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佛教,是古印度的悉達多·喬達摩(佛教信徒尊稱釋迦牟尼)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創立的一個宗教或學說,在世界上尤其是對於東亞南亞地區具有廣泛的影響。至2010年,全世界約有4億左右佛教信眾,人數僅次於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1][2]

」,全稱「佛陀」,意思是覺悟者。[3] 佛教重視人類心靈的進步和覺悟。按照佛教的觀點,人和其他眾生一樣,沉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生死。惟有斷滅貪、嗔、癡的人才能脫離輪迴。悉達多·喬達摩就在35歲時成佛,並對眾人宣揚他所發現的道理。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從悉達多的教訓裏,看透苦迫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

現在的佛教按教理劃分可分為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兩大支。佛教按歷史時期劃分可分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三個時間段,其中部派佛教又被稱為小乘佛教。佛教按地理位置可分為南傳佛教北傳佛教二大傳承,隨著藏傳佛教的出現,北傳佛教又分為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大致上就是上座部佛教日本佛教因其歷史發展和文化的獨特性,故亦有學者主張應加上日本佛教,與其他三大系並列,成為亞洲的四大系佛教文化。佛教按修行和傳授方式可分為顯教密教密教大致包括了印度的金剛乘佛教和西藏的藏傳佛教。按顯教密教劃分法,除了密教其他的就全部是顯教。詳細的分類請參考佛教宗派





主持人
陳俊吉


佛教-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