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學佛

上師對成都弟子的開示

時間:20091025 
地點:成都

(選錄之一)


我們為什麼學佛?從哪個角度去學佛?我們學佛的目標是什麼呢?

我們想得到的是快樂和安樂,快樂有暫時的和究竟的,暫時的快樂是我們已經享受過的、無常的、不穩定的這些快樂,而究竟的快樂是指當我們證悟大空性,生老病死徹底轉化的快樂。

我們人有生老病死,死亡的時間是不定的,隨時都會來的,死亡的氣氛對每個人都是最可怕的,知道嗎?我們做夢,在夢裏夢到死亡,醒來的時候,心裏都還很難受、非常不愉快。死亡的這些可怕的現象、恐怖的心理是可以改變的,從現在開始可以通過智慧而改變。象做人的道理一樣,如果在這上面下功夫,一個人就會轉變,只是害怕而不想辦法解決是沒有用的。

我們現在學習佛法的目的是什麼呢?那不是一個獨立的想法,不是孤立、奇奇怪怪的想法,我們學習佛法的目的是為了給眾生帶來更多的快樂和安樂。我們先要在自己的精神方面調整,如果自己的精神上非常快樂,那麼不管外境怎麼樣都不會給我們帶來負擔和壓力。自己通過學習修持佛法,從精神方面調整過來了的話,才有能力給眾生帶來更多的快樂和安樂,這樣才有能力幫助眾生。

要想從痛苦中解脫,得到更多的快樂和安樂,那什麼叫解脫?解脫並不是說總有一天會來的,現在的這些痛苦讓它轉化成快樂也是一種解脫啊,我們要的是把現有的這些痛苦現在就讓它轉變解脫,這是我們該要的啊,不是說我現在一直痛苦、一直痛苦下去,總有一天解脫來了,把我抱走,不是這麼回事。我們現在每天中的那些非常的壓力、非常的痛苦和非常的負擔,讓這些壓力和負擔縮小也是一種快樂。所以解脫並不是總有一天來的,解脫是要從現在開始,從今天開始就要發展起來的。

在經過這樣一個學習的過程之後,再去幫助眾生。比如說我們要解決一個人死亡的痛苦,你先自己通過學習,有死亡的把握了,在這個基礎上你再去幫助眾生解脫死亡,這可以。但是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那你怎樣幫助眾生啊?幫不了的。死亡的時候,有人在你身邊說一些勸慰的話:你不要這樣想,不要那樣想……”這些都只是一個安慰,而你內心中的恐懼是解決不了的,所以你必須先要提前為自己的死亡做好準備。

 

(選錄之二)

佛法的內容最主要是講慈悲和智慧,八萬四千法門學習以後得到的是什麼?是要我們從一切痛苦中得到解脫,一切的壓力減輕,各種各樣不順的東西都可以接受,那時候自己的菩提心更擴大、更廣大,更接受一切。凡夫的心很狹隘,心情好的時候,什麼都覺得好,感覺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是我的朋友;自己煩惱生起來的時候,這個世界上的人統統都是我的敵人,甚至連看到這個佛像都覺得是你的敵人,所以你的內心可以代表你的世界,整個世界的歡喜也是從你內心所顯現的。

地球上的人類是靠慈悲心來過日子的,慈悲會不需要嗎?我覺得很需要。古時候,父母子女的家人親情非常強烈,非常有愛心,可是現在的一些孩子和父母沒有感情,有些孩子對父母像是對從來沒有見過面的人一樣,沒有任何感覺,即便有人傷害自己的父母也一點都不覺得可惜,這非常恐怖,這是內心中沒有慈悲的緣故。特別是年輕人,非常需要慈悲和智慧,這很重要,因為未來的世界要靠你們,如果每個年輕人都具足慈悲心,那未來世界和平自然而然就有了,世界和平不是天天唱著才來的,而是每個人要去做的。

現在很多人的內心沒有慈悲心,自己好了以後其他的什麼都不考慮,比如環保啊這些都不管,所以現在地球出現洪水、乾旱、地震等等,事實上所有的一切都是有關聯的,所以我們要以更廣大的心量擁抱整個世界,象一家人一樣的。特別學習佛法的人更要擁抱世界,尊敬他人的生命。我小時候最不理解的是看到人家殺動物,殺犛牛這些,真的是無法忍受他們的痛苦,那種場面真的是終生難忘。世界上任何的錢財和名聲都比不了我們的生命,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生命,然後再考慮愛護他人的生命,同時用慈悲心從各個方面去認識這點。這樣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即使沒有學習到多少佛法,至少我們也沒有傷害眾生,這是學習佛法的一個基本要求。我們平時提到的善業和惡業,這些都只是口頭上的名詞而已,而實際地為眾生去做才有功德和利益,為了自己而做就只會有不好的後果。

這些方面請大家多觀察觀察,研究研究。 

(選錄之三)

我們修法的時候,面對那麼多的法門要怎麼修呢?大乘佛教的各個教派,藏傳佛教寧瑪、噶舉、薩迦、格魯等派共同的精華是發心、正行和回向的三殊勝,三殊勝法包括了所有大乘佛法的精華。

發心是什麼?就是做一件事情的動機,如果是一個菩提心的動機,這就是殊勝的發心。我們修法、工作、吃飯的時候都要有菩提心來支持。如果有菩提心的支持,那即使吃一頓飯也是在修行,那也是很好的;如果睡覺前發菩提心:我好好的休息,好好的睡覺,然後我身體有力量,為了眾生好好工作、好好學習,賺了錢以後,自己的生活穩定以後,我一定會幫助眾生解脫成佛的,這樣有菩提心的支持,那我們這些世間法會轉變到出世間法上來。因為我們的目的是為了眾生,為了眾生解脫成佛這個目的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究竟的修行。

我們的這個心朝哪個方面發展起來的話力量都是不可思議的,如果放在貪心方面,它的力量非常強;如果放在嗔心方面的話,遇到所有的人都可能吵架打架;如果放在慈悲心上的話,一定會生起為了眾生我可以下地獄的想法,一切善的功德會自然而然的出來。因為我們人的智慧是不可思議的,它是無形的。動物的智慧是有限的,這與它們的業力有關,螞蟻團結的力量雖然非常大,但不會超越人類的智慧。但有時候這些沒有學習佛法的人啊,連螞蟻的智慧都沒有,自己的家庭處理不好,自己的生活都沒有辦法安排,自己怎麼過日子都不知道。

螞蟻有時候還更聰明,它們搬家很快,一有危險馬上可以搬走,它們很團結,團結有那麼大的力量,那我們人以慈悲心團結力量就更不可思議了,就可以成為一切眾生溫暖的家。所以我們要利用佛法讓自己的智慧增長,慈悲心擴大,心量更擴大以後,就沒有什麼看不慣的,沒有什麼不理解的了。瞭解自己的過程當中,整個人類全部都會瞭解,所以如果我們用慈悲心理解了自己的心,就會理解他人的心;理解了自己的人生,就會理解他人的人生;理解了自己的生命,就會理解他人的生命;理解自己的痛苦,就會理解他人的痛苦。要常常這樣想:在這個輪回當中,我非常難得地得到了這個人身,我一定要利用這個人身完全地利益他人,這是最有意義的。當你利益他人時,在他人得到快樂的過程中你自己自然就快樂了。你們作為在家人都得去工作,做各種事情,那你們去工作、做事情的動機一定要為了利益眾生,在任何時候都不離開這個動機,這就是實修菩提心。

修法、做善業的時候也是先要發無上菩提心,按照儀軌來發心,發完了以後再供燈、供香、打坐、做十善業等,不要盲目地去做,在有菩提心的基礎上,我們做任何形式的修法都可以轉變成精華,沒有菩提心的基礎,凡夫的動機很快就會變,後果就有可能不好,所以一定要以菩提心來支持,這是根本。

正行就是正在修法、做善業,比如打坐、清淨地觀修、或者放生等等,正在去做,這叫正行。正行能以空性智慧去做當然最好,初學者如果做不到這點的話那就以清淨心一心一意的去做,以菩提心去做。這就是殊勝的正行。

你們很多人很想學習佛法,我非常隨喜你們,有些弟子聞思了很多年,修了很多年,但還是覺得:我再聽一次得到更多,再聽一次得到更多,這種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弟子是最有智慧的人。但是也有一些人,學習聞思了很多年,口頭上會說,但實修上,連五加行怎麼修都不知道,很多年在盲修瞎練。我問他們打坐的目的是什麼?打坐中七支坐有什麼作用?打坐會有什麼樣的感覺?什麼樣的感覺對我們幫助最大?什麼樣的感覺對我們沒有幫助?不知道,回答不上來,所以盲修瞎練的實修和口頭上的聞思對煩惱的轉化和解脫作用不大。

你們這些已經得到五加行傳承的弟子,先不要著急知道那麼多東西,先要好好實修五加行。不實修你的心調整不過來,你的心那麼散亂,口頭上念五十萬,這有什麼作用啊?如果你修一次能達到五加行的標準,那也就達到了實修的要求;如果你修了三、四次也沒達到標準的話,那還是不算修了五加行。我們說標準不是說數量上的標準,而是自己內心產生的感受和體會:對輪回的看法,追求解脫的想法,內心當中對眾生的慈悲心,學了法之後對自己的幫助和利益,同時自己感覺到的佛法真正的利益等等,問問自己修法之後這些方面有了什麼樣的感受?如果佛法的利益得到了的話,你對法會更有信心,更想修法。但是如果你沒有實修的體會,內心根本沒有什麼轉變的話,就象大海裏的石頭一樣永遠在大海裏,但是水不會進去,過了一兩年之後你覺得還是很尷尬,啊喲,不知道怎麼回事?雖然你參加了很多灌頂,聽了很多法,見了很多活佛堪布,但是實際上這只是表面形式,這叫盲修瞎練。所以你們要在這些方面打好基礎。一個粗大的煩惱突然來的時候,你用什麼來處理啊?是用佛法的聞思來處理,還是用實修的境界來處理?你們很多人現在最主要的是感覺內心有壓力,感覺智慧不夠,那智慧不夠時你怎麼樣用佛法來增長你的智慧?你怎麼樣把你的智慧馬上利用起來轉化痛苦啊?這些都要靠你平時實修的能力來解決。

回向,好比吃飯,飯做好了,大家吃。把一天中聽法、打坐、放生、六波羅蜜中持戒、忍辱等等任何一切為了眾生所做的功德作回向,回向一切眾生早日得到究竟的佛果,這是殊勝的回向。但是比這更殊勝的回向是在空性大智慧中回向,初學者做不到這一點,就按前面的方法回向,上師和諸佛菩薩怎麼回向我們也這麼回向,這樣也很圓滿了。

三殊勝法包含了八萬四千法門的精華,如果你做任何善法都具足三殊勝的話,不管你是出家也好、在家也好,自然而然會得到解脫成就。如果三殊勝沒有具足的話,你修行的境界再好也得不到大乘法的果位。今天這個三殊勝講得很清楚了,也很簡單,你們在日常修行當中可以利用起來。如果我們現在講的很多很多,但是你自己不會利用起來的話,自己老是操心,又總結不起來自己該怎麼修,也不知道自己該從哪里開始修。如果你知道怎麼利用起來,讓自己一天二十四小時任何時候、任何修法中都具足三殊勝的話,對我們的幫助會非常大。

這是今天簡單的開示。 

 





主持人
慈成加參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