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聖誕開示   

根據黃念祖老居士錄音整理

  一定要專研究某一宗,才能談到哪一宗,看來還是淨土宗人多。大家很忙,還願意來,我們很歡迎,對於大家這種重視法的精神,很使人敬佩。不是這個理由,還得等機會才能講法藏嘛,大家這種精神是非常可貴的。
  

今天是個很殊勝的日子,是文殊菩薩的聖誕。難得這次美國來的人多,大部分是美國來的吧。大家從海峽的雙方,地球的兩面湊到一起,在文殊聖誕的日子一起來談論佛法。這是多生的因緣,是過去大家每個人,跟佛結了很深的緣。而且大家彼此的緣,我們之間的緣,都不是一生的關系,是過去生中有過因緣,今生才能有這樣的相會。我是這麼考慮的,我們隨便寒暄寒暄,隨便漫談哪,也可以談的很熱鬧,但一個小時很容易就過去了。所以我有一個建議,征求大家的意見,文殊大士的聖誕,我們一起來贊歎文殊菩薩,同意不同意?同意,咱們就翻到“淨修捷要”的三十二頁。
  “淨修捷要”,是我的老師夏蓮居老居士的著作。之所以稱為淨修捷要,是修淨土宗最快、最重要的方法和內容,是淨修的捷要。這本內容不多,薄薄的幾頁,要是修的話也很容易,只要磕三十二個頭,所以簡稱三十二藏。有很多人修,有人修的很成功。它不光是淨土宗的道理在裡頭,整個一部佛教的精華也都在裡頭。今天等於給大家做一個介紹。有很多人已經接觸過了,如果沒有接觸過,你們回到美國也好找,到處都有這本書。自己可以常看,也可以常修,常禮拜。
  

今天借文殊的聖誕,我們只講三十二條的一條。第一句話“一心觀禮”,“一心”兩個字很重要。《阿彌陀經》就特別指出“一心不亂”,修到事一心,理一心,就證三昧了。淺說呢,就我們現在修行人的層次來說,“一心觀禮”就是在我們念這句話的時候,或者禮拜的時候,我的心很單純,就一條心,沒有想到其他的問題。沒有想到世間的職業呀,我的投機呀,或者做生意啊,或者戀愛呀,兒女的婚姻啊等等,都不在心上。禮拜,觀想,我就一個心,全心全意做這件事情。這是修一心最粗淺的方法。修持的時候,一切都放下了,這時候就一心一意的觀想。觀是觀想,一邊在禮拜,一邊想佛菩薩就在對面,這個想就叫觀想。“觀”比想細一點。總之哪,不到“觀”的水平,想文殊菩薩在我們面前,想阿彌陀佛在我面前,都可以嘛。很好的老朋友,多年不見,一想,就好像在我面前一樣,這就是“觀”。一想啊,相貌就出來了,就在目前。想佛菩薩也是這樣,不是很好嘛。粗一點的用心的就叫想,無心的叫做“觀”,“觀”更高級一些,“觀”就是這個意思。“禮”就是禮拜。今天,我們在文殊大士前,要想文殊大士,憶念嘛,憶佛念佛,憶就是思念。我們要“觀”,還要恭敬呀,要禮拜呀,“禮”就是這個意思。這一句總的來說,一心在“觀”在“禮”。“觀”就是沒有其他念頭,就是“觀”。禮就是最後的三拜。
  這句“法王長子”,是贊歎文殊菩薩的。文殊菩薩是法王的長子,皇帝立太子,一般都立長子啊,不立長子的話,就不太平。長子年歲大,取得一些經驗哪。除特殊原因外不立長,一般都立長,長子就是要繼承皇位的。按日本的風俗,父母的遺產全部歸長子,老二、老三只好到闊人家當女婿,不能繼承遺產的,這都是風俗。文殊是什麼呢?“法王長子”,法王就是佛了。釋迦牟尼佛說:“我為法王,於法自在”。我是法中之王,對於法我是自在的。一切法都是釋迦牟尼佛說出來的。他大徹大悟啊,一切都解脫了,一點束縛,一點煩惱都沒有,這不就自在了嘛。法王也是要傳下來呀,過去有佛,現在有佛,將來還有佛。繼承法王的,那就是法王的長子。長子是誰呢?這麼多大菩薩無量無邊哪,長子是文殊。為什麼呢?難道佛也分有大有小,不是這意思,是說他必然要繼承佛大覺的覺位,是打個比喻。佛也有兒子,不是這意思,這是贊歎文殊。
 

 為什麼文殊必定是長子呢?因為文殊是大智,文殊代表智慧,我們修行智慧是最主要的。實際應該說是“般若”,“般若”勉強把它翻成智慧,這是勉強翻譯的。在漢語裡頭,沒有適當的詞語和般若完全相等的,所以不好翻嘛。智慧兩個字不大夠,很容易把世間的聰明才華,當做是智慧,這些智慧不是般若。所以智慧有別名,前頭加了個大智慧,這麼一來相當於佛說的,不是一般的智慧。為什麼文殊是法王的長子,因為文殊是大智啊。菩薩各有各的特點,觀音是大悲觀世音,大悲王。文殊是大智文殊,大智王。地藏是大願地藏,大願王,“地獄不空,我不成佛”。彌勒是大慈,大慈氏,慈氏的福報最大。他成佛的時候,人的壽命八萬多歲,地上自然長東西,不要勞動,地球那時就變了,大福報啊。所以各有各的特點啊。文殊是大智,因為是大智嘛,所以說他是法王長子。
  

一方面贊歎文殊,一方面啟發我們重視般若。成佛就是證涅槃了,涅槃有三德。一個是法身德,我們本來都有法身,成了法身佛了,法身德。一個是解脫德,嚴格一點是解(xei)脫德,煩惱把你捆藏起來了,不解脫了,一切煩惱都沒有了,不就解脫了嘛,解脫德。再有就是般若德,都有法身,但是我們法身不顯啊,現在是被束縛之中,不得解脫。怎麼才能解脫?要解脫,就因為缺乏般若啊,有智慧就解脫了嘛。“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就這麼解決的!行深般若的時候,五蘊皆空就照見了,照見了就度一切苦毒了,就解脫了。我們證到最後的成就,就是證入涅槃三德,法身是我們本有的,法身能夠顯現智慧,本來沒有束縛的,可是我們的妄心煩惱,把我們捆起來了。要得到自在,要解脫嘛,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就解脫了。這得靠般若,般若重要啊,涅槃三德的關鍵就在般若上!文殊是大智,他是注定將來要成佛的,也是最先成佛,法王長子,實際說起來,文殊過去已經成佛,現在也成佛,將來還成佛。今天時間不多,就不詳細介紹了,我們說的意義已經夠了。
  

底下一句,“七佛之師”,他不是釋迦牟尼的徒弟,是釋迦牟尼的老師啊,不光是釋迦牟尼佛的老師,“七佛”他都是老師啊。釋迦牟尼佛說:“我之所以成佛,都是因為文殊的教導啊”。這也是表法的,告訴我們佛之所以成佛,都是來於般若。“七佛”不像小學生算術那樣,一二三四五六七,伸七個手指頭。七字在佛法上很重要,打念佛七,禅七都是七,在過去我們做七。七代表一些數目吧,雖然不一定是七佛,可能是無量的佛,表示為“七佛”。不管是多多少少吧,總之,都表示是佛的師啊,極力說明智慧的重要,都是贊歎的話。
  

是“勝妙吉祥,無垢大聖”,這兩句是彌陀的聖號,也是文殊的聖號。阿彌陀佛有很多聖號,阿彌陀佛又號無量光佛,又號無量壽佛,又號甘露王佛,又號無量清靜佛,又號平等覺,有好多名稱啊,無窮的名號,文殊也是如此。“勝妙吉祥,無垢大聖”都是文殊菩薩的聖號。“勝妙吉祥”,“勝”殊勝啊,“妙”美好到無法形容了叫做妙,殊勝微妙,妙極了。《妙法蓮花經》,妙哉,更妙,就是這個般若。愚癡是最苦惱啊,我們什麼病都不怕,就怕最後的糊塗啊,愚癡啊!大智文殊,勝妙吉祥,稱為妙吉祥菩薩,“無垢大聖”,“七佛之師”還不是大聖啊,“無垢”沒有垢。六祖是禅宗的祖師,五祖給他講金剛經時,他大徹大悟,“何期自性本自清靜”,我哪裡想得到,自己的本性本來就是清靜的!從來沒有染污過,我就成為無垢大聖啊。說得最徹底,智慧是什麼?是說自己的本心啊!上次來的那個人,他是修“法華”的。“法華衣珠”,《法華經》上講每個人衣服上有顆珠子,自己不知道是無價寶,還以為自己窮得很,到處做苦力,賺一點錢,最後才知道寶貝在衣服裡頭。這個譬喻很好,人人本來就是佛,般若就是讓我們明白這些,顯明這些。我們自性,我們本性,我們本心,本來就是清靜的,它本來就沒有垢污,不會染污。在鏡子上,潑上藍墨水,再潑上紅墨水,鏡子不會染掉的,只是鏡面看不清楚了,鏡面被粘住了,你把它擦掉,鏡子還是那麼亮,不會染污的。我們本心在做眾生時,在輪回當中也不會染污的,文殊代表我們的根本智,代表每一個人的妙明真心,每一個人的佛性,所以說這句話,更能讓我們知道自己本具佛性,這是最大的收獲。這都是贊歎,從他的功德來說是法王長子,從他過去大的成就來說是七佛的老師。他的聖號是“勝妙吉祥,無垢大聖”,名字是表德嘛,因為德無量,所以名字無量。萬德洪名,名字就是萬德所成的,因此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萬德就成為你的德了,這是最殊勝的事情!妙吉祥文殊菩薩也具有這個德,好的名稱。
  

底下是說文殊的願,文殊發的是什麼願呢?“願共眾生,同生極樂”,他願意同眾生一起,都生到極樂世界。怎麼知道文殊是這樣的呢,文殊有發願偈子啊。都知道普賢菩薩發願往生了,為什麼?都念普賢行願品,其中有四句,“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無量光,即得往生安樂剎。”普賢菩薩是發願求生極樂世界的,這四句多清楚啊,願我快命終的時候,完全消除一切種種的障礙,我就當面見到了彼佛,極樂世界的佛,無量光就是無量壽,就是阿彌陀佛,一見到阿彌陀佛,我就可以立即往生到安樂剎,極樂國土。這個願力多清楚啊,這是普賢菩薩的發願偈。
  

文殊的大概就不知道了,他的“發願偈”記載裡也有,變成五言了,普賢是七言偈言,他是五言“願我命終時”,命要終的時候,所以我們應當知道,咱們修淨土宗的人往生的時候,你是現生見到阿彌陀佛,還沒有命終。命終之後死了,到中陰身的時候,那才是隔日了。投胎就更是隔世了。快要命終的時候,還是屬於今生,今生的末了,這一生就見到佛。淨土法門是最有把握的法門了。“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障礙都除了,“願見阿彌陀”,我們願去見到阿彌陀佛,“往生安樂國”。你看每個地方少兩個字,意義一樣。這個世界上的釋迦牟尼佛左輔右臂,文殊和普賢,都是要往生極樂世界。就像我們剛才一舉手,還是淨土宗的人多。文殊只有這個願,他這個願我們要重視啊,“願共眾生”啊,我要同眾生啊,一切的眾生啊,六道的眾生啊,同生極樂啊,不僅是我生,大家都要生啊。所以極樂世界是一個大乘的法門,是利他的法門。要求生淨土,都要發一個利他的心啊,願一切眾生都能夠生到極樂,所以他這個願非常的殊勝。我們往生極樂的好處,在於你往生後,最快地實現度眾生的願望。人都有度眾生的願望,你只是嘴裡說或者寄托於幾萬年以後,就沒有多大的意思了。應該是積極爭取,我要很快的度眾生,怎麼才能很快的度眾生啊,那你就得往生極樂,見佛聞法,在各個世界分身塵剎,分身到無量的世界當中去度眾生啊。見到彌陀之後,已經聞到彌陀說的法,也開悟了,你所給人講的都是正確的,最好的方法啊,會勸導他們都往生到極樂世界啊。一切眾生同生極樂,就是把人生,一個大悲劇變成了喜劇,把一個永別離變成了一個大團圓的開始。不然人人到了最後,最苦痛的時候,生離死別嘛,是個悲劇呀,將來變成喜劇啊,真正生到了極樂是永生了。而且有一個人去了極樂,他在那兒修持,加持他的眷屬,可以使得他的眷屬一個一個都得往生,實現在極樂世界大團圓啊。不然今生一切墜心的眷屬,一分手之後,將來誰認得誰啊,不會再認識了。
  古人說,“多生舅母肉,鼓打外婆皮”嘛,結婚哪,結婚辦喜事請客,鍋裡煮的剛殺的豬,是舅母的肉啊。結婚打的那個大鼓,鼓是外婆的皮,外婆所變的牛,牛皮扒下來,誰認識?誰都不認識了。永無相見之期,不但無相見之期,還在那吃她的肉,打她的皮。往生以後就不一樣了,你可以輾轉度脫啊,都度到極樂世界啊。善導大師是彌陀的化身啊,他說:“如來所以出興於世”,佛為什麼要出現到世間呢?“唯說彌陀本願海”。他唯一要說的,就是阿彌陀佛發的大願海呀。現在《無量壽經》在海外得到了提倡,當然有不少人在念,這個很殊勝啊。佛就是要說彌陀大願之海,真正講彌陀大願的只有《無量壽經》啊。阿彌陀佛在世自在王如來住世時,是國王,是世饒王,然後出家了,發願,怎麼發的願?如何成功的?在《無量壽經》裡講的最清楚啊,這個經非常重要啊。那麼四十八願裡的第十七願,諸佛都要稱贊彌陀的大名,眾生聞了名之後,他們就願意往生極樂世界,乃至只念十念,至誠心念十念,都可以往生。彌陀大願啊,是大願之王啊!
  

佛號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功德呢?藕益大師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在你念的時候,名就召德啊。我們要修房子,上面有一個師傅,下面有一個徒弟。師傅喊:“我要水”,徒弟就把水給拿上去了。“我要瓦刀”,瓦刀就扔上去了。“我要灰”,灰就上去。只喊個名字,東西就來了,實物就來了嘛。道綽是淨土宗的三祖,他講得最有意思,他說腳筋崴了,要治的話用木瓜,木瓜南方有,木瓜烤了之後來揉。過去中國的交通不方便,有的地方就沒有這個藥,怎麼辦呢?用自己的手在那兒揉,嘴裡念“木瓜,木瓜,木瓜”,好了。這不就是念個名字,就起到木瓜的作用嘛,這就是念的作用。念佛號“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這是從果上起修,淨土法門殊勝啊!因此,十念都可以往生啊。文殊菩薩也是同樣的“願共眾生,同生極樂”,這是度眾生最好的方法!!!
  

底下這一段是文殊特殊的“一行三昧”。文殊般若經講“一行三昧”,是這樣講的,眾生只要“系心一佛”,把心就專門注意到一尊佛。有的人喜歡什麼佛都念一遍,什麼菩薩都要念一遍。今天是某個人過去的忌辰念點地藏菩薩吧,生了病念點藥師佛,有時有點事求觀音菩薩,有的時候念念佛求往生,什麼都要念一念,念得很雜呀。當然是有功德的,但是不專哪。文殊講的“一行三昧”,就是叫你集中在一尊佛上,“專稱名號”。不要像密宗做觀,像禅宗去參念佛是誰啊,都不要去管。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學密的人就念一句咒,其實都是一樣的,名字跟咒嘛,名字是佛的名號,咒是佛的心印,都是同等的。我們不要淨說淨土宗,就好像密宗不好,淨土宗是密教的顯說,都是平等的。專稱名號,即於念中得見彼佛,在這一句一句念裡頭,你就見到彼佛,見到一切諸佛,這個把全文都引出來了,這是文殊大士的“一行三昧”。
  

什麼是一行呢?就是專心在一尊佛上。“大智宏深”,文殊是大智呀,這樣的“一行三昧”,願共眾生往生極樂呀,大智宏大,很深奧啊。“文殊師利菩薩”,這一段就是拜文殊師利菩薩,贊歎文殊,觀想文殊特殊的功德。我們今天講文殊,當然他有很多很多的教化。比如“法華”裡頭,他度龍女,很快就把龍女度成佛了。七歲的龍女就在法華會上成佛,這都說明他有大的智慧啊。這段簡短的,把文殊主要的功德包括在裡頭了,我們進行了贊歎。這裡頭指出了自心和般若的重要,般若就是自心中所現出來的。自身像珠子,般若就是自己心放的光,珠子放光了,光出來先照誰?先把珠子照亮了嘛!所以我們修行者心放光,光又照本性,這就是修法上最大的,最直接的!不管是禅宗、是密宗、是淨土宗,禅宗就是開悟了,密宗就是開大圓滿成就啊,淨土宗就是證理一心啊,理一心也是如此啊,所以都是相通的。
 

 今天這段話呢,一方面是說我們紀念文殊菩薩,跟文殊菩薩結一個緣,從這裡頭,談到念佛,談到求生淨土。我常說的,修什麼都可以,都是好的,很少勸人家去改變,你這個不要修了,換一樣。如果老換來換去,就很麻煩了,你也不能安心修下去。最終一無所成,專心的修下去,修什麼都好。但現在已經是末法,五濁惡世,這個時候咱們眾生只有求生,不能不求生淨土!所以我在密宗道場,蓮花精捨,不是求其他世界呀,還是求生極樂世界,參禅也是一樣,大家都是求生極樂。不管修任何法門,不要換來換去的,而且要求生淨土。文殊都這樣嘛,“願共眾生同生極樂”,“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國”嘛。文殊菩薩都這麼發願,我們也應該發願。這裡頭我們知道般若的重要,知道往生的重要,今天紀念文殊菩薩啊,很積德。
  你們從五台山回來,聽說這件事情沒有,在文革之前,一個福建和尚在五台山碰見文殊菩薩,你們聽見沒有?你們到五台山回來,今天又是文殊聖誕,我們談文殊菩薩。福建一個和尚,上了山之後,他就三步磕一個頭,很虔誠,看見廟就進去,就禮拜。拜來拜去,拜到中間,看見一個地方,有一個小的圓門,寫著三個字“金剛洞”。他就跑進去了,裡面很大,有大殿,有藏經樓,很多和尚,很多喇嘛,有七八百人,都在那很忙。他說先到大殿去看看吧,到大殿一看哪,大殿上只有佛的座,但是沒有佛。這倒很奇怪,有佛的座沒有佛,他就沒有頂禮,因為他沒有看見佛嘛,就圍著佛的座繞了三圈,也是禮貌。繞了之後,再去看看藏經樓,剛要出門,後面跑出一個小沙彌,就喊他“什麼什麼師先別走”,他很奇怪,怎麼這兒會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我師傅找你談談”。他就跟小和尚到後面去了,看到一位很老的人坐著在那兒,一看很有德,就很恭敬的頂禮。老人說:“三步一個頭,你很辛苦了,到上面坐一坐,倒茶來給他喝”,這地方很好,他就請求:“我不想走了,在這裡掛單行不行?”老和尚說:“不行,你得回去”。他就問:“你們大殿上怎麼沒有佛啊”,“我這裡用不著”,這就是法身了,法身就離一切相了,到了法身境界,就不一定用形象來表示了,說“我這裡用不著”。後來就請老人做開示,告訴四句話,當時覺得普普通通。告訴他:“將來不久啊,廟裡頭沒有僧”啊,文革以前,“佛前沒有燈啊”。後來就出來了,他一心在拜,還差一點就拜完,天已經黑了,不能往前走了。
  正好呢,有一個西藏的在家人,住在上面,他就到了那個地方。藏人說:“正好你在我這吃,我招待你”,就供養他吃飯。兩人做飯的時候聊天,他就問:“你們五台山有多少人,有沒有一千人?”藏人說:“哪裡有一千人哪,有人來打千佛齋,我們到各方面去湊,把所有地方的人都挖出來,只有七八百人哪”。福建的和尚說:“不對,我到了一個地方,它那兒就有七八百人,再湊上不就夠了”,藏人說:“哪有這個地方,沒有這個地方?”他說:“我都去了,叫金剛洞”,藏人就把旅游導游圖,還有古代的那些圖,都翻給他看,他看是沒有金剛洞,真查不出來,那兒有幾百人,廟很大呀,不能不標出來呀,沒有啊,這是怎麼回事?“你呀,我看你是碰見文殊菩薩了吧?”這句話一說,他坐不住了,本來很冷,預備吃飯睡覺了,覺也不睡了,飯也不吃了,連夜起來又去拜,大哭,感動了,真是見到文殊菩薩了。拜到天亮了,又拜到金剛洞那個地方,再找找不到了,後來他就下山了。
  臨走之前他到廟裡頭,跟他同鄉說了這件事情,就下山了。他福建同鄉就告訴了圓徹法師,圓徹法師現還在南方,這件事圓徹跟我說過,一個很有名的比丘也跟我說過,是真有其事。一看他寫的那幾句話,只有文殊才寫的出來呀,那四句話,我不記得了。這四句話一種意思呢,講的是普通佛教這些事,你橫著、豎著都能看,直著看也成文,直著看是說文革的事,未來的事。後來圓徹師知道後,去追那個和尚,沒追著。這些事就證明,確確實實文殊菩薩在那個地方。唐朝有一個人遇見金剛窟,現在還知道那個地方。也是在那兒遇見文殊菩薩,那個大概是金剛洞,見到文殊菩薩後進行了一些談話。就是現在你們去了之後,文殊還是有接,還是有送,但是往往不認識,不讓我們看得出來,看不出來也都結緣了。
 

 這種本子古色古香印得很多。當年,一位老居士,九十幾歲,他每寫一筆字念一句阿彌陀佛,照他原來用毛筆寫的本子制的版,保留他自己寫的偈,我後頭作了一個拔,也是用毛筆寫的。現在台灣的書印得很好,是按西法印的,宣紙按大陸古典的風格,留作紀念。這位老居士,活到九十幾歲,他們都求往生啊。一轉眼的功夫,五十幾年前,半個世紀以前了,你讓他想也想不起來了。他的愛人說:“你怎麼這麼大膽子,把這個書擱在口袋裡頭”。多少年前了,我西裝的口袋裡擱著一本英文的茶花女,那個時候,日本人對知識分子也是很什麼的,你怎麼這麼大膽子,還敢帶這種書。是很薄的,袖珍本子的茶花女,本來是法文的,翻譯成英文。
  某居士問:我們在美國啊,去年想到北京來,有居士從您這裡回來,他就跟我們講了,我們就想拜訪您,聽說您不見客,我們就不知道該怎麼辦?
  

黃老:“不見客”這個牌子掛在這裡,一般是盡量避免一些來客,時間實在是不夠用,再說大家這麼遠來,為了法,應當保證大家,就不能考慮自己了,將來要事前約定。洛杉矶有兩位要來,前兩天有人就到我這兒聯系,他們是四五六號到,我挑了六號,事先聯系一下,有時候真是碰見病了,或者真是很忙,抽不出時間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是有可能性,遠道而來,總是盡量的保證大家的心願。不過也很慚愧,我就怕耽擱大家的時間。那天來了一個人,他在北京也只有三天時間,還是抽出上半天旅游故宮的時間,我說你第一次到大陸來,故宮不看挺遺憾的,他就放棄了。
  某居士問:怎麼樣能保證修淨土,就是在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念著念著,心就跑了,然後想到再回來,回來以後又會跑,怎麼能夠專心?
 

 黃老:不管你是修什麼法門,這種情形都是會有的。開悟的人他悟了之後,也要牧牛啊,比方像牧牛一樣,禅宗的牧牛,牛跑了之後,就拉著缰繩把它拽回來,所以都有這個問題。現在你不要老認為,我怎麼念著佛,它又跑了,你要想到跑了之後,你會把它揪回來,這個很可貴啊!我們不要埋怨,我念念佛怎麼會跑,這個跑是太自然了,妄想我們太熟了,這個心一直是野的,它沒有受過約束,想跑是很自然的。你要知道心在自個,不要失掉自信啊,跑了之後,我還想著把它拉回來。已經跑了,我又念出一句阿彌陀佛,這很可貴呀!這不是一種制服能解決的,欲除妄想,去一添兩,我要去妄想,你這個思想就是妄想,去一添兩。念佛功純,妄想自然不起,這是真正用功後的結果。功夫純了,妄想就自然不起,非強制阻也,不是勉強沒有的。有一種方法可以幫助你,可以加一點觀想了。但是說只要追回來了,還是要清清楚楚的念,最好的一個辦法,就是自己聽,用耳朵聽,自念自聽,這等於返聞。就這一句聽得清清楚楚,這一句你聽見了,佛也聽見了,這句就不管了,只管底下這一句,不要管一句一句之間有沒有妄想,只要這一句自己聽得見,這一句就是真念了!念得半天自己一點聽不見,那就不行,那你這一段工作就是虛功,這是利用耳根。
  夏老居士“念來字句用心聽”,只要注意在聽,你不出聲一樣可以聽見,默念也能聽見。利用耳根實際上就是都攝六根,其他的根都攝住了,意根也攝住了,嘴也在念,耳朵在聽,這都攝在這兒了。所以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到相繼了,就自得心開,到淨念相繼自得心開,就開悟了,那就不是事一心,理一心啊。大勢至菩薩成就眾生,就是這種因緣,我們現在不管相續不相續,就是一句一句得聽,聽見了就是真念真修了!!!有妄想,就算它有妄想,我收回來還念。“任它妄想紛飛,聽我念佛分明”!妄想不管它,我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綿綿密密的念,你的妄想亂撓,它撓去,不理它,就是念念聽!!!我們的本事就是這個,你要是去跟它斗,有的人夾雜什麼的,越來越亂。業就跟水一樣,它要動的話,你就不要動,越攪越亂,它就不會清淨。
  某居士問:我請教您關於靜坐的問題,怎麼樣才能得定,如何打座才能解脫?
  

黃老:這個問題是這樣,戒定慧是三無漏學都是好的嘛,我們靜坐可以得定,這很好嘛。但是定和慧就不一樣了,戒定慧是三種,禅定是六度,還要加上布施啊。持戒、布施、忍辱、精進,忍辱、精進加上這三個,不就變成六個嘛了,打座是屬於第五度的禅定。跟戒定慧的定是一樣的,是六度裡的第五度,前五度如盲啊,前五度跟瞎子一樣,第六度才有眼睛啊。所以有時把它搞混了,因為禅宗,打座也是禅宗,不是打座也是禅定,禅宗是般若屬於第六度。只是禅定,沒有般若,不能到底啊。只是修福,禅定的福報很大呀,比你拿黃金做布施功德都大呀,但是福報要盡了,眼見是虛空,虛空上面很高很高,但畢竟福盡後又下來了。這種福報,可以享受升天,等這個福享完了,還是墮落啊,問題在這兒,所以打座不是不好,也是佛教裡需要的。但是光是這樣,只是修福,還沒有眼睛,不能是波羅蜜,這是第一個意思。
  

第二個意思,如果你坐下來很清靜,這個時候,或者念佛,或者喜歡持咒,這就不一樣了。因為打座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單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無始以來種種的冤孽,它是不甘心你解脫的。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裡講,不用咒來加持你,你靠打座解脫是不可能的,那些冤孽來纏繞你,必須依靠他力。念佛是他力門,靠彌陀的願力,靠彌陀的名號,彌陀的功德。一個好好念佛的人,阿彌陀佛從極樂世界,派二十五個菩薩保護他,隨時隨地的保護。你打坐就不一樣了,這裡頭就是說,要具體在禅定上怎麼用功,當然也有很多,總之,你還沒有出禅定的范圍,還沒有出前五度,還沒有出修福的范圍,難免有魔擾。如果利用打座,或者持佛號,或者是持咒,是可以的。這個咒不要亂學,現在魔傳密的,傳咒的太亂了,太不像話了,簡直不像話了,那樣還不如不念呢。所以淨土穩當一點,很多人也這麼主張過,靜坐之後來念佛,這樣也是一種方法。
  某居士問:我是一面打座,一面念准提咒,念一段時間咒後,只是打座,咒不念了,可不可呢?
  黃老:這個可以,你已經有句咒了,念了一段時間之後,你清靜下來,清靜一會兒,你看能清靜多久,你就任意它去清靜,當然是可以。但是這裡頭要注意,不管出什麼境界,都不要管它,好的也不要管它,壞的也不要管,佛來也不要管,魔來也不要管它,一切不管它,不理它。這個時候不要勉強求打座的時間長,很清靜的時候你可以做下去,心亂的時候就下座。你已經有咒在前頭了,這樣坐是可以的。
  准提的功德很大嘛,一念准提本尊就到,各個本尊都有自己的願力,不一樣的,准提有特殊的願力,一念他就到。你好好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派二十五個大菩薩保護你,各個法它都有特殊優勝的地方。顯密圓通看過吧,念准提的人可以看顯密圓通,顯密圓通專門講准提咒,它贊歎准提咒,那樣會增加很大的信心啊,准提咒可以不要念那麼長,念咒心,念個咒心就夠了。准提咒跟六字大明咒因緣很深嘛,念准提的也可以念六字大明咒,念咒之後,然後再靜坐,這都結合在裡頭了。一邊念咒一邊靜坐,一邊靜坐一邊念咒,也是可以的,這兩個都可以。不是單純的打座,單純的打座不很平安哪。
  某居士問:除了念阿彌陀佛以外,還要念什麼經啊,或者念無量壽經,或者還有其它什麼經啊?
  黃老:您看的是《無量壽經》,很好啊,夏老師匯集的那本,這也是我們跟佛的一個很殊勝的因緣。前人沒有啊,咱們中國《無量壽經》的注解,所刊行的只有一本,就是隋朝的慧遠,加上唐朝張行的那本沒有刊行,在大藏裡頭有,我是從大藏裡頭抄下來的。《阿彌陀經》有很多注解,就是因為沒有好的本子。現在夏老師的這個本子出來,去年就在台灣印了二十萬本,大概一年時間哪。淨空法師告訴我,有人一天能念十二部,很驚人哪,肯定是出家人。這本經很長,一天念十二部,那一天都在念經了。《無量壽經》,確確實實是一部善本,我剛寫了一篇論文,就是贊歎這個善本哪。
  咱們這本經就是《華嚴經》啊,也就是禅,也就是密呀,一切眾生都得靠這部經來度脫。你看,一上來釋迦牟尼就贊歎阿難,你問的好啊,多麼大的功德,將來一切含靈哪,一切眾生哪,都是因為你這一問而得度啊。你一問,就講出來了《無量壽經》來,都得度嘛。最後經都沒有了,這部經還留著一百年度眾生。所以這個時候它就放光,將來就是從現在起,一直到最後,什麼經都沒有了,這個時候《無量壽經》還能放光。這裡會有一個問題,《無量壽經》在那個時候,人的智慧都這麼差了,還能接受《無量壽經》嗎?還是應該淺一點的,這個經很難哪,圓教的經啊。《法滅盡經》上講了,法滅盡時先從楞嚴滅起,現在已經有人在那說楞嚴是假的。你說這個事就很有意思,佛早就說,將來第一部滅的是楞嚴。再有很多人,大學者說楞嚴百偽,一百樣全是假,這個學說成立了,就說是假的,這樣不就滅了嘛。第一個滅的是楞嚴,佛早說了,最後滅的是《無量壽經》。這麼說眾生怎麼能懂呢?佛就說,你看見燈沒有,就是點得那個油燈啊,蠟燭也是一樣哪,最後它要滅的時候特別亮。太陽落山的時候,回光返照,人要死的時候,忽然間精神好了,特別能說些話,還很好聽,那就是要走了,這叫回光返照。那這一百年就是佛法的回光返照,都還能念《無量壽經》,還能懂,那時的光特別大。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說提倡《無量壽經》,就是為了這個法一直傳下去,傳到最後一百年,都靠這部經來得度。這部經非常好,當然淨土經裡頭還有三經嘛,《阿彌陀經》啊,《觀經》啊,還有五經啊,那五經都是應該讀的,《大勢至圓通章》是一部,《普賢行願品》是一部。
  再有讀一篇好的注解,我推薦兩個《阿彌陀經》的注解,一個是藕益大師的《阿彌陀經要解》,一個是蓮池大師的《阿彌陀佛疏鈔”》。《阿彌陀經要解》,還可以請一部圓瑛法師的講義,他把要解進行了講解,有講義,是藕益大師的注解,圓瑛法師把這本注解也講了,這樣我們看起來就更容易了,所以可以從這裡入手,從圓瑛法師的講義入手。你們不是還去中國上海嘛,上海可以請到這本書。還有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圓瑛法師也有講義。我們要三輩往生嘛,就是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勸發菩提心文》對我們很有幫助,這三本可以直接讀了。因為有圓瑛法師的講義就更放心了,也可以給別人介紹,我們就有根據了,圓瑛法師就是這樣講的,我們就放心了,不會出錯。這樣讀下去很好,這是了不起的大德,蓮池、藕益了不起的人物。而且離我們不很遠,明朝離我們很近,跟我們的思想還能接得上去。這書非常好,其它有些經也可以讀,我比淨空法師寬裕點,他是非常專,我比較寬裕一點,《金剛經》什麼的都可以讀,稍微寬裕一點,相互融會,因為自己思路開闊,法法都是相同的,講的都是一件事。
  就講廬山吧,橫看成嶺側成峰,廬山橫看成嶺,這麼看有山峰,都是廬山。從不同的角度來幫助我們,更深入的去理解,而且和其他的同修,我們的共同語言也多一點,大家可以互相討論,交流心得經驗。可以廣讀一些書,讀誦大乘,淨土宗講過了,往生的正因是讀誦大乘,大乘經典都可以讀。但是還要看你的時間,工作很忙,讀誦大乘把念佛耽誤了,這就不圓融了,一定要保證你的定課之後,我們再盡力的讀誦大乘,書上有注解的開示。我們再發菩提心,又發菩提心,又肯念,那不就是萬修萬人去了。三輩往生不就是這個條件嘛,你自己真願意去,不是喊口號,真正去做了。往生就是這兩個條件,一個是一向專念,我念了。一個是發菩提心,我拼命研究什麼是菩提心,一點點發起來,有了菩提心,我的心就慈悲了,大願是我的大願,好好學般若,菩提心,沒發叫它發,發了叫它長,長了之後叫它成就,成就了就行了。
  

大家肯修淨土的人,肯信佛的人讓他廣一點,都應當看重自己,我們共同的一點,要把正法的正字,還有正氣,讓它抬頭。不要叫那些冒充的,別有用心的,種種的業障致死,我們要知道正確的道理。信徒啊,有很多人特別肯做功德,拿了很多錢來,這個當然比不肯拿錢的強一萬倍了,但這都是所謂的人天福報。真正的正法需要護持,要把那個錢給了邪魔,拿這個錢當然做壞事了。所以我們說,哪一度都不能沒有智慧啊,你拿錢給人布施,布施離開了智慧,也做不好布施。手槍給小孩子玩,他要槍,你把槍給他,打到別人打到自己都不得了,不能給他呀,要分別對待呀。沒有智慧,你做什麼也做不好。我們要樹立正法,每個人從要求自己開始。我們一方面如法修持,一方面讀誦大乘。慢慢的我們根據這個條件,能夠接受戒定慧,受了戒就要很嚴格要求,不要去貪好聽,我受菩薩戒了。我們要知道藕益大師退比丘戒,比丘戒守不了,受沙彌戒,我們對藕益大師始終都是恭敬的,不會因為退戒而不恭敬他。印光法師贊歎他做的要解,“釋迦牟尼佛自己做也不能超過了”,所以這本書真是可讀的,不管你信不信淨土宗。藕益大師九天寫出來的,這麼精彩的一部書,《阿彌陀經》注解第一,只花了九天。那不是做文章,是從心裡流出來的,湛然極了,九天哪。這些法寶,我們能遇到,是個很大的事情。
 

某居士問:師傅,我是般若門,也不知道是屬於淨土宗,還是禅宗,還是天台宗,修什麼宗是不是還要看個人的本性,還是心得,或者什麼?
  黃老:實際上說老實話,在印度最初也沒有分這麼多宗。拿我來說吧,我也不是嚴格的哪一宗。但是我們對於佛法,總是要一步一步的深入,不是根據自己認定了,再去學,而是仔細學一學,當你發現自己最適應什麼的時候,那麼你再認定,在哪一個地方深入。所以還真是有一個廣學的過程,比較廣泛的學一學,夏老師的淨修捷要裡頭有,“廣學原為深入”,為什麼廣學,就是為了深入。挖一個洞,再挖一丈深,一開始就是這麼粗,一丈深挖不下去呀。所以要大一點,廣學就是深入啊,深入以後就修一門了,一門就是普門,一門就代表一切了。現在不忙做這個決定,我說的意見供參考,許許多多的法門裡頭,淨土宗比較起來最穩當。有很多冒充什麼大德,在淨土宗冒充很難,禅宗和密宗裡頭冒充很容易,這是特點。禅宗他就隨便說,毫無道理的話,你不聽他的話不成,你以為他非常高深。密宗也是如此,對於師傅要絕對的信仰,絕對的服化,你拜了師之後不許懷疑老師,很好冒充啊。你看淨土宗的師傅主要是念佛,經典你問他答得出來,他主要念佛,看見他不對的地方,你就發現了。淨土宗不一定要靠師傅啊,還有這個特點,這些經論你自己可以學,不像其他的宗,師傅不告訴你就不會,密宗給你法本師傅不教也不會,那就太難了,師傅找不對就不好辦了。淨土宗它是千經萬論共指,不很依靠師傅,從這個地方來認識這個問題。
  某居士問:我目前看了好幾部經,《金剛經》,《妙法蓮華經》,本身持大悲咒,但是我又想學准提咒,我小時候讀書時母親就在念,很自然會常常想這件事。最近因緣比較多一點,又聽到淨空法師講《無量壽經》,我又念大悲咒,又念准提咒,又讀《無量壽經》,那不是雜了嗎?
  

黃老:有人是這樣說,這個沒有矛盾,你一時捨不得,就這麼修,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准提很好嗎,你母親念,跟母親學就可以念嘛,顯密圓通就特別贊歎准提咒,不可思議呀。你是一個密淨兼修,密宗和淨土宗兼修,這個是圓瑛法師的話,他親自跟我說的,密淨兼修萬人修萬人去。你念《無量壽經》,這不就是淨土嘛,你還念佛號,不也是淨土嘛,又念大悲咒,又念准提咒,那不是密嘛,這是兼修。中國過去念淨土的人,不念大悲咒,不念准提咒的非常少。他至少還念個往生咒嘛,一點咒都不念的很少很少,所以太絕對了,也顯得有很多限制,就是自然一點。但一開始你要有一個重點,不要平均使用,現在你還形成不了重點,你先這樣修再說,將來你要自然而然選擇一個重點。你比方說,將來以念佛為主的話,大悲咒一天念三遍七遍,《無量壽經》跟淨土佛號多修,准提咒也可以助修,一天念多少,這也挺好。雖然是兼修,但也有主有次。密宗為主,那大悲咒准提咒多念,那《無量壽經》一天念一回,一天念幾品哪,佛號就念一轉,那淨土宗就變成次要的了,密宗就是主要了,這還都能往生。但是,主要看個人的真實發心和努力精進的程度。
  某居士問:我本人並不喜歡密宗,我不知道念咒就是靠近密宗,所以我要念經書,念《無量壽經》或者《妙法蓮花經》。是不是念經多一點,比念咒多一點好?
  黃老:你這就更清楚了,這是中國傳統佛教徒的修法,就是這樣,念經念佛號再念一點咒。你看和尚大悲咒,十小咒,和尚上殿念大悲咒,十小咒。淨空法師帶來台灣印來的,一包護身的大悲咒,十小咒嘛。平時上殿就是這個,你說和尚是密宗嗎,不是,但他要念大悲咒,十小咒。這就是中國過去,一般佛教徒的修法就是這樣。你還可以先這麼學起,總之,不要一下子勉強自己怎麼樣,先兼修,然後自己慢慢發展,自己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修法。
  某居士問:因為現在我有點慌亂,聽得太多了,好像要怎樣開始,摸不到門路,因為我聽了淨空法師講座以後,才慢慢明白了,原來有那麼多宗,各種法不一樣,好矛盾啊。
  黃老:不要緊,你這個這樣,先看這些經書,因為你不讀經,不了解佛教的情況,經書還是要知道的,要讀誦大乘,大乘裡頭以《無量壽經》作基礎,而且有緣和淨空法師接觸,可以聽他的講座,可以跟他學習。再有就是說,大悲咒每天念上若干遍,准提咒若干遍,現在也不叫做雜,就這樣修下去。
  某居士問:那會不會念咒多了,就走向密宗?
  黃老:不會的。
  某居士問:她的意思是說,百分之七十時間念佛號,百分之三十時間念咒,是不是這樣子?
  黃老:一個為主,在我大經解裡頭,講的一向專念,不是我講的,古人講的,一向專念就是有這種情況,一個為主,別的作輔助,還可以相隔念,就是念念大悲咒,念念准提咒,還是以念《無量壽經》念佛為主,這還叫一向專念,所以這個定義下的寬。他有三個定義,一個什麼都不修,就念佛,這個叫一向專念,太嚴格,他也沒說哪個對哪個不對,都可以。你喜歡圓就圓一點,你喜歡寬就寬一點,都各有利弊。
  某居士問:修哪一種法成就最快?
  

黃老:就我的看法主要還不是方法問題,它是發心的問題,方法怎麼都可以,方法不是絕對的,就是你如何發心,你的見哪,所謂圓人修一天等於普通人修一劫。所以這不是方法問題,你的見解是圓的,你這一天的修持,與普通人修持日劫相倍,他修一劫就跟你修一天的功德一樣。所以說要快呢,這是決定性的,要提高自己的見。
  某居士問:我們念佛,口裡頭念,耳朵聽佛號,那要不要數佛號,要不要計數呢?
  黃老:藕益大師的法,要拿起佛珠計數,聽是只管聽,計數只管計數。但是你在辦公室,或者什麼地方,你的佛珠不能拿,也不要勉強啊。但是你可以拿的時候,還是拿著,藕益大師說最好拿起念佛珠來。拿念佛珠來計數有好多原因,一個是念佛珠有功德。還有就是說“欲要佛不離口,先須珠不離手”,他可以幫助你,提醒你,手拿著它以後,有它的作用,自個有約束。不然手一滑一滑就沒有了,說估計一天念一萬,這數目在哪兒?你沒念滿。有它計數,這個數目就告訴你念滿了。你說是不計數,那念了多少,不知道。也有人主張,不要拿念佛珠,拿呼吸計數都可以,不是絕對的。不過說起來,我們初下手,有念佛珠,規定個數目,按照數目作為定課,這樣修很穩當方便。經常提醒自己,看看拿念珠的手空了沒有。
  

某居士問:您說的記數,是念一粒記一個數,還是念一千、二千、三千記一次數,還是說怎麼樣?
  黃老:這裡有好多種,我這兒有一種日本念珠,念一圈是一千,這個數目是乘法,我還是乘法四位的。
  某居士問:葉曼居士她勸我們來拜訪您,她讓我們特別問候您,她說有時間也來拜訪您。
  黃老:她很忙,不一定要擠時間了。我們很巧,在她剛結婚,我們同船走的,見了兩次面,彼此不認識,她沒看出我,我沒看出她,後來她把名字告訴我,才想起來了。
  某居士問:如果不吃素,念大悲咒是不是沒有功德?
  黃老:不管修什麼法,修觀音法,修大悲咒,不吃素不能說沒有功德,就是不圓滿,應當吃素。絕對不能殺生啊,吃活魚,蒸螃蟹呀。這樣念大悲咒那就一點也不慈悲了,不但不大悲,小悲也沒有了。有的時候嘛,就是說,佛也是非常通情達理的,根據個人情況,實在不方便,也不需要那麼做。必須要刷鍋,什麼都弄掉,我才能吃,你炒完葷菜的鍋,就不許炒我的素菜,這就很麻煩,也弄得很復雜,這種就是圓融一點了。我們體會一個精神,就是大悲觀音,悲憫眾生,我們要念她的咒,我們就要學她的悲心,因此不要惱害眾生。現在保護動物的人,他們對貴婦人穿的皮大衣,都在抗議呀,我們現在穿皮大衣的,還不如他們那些保護動物的人,是不是。所以有的時候要融通,我的看法毛衣還是可以穿的,你去買來還是可以穿的,真正的戒律上還沒有這麼嚴格。真正經本上說的話,眾生很矛盾,就是不夠圓融。

 

相關文章:
◎四臂文殊菩薩灌頂功德利益 編輯部 緣氣:(5286)
有誰知曉台北哪裡有文殊菩薩以及綠度母灌頂法會嗎? 新進同學 緣氣:(4975)
698~文殊菩薩Manjushri himalayanart 緣氣:(4629)
536~文殊菩薩Manjushri drikung 緣氣:(4864)
447~文殊菩薩Manjushri Hartwick 緣氣:(5015)
文殊菩薩 諸佛智慧的人格化身 緣氣:(9049)
文殊菩薩化身 - 宗喀巴大師 鄧來送 緣氣:(11209)
文殊菩薩對宗大師修持中觀正見的教導 洛桑成列·確吉堅贊仁波切 緣氣:(10917)
文殊菩薩五字真言開智慧 傳喜法師 緣氣:(9561)
文殊菩薩聖誕日 禮贊文 心咒 緣氣:(10116)
文殊菩薩龍宮借石 五台山上一界清涼 緣氣:(8125)
文殊菩薩度化屠戶的故事 緣氣:(8987)
燈隨心現 文殊菩薩 照遠和尚 緣氣:(7144)
文殊菩薩的故事 大通佛現—笻溪禅師 文殊菩薩 緣氣:(8420)
文殊菩薩的故事 書經感通 釋福登 釋福登 緣氣:(8065)
文殊菩薩故事 五佛示夢 緣氣:(8149)
文殊菩薩故事 律師受衣 緣氣:(8324)
文殊菩薩故事 稱名脫難 緣氣:(8656)
文殊菩薩故事 往來自在 緣氣:(8138)
文殊菩薩故事 母妻同化 緣氣:(8509)
文殊菩薩故事 摩頂功成 緣氣:(7817)
文殊菩薩故事 放無量光 緣氣:(8914)
文殊菩薩故事 大士現形 緣氣:(8732)
文殊菩薩故事 勃荷神異 文殊菩薩 緣氣:(9180)
文殊菩薩故事 法華多寶 文殊菩薩 緣氣:(8046)
文殊菩薩故事 聖境難測 文殊菩薩 緣氣:(7881)
文殊菩薩故事 彌陀化身 豐干禅師  緣氣:(8752)
文殊菩薩故事 欲火害人 緣氣:(8556)
文殊菩薩故事 找到一個瘋老人 文殊菩薩 緣氣:(8749)
文殊菩薩故事 聖境屢現 緣氣:(9616)
文殊菩薩故事 洗心得慧 緣氣:(10007)
文殊菩薩故事 遍參聖境 道義禅師 緣氣:(8470)
文殊菩薩故事 罪由心造 李靖 緣氣:(7815)
文殊菩薩故事 當面錯過 法順 緣氣:(9027)
文殊菩薩故事 光流五竅 僧福運 緣氣:(7594)
文殊菩薩故事 文殊化現 五髻仙人 緣氣:(7498)
文殊菩薩故事 遇聖解怨 緣氣:(8018)
文殊菩薩故事 至誠遇聖 高節 緣氣:(7683)
文殊菩薩故事 靈鹫異跡 乞齋貧女  緣氣:(7603)
文殊菩薩故事 心通注經 緣氣:(8057)
文殊菩薩故事 寒山拾得問答 緣氣:(9272)
文殊菩薩故事 文殊現身 緣氣:(8649)
大智文殊菩薩贊-南無大智文殊菩薩 緣氣:(8612)
文殊菩薩觀想法 緣氣:(8879)
文殊菩薩五字心咒殊勝功德利益 緣氣:(19966)
阿彌陀佛和文殊菩薩應化人間的故事 緣氣:(9087)
文殊菩薩故事 在空中飛行的缽 緣氣:(8018)
虛雲朝五台山 文殊菩薩現身幫助 淨空法師 緣氣:(7212)
虛雲朝五台山 文殊菩薩現身幫助 淨空法師 緣氣:(7138)
文殊菩薩故事 文殊菩薩的考驗 緣氣:(8510)
耳根圓通 文殊菩薩 念佛法門 十方諸佛選的 淨空法師 緣氣:(7131)
文殊菩薩 無上的智慧 文殊菩薩 緣氣:(9675)
文殊菩薩解夢法 緣氣:(8189)
文殊菩薩故事 咒力怖盜 緣氣:(7947)
文殊菩薩故事 塔發重還 淨因僧杲 緣氣:(7268)
文殊菩薩故事 踏破虛空 緣氣:(7626)
文殊菩薩故事 不淨得罪 智超法師 緣氣:(7917)
文殊菩薩故事 設浴聖現  僧道海 緣氣:(7858)
文殊菩薩故事 誠感天華 安州張氏 緣氣:(7717)
文殊菩薩故事 口放金光 二梵僧 緣氣:(7009)
文殊菩薩故事 常住三昧 金光照師 緣氣:(8301)
文殊菩薩故事 文殊化身 寒山大士 緣氣:(9064)
文殊菩薩故事 毒龍歸化 降龍大師 緣氣:(8210)
文殊菩薩故事 本來清涼 裴相國  緣氣:(8302)
文殊菩薩故事 佛足東來  緣氣:(8329)
文殊菩薩故事 弱女神通 緣氣:(7751)
文殊菩薩故事 遇聖弘經 棗柏大士 緣氣:(7551)
文殊菩薩故事 指出衣珠 無著禅師 緣氣:(7491)
文殊菩薩故事 尊勝由來 佛陀波利 緣氣:(7525)
文殊菩薩故事 牛鼓償罪 緣氣:(7599)
文殊菩薩故事 破生死關 緣氣:(7588)
文殊菩薩故事 真經勝火 摩滕法蘭 緣氣:(8269)
文殊菩薩故事 應真屢現 緣氣:(6754)
文殊菩薩故事 心開見佛 解脫和尚 緣氣:(8025)
以貌取人 有眼不識文殊菩薩 緣氣:(6573)
文殊菩薩故事 南海放光 陶士衡 緣氣:(8417)
文殊菩薩故事 凡情失聖 明勖  緣氣:(7336)
文殊菩薩故事 如願化去 祥雲大師 緣氣:(8625)
文殊菩薩故事 普賢化身   拾得大士 緣氣:(7755)
虛雲老和尚與文殊菩薩 淨空法師 緣氣:(6941)
文殊菩薩聖誕 農歷四月初四 緣氣:(7801)
諸佛智慧的人格化身 文殊菩薩 緣氣:(7726)
文殊菩薩咒語及其功德利益 海濤法師 緣氣:(8425)
文殊菩薩 曼殊室利 緣氣:(9228)
文殊菩薩 妙德 妙吉祥 緣氣:(7961)
文殊菩薩 山西五台山 華北屋脊 緣氣:(10284)
大智 文殊菩薩 緣氣:(7048)
文殊菩薩的五堂智慧課 緣氣:(7894)
杜順和尚:文殊菩薩的化身 索達吉堪布 緣氣:(5349)
文殊菩薩咒語及其功德利益 海濤法師 緣氣:(11031)
文殊菩薩 緣氣:(5578)
文殊菩薩咒語及其功德利益 海濤 緣氣:(11267)
文殊菩薩無二別之宗喀巴大師”吉祥圓滿+“無量智慧”線上點燈” 緣氣:(8153)
十大菩薩名號隱含如來十大秘密 大智文殊菩薩 陳俊吉 緣氣:(7139)
七佛之師.智慧第一 文殊菩薩 《摘錄》 緣氣:(3938)
『菩提心和空正見』此二心的重要性《文殊菩薩隨許》 達賴喇嘛尊者 緣氣:(4141)

上一篇(文殊菩薩五字心咒殊勝功德) 回目錄 下一篇(阿彌陀佛和文殊菩薩應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