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士創立格魯巴,實以兩本「道次第」的論著為創派的基礎。此即《菩提道次第廣論》及《密咒道次第廣論》。 大士為不世出的天才,外通中觀、般若、唯識、律學及因明,內通事續、行續、瑜伽續及無上續等四部密續,因此在修持方面便能建立次第系統,適應當時學佛者的根器。
上述二論,大士旁徵博引,破立並舉,由是證成自己的說法,
以內容過博,非初學者所能理解,因此大士便自造《菩提道次第略
論》,以應世機。其弟子克主傑大師亦造《密續部總建立廣釋 》,
於是「菩提道次第」及「密咒道次第」皆有通俗本。
在宗喀巴大士以前,西藏各派皆據「如來藏」思想作為修習之究竟見地,稱「大中觀」。此亦可分為二支,一為甯瑪派及薩迦派所主的「了義大中觀」,在修習層次上即為「大圓滿」及「道果」;一為覺囊派的「他空大中觀」,在修習層次上為「時輪續」。宗喀巴大士以「大圓滿」僅堪為利根依止,不應當時藏人之機,而「他空見」則非究竟義,於是乃廣弘「中觀應成派」,月稱論師的中觀見由此即定於一尊。影響所及,今日漢土亦有學者認為「中觀應成派」為了義,如來藏思想為不了義。
相對於「他空」,應成派思想可視為「自空」。若依了義而言,
無論自空他空,執空即屬「邊見」,唯離邊始為了義,此即「深般
若波羅蜜多」之「無智亦無得」,亦即文殊師利之「不二法門」
(二即是兩邊)。然而宗喀巴大士主應成派說實亦無過失,因為應
成派實針對世間法的緣起而修空觀,世人修法皆不離世法,故密乘
的「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以至甯瑪派的「大圓滿密密加行」,皆依世間緣起法作修證,「離邊」、「不二」、「無智亦無得等僅能直指,而不能落言詮作教授,以此之故,依凡夫修習,應成派思想實亦可視為了義。
宗喀巴大士由是即依彌勒教法而修「止」、依月稱教法而修觀」。這即是「菩提道次第」所建立的止觀。
《廣論》說「止觀」甚為詳盡,但實不便於初學。故《略論》則重
「三士道」,這是對阿提沙尊者《菩提道燈論》的發揮。由十善而入
「下士」;由四諦十二因緣而入「中士」;由六度四攝而入「上士」。並涵括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三個要點。這種次第建立,乃是印度所傳,前前證量為後後見地的傳統。例如中士,由小乘教授而入,至修證出離心時則已超越小乘,而為上士修習的基礎。由是「三士道」即成一貫。
今人對密乘的次第每有誤解,以為僅持一見地即可作次第修習,實不知每次第皆有各自的「根道果」(境道果)而前前之果(證量)
即為後後之境(見地)。於研讀本論之時,對此實應瞭解,否則即易
將「三士道」割裂,而不能成立為一完整的體系。
學佛的人最忌持門戶之見,排斥自宗以外的部派。是故宗喀巴大
士雖不主如來藏思想,亦不破甯瑪派的「大圓滿」,如今格魯派依然
是西藏密宗的主流,唯仍希望讀者於崇信宗喀巴大士的思想之外,卻
不可持之作為誹謗其餘顯密教派的根據。蓋此應非宗喀巴大士的本懷,而且亦破壞了「道次第」的傳統。
西元一九九八年歲次戊寅四月 談錫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