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貴雪歌仁波切
|
| | |
《醒世無常歌開示暨無常禪修》
沙拉寺雪歌仁波切(賽康仁波切)
首先,在最開始的時候要先獻曼達,整個課程結束的時候,再用大乘布薩律儀(法本)的回向文“強秋森秋……”,作最後總回向。
(獻曼達)
昨天課程中曾提過,關於近住戒(即八關齋戒)跟我們受持的大乘布薩律儀,這兩者之間的差別。現在將就此作更仔細的說明,如果各位有問題也可以提出來。
八關齋戒或稱為近住戒的律儀和大乘布薩律儀有何不同?以下當一一說明。
第一個是授戒上師的差別。一般八關齋戒(近住戒)的傳戒上師不需具備菩薩戒,只要本身具有別解脫戒就可以了,甚至是只要受過居士戒,或者是沙彌、沙彌尼、比丘、比丘尼,都可以傳授八關齋戒這個戒法,但是,傳大乘布薩律儀這個戒法的上師一定要具備菩薩戒,如果是有真正修持菩薩行的上師更好。
而且,八關齋戒(近住戒)提到,受戒弟子要具備真正的出離心,想脫離輪回苦海,離苦得樂,因此,弟子一定依止或跟隨一位上師,所跟隨的人一定要真實地存在。為什麼近住戒,一定要跟隨依止一位上師?原因在於動機,因為他想的是脫離輪回苦海,但因為身上還有種種煩惱,有慚有愧,所以,必需要有人帶領,才能得到解脫,這是以凡夫地來說。
而大乘布薩律儀不是以自己出離或解脫自己的煩惱為主要的動機,它緣念的心是更廣闊的,是以幫助一切眾生為心量的,所以,不需要有一位元真實的上師。
第二個是求戒者的差別。近住戒,也就是八關齋戒,出家眾是不能求受的,但是大乘布薩律儀,在家、出家都可以求受。
第三個是發心動機的差別。一個具有菩提心(大乘布薩律儀),一個沒有(近住戒)。
第四個是儀軌的差別。近住戒(八關齋戒)依止的儀軌是小乘的經典儀軌,大乘布薩律儀依止的是佛陀所開釋,特別是佛陀本身在有學道、菩薩道上所修所學,傳承下來的方法。
第五個是持守戒律的差別。大乘布薩律儀的戒法,主要以菩提心為主,也就是受戒一日中,持守菩提心戒,更要注意不能傷害別人,各種傷害別人的行為都要斷除。一般來講,西藏的傳統,受持此律儀是不能吃肉,一定要吃素的,原因是吃肉算在傷害別人的戒條當中,所以,行大乘布薩律儀是不能吃肉的,但是,近住戒就是八關齋戒裏面,在西藏傳統上,並沒有提到說一定不能夠吃肉。
第六個是果位上的差別。因為一開始在因上的動機就有差別,所以導致結果也就大不相同。以大乘布薩律儀來說,它的發心廣大,動機是為了利益無量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眾生都能圓滿成就佛道,因為“因”廣大,所得之“果”也會非常殊勝、無量,而近住戒(八關齋戒)就沒有這種發心。
在這裏要作一個補充說明。一般我們說菩薩戒,菩提心戒,如果真正發誓要持守的話,菩薩戒共有十八種墮罪,要特別注意不能違犯。但今天受的大乘布薩律儀並未規定特別需要持守,不過,雖然沒有發誓持守,但既已受了律儀,這十八個墮罪的戒條也要特別注意,否則會有許多過患,所以,在心上要多注意。
總結來說,近住戒和大乘布薩律儀,差別共有六點。第一是在境上,就是上師,傳法上師上有差別,因上師的關係又可分成兩部分,兩點的差別;第二是弟子,求法者的差別;第三是發心動機上的差別;第四是儀軌與經典上的差別;第五是持守戒律上的差別,剛才也有提到,持守上亦可分為兩個部分,兩點的不同;第六是果上的差別。如果再細分境上與持守上的不同,又可說共有八個差別。
問:昨天到今天共聽到兩次“不執銀錢戒”,大乘布薩律儀內有不執銀錢戒嗎?是哪一條戒規規定的,從戒條上並未明顯看出有這條規定?另外,回家後所睡的床鋪,規格有沒有特別要注意的?
答:第一個問題,有關不執銀錢戒這一點,的確在八支戒裏面確實沒有特別寫出來不能碰錢。但在其中有一條戒,就是後四支戒中的其中一條戒叫作“香水花鬘諸莊嚴”裏邊,花鬘泛指珍珠,珍寶類的,有價值的東西,這些都包括在花鬘這一項中。
“花鬘”在藏文意思中,也有念珠這個涵意。在這個地方花鬘絕非指念珠,若是指念珠,那就不能碰念珠,“嘛呢”也不能念誦了,所以,這裏是用來表示有價值的東西,為什麼戒條說對這些有價值的東西要消除?消除的意思,是消除我們的貪念、執著,而我們最喜歡、最執著的東西就是錢了,所以,不碰錢就是這個原因。
第二個問題是床的高度、大小、規格,以不超過一肘的高度為准。在俱舍論中有提到一肘就是廿四指,各位可以參考這個標準。
(另外,有阿尼提到,大家不碰錢的話如果丟掉了也不知道。仁波切說如果不想碰到錢,可以用一塊布包著,不要直接碰觸就好了。這個戒最主要的是用來消除我們心上的貪念,這才是最重要的。)
問:回家的路上會經過一些商店,就會聽到一些歌曲,這時我們應如何處理?
答:自己這方面的意樂才是最重要的。回到家裏,不要去打開收音機、電視,不要自己去做,但你不能說因為我在持戒,所以別人家都不能打開電視,那是不行的。
問:請問仁波切,我們受漢傳八關齋戒後,要是晚上必須服藥,也要作羯摩,不曉得大乘布薩律儀有沒有這種規定?外擦的藥膏有沒有關係?在漢傳上是沒關係,但不曉得在這裏有(指按藏傳方式)沒有關係?
答:最主要還是得從“心”作討論,如果吃藥會增加煩惱,增加貪欲,那當然不能吃;如果吃藥只是單純的治療身體,那就可以服用。擦藥也是一樣,如果是因為藥味很香,所以多擦一點,這就不行。因為戒相上有提到,香水等這些莊嚴都是要戒除的。
問:中午以後可以喝水嗎?如果是喝茶(泡茶葉的茶水)可以嗎?
答:水跟茶可以喝。傳統上,如果吃的、喝的東西會飽的話,最好是不要吃,藏人有喝優酪乳的習慣,像優酪乳、優格這些食物就不能吃,牛奶最好也不要喝。
問:現在有種營養劑,這種營養劑是液體的補充營養用的,這種可以喝嗎?
答:重點還是以心來講,喝這個營養劑是為了治療身體,維持這個身體,那是可以的。但如果更多的想法是因為對身體起貪著的心而喝營養劑,那就不可以。
問:回家以後,因為是跟家人同住,只有我守八關齋戒,而我母親很喜歡跟我講話,我能跟她講話嗎?
答:最主要的是說話要減少,說話越少越好。
問:因為我們是從較遠的地方來受戒的,對路徑不很熟悉,回程的時候可以問路嗎?
答:可以。不然迷路就不好了,這個戒是叫大家減少無意義的說話交談。
問:如果是因為有身孕的關係而吃東西,就像吃流質,營養劑的東西可以嗎?
答:還是跟之前提到的審核標準是一樣的,喝和吃東西真的只是為了治療身體的話,是可以吃的,但是,如果超出這個標準,只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執著心、煩惱心、那就不行了。
【正文講授】
“醒世無常歌”的主旨是要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會死,而且死後都會墮惡道,因此,在這裏對死後作介紹。這首無常歌的作者是帕繃喀大師。
現在開始的課程,主題就是思惟無常,為什要對這個主題特別教授呢?修行分為下、中、上三士道的修持。以中士道、中士夫來說,就是發願要脫離輪回,而上士道的大士夫是要成就佛道,比中士夫的心願更廣大。而不管是中士夫或上士夫,他們的根本,共同的道路是什麼?根本還是得從下士道開始修持起,如果不具備下士道的量,基礎就會不穩固,那麼中士、上士也很難修持起來,因此,必須從下士夫開始修持。
那麼,下士夫的修持是什麼?就是思惟因果、思惟無常的道理,今天我們得受了大乘布薩律儀,更要配合思惟無常、因果的道理,因為這種思惟是一切成就的基石,是非常重要的,它會關閉我們投生到惡道的門,因此今日課程重點就是討論開示無常的道理。
首先,先引用貢巴瓦大師曾提到的一段話,他說,對一位修持中士道或上士道的士夫而言,如果在今生努力的修持,依然生不起中士或上士的量,不管怎樣,依然種下了一個善的習氣,對個人修行來講,那還不算是太遲。那麼,真正的太遲是什麼呢?就是下士道的修持不穩固,或完全領受不到其中的受用,那時就太遲了,因為他的來生必定投生到惡道去。因此,下士道的修持比其他兩道的修持更加重要。接下來,貢巴瓦大師又說,透過下士道的修持,來生可以得到八種有暇之身,避免八種無暇。貢巴瓦大師特別提到,下士道的修持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趕快修持,一定要得到受用,一定要圓滿下士道的修持,要不然就太遲了。
如果今生對下士的修持,譬如說無常、因果的修持不圓滿,沒有得到真正受用的話,那來世還能不能得到像今生一樣暇滿的人身?那就很難說,甚至可以說,要再得到暇滿人身是非常困難的。就象《入菩薩行論》中的一個譬喻講到:得到人身的困難,就好象大海中漂浮在海面上,中間有孔洞的一塊木頭,當木頭隨風漂流時,卻正好套在一隻每一百年才從海底浮上水面的盲眼烏龜的脖子。這個比喻就是告訴我們人身有多麼難得,因此,我們可以想像下一世要獲得暇滿人身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我門今天已經得到這難得的人身,所以,特別引貢巴瓦大師的話來勉勵大家,千萬不要浪費人身。既已得到人身,就要在下士道上的無常及因果好好用功,將來才能夠再得到如此的人身。講到這裏,我們心上應當生起殊勝的覺受,努力證悟今日課程主題,也就是認識死亡無常。惟有對無常有深切認識與體悟,才能對此生的苦、來生的苦、苦的因等等,透過對死亡無常的修持,將這些苦痛一一消除。
死亡無常觀修的功課,何以能消除一切苦痛?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所有的苦從何而生?所有的苦都來自我們對今生的執著,之後便創造出各式各樣無量的痛苦。舉個例子,當我們對身體非常執著貪愛的時候,就會為了要保護自己的身體產生無數苦惱,心有幾分執著在這上面,苦就有幾分。因為認為身體是自己的,執著此生,卻不知道將來有一天,身體是要跟自己分離的。
或者又因為執著,而衍生出另一種“這是我的”的執著。因為有一個真實的我存在的念頭,有“我”的存在,所以會分別這是我所喜歡的朋友,或是討厭的敵人。開始有這種分別的時候,各種苦痛就產生了,而且會開始劃分權力範圍,說這是我的傳法中心,那是他的寺院。這邊,那邊,各種的分別,各種的對立,各種的苦痛,都是因為執著此生,認為今生是常的,是不變的,是真實的,因此各種心的造作、各種的混亂、各種的幻象就產生了,這一切都是因為不瞭解死亡無常的道理。所以,這個死亡無常的修持,是消除此生執著痛苦的最快最好也是唯一的方法。
總結起來,執著此生是所有苦的根源,因此,大家要想想每天生活當中,或者是今生一生當中,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苦?這些苦在那裏?我們往自己心上一看,反觀自己的一生,就會發現百分之九十,甚至百分之一百的是因為執著。所有的痛苦,都是由於我們執著此生而起的。甚至在修學佛法時,也離不開此生的執著。再舉一個例子,像平常供養念誦供養文時,可能會念誦宗喀巴大師祈願文,在念誦同時,也要觀察自心是不是真正對宗大師有信心,還是念誦時有傲慢心,因為覺得自己是格魯派的,很了不起,所以要念宗喀巴大師祈請文?如果是這樣,就是沒用心在法上和虔誠的信心上,而是在名聲上、權位上,以我執來念誦的,那麼,這樣的念誦是不如法的。如果剛才在念誦宗喀巴大師偈文時,心仍緣在世間法上的話,就是對名聲有執著,也就容易產生教派的分別,本來清楚的法,會變成不如法,轉變為世間法了。
要對治對此生的耽著、貪愛,消除的方法就是思惟死亡無常了。透過對死亡無常的修持,就能夠減少痛苦甚至消除我們的各種苦痛。雖然,沒有刻意造作很多善,但因為對死亡無常有認識,在未來各種善法便會自然地生起。
有一位噶當派大師也特別提到說,思惟死亡無常跟修持佛法這兩者是完全同步並行的,所以,看一個人觀修無常的程度,就可以知道他在佛法上修持的程度了。反過來說,一個認為自己是不會死的人,他就會不斷的造作各種罪業。思惟無常的利益非常大,所以,接下來,我們就進入《無常醒世歌》來瞭解無常真正的內涵。
“嗚呼哀哉具恩師,伏祈大悲作瞻視,
苦惱若我眾行徑,一生自欺似無心。”
這一偈提到,我們心中所想的都是各種煩惱,因為心中充滿煩惱,就造出種種惡業行為,因此,第一句就教我們虔誠哀求“嗚呼哀哉”,哀求具恩上師。
哀求什麼呢?如下一句提到“伏祈大悲作瞻視”。瞻視什麼?就是“苦惱若我眾行徑”,指的是我們各種從無始劫來累積的苦惱,就像剛才提到的,我們心中永遠充滿各種煩惱、三毒,行為上也都是傷害別人的惡行,所以要苦惱自己這些行徑。接下來一句“一生自欺似無心”,在我們一生當中,常常在欺騙自己,以為自己好像在修持佛法,好像跟隨一位上師在精進。可是捫心自問,看看真實的狀況,大部分時間我們並沒有將佛法運用在心上,沒有真正在修持。因此,首先一開始就要哀求,“嗚呼哀哉”哀求上師,祈請上師大悲來瞻視我們。
想要對無常生起真正的瞭解與證悟,在開始必須先具備一個基礎,也就是積聚功德資糧、淨除罪障,並且迎請皈依境。而因為每個人的傳承不同,依止的上師、根本上師也不同,譬如,以《解脫莊嚴寶論》而言,根本上師是岡波巴大師,道次第的根本上師是宗喀巴大師,普賢上師言教的根本上師就是巴竹仁波切等等,大家可以觀想自己傳承的上師,並向他祂祈請。因此,《無常醒世歌》中,第一句“嗚呼哀哉具恩師”,恩師指的就是根本上師,視各自傳承而向各自的根本上師作祈請。
對根本上師祈請哀求後,希望生起對無常真正的瞭解與證悟。雖然已觀想根本上師在我們的前方,但這是不夠的,因為最重要、最主要的救護者就是你自己;最可怕、最主要的敵人也是你自己。總歸來說,全部都要回歸到自心上,自己要努力去修持。
雖然,在外相上三寶是我們的皈依處,但真正能夠幫助我們、救護我們的,還是得依靠個人的修持,從自心上做起,因此,第二個偈子就提到:
“勸告自己衷心語,心匙心中當牢記,
縈繞心髓不散亂,思維自身之本性。”
如同前面所說,光靠一個外相上的上師是不夠的,也是不行的,最主要的依怙仍是來自于個人的修持與自心的轉變。透過觀修死亡無常這個方法,就能幫助我們脫離此生的苦痛,脫離苦海,脫離輪回,也能夠消除來世的各種苦痛。所以,不是光靠外境上的皈依,還是要回歸到自心真正的轉變,透過譬如剛才觀想的皈依境對上師祈請後,我們去思惟無常的道理。可能有的人是希望透過真正的皈依,解除來世的痛苦,有的人是希望透過對四諦、對苦的瞭解,能夠脫離輪回,或是更深一層,希望證得圓滿佛果等等,不論所願為何,一切都掌握在自心上,必須回歸到自心上來談。
所以,此偈特別提到“勸告自己衷心語”,是告誡自己,不論是何種修持,如無常的修持,統統通通都是要在自己心上來修。接下來,這一句“心匙心中當牢記”。心匙是指一根尖尖的東西,它像刺一樣刺在我們的心上,由於平常我們心都是混亂、愚癡,甚至是瘋狂、糊塗的,但是透過這尖尖像刺一樣的心匙刺在我們心上時,我們馬上就能提醒起來,像是醒過來一樣。“心匙心中當牢記”就好像說,隨時有根刺,刺在心上,提醒自己。心匙是什麼呢?就是後面上課時陸續會提到的:思惟無常的道理。
由於對此生執著,我們日常生活便不斷耽著現世中的一切,可以說,心因此變得非常混濁、迷惑、愚癡,就像一個喝醉酒、糊裏糊塗不醒人事的人一樣,但是,透過像刺一樣的心匙,去思惟死亡無常的道理,就能夠幫助人們從睡夢中或酒醉中清醒。
如此殊勝的教法,無常的觀修,應“縈繞心髓不散亂”必須時常憶持。“思惟自身之本性”,自身本性是什麼?由於我們無始以來的迷惑跟愚癡,讓我們對於自身真正的本性,也就是世間真相並非常法,而是一切都是無常、沒有可執著的本體自性,這一個道理,沒有真正認識,所以,從現在開始就要好好思惟自身本性無常的道理。
“無始輪回至今生,已經無數生死輪,
雖受種種樂與苦,於自未辦少分利。”
這個偈子是很容易理解的,等一下就按偈子一句一句的來禪修。如何思惟禪修這個偈子?首先,針對第一句“無始輪回至今生”,想到“無始輪回”,我們就想,自己已經回到前一生,前一生觀完,還有前一生的前一生,就這樣慢慢的一個一個追溯,前一生的樣子可以是什麼呢?也可以想,不一定還是出生在這裏,有可能是出生在別的國家,有不同的人身,如此一生一生的去推想,就可以體會“無始輪回”。
大家禪修幾分鐘,不要覺得每一生都可以投生為人很開心,也有可能投生到其他道,因為我們是在六道中不斷轉生的,所以,不要以為我們每一世都可以投生為人。
接下來“無始輪回至今生,已經無數生死輪,雖受種種樂與苦”這一段的觀想,大家可以先假設一個範圍,將心收攝在這個範圍內,譬如,在觀想獻曼達的時候,提到世間的情況有日、月、四大洲等地形,這些就像地圖一樣觀想出來,然後我們就去投生在地圖上各個不同的點,不同的地方。投生到某一地後,就觀想經歷生、老、病、死,各種的痛苦,一直到往生以後,又到另一個地方投生,同樣再經歷生、老、病、死各種苦痛,一世一世的觀想下去,這樣子的觀想,在剛開始觀修是比較容易的。
另外,也有另一種方式,就是把人抽離出去,讓自己像是在天上,從較高的位置觀看著自己在如此狹小的地方,在世間不斷流轉,受如此多的苦,那我們就會想:為什麼還要在這樣的地方輪回、流轉呢?於是,在心中生起很大的難過,很大的傷心,這種無法再忍受下去的心會生起來。所以,“無始輪回至今生,已經無數生死輪,雖受種種樂與苦”但是“於自未辦少分利”,這樣我們才會在這個世間無數次輪回,無數次投生,不斷地領受各種苦,完全沒有利益到自己。
現在就依上述所說,作一段禪修。
(獻曼達)
透過觀修之後,各位應該認知到暇滿人身的獲得是十分困難的。在六道中,投生人道的眾生很少,而投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眾生數量卻非常多。投生為人已經十分困難,再加上投生為人後可以聽聞佛法,那更是少之又少,思惟人身難得的道理就是在此。
現在在座的每一個同學,已經非常幸運得到難得的暇滿人身,既然已經得到了,我們就要想:從今以後,不要再浪費暇滿難得的人身了。在今天以前,我們的每一天事實上都浪費掉了,沒有意義地虛度光陰。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有認知及醒悟,必須從小範圍的輪回捆綁中逃脫出來。逃脫的方法是什麼?就是開始修持善行,這也就是以下偈子的大意。
“難得暇滿昔雖獲,皆未受益而虛擲,
如今若能自愛者,當修善行久樂藏。”
針對這個偈子,現在一起來禪修。
剛才這一段禪修中,有一句“皆未受益而虛擲”,可以說,我們過去那些無意義的行為,令我們虛度了光陰,非常可惜。現今這個時代,如此殊勝的佛法依然存在,連“即生成佛”如此的法門,我們都曾聽聞過,甚至不須一生,只要幾年當中,精進不懈的修持就都能夠得到成就。以我自己來說,今天我已經34歲了,以前的那些歲月,我也是虛度了。但是,從現在開始,我可以想:所有這些珍貴的法,不論是經部或續部,我們已聽聞過,學習過,得到過了,而就我的歲數而言,對於大多數人都已走完了人生的一半,剩下的日子該如何好好運用,好好修持,如何去作,就看各位自己的決定了。所以,在這個偈文提到說,所有的苦,若不透過當下的修持,努力斷除,就會在輪回中不斷輪轉,讓各種傷心、難過以及頹喪不停的持續下去,因此,從現在開始就應當修善行。現在開始就這一段內容,再作兩分鐘禪修。
在前面這個偈子中提到,一直到目前為止,我們浪費了許多時間,為什麼我們會不在意時間,讓時間白白溜走呢?那是因為我們忘記無常的道理。我們為什麼會忘記或故意裝作不知道這個死亡無常的道理呢?就是因為我們對此生非常的執著。因為對此生的不斷執著、貪愛,好象小孩貪玩,童嬉這個比喻一樣,所以才會漠視死亡無常的道理。
“貌似精明實愚癡,耽著現世似童嬉,
忽遭可畏死主逼,無計可施終將臨。”
我們就像愛玩樂的小孩一樣,貪著於遊戲的快樂。我們常常會指責小孩子說:“你真是不懂事,現在不好好讀書,浪費時間,將來長大該怎麼辦?老了又會如何?”同樣的,反觀自己,自己對此生的執著,就如同不懂事的小孩一樣,只顧眼前的快樂,卻從未想想未來,沒有想死亡,更沒有想到來世投生,這些我們反而從來不在意。不光是不在意,甚至還非常高興,以為自己在此生當中是非常精明的人物,如同此句所說“貌似精明實愚癡”。這個精明可以害到他人,可以賺取利益等等,然而,這種世間稱讚的精明,是一種最大的愚癡、愚笨。因此,這一段偈子,要仔細禪修。
我們耽著此生現世,是一個最大的錯誤,跟不懂事的小孩是一樣的,如果,我們現在不把耽著此世的這一念心回轉過來,來世將會如何?除了到惡道去,沒有第二條路可走。此偈第三句又提到“忽遭可畏死主逼”,那是因為我們只想著現在,就像孩子在遊戲般地貪著現世,根本沒想到死亡無常,因此,當“忽遭可畏死主逼”,死主突然降臨的時候,我們一點辦法也沒有,因為從來沒有為死亡這件事好好地準備過。所以,希望針對這個偈子,大家來作禪修,一定要生起棄舍耽著現世,執著此生的心。下面針對這一偈內容,開始禪修。
接下來,提到的是死亡何時會來是不一定的。在之前的觀修中,先破除了有人覺得自己是不會死這樣的念頭,生起“原來自己是會死”的意念,之後,可能變成認為,自己會死,但可能不會那麼快降臨,自己應該不會那麼快死。因為自己還年輕,還沒老,死亡應該是在老了以後才會發生,年輕的時候應該不會死;或者認為自己很健康,所以不會死。這種對於死亡毫無警剔的心,是不可以的。
首先,大家已認知到自己一定會死,那麼,也該認識認為現在不會死的第二個心識。何時會死是不一定的,所以,一定要快快提醒自己現在就要修持。若是推延懈怠,想說以後再修,死亡無常一到,此時想修也已經來不及了。
“自念尚且不死故,忙於無盡現世業,
可畏死主忽現前,宣佈死期終將臨。”
“自念尚且不死故,忙於無盡現世業”這就是第二個問題,即雖然覺得自己會死,但死亡是以後的事。有這個念頭時,就會認為不必急著修學佛法,不必準備死亡,等自己老了以後再作打算。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若覺得現在不會死,就會想著現在可以多作一些世間事務;也因為這種想法,認定死亡不會那麼快來到,必然會將自己的身心投注在世間事務上了。可是“可畏死主忽現前,宣佈死期終降臨。”我們必須認清並提醒自己死亡隨時有可能會來。它一來,就是告訴我們“你該死的時候到了”,那時候再作任何準備都是來不及的。
所以,這裏提到“可畏死主忽現前”,就是指在我們不知情,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死亡會突然來臨。而這種情況比比皆是,是非常普通平常的狀況。譬如不久前才見面的親友,忽然聽見他往生了,通常我們的反應都是“啊!不可能。怎麼會這個樣子?”這種反應說明,我們都認為死亡是不可能的。聽到死因是被毒死的,更覺得不可能:“他怎麼會被毒死?”死亡的因素、理由有許多,可是,我們卻都自然認定:死亡,那是不可能的!
因為,我們心中有一個“不可能!怎麼會這樣?”的心,所以,認為死亡的到來就是一種忽然現前的情況,而覺得震驚無法接受。我們在座每一位的想法都是一樣的,都認為死亡不太可能忽然就現前的。不過,就算我們沒有特別準備好接受它的到來,它還是會不請自來,它自己會出現,就在我們完全沒準備、措手不及的時候,死亡就來了。因此,這偈子說死主是忽現前的。
所以,在這段觀修時,我們可以按時間遠近進行觀修。首先,先想自己的壽命只剩五年了,那會是一個怎樣的情況?再縮短,想想自己只剩短短一年的壽命,那又會是怎樣的一個心情?再縮短只剩下半年生命;再縮短,只剩今天一天,明天就要死亡,透過時間的縮短來作一段禪修。
透過剛才的修持我們知道明天是否會死也是不一定的,且知甚至連寫下一張“明日絕不會死”的保證書亦是沒用的。雖然我們沒有辦法一下子就提起“明日會死”的修持,但可以慢慢由五年內會死而至一年、半年等等,最主要的用意是要使心中對於“死亡是不一定的”,這個心念與覺受要非常堅固。因此,前一個偈子在道次第來講是認知死亡,即知道死亡一定會到來;這個偈子是告訴我們死亡的時間是不定的。
“雖勤籌措明日事,即刻起程終將臨,
剩食殘飲未竟業,無奈放舍終將臨。”
在此生來講,對於死亡我們都沒有準備,所忙的是今生中各人的行業、家裏或工作上的事,大家都忙在世間的瑣碎事情上。但這些瑣碎的事情真的對我們有幫助嗎?或對於我們死亡的那一刻有任何的幫助嗎?事實上是沒有的,因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當死亡來臨的時候,這一切都是要捨棄的。這個偈子“剩食殘飲未竟業”所指的是在此生中各種飲食、用品,甚至是我們的親人眷屬、與我們有關的一切世間人事物,死亡那一刻都無法帶走。
在這之前的三個偈子,首先我們認知到死亡是一定會到來的,所得到的結論是我們要修持佛法;第二個偈子提到何時死亡是不一定的,因此得到的結論是當下馬上就要開始修持;而這個偈子提到的是所有世間的東西都沒有意義,只有佛法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不光是知道要修持,而且當下修持,而且要修持的只有佛法,這是唯一能夠幫助我們的。
在噶當派大師中,真正專修噶當派的修持者們常會嚴厲責駡弟子。如果有弟子覺得“沒關係,世間法也可以與佛法同時修”,此時噶當派的修持者便會呵斥弟子:“世間法與佛法是不可能同時修的,你一定要專修佛法,一定要將心投入在佛法中。”這三個偈子分別代表以上三個次第。最後這個偈子代表的是,唯一我們要專修的就是佛法。這個偈子在道次第裏屬於“死亡時只有佛法能對我們有所幫助”這個標題。因此,各位如果學過道次第便知,在道次第裏所提到對無常的三個觀修方法,第一是知道死亡是一定的,第二是何時死亡我們不知,第三是死亡時除了佛法沒有任何東西幫得上忙,以上分別就是這裏的三個偈子。
觀修無常的功德是什麼呢?就如博朵瓦大師曾提到,真正不斷地修持無常,我們的心能得到清淨且自然能得上師之加持。此外,他還提到,我們一般覺得要懺悔消除業障是很難的,但如果你好好觀修無常的話,則清除罪障很容易,要成就善法也很容易。有個故事提到博朵瓦大師有一次跟他的弟子說:“你就好好去觀修無常。”這個弟子修了很多年之後覺得自己應該可以換個法來修了,於是就跑去問博朵瓦大師,但博朵瓦大師直接告訴他:“沒得換,沒有可以換的,無常法就是最深奧的法,如果你不相信我,你覺得有其他更好的方法,那你就滾蛋吧!”博朵瓦大師接著說:“我修持的這個無常的法,是轉淨(轉化成清淨)的最好法。”他指的即是我們平常所說,當你證得樂空不二的境界與智能時,一切不淨的顯現就能夠轉變為是清淨的。但博朵瓦大師光是專修無常就能將一切轉淨。事實上我們也能感覺得出來,如果我們真的碰到一個專修無常的修持者,在此生他是很知足,執著很少的,他的心變得非常純淨、非常單純。因此,我們今天在修持的,就是最殊勝的轉淨的無常法。如果要給無常一個非常了不起而響亮的名字,就可以說它是“大的殊勝的轉淨無常法”。
接下來的幾個偈子提到的是死亡時候的情況會是什麼。
“鋪衾而睡但今日,如朽木頹臥末床,
無力翻身拈摸手,牽捉衣友終將臨。”
這個偈子提到的是當我們已是重病,快死亡的那一刻,我們的四肢及全身都沒有任何力量。年輕健康時,手的力量很大,各種工作都可以做,可以到處跑到處搬東西,非常開心,但在死的那一刻“無力翻身拈摸手”。拈摸手的意思是沒有力量的手。大家應該看過重病者的動作會變得很輕,一點力量也沒有,他想碰他的朋友也是輕輕的,只能輕輕地碰著朋友親人的衣角,或說他想碰碰自己的身體或衣服也是完全沒有力量的。以上針對此我們做二分鐘的禪修。
(這一段的觀想,仁波切特別提到我們可以配合之前的三種修持方法,即在這個偈子裏有一個非常清楚的景象,已經無力翻身了,身體非常虛弱,像拈摸手這樣的情況,此時我們再回想到前面:原來死亡它是一定的,何時死亡是我們沒有辦法說得准,而在身體如此無力時除了佛法之外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幫得了我。所以,以下這些死亡情形的觀想,都要配合之前這三個不斷地思維。)
我們所學的“醒世無常歌”整個的順序在這裏再介紹一次,從法本第二頁第三個偈子開始。
無始以來的輪回:
“無始輪回至今生,已經無數生死輪,
雖受種種樂與苦,於自未辦少分利。”
人身難得:
“難得暇滿昔雖獲,皆未受益而虛擲,
如今若能自愛者,當修善行久樂藏。”
決定死亡:
“貌似精明實愚癡,耽著現世似童嬉,
忽遭可畏死主逼,無計可施終將臨。”
死無定期:
“自念尚且不死故,忙於無盡現世業,
可畏死主忽現前,宣佈死期終將臨。”
死時除法外餘皆無益:
“雖勤籌措明日事,即刻起程終將臨,
剩食殘飲未竟業,無奈放舍終將臨。”
在道次第裏關於“決定死、死無定期、死時除法外餘皆無益”三者又各有三個原因,共有九個原因,因此關於死亡一共有九種討論,在道次第裏曾經解說過。
死亡後的情形:
“鋪衾而睡但今日,如朽木頹臥末床,
無力翻身拈摸手,牽捉衣友終將臨。”
早上禪修時跟大家提過,關於死亡情形的禪修,每個偈子都要跟之前對死亡的討論合在一起觀修,即想到死亡情形時就一定要想到“一定會死,何時死不知道,死時只有佛法能幫助我們。”
以下的偈子告訴我們,尤其我們都還是凡夫,是業障深的眾生,死後的投生會到下三道去,因此,接下來的偈子討論的是死後這些苦的情況。當這些都談完,在思惟所有的無常苦痛後,最後的偈子提醒我們現在當下就要好好精進修持。這是整部無常歌的大概。
同時,這本經典“醒世無常歌”與其他經典的意思也都能合得起來。比如阿底峽尊者曾開示過“六根本法”:
輪回是沒有開始,正如我們早上的禪修,一生觀修完再想一生、再想一生,它是無有起始不斷延續的輪回。
在無始輪回中,我們在其中不斷流轉,同時感受無量無邊的痛苦。為了離苦得樂,我們不斷在其中尋求方法,但最終得到與經驗到的都是各種的苦,而這種苦是沒有真實意義的,同時,真實的意義我們也都沒有真正找到過,就只是在其中不斷輪轉。這種苦如果我們現在還不將之消除的話,還是會繼續苦下去,它是無終止的。因此,第一個提到的是無始,第二個是沒有終止。一般而言我們說輪回有邊際有終止,所指的是當證得阿羅漢果位時,輪回就終止了,但對如吾等凡夫而言,如果還不覺悟,持續苦下去,則它是沒有終止的。無論對凡夫或阿羅漢而言,“輪回無始”都是一樣的,但對於“輪回無終止”則指的是若凡夫眾生持續下去就沒有終止。
在這樣苦痛的輪回中,這個輪回是否有一天自己就結束,還是有一天會有人告訴你“非常好,你的這個輪回已經結束了,從此就不會再有了”呢?這是不可能的,輪回不會自己就空掉的,要想脫離或結束輪回,只有靠自己精進努力修持,沒有別人能幫得上忙。透過這樣的思維:先思惟苦的本質為何,生起想要出離的心之後,接下來要知道不光是想要出離,出離的方法必須只有靠自己。
想出離輪回最好的時間是什麼呢?就是現在。我們已經具備難得的暇滿人身,就要思惟暇滿人身的功德與難得,現在就修持。
既然如此難得的人身都具備了,那麼我們現在當下就要開始修持。尤其我們都一定會死,而死亡的時間不定,思及此,就不能等到明天或後天再修,而是當下就要開始修持。
苦的因是什麼呢?是我們的根本無明與煩惱。為了消除無明與煩惱,所以我們精進地修持。
以上“根本六法”與“醒世無常歌”有很多意思都是相同的,雖然前者並沒有特別講出要觀修死亡無常,但它也有這樣的意思在其中。“六根本法”是阿底峽尊者特別對貢巴瓦大師所開示的,是所有修法的根本,是六個最重要的觀點,六個要觀修的部份。所以,我們都已經記下來了,平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可以來觀修這六個法,因為它文詞很短,意思也很清楚,平常我們都可以觀修它。
接下來進入下面的偈文。
“除卻今日難再穿,末衣內外遍裹纏,
猶如石塊漸僵硬,初見自屍終將臨。”
“末衣”指的是最後一件衣服。我們可以想想,搞不好我們現在身上穿的這件衣服就可能是末衣了。
這個偈文沒有不易理解的部份,所以我們就直接來禪修。在禪修這個偈文時,不要以為死亡離我們很遠,是以後才會發生的事情,而是要跟之前觀修無常的三個方法合起來觀修。因此,首先把這個描述死亡情況的偈子想清楚,然後再配合:我們是一定會死亡的,而這種情況何時會發生呢?可能在幾年後、一年後、幾個月後、半個月後或明天都不一定,這個情境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同時再與第三個無常的觀修法結合,在此情形下,唯一能幫助我們的只有佛法,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以下做一段簡短的禪修。
(仁波切在這裏特別解釋,我們在這裏每一段都會做禪修,但事實上禪修時間應是較長的,比如以剛才的觀修為例,應從五年、然後四、三、二、一年、月…等等死亡的時間我們要一步一步來觀想,但仁波切說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只能這樣做,先養成大家的習慣,但真正要生起覺受還是需要長時間的。)
“末語遺囑與愁歎,悲哀之中強欲言,
舌根幹故難達意,極灰心時終將臨。”
這也是死亡時的情況之一,最糟的情況也可能就是這個樣子。尤其這裏說舌根幹的時候,那時無論你想說什麼想表達什麼,別人都沒有辦法聽得懂。這一段所描述的情景,我們可以儘量去感覺它是真的發生了,以自己真的發生這樣的情況來觀想,想想:如果這一刻真的發生了,那我該怎麼辦?同時再配合之前的三個次第:死亡是一定會來的,這個情況什麼時候會發生不知道,在這個情況之下唯一能幫我們的就只有佛法,其他什麼都幫不上忙。帶著這種好像真的看到、真的感受到的心來做禪修。
“末食聖物與舍利,伴諸流汁注口中,
縱然一口亦難咽,流出屍口終將臨,”
依西藏傳統習俗,會在亡者死後放聖物或舍利在他口中,目的是希望藉由上師加持過的聖物,祝福亡者來世可以再值遇佛法、值遇善知識,以此為善的緣起。但在這句中說,雖然上師的加持已放入他口中,但由於他最後已經完全沒有力氣,甚至連這一口(平時都可以大口大口地吃東西)唯一的希望——被加持的聖物,即使是泡著水讓他喝下去,他也完全沒有辦法吃到,只是留在成為屍體的口中。接下來依此情景做禪修。(仁波切說他就不再將前面三個次第細講,但請大家用這個方法來禪修。)
(當我們做這些禪修時,仁波切說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來觀想禪修,比如,可以透過周圍親友往生死亡的情景,對此我們都有些印象。仁波切說以他自己為例,他有一些朋友也過世了。同樣地,有一天如果聽到“賽康仁波切圓寂了”,這個情況與他聽到朋友死亡的情景是一樣的,會發生的情況與他朋友死時的情況都是一樣的。正如在我們周圍所有活生生、可以親眼體驗到的事情一樣,透過這些去觀修也是會很有幫助的。)
“洽心合意眾親友,悲憫苦惱圍繞住,
末伴哭泣傷離別,從今永訣終將臨。”
平時我們可能會覺得朋友很多,大家在一起吃喝玩樂等等,而在死亡這一刻,他們可能聚集到你身邊來,但卻可能對你一點幫助也沒有。就好象入菩薩行論裏所說的,在你往生之前,那些親朋好友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你旁邊哭,甚至連上師、任何的朋友都沒有辦法幫助你。“從今永訣”這裏指的是根本完全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這並不像我去賽康寺幾天就回來一般,而是完全地離開這個人世間。接下來一起禪修。
(仁波切在這裏提醒,在觀修時有的人無法生起覺受,或沒有辦法觀想得很清楚,或沒有感受,這代表著我們的功德不夠。此時我們可以起身多做禮拜、供養或佈施,就像之前獻曼達時所持誦的咒語都可以多持,皈依的部分也可以多持誦。)
“可怖幻相如浪湧,斷支節苦甚難忍,
無可奈何苦痛中,此生相沒終將臨。”
這段指的是當快斷氣時,我們可以看到周圍的父母親友兄弟等等,此時他們都將跟我們永訣,周圍所有任何你喜歡的東西都帶不走,此時你的心是很害怕的,正如句子所述“可怖幻相”。為什麼心會有這麼大的恐懼呢?因為我們太執著於此生,各種心的恐懼與幻相都會產生,且此時的幻相代表的是非常混亂的各種心,就如海中的波濤般,甚至可能會讓這個人瘋掉,這是指心的方面。在身的方面,在快死時身上可能有病痛及各種的苦,平時正常時即使只是一點小小的苦,我們都會馬上想辦法將之消除,但在死亡那一刻來臨時,任何苦你都說不出來,也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將之消除,因此,整個身心都在一種無可奈何的苦痛中,而這種情況很快就會來臨。以下進行禪修。
“善心提示極重要,是故師友興大悲,
雖於耳旁勤提醒,惟增沮喪終將臨。”
一般我們習慣在人臨終前請他的上師或僧人、喇嘛等為他在耳邊提示一些于臨終時提起正念的重要詞句。但這裏提到,雖然說了但卻更增加他的沮喪,這指的是平時對於死亡完全沒有準備的人而言,對佛法修持完全沒有經驗的人會有這種情形發生。可能此時我們好心請上師、喇嘛到他身邊為他開示,他反而會很驚訝:“啊?我快死了嗎?”他甚至可能完全沒有想到,很驚訝於自己快要死了,說不定反而很生氣:“為什麼這個人跑來跟我說我快死了?”因此,雖然我們希望上師、喇嘛和僧眾們加持他讓他走好,但是他可能反而更加沮喪傷心。接下來禪修二分鐘。
“喉間頻發欷噓聲,呼吸漸短氣雍滯,
最後停止如斷弦,今生終結終將臨。”
這裏指的是斷氣時。一般世間對於斷氣的認知是斷氣就是死亡了,但按照經典,在外面的氣斷時還有內氣,甚至有時雖然外氣斷了,但他的意識還是駐留在的,時間可能有一個小時、有的是三、四天,禪修較好的還可能長達一個月等等,時間的長短是不定的。一般我們看到人快斷氣時,氣息會變得短短的,幾次之後一聲長氣,此生就終結了。有一世DL喇嘛尊者曾說過:“來世其實不遠,它只有一氣之隔。”即今生與來世之間,就看一口氣來不來而決定,因此,身體的好壞等其他原因都不是最重要的,就只在呼吸間而已。我們可以想:現在我們還是以人身坐在這裏,明天我們會不會就變成在狗的身上,這也是說不定的,其決定者在於一口氣上。針對此我們禪修。
接下來講的是死亡之後,這個屍體是如何處理,如何帶到外面等等。
最好能有這樣的機會,各位在修持無常時能到墳場或火葬場觀修。在密續中有比丘專門修持這個,他根本就是住在墳場中禪修。我們沒有辦法住在那裏,但為了禪修無常死亡,我們偶爾應該到這些地方去。特別在律典裏有記載,可以在洗手間或房間畫上白骨或人死亡的樣子,用來提醒自己。
在賽康寺有天葬的儀式,附近村子如果有人往生就會把屍體帶到寺院來,交給專門負責的僧人把屍體拿去天葬,同時進行切割屍體等儀式。因為寺院裏的僧人都要親自切割屍體,所以他們對於人體的構造都很清楚。對出家眾來說,他們認為這是一種修持。因此,為了能幫助無常的修持,可以多到墳場或火葬場去。希望將來有機會的話,我們大家可以一起到附近的火葬場或墳場去觀修。
“百般珍惜悅意身,終成反胃腐爛屍,
此身粗褥亦難忍,終置荒涼屍林地。”
這裏提到當屍體開始腐爛時是非常讓人反胃的。它腐爛的次第有腫、脹,之後有屍水會流出來等等,甚至有的屍體腫得很久後,你用手去碰,它的皮還會黏在你手上,腐爛到這種程度。平常我們睡覺的床如果有一點粗糙都很難忍受,但死亡之後,我們的屍體是要被脫得乾乾淨淨、一絲不掛地被放在石頭或架起來的木頭上,放在這麼粗糙的東西上焚燒。這樣的情景什麼時候會發生在我們身上呢?那可說不定,搞不好半年後就變成這樣,也有可能在一個月後或一個星期之後,總之,總有一天會變成這個樣子,但何時會變得這個樣子是不一定的。因此,我們現在真的就應該好好去做準備。接下來我們進行禪修。
我們所提到的屍體,死亡時的那個屍體,就是我們現在所擁有的身體,而不是在死亡時會跑來另外一個身體來代替我們死亡,這是不可能的,因此,就是我們現在這個身體會去經驗這一切。剛才在偈子裏所提到的那些情況都是會發生的。因此可以說,要消除對此生的執著,有幾個次第步驟:
思惟死亡無常;
消除對此生的各種貪著。
透過這些步驟,能消除各種苦痛。為什麼我們對此生有各種執著?最主要的執著是我們的身體,可稱之為“我執”。“我執”有幾種意思,一種是無始以來一直俱生的執著——一種我的執著;還有一種是在此生當中特別執著自己與身體,覺得這是自己——這是一種此生的我執。這種執著此生的我執每個人一直都有,因為我們錯誤地以為身體和心二者是合一、不分開的,執著於這個身就是我,這個心也是我。如果牆上掛了一張自己的照片,我們看到了就很高興,同時會認為這個樣子的身體就是我,從這裏可以看出我們是如何執著於這個身體上的我。因為有“這個樣子的身體就是我”的執著,就有了二元對立,即會分判這裏那裏、這個地方那個地方,自他的分別就出來了,各種煩惱也就出生了,因此,很重要的是,首先透過思惟死亡無常,再透過第二消除此生的執著,這兩個是我們要修持的很重要的法。
接下來提到的是各種不同的處理屍體的方法。
“此身芒刺亦難忍,終被剁碎削骨肉,
此身蚤虱亦難忍,終被鳥犬食殆盡。”
前二句指的是天葬的情況,後二句是將屍體丟在林中無人看管,讓鳥犬自己來吃。
“屍身雖以錦衣裹,終將置於焚屍爐,
此身爇香亦難忍,終被梵化火蘊中。”
前二句是西藏的傳統,指的是上師們圓寂時依傳統都會為他們裹上錦衣,頭上還會戴五佛寶冠,身體還會被清淨乾淨,之後再建一個佛塔(建塔時,在它的地基上先畫上這個祖師修持的本尊之壇城。),上師的身體最後會被送到佛塔裏焚燒。因此二句中的“焚屍爐”指的是這個焚燒用的佛塔。這是一種方法。後二句指的是一般眾生火葬的方法。
“熾燃柴薪燒骨肉,收骨灰時終將臨,
此身厚衣亦難忍,終被埋於窄地坑。”
用以上火葬的方法燒了之後,最後只會剩下骨灰而已。後二句指的是土葬法。以上各種不同的方法,每一個我們都可以做禪修。
接下來從第六頁開始。
“悅耳大名之前後,加已故語終將臨,
親戚朋友與僕役,哭聲四起終將臨。”
這裏提到“悅耳大名之前後”,指的是在亡者屍體燒掉之後,最後有一些儀式,在那時大家又會哭、又會聚集在一起。在這個時候,這亡者的名字——悅耳的大名就會被念出來。在西藏的習俗裏,親人會為亡者寫一個紙條,拿給上師請他加持祝福。譬如說亡者某某,在他名字前面會加“亡者”二字,在名字後面會再加“迪尼”,是指這個人,就是亡者某某人的意思。
總有一天,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子的情況,都會被念“亡者某某”。在念完這個名字之後,所有的人都會有一些議論。如果是親戚、朋友或者是僕役等,他們在這時候就會哭起來了。針對這部分我們禪修三分鐘。
“衣帽家當散四方,無一剩餘終將臨,
獨往中有險關道,淒慘惆悵終將臨。”
我們的名聲,在這個時候已經全部都消散,接下來,各種東西也都要分散到四方去。在火葬、天葬或其他喪葬方法之後,身體的部分就結束了,再接下來講的就是中有的部分。
此生中,一切身體也好、各種東西和財富也好,到這個時候都已經被清理乾淨了。最後只剩下自己這個心識進入中陰。在這裏比喻中陰“獨往中有險關道”。險關道指的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方,在這個地方自己完全不能自主,而是受到業風的帶領,吹到各各地方去。這種淒慘惆悵的情況終將來臨。
“四大顛倒讎敵至,生大恐懼終將臨。”
關於四大顛倒,如果各位讀過密續裏對於中陰方面的教導,應該會比較瞭解。簡要地說,在死亡時,有一個融入的次第,首先是地、水、火、風四大的融入,之後是現,之後再到斷,再到淨得(請教仁波切這些概念是什麼意思),最後再到光明,這些都會慢慢地顯現出來。在光明顯現的時候,就像平常在一日禪修中,到最後會醒來、會清醒一樣。在死亡時,如果在這個光明生起時沒有認知到,之後這個光明就會以顛倒的順序再折回去。當這個光明往回走,依著之前的順序反過來,生起光明之後是淨得,淨得之後是斷,斷之後是現,現之後又回到四大。當這個光明要往回走,也就是四大顛倒的時候,就表示進入了中陰。
因此,中陰什麼時候開始?指的就是這個光明顛倒往回走的這個時候,中陰就開始了。所以在這個時候,就是四大這些顯相出現的時候,這時他是非常非常恐懼的。針對這一段禪修二分鐘。
“見處山崩斷岩下,土雨壓身奈何之。
幻見趣入大海中,巨浪渦卷奈何之。
聞似大火爆炸聲,心耳俱裂奈何之。
黑暴劫風包卷起,幻相可畏奈何之。”
這個偈子每二句提到的是四大顛倒“地、水、火、風”中的每一種情況。在中陰這段時間裏,四大顛倒都會有一個顯相出現。每一個顯相出現的時候,對我們的心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也會產生很大的恐懼。這些是我們將來進入中陰的時候都會遇到的。因此,現在開始我們就要好好修持、準備。如果各位有聽聞、修持“三身轉為道用”的方法就非常好,或者有修持生、圓二次第,或有修持中陰報身轉為道用的修持方法,如果生前就有準備,那在死的時候會非常有幫助,幫助我們轉為道用,這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接下來針對這一段我們做禪修。
剛剛提到三身轉為道用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死亡法身的修持方法,也就是在死亡的時候修持法身。平時我們都會有修持觀想本尊的法,在開始時先要觀想一切轉化為空性。一切轉化為空性這個部分的觀想,就是法身道用的修持方法。接下來,化空之後就有自身觀想,自身觀想之後同時還有融入次第。也就是觀想之後,整個本尊的某個部分一步一步慢慢地融入到最後化成光明、化光。化光的這個光明,也就代表我們的心識,整個光明的心識。接下來要將心安住在這樣一個光明的自性當中。如果我們越能夠持續安住在這個心的光明當中,將來就能夠起用,也就是會對我們有幫助。將來我們能夠認知這個光的時候,我們的心就能夠起作用,這對於我們中陰會非常有幫助。
這一段中陰修法,即專門針對中陰,消除中陰恐懼的這種強力的修持方法,在顯宗的經典裏沒有特別提出來。過了中陰恐懼的階段之後,也就是到了閰魔王的面前了,這個時候就要看你以前做的善業、惡業了。以前修持顯宗波羅密多乘的善業,在這個時候才會有作用。對中陰的修持真正有強力幫助的,只有在密續裏面才有提到。
接下來舉一個不久前發生的例子。某地有一位喇嘛最近圓寂了。他圓寂時非常安詳,沒有碰到前面提到的中陰裏面的種種恐懼現象,而是安住在自性光明中,有大概三天半的時間,然後才順利走的。雖然他是罹癌症死的,但是他完全沒有受到癌症痛苦的影響,他的心非常安詳,而且向法的心非常堅定。他甚至非常清楚地做好了準備,向人說明了之後安詳地往生。
醫生說這位老喇嘛的癌細胞已經擴散到他的骨頭裏面,都已經遍滿全身,因此是非常痛的。為了止痛,醫生就給這位喇嘛每天三片止痛藥。老喇嘛吃了一次之後,發覺心識變得不清楚,而且會想睡覺,所以他就決定要改成每天只吃一片。所以他的身體經常都很痛,但是在死亡的那個時候,他透過虔誠地向三寶祈請以及各種修法,心非常地清楚,完全沒有受到這種痛苦的影響。這位元喇嘛在臨終前,把全部後事講得清清楚楚,包括囑咐死後要請哪位喇嘛來做佛事,要做什麼樣的法會,甚至是他會吃什麼水果,他要喝什麼水,全部都買好,準備齊全,然後才安詳地走。
這個例子的重點是,這位老喇嘛透過自身的修持,在他圓寂的時候,剛剛我們提到那麼多的恐怖現象都不會發生。在這位老喇嘛圓寂之前,大概就是圓寂前的三四分鐘前,服侍他的另一位喇嘛去摸這個老喇嘛的腳,結果發現已經是冷冷的,他就告訴老喇嘛,老喇嘛很清楚地回答說“對,這非常好。”按照經典裏面來講,這一刻如果熱氣是從腳開始來收攝,就是腳先變冷的話,這是非常好的,代表他這時候還非常清楚。
摸了腳上的熱氣之後,那些侍者馬上幫助他盤起腿來,坐直身體,一二分鐘之後他就圓寂了。所以在圓寂前一二分鐘或三四分鐘之內,這位老喇嘛完全沒有害怕的情緒,而且心非常的清楚,坐直之後一二分鐘,他就圓寂了。當時很多人還不信,有的還走過去看看他,之後十分鐘、十五分鐘才最後斷定老喇嘛真的已經圓寂了。這位老喇嘛圓寂之後,所有這個中心的弟子都去看他的身體,獻上哈達……。這是最近才發生的事。
剛剛提到這種恐懼的現象,在老喇嘛身上都沒有產生,對於修持者來說,這是很重要的。
“大紅業風緊驅迫,為闇吞沒奈何之。”
這也是在中陰裏面會出現的恐怖景象。
從第七頁開始,提到的是中陰期陸續出現的一些現象,其中提到各種苦,主要是要讓我們生起警惕的心:如果想不要這些苦,就從當下開始,在今生要好好修持。
“閰摩使者繩索綁,惘然被牽奈何之,
牛頭蠍面眾獄卒,百般折磨奈何之。”
這時候地獄的這些使者們都會前來,給我們百般的折磨。其實這些都是我們過去所造各種業力的顯現,透過牛頭、蠍面等帶給我們各種的執著。
“死主閰摩法王前,算善惡帳奈何之,
推諉生前貪瞋詐,閰摩揭穿奈何之。”
經歷中陰種種階段,最後遇到閰摩法王的時候,所有以前我們造的罪業,此時再怎麼藏都藏不住了,全部會現前出來。生前還可以用各種掩飾、偽詐的方法來騙人,但是在閰摩的面前誰都騙不了他,馬上就被他戳穿。
這裏提到死主閰摩法王算帳算得很清楚,事實上這是蠻好的,如果算不清楚,那反而麻煩。因為他算得很清楚,什麼事做了,什麼沒做,什麼善業,什麼惡業,他都算得非常清楚,所以,如果今生吃了虧,一點也不用擔心,到了閰摩法王面前,這些虧、這些帳都還有得算。這一段主要是告訴和提醒我們,一定要好好開始修持了。我們真的能活到幾十歲?還能活幾年的時間?這些都是不一定的,所以要趕快開始準備,今天就要開始準備,當下就要開始準備。接下來禪修二分鐘。
我們把到目前為止的內容從頭再整理一遍。偈文最開始提到的是無始輪回,在這個無始輪回當中,我們今生已經得到了暇滿人身。接下來分別講到三種無常,即一定會死、死亡何時來不一定、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之後提到的是死亡時及死亡之後的情形:第一個是死亡時的一些情況,之後是屍體要火葬、天葬時的情況,再之後是中陰的情況。在中陰結束之後,接下來談到三惡道的情況。以上所提的每一個情況,都不是很遙遠、不可能發生的情況,而是馬上就可能會發生的,我們要有這樣的心態。同時在每一個情境當中,都配合著最開始的觀死無常的三個方法去思惟。
譬如在中陰提到的偈子,我們要想,第一,這個中陰的階段和中陰的恐懼是一定會出現的;第二,何時會出現這中陰恐懼的情況是不一定的,因此當下要趕快好好準備;第三,在中陰的情況之下,什麼方法才能夠幫助我們呢?只有佛法。同樣的,在地獄的情況也是如此思惟,第一,地獄是一定會出現的;第二,何時會投生到地獄說不定;第三,在地獄當中唯一能夠幫助我們出離的方法只有佛法。在後面每一個階段,每一個情境當中,我們禪修的時候都可以這樣子結合三個觀死無常的方法觀修。
“自罪異熟當懲罰,入閰摩獄奈何之,
地獄烈火鐵地上,自身裸臥奈何之。
兵刃雨降身破碎,受而不死奈何之,
烊銅中煮骨肉爛,受猶不死奈何之。
身火無二極熾然,然猶不死奈何之,
冰穴風襲身凍裂,成千百片奈何之。”
接下來提到的是在地獄裏面各種的恐懼。地獄裏面的苦是無量無邊,非常的多。在俱舍論裏世親菩薩以一個比喻,來說明地獄的苦有多麼的長。在人世間五十年是四大天王天的一天,四大天王天的五百年,才等於地獄裏一天的時間,這是非常非常長的。這個時間的長度指的還只是一般的地獄,在更多更深層的地獄裏面,像是無間(最極)地獄裏面,甚至於要花上半劫(或一個)中劫的時間,在無量無邊的時間裏,受無量無邊的苦。
也許有人聽到這裏覺得真是不可思議,無法置信。但是,看看今生中我們的心有多少煩惱,那麼因這些貪瞋癡的煩惱而生起的各種痛苦,就是無量無邊的。由於心的煩惱無量無邊,因此由這個心所造成的果報,地獄的苦,自然也是無量無邊的。
以上提到的是投生地獄所產生的種種苦果。為什麼會投生到地獄裏面呢?是在生前做了殺、盜、淫等各種傷害他人的行為,所造成的果報就是投生地獄的各種苦痛。我們每一位都應該想想,按照我們今生以及生生世世所造的業來講,事實上我們可能都會投生到地獄去,因此我們要特別的警惕,尤其在讀誦這些偈文時要特別的警惕,如果真的投生到地獄裏去,就真的是苦不堪言。接著我們禪修二分鐘。
“冰穴風襲身凍裂,成千百片奈何之。”
指的是寒冰地獄。一般來說熱地獄跟寒冰地獄都各有八個等級。在寒冰地獄,這裏特別提到“冰穴風襲身凍裂”,就如地面在太乾冷的時候會裂開一樣,當身體太冷時,整個皮膚會裂開成成千成百片。在寒冰地獄裏的壽命,跟之前提到地獄的時間長短是一樣的,而且還具備無量的苦痛。
以上所形容的情境,我們要想:這是與我們距離很近的,我們現在就要好好開始來準備,好好開始來修持。因此針對這一段我們也禪修二分鐘。
“墮入饑渴餓鬼處,多年饑餓奈何之。”
接下來是講餓鬼道。餓鬼的情況有很多種,譬如雖然可能有食物,但由於他的喉嚨太小,什麼東西都吃不進去。另一種情況是,他非常口渴,到了水邊一喝水,水就變成了火。還有一種情況是,他感覺到非常的冷,到了有太陽的地方,想借著日光保暖的時候,日光反而變成更冰冷的風,使他變得更加寒冷。這些都可能是餓鬼道的情況,還有更多不可思議的苦。
投生餓鬼的因是什麼呢?就是吝嗇、小氣。
就像之前觀想禪修地獄是一樣的,我們要想:自己一定也造了很多這些惡業、惡因,是一定會投生到餓鬼道的,所以現在就要趕快加緊修持,因此禪修二分鐘。
“若成劣緣愚傍生,相互噉食奈何之。”
再接下來是講畜生道。我們人一般都能夠感受得到,甚至在電視當中也會看到,那些畜生互相吞食、互相廝殺的畫面,它的上半身還在動,但是下半身正在被吃等等,總之眾生的這種苦痛是非常多的。
這一段的禪修,重點在於我們要想:我自己跟傍生間的距離事實上只有一隙之隔,也就是呼吸之間而已。如果我們投生到那裏去,各種的苦痛是不可思議的。所以當下就要好好來勇猛精進,因此再做二分鐘的禪修。
“極難忍受惡趣苦,真正臨頭奈何之。”
以上偈子中種種的“奈何之”有很多,指的就是投生三惡道的種種情況。總結來說,這些苦難非常之多,各種“奈何之”都是就投生之後的苦果來講的。我們應該怎麼辦?要怎麼做?
“現應速速不放逸,當下精進正是時,
不僅適宜恐遲故,即刻速速提精神。”
精進在藏文裏的意思,同時有具備大的力量、大的心力、勇猛的意思。透過剛剛討論了所有的苦難、苦痛之後,我們現在當下就不能夠放逸,而要勇猛精進地來修持。不能說還要等待,而是馬上就要提起精神來修持。要修什麼呢?
“具恩師父之口授,善慧勝者論心要,
顯密全圓道修法,當於心中起實證。”
“具恩師父之口授”,這裏指的是宗喀巴大師所作的這些論典等。在座的各位有各自的傳承,有各自上師的口授,因此我們要提起精神,各自的這個口授、教授,也可以說是顯密全圓、圓滿的一種修持方法,那從現在起就要精進,在心中來修持實證。
“自他二利久樂藏,日日盡力求獲取,
試于閻摩作競賽,三門合一勤勉行。”
跟閰摩王要比賽看誰快?也就是說自己的修持,跟死亡這一刻的到來,看誰更快。
自他二利久樂的這種藏指的是各種精要、精髓,我們發誓要每天努力修持它,一天都不浪費地去修持。跟閰摩比賽,看看到底是我們的修持得到證悟快,還是死亡快。
總結來說,在無常禪修中,從最開始到現在,所有提到的這些,我們要認真地思惟,三門合一地精勤修持。無論是顯教還是密法的所有修持,在今生我們要真正得到實證,看是閰摩來得快還是我們的修持證悟來得快。最後,我們做這一段的禪修。
到這裏,“醒世無常歌”已經圓滿講完了,時間也剛剛好到了。正如博朵瓦大師之前曾說,無常的教法是轉淨殊勝最棒的教法,今天我們已經學習到了。阿底峽尊者曾經說過,他說最殊勝的成就,就是煩惱越來越少。
因此我們今天每一位,透過觀修無常,我們的煩惱一定會越來越少,那就可以說我們得到了最殊勝的成就。一般很多人覺得說要得到最殊勝的成就,好象是一個寶瓶放在頭上碰一碰,就得到最殊勝的成就。絕對不是這個!最殊勝的成就就像阿底峽尊者所說的,是煩惱越來越少。透過修持今天的這個教法,也就是觀死無常的這個法,相信各位的煩惱會越來越少。尤其我們今天是以殊勝的菩提心,大的慈悲心為動機來修持這個無常的法門,功德更是無量無邊的。
因此,最後我們要將這個功德回向。
(仁波切特別提到,從他自己的上師,一直到在座的每一位,仁波切希望將這個功德回向給所有的人,使每個人的心中對此生的執著與貪愛都能夠減少。透過現在以及持續精進地修持無常,真正得到圓滿的清淨;透過道次第學習之後,真正能夠從痛苦輪回中出離,而且證得最清淨圓滿佛的果位。)
在佛教裏面,我們說當自己有覺受、有感動或證悟的時候,我們才能夠影響和利益到別人,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今天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透過對無常的深刻禪修,真正積累了非常多的善業功德。同時,這種無常觀透過我們自己的覺受與體悟,才能夠利益到無量的眾生。所謂的“利益到無量的眾生”,指的是讓所有眾生也能夠體悟到無常的道理,因為體悟到了無常的道理,他們的煩惱也就越來越少,以此便能夠出離輪回。所以說觀修無常而生起功德,進而煩惱減少,這一切都是自然的。因此,我們要將這一切功德回向給所有的眾生。
回向的名單很長,但是大家不用擔心回向的功德就減少了,這是不會的。回向的意思,就是讓這個功德轉變,讓它更加的增長。在這裏我們收到各位今天一天當中持咒的總數,總共是六十二萬六百八十一遍,數量很多,這個功德是非常大的。
包括剛剛提到回向的幾個要點,還有大家一起共同持咒的功德,我們都要回向給所有的眾生。特別還要回向給編輯“醒世無常歌”、“得受大乘布薩律儀儀軌”法本的居士、所有的贊助者以及所有發心出力的人。
我自己是一個僧人,一個很窮困的僧人,不能夠給大家任何金錢上的東西,他唯一能夠做的是回向,也就是把所有的善功德如法地回向給一切眾生,一切工作人員和一切的護法信徒們,也希望各位都能夠一切順遂,法喜充滿。
我知道在座很多學員是從很遠的地方特別趕來這裏學習,來這裏受戒,參加這個課程的。由於這是第一次舉辦,沒有很多經驗,所以如果有任何不周到的地方,或者說有任何不舒服、不圓滿的地方,請大家要包涵。(雖然大家並沒有這樣反應,但仁波切覺得這是第一次,一定會有不圓滿的地方。)大家在這裏認真地持戒,可能有很多苦要忍受,但是透過這些苦的忍受,像之前無常歌裏面提到的三惡道的苦,透過我們今天認真修持,忍受這些苦行,所有三惡道這些苦的因都能夠消除,能夠清淨。今天所受的各種苦,並不是真的苦,都會轉變成莊嚴。
請大家一起回向:
殊勝菩提心妙寶,諸未生者令生起,諸已生者勿退失,祈願輾轉得增盛。
願一切父母眾悉安樂,願一切惡道恒常空寂,
諸菩薩眾所發利生願,願彼如願成就悉圓滿。
十方虛空盡邊際,有情普利修習故,文殊如何所行為,願我行為亦如是。
乃至虛空世界盡,及以眾生界盡時,此中願我恒安住,盡除一切眾生苦。
(法王尊者長壽祈請文)
(一切具德上師長壽祈請文)
至尊上師身壽極穩固,白淨事業增廣於十方,
善慧教法炬光耀三界,除眾生暗惟願恒安住。
【願望成就真言】爹雅踏嗡邊記格日以呀阿哇玻達尼梭哈。爹雅踏嗡邊記格日以呀阿哇玻達尼梭哈。爹雅踏嗡邊記格日以呀阿哇玻達尼梭哈。
問:仁波切提到中陰身的教授只有密續裏有,希望有因緣可以請仁波切再為我們介紹。中陰身當中如何轉為道用,如何安住在光明當中?還是說這個亡者臨終了,怎麼為他開示?還有我們自己要怎麼做,是不是有時間可以請仁波切為我們傳授。
答:每個人在臨終的這個階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為臨終時候的一念心,就決定我們會投生到那裏,所以有幾個要點:要幫助這個臨終者,讓他的心不散亂,這是第一個。在他心不散亂的基礎之上,慢慢的給他說一些佛法,將他帶引上佛法。所以這個時候對臨終者說時要具備善巧方便。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有益的事情可能並不見得能幫上忙。這個時候為了要幫助他,甚至說一些謊言也是可以的。同樣,對於一些眾生來講,是不適合對他開示佛法的,因為他聽了佛法後反而不高興,或生起瞋心,所以對於某些人是不能夠開示佛法的。但是可以跟他提要有善心,要有好的心,同時要放鬆,要喜悅等等,這些詞可以跟他說。同時跟他說,如果你這個時候具備善心,心裏放鬆且非常喜悅的話,在來世你會得到一個好的投生。可能聽的這個人也會覺得這個好,覺得他要投生到一個好地方去,也許他會發這樣子的願,這就等於真的幫上他的忙了。中陰轉為道用的方法,或者說在密乘裏面提到的方法,那是一些特殊的修持方法。但不管怎麼樣到最後,我們都會碰到的是閰摩王,閰摩王都會在,算得很清楚的。你所請的有關於中陰方面的法,將來有因緣的話,我會很願意來教授的。
問:我要問的是手拿錢的這個問題。仁波切講的不香花鬘戒是指不以這些莊飾身體,如果說拿華供養,那也是犯戒囉?如果拿華供養不算犯戒的話,那麼拿錢供養應該也不會算是犯戒,因此這條戒真的是指不能夠拿錢嗎?如果不是,那為什麼沙彌戒中特別有不持金銀錢戒?這是否多餘呢?
答:花鬘塗身裏的這個花鬘指的是自己受用,所以是不行的。所以,如果說拿金錢來自己受用,這也是不可以的。但是拿華供養,華供養的物件是佛,不是自己要受用,所以拿華供養是可以的,這不算犯戒。
沙彌戒中不持銀錢戒不是多餘的。在這個八支戒裏面提到的不花鬘莊嚴身體,這個花鬘,指的是不能夠戴這些莊飾,意思是要消除我們的貪執等等,所以我也附帶提到說不能持這個銀錢。那是附帶提到的,並不代表說因為這二個意思很相近,如果另立出來就是多餘的,沒有這樣的意思。
帕繃喀大師著,賽康仁波切講授,堪布羅卓丹傑翻譯
|
主持人 |
雪歌仁波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