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品 佛陀品
佛陀的教誨
不知足的年輕比庫
祀得皈依三寶
最高貴的人
幸福是什麼
尊敬值得尊敬的人
佛陀的教誨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偈183)
諸佛說涅槃至上,忍辱是最高的苦行,傷害他人的人不是出家人,壓抑他人的人也不是沙門。(偈184)
不誹謗,不傷害他人,嚴守戒律,飲食知節量,僻靜處獨居,勤修增上定(注),是諸佛教。(偈185)
有一次,阿難尊者請教佛陀,過去諸佛的佛法是否和釋迦牟尼佛的佛法一樣?佛陀回答說,所有諸佛的佛法都是一樣的,佛陀馬上背誦過去諸佛在說法時所開講的一些偈語。
(注) 「增上定」:八定。
不知足的年輕比庫
即使天上灑落金幣,也無法滿足欲望,愛欲是樂少苦多。
明白這種道理的智者,甚至對天界的欲樂也不企求,佛陀的弟子希望能滅盡愛欲。 (偈 186 / 187)
有一次,祇樹給孤獨園的一位年輕比庫被他的老師送到別的精舍去學法,他的父親卻在這時候逝世了,並且留下一些財產給他和他的弟弟。等他給回給孤獨園時,他的弟弟告訴他父親的死訊,和父親留給他的財產。一開始的時候,他說不需要這份錢財。可是後來,他覺得還是過世俗的生活比較好,因此,他對出家修行的日子漸漸不滿意,而日益消瘦。其他比庫於是說服他去聽佛陀的忠告。
這心中不滿的年輕比庫告訴佛陀,如果擁有父親給他的錢,他可以過很舒適的在家生活。佛陀忠告他,世人是不知足的,甚至具足大量珠寶財富的君王也一樣。佛陀接著告訴他頂生王的故事,頂生王是四王天和忉利天的聖王,享受這兩處天神的尊崇。有一次,他在忉利天住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後,希望自己是忉利天唯一的統治者,而不要與帝釋共同治理。但他無法達成這個願望,所比當下變老,衰弱不堪,不久就逝世了,天神是非常脆弱的眾生,一旦屈服於強烈的愛欲刺激,他們很容易毀壞。
聽完佛陀的勸誡,年輕比庫決定繼續留在僧伽中,精進努力求解脫。
祀得皈依三寶
人在面臨危險時,會去尋找很多的保護,如山嶽、森林、園苑、樹神和神舍。
但這些都不是安隱的保護,也不是最佳的保護,如此的保護無法使人脫離諸苦。 (偈 188/ 189)
皈依佛法與僧伽的人,可以透過智慧明白四聖諦:苦、集、滅和滅苦的八正道。
這才是真正無上安全的皈依和保護。如此皈依的人,可以脫離諸苦。 (偈 190/ 191/ 192)
祀得是摩訶憍薩羅王的國師。摩訶憍薩羅王是波斯匿王的父親。摩訶憍薩羅王逝世後,祀得放棄所有的財產,離開家裏,成為苦行者。他和他的弟子們到靠近鴦迦國,摩竭陀國與拘留國三國邊境附近的地方住下來,當地附近有一隻兇猛的龍。祀得經常向弟子和這三國家的人民說:「禮敬森林、山、公園和樹木,如此,你們就可以解除生命中所有的苦痛。」
有一天,佛陀透過天眼,觀察到祀得和他的弟子們,而且知道他們證得阿拉漢果的機緣已經成熟了。佛陀就派遣大目犍連尊者先去向祀得和其弟子說法,佛陀本人隨後也會前去說法。大目犍連尊者就到祀得居住的地方,他請問他們可否借宿一夜。首先,他們加以拒絕,後來卻答應了,但指引他去龍住的地方。這只龍非常敵視大目犍連尊者,就和尊者展開一場鬥爭。最後,龍終於臣服了,而卷起身子,伸出頭來,像雨傘般護持大目犍連尊者,表示對尊者的禮敬。第二天一大早,祀得和弟子們前來觀察大目犍連尊者的命運如何,當他們發現龍已經馴服,溫順地以頭保護大目犍連尊者時,都大感驚訝,他們也因此向大目犍連尊者禮敬。
這時候,佛陀也來了。大目犍連尊者從座位上站起來,向佛陀頂禮問訊,然後告訴眾人:「這是我的老師--最尊貴的佛陀,我不過是偉大佛陀的一位謙恭弟子而已。」聽完大目犍連尊者這麼一說,先前對尊者馴服龍的能力留有深刻印象的人對佛陀的能力更感訝異。
佛陀告誡他:「祀得,人民受到危險的威脅時,會前往山上、森林、花園、公園和樹木去尋求庇護,但這些地方無法保護人們。只有依止佛陀,法和僧伽的人才能從世間苦解脫出來。」
佛陀說法完畢後,祀得和他的弟子們證得阿拉漢果,他們也都加入僧伽為比庫。當天從鴦迦國,摩竭陀國和拘留國前來禮敬祀得的弟子看見祀得和他弟子們都身穿比庫的袈裟時,感到困惑,而在心中想著:「究竟誰的法力較強?我們的老師祀得或喬達摩呢?一定是我們的老師法力較強,因為是喬達摩前來這裏找他!」佛陀知道他們心中的念頭,祀得也認為他應該去除他們心中的猜測,所以,他就向佛陀頂禮問訊,然後說:「世尊!你是我的導師,我不過是你的一位弟子而已。」經過他這麼表白,這些人都明白佛陀的超凡卓絕。
最高貴的人
聖者極難得,不是每個家族都能生出聖者,但聖者出生的家族和樂興旺。(偈 193)
阿難尊者有一天突然想起一個問題:「我們的老師--佛陀告訴我們,純種的大象只生長在參達塔和優薩陀種中,純種馬只生長在信度種中,純種牛只生長在優沙帕種中。事實上,他只告訴我們有關純種象、馬、牛的事,但卻未提及最尊貴的人到底生長在何處?」
經過一陣思考後,阿難尊者就前去請教佛陀這個問題。
佛陀回答他:「阿難!最尊貴的人並不生長在某一特定的家庭中。但,最尊貴的人生長的家庭,一定快樂興盛。」
幸福是什麼
諸佛出生在世間令人喜悅,佛法在世間弘揚令人喜悅,僧伽和合令人喜悅,比庫持戒令人喜悅。 (偈 194)
一群比庫在討論「幸福是什麼?」的問題。他們明白不同的人對幸福的解釋也不同,所以他們說:
「有人認為擁有國王般的財富和榮耀就是幸福。但有人則認為感官樂趣才是幸福,更有人認為得嘗美食才是幸福。」
正當他們在討論時,佛陀來了。佛陀明白他們討論的話題後,說:
「比庫們!你們所說的那些喜樂無法使人解脫苦。在這世間上,幸福的來源是:佛陀出現世間,聽聞奧妙佛法的機會和比庫們和諧相處。」
尊敬值得尊敬的人
供養值得供養的人--諸佛、諸佛弟子和克服執著、邪見與傲慢,遠離諸憂患的人;
供養寂靜、心無畏懼的人,功德不可衡量 。 (偈195)
佛陀有一次和眾多信徒前往波羅奈,而在路上遇見一座供奉精靈的神舍,離神舍不遠的地方有位婆羅門正在耕種。佛陀瞥見婆羅門時,請他前來相見。婆羅門來的時候,向神舍禮敬,而沒有向佛陀禮敬。佛陀說:「婆羅門,你禮敬神舍是對的。」
佛陀的話使婆羅門心情愉快,佛陀眼見婆羅門處於有利的身心狀況之下,就運用神通,在空中示現迦葉佛的金色浮圖塔。佛陀更向婆羅門和信眾解釋有四種人值得建立浮圖塔:佛、辟支佛、聖者弟子和轉輪聖王。佛陀也指出有三種塔:
(1) 裝遺骸的骨塔、
(2) 供奉肖像或模仿肖像的肖像塔、
(3) 供奉袈裟、缽等遺物的遺物塔。菩提樹屬於遺物塔。
佛陀強調要禮敬值得禮敬的人,佛陀說法後,這婆羅門就證得初果。迦葉佛的浮圖塔一連七天在天空中示現,人潮不斷前來禮敬,第七天結束後,浮圖塔消失了,而為一座石頭浮圖塔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