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09/10/26 NPO  編輯部 報導

第二部分  正文

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藏名巴多脫卓) 

西藏密教初祖蓮華生大士心傳寶典 

取庫藏者持明羯磨大師自黃金河畔堪波達山請出流通 

諾門金剛乘弟子壽固金剛孫景風敬譯 

本經由密宗紅教初祖蓮華生大士所著。由於時間因緣不成熟,他將本經寫好後,藏在山洞裡面,並沒有馬上流傳。後來他又化身成持明羯磨洲大師,到藏經的地方(即黃金河畔堪波達山),把經文取出來流通。現在由金剛乘弟子孫景風居士翻譯完成。

正編上卷  死位中有與法性中有

◎皈敬偈

法身 「阿彌多婆無量光」

報身 「蓮華」 「寂靜」 「忿怒」 尊

化身 「蓮華生師」 眾生怙

三身上師尊前我敬禮

死位中有就是人剛剛斷氣後的三天半到四天之內,這段時間中有身處於迷悶階段,還沒有脫離肉身。到第五天中陰身從身體裡出來,就清醒了,這時就到了法性中有時期,為期十四天。

「皈敬」就是皈敬求加之意。皈者,皈依也(皈即歸家,依即依靠);敬者,敬禮也。求加就是請求加被。皈敬偈就是依靠我們的法祖蓮華生大士,向他敬禮,請求他的加被。阿彌多婆無量光就是說阿彌陀佛具有無量光、無量壽。他具足一切,法力無邊,光明不可限量。這就表示我們的法身(即佛性),它是諸法的根本。「蓮華」就是指蓮華身。「寂靜」尊就是正法輪身,妙相莊嚴,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忿怒」尊就是教令輪身,即明王身,是專門怖魔的。所以在這裡「蓮華」「寂靜」「忿怒」尊都是指我們尊貴無比的佛菩薩,代表我們的報身。「化身『蓮華生師』眾生怙」就是說蓮華生大師是由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合起來化生的,所以叫化身「蓮華生師」。眾生怙就是指佛菩薩是廣大眾生的依靠和保護者。所以這段「皈敬偈」就是說我們要在具足法、報、化三身的上師面前,恭恭敬敬的再三頂禮,誠心誠意的祈求佛菩薩的加持。

諸中根瑜伽士,中有解脫方便,即此「聽聞解脫密法」。凡義有三:即前導、正述、結歸三分。

文中為什麼說諸中根瑜伽士,而不說上根瑜伽士呢?因為上根人修法修得好,他們在未死之前已經證到自己的佛性,不必等到中陰境界現前即可解脫。所以本密法是諸中根人最方便的解脫法門。瑜伽士就是指修法修的相應的人。中根瑜伽士生前未證法身,活的時候不能了生死,但死後中有時期聽到本法的教導就可以得到解脫。這本《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共分三個部分,即前導、正述和結歸。前導就是在為亡者說法之前的導引。正述就是本經的正宗分,就是告訴我們一步一步的如何解脫。結歸就是最後的歸納與總結。就像我們講經一樣也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前導就相當於序分,正述就相當於正宗分,結歸就相當於流通分。

〔初〕前導

此中敷陳「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在密乘中,修法行者,分為上、中、下三根,諸上根人,依「引導次第」(引導次第者,謂行者初由顯教入手,俟有相當修持,通達空性以後,次入密教壇城灌頂,授以大法,由「生起」「圓滿」二次第循序進修,迨命終時,即仗引導次第而得解脫)。最初入手修持,即仗「引導」,定得解脫,若或未能解脫,則於「死位中有」(命盡時謂之死位中有)時,不必修頗哇法(遷識往生法名頗哇法)徑修成佛。

敷就是鋪出來,陳是陳述。前導講述了在《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中,上根人、中根人以及下根人如何解脫。上根人能夠解脫的法,中根人就不能解脫,下根人則更不能解脫。所以上、中、下三根人的解脫方法都不一樣。

譯者在括號裡將密法的修行次第作了解釋。就是說修密宗的人開始修行的時候都要由顯教入手,假如不懂得顯教的教理,就不能修密法!因為教理是通理,密法是事行。就像讀書,先要明理,明理之後才能具體去做。淨土宗同樣也是先要懂得教理,然後再念佛—這就是修持。如果一點道理都不不懂,怎麼去做呢?所以修行先要由顯教入手。研究教理達到一定的程度,最好能夠通達空性以後再入密教。通達空性就是指明白了色就是空,空就是色,不再把空當成是頑空、斷滅空或析法真空、或體法真空等等,而是理解了妙有真空,真空妙有的道理(此段可參見本書「翻譯緣起」31頁)。但如果對顯教沒有相當修持的人是不容易通達空性的。所以應該通達空性以後,再來實修密法。密法是通過持咒、結印等方法來修持,比顯教多了一個方便加持—即佛菩薩的加持力。關於咒,我們前面講過了,是佛菩薩的心在禪定中所化的符號。我們念密咒就等於和佛菩薩通電報,咒就是密電碼,印就像天線一樣。我們通過結印、持咒就能把自己本身的能量和宇宙間的能量接通,也就是和佛菩薩的能量接通。這樣佛菩薩就會加持我們。顯教就完全靠自力,比如參禪就沒有佛菩薩的加持力。所以密宗有這樣的方便法,比較省力,也比較容易成就。進入密教須經「壇城灌頂,授以大法」。壇城就是道場,就是設個道場來為受法者灌頂。灌頂是個儀式。因為佛教是在印度創立的。當時印度王子繼位(就是要做國王了),就要請個大臣來為他舉行儀式,這個儀式就是灌頂。所以為了尊重之故,傳授密法時也依照這個習慣舉行灌頂儀式。每個法的灌頂都不同,因為用的咒語不同。灌頂授法之後,再由「生起」「圓滿」二次第循序漸修。「生起」者就是從無到有,修有相的觀想法。最初步的觀想法是觀想本尊、壇場等等。比如修「嗡、阿、」就是觀想紅光、白光、藍光分別從本尊頂上、喉結、心裡放出來,收到我們的心中。再把我們所有的習氣、污穢都消光、除盡。這就是從無生有,是生起次第中的一個方法。圓滿次第就是把從無觀想出來的有再化空,光也不可得,就像我們整日在空氣當中不覺得有空氣一樣,要歸無所得。所以《心經》中講:「一無所得故,依般若波羅密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所得是真得,有所得就不對了。所以圓滿次第到最後就是歸無所得。

修習密法應按次第循序漸進,不可跨越。現在有些人初步的還沒有修好,就要修下一步的。比如修大圓滿法,大圓滿法分徹卻、脫嘎兩部分。有些人連徹卻還沒有修好,就修脫嗄了。這怎麼能成就呢?!徹卻沒修好,心還在動,心動就像我們照鏡子時鏡子在搖動,這樣照的像就不清楚了。所以先要把初步的修好。修好後你的心就像靜止不動的鏡子一樣,照的影象就逼真現前了。有的人還沒有修過徹卻,也不知道修成徹卻是什麼境界,就修脫嘎了。這不是胡來嗎?!所以不得師承胡來是不行的。

我們修法,不管是淨土宗、禪宗還是密宗修到一定程度都是一樣的,都能證到自己的光明,都能明心見性(修到這種程度的人就是上根人)。我們平時修法用功,快打開本來見性時,呼吸是要斷的。一般人到這時都很心慌:「哎呀,我怎麼要斷氣了,要死了!」一害怕就退回來了,很可惜!所以到這時千萬不要害怕,要證見本性,要脫開這個色殼子,氣是要斷的,這就叫「虛空粉碎,大地平沉」。上根人已經證到這個地步,到死的時候就不害怕了,因為他已經「死」過,已經熟悉了,就能安安穩穩的解脫了。所以上根人就不需要中陰救度法,也不需要頗哇法了,即使他到死的時候有點迷悶,只要依照「引導次第」也可以解脫。引導就是告訴他:你現在已經放光,與光明合上去就能解脫。他一聽到就會馬上醒悟:「哦!我的光明顯現了」。他就成就了。所以在世的時候用功最為重要!

諸中根瑜伽士,臨命終時,由此密法,決定解脫,又若未能解脫,則於法性中有(命盡後,經過三日半或四日期間,即為法性中有。)起現時解脫,故此聽聞解脫密法,必須殷重修持為要。

中根人即使活的時候沒有證到本性,也不要緊。依靠這本「中陰救度法」也決定能得到解脫。因為這個法很殊勝,它能夠一遍一遍地提醒我們:現在是什麼階段,放什麼光,是什麼佛來接引你,什麼菩薩來護持你……。使我們在中有時期(即死位中有、法性中有、輪迴中有)得到解脫。所以借助本密法,即便是下下根人也不害怕了。中根瑜伽士中的「瑜伽」就是指相應。就是我們修的法要和我們的心相應;凡夫的心要和佛的心完全相應。上和佛的心相應,下和眾生的心相應。所以在我們修法時要專心致志、畢恭畢敬,非常的虔誠,才能把妄念打斷,才能和法相應。比如修淨土宗的人念佛,也要念得相應才行。光是嘴上念念佛號,心裡還在亂動,那就不是相應。念佛要做到「心念耳聞」,持咒也是一樣,要把咒音聽得清清爽爽,心佛道交打成一片,這才是相應。中根人在臨命終時,假如在死位中有這三天半到四天之內沒有得到解脫(死位中有有兩次放光,假如這時候你業障重,經過很多次的提詞,還沒有醒悟,沒有解脫),那也不要緊,還可以在法性中有(就是死後第五天到第十八天之間)光明顯現時得到解脫。因為那時還有佛多次放光來接引,還有菩薩來護持我們,所以到法性中時期仍然可以得到解脫,但要求我們對本法要虔誠,要恭敬,不要輕看。應時時刻刻,拳拳在心,不要忘記。
 

頗哇法     誦法須知   誦法實施   行法須知  行法實施  〔後〕結論   附編:漢文咒音表

 





主持人
元音老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