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楊定一】
正確飲食是人體健康的基礎。但一般人總以食物的營養價值、對人體的功效如何等作為飲食追求的重點。事實上,現代人的經濟條件、生活的方便性都大幅提高,每日飲食中,已經可以方便、充分攝取足量的食物,但這並不代表可以讓身心更健康。
過去我也曾經透過各種機會,希望與朋友們分享均衡完整的飲食習慣,不僅是正確的食物選擇及烹調方式,還必須包括進食過程如何讓食物的價值發揮到最高境界,也就是強調「消化」的重要性。人體要能完整攝取均衡的營養,必須同時靠食物與消化來完成。講到消化,大家可能馬上會想到腸胃道功能,從口腔、食道、胃、小腸,最後乃至大腸,甚至幫忙分泌各種消化酵素的胰臟、肝臟等臟器的功能是否正常。但這裡我想要提醒的正是現今人們最容易忽略的一環,就是進食過程的好心情。
首先是從醫學的角度來說,當一個人進食過程是帶著負向情緒(像是生氣、害怕、憂慮、抱怨等)或者是很匆忙,身體的交感神經會掌控所有器官、肌肉、腺體等運作,此時腸道的蠕動會減少,消化液分泌減少,所有血液充分回到四肢肌肉,以致減少了消化臟器的血液供應量。因此,在整個消化系統無法正常運作下,再好的食物也無法讓身體獲得良好營養。所以,過去我一再強調一個簡單又重要的觀念,就是進食過程必須保持輕鬆愉快的好心情。從食材準備開始、烹調過程、咀嚼每一口食物、整個用餐的時間跟氣氛、專心的程度等等,都是影響消化的關鍵。
可惜的是,現今多數人的三餐總是在匆忙、緊張或者吵雜環境中進行,像是一早為了趕交通車匆忙地吃完早餐;午餐可能是在會議中或盯著電腦螢幕前進行;晚餐則是因為商務需要應酬或者和朋友聚餐聊著白天惱人的事情。這些狀況下,不論是生理或者心理上都沒有作好進食準備,不但無法讓食材的營養完全被吸收,也增加了身體的負擔。所有古人與現代食物療法都強調,食物必須小口慢食,徹底咀嚼,用心品味,而且要有足夠的用餐時間。如此一來,讓整個消化系統功能發揮正常運作,當然可以讓進食成為一種療癒身心的方法。
更具體來講,作父母的能在準備食物過程抱著一個為家人健康的心念;而個人在進食過程,隨時充滿著感恩的心,除了感謝這些食物帶來身心的幫助外,也要感謝食物栽種與準備過程每一位辛苦付出的人。就一個簡單的轉念,足以讓身心各層面和諧運作,同時也讓每次用餐進食成為一種期待與享受。
其實許多文化也都很重視對餐點的感恩與尊重,像是猶太人總是以敬重、謹嚴的態度對待食物,不食用不潔淨的食材,也不採用不適當的烹調方式,每一道食材都經過猶太潔食認證(kosher);而基督教徒總會在餐前進行禱告(blessing),藉由虔敬的心情,感謝讚美上天賜福與準備餐點者的辛勞;同樣的中國文化中不也常講「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因為每一粒米,都是耕種者顆顆汗水換得,提醒食用者要感恩惜物。因此當我們在享用各種食物時,一個感恩的念頭就會帶來好心情,當然也就可以吃出好健康。
【2012/04/15 聯合報】
|
主持人 |
楊定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