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經濟不景氣影響,沉重的生活壓力讓部落青年不是外移,就是四處打零工維生,導致對部落推動具有使命感的青年,苦無機會得到奧援,或是缺乏對計劃撰寫的能力,再加上繁瑣的核銷程序,讓他們無法向政府申請經費,使得原本已經緩慢的原鄉發展更是雪上加霜。
5原鄉青年回饋部落
至善原夢青年計畫目前已執行三年,期間,深入探訪尖石鄉後山各部落組織,逐步連結有想法、行動力、願意接受挑戰、對土地文化有關懷的五位原住民青年,分別為:鎮西堡部落的尤瑪、泰崗部落的阿偉、石磊部落的瓦旦、馬里光部落的慕妮、以及新光部落的阿薊‧達利,他們盡心盡力,默默的守護部落,為部落付出奮鬥。
年近30歲電腦宅男 帶領部落走向科技
「泰崗部落有約一百戶人家,只有不到五戶人家有電腦。」來自泰崗部落年近30歲的青年阿偉,憑著自身對電腦的熱愛,於三年前開始推動部落數位科技的提升,更於一年前跟教育部承接部落電腦教室的開辦計畫,除希望縮短數位落差外,也希望能夠將部落的文化進行數位典藏。
「電腦教室使用的年齡層範圍從7歲的孩童到60歲的部落耆老。」阿偉說,電腦教室每周都有固定的開放時間,因此他每天幾乎都在電腦教室,教導部落居民使用電腦。「學電腦的步驟繁雜,從開機到點選連線上網,再到打字,有些民眾因為疏於練習,每次都得重頭學起,平均要花半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減少部落居民對電腦的恐懼,進而學習基礎的電腦運用。」
不過,讓阿偉非常感動的是,有一位部落代表,意識到身為代表要帶領大家學習電腦使用,因此,從自己做起,在一個多月的努力後,現在已經能上網瀏覽資訊。看著,大家學習玩電腦後的分享,真的很快樂。」
30歲政大博士生 自然農法研發奇才
「我想要創造台灣原住民的奇蹟,希望能將自然農法推廣到各個部落。」位於石磊部落的瓦旦,目前為政大民族系博士生,現年30歲,他就像一個手忙腳亂的人類學家,兼顧多種身分,卻怡然自得,他除了是三個孩子的奶爸外,更是社區工作者、課輔老師、家長會會長,和殷勤的農人。
「我養的雞和種的菜,不但不污染河川,而且還很健康。」瓦旦不斷的用實務經驗和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去挑戰既有的刻板印象。他利用當地的牧草,或是漢方藥材如:當歸、肉桂、櫻花等,製作成酵素,讓雞食用。「自然農法就像是無毒農業一樣,在噴灑酵素時,就算不慎噴到嘴裡,也都能當作飲料食用。」
他說,從事化學農業的人很多都有皮膚病,稍有不慎將會引起其他病變,更有醫學證明容易早逝。他更指出,化學農業的耕種方式,在施肥時,除了一定要穿上全套的配備之外,農舍甚至到處是雞糞味。
「讓我最開心的是把隔壁部落的化學王也願意轉作從事自然農法的耕種。」瓦旦驕傲的說。
「我希望大家都能有飯吃。」瓦旦說,他希望能藉由無私的分享,去回饋更多的原住民同胞,讓台灣其他部落的原民都能有安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