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0/25 09:16:20
學習次第 : 進階
西藏生死學《六中有自解脫導引》02 三乘教法
~蓮花生大師伏藏.六中有自解脫導引講記 堪布久美多傑講授
此六皆依諸根本修習 故我開示中有諸要義
實修導引密意自解脫 未來有情可依此修道
「六中有」裏面所有的教法都是需要依靠實修而證得的,
因此我開示六中有的所有重要內涵-「實修導引密意自解脫」;
講解佛法分為----理論上面講解、實修上面講解,
這裏是指實修上面的講解,也就是經驗的傳授!
我個人以為:
甯瑪巴的大師們大部份是以經驗講解佛法為主的,尤其是金剛乘的部份,
就顯宗而言是以講解五大部論為主,也就是理論的部份,
它以非常細膩的理論來破除我們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
但,要把這些理論用在實修上面就必需依靠有經驗的上師們,
這些上師們講解佛法的內容都是實修的探討,是實踐的經驗,
因此這部份是佛學院及論典裏學不到的,
這就是密宗非常注重上師、金剛上師的原因;
現在西藏的佛法教學已逐漸為學院制所取代,
學生的學習以書本為主,不怎麼依靠老師的經驗,
彼此以書本上的學問考試、競爭,以考試成績見高下,
然而金剛乘不同于顯宗,它是非常注重上師的,
尤其是大圓滿的重點-「心性」必須依靠上師告訴你直指的口訣,
而這個口訣當然是以上師的經驗告訴你的,
要不然到處都有書,書上面有很多深奧的內容,
可是你想看一看就掌握要點是比較困難的,
具格的上師有他的經驗,他有能力把整個佛法的重點告訴我們,
他能給我們經驗所欠缺的部份,所以金剛乘特別注重上師;
我個人沒有什麼特別經驗,
但這裏所闡述的都是具有經驗的上師們所講的,是金剛乘的部份,
學生需要有非常大的虔誠心!
這幾年來,我以講解理論方面的知識為主,
大家會不會因此而認為-堪布是不是比較偏向理論呢?不太有虔誠心!
其實,最終證悟還是需要虔誠心的,為什麼呢?
因為最終的關要不具備虔誠心是無法瞭解的!
大家不要認為虔誠心是一個很狹窄、迷信的層次,
其實,剛開始學習佛法是需要這樣子的,然後到中間這一部份,
我們需要經過探討理論、找根據、找理由,讓我們這個不滿足的心滿足,
然而,到最後你會發現到-用理論探討的方式是無法真正滿足的,
雖然無法滿足,但也找不到什麼缺點,事情就這樣擱著,
因此到最後還是需要透過虔誠心來瞭解和證悟,這種情形以前很多大師都發生過,
比如:
印度的那諾巴大師,他是一位學者、班智達,他在那爛陀佛學院非常有名,
但他還沒有證悟,最後他還是需要依靠一個類似乞丐的釣魚者-帝洛巴,
帝洛巴是一位瑜伽行者,他為了讓那諾巴發起絕對的虔誠心,
他讓那諾巴做傭人,用各種方式折磨他,
可是這樣一位元高高在上的大學者,需要這樣子做嗎?
不錯,成就究竟證悟是需要絕對虔誠心的!虔誠心非常重要!
吉美林巴大師說過:
「除了上師加持和自己的虔誠心之外,
想再尋找其他方式來證悟,是愚昧者的行為!」
所以虔誠心是證悟最重要的因素。
講解這部份,大家是不是又認為:堪布不太注重聞思的樣子!?
嘻~,這是次第的問題,也就是「過程」啦,
我們要有智慧,不要拿這個就掉那個!
眾生的習慣就是這樣,
當現階段我們說這個重要的時候,就開始說另一個不重要,
當我們以虔誠心為主時,就開始譭謗探討理論的人,
而探討理論的人呢?當他以理論為主時,他就小看那些虔誠的修行人,
其實這些心態都是不好的,虔誠心和理論都是必需的,
但,每階段的學習都有它的重點,就金剛乘而言,虔誠心非常重要,
我們必須以虔誠心趨向證悟!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這個偈頌大部份的佛教徒都接觸過,它包含了三乘佛法的涵意:
小乘是以不傷害眾生為主,所以『諸惡莫作』是主要的教戒,
而大乘顯宗是不但不傷害眾生,
而且要以四攝法來利益眾生,以行六度為主,
因此大乘的教法是『眾善奉行』,
那麼金剛乘呢?
金剛乘以淨觀為主,因而必需『自淨其意』!
意思是清淨自己的心,萬法都要淨觀。
怎麼自淨其意呢?
金剛乘裏面說:「學生要視上師為諸佛總集!」
所以我們常常說:
『要觀想上師就是諸佛菩薩,外在是阿彌陀佛、蓮花生大士,或者釋迦牟尼佛的形象!』
那麼上師如何看待學生呢?
一樣要把學生看成佛菩薩!
如果有一位上師他覺得某些學生不是很瞭解佛法,
是愚昧者、沒有智慧、下根器的人,那他就一點都沒有修好淨觀啦,
一位合格的上師對待每個人都一樣,都不造作地看待為佛菩薩,
比如現在,你們本身就不是佛菩薩,內心中充滿著貪、嗔、癡...種種煩惱,
那麼我要把你們當作是佛菩薩是不可能的,這是我自己在騙自己,因為你們本身就不是,
但,我的想法、思想裏面,我認為你們是佛菩薩,這要如何思惟才會這樣呢?
我們要瞭解真實狀況!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具備心性,心性就是佛,
當我們認知心性就是佛的時候,
那麼就可以理解-眾生外在的這些形象和行為,以及思想...,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心性的力量投射出來而已,其實眾生本質就是佛!
當體悟到這一點時,對你們就不是造作的,而是誠懇的認為-你們就是諸佛菩薩;
以前,多竹千仁波切與另一位大師到某個很多信徒的地方,
因為他看到每一個信徒都是本尊,因此,他就想要對他們禮拜,
這時旁邊的人對他說:「大師啊,你對他們禮拜不太好啦!」於是沒讓他禮拜這些信徒,
其實,當淨觀無偽生起時,
他內心看到每個人就是本尊,觀待眾生是佛並不是造作的,這就是淨觀。
我們現在初學淨觀,所有觀修都必需是造作的,
我們認為是不淨的,那麼就觀想皈依境,
或者本尊...來淨化這個不淨的現象,觀想就是造作的部份,
然而,如果修成無偽的淨觀的話,就不需要造作!
「未來有情可依此修道,三昧耶」,
六中有是以實踐,或者是以經驗的方式來講解的,
因此這裏說:「未來的眾生請你們依靠這個教法好好修行!」
「三昧耶」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名詞,很神秘,
其實它是梵文,譯成中文就是誓言的意思,發誓的詞令,金剛乘的專用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