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的教法說,我們應該捨棄自己自私的心態,應為廣大眾生的福祉著想。因此,我們要有一顆真誠、熱切和慈悲的心,更應該為利益一切眾生而發菩提心,開悟成佛。我們也要用這樣的發心來聆聽由扥昧桑波菩薩所寫的「佛子行三十七頌」是必要的。扥桑與布東仁波切為同時其之人,是一位薩迦派的喇嘛。他顯密兼修,是一位博大精深,證悟很高的行者,尤以菩提心的流露最為著稱,這主要都是來自修習平等自他交換的法門所成就的。他為了幫助我們寫下「佛子行三十七頌」的,因此我們要反覆一次又一次的去思惟它的法義、內容。我們常說自己是大乘行者,但如果我們不常親近真正的大乘法門,那麼我們永遠是不可能成為一位大乘行者。因此要常依三十七種的菩薩修行來觀照審視自己,看看自己的行為是否真正與它相符。在頌文中,我們可以找到三種層次的發心,就像在「道次第」裏所閘釋的一樣。





備註其它
喇嘛網整理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