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加行
|
| | |
觀想不出來怎麼辦?
這個問題大概是目前呼聲最高的問題了。記得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密法於漢地方興之際,家鄉的一位佛友有緣得以親赴北京,見到了一位活佛。回來後我向他討教密法,他說道:“密法嘛可不是什麼人都能修的。就說觀想吧,比如大威德金剛一下要連眉毛都觀想清楚,你能嗎?嘖嘖,我看你不能,不能就不是密法的根器,你就不要學了。”
先不評價這個師兄道理,但是觀想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確是個很普遍的問題,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曾經有一個師兄跑來向我訴苦說:“你們都修的那麼好,我怎麼也不行,觀想一點都出不來,怎麼辦呢?”好多師兄都有這個想法,以為觀想的修法別人都能作好,就自己做不好。所以也沒有興趣修法了。其實沒有必要這樣。
我曾經請教過紮拉上師,我說:“上師你們是如何作到觀想的呢?”上師笑著說:“不要說是你們,即使是在西藏的出家人當中,能作到如書上所說那種標準觀想的人也不多,包括我都觀想不出來。”當然我知道上師這樣說是謙虛的說法,但是我心中起碼有了一個思路。上師接著說:“如果都能作到書中所說的那樣觀想的話,就都成就了。為什麼現在成就者沒有那麼多?可見觀想也不是隨便人人都能作好的容易事情。”
那麼修加行的我們應該怎麼辦呢?上師說:“作為加行階段來講,並不需要象正行,比如生起次第那樣,甚至連本尊的身毛都觀想清楚,在加行階段,信心比觀想重要。”然後上師又開釋說:“如果信心和觀想比較起來,信心更為重要,從古至今。單單憑藉信心而現見本尊甚至證悟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單單憑藉觀想就能現見本尊或者證悟的例子,一個也沒有聽說過。足以說明問題。”
當然對於能力所及的情況下,還是觀想清楚為好;如果無論如何也觀想不清楚的,那也不打緊。因為比較起來加行最重要的生起相應的心量上,不是在觀想上。比如觀想皈依境時,如果不能明觀皈依境,則只需要在大概方向上知道前面遍天都是佛菩薩,自己一心依靠啊,能這樣發心就最好了。皈依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發起“依靠”的強烈決心。有此心的成就才是皈依的完成,沒有聽說過觀想皈依境清楚的,就是完成了合格的皈依;不清楚的就不能皈依。即使觀想的“如對目前”也不是皈依修成的標誌,慈誠羅珠堪布在《大圓滿龍欽心髓內加行修法講義》中開釋道:“歸依是一種決心。念誦及修歸依過程中觀察自心是否已生雖遇命難亦不拋棄三寶的決心,如果歸依偈誦滿十萬遍時尚未生此決心,還不算歸依,要反復修練,何時生起此決心方可為止。”,可見皈依成功與否在決心上,而不是觀想清晰上。發心也是如此,金剛薩多最重要的是四力的具足,觀想在四力裡面只能是“依止力”的一個部分吧,修的時候只需要知道上面有金剛薩多佛,他大慈悲,我們作錯了那麼多事情,後悔呀,以後再也不做了,有這樣強烈的心才是最重要的。慈誠羅珠堪布在《大圓滿龍欽心髓內加行修法講義》中說:“不能如是觀想的頓根者,要認為金剛薩埵之身、其智慧、百字明三者決定一體無二無別。流降甘露時,于金剛薩埵座前髮露罪過,發勇猛之悔心。自身觀想金剛薩埵時決定諸法本淨。百字明作為祈禱詞而誦,並堅信即可。”所以綜合來看,加行的目的在心量的要求上居多,而於觀想的實際作用,要在生起次第上才有豐富的體現。所以,對於實在沒有能力的人來說,一心誠信比觀想更值得努力。同樣的,如果對於觀想和發起信心兩者難以一心二用的人來說,我認為寧願放棄觀想而著重強烈的誠信,這樣更為重要。有一次我給一個道友講回向的重要,最後他問:“回向的時候我應該念什麼句子呀?我文化不好,也不知道怎麼組織語言,怎麼措辭。應該怎麼說這個話?”我說:“你什麼詞都不要想,不要念,只要心裡知道你要回向的目的,並且加強這種目的意願就可以了。念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發出這種心來。否則的話就是真正的捨本逐末了。”
上師扎拉堪布也提到了針對這種難以觀想清楚的人的竅決:“你們觀想不清楚的人也不要緊,修法最重要的是發心,只要修法之前,好好的,專心幾秒鐘好好的為眾生發一下心,然後再開始修,這就是最好的辦法了。發心之後哪怕你的心在修法中跑了也好,還是忘記了剛才的發心也好,只要用前面以發心攝持一下,只需要幾秒鐘,就能讓後面的修法完全化腐朽為神奇。發心是真正的點金劑,有了他石頭也能變成金子。”發心是什麼呢?我們為什麼修法,是為了在未來能得到利益一切眾生的能力,和現在可以為解脫一切眾生而積集回向福德。你只需要真誠的發願:為了能真正具有能力利益一切如母有情,現在弟子要修法,祈請上師三寶加持,讓弟子所願實現,同時也願以此修行功德能解脫利益一切眾生。如此真誠發願幾秒鐘,遠遠比單純的清晰觀想要重要千萬倍。
對於有志之士來說,如果能觀想清楚當然是功德更不可思議的了。但是要想真正的觀想出來可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所謂根器的問題,而是在於科學的鍛煉方法,創巴仁波切說:“在金剛乘中,觀想稱為生起次第的禪修。它與我們一般所想像的”觀”稍有不同。一般說來,我們都把觀想當作是白日夢。在這裡所說的觀想則是把本尊的全部姿態,在心中實際看到它,而不是作白日夢。這需要先期訓練–最基本的,是打坐的訓練,也就是止觀。即使是接受過止觀訓練的人,觀想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在此,我摘錄一些關於觀想練習方法的經典教授,以供有心上進的師兄參考。
《本尊莊嚴密咒教授之最勝心意修習》中云:“依喜措加空行母問蓮師言:敬請開示觀想本尊者如何令本尊常存心中?
蓮師答曰:“首為觀本尊之口訣,無論觀對生或自生本尊,得上師口授後,上師當賜汝弟子加持及護蔭免受魔障。
次安坐適意,置一精緻本尊畫像於面前,稍坐令無餘念,遂由足至首觀察至細。再觀全貌。間作小息,暫不想畫像令己鬆弛。如是屢屢觀看整日。
該晚作整夜眠,晝起再看,於夜間晚間不作本尊觀想,而住於無念中。
其後,縱不觀想,本尊亦堅住心中。若不能,觀像、閉眼及觀想面前之像。盡自然觀起本尊之時間而坐。若觀想變朦朧或不清,觀察畫像後再作觀想,令其堅住。斷諸妄念而坐。
若如是修持,即有五種覺受:動之覺受、成就覺受、串習之覺受、堅定覺受與圓滿覺受。
一、 若一時心未能定,即有無數思想,意念與回憶,此為“動之覺受”。經此漸能馭心,此覺受如懸崖瀉下之瀑布。
二、 後稍作本尊觀想,全形相與顯色同時堅住於心,此為“成就覺受”,猶如小潭。
三、 再者,無論遠近,觀察均甚清楚,而於一坐中六分一時清楚住於心間無有粗想,則為“串習之覺受”,如河之流。
四、 次,無有念動,能整坐觀想,此為“堅定覺受”,猶如須彌。
五、 再次,若能終日,或再多不失本尊之手足,甚至身毛之堅固觀想,而無妄念,此為“圓滿之覺受”。
行者修之,直至諸覺受。
若久坐而觀想本尊含糊,身不調順,人感厭倦,而無法繼續觀修,此時妄念更多,故當稍歇,再作觀修。直至能觀想清楚,勿于夜間觀修。總言之,作短坐之觀修為至要。于有陽光,天晴或有油燈時觀。莫於剛醒或疲累時觀。
晚間,作整夜眠而與翌日作八短坐觀修。
觀修時,若猝然而起,則集中力失,故應漸修。
若于修時能觀想清楚,可於夜間、黃昏或清晨修之。
總言之,勿令厭倦,觀想時集中意念,令串習穩定增長,並觀想本尊之整個形相。
……穩定後,每日修兩短坐漸作延長,漸次即能整日修、晝夜修、半月、整月等。簡言之,無論修法如何穩固,勿令疲累,等間行之,任運延長,安住無想不動明空中。此為延長本尊觀想之口訣。……今以本尊修煉者,若能無過患觀本尊,觀其站直、坐臥或俯臥、于平原或山峰、或近或遠,于石中或水底。以隨欲觀本尊於何處而修煉。”
觀想的鍛煉是要花費很大精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的鈍根者甚至需要閉關幾年來努力練習觀想。所以不能一開始就作好觀想的人,也不必氣餒了。那麼既然觀想如此困難,還有什麼必要性呢?
《秘密空行教授》:“依喜措加空行母問曰:‘修本尊法,修觀與持咒,敦為重要?’
蓮師答曰:‘為成就出世間大印悉地,觀調柔時心亦調柔,之後得見本尊示現,悟本尊實自心,則三身於自身顯現矣。 為成就世間悉地,息增懷誅等無量事業,持咒最重要,故需圓滿持咒之數額。閉關未滿莫閒談擾亂修持,不論所成就之任務,務需堅毅持咒,要極力堅持。’”
所以想要得到出世間的果位,觀想較為重要;如果只想要得到世間的悉地的話,持咒的數量完成即可以。所以志求上乘者,應當厲力練習觀想。不過這個在本尊法中才有明顯的目的性,在加行修法當中,以心量的生起為最重要的目的,所以不能好好的觀想也不必太氣餒,只要先好好的修行,能作到多少就做多少,無論作到多少都是積累資糧,所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如果修行遇到困難,就轉而去做積累資糧的修行,等到資糧積累足夠的時候,自然就能解決了,這也是修行上的重要竅決之一。反正加行也不是一遍的事情,以後再慢慢鍛煉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