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對初學禪修者的開示

時間:2009年11月8
地點:成都

你們從那麼遠的地方過來求法這是非常值得隨喜的,人生一輩子的時間過得很快,病苦老苦都會很快來到的,所以要抓緊時間修法啊!

我們亞青的修法是以禪修為主,禪修時的前行要具足三個要點,就是身要七支坐法,氣要排九節佛風,心要發菩提心,然後是祈禱上師受四灌頂。

在基礎的禪修時,有時以佛像或其他的所緣境來訓練專注,來修不分別心,所謂不分別的觀修就是讓心遠離散亂。昏沉和掉舉是禪修過程中最常見的障礙,一般初學者在禪修的過程中很容易隨著昏沉和掉舉而轉。

那什麼是掉舉呢?心向外流散,它的作用是什麼呢?就是讓心沒有辦法產生寂靜,障礙心安住於所緣境上,這個就是掉舉。

那什麼是昏沉呢?昏沉是癡分所攝,它的作用是身心變得粗重,沒有堪能性,也就是會讓你的身體有一種重重的感覺,心裏有一種安穩、舒服的感覺,好像得到很好休息的懶懶的一種感覺。昏沉是沉沒的因,有粗細的不同,沉沒分為粗分的沉沒、細微的沉沒、極細分的沉沒三種。粗分的沉沒就是完全的看不清楚外境,有昏睡的感覺;細微的沉沒能看清楚外境,可是沒有什麼精神的感覺;極細微的沉沒的狀態就是看起來好像是有一些精神,有一些覺知,但是又不是完全的清明,這種情況就是極細微的沉沒。

對治昏沉和掉舉(也叫沉掉),最快的方法就是調整心,也就是說當我們觀修禪定的時候,要調整內心的起伏。

如果心太低沉的話容易產生沉沒,這時候呢,就可以用思維來督促心,想辦法讓心更高昂、更有覺知一點。可以通過讓自己生起歡喜的方式,比如思維菩提心的功德,或者是思維如來的身語意的種種功德,以這樣的歡喜心可以使內心更精神,這樣內心不會太過於低沉。

如果內心過分的高昂的話,容易產生散亂掉舉,當察覺到自己的心太散亂之後,為了讓內心不要起伏太高的緣故,就要想辦法讓心放低一點、放緩一點,這時候可以思維苦苦、壞苦或行苦等內含,或者是想到一些隨煩惱而轉的過患,這樣的話,心就會低沉一點而往內收攝。但在收攝的時候有一種狀況要特別的謹慎,必須要注意,尤其是修禪的人,比如,明明看外境看得很清楚,但是沒有精神,有一種懶懶的感覺,這是觀修中細微的沉沒。有些人把這種感覺誤認為是禪定,把這種細微的沉沒當作一種究竟的禪定來觀修,如果這樣長久觀修的話,人會變得越來越愚蠢。因為他在這種細微的沉沒狀態中長時間觀修以後可以達到呼吸完全的斷滅,它可以達到這種境界,雖然它看起來也沒有很明顯的散亂,可是因為它是一種細微的昏沉,一種沉沒,所以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沒有抉擇的能力了,所以我們在修禪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內心的精神和覺知。

我們在禪修中要能覺察到自己的昏沉和掉舉。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當它發生之後而察覺到。還有一種,如果我們保持一個非常良好的精神狀態的話,很有警覺性的時候,在沉掉還沒來或者快來的時候馬上可以被察覺到。後面這種情況要努力做到,要想做到這點就是要能生起正知,生起正知的方法就是要經常地觀察。

初學者在禪修的時候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來修呢?那就要打坐次數多一點,打坐時間短一點來修,這樣的話能夠避免沉掉。如果覺得沉掉不太會影響你的禪定的時候就可以把時間拉長。為了讓我們不太會被沉掉打亂我們的禪定,打坐的時候可以儘量坐在高處。時間來講的話,清晨比較好。如果昏沉很重的話,可以坐在一個很高的地方,一望無際的,看得到很遠很遠的地方,這對保持我們良好的精神狀態也是有幫助的。或者實在是昏沉很重,很想睡覺,受不了的話,也可以出去逛逛,要注意禪修的時候不能睡覺。總而言之,要配合實際的狀況,反復的觀察內心是不是太緩或者太緊,用各種善巧的方式來作取捨。

當通過很長時間的這種正確禪修的串習後,慢慢察覺到自己已經沒有那麼多沉沒和掉舉來侵害我們的禪定的時候,就不用再刻意地以正念去做觀察了,因為這時候你已經遠離這種的過患了,如果這時候再刻意地去做觀察的話,又會對這種禪定的專注力產生動搖和影響,形成禪定的障礙。

禪修時,當你的沉掉減少的時候呢,慢慢會獲得心輕安,這是遠離了心的一些粗重的煩惱,得到心堪能性;之後呢,會有身輕安,遠離了身的粗重性,得到了身的堪能性,接著會產生心的喜樂,再後呢會產生身的喜樂……,這些你在禪修時會慢慢體驗到。

有些人覺得:這種身心如此的歡喜,從沒有過的一種感覺,好像是要開悟一樣。那是不是就成就啦?或者是在五道十地裏面的哪一個程度呢?其實還早著呢,這個覺受只是內外道共同的最基本的禪定,屬於世間禪定,這個覺受不是五道十地的不共同的特徵。小乘聲聞和獨覺為了能使他們的空正見增長的緣故,這個禪修的基礎是一定要有的;同樣,菩薩為了讓空正見能增長的緣故,這種禪定也是不能缺少的。

斷除煩惱的方式可以分為暫時壓伏煩惱和斷除煩惱種子這兩種方式,依靠世間的禪定只能壓制煩惱,只有依靠出世間的禪定智慧才能斷除煩惱種子。

剛才我把主要的一些修法的次第都簡單講了一下,你們從那麼遠的地方來求法很不容易,所以要給你們講清楚一點,你們回去以後可以先修一些前面講的基礎法,等基礎打好了再講下麵的法。

 

 





主持人
慈成加參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