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12/05 NPO 喇嘛網 編輯部
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
陳柏達居士著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宿命論的錯誤在那裏?
第三章 命運可以改變嗎?
第四章 改變命運的原理
第五章 改變命運的基礎功夫
第六章 改造命運的方法
第七章 結論
附注
第一章 引言
一、錯誤的見解
一般人對於命運的看法多半是有偏差的。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宿命論’和‘自由論’這兩個圈子裏打轉。
贊成宿命論的人認為:一切事情都是命中註定和神安排好的。努力的結果,只是白費心機。萬事只要聽天由命就行了,他們抱著「船到橋頭自然直’,‘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態度去過日子,甚至變得消極頹廢了。
另有一種人持著「眼不見為淨’的人生觀。他們認為只要拚命工作,拚命賺錢就好了,何必杞人憂天,去研究人生的大道理。命運這玩意兒太玄了,實在高深莫測,像我們這種凡夫怎麼能理解它呢?反正知不知道命運都是那個樣子,該來的遲早要來!不知道也許還好一點,越知道,內心的恐懼可能越多。
有些年輕朋友支援激烈的自由論調,他們事事講求自由,而且對於宿命批評得體無完膚。他們說:‘宿命論是上古時代的產物。在這種高度文明的科學時代還相信命運這麼一回事,是會使人笑掉牙齒的。現在大夥兒都在爭取自由,你還口口聲聲喊著宿命,不但是開倒車,簡直把火車開到月臺上了。’
二、命運的真相
事實上,單用‘宿命’或‘自由’這兩個名詞有時無法解釋人生的各種遭遇。語意學告訴我們:任何一種現象或事物永遠無法用語言文字來描述完全。換句話說,語言文字和現象實物之間永遠有差距存在。
宿命論和自由論各可以解釋人生的若干遭遇。因此,這兩種理論都對了一部分。假如我們只贊成其中一種理論,而反對另一種理論,那就錯了!因為宿命論和自由論這兩種理論不但不相矛盾,而且還相輔相成。
這是什麼道理呢?宿命論是以因果法則作基礎的。前世修善,所以今生得樂報。前世做惡,所以今生得苦報。這種前因後果的關係,就是一般人所說的‘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請諸君注意:惟有在‘為善得樂,為惡得苦’的因果法則下,我們的自由才有意義,才有保障。否則,為善不一定得樂報,甚至以後還會受苦,那我們自由地選擇行善,豈不是失去了保障,那有人敢再行善?打個比方來說,因為‘種豆一定得豆,種瓜一定得瓜’,所以,農夫的自由選擇,才有了意義和保障。所以他才選擇了種豆。萬一種大豆不會得大豆,而得了苦瓜啦、酸果啦、毒菇啦、野草啦.........那麼,農夫的自由選擇還有什麼意思呢?
宿命論和自由論這兩種思想雖然有偏差,但不見得一無可取。這兩種理論都像具有副作用的藥物一樣,對症下藥可以產生治療的效果。濫用過度卻反而因藥成病。譬如,有些人研究宿命的原理以後,內心的貪欲和惱慮一掃而空,因為他不再像從前那麼貪得無厭,那麼地死心眼,心中愈來愈寧靜,而且也變得隨遇而安,澹然無求了。
可是有些人卻適得其反,他相信宿命以後,不但得不到上面的好處,反而產生一大堆毛病。他變得敷衍不負責任,苟且偷安,放逸享樂,消極頹廢,甚至連有意義的正事也漠不關心,這豈不是像用藥過度而瀉肚子?
三、不信因果有多可怕?
現在有許多知識份子激烈地反對‘因果報應’和‘因果法則’,他們從沒有仔細地想一想這種見解給社會留下了多大的禍害。
我們打開報紙瞧瞧,幾乎每天都有殺人、搶劫、邪淫或欺騙的事情發生,幹這種事的人都是不相信‘因果報應’和‘因果法則’,所以他們才敢挺而走險,以身試法。
一個深信因果的人,絕對不會做出這種兇惡的事情。因為他恐怕別人的指責和評論,也畏懼將來的報應和自食惡果。可是不信因果的人就沒有這份敬畏和慚愧心,他既然不相信後世和因果,所以做起壞事必然肆無忌憚。他只顧目前的利益,而不考慮將來。甚至為了獲取現在的利益,不擇手段,再兇狠的方法他都敢冒險嘗試。假如社會上人人這麼做,天下豈不是要大亂嗎?所以這種心狠手辣的厚黑思想實在不能提倡。
只要不信因果的人越多,這社會上的問題就越複雜。不信因果的程度越強烈,社會上的問題也就越嚴重。看某一個地方的民俗好壞,只要看該區域的民眾是否深信因果就差不多了。
舉個例子來說,我曾去過一間非常令我懷念的寺廟,寺裏的人相處得極為融洽,而且真正做到了‘路不拾遺’的地步,在那種地方,洗澡時忘了帶手錶回寢室,隔了一兩天想到再回頭去浴室找,包准你能找到遺失的手錶。可是在一般大學堂的宿舍可就不同了。記得我讀大學二年級時,有位學弟帶勞力士的手錶,去洗澡忘了拿回來,嚇得臉發青。這兩個地方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大的差別?理由很簡單,在那寺廟裏大家都相信因果,可是大學堂裏相信三世因果卻少得可憐。
深信因果的人不會貪圖占別人的便宜,因為他知道將來會因為眼前所占的便宜,重重地付出更可怕的代價。所以從長期的觀點來看,占別人的便宜其實就是自己吃大虧。假如這個社會大家都不占別人的便宜,那麼天下豈不是就太平了。
再者,深信因果的人通常願意自己吃眼前虧,而把好處讓給別人。因為他知道學習吃虧對自己的將來大有益處,學吃虧不但可以使別人歡喜,更可以藉此機會砥礪自己的堅忍和仁慈的品德。從長期的觀點來看,吃虧就是佔便宜。眼前所吃的虧將來必定能得到更大的報償。這思想對於促進社會的安和樂利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涅槃經上說:‘真正明白善因產生善果,惡因產生惡果的人,就不會再做壞事情了。’(注一)
四、為什麼必須相信三世因果?
佛教不但講‘因果’,而且還特別強調‘三世因果’。—你前生種什麼因,這一生就會得什麼果。今生種了什麼因,來生也會受什麼果。就好像因果經上所說的: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們不能因為看不見過去世和將來世,就否定三世因果的存在,就如同我們總不能因沒見過自己的高祖父和曾祖父,就不承認他們存在的可能性吧!
對於沒有見過的事物,我們可以運用推理或類推的方式去瞭解。試看普天之下那一樣東西不是由於過去的延續?俗語說:‘前人種樹,今人遮蔭。’假如沒有過去種的樹,現在那有蔭可以乘涼呢?桌子的前身是木材,木材的前身是樹幹,........那一樣東西沒有過去呢?
再說,三世因果並不一定就是前世和來世,也可能是去年、明天。更可能是前一分鐘,現在這一分鐘,以後那一分鐘或者前一刹那,後一刹那。
現在的科學認為:宇宙中每一件現象有它的原因的。心理學也強調:人類的任何行為都是有原因的。這種論點和三世因果的說法卻不謀而合。
偏偏有許多人主張‘一世論’:人不過是父母和合而生的血肉之軀,思想和感覺不外是大腦和神經的運動現象。一死什麼都沒有了。他們處處都為這一生的物質享受和自己的利益打算。他們的生活充滿著短視、殘酷和功利的私欲,甚至為了個人的目標可以不擇手段。
從上面的觀念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一世論’和‘無神論’、‘唯物論’、‘自私的功利主義’、‘以物質為中心的實用主義’是相關連的。要提升人格和智力的境界,非突破‘一世論’‘無神論’和‘唯物論’不可。如同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所說的:‘人們之所以成為無神論者,是因為對哲學沒有深入的瞭解。如果一個人能研究精深的哲學,那就不得不歸依宗教了。’(見培根論文集)
另有些宗教進而主張二世論,他們認為:好人死了上天堂,壞人死了下地獄。善人死了為神,惡人死了變鬼。這種思想當然比無神論或唯物論好多了,至少它可以鼓舞人心向上,阻止人們犯罪,對於安定社會實在功不可沒。可是這種理論並不圓融,並同時也不完美。
第一、它不能合理地解釋:人是從何而來?為什麼人一出生在體重和智力上就有種種差異?再者,難道一個人今生做了一點惡,來世就永遠變鬼或者下地獄,而永不能翻身。萬一他當鬼或在地獄時,改過向上,就沒機會再轉生到比較好的世界?.........這種理論當然顯得十分死板。
只有三世的理論才是圓滿的,它不但可以解釋宇宙間的種種現象,而且可以使一個人不致埋怨命運而怨天尤人,甚至還可以鼓勵人們努力奮發向上,積極造福社會。
第二章 宿命論的錯誤在那裏?
一、真有命運這一回事!
諸君可曾仔細的想一想:在這世界上,為什麼有的人出生在富貴的家庭,而有的人卻出生貧賤?有的嬰兒生下來就很可愛,而有些嬰兒卻長得很醜呢?為什麼有的人一出生就胖嘟嘟的,而有的人卻瘦弱多病?.......這是為什麼呢?
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假如遺傳就可以解釋這些問題,為什麼有些平庸的父母卻生了聰明可愛的寶寶,而有些知識份子卻反而生了白癡兒女呢?
假如營養就可以解決健康的問題,為什麼仍有許多富人家骨瘦如柴,一生多病?難道他們沒吃過營養品?
假如努力工作就一定能致富,那為什麼有些人辛苦工作了一輩子,卻仍然貧無立錐之地,而且還向人家租房子?可是那些出生在富貴家庭的孩子,卻生來就養尊處優,終生財物享用不盡.........
如果我們深入地探討上面幾個問題,我們不難發現:有一種神秘而不可思議的因素存在。例如:為什麼不能自由地選擇誕生地點、家庭和父母兄弟呢?這種不可抗拒的因素和力量,一般人稱之為‘命運’。佛家稱之為‘過去的業力’—意即我們過去世在身體、語言和心念中的造作行為所產生的影響力。
孔子曾經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這個‘命’字其實指的就是‘因果’或‘業力’。因為不知道三世因果,就無法瞭解命運的由來,就不能改變或創造命運。
不瞭解命運的由來就會怨天尤人,不能隨過而安、視富貴如浮雲。
不能改造命運,那再多的學問和知識又有什麼用處呢?
二、中外哲人對命運的肯定
命運的產生,其實就是三世因果的現象。真正瞭解命運的人,必然相信三世因果的存在。
古今中外,凡是有大智慧的哲學家無不肯定命運的存在,因為改造命運是以肯定命運做基礎的。瞭解命運、知道命運是怎麼一回事以後,才可以進一步去改造命運。
現在,我們舉一些著名的句子如下: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論語)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論語)
‘有的人富貴是與生俱來的,有的人富貴是自己努力得來的,有的人富貴是被逼出來的。’(莎士比亞的戲劇‘第十二夜’)
‘甚至當我們不注意時,命運仍在支配我們........。’(尼釆)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聖經傳道書第三章)
‘出生的貧富貴賤美醜等差異,都是過去世作為所造成的。’(那先比丘經)
三、算命方法可靠嗎?
一般人的富貴、貧賤、美醜、夭壽、生死都有定數,這定數其實就是他們過去世心念、語言和行為的果報。
凡是心靈越寧靜的人,智慧就越高。智慧越高,就越能瞭解命運和果報。明白過去世的能力,佛經上叫做‘宿命通’。獲得宿命神通有兩種方式。有些人前世做了特別的善事,今生自然就有宿命通,這叫做‘報通’。有些人的宿命通是這一世修定功得來的,這叫做‘修通’。
華嚴經的十地品中記載:第三地的菩薩就可以明白過去一世、二世、三世......百世、千世.....無量百千世的事情。例如:世界的形成和毀滅、自己的名字、家族、飲食、壽命、苦樂、身材、相貌、生在那裏、死於何處......都能記得。佛經上也記載:斷了煩惱的聖人可以知道過去八萬四千大劫(注二)以內的事情。完美的聖者—佛陀則可以了知無窮盡的過去、未來和現在。換句話說,他可以澈底明白無限的時空。
瞭解無限的過去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潛能。可是我們心中的貪欲、憎恨、吝嗇、嫉妒........等煩惱把這種偉大的潛能給障住了。
因此,在這一世我們想要瞭解過去世的情形,除了勤修定功以外,就必須藉助于古代哲人們所遺留下來有關命運的典籍。
可靠的算命方法很像精確的儀器。因為精密的科學儀器可以測出土地下面石油的蘊量,而算命方法可以測出一個人心地當中種種潛能和現象。
算命先生又好比經驗老到的農夫。老農一眼就可以辨出白菜、還是菠菜的種子?這種子何時發芽?何時開花?何時結果?可長多高多粗?顏色、樣子又如何.....他都知道。真正的算命先生也是如此。他可以知道一個人心田的各類種子和過去的業因在何時起現行?何時結果報.........。
算命的靈不靈,完全看算命先生的心智修養,以及他所依據的算命典籍可靠性有多高而定。所依據的典籍越可靠、越精密,算起命來,就越靈越可靠。
譬如遵照諸葛亮、李淳風、袁天罡、邵康節、劉伯溫等正統的方法去算命,當然比現代普通人寫的書,要可靠多了。現在有許多半桶水的算命先生,沒有弄通古法,就想另創新法,當然其準確性也就差多了。
奉勸諸君多看古代的經典之作,少看現代人著述或翻譯的書,因為現代寫書多半為了名利和稿費,很難寫出上乘的東西來。假如諸君想瞭解命運,多下工夫研讀‘業報差別經’、‘占察善惡業報經’這一類的經典,其品質當然是一流的,準確性百分之百,沒話說,而且對啟發智慧和修養德性助益良多。
四、算命的實例
甲、邵康節先生的‘梅花易數’
△擊鼠枕破
話說宋朝慶歷年間,邵康節先生住在山中,每天專心研究易經的道理,已達到忘記寒暑的地步。
有一天,在睡午覺時間,他看見有一隻老鼠走過面前,就用瓷器的枕頭丟那只老鼠,沒丟中,反而把枕頭打破了。他發現枕頭裏好像夾有紙條。因此,他就揀起紙條。紙條上面寫著:
‘這個枕頭賣給賢人邵康節先生,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因為打老鼠而把枕頭丟破了。’
邵康節看見這張紙條,嚇了一跳。沒想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這紙條說中了。他趕緊跑去問那位賣枕頭的先生。
賣枕頭的先生說:‘從前好像有一位老先生手裏拿著易經,坐在這兒休息,我看他用手舉起一個枕頭,那張紙條大概是這位老先生寫的。他老人家已經很久沒有來了。不過,我知道他家,我可以帶你去!’於是賣枕頭的人就和邵康節來到了老先生的家。
沒有想到那位老先生已經逝世了,他留下了一本書,並且告訴他家人說:‘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有一位面貌長得很清秀的讀書人到我們家來,你可以把這本書轉交給他,幫我完成一樁心事。’
於是老先生的家人就把這本書交給邵康節。邵康節接到了這本書,就排卦推算,告訴老先生的家人說:‘你父親生前曾放一些白金在床下,你可以去挖挖看,拿來辦喪事!’那家人照著話做,果然挖到了白金。於是邵康節很高興地捧著這本書回家研究。後來算了無數次,都非常靈驗。下面就舉幾幾個較著名的例子。
△觀梅占
辰年十二月十七日下午四點鐘左右(申時),邵康節先生正在欣賞梅花,突然看見兩隻麻雀在爭奪梅枝,結果樹枝掉到地面上。邵先生就說:‘沒有動不占卦,不因為事情發生也不占卦。現在有兩隻小鳥把梅枝弄斷掉在地上,可能會有什麼預兆吧!’
用八卦推算的結果,他知道第二天晚上有一個女孩子摘花,被園丁追趕而驚惶逃走,不小心摔倒,跌傷了大腿。到了第二天晚上果然如此。
△牡丹占
有一年的三月十六日卯時,邵康節和許多客人到司馬先生家裏欣賞牡丹花,當時正值牡丹盛開。有一位客人問說:‘這牡丹花這麼盛開,難道它的凋敗的時間也是命中註定的嗎?’邵康節先生回答說:‘萬物的興衰都有定數。’於是康節先生就給這些牡丹花蔔了卦,他發現第二天中午這些花被馬所踐毀。許多人都不相信。結果沒想到次日中午果然有一位達官顯貴來欣賞牡丹花,兩隻馬相齧,然後在牡丹花間賓士,牡丹花都被踏壞了。
△借物占
有一年的冬天,大約是在晚上六點左右,邵康節先生聽到有人敲門,首先敲了一下,接著又連續敲了五聲。那個人說要借東西。邵康節請他不要講出所借物品的名稱,叫他的兒子先卜卦推算看看對方是借什麼東西。結果他兒子說:‘那先生所借的東西,有木質也有金屬,而且木質部份較長,金屬部份較短。我猜大概是借鋤頭吧!’邵康節說:‘東西的質料你算對了,可是名稱不對。這麼晚了,借鋤頭有什麼用處,應該借斧頭才對!’
△動靜占
有一次,某一個人問邵康節先生說:‘今日動靜如何?’邵先生就利用他所問的這六個字來排卦,就告訴他:‘今晚有人請客,有酒、有雞、還有黍!’
△牌額占
有一天,邵康節先生偶而看見‘西林寺’的匾額。他發現那匾額的‘林’字沒有兩鉤,因此卜卦占之,結果發現這寺廟有鬼魂干擾,住得不平安。邵康節詢問了寺廟的人,果然有這回事,於是邵康節就建議他把‘林’字多加兩鉤就不會再受鬼魂的干擾。寺廟裏的人照著邵先生的話去做,果然平安無事。
△老人有憂色占
巳醜日卯時,邵康節先生正在經行,看見一位老人往東南方走,面帶憂愁。邵康節就問這位老人為什麼憂愁,那位老人回答說:‘沒有!’邵先生很奇怪,於是就卜卦,告訴那位老人說:‘您這五天以內,務必要小心,恐怕有大災禍會發生在您身上!’
果然,在第五天這位老先生因為去喝喜酒,被魚骨頭哽在喉嚨而一命嗚呼。
△少年有善色占
壬申日午時,邵康節先生遇到有一位青年從南方走來,面帶喜色。邵先生問他為什麼春風滿面,他說:‘沒什麼!’於是邵先生又開始卜卦,告訴那位青年人說:‘十七天以內,你有文定之喜!’
那位青年果然在十七日內完成定親。
△牛哀鳴占
癸卯日午時,邵康節先生聽到有一頭牛在北方鳴叫,叫聲非常淒涼。因此他就加以卜卦,預言:‘這一頭牛二十一天內,會遭遇到殺身之禍。’
果然到了第二十天,有人買下了這一頭牛,宰了牛以後,以牛肉請客。
△雞悲鳴占
甲申日卯時,有一隻雞在西北方啼叫,叫聲非常悲愴。邵康節先生卜卦後判斷這只雞只能再活十天。
這只雞果然在第十天被殺了。
△枯枝墜地占
戊子日辰時,邵康節先生走到半路,有一棵樹的枯枝無風自落,掉在西方。邵先生卜卦的結果,斷言:‘這棵樹十天后一定會因遇到一個名叫元夫的人而斷落。’
這棵樹果然在十天后被人砍下來,砍伐工人的名字恰好就叫‘元夫’。
上面每件事情的占卜方法在邵康節先生所著的‘梅花易數’都有詳細的說明。該書中不但記載了許多未卜先知的方法,而且告訴您如何去瞭解宇宙和人生種種預兆的含意。當然,還包括了占卜、天時、家宅、婚姻、生男育女、求人、謀職、交易、出外遠行、疾病、筆跡、訴訟、墳墓......的凶吉。
在中國歷史上,卜卦像邵康節先生這麼靈的人也不少,譬如:諸葛亮先生的‘馬前課’可以推算出每一個朝代的長短、有幾位帝王、發生什麼大事等等。諸君千萬不要以為這是迷信或者說我在吹牛,這可冤枉了!
據我所知,孔明先生確實能夠算出:民國初年挖掘三國時代所留古跡的人的名字。諸位可別小看了我們的先聖先賢喔!我們研究學問必須以謙虛和恭敬心做基礎,才能成功。莎士比亞所說的:‘千萬不可輕視你所不知道的真理,否則你可能會用生命的代價來補償你所犯的過錯。’(仲夏夜之夢)
其實,宇宙間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有預兆,只是一般人不明白預兆的意義,所以無法事先知道將要發生的事情。
精通易數命理的人,心中特別寧靜或有智慧的聖賢就可以預知某一種現象(預兆)所發生的意義和影響。一個人心靈越寧靜、智慧越高,他的預知能力也就越強、越精確。華嚴經上說:大菩薩在一個毛細孔或一粒微塵中,可以見到無數個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約有十億個太陽系)從形成到毀滅的過程。這種境界當然又不是孔明先生可以想像得到的。
乙、一行禪師的‘達摩一掌金’
‘達摩‘掌金’(或‘達摩一掌經’)是唐朝一行禪師所寫的。當時的皇帝曾禮拜他當師父,其威望可想而知了。
這是一本瞭解命運最容易入門的書,簡單明瞭,容易學習。這本書是竹林書店和瑞成書店印行的,一般較大的書局也許可以買到。
它是屬於算八字的書,從正確的出生年、月、日、時,來判斷一個人的貧富、貴賤、夭壽、愚智等。現代的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貧富、貴賤、夭壽、愚智是遺傳和環境交互影響而決定的。佛經上則指出:人生的這些差別現象,就是前世的業力和今生的努力而造成的。
達摩一掌金以‘天貴’、‘天厄’、‘天權’、‘天破’、‘天奸’、‘天文’、‘天福’、‘天驛’、‘天孤’、‘天刃’、‘天藝’、‘天壽’等十二個項目來判斷一個人的父母祖業、兄弟、夫妻和子媳的凶吉。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人幼年、中年、老年的命運。當然人生的凶吉都是由自己過去和現在的‘善業’和‘惡業’所造成的。
這本書載有每個月份出生的人的性格和六親狀況,以及每一個時辰出生的人的刑克和壽命歲時。
又可算出得病時日的凶吉、夫妻的相犯、是否修道的根器、‘小兒煞’(夭折)和‘桃花煞’(紅杏出牆)。
所謂‘小兒煞’,就是根據出生的月份和時辰來推斷孩子是否會夭折。例如:在正月和七月上下午九時至十一時、二月和八月上下午七時至九時、三月和九月上下午五時至七時、四月和十月上下午三時至五時、五月和十一月上下午一時至三時、六月和十二月上下午十一時至一時,出生的孩子都恐有夭折之患,為了讓讀者便於記憶,謹將原書詩偈摘錄如下:
‘正七休生巳亥時,
二八辰戌不堪推,
三九卯酉難存立,
四十寅申生悲泣,
五十一月防醜未,
六十二子午孤淒,
十二月中時有犯,
小兒關煞報君知。’
假如你不幸遇到這月份和時辰出生的孩子,請你告知他父母要廣積陰德、多放生、愛護動物、茹長素、常念佛或許可以突破這一關。
所謂‘桃花煞’就是女的長大將來可能發生不守婦道、紅杏出牆的事情,而男的則可能會尋花問柳、移情別戀等事情。
在雞年下午,出生在申、子、辰三個日子的‘酉時’(下午五時至七時),亥、卯、未三個日子的‘子時’(晚上十一時至一時),巳、酉、醜三個日子的‘午時’(中午十一時至一時),寅、午、戌三個日子的‘卯時’(清晨五時至七時)的人就犯‘桃花煞’,情感較可能走私。這就是達摩一掌金上所說的:
‘申子辰雞叫亂人倫,
亥卯未鼠子當頭忌,
巳酉醜跨馬南方走,
寅午戌兔從茆裏出。’
命宮當中犯‘桃花煞’的人不可出家,但可在家修。犯‘桃花煞’的人應勤加懺悔業障、讀經明理、痛改前非,老實念佛。
所謂‘夫妻相犯’是從出生時所屬的十二生肖來看的。屬羊的忌與屬鼠、屬馬的忌與屬牛、屬蛇的忌與屬虎、屬豬的忌與屬猴、屬兔的忌與屬龍,屬雞的忌與屬犬的人結婚:
‘羊鼠相逢一旦休,
從來白馬怕青牛,
蛇逢猛虎如刀截,
猶見猿猴似箭投,
玉兔見龍雲裏去,
金雞遇犬淚雙流,
莫道陰陽無定準,
管取夫妻不到頭。’
假如你娶了一個不如意的老婆,您切莫怨天尤人。俗語說:‘娶到好的太太可以成為詩人,娶到不好的太太可以成為哲學家。’娶到壞老婆,假如您想得開,放得下,您更容易不受感情的牽制,而專心念佛修道。如果你不修道,很誠心行善也可能促進和諧的氣氛;諸君千萬不要氣餒啊!
以上的資料只提供您參考而已,請諸君不要過分執著文字,因為‘萬法唯心造’,心才是命運的主宰呀!
丙、占察善惡業報經的‘木輪相法’—三世因果的相法
‘木輪相法’是人人可學,而且是獲益最大的相法。它是出於‘占察善惡業報經’。因此假如您想研究‘木輪相法’,就必須先精讀‘占察善惡業報經’。
這部經寫得非常好,依照這一部經去做,不但可以使您明白自己的善惡習氣和修養情形,而且可以滅除所有的煩惱和疑惑。無論事或理,修行或懺悔的方法,這部經都講述得十分完備。所以明末的高僧蕅益大師對這部經典推崇備至,他認為這部經典是度化末法時期的眾生特別微妙和殊勝的法門。所以他為這部法寶寫了‘占察善惡業報經玄義’、‘占察善惡業報經義疏’和‘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
這部經與其他算命書絕然不同。因為這部經不但告訴您凶吉禍福如何形成,而且還指出如何扭轉惡業和惡運的具體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能讓我們明白‘三世因果’的善惡、苦樂和吉凶等狀況。所以它能使我們的智慧大開。
照著這部經典的‘木輪相法’去修持,我們可以明白一百八十九種三世果報善惡的情形。譬如,它可以使我們知道我們前一世是從地獄轉來的,還是畜牲、餓鬼、阿修羅、人道或天道轉世來。我們前世是在家還是出家,有沒有聞法修行或供養聖賢等。
它也可以使我們明白某個人死後是升天堂或入地獄、是做畜牲或做惡鬼,是投生在人間或往生、佛菩薩的清淨國土,來生能否證果........等。
它不但可以澄清我們對過去世和來世的疑惑,而且幫助我們解決現在世的許多重要疑難。例如:我們可以透過它明白某一個人是不是善友、所聽的法是否正法、某一個人是否有實德或無實德、所瞭解的義理是否有錯誤、所修的法門是否正確、所證的是否真實、所學的是否契機、所學的是否有障礙、所做的事情能否成功、所求的財富官位是否能獲得、壽命是否能延長、求男求女是否能如意、所期待的人會不會來、對方是不是平安、所求的事物多久可得到、所懷疑的事物是否為真實、所遇的人物是否吉利、所遺失的東西能否找到、危險能否脫離、疾病能否痊癒、所找的醫師能否醫好病人、住處是否平安、農民能否豐收、夢境是否吉祥.........。’
除此之外,‘木輪相法’還可以讓我們明白過去世善惡業因的多寡,以及現在所造十善或十惡(貪、嗔、癡、兩舌、惡口、綺語、妄語、殺生、偷盜、邪淫)的強弱。
‘木輪相法’無論在生活或修行兩方面,對於我們的確幫助太大了。希望諸君早日修持‘占察善惡業報經’這部法寶!
第三章 命運可以改變嗎?
一、改變命運的經典根據
(一)詩經:‘永遠要說一些合乎上天仁心的話,我們自己才能得到更多的福氣。’(注三)
(二)書經:
(1)‘命運有時很難捉摸,因為不是呆板、固定的。’(注四)
(2)‘遺傳或先天上的缺陷仍可克服或避免。要是後天自己造的惡業,就很難逃避果報了。’(注五)
(3)‘您做善就吉祥如意,您做惡就會遇到倒楣。’(注六)
(三)易經:
(1)‘行善積德的家庭,子孫必定昌隆。常行惡的家庭,子孫必有奇禍。’(注七)
(2)‘吉和凶是會增多或減少的’。(注八)
(3)‘君子以趨吉避凶。’(假如命運不可改變,吉怎麼能趨,凶怎麼能避呢?)
二、行善和內心清淨才有自由
自由一定建立在因果法則之上。好比農夫有自由決定現在要不要下田工作。可是無論他有沒有去耕作,都會受到因果法則的影響。如果他去耕作,他受到‘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這因果法則的影響。假如他沒去耕作,他又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因果法則的支配。
有因果法則,我們才有自由;沒有因果法則,自由對我們就沒什麼意義。譬如,萬一‘種豆不得豆’、‘耕耘不會有收穫’那農夫下田和播種的自由又有什麼好處呢?
所以講自由一定不可以離開因果律。種自由的因,就會得自由的果。系囚動物或剝奪他人自由的人來生就不自在。因此,我們這一生的自由受我們過去世所造善惡業的影響,前世種善因,今生自由快樂。前世為惡越多,今生越不自由越不快樂。因此正法念處經第二十卷上說:‘為善能得解脫,造惡則被束縛。’
明白這一個觀念以後,你就知道我們凡夫的自由是有限和相對的。只有‘凡有所為皆不逾距’的聖人有絕對和無限的自由。換句話說:‘行善不著善相,不造惡因不起妄念’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由。這種絕對的自由境界在佛經上稱之為‘涅槃’或‘解脫’。
佛陀很慈悲,他訂下了許多戒律來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的自由,所以我們越遵守他的戒律,我們也就越自由。
戒律不是束縛而是自由。因為不遵守戒律就沒有自由可言。譬如殺人、搶劫的人到處受追捕,那算什麼自由呢?所以妙法聖念處經的第一卷說:‘做惡的人,如蠶作繭自縛。’
諸君一定要記住:行善才能得自由,行惡的人其自由宛如空中樓閣,一點也不實在。
戒律就是告訴我們要愛護和恭敬所有的眾生,而不去干擾眾生或使眾生起煩惱,有許多外行人不瞭解戒律的精神,以為那是‘吃人的禮教’,真是大錯特錯!我受過菩薩戒,受了菩薩戒,使我的煩惱顯著地減少,因為以前都以自己為主,現在要處處關懷他人。從受戒迄今,每天我都法喜充滿,叫我怎能不感激懷念這些戒律呢?
三、人有多自由?
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他自己所造成的。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築師。因為‘心’是命運的主人。
問題是:由於過去世我們都曾造了許許多多惡業,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從出生以來,就受了若干的限制,因此在這一生我們的自由都是相對有限的,而不是絕對或無限的。譬如,我們的膚色和容貌雖然可以透過後天的保養和努力而稍微改善,但不可能把一個醜八怪變得像仙女一般。你想做生意賺大錢,可是你卻受資金的限制。你可以自由旅行,可是要受地理、經濟、時間等因素的限制。甚至我們的一舉一動和心中的念頭,也深受經驗和業力的影響。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的大腦一直動個不停,這是為什麼呢?你可曾仔細地探討這原因?
過去我們妨礙別人的念頭、語言和行為越多,我們今世就越不自由。這乃是一定的道理。奉勸諸君千萬不要系縛小寵物,因你剝奪別人和其他動物的自由,你來生自由也會大受限制。
假如你要將來身心自由自在,您現在就得經常給別人方便、救人危急,這就是你想怎麼收穫,就得那麼栽呀!
所以孛經上說:‘行善的人一定有福,造惡的人必然遭殃。所做的陰德雖然隱蔽,將來沒有不得到大善報的。’(注九)
四、誰是命運的主宰?
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宰。其實應該說:心才是命運真正的主宰。
儒家、道家和佛教都有經典記載:天神在考察人間善惡的事實。(注十)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更有明文透露天帝和天神考察人間善惡的日期。這日期就是‘六齋日’(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十齋日’(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
諸君可別小看這十天喔!這十天行善得福較平日多很多,當然在這十天做惡得禍也比平日多。為什麼呢?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告訴你:比方教育廳長要去視察某一所中學,你看那日期對學校重不重要呢?當然很重要。那天要是表現好一點,豈不是事半功倍?天帝和天神考察人間的日期當然對一般人特別重要,除非你每天都能確實不起妄念、時時行善,否則你還得在這十天多下點功夫、多積點陰德。當然平時的善行也是不能免的。所以孛經抄上說:‘至誠行善的人常有鬼神相助!’
我們要注意的是:鬼神雖然有神通能夠知道人的壽命、罪福,但不能生人、殺人,不能使人富貴或貧賤、夭折或長壽,因為今生的貧富、貴賤、夭壽都是眾生自己過去世的善惡業所造成的。(詳見譬喻經)所以書經上說:‘並非上蒼使某一個人短命,短命是他自己的惡業造成的。’(注十一)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說:‘行善的人自然得福報。這福報並不是鬼神給他的。’
有些人不明白這個道理,遇到苦難不懺悔業障,不種善因,反而去求神問卜,這樣不是本末倒置嗎?所以儒家說:‘造了罪業,向神祈禱,神也幫不上忙。’
奉勸諸君拜拜要用素食,不要殺雞殺鴨,以免前苦未澈底解除,又再造了殺生的惡業,來世短命多病,花錢又得禍,實在不划算啊!
雖然殺雞殺鴨去拜鬼神求福,偶而也會有點小靈驗。但是就怕將來你不拜時,邪鬼邪神會找你麻煩。有些邪鬼邪神甚至會故意常擾亂你,以希望你繼續用肉拜它。
你想一想:天道是大公無私的,萬一因為你拜酒肉就能得福,不拜的人就被降禍,那還叫做大公無私嗎?所乙太上感應篇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梅陀越王經上說:‘造福造罪的報應如影隨身,做善必然得福,行惡一定遭殃。’
相信天帝的存在和有神在考察人間善惡,對於社會的安定幫助很大。真正堅信有神的人,必然不會做出虧心事來。報紙上所記載的壞事情,幾乎多是不信有神的人幹的,要是他堅信有神,他怎麼敢這麼做。
可是現在有許多知識份子卻認為‘天’只是一種‘理’,而不是‘神’。殊不知,天理的觀念只是對明理的知識份子有效果,對於惡徒就無法產生嚇阻作用。譬如說你看見一個惡徒正想進去屋子強暴婦女,你對這個惡徒說:‘你可不能進去,那裏面有天理啊!’我想他才不會理你這一套。但萬一你告訴他:‘你可不能進去啊,她在屋子裏面燒香拜天神。’我想那惡徒至少還會猶豫考慮一陣子。
五、改變命運的實例
如果方法正確加上精誠努力,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很不幸的是,一般人大半都無法突破命運的難關和限制,這是由於智慧和陰德積得太少的緣故!
下面我們舉個實例來證明改變命運是可能的:
甲、袁坤儀
袁先生是明朝人,他的原名姓黃,字坤儀,號了凡,是江南吳江人。早年本來學醫,後來遇到一位老人家,告訴他有作官的命,並勸他讀書考取功名。這位孔先生是邵康節的門人,對於命學理數非常精通。孔先生算了袁坤儀的命說:‘縣裏的考試你會考第十四名。府裏的考試,你會考第七十一名。省裏的考試你會考第九名。’
到了次年,縣省和府裏的考試都錄取了,而錄取的名次也確實符合了孔先生的預言。於是他就再請孔老先生替他占卜終身的吉凶禍福。
於是孔先生又算定他:某年幾次試又是考第幾名,升了某官前領用了九十一石五鬥的米,某年做了縣長,當了三年半的縣長就辭職返鄉,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壽終正寢而且沒有孩子。
後來孔先生所算的事一一都靈驗了。袁坤儀就相信‘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萬般皆有命,半點不由人’,對一切事物看得很淡!
有一天,他到棲霞山去遊玩,拜訪了雲谷禪師。雲谷禪師告訴他‘命由我作,福由心生’的道理,並且積善可以得福的方法。回來之後,他就努力照雲谷禪師的話去做,並且發願要實行善事三千功。第二年他到北京去參加禮部的考試,孔老先生算他考第三名,結果卻考了第一名。孔老先生的預言開始不准了。他喜出望外,更加努力行善,又發願求子,再許下諾言要行三千功的善事。
明朝隆慶四年他考上進士,做了寶縣長,並且把自己省吃儉用下來的錢都花在施捨物品救濟窮人、助人急難、買物放生、打齋供僧等利益大樂的事情上。
孔先生本來算他沒有子女而且只能活五十三歲,沒想到他後來竟然活到七十四歲,而且生了一個貴子——他兒子後來也考上了進士。(詳見了凡四訓)
乙、孫思邈
孫思邈先生是隋唐時京兆華原人,早年聰穎異人,七歲便能口誦千言,當時人們稱他為‘聖童’。
可是他小時候,身體虛弱,染有痼疾。他曾經因為治病,把財產都花光了。他隱居太白山志學仙道,精研醫術,學成之後行醫濟世,活人無數。
隋文帝和唐太宗曾兩度授以高官,都被孫思邈婉轉謝絕。他只把心放在濟世救人上。他的醫德和醫術都非常好。他看病,不問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對於所有病人都同等關懷,好像對自己的至親一樣。他看見別人的痛苦好像自己的痛苦一般,甚至能不惜生命、不辭勞苦、不避險難去治病。他只一心要治好病人,解除病人的痛苦,所以他行醫不分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也從不考慮自己的吉凶。
後來他活到一百多歲,而且神釆煥發,身體很康健。他成為唐朝最偉大的醫生,還寫了‘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福祿論’、‘攝生真錄’、‘枕中素書’、‘銀海精微’這些名著。
傳說他後來成仙,目前國內所供奉的‘保生大帝—孫真人’就是孫思邈。
丙、阿達仔
住在台中近郊北屯鄉的一位居民,名叫賴林治,由於她先生叫阿俊,所以大家都叫她阿俊嫂。她今年六十四歲,每星期三和星期六都到慈光圖書館去聽李炳南老先生講佛經。她有一個女兒名叫阿蘭,十八歲時贅夫,生了一個男孩,名叫阿達仔。十三年前,當阿達仔三歲的時候,有一天在門口遊玩,忽然走來了一隻母豬把阿達仔撞倒,自從那天起他就發高燒,昏迷不醒。醫師診斷的結果說是腦膜炎。吃了許多中西醫藥都無效果,二十一天以後竟然一命嗚呼了。大約在八點鐘氣絕。他家人把阿達仔放在廳中地下,用一條布袋蓋著,死亡診斷書也準備好了,預定明天埋葬。
阿俊嫂眼看孫兒死去,萬分痛心。那天晚上她依然課經誦佛,可是心情卻相當沉重。她一邊哭,一邊向佛菩薩訴說:‘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啊!您怎麼不保佑我呢?在這一帶,只有我一個人信佛念佛。人家都笑我窮人信什麼佛、念什麼佛?以後一定更加笑我;菩薩啊!您怎麼不保佑我呢?......’說完了,阿俊嫂又大哭了一場。
她想上床睡覺,可是想起一個可愛的孫兒死掉,翻來覆去總是睡不著。大約經過四點多鐘,忽然看見一道金色光明,從虛空中一直射入廳堂,光明燦爛,一刹那間,忽然聽到二十天不會哭泣,手足僵直的阿達仔,大聲哭出來了!阿俊嫂和她女兒阿蘭,趕快去看,只看見阿達仔的雙手已把布袋扯開。她倆驚喜交集地把他抱起來,灌了一點開水,沒想到他會喝開水,真不可思議!隔天早晨,他們就再把阿達仔抱去北屯給醫師診斷。醫師也覺得奇怪:怎麼死了又複生?那醫師要他們趕快到省立醫院,當時阿俊嫂要我幫忙陪去入院。
阿達仔就被送進了台中醫院小兒科病房。但當阿俊嫂看了醫院裏幾十個患腦膜炎的小孩,有的眼斜口歪,有的手腳不會動:模樣奇形怪狀,她看了心裏很難過。一打聽之下,他們大都入院已達六個月以上,二年以下了,仍然身體殘廢,而醫師診斷阿達仔,至少要住院四個月,能否痊癒還不保險。阿俊嫂對我說:‘我家的經濟情況,那裏可能住上四個月呢?’我就勸她說:‘阿俊嫂,你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阿達仔是受你的福蔭和佛菩薩的加庇,才死而復生,我想一定會痊癒的。只要我們一邊治療,以盡人事;一邊再虔誠的求佛菩薩庇佑,只有聽天命了。’阿俊嫂還是猶疑不決,最後我又勸她暫住兩星期,好了也出院,不好也出院,但是你必須留在阿達仔身邊念佛,不可間斷。阿俊嫂終於被我說服,辦了住院的手續。
住院治療的經過十分良好,發高燒已經漸漸退了。本來眼睛的黑瞳翻入,眼白向出,看不見東西,也一天天恢復原狀,慢慢的也會說話了,對於親人稱呼也漸漸地清楚了。約一星期,阿俊嫂想要回家,就叫阿蘭來替換看護。沒想到阿俊嫂一走,阿達仔的病又加重起來,嘴裏起了雙舌,又呈昏迷狀態,還滿嘴流血。醫師就用藥棉塞在上下牙齒中間。阿俊嫂回到家中,她女婿看見就說:‘媽媽!您回來做什麼?趕快去!趕快去!’阿俊嫂回到醫院,一見孫兒變症,就急忙坐在他身邊,至誠念佛。奇跡又再度發生。佛菩薩的聖名真是靈驗無比,念了半點鐘,阿達仔就呼呼入睡,醒過來時,雙舌的毛病已消失了。真是佛法無邊!阿俊嫂來回僅三個鐘頭,不在身邊念佛,病情就變得惡化,回來一經念佛,便一天一天恢復正常。到了第十三天時,醫師宣告明天可以出院了,大家十分高興。可是到了半夜,阿達仔忽然又再惡化,發最高燒,這一下把阿俊嫂急壞了,他一時沒了主意,便拿十塊錢叫阿蘭到市場去找算命先生給阿達仔排排八字,算他命根該不該絕。阿蘭算命回來說:‘阿達仔命中帶麻關,有麻煞,三歲必為出麻疹而死。’當時醫師與護士又出來診察患者,把阿達仔的衣服解開一看,胸部和背部發現無數小紅點,就搖搖頭說:‘可惜!可惜!這孩子突然間又出麻疹。在腦膜炎後再出麻疹,很容易引起肺炎。如果這樣,就真的無法醫治了。’阿俊嫂與阿蘭聽算命先生說會死,醫師亦說會死,更是傷心不已。這時反悔不該入院,在兩星期裏用了好幾千元。當時我也在旁邊,就對她們說:‘也許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慈悲,才特別加被,使阿達仔在出院前再出麻疹,在醫院裏救助方便,假若出院以後,再出麻疹就更危險了!或許再一個星期就可以平安出院了,你要加緊在他身邊念佛,不可間斷,不要灰心!’這時,我也只能這樣安慰他們,其實我比他們更著急呢!
一個星期又過去了,阿達仔經過非常順利的治療,果然平安的渡過了生死難關,可以出院了!但醫院例規患者要出院,必經醫師再看一遍。當醫師來看阿達仔時,口中不斷地說:‘奇怪!奇怪!怎麼最嚴重的患者會好得這樣快?’就問阿俊嫂:‘您一直在念些什麼?’她說:‘念阿彌陀佛。’醫師聽了說:‘我母親也是吃長素。她已經吃了二三十年的素,為何不會念阿彌陀佛呢?’可惜阿俊嫂沒話回答她,錯過了一次機會。再說阿達仔自從出院回家,身體與普通小孩一樣健康,可是常常問祖母:‘我這樣小,為什麼會自己吃飯,又會說話走路?’阿俊嫂就把他改名叫做‘阿周’。
光陰似箭,轉眼間,阿周已經十七歲了。他平日認真工作,又孝順長輩。現在他是一個知仁識義的好青年了。
最後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一句佛號竟然勝過了科學,研究了幾十年的醫師們診斷阿達仔要住院四個月,能否痊癒,還不敢確定。而另一位能排八字,陰陽妙算的星相家,批判阿達仔只能活三歲,沒想到會因麻關麻煞而死的阿達仔,竟被一句阿彌陀佛的聖號而消災解厄,逢凶化吉。但也許有人會懷疑:‘念佛就不死嗎?’當然我不敢這樣斷言,因為人生有生必有死。不過佛經上說:‘以至誠心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消滅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只要看念佛的人是不是至誠心,假如心不誠懇,念了沒感應,不怨自己又能怨誰?(以上摘自念佛感應見聞錄)
丁、淨空師父
淨空大師,俗姓徐,名業鴻。民國十六年二月十五日生於安徽省的廬江縣。
他畢業于國立三中,是國立三中的高材生。
民國卅八年隨軍來台,四十二年先從方東美先生學習哲學,後來又從章嘉大師學佛,並且聽南亭、印順、演培和李炳南先生講經。民國四十四年起開始研讀大藏經和二十五史。
民國四十八年發大心出家以後,專心致力於講經說法,宏法利生,二十多年來不曾間斷。並且不辭勞苦到國內外各地講經說法。
他創辦了‘華藏法施會’和‘華藏視聽圖書館’,所印贈的佛經善書達六十余種二十余萬冊。
他說他年輕時又瘦又幹,曾經有算命先生說他只能活到四十五歲左右,沒想到他出家學佛和講經說法以後,他的身體竟然發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現在已經五十四歲,不但身體十分健康,紅光滿面,講話的聲音還非常的宏亮。
第四章 改變命運的原理
一、吉凶禍福的根源—心念
為什麼會有吉凶禍福的現象呢?原來只要我們一動念,我們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種子)。所以古代人把心稱為‘心地’或‘心田’,真是太有道理了。
我們每起了一個善念,就會在心地中留下一個好的種子。起了一個惡念會在心地留下壞的種子。起了無善無惡的念頭也會在心中留下不好不壞的種子,將來(可能在今生或來生)遇到適當的因緣,就會開花結果。善的種子結的是快樂和吉祥;惡種子結的果實是苦惱和災禍,不善不惡的種子結的果實是不苦不樂的中性感受。所以六祖壇經上說:‘一切福田,都離開不了心地。’(注十二)忠心經上也說:‘心念是語言和行為的根本。心是一切現象的總源頭。有了惡念就會遭受苦報;有了善念,就會遭受樂報。’(注十三)
舉個簡單的譬喻,起了善念就好比在心地上播種好花的種子,動了惡念好比在心地上種毒樹,起了無善無惡的念頭好比在心地種雜草。因為我們一般人在過去世都起了許許多多的善惡念,所以今生有苦樂、凶吉、禍福的現象。
總而言之,善念會產生仁慈的行為,由施捨而使人產生愉快的影響力,這愉快的影響力又產生吉祥和福氣。
惡念產生破壞性的行為,由破壞而使人產生憎恨的影響力,這影響力將來會導致憂苦和凶禍。
無善無惡的念頭會產生雜七雜八的行為,由這雜七雜八的行為產生沒憂沒喜的影響力,造成不苦不樂的感受。
所以華嚴經上說:‘你應當觀察世界的種種現象,都是由心念造成的。’(注十四)
二、心地的清淨與污染
佛經上把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分為‘清淨的造作’(淨業)與‘污染的造作’(染業)兩種。
‘善念’、‘惡念’和‘無善無惡的念頭’通通是屬於‘污染的造作’
‘心不動念’、‘了知境界而不起分別心’(離念靈知)、‘行善而不執著善相’才是‘清淨的造作’。換句話說,清淨的造作超越了善惡的對待。
這個觀念也許諸君不易明白,讓我舉個簡單的譬喻吧;大家都知道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污泥就是惡業,清水就是善業,蓮花不但不染污泥,也不染清水。這才是真正的清淨。所以真正的清淨超越染淨的對待。真正的善也超越善惡的對待。這超越對待的善,我們姑且叫它‘清淨’。
為什麼要超越善惡呢?因為造惡得苦固然不好,造善執著我在行善也有許多煩惱,譬如心中受了‘我啦’、‘善啦’、‘多少功德啦’這些名相的干擾。再者,行善雖然將來有福報,可是當這些福報來的時候,一個人難免被福報‘樂’昏了頭,以致於物質享受太過份,起了驕傲心,忘記再繼續種善因,大吃大喝種其他惡業......等。人一種了惡業就會墮落。所以佛家把行善求富責的人形容為‘三世怨’。其意義就是:今生行善求富貴,來生有錢沒智慧,有錢沒智慧就會造惡業,所以到了第三生便又窮苦了。這樣打轉總不是辦法吧!所以佛菩薩告訴我們行善而不希望回報,甚至不執著善的名相和有我在行善。行善不執著我相和善相才有智慧,才有眼光。
總括一句話:‘心地清淨才是最大的福氣。行善不執善相才是絕對的淨業,才是超越對待的最大吉祥。’
三、一動念就有果報
不只做壞事情才會產生報應,連一動惡念也會產生惡果。諸君如果不信,我引用兩個故事來說:
(一)賣瓜的故事
從前梁武帝在世時,有一天他看見一樁奇怪的事情。某甲在賣瓜,某乙先來向他買瓜,某甲說不賣。後來某丙來向某甲買瓜,某甲卻很高興的賣給他。梁武帝看見這種情形,他大惑不解,於是就去問志公禪師。志公禪師是得道的高僧,有瞭解過去世的神通智慧。志公禪師告訴梁武帝說:‘這賣瓜的某甲很多世以前是死刑犯,當他要被處死刑時,很多人都在圍觀,當時某乙和某丙也在場。某乙心裏認為:‘這個傢伙罪有應得,活該!’某丙卻認為這死刑犯很可憐,因此就對他產生同情心。因為這種緣故,所以某甲今生不把瓜賣給乙,而卻喜歡賣給丙。
(二)衛仲達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名叫衛仲達,他在翰林書院裏面當官。有一次被陰司的官派小鬼把他的魂引到陰間來。陰間的官,吩咐手下把他在陽間所做的善事惡事的檔案都送上來。等到冊子送來時,那裏知道他做惡的檔案堆積如山,而做善的檔案卻只有一小卷而已。
陰司的官吩咐拿秤來,把兩種冊子稱稱看,沒想到那一大堆壞事的檔案反而比這一卷善事的檔案輕。
衛仲達感到大惑不解。他問陰官說:‘我年紀還不到四十歲,那裏會有這麼多過失和罪惡呢?’,那官司回答:‘只要起一個不正的念頭就是罪惡了,不必等到實際行動產生。譬如看見女色動了壞念頭,就已犯了天庭的法律了。’衛仲達接看又問:‘那這一卷善事的檔案裏面是記載那一件事呢?’陰官說:‘有一次皇帝想在福州府大興土木,叫很多百姓去做苦工。你上書建議皇帝不要這麼做。那一卷檔案就是你的奏章底稿。’接著又說:‘你那次建議皇帝並沒有採納,但你這一心念,究竟是為大眾著想,以免老百姓受苦,所以是大善事。如果皇上當時能依照你的建議去做,那善的力量,可比現在大多了。’(見感應篤彙編卷一)
由上面這兩個例子,我們不難知道起心動念的重要性。要念念常行善事,時時為利益眾生著想,我們的福德才能積得廣大。諸君要行住坐臥處處不離善念,請詳閱華嚴經的淨行品!
譬如:當我們睡醒時,應常願一切眾生早日覺悟永恆的真理。當我們下床時,應常願走路不會傷到任何小昆蟲。萬一有小動物無意中被我們踩死了,我們則願它往生佛菩薩的淨土。當我們步行時,應常願一切眾生都能出離生老病死的苦海。當我們出門時,應常願一切眾生能免於煩惱的逼迫。當我們大小便時,應常願一切眾生都能捨棄貪愛和憎恨。當我們洗去污穢時,應常願一切眾生身心清淨,沒有瑕疵或污垢。當我們開燈時,願一切眾生都能夠運用智慧的光芒,照破一切幽暗迷惑。當我們就寢時,願一切眾生身體安穩,心不散亂。
古代有一首詩偈描述:動了善惡的念頭,將來遇到適當的機緣一定會產生果報,‘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欲知禍福先問自心。
‘行藏虛實自家知, ‘湛湛青天不可欺,
禍福因由更問誰? 未曾動念已先知,
善惡到頭終有報, 勸君莫做虧心事,
只爭來早與來遲。’ 古往今來放過誰?’
所以陳希夷的心相篇上說:‘相貌是從內心產生的。心裏頭有了善惡厚薄,因此相貌也可以看出吉凶禍福。’(注十五)又說:‘心地和念頭是相貌的根源,明白心念,善惡自然可以分辨得清楚。行為是由內心引發的,仔細觀察一個人的行為,自然就可以知道吉凶禍福。’(注十六)正法念處經第二十卷上說:‘心能造作一切善惡業,由於心地的好壞所以能產生各種不同的果報。’(注十七)
四、心念→行為→習慣→性格→命運
就某方面來說,人實在很像電腦,譬如,電腦能貯存一切‘資料’,人心能貯藏一切‘善惡種子’。
電腦依靠‘方程式’來工作。我們則依照‘習慣’來產生行為模式。
明白這個道理以後,我們的起心動念、語言和行為一定要特別的謹慎。譬如,選購書本要特別慎重,因為一旦看了不好的書,就可能心地中播下不好的種子。看電視也要特別的謹慎,因為假如看了沒有意思的連續劇,不但浪費時間和精力而且還會做惡夢。
我們時時觀照自己的心念,嚴防惡念(損人自私的都叫惡念)的產生。因為念頭重覆出現幾次以後就會造成行為,行為重覆出現幾次以後就會產生習慣,習慣根深蒂固以後就會變成性格,有了什麼樣的性格就會造成什麼樣的命運。
所以經上說:‘心地不清淨、不明了’(惑)就會‘造作有善惡力的行為’(業)。善惡的行為發出影響力就會產生苦樂和凶吉的結果(果)。所以業報差別經上說:‘一切眾生都被業力牽引著走,隨著自己所造的善業惡業而轉動,因為這種緣故,所以有上中下的種種差別。’(注十八)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的第二卷也說:‘大家千萬不可輕視任何一件微小的惡業,以為做一點壞事不會受罪報。再小的罪,死後不但都有報應,而且絲毫不能倖免,也無法由別人代受果報。’(注十九)
‘心命歌’講得非常好:
‘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
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
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
心可挽乎命,最好存仁道。
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
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五、惜福才不會折福
現在的物質文明很發達,很多人都沉迷在物質的享受裏,生活越來越奢侈浪費,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
諸君必須明白我們今生所享用的東西,無一不是前生種福所感的果報。過分享福和盡情享樂的後果是可怕的。所以古代有一首詩告訴我們在富足時常要為貧困設想:
‘處世持家年複年,
總須慮後更思前。
有錢常想無錢日,
莫待無錢想有錢。’
宋代的高僧法演禪師說得好:‘福不可以享受到盡頭,假如福享受盡了,幸福和快樂的泉源就會枯竭!’所以,要好好愛惜我們的福,絕不暴殄天物或丟棄任何能用的東西。例如:我們絕不剩過多的飯菜。每餐都不可在碗裏留下飯粒。吃剩下的飯菜寧可留到下一餐食用,千萬不可吃得過飽。吃得過飽和丟棄食物都是折福。吃得過飽不但傷胃,而且損壽致病。人的胃像氣球一樣,氣球的氣打得飽飽的,經過一段時間後,把氣放掉,那氣球的彈性就會喪失了。同樣的道理,經常吃得過飽的人胃一定很差,他的消化能力一定不好。況且吃得過飽或者在肚子還沒餓以前就吃東西,他一定無法感受食物的美味。
不但飲食方面要惜福,其他日常衣著和用具也都要惜福。不要看到東西就想買。因為如果買的東西不實用,再便宜也是一種浪費。買東西也不是便宜的就好,要考慮到東西的價錢和品質耐用是否恰當。
同時要敬惜字紙,不要隨便或丟棄字紙。關於愛惜字紙的因果,請詳閱惜字征驗錄。
總而言之,要時時養成敬事惜物的心。下面是一個惜福的感人故事:
有一位日本青年,名叫中島光藏,他為了學習雕刻佛像,就去拜訪日本優秀的雕刻家高村東雲,想拜高村東雲為師。高村東雲只教他到井邊學習汲水,並沒有對他說什麼話。
但他看了中島光藏的汲水動作以後,就破口大駡,叫中島光藏回去,不要學雕刻了。其餘的弟子看到中島光藏那副可憐的樣子,就留他住宿一夜。半夜時,中島光藏被人叫醒,帶去見高村東雲,高村東雲溫和地對他說:
‘白天我聲罵你,你大概不知道我罵你的原因吧,現在我解釋給你聽。
佛像是神聖的東西,因此雕刻佛像的人絕對不能沒有一顆虔誠高尚的心。雖然水不怎麼值錢,可是你卻不能隨便加以浪費。我看你汲水的時候,水潑到地上,你都毫不在意。一個把東西糟蹋而不知反省的人,怎能刻佛像呢?’
聽完了這一番話,中島光藏深受感動,痛改前非。高村東雲看他還是可造就之材,乃准許他投入門下。後來中島光藏也成為有名的雕刻家,大家都叫他‘高村光雲’,他與他師父只差一個字而已。(見英凱譯禪語百選)
諸君假如想明白惜福和奢侈的感應故事,請參閱崇儉篇。
六、施比受更有福—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施捨就像把錢存入銀行,接受別人的施捨就像領取存款,享受福報就像把領出來的錢花費掉,所以施捨越多的人他的福報就越大。常接受別人的施捨就是在消福。所以聰明的人喜歡施捨,而不隨便接受別人的施捨。當他接受別人的施捨時,他是為了廣結善緣,而且會很快的把所接受的財物又轉施出去。
真正會施捨的人不會愛好名利,而且不貪求福報。因為如果為了求功德而行善,為了福報而施捨,那麼他施捨的善行將是虛偽而且有煩惱的。行善希望果報和名利,只不過是利己主義為求其私心之滿足所做的表現而已。所以我們施捨行善時,要把積功德的念頭和貪求名利果報的意識一併摒棄,這才是真正的大施捨。這種無心的善行才是最自然、最高尚的。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施捨不為人知,才是真正的善行。只施捨了財物,而不能捨棄了名利果報,並不是完全的施捨。所以說:心地清淨才是真正的施捨,心地清淨才是最大的福氣。
關於接受別人的施捨,古代有一副很深的對聯:‘三心未了水難消,一念不生金易化。’這意思就是說:有了貪心、憎恨心和愚癡心的人,縱使別人只給你一杯白開水,你把白開水喝下去也是很難消化的。假如你心地清淨,沒有絲毫的妄念,縱使別人給你貴重的金子,你也是很容易消受的。
又有一首類似的詩偈:‘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帶角還。’這首詩告訴我們:假如我們的智慧和德行不好,隨便接受了別人的一種施捨,來生縱使自己變成了畜牲,還是要償還的。
勤積陰德比享受福報好多了。所以先聖先賢都教導我們要努力行善助人。例如:印送經書,修建寺院、造橋鋪路、救災濟貧、待人寬厚、矜孤恤寡、敬老尊賢、見寒施衣、見饑施食、見病苦施捨藥材、施茶水以解除行人的口渴和煩熱,施棺槨以免屍骸暴露,點夜燈以便行路,造船筏以渡人過河。
............凡是有益大眾的福利事業更應盡心盡力去做。(詳見陰騭文和感應篇)
有錢而不知行善積德的人最笨也最可憐了。因為一個人有錢而吝嗇施捨,就會把錢花在物質享受方面,天天大吃大喝,自己造了許多惡業而卻還不曉得。將來可就慘了,這種人一定會生出不肖的子孫來。因此‘積福歌’再三叮嚀我們不要成為錢財的奴隸,而且要修福重於享福:
‘榮辱紛紛滿眼前,不如安分且隨緣。
身貧少慮為清福,名重山丘長業冤。
淡飯盡堪充一飽,錦衣那得幾千年。
世間最大惟生死,白玉黃金盡枉然。’
積福歌
歎人只知今世財,
那知財是前生福。
我今說與積福人,
勸世重財先重福。
有福自有福,無福空勞祿。
若有一分財,定有一分福。
德厚福自綿,福厚財自裕。
何故奢靡人,乃以積福資,任意恣淫欲?
何故驕縱人,反以積福資,倚勢欺窮獨?
何故癡迷人,聚有積福資,貪得無厭足?
何故慳吝人,枉有積福資,舍財如割肉?
不肯種福田,願做兒孫犢。
留了難帶財,撇了易帶福。
臨時空手去,徒向閻君哭。
我為世人悲,叮嚀還再囑;
莫為兒孫計,自有兒孫福。
不如看破財,及早修些福。
七、普通人怕受苦果,聰明人怕種苦因—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
一般人遇到倒楣的事情,就想逃避它。可是聰明的人卻研究這事情發生的原因,從這原因上根本解決。
害怕受苦和逃避倒楣的事情是人之常情,可是害怕受苦和逃避受苦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一切苦果都是由過去惡業來的。惡業不除,苦果就會接二連三地發生,逃也逃不了。所以光明童子因緣經第四卷上說:‘善惡業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仍然不會消失,遇到適當的時機和因緣,一定會結果的。’(注二十)大乘造像功德經的第二卷也說:‘善惡業的報應可能在今生,也可能在下一生,要不然可能就在下兩生以後才報應。’(注廿一)
造了惡業好比欠別人債,逃避苦果好比逃避債主,忍受痛苦好比償還債務。你雖然可能逃得了一時,可是債主還是會不斷找你要債。所以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勇敢地把債務還清,以後不再欠債。這就是古人所說的:‘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
假如我們把這個道理想開了,當我們遭到倒楣的事情,我們便會懺悔過去所造的惡業,而不再怨天尤人。而且遇到了苦果;我們會很‘快樂地’接受它。因為只有當我們忍受苦痛時,痛苦才會消失了。你想一想:接受苦果不是像了清債務那麼地令人輕鬆愉快嗎?
八、凶吉禍福的原因
(一)十來偈
佛經上有一首偈描述人們今生十種現象的由來,這首偈叫做‘十來偈’
1、端正者忍辱中來。
2、貧窮者慳貪中來。
3、高位者恭敬中來。
4、下賤者驕慢中來。
5、喑啞者誹謗中來。
6、盲聾者不信中來。
7、長壽者慈悲中來。
8、短命者殺生中來。
9、諸根不具者破戒中來。
10、諸根具足者持戒中來。(詳見罪福報應經)
△儒家的‘五德’(仁義禮智信)有些類似佛家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所以不行仁義禮智信,就是破戒。
(二)短命的十種原因
1、自己親身殺害動物。
2、勸別人殺害動物。
3、稱讚別人殺害動物的技巧高明。
4、看見別人殺害動物心裏高興。
5、希望我們所怨恨的人早日死亡。
6、看見所怨恨的人死了以後,心生歡喜。t
7、破壞動物的窩穴。
8、教導別人破壞動物的窩穴。
9、捐錢建立神廟,然後殺害動物去祭祀。
10、愛好鬥爭,並且教別人互相殘殺。
(三)長壽的十種原因
1、自己不殺害任何動物。
2、勸導別人不要殺害動物。
3、看見不殺害動物的人,加以稱讚。(讚揚不殺生的好處)
4、看見別人不殺害動物,心生歡喜。
5、看見被人殺害的動物,設法加以救濟或赦免。
6、看見他人害怕死亡,加以安慰,使他身心平安。
7、看見別人心裏有恐懼,設法使他不再恐懼。
8、看見別人或動物有病痛,產生同情心。
9、看見別人遇到急難,就想加以幫忙。
10、施捨食物給其他眾生。
△我們把小動物關在籠子裏,以食物喂它,來生雖然可能使壽命長一點,但是來生也會因為束縛動物而自己不得自由。這實在不划算!你可以把食物放在室外,讓小鳥自己來吃,不要把小鳥關在籠子裏喂它。不要用繩子去綁動物的脖子或四肢;請諸君要明察這道理啊!
(四)多病的十種原因
1、喜歡打人、虐待動物。
△當老師或為人父母的人,如果為了學生或兒女變好,本著愛心去懲罰學生或子女,不但無過,反而有功。但如以憤怒心打學生則來生多病。
2、勸別人虐待動物、打動物。
3、看見別人虐待動物加以稱讚。
4、看見別人打罵動物心生歡喜。
5、惱亂父母,使父母心裏憂愁。
6、擾亂聖人或賢人。
7、看見所怨恨的人生病,心裏高興。
8、看見仇人病痛好了,心裏很不高興。
9、所怨恨的人生了重病,你卻送他假藥或與治病不相干的藥。
10、上次所吃的食物還沒消化,就又再吃。
△今生身上長惡瘡,乃是因為前世鞭打眾生。
△今生膽子太小,乃是因為前生常以恐懼的東西嚇人。
△今生常入冤獄,乃是因為前生把動物關在籠子裏。
(五)少病的十種原因
1、不打別人,不虐待動物。
2、勸別人不要打人或虐待動物。
3、看見別人不打人、不虐待動物,就加以稱讚。(讚揚不打人、不虐待動物的好處)
4、看見別人或動物不相毆打,心生歡喜。
5、侍奉父母和病人。
6、知道病人有病痛,勤加服侍照料。
7、見仇人病痛解除,心生歡喜。
8、佈施良藥給生病的眾生,並且勸別人也佈施良藥。
9、對於生病和痛苦的人,起憐憫心。
10、節制飲食,不吃得過飽。
(六)醜陋的十種原因
1、容易憤怒,喜歡生氣。
2、常懷嫌惡與憎恨心。
3、欺誑別人。
4、擾亂眾生,使眾生心生煩惱。
5、不敬愛父母兄長。
6、不恭敬聖賢。
7、侵奪聖賢維生的東西和田地。
8、把佛塔、佛寺裏的明燈弄滅。
9、看見醜陋的人,加以輕視、挖苦或譏笑。
10、習慣幹損人利己的事情。
(七)端正的十種原因
1、不生氣、不憤怒。
2、施捨衣物給別人。
3、敬愛父母尊長。
4、尊重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5、常粉刷裝飾寺廟佛塔。
6、用清淨的泥土或塗料粉刷房屋堂宇。
7、把寺院附近難走的路弄平。
8、灑掃佛塔。
9、恭敬醜陋的人,不加以輕視或譏笑。
10、看見相貌端正的人,知道是前世修福德所導致的結果。
(八)人緣差(威望小)的十種原因
1、對於眾生起嫉妒心。
2、看見別人獲得好處,心生惱熱。
3、看見別人失去利益,心生慶倖。
4、看見別人有好的名譽,起嫉妒和厭惡心。
5、看見別人名譽減損,心生歡喜。
6、退失道心,毀滅佛像。
7、對於父母和聖賢,不盡心奉侍。
8、勸別人做不得人緣的事情。
9、阻礙別人修行廣得善緣的事情。
10、輕視或譏笑人緣不好或威望較差的人。
(九)人緣好(威望大)的十種原因
1、不嫉妒別人。
2、看見別人得到好處,心生歡喜。
3、看見別人失去利益,起憐憫心。
4、看見別人有好的名譽,心裏高興。
5、看見別人名譽減損,心裏難過,並且想幫助他。
6、發大道心,造佛形像,奉施寶蓋。
7、盡心恭敬奉侍父母和聖賢。
8、勸別人做廣得善緣的事情。
9、勸別人修行廣得善緣的事情。
10、看見人緣差的,不加以輕視或譏笑。
△看見別人心生歡喜,則來世別人也會喜歡看見你!
(十)出生卑賤的十種原因
1、不知恭敬父親。
2、不知恭敬母親。
3、不知恭敬出家學佛的人。
4、不知恭敬修行清淨的人。
5、不恭敬老師、朋友或尊長。
6、不盡心奉請、迎接、供養師長。
7、看見師長來,不起立恭迎,請他坐上座。
8、不遵行父母的教誨。
9、不接受聖賢的教誨。
10、輕視或譏笑出生卑賤的人。
△今生常被驅使勞役,乃是前生負債不還。(安士全書)
(十一)出生高尚的十種原因
1、恭敬父親。
2、恭敬母親。
3、恭敬出家學佛的人。
4、恭敬修行清淨的人。
5、恭敬愛護長輩。
6、侍奉迎請師長。
7、見到尊長來,起立恭迎,請他坐上座。
8、恭敬地接受父母的教誨。
9、尊敬聖賢,並接受他們的教誨。
10、不輕視或嘲笑出生卑賤的人。
(十二)貧苦的十種原因
1、親自竊盜他人財物。
2、教別人偷盜。
3、看見別人偷盜,加以稱讚。
4、看見別人偷盜,心生歡喜。
5、侵犯或剝奪聖賢維生的物品。
6、減少或撤走父母的維生物品。
7、看見別人得到利益,心裏不高興。
8、阻礙別人得到利益,或加以留難。
9、看見別人施捨,不產生隨喜心。
10、看見饑荒,不產生憐湣心,反而幸災樂禍。
△遇見能源危機,不生憐湣心,而認為對自己行業有益,也是過失。
△天道迴圈最為真,誰人常富更常貧。今朝受餓吞饑者,半是當年慳吝人
(十三)富足的十種原因
1、自己不偷盜別人的財物。(別人沒有允許,就取走別人的一針一線,就是偷盜。)
2、勸別人不要偷盜。
3、稱讚不偷盜的好處。
4、看見別人不偷盜,心生歡喜。
5、盡心侍奉父母,不使所用匱乏。
6、供給聖賢或尊長,一切所需物品。
7、看見別人得到利益,心裏高興。
8、看見別人追求利益,設法幫助他達到目標。
9、看見愛好施捨的人,心生歡喜。
10、遇見饑荒,心裏產生憐湣心,並且設法救濟。(在電影或電視看見饑荒,也應生憐湣心,否則有微小的過失和煩惱)。
(十四)見解不正確的十種原因
1、不請教有智慧、有道德的人。
2、闡揚妨害別人或其他動物的理論或方法。
3、不能接受或奉行真理和善法。
4、稱讚不一定的事物以為一定。
5、吝嗇說法或教導別人。
6、親近不信三世因果的知識份子。
7、遠離正信的佛教徒。
8、稱讚邪知邪見的行為。
9、捨棄正確的智慧和見解。
10、輕視或譏笑愚癡和邪惡的人。
(十五)見解正確的十種原因
1、請教有智慧、有道德的人。
2、闡揚行善的方法與好處。
3、聽聞、修持、弘揚、維護正確的教法。
4、稱讚亙古不變的真理。
5、樂於演說真理的要點和修行的方法。
6、親近真正有智慧、相信三世因果的人。
7遵守護持正確的佛教。
8、精勤用功,博學多聞。
9、遠離愚癡和邪惡的人。
△初學的人近朱則赤,近墨則黑。成就的人才可以出污泥而不染。
10、不輕視、譏笑愚癡邪惡的人。
(十六)地獄的十種原因
1、做最惡毒的行為。
2、講最惡毒的言語。
3、起最惡毒的心念。
4、認為:人死如燈滅,沒有善惡輪回和因果業報,它不過是勸人為善所,編出來的謊言罷了。
5、認為人死後還是出生為人,畜死還是為畜,做好做壞還不是一樣。
6、認為今生受苦和享福完全出於自然或神的安排,並非由於過去世的善惡業。
7、否定‘行善得樂、為惡得苦’的因果律,胡作非為。
8、凡是自己知識所不能知道的都不相信。
9、執著世間或眾生是有始或有終、是常或無常,是有邊或沒有邊等偏見。
10、不知報恩。
(十七)畜生的十種原因
1、做中等惡毒的行為。
2、講中等惡毒的語言。
3、起中等惡毒的意念。
4、因貪心而做出罪惡的事情。
5、因憎恨而做出邪惡的事情。
6、因愚癡而做出罪惡的事情。
7、譏罵眾生。
8、惱害眾生。
9、施捨不清淨的東西。
10、邪淫:淫人妻女、同性戀、手淫、非時非處與己妻行淫。
(十八)餓鬼的十種原因
1、做輕等的惡行。
2、說輕等的惡語。
3、起輕等的惡念。
4、無理和過分貪求財物享受。
5、因貪而與人發生口角、打鬥、訴訟。
6、嫉妒。
7、誹謗三世因果、鬼神、聖賢。
8、貪愛金錢、洋房、轎車等財物。
9、有病在身,又因饑餓而死。
10、熱死和渴死。
(十九)阿修羅的十種原因
△阿修羅,是梵語,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無端’或‘容貌醜陋’。他住在天上、海中或山上。性情傲慢,脾氣暴躁,好打鬥爭勝。
1、做微惡的行為。
2、說微惡的語言。
3、起微惡的意念。
4、驕慢—仗恃自己的才能、學問、財富等比別人強,而生驕傲。
5、我慢—執著身體、感受、妄念是我而生驕傲。
6、增上慢—還沒有神通智慧,說自己已經有了。還沒有斷煩惱說自己已經斷了。
7、大慢—對於學問才能和我差不多的人,我卻以為我比他強得多。(自高自大)。
8、邪慢—做了壞事,依恃惡勢力,欺壓他人。
9、慢慢—某人比自己高明,卻反說自己比某人高明。
10、把所修行的善,回向阿修羅,希望自己死後成阿修羅。
(二十)人的五種原因
1、不殺害動物。
2、不偷盜。
3、不邪淫。
4、不妄語。
5、不飲酒。
(二一)天的十種原因
1、更嚴格地奉行不殺生。
2、更嚴格地奉行不偷盜。
3、更嚴格地奉行不邪淫。
4、更嚴格地奉行不妄語。
5、不綺語(不講華麗而沒有意義的話)。
6、不兩舌(不挑撥離間)。
7、不惡口(不講粗魯的話)。
8、不貪取。
9、不憎恨。
10、不邪見(深信三世因果)。
△修十善可以升‘欲界天’(有男女欲望的神仙界)。如果修行著相的十善,再加上修行禪定,則可以往升‘色界天’(欲望更少但仍有形體的神仙界)。修‘四空定’(空處定、識處定、無所有處定和非想非非想定)則可升‘無色界天’(沒有形體的神仙界)。神仙的智慧雖比人高,但仍都有煩惱。修行執我相的善,最多只能往生天上。如果想要超越天界,進入沒有煩惱的完美境界,則必須修‘淨業’—行善不可執著我相和善相。
九、惡可致凶
華嚴經的十地品中記載:一切惡以十惡為根本,造了十惡,來世不但會墜入地獄、畜生、餓鬼等三惡道,而且萬一再投生到人間,還會產生兩種可怕的報應:
1、殺生:短命、多病
2、偷盜:一貧窮、和別人共用財物,使用財物不能自由自在
3、邪淫:妻子不忠貞不善良、得不如意的眷屬(親人常和你作對)
4、妄語:常被人誹謗、常被人欺騙
5、綺語:講話沒人接受、說話不清楚
6、兩舌:親朋好友背離、家人親族惡弊
7、惡口:常聽到不好聽的聲音、常發生訴訟爭論
8、貪愛:心不知足、所求匱乏(或多欲無厭)
9、憎恨:常被人苛責缺點談論是非、常被別人煩惱或傷害
10、愚癡:生在沒有智慧的家庭、心地諂曲而不光明磊落
業報差別經上也敍述了眾生的十惡業能產生如下的凶報:
1、殺生—能使大地堿鹵,藥草無力。
2、偷盜—能感現霜雹、蝗蟲等現象,使世界鬧饑荒。
3、邪淫—能感現惡風大雨,以及各種塵埃。
4、妄語—能使許多事物變得臭穢。
5、兩舌—能使大地感現高低不平。
6、惡口—能造成瓦石沙礫,粗糙難看的東西。
7、綺語—使草木稠密,枝條長棘。
8、貪愛—使農作物的果實又細又小。
9、憎恨—能使一切樹木的果實又苦又澀。
10、愚癡或邪見—使一切農作物不會開花結果,收穫量很微少。
地藏經中的‘閻浮眾生業感品’也舉了一些做惡會得凶報的例子:
殺生—遭殃短命。
偷盜—貧窮、受苦。
邪淫—來生變雀鴿鴛鴦等禽獸。
惡口—家庭不和,時常和親屬爭吵。
誹謗—口才不好,嘴裏長惡瘡。
憎恨—醜陋殘廢。
慳吝—所求的東西無法得到。
飲食無度—來生饑渴,而且咽喉出毛病。
愛好打獵—因受驚瘋狂而喪失生命。
悖逆父母—遭到天災地變。
焚燒山林—瘋狂迷惑而慘死。
虐待子女—來生常受鞭撻。
網捕鳥獸—來生骨肉分離。
△釣魚、網魚的人來生也會遭到父母兄弟妻子離散的報應。
貢高我慢—出生卑賤,受人驅使。
無端毀壞財物或暴殄天物—所求的東西缺乏,不能如意。
不信三世因果等邪見—誕生在文化邊落(沒有佛法)的偏僻地區。
陳希夷心相篇說:
性情偏激的人—恐遭奇禍。
言多反覆—沒有好友可以依靠。
轉眼無情—貧苦、寒酸、夭折。
輕口出違言—壽命短折。
忘恩而思小怨—科第難成。
偷斤減兩—子孫很難成大人。
利己損人—兒孫多悖逆。
使別人難堪—意外喪身,又害了子女。
說話尖酸刻薄—既貧窮又損壽。
小有富貴則生傲慢—准有刑災。
假公濟私—縱使有榮華富貴,兒孫也沒辦法享用。
有才能而吝嗇教導別人—自己沒有成就,子女也一無所成。
妒忌別人,爭勝圖利—到頭來還是輸人一等。
樂極生悲—一生辛苦。
怒時反笑—到了老年,還是老奸巨滑。
愛好稱讚自己的長處—功名很難有所成就。
喜歡談論別人的缺點—身心性命容易受傷害。
責備別人重而責備自己輕—別人不與他共謀同事。
愛好跟別人競爭—前程有限。
喜怒不擇輕重—一事無成。
笑駡不分是非—知交斷絕。
少年飛揚浮動—壽命難長。
剛愎自用、行險僥倖—走頭無路。
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短折亡身。
多陰毒、積陰私、有陰行—凶災惡死。
色欲空虛—暴疾而沒。
肥甘凝膩—毒瘡而終。
性情孤潔—老後無嗣。
心地欺瞞—盛年喪子。
暗裏傷人—無子。
苛剝民財—多遭火盜。
十、凶吉的變化
(一)有福而不能享
有的富人有錢財卻不能享受到快樂,終日為財物憂愁。這是因為他前世施捨時不能發至誠心、歡喜心。或者因為別人勸他施捨,他才勉強施捨。或者因為施捨之後,又生後悔心。(見彌勒菩薩所問經)
(二)能享而沒主權 ——能受用財物,可是又苦無主權
有的人沒錢、房子,可是他有公家宿舍房子可以住。他雖然沒所有權,可是他照常可以享用,這是因為前世時他只知勸別人施捨財物,可是他自己卻不能施捨。或者因為他看到別人佈施時,只加以歡喜讚歎,但自己不佈施。
(三)勞苦才致富
有的人要很辛苦地工作才能致富,這是因為他前世佈施時,讓受施的人千辛萬苦才得到施物。譬如:他救濟窮人,讓窮人跑了老遠的路途,辦了許多麻煩的手續,又等候了很久,才領到錢。
(四)輕鬆就得富
有的人命很好,財富得來全不費工夫。譬如,做生意很輕鬆就可以賺到錢,別人把遺產捐贈給他。這是因為他前世佈施時,讓受施者很輕鬆而不費力的情形下得到施物。譬如,他親自送財物到高山上的孤兒院,使孤兒們很愉快地獲得那物品。
(五)先富而後貧
有的人起先富有後貧窮。這是因為他前世因為別人的勸告才佈施,可是因為不明白施捨的意義,佈施以後心裏後悔,變成吝嗇。(見業報差別經)
(六)先貧而後富
有些人起初貧窮,後來越來越富有。這是因為他前世本來不歡喜施捨,因為別人的勸告他才施捨,可是佈施以後他心裏很高興,慢慢也喜歡施捨財物了。
(七)貧而能施
有些人雖貧窮可是喜歡佈施,這是他前世雖然施捨,但沒有施給有智慧、有道德的人,所以產生的福報很少,稍微享用一下,福報就完了,所以今生才會貧窮,但因為過去習慣佈施,所以今生雖然貧窮但仍喜歡施捨。
(八)富而不施
有些人今生很富有,可是他卻很吝嗇,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他過去世本來就不曾佈施,偶而遇到一兩位良師益友的勸導,他暫時佈施了這麼一次,而且還佈施給智德兼備的人。雖然只佈施了這麼一次,可是因為福田好,所以福報多,所以今生大富大貴,可是因為他過去世就不習慣佈施,所以今生仍吝嗇成性,不喜歡佈施。
(九)決定福報的因素 —決定福報的三大要素
施捨必然可以產生福報,可是福報的大小不是我們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它受到下列三個要素的影響:
1、施捨的東西—東西越難得越貴重,所產生的福越大。
△施捨可分為施捨財物、施捨真理和解除恐懼煩惱等三種。其中以傳播真理的福最大。
△佈施金錢財物來生可以得富貴。
△傳播真理來生可以得智慧。
△解除眾生的困難恐懼、憂慮、緊張和煩惱,使他們得到平安和快樂,例如陪膽小的人走黑路,來生可以得到健康。
△釣魚杆、農藥、殺蟲劑、刀槍、不清淨的東西或食物......不可以佈施。(施則無功而有罪)。
2、施捨時的心地—心地越清淨則福大。佈施希望同報則得福少。為了名利而施捨則福報小。佈施時為人所知(陽德)得福小。佈施時不為果報則福報大。
3、接受施捨的對象—對方的智慧、品德越好,則施捨的福報就越大。佈施聖賢一錢,勝過佈施凡夫千萬錢。所以佛經上把產生福報的人,叫做‘福田’(意即能產生福報的田地)
阿毗曇甘露味經上說:佈施畜生可受百世報,佈施不善人受千世報,佈施善人受萬世報,佈施離惡欲的凡夫可以得千萬世報,佈施得道的人可以得無數世報,佈施佛則將來一定會成就無上智慧。
△好的福田通常有三種:
(1)恩田(對我們有恩的人,如父母師長)
(2)悲田(使我們產生憐湣、心的人,如饑渴、窮人、病困的人。)救人危急,功德很大。
(3)敬田(有智慧、有道德的聖賢,如得道的高僧等)
△福報就是‘財物’、‘心地’和‘物件’這三者的乘積。
一般人施捨講究‘財物’和‘物件’,菩薩的施捨則不分對象,而特別講究‘清淨心’、‘平等心’。因為心不平等、不清淨就有煩惱。
而且這三個因素中,心是我們可以做主的,只要心地無限清淨,福報就無量無邊了。
而且在心地上下功夫對我們利益最大。‘財物’和‘物件’這兩個因素都是在身外,所以常不能自由發揮,譬如,我們的財物是有限的,施捨的物件也很難隨心所欲。所以大智度論上說:‘大福從心生,不在田也。’
經典上曾記載:有一次,舍利弗以一缽飯供養佛,佛立即以那缽飯佈施給狗吃,而且問舍利弗說:‘你佈施飯給我,和我以飯佈施狗,那一個人得到的福多?’舍利弗說:‘佛佈施飯給狗的福報多,因為佛的心清淨無比。’
(十)施多福少
佈施時心不恭敬,沒有歡喜心、沒有至誠心或者佈施時心生傲慢......則佈施的東西再多,所得到的福報仍然很少。
佈施的物件(福田)沒有智慧也沒有道德,則佈施的福報少。譬如把種子播在不肥沃而且又硬的沙土上,播的種子再多,所收穫的種子一定很少。(見菩薩本行經)
(十一)施少福多
以歡喜心、恭敬心、清淨心佈施,而且佈施給佛菩薩聖賢等最好的福田,佈施的財物雖然少,所得的福報多得不可計數。譬如,在土壤肥沃的土地裏,種的種子雖然少,可是所收穫的果實卻很豐碩。
所以法苑珠林上計載:八十億耳(人名)過去曾用一朵花供養佛塔,因此在天人間和天上快樂了九十一劫,剩下的福德使他今生成就聖果。(法苑珠林第廿一卷)
(十二)同憂異果
從前有兩個人,一個很富有,一個很貧窮。有一天,這兩個人遇到乞丐,他們都感到很憂愁。那個窮人擔心自己沒有錢,不能施捨。那個富人擔心乞丐要錢,他的錢財會減少。那個有錢人死後出生做餓鬼,而那窮人死後卻升天上,這是因為吝嗇和慈悲心的不同。憂愁雖然相同,可是受報卻完全不同啊!
(十三)異壽同果
人壽百歲時受持五戒十善終其身,與人壽十歲時受持五戒十善終其身,所得到的福報,等無有異。
壽命一百歲的人行善五十年,與壽五十歲的人行善廿五年所得的功德福報沒有兩樣。
(十四)為惡善終
有些人一生為非作歹,可是卻沒有橫死。這就是因為他今生種的惡果還沒有成熟以前,前生的善果先成熟了。譬如說,從前有一個人七輩子都以殺羊為職業,而臨終不墜三惡道(地獄、畜生、餓鬼)。但是到了第八輩子便墜三惡道,而且先前所造的殺業都一一償還果應了。(見大藏一覽)
所以說: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並非無報,時機未到。’
(十五)為善惡終
有少數人一生行善,臨終卻不得‘好死’。這是因為他今生的善果還沒有成熟,可是他前世的惡果已經先成熟了。
然而,也有一些普通人以為是‘惡終’,其實不是惡終的。例如,譬喻經上記載:有一個牧羊的孩子采花要供養佛,可是走到半路卻被牛觸死了,但是他的神識(一般人叫‘靈魂’)卻升天了。經律異相這一部書也記載:有一隻猴子看見一個得道的高僧,心裏很高興,他開玩笑地披著裘袈,沒想到失足墜地而死,它的神識也生天。總而言之,因為行善而死的人,來世沒有不得善報的。只是我們凡失的肉眼一時認識不清而已。(見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
諸君一定要有‘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的信心,做好事千萬不可因為發生挫折或倒楣的事而退失善心!我們必須要明白眼前的凶禍都是過去世的惡業造成的,只要我們對眼前不如意的事情稍加忍耐,而且更努力行善,吉祥的結果和機運遲早一定會來臨。況且,倒楣的事情表面上看起來很像是凶是禍,其實是大吉大福。下面我舉個例子來說明:
明朝時揚州有一位開雜貨店發財的富翁;他有一個兒子,兩個孫子,生活相當富裕。
後來他病倒了。臨終時,拿出一桿秤子,並且吩咐他的兒子說:‘這是我賺錢的絕招!這一桿秤子裏面是中空的,而且還灌有水銀,所以我在買賣上占了不少的便宜,今天才能擁有這麼多財富。你可要善加利用這秤子啊!’
他兒子聽了,心中暗暗驚訝,沒想到自己的父親竟然做出這麼不道德的事。可是父親正病重,只好唯唯隨順,不便說明。
他父親死了以後,他就將秤子燒掉了,並且努力行善,救濟貧困,以彌補他父親的罪過。
他這樣真誠為善,不到三年,家產已經耗費了一大半,但對他來說,那倒是心甘情願的。可是沒料到他的兩個愛子相繼夭折,使他傷心之余,常怨歎老天無眼,行善不得好報。
有一天晚上,他夢到一個地方,形狀很像宮殿,見到一位官吏,坐在殿上,當面告訴他說:‘你父親能致富,是他前世施捨財物的結果。財富是命中應有的,其實並不必靠那水銀秤;可是他心術不正,運用這種卑劣的手段,加了一身的罪業,至死不悟,自受苦報,這正是他的迷癡。那時天帝知他用心貪惡,所以遣下破耗兩星,投做你的兒子,以敗毀你的家業。家敗之後,還要加以火燒。而你呢?也會受到你父親的余殃,非但衣食不足而且短命。你父親以為有這麼多的家產遺留給子孫,一定可以世代享受;可是他那裏知道:兒子不能長壽,孫子是來敗家的呢?現在幸虧你存心善良,三年真誠為善,為父親懺悔罪業,這是很難得的,所以天帝特別命令所司收回這兩個敗家子,不久將另降賢子,以光耀你的後代,並增長你的壽命。你應該繼續修善,不要埋怨天道不公平。’
他醒之後,恍然大悟,行善更勤,後來果然連生了兩個兒子,都中了進士。(摘自第一九一期慧炬)
上面這個故事使我們聯想到印光大師全集的一段話,他說:
‘一個人生兒子大概有四種原因:一種是報恩,一種是報怨,一種是還債,一種是討債。報恩是:因為他父母對於兒子,過去世有恩惠,為了報恩,就來做他們的兒子。所以服勞奉養,生事死葬都稱父母的心意。世上的孝子賢孫,都是屬於這一類的。報怨是:因為父母對於兒女過去世有虧損的地方,為了報怨,就來做他們的兒子。所以怨恨較小的,就忤逆父母;大的甚至為非作歹,闖下大禍,害及父母。做父母的,活的時候,不能得到兒子的奉養,等到死了,還因為兒子的不爭氣,帶著羞恥到九泉去,這是報怨的一種。還債是:因為兒子在過去世,欠父母的資財,為著償債就來做他們的兒子。倘若債欠得多,父母就可以終身由他奉養;若是欠得少的,就不免半路死去;像讀書才得了些功名而喪命的,做生意才得了些財利而身死的。討債是:因為父母在過去世,欠兒子的資財,為了討債,就來做他們的兒子。小的債不過損失些學費聘金,等到還清了,父母想望他成事業,而他忽然夭折,再也不留片刻;若是大的債,那做父母的損失,可就不止此數,必定要廢業蕩產、家破人亡才甘休。’
如果我們明白上面這番道理,當我們行善拜佛,求子女病癒而子女反而去世時,我們千萬不要灰心,因為說不定那死去的子女本來是來討債報怨的,因為我們現在的懺悔行善和佛菩薩的慈悲,才停止了惡運。這好比我們曾經得罪了某人,某人想來報仇,幸好我們透過了道歉賠償或有勢力的人為我們從中調解,才使對方怨恨消釋而不再想報仇。
第五章 改變命運的基礎功夫
要改造命運就必須決心‘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造惡業,就不會有苦果或凶事。善要積得廣,才能產生受用。否則一邊行善,一邊造惡,那豈不像愚笨的人一手拿掃把,一手在灑土,地永遠也掃不乾淨。
然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並不是簡單的事情,它是個‘三歲的小孩都知道,八十歲老翁做不到’的問題。所以春秋時代,衛國有一個大夫名叫遽伯玉,二十歲就開始下反省的工夫,每天都有缺點可以改進,到了五十歲時還發現四十九歲的缺點和過失。
可是有些人每天都認為沒什麼過失可以改,這實在是因為他不瞭解什麼叫做過失的緣故。所以要改造命運,必須先明辨善惡。下面我們先來談談善的種類:
一、真善—有益於人(雖打人罵人)是善。假善—有益於己(雖敬人禮人)是惡。(引中峰國師語錄)
二、直善—從良知出發,不計較名聞利養,不貪欲樂果報。邪善—抄襲別人,或追求物質,愛好名利,或期望未來的果報。
三、端善—行善完全出於濟世、愛人、敬人之心。曲善—行善夾帶媚世、玩世、侮弄之心。
四、陰善—為善而不被人知曉。陽善—為善而為人所知。
△朱柏盧治家格言說:‘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做善希望別人知道最要不得,因為你做了一件善事被人知道,便會被人嫉妒或稱讚。被人嫉妒,你就可能會招到譭謗,惹來離奇的災禍。萬一被人稱讚,你做的福報就會報銷了一大部分,將來所結的善果就很少。我舉一個淺顯的例子,諸君便會明白其中的道理。譬如,你把果樹種在很明顯的地方,這棵果樹將來的收穫量一定大大減少。因為不但許多過路的人會順手摘去果實,也有些頑皮的小孩喜歡爬樹摘果子亂丟。所以做善事被越多的人知道,我們的福就損失越大。難道你還不覺悟?
做惡可就不同了。作了惡業讓越多的人知道越好,因為你做惡讓別人知道了,別人就會責駡你、批評你。有許多人評擊你、責備你,你的惡業無形中就減輕了,將來結惡果時不致於那麼可怕,那麼重!所以說做了惡事讓越多人知道,我們將來所受的禍害就減輕,因為你已經讓惡業報掉了一大部份了。
五、是善—有些善惡,不可單從眼前的利害去決定,需要從長遠的流弊來判斷。譬如,子路救了溺水的人,那人就送了一頭牛道謝,子路收下來,孔子聽到了說:‘從此以後魯國人都會樂於拯救溺水的人了。’因為救人和感謝會造成風氣。
非善—只考慮到現在和某一個人,沒有考慮到久遠的影響。譬如:魯國的法例規定,如果有人肯出錢去贖回被鄰國捉去作臣妾的百姓,政府都依例付給一筆獎金,作為獎勵。孔子的學生子貢很富有,贖人卻不願接受獎金。孔子知道了就罵他說:‘你錯了,君子作事可以移風易俗,成為大眾的規範,怎麼可以只為了自己高興,為了博得虛榮,就隨意去作呢?現在魯國人少,大都是窮人。你這樣無形中創下了惡例,使大家都認為贖人接受賞金是一件丟臉的事,以後還有誰贖得起人,從此以後贖人回國的好風氣,將慢慢消失了。’
在一般人的眼光,大都會以為子貢做善不領賞金是廉潔的好事,子路接受贈牛是不高尚的事,但孔子的看法卻與眾不同,反而稱讚子路、責備子貢。這是孔子十分高明的地方。
所以判斷善事不可以根據表面的行為,而要考慮它的流弊;不可只看現在,要看將來的結果;不可只看個人的得失,需看對大眾的影響。非善的其他例子多得很,例如:不應該的寬恕,過份稱讚別人,為守小信而誤大事,寵愛小孩而成大患......等。(了凡四訓語譯)
六、偏善:以噁心來行善事,叫做‘正中偏’。例如:明朝的宰相呂文懿公辭職返鄉後,鄉民都很尊重他。有一天一個鄉民酒醉後卻罵他一頓。當時他認為那鄉民講酒話因此不去計較。沒想到一年後,這人愈變愈壞,終於犯上了死刑罪。呂公才後悔地說:‘當初我的寬宏大量害了他,假如稍微給他教訓一下,也許那醉漢今天不效於犯了大惡。’
正善—以善心來行惡事,叫‘偏中正’。例如某地有次饑荒,暴民白天公然搶糧。富家告到官府,官府卻一概不理,於是暴民便愈放肆,變本加厲,那富家逼不得已,只好私自懲治暴民,鄉里才平靜下來,不教演成大亂。
七、半善—沒盡心盡力行善,又著善相。滿善—全心全力行善,不著善相。
譬如,從前有一位女子,到廟裏去燒香,想施捨家境又困難,找遍身上只發現兩文錢。她就把這兩文錢全部捐獻,但是廟裏面的住持高僧還親自替她誦經懺悔祈福,後來她被皇帝選入皇宮。她富貴以後就帶了數千金來原先那個廟裏捐獻,主持高僧只派徒弟替她祈福回向。因此她就問這是為什麼。那高僧說:‘以前你的施捨雖然小,但心意真切,非老僧親勞不足以報答。今天你捐獻的雖多,卻不如從前真誠,所以有人代勞就行了。’
八、大善—利在天下,雖少而大。小善—利在自己,雖多而小。
九、難善—以多年的積蓄施給可憐的窮人。易善—送小禮物給親朋好友。
十、急善—濟人危急,放生救命。緩善—撿路邊的小紙屑。
十一、悲善—雪中送炭,憐憫貧苦病人。敬善—恭敬父母尊長,良師聖賢。平等善—隨緣行善,不論物件的貧富愚智。
十二、常善—時常行善,精勤不懈。間善—心血來潮,偶而行善,忽勤忽怠。
△我們的善行或可稍停,善念則必定不可間斷。這道理還盼望諸君深思!
△每天都以十塊錢行善,其功德勝過每個月月底花三百塊錢行善。因為前者比較能夠養成習慣。
十三、歪善—行善時我見未泯,善相不忘。圓善—行善時人我平等,不著名相。
十四、下善—關懷自己的子女或親友,本應如此。中善—關懷陌生人,勉強可以。上善—關照自己怨仇,難能可貴。
請注意:對父母師長聖賢不敬是大惡。對陌生人不敬是中惡。對怨仇不敬是小惡。
十五、淨善—沒有造作和企求的是淨善。染善—有所造作和企求的是染善。
△染善心裏有煩惱,功德福報少。淨善心裏沒有負擔,功德福報無量無邊。
第六章 改造命運的方法
甲、一般的方法
一、明辨善惡
一切凶苦都是由惡業來的。因此要避免倒楣的事情發生就必須不造惡業,。要不造惡業則必須明辨善惡。譬如要除去心地中的惡草,先得知道惡草長成什麼樣子。要在心地播種良善的好花,也需先瞭解好花的形態和灌溉的方法。
要判斷善惡最好以聖賢的經典為主。例如:自知錄、太上感應篇、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業報差別經、在家律要廣集等都是值得精讀的好書。
下面舉一些實例來說明:
1、殺害一條人命是一百個過。沒殺死而生病是五十個過。殺害禽獸每一條命是十個過,害而不死是五個過。
2、墮胎是二十個過。
3、心中生起損害別人的念頭,每一人為一個過。害人的事完成後,每一人為十個過。
4、故意殺害有反抗能力的動物,每一條命是二十個過。誤殺則每一條命是五個過。
故意殺害沒有能力反抗的動物,每一條命是十個過。誤殺則每一條命是二個過。故意殺害小動物,每一條命是一個過。誤殺則每十條命是一個過。
故意殺害極微小的動物,每十條命是一個過。誤殺則每二十條命是一個過。
(自己親自去殺、叫別人殺、贊助別人轂、殺來吃或配藥、養大賣給別人殺......的罪相同。)
5、故意殺害對人類有害的動物,每一條命是一個過,誤殺每十條命是一個過。
6、看見別人殺害動物,不去援救,依照上面所記載的過失減少一半。(沒有辦法救的,不犯過。)
7、看見別人殺害動物,沒有辦法救而不生慈悲心,是二個過。
8、耕牛、家犬、家馬,老了或生病死掉以後,拿肉去賣錢,大條命是十個過,小條命是五個過。
9、用慘酷的方式去烹煮煎烤活生生的動物,使動物受極大的痛苦,每一條命是二十個過。例如活煮魚鱉螃蟹。
10、釣魚、打鳥等使動物受傷而沒有死,每一隻動物五個過。因而致死的罪過與殺害動物一樣。
11、因為做善事,例如修橋、鋪路、建寺、造塔等無意中誤傷到小蟲等動物,不算過。但仍需要懺悔或造福資薦。
12、把禽獸關在籠子裏,每一天一個過。
13、遇見窮苦、饑、餓、寒、凍的人,沒加以救濟。每一個人是一個過。(沒有錢財救濟者,不犯過。)
14、欺侮損害聾子、瞎子、病人、愚人、老人、小兒,每一人是十個過。
15、生重病的人來求救而不加以援救,每一個人是二個過。生小病的人向你求救而不加以援救,每一個人是一個過。(沒錢醫救,或不懂醫術的人不犯過)
16、看見別人有憂愁,不幫他解除,是一個過。反而心裏高興,是兩個過。更增加他的憂愁,是五個過。
17、看見別人損失利益,心生歡喜,是兩個過。
18、看見別人富貴,希望他貧窮下賤,五個過。
19、開饑荒時,囤積米糧,抬高米價,是五十過。
20、倚勢強佔別人的田地房產,每值一百錢是十個過。賤價強買,每百錢是一個過。
21、放火焚燒山林,五十個過,假如因而損害到人,每一命五十個過,損害到禽獸,比照前述殺害動物罪論計。假如他焚燒山林的本意是要燒人,每燒死一條人命,一百個過。
22、挖掘別人墳墓,丟棄其遺骨,每一個墳墓是五十個過,把別人的墳墓弄平,每一個墳墓是十個過。
23、居高官輕易斷送了下屬的前程,每一個人三十個過。
以上所舉的例子都是自知錄中有關仁慈方面的一部份而已,但它比起一般人所說的‘仁’可要具體多了。
自知錄是明末高僧蓮池大師增訂太微仙君的功過格所成的。所以可靠性相當高。下面我再舉一些功過的例子如下:
1、被父母親責駡,生憤怒或憎恨心,一個過。
2、父母有過失,不能運用善巧的方法加以勸導。每一件事情一個過。
3、誦經每差一字一個過,漏一個字也是一個過。誦經時心中打妄念,五個過。想到惡事,十個過。講善事一個過。起身迎接賓客,二個過。不依照儀式隨便誦經,五個過。誦時發怒,十個過。罵人,二十個過。打人,三十個過。吃葷辛後沒漱口就誦經,每誦一卷一個過。
4、平日吃肉,每吃一次一個過,吃耕牛、家犬、家馬的肉,每吃一次三個過。六齋日吃肉,每吃一次二個過。食肉以後上佛殿,一個過。飲酒和五辛的過失同吃肉一樣。
5、開酒店,每來一個人喝酒就一個過。販賣屠刀、漁網、釣竿、殺蟲劑,每值一百錢一個過。
6、有功歸己,有過推給別人,每一件事兩個過。有過自己承認,有功讓給別人。每一件事二個善。
7、忍受別人無理打罵,每一件事一個善。
8、撿到東西送還原物主人,每值一百錢一個善。
9、與人相處,常為別人著想,不為自己著想,每一天一個善。只為自己設想,不為別人設想,每天一個過。
10、救病藥方,不肯傳給別人,每五個方一個過。
11、有恩不報,一件事情一個過。有怨必報,每一件事情一個過。報怨報得太過份,十個過。因而致死,一百個過。
有恩必報,一件事情一個善。有仇不報,每一件事一個善。
12、遺棄字紙,每十字一個過。
13、邀人賭博每一次一個過。勉強邀不好賭的人參加賭博,每一次五個過。設賭場抽頭,每抽一百錢兩個過。
14、勸導青年人除去煙酒嫖賭等壞習慣,每一人十個善。
15、見良家婦女美色起私心,二個過。
16、借人財物,如期而還,不過時日,一個善。
17、弟子有過不加以教誨,小事是一個過。大事是十個過。
18、隱人善,一件事一個過。揚人惡,一件事一個過。為除害救人而說出別人的罪惡,不犯過。
二、察覺心念
我們應時時反省,檢點一天當中起了多少善念、多少惡念、多少無善無惡的雜念。好比農夫要使田地上的作物成長得順利,就必須常檢查田地中是否有雜草出生或野兔來偷食。所以古今中外的聖賢都教人檢察自己的心念、行為和語言。例如:曾子每天反省三次,宋朝太子的老師趙閱道每天的所作所為,到了晚上,一定燒香稟告天帝,凡是不敢稟告蒼天的事情,絕不敢做出來。
時常察覺心念,才能進而止惡行善。這就是陳希夷先生在心相篇所說的
‘知其善而守之,錦上添花。
知其惡而不為,禍轉為福。’
三、懺悔業障
懺悔是捨棄惡業必經的過程。要除去惡業,必須先澈底明白惡業的害處,然後心中才會對壞事情深惡痛絕。這麼一來,要改過就容易多了。
懺悔等於是把心地中的雜草和毒樹的根部挖起來曬太陽。心地中的雜草和毒樹被連根拔起後,當然會枯萎而死。懺悔一定要向別人公開懺悔才有效果。自己一個人私底下躲在暗室裏懺悔,效果可就差多了。因為罪惡這種東西很像樹根一樣,你越隱藏罪惡,越不敢把自己所犯的過錯告訴別人,那罪惡的根就越往下紮,而且越紮越緊。一旦你勇於向大眾承認錯誤,那罪惡的行為就會立刻停止紮根或蔓延。所以佛經強調‘髮露懺悔’的妙用。
再者,當你把所犯的錯誤告訴別人以後,別人可能責駡或教導你改過的方法。讓越多的人責駡我們,我們的惡業將來所受的苦報就越輕微。越隱藏罪惡,那罪惡將來所產生的果報也就越嚴重可怕。我們寧願惡業早日報消減輕,而不願將來連本帶利加倍地報償。
所以經上再三叮嚀我們要時常懺悔,才能減輕罪業:
‘若人造重罪,
作已深自責,
懺悔更不造,
能拔根本業。’——業報差別經
四、勇於改過
有過最好馬上改,千萬不要拖延。萬一不能立即改過來,就必須訂立一個期限來改。但一定要從今天就開始改,不要等黃道吉日了。因為改過是刻不容緩的,越快越好,以免時間拉長了,‘夜長夢多’!
改過好比在心地上拔除雜草和砍伐毒樹。只要我們一息尚存,縱使我們過去犯下了滔天大罪,我們仍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改過可以從事上改,也可以從理上或心上改。如我們砍伐樹木時可以從枝葉上開始砍,也可以從樹幹或根部開始砍。從事相上改過,好比枝枝葉葉地修剪,今天改這個缺點,明天改那個缺點,後天又將改某一個缺點......這樣子改過,當然很緩慢又很費時。因為這種改過的方法,只在行動上勉強壓制,沒有把病根切除,所以不是根本的辦法。
改過最好先明白道理。譬如說要改掉殺生的壞習慣,先想一想:殺生有那些壞處?我為什麼一定要殺生呢?不殺生對我有什麼好處呢?動物有多可愛?......,把這些問題想通了,自然而然就不會殺生了,不致於今天改殺雞,明天改殺魚,後天改殺螞蟻......這麼瑣碎麻煩。
所謂從心上改過,當然是最直接了當的。因為一切過失都是從心上產生的。只要一心向善,無有私欲,那就不會有過失了。也不必逐樣檢討好名、好利、好色、好財、好怒等千百種過失,只要內心清淨,自然一塵不染,萬過不生。這叫做從根本上改過的方法。所以宗鏡錄第八十六卷上說:‘假如一個修行人,時常喜歡坐禪,明白心中沒有妄念,而且不執著一切內外境界,這叫做大懺悔。’(注廿二)華嚴經上也強調從心上澈底改過才是真正的懺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罪性本空由心造,
罪從心起將心懺,
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滅罪亡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
下面我們從‘現代心理學’和‘行為治療’的新知識來談談如何革除壞習慣: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在這裏把過失換成壞習慣,也是說得通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個壞習慣,而且某些壞習慣已經根深蒂固了。
到底壞習慣是怎麼養成的呢?革除壞習慣又有多重要呢?現代的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觀念和思想會影響他的行為表現,不好的行為都是由於無知和自私來的。當他第一次表現不好的行為時,假如他沒有察覺到它是一種壞的行為,或者只是察覺到而沒決心立刻去革除,那麼這種壞習慣很可能會再重複出現,而重複出現幾次以後,該種行為就會有了一種‘慣性作用’,逐漸成為一種很強的行為勢力,這就是壞習慣了。
一旦壞習慣形成以後,一種壞習慣也會引發另一種壞習慣。許多種習慣養成後就會造成一種個性或人格的特性。例如,有抽煙習慣的人就有煙腔的個性。言談時嘴角看起來,就像個有煙癖的人。有了這種個性以後,就會影響他的命運。因為命運似乎是由無數種個性所造成的。
現在我們來談談革除壞習慣的原則:
第一個原則:察覺你自己的壞習慣。
當你有了壞習慣,你不但要正視它,而且要反省它。‘反省’在改革壞習慣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古今中外所有的偉人們都時常反省他們自己的行為。我們中國的曾子每天反省三次,而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說:‘沒有反省的日子是不值得過的。’這到底為什麼呢?因為反省可以使一個人靈敏地察覺他行為的缺失和原因。平日為生活奔彼勞碌,如果每天不利用片刻的時間平心靜氣地反省自己的行為,那又怎麼能發現行為的過失呢?
中國古代人每天檢點自己的行為,做了一件善事便在缸裏放了一顆紅豆,起了一個壞念頭便在缸裏放了一顆黑豆,每天這樣反省自己,日子久了,缸裏的紅豆就越來越多,黑豆也越來越少,這就是反省的效果!
現代的心理醫生也是常利用‘反省’來改進人們的行為。舉個著名的例子來說,美國有一個心理學家名叫鄧肯(Duncan),他對廿三個高中生做了一個實驗。這些高中生都犯了飲食過多、咬指甲、講話尖酸刻薄、說髒話、或愛吃零食......等壞習慣。
鄧肯首先幫助這廿三位高中生選定特殊的行為目標,譬如:每週所吃的零食不得超過一百五十元。然後發一張紙條給學生,要學生把每天改變行為發生情況和比率紀錄下來,使學生察覺到他們吃零食的實況和時間。到底一周當中那一天最愛吃零食?為什麼這一天吃得較多?一天中什麼時刻嘴巴最饞?平時吃的是什麼類的零食,餅乾、糖果、健健美或養樂多?
然後每隔一段時間(例如:每週班會完畢自由活動時)這些愛吃零食的同學聚在一起研究心得,交換意見。
鄧肯發現這個實驗辦法很有效。所以這個方法也被許多心理學家們廣泛地應用到心理治療和行為矯正方面。我們需要明白這個辦法之所以會成功,就是因為它讓那廿三位學生覺省他們的壞習慣。
察覺和反省是革除壞習慣的妙方。有些壞習慣只要察覺和反省就可不藥而治了。我們現在舉一個行為治療的例子來說明:
老張平常與人談話時,腳有打拍子的壞習慣。因為這壞習慣已經由來已久了。所以老張打起拍子覺得頂自然的。他一邊講話,腳就一邊打拍子,他絲毫沒感覺到他的腳在打拍子。
有一天,老張的好友老李看到老張的腳在打拍子,他告訴老張說:‘您剛才腳打的拍子很有音律美,請您再多打幾下,讓我欣賞欣賞。’老張不好意思地再打了幾個拍子。
可是,從此以後,大家卻很少看到老張再打拍子。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老張察覺到他自己腳打拍子的壞習慣了。他明白老李那婉轉的話語,同時內心也深深地感激老李。
行為治療的科學家們發現:大部份壞習慣一經察覺以後,第二天的出現率就有顯著地下降。一個星期內壞習慣便消失了。
譬如,小林是一個很內向的大女孩,她看到報紙前一陣子常常記載強姦殺人的事情,內心感到無比的恐懼。她從學校放學回宿舍,一路上老覺得有人在跟蹤她。最近每天晚上都起來檢查門窗好幾遍。她的一位室友看她這樣神經兮兮地,告訴她說:‘今晚你已經檢查了三次門窗,你發現到什麼呢?如果還沒有,我再陪你起來澈底檢查兩次!’經過這兩次的澈底檢查門窗,小林已經察覺到原來外面根本沒有人跟蹤她,這是她自己的疑心所致。從此小林也就一覺到天亮,晚上不再起來檢查門窗了。
由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察覺自己的壞習慣,對於身心健康是多麼重要啊!
第二個原則:澈底瞭解壞習慣的害處
要戒掉壞習慣,首先就得澈底明白它的害處。因為你不明白壞習慣的害處,戒掉壞習慣就不會賣力踏實。
譬如,我念初中時,有一課國文生動地描寫到抽煙的美景,著者有‘飯後一支煙,快樂似神仙’的趣味,他把吐出來的煙看成雲彩如霧,而把屋子裏的蚊子看成鶴,蚊子在煙中飛,他看成鶴在雲彩中飛舞,並且說它有多美多美。
假如這篇文章給戒煙快要成功的人看到了,很可能會使他信心動搖,而萌起抽煙的念頭。所以當我們要學生戒除某一項壞習慣時,絕對不可提起那壞習慣的便利之處。有許多學生誤以壞習慣有某些‘好處’,事實上,他心中的那些‘好處’很可能是文人筆下描寫不實或者商人誇張宣傳的結果。
所以當我們要革除某一項壞習慣,我們必須儘量收集那些壞習慣的缺點,並且對這些缺點加以客觀地理解。我們對某一項的缺點瞭解得越多,改革起來也就越輕鬆省力。例如:美國有一種教室開放給學生參觀,並且歡迎學生到那間屋子裏去抽煙,可是有很多人到那教室以後就不敢再抽煙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那教室抽煙,自己可以清楚地看到煙對身體的各種壞影響—煙對肺部、肝臟、腎臟、神經系統、胃部、腸的蠕動、內分秘......等的害處。
要是我們沒有這種精密的儀器設備,我們應怎麼教導學生明白壞習慣的害處呢?
方法有很多種:當其他不抽煙的同學寫‘國慶日感言’時,教師可以強迫抽煙的同學寫‘抽煙的害處’等作文題目。本來那學生認為抽煙沒有害處,現在為了要寫作文,只好動腦筋想一想抽煙有那些害處,萬一他想不出來,他可能會去圖書館找資料,問問同學或師長......這麼一來,他就可以逐漸明白抽煙的害處了。
我們要使學生戒掉隨地吐痰的惡習,也可以在遊藝會時透過話劇或相聲把吐痰的壞處表達出來。也可以把吐痰的害處用壁報畫出來,或者帶學生去看有關的影片,或參觀肺結核防治中心......等。
只有當我們對壞習慣的害處澈底明白以後,我們才會對它深惡痛絕。一有了深惡痛絕的情緒,我們才容易把壞習慣連根拔起。
第三個原則:時常懺悔,並且坦誠向他人承認自己的過失或壞習慣。
我們的過失和壞習慣,就像樹根一樣,在愈隱密的地方就長得越堅固。當我們做錯了一件事情,越不敢告訴別人,這件錯事就越不容易改正過來。假如我們不顧面子,勇於公開地向他人認錯,那下一次就不容易再犯同樣的毛病。這好比把樹根挖出來曬太陽。
由於懺悔對改過有莫大的幫助,所以無論佛教或基督教......等大宗教都鼓勵人懺悔改過。
諸君千萬不可誤以為懺悔只是愚夫愚婦幹的行為。只要我們的心地和品格還有絲毫的過失,我們就得天天懺悔。也惟有這樣,我們的人格才會逐漸接近完美。
懺悔的功效通常隨著我們所懺悔的物件而異。我們對越多的人承認自己的過失,懺悔的效果越大。我們對越敬愛的人懺悔,其效果也越好。因為我們都不喜歡別人說我們講話不守信,尤其是由我們最敬愛的人口中說出。所以當你要革除某一項壞習慣時,你應盡可能告訴你的親朋好友,然後堅決而且認真地戒除,不允許有破例的情況發生。
譬如:你向親朋好友老師們宣佈你下星期三要戒煙。到了下星期三就不好意思不戒煙,因為大家早都知道你要戒煙了,你不戒煙,就很難向大家交待。不但有人會嘲笑你,而且你也會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你到時不戒煙不行,因為不戒煙的後果可嚴重了:你的朋友會離棄你,你的老爹不給零用錢,老師對你印象不好......。所以當你想革去某一項壞習慣,而向大家宣佈你革除的日期時,會產生一種強大的社會力量,強迫你就範,而革除那壞習慣,這不等於是好的‘逼上梁山’嗎?
第四個原則:假如你沒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立即革除那根深蒂固的壞習慣,那麼,你便應採用逐步改進的方法。
逐步改革壞習慣的方法,現代的心理學稱之為‘漸次接近法’(method of succesive approximation)。什麼叫做‘漸次接近法’呢?比方說你的煙癮很重,每天抽了一包半的煙,你現在明知抽煙不好,可是你無法一下子改過來。那麼,你自己就可以訂立一套逐步戒煙的辦法—每兩個星期戒掉一支煙,過了卅六周以後,你也就可以把抽煙的壞習慣完全戒除了。
你覺得自己零食吃得過多,每天都固定少花一點錢買零食,逐漸朝向所訂立的標準前進,總有一天可以戒掉愛吃零食的習慣。
這個方法效果雖然比較慢,可是只要你持之以恆,壞習慣也終究會消失的,而旦消失得十分自然。較沒有決心和毅力的人,適合用這種逐步推進的方式來革除壞習慣。
這個方法的最大優點就是實行的人在革除壞習慣的過程中可以感覺較自然而沒有心理壓力。可是它的缺點就是怕有些本來一次可以了斷的壞習慣,而你卻慢慢革除,不但使人懶散,效果不彰,而且極容易因‘夜長夢多’產生延誤的現象。
所以當我們採用逐漸法革除壞習慣時,我們應計畫周詳,不操之過急,也不可以過於散漫。我們在革除壞習慣的過程中,絕不可允許破例的情況發生。
當我們需要明白,有些習慣可以馬上改過來,有些習慣則要慢慢地改變,而不可操之過急,操之過急反而把事情弄糟了。例如:你向來不運動,可是現在一下子每天運動三、四小時,你當然會受不了。不如每天先抽一、二十分鐘稍微動一下筋骨,慢慢再把時間加長,逐漸把運動的內容加難,日子久了才能遇難不愁,逢苦不累。
有些學生怕數學,我們不能一下子希望他做幾個鐘點的數學習題。而應先叫他每天抽點時間做簡單的數學題目,由淺而深,時間也慢慢加多。
至於要實行冷水浴也不是一蹴可及的。對於洗熱水浴的朋友,一下子想改洗冷水,可能會感冒著涼。但如果他每天洗澡水的溫度逐漸降低,先冷熱水參半,三個月以後才完全洗冷水,那就不會因突然洗冷水而產生打噴嚏的現象。
第五個原則:用良好的新習慣或行為來替換舊的壞習慣,會使你在革除壞習慣的過程中,覺得更輕鬆容易。
譬如,養成隨地吐痰的壞習慣,大都是因為出門身上沒帶手帕和衛生紙,嘴裏有痰時,看不到吐痰的沙缸子,又找不到適當的地點,所以就隨便吐痰了。現在我們要改除學生隨地吐痰的壞習慣,只要求他們身上一定要帶手帕和衛生紙,並且在校園裏多放幾個吐痰的沙缸,那學生就不會再隨地吐痰了。換句話說,使學生養成帶手帕或衛生紙的新習慣,就可以革除他們隨地吐痰的舊習慣了。
有時,我們只要使學生養成吃口香糖的習慣,就可以把他們講髒話的壞習慣革除。因為嘴裏嚼著口香糖就不方便講髒話。
要使用替代的方法來革除壞習慣,以所採用的新習慣和壞習慣不能同時存在,所產生的效果最大。例如:有人因為無聊,所以才賭博。我們要革除他賭博的惡習,只要發展他的特長或潛能就行了。當他在乒乓球上能打得出人頭地;他越來越喜歡打乒乓球,就沒時間而且也不想去賭博了。打乒乓球就是代替賭博的新習慣。
第六個原則:是改變習慣應選擇適當的時機。而壞習慣的革除則越快越好,最好從現在就開始。
有些習慣的改變需要適當的時機才容易成功。譬如,你想實行冷水浴最好從夏天開始;想學開車子最好在暑假。
然而,大部分習慣的建立是沒有時節性。想要建立沒有時節性的好習慣,或革除壞習慣則應越快越好。
假如你想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最好從現在開始寫,而不要等到明年元旦才開始。因為‘夜長夢多’,元旦可能有許多事(例如,開慶祝會,想出外旅行,好友來訪......等)使你沒空寫日記。
你想要把英文或數學念好,最好也是從今天開始,而不要打算從下學期開始。因為下學期很可能又有新的課程讓你忙的。所以我們儘量不要把希望寄託在明天,而應養成‘從現在開始’、‘今日事今日畢’的心理。
毫無疑問,對於壞習慣的革除則應越快越好。因為縱容壞習慣,越縱容越糟糕。首先它使你內心不安,精神恍惚,到後來它就使你神不守舍,而成為壞習慣的奴僕。
大哲學家威廉·詹姆士(Williom Jame)說得好:‘一有了革除壞習慣的決心就應馬上付諸行動。因為有了決心和好的情感而任它消逝,不產生實際行動。遠比失去一次機會還糟糕。這會妨礙到將來決心的強度和情緒的正常發洩。’
五、發慈悲心,廣積陰德
前面四個方法都是針對改過的,第五個方法以後則才談及如何積善。善一定要積很多,才能發生大作用。而且所積的善最好是別人所不知道的陰德,才能夠扭轉命運。然而行善積德都以慈悲心為根本。慈就是給眾生快樂,悲就是拔除眾生痛苦。時常關懷眾生,處處為別人著想就是慈悲心。所以華嚴經的淨行品告訴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無論行、住、坐、臥都應發願希望眾生永離一切煩惱、痛苦和負擔,早日成就無上智慧。
文昌帝君陰騭文上面也說:‘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
修慈經上記載慈悲心有十五種好處(果報):一、休息的時候內心安穩。二、醒的時候安心。三、天神保護。四、別人擁護。五、夜無惡夢。六、心常歡喜。七、水不能漂(不會被水淹死)。八、火不能燒(不會死於火災)。九、刀不能傷(不會死於刀槍)。十、毒不能害(不會死於毒藥)。十一、常出生在好的地方。十二、常感受快樂。十三、來世升梵天。十四、以後又到人間做王(領袖)。最後還會因為信佛而成就最高的智慧。
慈悲心的具體表現就是愛惜物命。沒有條件和限制的愛心所產生的福德才是無量無邊,這就是佛經上所說的‘無緣大慈’與‘同體大悲’。
永遠不可以殺害或虐待動物。不要把金魚和小鳥關在籠子裏剝奪動物的自由,來生我們也會受束縛。最好不要養雞、鴨、狗、貓,因為這動物會吃小昆蟲,你養了它們,等於間接的殺生。
不要隨便砍伐樹木,因為一切樹木都有鬼神和昆蟲等小動物賴以為生。萬一為了某些正當的理由(如修路、造橋、建學校、蓋廟宇)不得不砍時,你應當在三天前燒香,告訴樹神和小動物,請他們搬家。如果它們不答應,請祂托夢給你。甚至連給花草澆水都得小心翼翼,以免傷害到地上的小蟲。下雨天前一定要把室外的各種罐子上蓋或收拾好,以免雨水灌滿了罐子,過了幾天以後便會生小蟲,等你晴天要用罐子時,把那水倒在地上,就會害死那些水中的小蟲。
千萬不可放火焚燒山林或草地,也不要使用農藥和殺蟲劑等害人害己的東西。假如你的農作物受了病蟲害的侵襲,請你遵照‘大悲心陀羅尼經’所指示的方法去做,自然可以防止或免除嚴重的病蟲害。這一件事請諸君一定要記在心上!
你最好每個月都撥出一些錢來救濟窮困的人。或者鼓勵孩子以撲滿儲蓄的錢來買動物放生。這些作為會使你今生或來生長壽而且沒有病痛。
吃素不但可以培養慈悲心,而且還可以減少殺生所帶的惡業。假如你不能吃長素,最好在‘六齋日’或‘十齋日’吃素。或者吃‘三淨肉’(動物被殺時你沒有聽到它的叫聲,也沒有看見它的死亡,同時不是別人專為你殺的)。你要改造自己短命夭折的厄運至少必須先做到不傷物命。所以先聖先賢一再告誡我們‘君子遠庖廚’、‘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又說:‘口腹須臾間,禍福相倚伏。’吃一頓飯的時間雖然極為短暫,可是當我們用筷子夾菜或夾肉時,心中就已經種下凶吉禍福的種子了。
培養孩子的愛心,最好從幼小的時候就開始做起。所以說:
萬物夭亡總痛情,
雖然蟲蟻也貪生,
一般性命天生就,
吩咐兒童莫看輕。
培養深仁在幼時,
方能享壽百年期,
殺心好比慈心換,
莫向春林折嫩枝。
諸君假如想要進一步明白殺生和放生對命運的影響,請參閱‘放生殺生現報錄’和‘護生畫集’!
慈悲心的另一種具體表現就是待人和藹,不發脾氣。憎恨心是可怕的,因為它可以使從前的善行和修養化得灰燼,而且給你帶來無數的煩惱和不安寧。所以說:‘嗔火燒盡功德林’、‘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發脾氣是修養不好與短命的象徵,如果我們有這個壞毛病,一定要澈底改過!
甚至連犯罪的惡人、壞學生等我們都應寄以同情和憐湣心,千萬不可以憤恨心責駡惡人,或者在處罰壞學生時心生歡喜,對自己的懲罰技巧揚揚得意!
六、佈施財物,利益眾生
您相信嗎?只要花一點小錢,就可以實現您的愛心!所以古人說:‘惠不在大,救人之急,可也。’
助人的好處很多,比方說:使您得到好的人緣、心情愉快、晚上不會做惡夢、事業順利、出門平安、家庭幸福、轉愚成智、化險為夷、所求如意........。再者,當我們救助他人危難時,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貧困的痛苦、可憐、吃不飽、穿不暖、睡不好、受人歧視與冷漠等。有了這麼一個體認,您的慈悲心才會不斷增長,而且以後才不致於再重蹈他們的覆轍,因為您已經開始種善因了。
雖然我們知道施捨可以獲得無窮的利益和安樂,但我們施捨絕不期望回報、不希求來世的富貴、也不夾雜任何名利和自私心,因為我們深深感覺到:自私和吝嗇是苦惱的根源。今生的貧窮都是吝嗇的結果,所以我們一定要以歡喜心和恭敬心來佈施,而且在施捨時,心中不存任何目的。
諸君!施捨不是吃虧而是佔便宜,在施捨中獲益最多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施捨可以卸下我們的煩惱,使身心清涼自在。這種喜悅絕不是局外人可以領略到的。您何不嘗試看看?
財物的可貴在於救人危急,愛的可貴在於持之有恆。佈施一定要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施捨起來才會輕鬆、愉快、自然而且沒有造作。
然而,要養成佈施的習慣,必須先明白施捨的好處,以及‘世間無常’、‘金錢是身外物’的道理。
大智度論第十一卷曾經把施捨的功用講得非常詳細。例如:施捨可以消除我們的煩惱、吝嗇、嫉妒、諂媚、邪見、執著、悼悔、狂傲、貪愛、憎恨、無明、疑惑,而使身心安樂自在,精神專一,並且產生許許多多的善法和智慧。
經上告訴我們佈施應做到下列幾點:
(一)隨己所有,盡心施捨。不得貪惜、遲疑或後悔。
(二)應隨時隨地以平等心來施捨,永不厭倦或退怯。
(三)以至誠心、恭敬心和歡喜心佈施,而不可傲慢或輕視受施的人。
(四)佈施時,不可以貪求名利或果報。
施捨的功德很大。佈施經中曾經記載了卅七種佈施的好處。業報差別經也談到施捨十二種東西的好處。例如:施捨飲食可以得到下面十種利益:一、壽命增長。二、臉色紅潤可愛。三、有力氣。四、口才變好。五、心無畏懼。六、不生懈怠,眾人敬仰。七、廣得人緣,大家快樂。八、產生大福報。九、死後升天。十、很快斷除煩惱,成就無上智慧。
佈施的利益多得很,譬如:
1、以淨信心和恭敬心佈施,將不會被人嫉妒,常被人尊敬。
2、按時佈施的人,身、心清淨,四時平安。
3、常佈施的人,身心舒適愉快,沒有散亂。
4、親手佈施的人,來世手指纖長美好。
5、你現在為別人施捨,將來別人也會為你施捨。
6、佈施時不執著名相,將來就會得到沒有煩惱的大福報。
7、以美好的東西施捨,將來你的身體就長得端莊,人見人愛。
8、佈施味道絕佳的東西,將來常品嗜到好的食物。
9、如法佈施而且佈施尊重受施的人,將來安穩快樂,人見人愛。
10、以廣大心佈施,將來可以得到無量的福報。
11、佈施美好的食物,將來不但永不會挨餓,而且倉庫盈裕。
12、佈施漿水,將來所住的地方,永不饑渴。
13、佈施衣服,將來面目端莊,皮膚細嫩,不著塵垢。
14、佈施房舍,將來田宅寬廣,樓閣莊嚴。
15、佈施臥具,將來得生貴族,所用物品潔淨美好。
16、佈施花果,將來歡喜精進,定慧具足。
17、佈施花環,遠離貪愛、憎恨和愚癡的煩惱。
18、佈施象馬車乘,將來得神足通,通行無阻。
19、佈施醫藥,將來安穩快樂,沒有病痛。
20、佈施經法,將得智慧和宿命神通。
21、以香佈施,將來沒有煩惱和臭穢。
22、佈施傘蓋,將來有大威勢,能保護眾生。
23、佈施鐘鈴,將來言談悅耳,有大名聞。
24、佈施音樂,將來聲音清晰美妙。
25、佈施燃燈,將來天眼清淨,智慧明瞭。
26、佈施繒彩疋棉,相貌莊嚴,豪富自在。
27、以香水灑佛塔,以香水浴佛身,以香油塗飾佛像,將來身相莊嚴。
28、以香水施給聖賢洗浴,將來生在富貴人家,安樂少病。
29、以慈心佈施,面貌和悅,沒有憎恨。
30、以悲心佈施,能遠離殺害逼迫。
31、以喜心佈施,能遠離憂愁苦惱,無所畏懼。
32、以舍心佈施,心無掛礙。
33、佈施鞋襪,將來足下安平,足跌柔軟,行步輕健。
34、佈施器皿,將來得天妙器,離諸愛渴。
35、以清淨心佈施,得無上智慧。(參見佈施經和業報差別經)
七、隨喜功德,善與人同
看見別人行善,我們一定要生歡喜心和恭敬心,千萬不可以生嫉妒心!生歡喜心就是造福,生嫉妒心就是造業。
看見他人行善,我們一定要隨力隨分盡心去幫助,而且盡可能誠懇地稱讚別人良好的行為和長處。
尤其沒有錢的窮人更應該下功夫好好學習這個辦法。因為窮人沒有很多錢可以佈施,所以他看見別人施捨時更應隨時起歡喜心,所謂‘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縱使沒有力可出,只要出歡喜心也仍然可以產生很多福德。
我們應常觀想(想像)自己在施捨財物,幫助別人。因為如果觀想得逼真,我們所感受到的快樂和實際去幫助別人並沒有什麼兩樣。所以想像或夢中行善的人有福了。
行善不想得到功德,功德不但自然就會有,而且越大。當我們做了任何一件善事,我們都應該發願把功德讓給別人,回向給一切眾生;把有為的福德,回向無上的智慧,同時盼望大家早日體悟清淨的心性,行善而不執著我相和善相。
八、謙己下人,虛懷若谷
易經上說:上天總是對傲慢的人看不順眼,而對謙虛的人給予利益。鬼神專找驕傲者的麻煩,而保護謙虛的人。驕矜自滿的人大家都討厭他,謙虛的人卻大受人歡迎。(注廿三)
惟有虛懷若谷,我們才能保住所修的福德,使我們的福德不致於溢出或走失。
在歷史上,凡是一個人公開地誇耀自己的聰明才智,其結局一定是不幸的。例如雅典的名將狄摩修斯在國會報告他的戰績時,說了一句不謙虛的話:‘這和命運之神無關!’從此以後,他便沒有一件事情做得順利的。(培根論文集‘論命運’)
謙虛的人不但不吹噓自己的優點或成就,而且也不惡意地評論別人的過失。
謙虛的人不斷進步,因為他比較客觀,而且不會固守成見。所以能時常吸取別人良好的意見或經驗。
乙、特別的方法
一、改短命為長壽的方法
1、懺悔自己過去所造的惡業。
2、從今以後,決心永遠不再殺害或虐待動物,並且改掉好鬥爭的習氣。
3、發大慈悲心,愛護一切眾生。
4、少吃葷辛肉類,或改吃長素。
5、見別人病危時,盡心救助。
6、到市場上買待宰的動物來放生。
7、勸別人不要殺害動物。
8、宏揚不殺生或慈悲的好處。
9、看見死傷或夭折的眾生,生憐湣心。
10、看見造殺業的眾生,替他們懺悔。
11、遇到慈悲的人,心生歡喜。
12、常願一切眾生永遠不互相殺害。
13、造續命旗燈,修持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延壽法。(詳情請見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14、學習並實行養生、養身和養心的方法。
二、改造貧窮為富貴的方法
1、懺悔自己過去身體、語言和心念上所造偷盜的罪業。
2、從今以後,決心不犯偷盜。
3、看見別人從事偷盜時,設法加以勸導或阻止。
4、看見偷盜的眾生,替他懺悔。
5、常願一切眾生永遠不偷竊、不盜用別人的財物。
6、看見別人不偷盜,加以稱讚。
7、宣揚不偷盜的益處。
8、看見別人獲得利益,不但不嫉妒而且生歡喜心。
9、看見別人施捨財物生隨喜心。
10、時常觀想自己在施捨。
11、看見貧苦眾生,心生憐湣而不加以輕視或譏笑。
12、看見富貴人家,勸他施捨,利益大眾。
13、看見別人追求利益,不但不加留難,而且設法幫助他們達成願望。
14、盡心幫助窮困的眾生。
15、侍奉父母,不使老人家有所匱乏。
16、常念‘地藏王菩薩’等佛菩薩的名號。
三、改造多病為健康的方法
1、懺悔自己過去身體、語言和心念所造多病的業因。
2、從今以後,決定永遠不再造多病的業因。
3、不打罵或虐待一切動物。
4、看見打罵或虐待動物的人,替他懺悔。
5、看見別人打罵或虐待其他動物,設法加以阻止或勸導。
6、常願一切眾生永遠不相打罵或虐待。
7、恭敬侍奉父母。
8、探望照料有病的眾生。
9、佈施良藥或良方給生病的眾生。
10、飲食有節制,不暴飲暴食。
11、看見病苦眾生,心生憐湣心。看見怨仇痛苦消除,心生歡喜。
12、常念‘藥師琉璃光如來’或‘地藏菩薩’的聖號。
13、宏揚不打罵或虐待動物的益處。
14、對不打罵或不虐待動物的人,加以稱讚。
△念佛是改造命運最好的方法之一。筆者利用懺悔和念佛這兩種方法治好病痛的經驗,達數十次之多,這絕不是巧合,盼望諸君信受奉行!
四、改造愚癡為智慧的方法
1、懺悔自己過去所造的愚癡罪業。
2、決心從今以後不再重犯。
3、常親近有智慧有道德的人。
4、常樂於教導別人,不求代價。
5、聽聞、修持、弘揚正確的教法。
6、有疑問立即請教師長。
7、不說師長的過失和缺點。
8、精勤學習,博學多聞。
9、遠離不信三世因果的邪惡思想。
10、印經書送人。
11、不輕視或譏笑愚笨的人們。
12、憐湣關照愚癡的人。
13、常念‘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或其他佛菩薩的聖號和智慧。
五、改造不好的人緣為好人緣的方法
1、懺悔自己過去所造損人利己的惡業。
2、從今天起,決不再做出妨礙別人的事情。
3、不嫉妒別人。
4、看見別人得到好的名譽和利益,心生歡喜。
5、常願一切眾生都得到利益和好的人緣。
6、勸導別人不要嫉妒他人。
7、看見別人嫉妒,替他懺悔業障,並生憐湣心。
8、看見別人名譽減損,設法幫助他。
9、稱讚不嫉妒的人。
10、宣揚不嫉妒的好處。
11、時時關心別人,處處為別人著想。
12、常做廣結善緣的好事情。
13、盡心侍奉父母尊長。
14、不說別人的過失。
15、適時適地讚美別人的優點。
16、不輕視或譏笑人緣不好的人。
17、多做福利大眾的事業。
18、常懷念佛菩薩的功德。
六、求生貴子或求男求女的方法
1、待人寬厚而不刻薄。
2、捨己為人,同情別人,而且不好潔成癖。
3、和靄可親,脾氣不暴躁。
4、善養精氣,不飲酒,不整天嘮叨,不好色邪淫,不徹夜不眠。
5、廣積陰德,回向求生貴子。
6、假如想求男孩,常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可以生有福德有智慧的男孩。假如想生女孩,常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會生端正可愛的女孩。(見妙法蓮華經觀音菩薩普門品)
7、如果有女人將要生產時,感到很痛苦。如果她能至心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並且禮拜、稱讚、恭敬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則眾苦皆除,所生的孩子,端莊可愛,利根聰明,平安少病。(見藥師經)
8、孫思邈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第二卷中載有求子的原理,以及十五種求子的藥方和六種針灸的部位、三種轉女為男的藥方,例如,他說不會生孩子常是因為夫妻都有五勞七傷所引起的。所以身體虛弱而想要生孩子的夫婦,丈夫應服用‘七子散’或‘夢雲散’,太太服用‘紫石門冬丸’或‘樸消蕩胞湯’。
七子散:治丈夫風虛目暗,精氣衰少無子。
五味子 牡荊子 菟絲子 車前子
菥蓂子 石斛 署預 幹地黃
杜仲 鹿葺 遠志(以上各八銖)附子
蛇床子 芎藭(以上各六銖) 山茱萸 天雄
人參 茯苓 黃耆 牛膝(以上各三銖)
桂心(十銖) 巴戟天(十二銖) 蓯蓉(十銖) 鐘乳粉(八銖)
右廿四味,和蜜為丸。
慶雲散:治丈夫陽氣不足,不能施化或施化無成。
覆盆子 五味子(以上各一升) 天雄(一兩)石斛
白述(各三兩) 桑寄生(四兩) 天門冬(九兩)
菟絲子(一升) 紫石英(二兩)
治女人積年不孕吉祥丸方:
天麻(一兩) 五味子(二兩) 覆盆子(一升) 桃花(二兩)
柳絮(一兩) 白術(二兩) 芎藭(二兩) 牡丹(一兩)
桃仁(一百枚) 菟絲子(一升) 茯苓(一兩) 楮實子(一升)
幹地黃(一兩) 桂心(一兩)
右十四味研成粉末,和蜜做丸子如豆大。空心吃五丸。中午吃一次,晚上吃一次。
9、針炙法:婦人絕子,針灸然穀穴五十壯。此穴在內踝前直下一寸。
婦人不會生育,胞門閉塞,針炙關元穴三十壯。
婦人懷孕容易流產,腹部疼痛,產道流血,針灸胞門穴五十壯。(胞門穴在關元左邊二寸,關元右邊二寸叫子戶穴)。
婦人不會生育兒女,針炙氣門穴(在關元穴傍三寸)一百壯。
婦人子宮閉塞不會受精,針灸胞門穴五十壯。
婦人不會生孩子,產道流出紅血色的液體,針灸泉門穴十壯。(詳見備急千金要方第二卷)
10、懷孕時最好吃素,因為吃肉太恐怖了!吃肉的恐怖並不只是生理上的害處,更恐怖的是它在心靈上造成了污染。吃肉會結怨債,影響將來產生敗家子,減少了慈悲心,使一個人變得粗暴昏沉。
懷孕時吃羊肝,令子多厄。
懷孕時吃山羊肉,令子多病。
懷孕時吃驢肉馬肉延月。
懷孕時吃騾肉難產。
懷孕時吃兔肉或狗肉,令子無音聲並缺唇。
懷孕時吃雞子和鯉魚幹,令子多瘡。
懷孕時吃雞肉和糯米,令子多寸白蟲。
懷孕時桑椹和鴨子一起吃,令子倒出寒心。
懷孕時麻雀肉和豆醬一起吃,令子滿面多黑點。
懷孕時吃麻雀肉又飲酒,令子心淫情亂,不畏羞恥。
懷孕時吃鱉令子脖子短小。
懷孕時吃冰,絕胎。
懷孕時隨地大小便,必半產殺人。(以上摘自備急千金要方第二卷)
關於懷孕的詳細禁忌,請參閱李時珍先生所著的本草綱目第一卷!
11、欲求貴子,不可在‘十齋日’(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日)行房。不可在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時節交換日、大風、大雨、大霧、大寒、大暑、大飽、大醉、大怒、雷電交加、天地陰晦、日蝕月蝕、虹霓地動、佛菩薩神仙聖誕、父母生忌日、夫婦本命日等日子行房,否則丈夫損傷身體百倍,太太容易得病,所生的兒子狂顛、愚癡、多病、聾啞、四肢殘廢、短命、不孝、不仁。
又不可在日月星辰、火光之下,神廟佛寺之中,井灶廁所的旁邊、墳墓靈柩的附近行房。
假如前世或今生廣積陰德,又交合如法,則有福德智慧的善人來投胎。如果前世或今生不修德行善,又在不好的時間和地點行房,則有薄福愚癡的惡人來投胎,使父母心情不甯、所做不成、家道兇險。
12、假如你廣修陰德,並且在下麵的日子行房受孕,則所生的子女聰明端莊:王相曰:春季的甲乙日。夏季的丙丁日。秋季的庚辛日。冬季的壬癸日。
月宿曰:
正月十日、十一日、十二日。
二月四日、七日、十日、十二日、廿二日。
三月二日、五日、七日、十日。
四月五日、十日、廿二日。
五月二日、四日、二十日。
六月廿六日。
七月廿一日、廿六日。
八月十三日、廿一日、廿二日、廿六日。
九月六日、十六日、廿一日、廿二日。
十月四日、九日、十七日、二十日、廿二日。
十一月十六日。
十二月四日、九日、十三日、十七日。(請務必詳關健康長壽寶鑒)
以上日期以農曆為准。每日子夜裏十一點(子時)就開始算起。
請諸君注意:不造惡業、廣積陰德才是生貴子的真正原因,選擇好日子行房只是‘助緣’而已。假如不積陰德,只選好日子,豈不是捨本逐末了嗎?因為‘敗家子’的發生,都是因有前世所結的冤債造成的。假如一個人不造惡業、不結怨仇,他就不會生出敗家子來。問題是我們每一個人在過去世所造的惡業和所結的怨仇都相當多。所以對一個不盡全力修德行善的,似乎就很有可能生出敗家子,所以普通人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要防止敗家子的發生,我們必須時常懺悔過去的業障,早日廣積陰德。
同樣的道理,給孩子取好名字也只是‘助緣’而已,孩子的命運決定於他過去和今生所造的善惡業。諸君可不能只把精神花在取名字上,而忘了行善積德。因為行善積德才是根本、才是最重要的啊!
七、在順境中應怎麼辦?
我們遇到順境,應當這麼想:‘我家現在很富足,這一定是過去世佈施得來的善果,今生我更慷慨施捨,救人危急,幫助眾生。’
‘我的身體現在很健康,沒有病痛,這一定是慈悲心所導致的善果。今生我更應不殺害動物,愛護眾生。’
及時行善好比趁燈火未滅時趕緊添油,以免燈火滅了,連油都找不到,添油可就麻煩了。所以我們在順境中正好行善積德!
八、遇到逆境又應如何?
遇到逆境,我們要自己想一想:‘我現在的困難災禍都是過去世的惡業所造成的。如果我能逆來順受,隨遇而安,那麼豈不是就可以消掉罪業了嗎?不只如此,當我窮困時,我常願天下人人富足。當我多病時,我願天下人人健康。當我遇到爭鬥時,我願天下人人和睦相處。我頭腦不好,但願普天之下人人具有智慧。當我五官不全,我願天下眾生長相莊嚴。......’
遇到任何苦難,我們就發願來世能救度這類苦難的眾生。那豈不是‘煩惱即智慧’嗎?(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這本書的下卷還提供,化逆境為助境的方法:
1、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易生,是故聖人設化,以病苦為良藥。
2、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是故聖人設化,以患難為消遙。
3、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所學臘等,是故聖人設化,以遮障為解脫。
4、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不堅,是故聖人設化,以群魔為法侶。
5、謀事不求易成,易成則志存輕慢,是故聖人設化,以留難為成就。
6、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者虧損道義,是故聖人設化,以淡交為資糧。
7、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心必自矜,是故聖人設化,以逆人為園林。
8、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是故聖人設化,以布德為棄屣。
9、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癡心亦動,是故聖人設化,以疏利為富貴。
10、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怨恨滋生,是故聖人設化,以屈抑為行門。
九、看見別人行善,我能受福嗎?
別人做善事,我們也可以種福。例如:在他還沒有做善以前,我們勉勵他做,這叫做以勉勵來生福。在他正在做善事的時候,我們則幫助他做,替他歡喜,這叫做以隨喜來生福。當他的善事已經做完成了,我們就讚美他的功德和長處,使別人能夠效法他,這叫做以讚歎來生福。假如我們能這麼做,則天上天下,古往今來的善事,都可以給我們造福,這豈不是很妙嗎?
十、看見他人造惡,我能種福嗎?
當他人想做惡事而還沒開始做的時候,我們可以勸導他不要做或者加以阻止,我們就有福了。萬一他已經正在做惡事,我們就憂愁不樂,心中常憐湣做惡的眾生,我們也有福了,當他的惡事已經完成,而別人還不曉得,或者惡名還未傳播出去時,我們盡力設法加以隱蔽,而且不去談論它,我們就有福了。當大家都已經知道他做的惡事,或者他的惡名已經遠播了,我們就引以為戒,用他的例子來告誡朋友或晚輩。我們豈不也有福了。
第七章 結論
陰德要積得深廣,才能受用,才有力量轉變命運。不積陰德,我們就會隨著過去世所造的業力流轉,這就是被命運限制住了。
廣積陰德最好,因偽遺留書本給兒孫,兒孫未必能讀。留財富給子孫,常反而害了他們,使他們好吃懶做。
我們必須深深體會到:我們人生總難免一死。一旦大限到來,一切東西都無法保留住。縱使自己的身體,仍然會捨棄,何況那些身外之物呢?一個人死了以後什麼東西都不帶走,而只有帶走自己今生所做的善惡業,隨著這善惡業去投胎受生(參見孛經抄)。所以古人說:
‘一日無常到,
方知夢裏人,
萬般將不去,
唯有業隨身。’
不要以為財富是你所擁有的。財物是‘五家’所共有的。那五家呢?盜賊、水災(天災)、火災(人禍)、官府、敗家子。告訴你,如果你沒有廣積陰德,當心這五家隨時都可發生在你身上。你何不趁早利用這會朽壞的財物來做永恆的功德呢?財物太多別人看了會眼紅嫉妒,肖小之徒知道了可能會做出對你不利的事情。可是陰德和智慧沒人搶得走,最保險。而且陰德和智慧對於你的子孫和來世幫助太大了。不然,易經上怎麼斬釘截鐵地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為什麼一般人大都‘富不過三代’,而范仲淹的家族竟能興盛了八百年而不衰呢?因為一般人大都不懂得行善,而且無時無刻不在造惡念惡業,所以容易出敗家子。一出了敗家子,你再多的財富也完了。可是范仲淹不同,他積得陰德太多了。他當宰相,可是他死後,他家人卻居然沒有錢買棺材。因為他平時把所有的錢財都拿去救助貧困了。假如你也好像范仲淹先生這麼做,你的子孫也一定會發達的!
行善貴在及時努力。我們大家現在就開始積陰德吧!否則恐怕會太遲了。因為生命無常,我們並不知道死神何時會來臨,所以應該趁早修善積福。
‘心田種德急修持,
生死無常不可期。
窗外日光彈指過,
為人能有幾多時?’—宋士元
‘一年又一年,漸漸改容顏。始作兒童戲,看看白髮全。
莫造來生孽,回頭種福田。休待無常到,修行早向前。’—缺名
今天我和諸君所談的改造命運原理比起佛經解脫生老病死的智慧,可是小巫見大巫。盼望諸君讀了這本書以後,不要就此自滿,發心去精研教典、深入經藏,你將來的成就才是不可限量的。謹在此恭祝大家法喜充滿,福慧雙修!
附注
注一:‘知由善因生善果,知因惡因生惡果,惡遠惡離矣。’(涅槃經)
注二:劫是印度最長的一種時間單位,一小劫合計一千六百八十萬年,一劫合計十三億四千四百萬年。
注三:‘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詩經)
注四:‘天難堪,命靡常。’(書經)
注五:‘天作孽,猶可造;自作孽,不可活。’(書經太甲)
注六:‘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書經)
注七:‘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易經)
注八:‘吉凶消長.........’(易經)
注九:‘善則獲福,惡則受殃,天之所疾,禍無久遲,陰德雖隱,後無不彰。是故聖人,化惡授善,莫不蒙祐。’
注十:‘上帝臨汝,日監在茲。’(詩經)
‘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減算則貧耗,多逢憂患......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記算。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電神亦然。’(太上感應篇)
注十一:‘非天夭民,民終絕命。’(書經)
注十二:‘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六祖壇經)
注十三:
‘心為法本,心尊心使,心之念惡,即行即施,於彼受苦,輪轢於轍。
心為法本,心尊心使,心之念善,即行即為,受其善報,如影隨形。’(忠心經)
注十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華嚴經)
注十五:‘相從心生。心有善惡,有厚薄,而相之休咎系焉。’(陳希夷心相編)
注十六:
‘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
行者心之發,觀行而禍福可知。’(陳希夷心相編)
注十七:‘心能造作一切業,由心故有一切果。如是種種諸心行,能生種種果報。’(正法念處經第二十卷)
注十八:‘一切眾生,系屬於業,隨業自轉,以是因緣有上中下差別不同。’(業報差別經)
注十九:‘樂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地藏經地獄名號品第五)
注二十:‘一切眾生所作業,縱經百劫亦不忘;因緣和合于一時,果報隨應自當受。’(光明童子因緣經卷第四)
注二十一:‘美有三種:一者現受(報),二者生受(報),三者後受(報),此三種業中,一一皆有定與不定。’(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下)
注二十二:‘若人行道,常好坐禪,觀心無心,法不住法,是名大懺悔。’(宗鏡錄卷八十六)
注二十三:‘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易經)
|
主持人 |
陳柏達居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