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11/22 NPO 喇嘛網 編輯部 報導
◎現觀莊嚴論《索達吉堪布》
〈影音〉
《現觀莊嚴論》只是簡稱,論的全名是《般若波羅蜜多
之要訣現觀莊嚴論頌》(Abhisamayalankara-nama-prajnap-
aramitopadesa-sastrakarika) 。 顧名思義,《現觀莊嚴
論》就是《般若波羅蜜多經》的論義、教授或口訣(upadesa
, man-ngag)。 此處所說的《般若經》,雖然也包含《十
萬頌》和《八千頌》,但主要的還是指《二萬五千頌》﹔它
相當於竺法護譯的《光讚般若波羅蜜多經》(286 A.D.)、
竺叔蘭譯的《放光般若波羅蜜多經》(291)、什譯的《摩
訶般若波羅蜜多經》-----《大品般若經》(404),或奘譯
的《大般若經‧第二分》(600-663)。
「現觀」之梵語為abhisamaya,是由abhi(向,對)+
sam (聚,集)+語根I (去,行)組合而成的。其意為“
契合”或“融合”。此處是指,能觀的智與所觀的真實性契
合為一的狀態,也就是現證或親證的意思。這部論以八個現
觀的意義來貫通整個《般若經》,寫得非常巧妙。此論共分
八品,每品下分若干要義,總計有七十要義。這「七十義」
就是《般若經》的「莊嚴」。宗喀巴在《金鬘疏》中解釋說
﹕「所謂
“莊嚴”,是一種譬喻的名稱。如人天生麗質,又配戴上手
鐲等美飾,當他在明鏡中映現時,眾人見了,必然心生歡喜
。在這個譬喻裡,“天生麗質”象徵奧妙的“般若經體”,
“美飾”象徵“七十義”,“明鏡”象徵《現觀論》。當“
般若經體”和“七十義”在此論中顯現出來的時候,學者們
見了必然心生喜悅,所以稱為“莊嚴”。《大乘莊嚴經論》
說﹕『如人麗質加莊嚴映明鏡中,眾人見已生起最勝之歡喜
,如是善說開顯妙法諸要義,故諸智者於此亦生最勝喜。』
」〈註9)
《現觀莊嚴論》初探
|
主持人 |
索達吉堪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