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以人為本”的佛家四大法寶
 

陳星橋 
 
    目前許多國有大中型企業都受到資金緊張、市場疲軟的困擾。在這種情況下,要求企業努力調整產品結構,不斷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提高產品的品質,增強產品的竟爭力。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群策群力,共渡難關。然而在一些企業,這種群體意識沒有很好的建立起來,反而出現了可怕的“精神疲軟”現象,表現為缺乏對自身工作價值的認識,對領導的決策和措施不瞭解,當然也不會認真對待;互相觀望,我行我素,更缺少急企業之所急、拼博獻身的精神。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上下溝通的管道不暢,未能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與合作的關係,因而缺乏向心力,這是企業經營管理之大忌。有人從開拓創新的角度提出:“只有疲軟的產品,沒有疲軟的市場。”那麼我們也可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有疲軟的領導,沒有疲軟的職工。”這就給企業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於國營大中型企業的領導來說,要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貫徹“以人為本”的方針。因為企業竟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竟爭,而市場經濟,也可以說是朋友經濟。所以企業家在加強企業管理的基礎上,應重視人的工作,關心職工,愛護職工,多傾聽職工群眾的呼聲,從多方面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乘佛教中,菩薩為了度化眾生,要修習四攝法,即仁施、愛語、利行、同事。現代國外一些公司常借鑒此法來溝通、融洽勞資關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想它也可以成為我們的企業家實踐“以人為本”方針的四大法寶。
  一、仁施。施予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有形的物質幫助,如金錢財物的給予、獎勵;另一種則是更高層次的無形幫助,如關心和輔導職工成長,給予職工體恤和寬容,使之獲得心靈的滿足與快樂。美國某公司的負責人瑪麗凱認為擴展公司業務最有效的辦法,便是幫助員工瞭解他的才華,進而發揮潛能。表面上看,這些施予好像不能獲得什麼回報似的,但若靜心地想一想便不難明白,企業的擴展,集體精神的建立,都可以把企業家推舉到更高、更有效的職位上。

  二、愛語。愛語指的是良好的溝通和適時的讚美。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增加一個人的自信心和智慧,正如俗語所謂“好語一句三冬暖”。一個傑出的企業家,背後都有一群具有共同目標的部屬。如何將教育背景、成長環境各自不同的人,培養成為具有共同目標,各展所長的幹才,就需要靠企業家良好的溝通技巧,並隨時對部屬的表現給予適時、適當的讚美。

  三、利行。行利國利民之事,都可稱之為利行。不過這裏主要指處處給人以方便,鼓勵部屬自我實現,有如古人所謂“君子成人之美”,企業家須有這樣的氣度,協助職工克服先天的難點,發揮他們的長處,認識工作的價值,從而形成一種向心力;當企業遇有困難,也容易得到職工的理解和幫助,正如古哲所說:“助人者,人恒助之。”

  四、同事。所謂同事,就是共同參與,並分享成功的喜悅。

  企業家絕不是高高在上發號施令,就能順利推動業務的,必須積極地參與,瞭解群眾的喜怒哀樂,與之分享。上層決策,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之後,再由主管做成決定,這樣使職工有參與感,提高了大家主人翁的責任心。美籍華人王安博士在談及他的管理哲學時表示,把員工當成自己的家人,關心他們的福利與成就感,如此,一萬五千條心便能變成一條心。這就是“同事”的良好體現。

 





主持人
陳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