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4/05 02:35:50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2/04/05 02:31:03   編輯部

佛教基本教義-三法印 維基百科

三法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法印出於《大智度論[1]

 

「通達無礙」者,得佛法印故,通達無礙;如得王印,則無所留難。問曰:何等是佛法印?答曰:佛法印有三種:一者、一切有為法,念生滅皆無常;二者、一切法無我;三者、寂滅涅槃。

三法印即「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2][3]。凡符合此三原則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間印信,用為證明,故名法印。

此語未見於巴利語系經典[4]。可溯源於《雜阿含經》卷十:「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5]

  • 諸行無常是說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住異滅中,過去有的,現在起了變異,現在有的,將來終歸幻滅;
  • 諸法無我是說在一切有為無為的諸法中,無有我的實體;所謂我的存在只是相對的生理和心理幻象。
  • 涅槃寂靜是說涅槃的境界,滅除一切生死的痛苦,無為安樂,故涅槃是寂靜的。

三法印同時也是佛教與在其之前的婆羅門教,以及其他宗教所較不同之處。佛教許多方面承襲或相似於婆羅門教,如禪定苦行等,但三法印即是佛教與婆羅門教的不同處,三法印為佛教自身所創。此外,三法印也是佛教的核心價值,與其他宗教不同的,佛教允許在謹守三法印的價值與教義上,對其他方面進行方便性變動、改變、變化,即是不違反三法印,可以用各種方式傳教、修行,包括用密法加速修行(如密宗),也因此使佛教富於變化與多樣性,相對的有部分宗教對於教義、教規、教條、傳法、授法、修法等有著較嚴格的堅守性,不允許任意或隨時地需求而變異。

[編輯] 引用

  1. ^大智度論》卷二十二
  2. ^大智度論》卷十五:復次菩薩雖未得無漏道結使未斷。能信無漏聖法及三種法印。一者一切有為生法無常等印。二者一切法無我印。三者涅槃實法印。得道賢聖人自得自知。菩薩雖未得道。能信能受是名法忍。
  3. ^成實論》法寶論初三善品第六:又佛法中。有三法印。一切無我。有為諸法念念無常。寂滅涅槃。是三法印。
  4. ^ 三辨識,坦尼沙羅尊者著
  5. ^雜阿含經》 卷三第八十經:「無常者。是有為行。從緣起。是患法.滅法.離欲法.斷知法。是名聖法印.知見清淨。是名比丘當說聖法印.知見清淨。如是廣說。」卷十第二六二經:「佛般泥洹未久。……諸比丘語闡陀言。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

[編輯] 相關參見

 

 

                                                                           三法印- 維琪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