘密。

 

    關於臨時的四種秘密,我們可以用一個比方來說明。比如,如果某人準備與三四位夥伴到山上去閉關一個月修習本尊的話,其修行的地點、時間、在同一壇城中共同修行的同伴,以及修行時所用的供品及法器,這四個內容都屬於應當保密的範圍,在閉關沒有完畢之前,不能向他人透露。一個月的閉關結束之後,就不需要再保密了。

 

    針對這一規定,榮森班智達認為,在密法已經為世人所接受並普遍公開的時代,洩露這些秘密也不成其為問題。可是密宗早期的傳播不是很普及,世人對密法都心存戒備,在那種環境中,就應當保密。

在修行的時候,最好還是保守秘密,否則可能會帶來人與非人的擾亂與障礙。所以,這四個內容在定期的修行沒有完成之前,最好不要公開。

 

    以上四種,屬於臨時的秘密。

 

    第九種秘密前面已經講過,就是可能會因引起人們的誤會而對佛法、金剛上師、金剛道友不利,或者會給眾生帶來損失的種種自己認為應該保密的內容;

 

    第十種秘密為委託密,是由金剛上師或金剛道友特意囑託應當保密的事情。

以上十種秘密中無論哪一種都不能向未得灌頂的人,失壞誓言又不願意懺悔的人,以前修習密法後來又退出的人,不信密法的人,以及不信因果、不信輪回的人透露。如果任意透露,對方一旦生起邪見,自己就犯失了根本戒。即使對方沒有生起邪見,自己也會犯支分戒,此戒條與十四條根本戒中第七條的規定是相似的。

 

    這些秘密並不意味著密宗裡有什麼問題,只是為了讓人們慢慢地適應密法,在不傷害眾生的前提下傳播密法,因為密宗有一些顯宗所沒有的內容,而只聽過顯宗的人,就不一定能接受,就像禪宗剛到中國時和有些新的科學理論剛剛出來時,很多人不接受一樣。

 

    以上內容是《大幻化網》的五條根本戒,在《大幻化網》的頌詞中說過:這五條戒包含了所有的密乘戒以及別解脫戒,任何人只要能清淨護持這五條戒,就密宗而言,便算是戒律清淨。但于此之上的大圓滿戒律中卻認為:這五條戒只包含了《大幻化網》以下的所有三昧耶戒。

以上介紹了根本戒的內容,下面講支分戒。

 

(二)十條支分戒

 

    支分戒分為兩組,每一組有五條戒。其中第一組為不舍五毒;第二組為不舍五甘露。

 

1、不舍五毒

 

    所謂五毒,就是指貪、瞋、癡、慢、嫉五種煩惱。

 

    所謂“不舍”,應當這樣理解:小乘認為,貪瞋癡等五毒,是實實在在的、必須斷除的煩惱;而菩薩乘認為,貪瞋癡等五毒,不一定是必須斷除的煩惱,如果有菩提心的攝持,以菩提心為前提或者助緣,就可以將煩惱轉為道用;密宗的境界是很高的,它認為,實際上根本就不存在貪瞋癡慢嫉,所謂的貪瞋癡慢嫉,一旦證悟的話,就是佛的智慧,所以不需要捨棄。

 

    當然,從凡夫人的角度而言,絕不能說五毒是佛的智慧,但證悟之後,在佛菩薩的境界中,這一切就是佛的智慧。

 

    在實際操作中應當如何行持呢?雖然通過我們修行境界的逐步提升,最終能真真切切地感悟到萬法的原貌就是佛的智慧,但如果修行達不到這一層次,就永遠不能體會或者觸及這種境界。我們現在還沒有達到這麼高的境界,所以就必須先斷除煩惱。以貪心為例,密宗也允許修持不淨觀,這種見解雖然與萬法皆為佛之壇城的觀點相違,但在尚未達至該境界之前,也可以用顯宗不淨觀的修法來對治貪心,而不能信口雌黃地說出貪瞋癡應當存在,因為都是佛的智慧,修持不淨觀純粹是愚蠢之舉等等之類的話。

 

    因此,請大家不要誤解,這裡的意思並不是說現在就不必斷除煩惱,而只是將證悟之後,如撥雲見日般豁然開朗的境界稍作描述而已。

 

2、不舍五甘露

 

    五甘露的內容大家都知道。為什麼要接受五甘露呢?因為這是密宗特有的、用以快速破除眾生執著的一種方便。顯宗推翻原有執著所採用的是循序漸進的保守方式,而為了能更快捷地達到這一目的,針對具有一定密宗見解、修行基礎以及承受能力的人,就有接受五甘露的要求,使其親身體會到一切萬法皆為平等,所謂清淨與不清淨只是心的執著這一真理。這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密宗特有的行為之一。但是,密宗也極力反對強迫初入密道的弟子接受五甘露的做法。

 

    針對這一戒條,在實際行持中應當如何處理呢?在無垢光尊者等上師的論著中說過,當沒有達到一定境界之前,首先可以享用以前輩成就者的甘露做成的甘露丸。現在的很多甘露丸中都含有少量的這些成分,如果服用這些甘露,就不算違犯此戒。如果沒有這樣的甘露丸,則可以在每日或者殊勝日吃飯的時候,將食用的飯菜等食品觀想成五肉五甘露,這樣作也可以算是接受五肉五甘露。

 

    這十條支分戒比較容易守持,而根本戒的守持難度相對而言較大。如果違犯了支分戒,雖說有很大過失,可與犯失根本戒相比就微不足道了。如果破失了根本戒,並拒絕懺悔,就會對今生來世造成極大的危害,並使修行的功德受到破壞,甚至全盤毀滅,這是相當可怕的,所以稱之為根本戒。而破失支分戒,只會因破戒的嚴重程度而使修行功德受到不同層次的破壞,但卻不會受到根本性的毀滅,所以稱之為支分戒。

  以上簡單地介紹了《大幻化網》的根本戒與支分戒,作為學密的人,即使將來沒有學到大圓滿、生起次第等修法,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必須要遵守密乘的戒律,最好不要違犯。如果在迫不得已或故意的情況下破戒,就必須快速懺悔與恢復,這一點尤其重要。

 

    有的人對此滿不在乎,隨意違犯戒律,之後又不勵力懺悔,這是最危險的。這樣不但會使長劫的修行善根付之一炬,而且等待他們的也將是萬世不得超升的金剛地獄。

 

    在座的人幾乎都在法王如意寶座前得受過灌頂,無論灌頂之時觀想是否清楚,以殊勝上師不可思議的加持力,一定能使我們所有人都得到灌頂,這一點勿庸置疑。因此,在座的各位肯定都已經得到了灌頂,下面就是我們自己護持戒律的問題。如果在得到灌頂之後犯了戒,密乘戒的優點就是,如找不到任何上師,通過觀想金剛上師,就可以在上師座前重新接受灌頂。至於接受灌頂的方法,在《普賢上師言教》中“上師瑜伽修法”的最後,就有領受灌頂的相關章節,通過這一方法,即可恢復密乘戒。

 

    小乘別解脫戒在這一點上是無能為力的,因為它沒有破戒後的恢復方法。密乘戒超勝於其它戒種的長處之一,就是具有殊勝的懺悔與恢復方式。

 

  如果能夠清淨持守密乘戒,即使今生不能得到解脫,在不久的將來,也必然會獲得成就。這是作為正量士的佛陀親口所說的,佛陀是絕對不會打妄語的,而我們也有充分的證據來證明這一點。

 

   水可載舟,也可覆舟。密乘戒可以使我們快速成就金剛持的果位,也可以將我們打入慘不忍睹的金剛地獄。主動權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何去何從,任你選擇!

 





主持人
慈誠羅珠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