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心傳錄》談人生無常

《菩提道次第廣論》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所著的一部有關佛教顯宗修證方面的經典之作。而這部由蘭仁巴大師著,多識教授翻譯的《菩提道次第心傳錄》則對《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的核心思想做了高度的概括和總結。這本書相比較《菩提道次第廣論》語言精練,通俗易懂。研習完這本書以後,對宗喀巴大師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將會有更明晰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菩提道次第心傳錄》這本書從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三部分來論述了《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的核心佛學思想。本文將對比《菩提道次第廣論》就下士道當中人生無常這一部分來談談自己的理解。宗喀巴言:“殊勝下士者,是于現實不以為重,希求後世善趣圓滿,以集能往善趣因故”,即是對於具有下士根器的人以佛教的三善趣:天、人、阿修羅和三惡趣:地獄、畜生、餓鬼的劃分來引導人們逐步提升和調整自己的人生境界和生活態度。

一、人死的必然性

每一個人從一開始出生就會註定會走向死亡。這是亙古不變的一條自然定律。當然每一個人都不希望死,可是每一個人最終都逃脫不了這個普遍的規律。蘭仁巴大師以宗喀巴大師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為藍本就人生無常這個問題提煉出了三條規律並且為每一條規律引經據典作以證明。

第一條規律:死亡必定來臨。蘭仁巴大師認為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沒有任何一種辦法可以改變這一條。這個論點蘭仁巴大師用四個論據作以支持。

(一)眾生無論生在任何地方都避免不了死亡。在此,蘭仁巴大師舉了《無常集》(諸阿羅漢所集經中關於無常方面的典籍)中的一段話:“沒有任何一地方,可以避免死亡來,天上也無海中無,山林之中也無有”。這段話有力的佐證了死亡是沒有區域之分。

(二)眾生無論生在任何時代都會死亡。在此,蘭仁巴大師同樣舉了《無常集》中的一段話來證明死亡不受時間限制。前兩條從時和空兩方面來論述了死亡的必然性。

(三)無論何種生命形式都免不了死亡。

(四)沒有不死的任何辦法。

總之這四個理由說明了一個問題即死亡的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

第二條規律:壽命時刻在減少,沒有絲毫增加的道理。

對此,蘭仁巴大師引了《入菩薩行論》中的一段話來說明“濁世的壽命極短暫,一部分已經失去,所剩也已不多”的道理。

第三條規律:有生之年也沒有修法寬餘時間的道理。

以上的內容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則進行了更為詳細的闡述。如《菩提道次第廣論》第三卷中所說:“謂任受生何等之身,定皆有死,《無常集》雲:‘若佛若獨覺,若諸佛聲聞,尚須舍此身,何況諸庸夫。’任住何境,其死定至者,即彼中雲:‘住于何處死不入,如是方所定非有,空中非有海中無,亦非可住諸山間’”。

二、人死的未知性

觀想人生無常的第二條本質規律就是“死無定數”。既然我們一定會死,那麼到底是什麼時候死呢?蘭仁巴大師認為這就沒有一個固定和準確的規律可循了。

第一部分蘭仁巴大師闡述了眾生死無定數的原因。這一部分蘭仁巴大師提出了死無定數的三大理由。第一個理由是:南瞻部洲(地球)的生命的壽命長短沒有定數,尤其是濁世的生命的壽命長短不定,死無定期。佛教認為我們住的這個地方叫南贍部洲,南贍部洲眾生的壽量沒有一定。第二個理由是:眾生死因多而生因少。這就是說死無定數的第二個理由是導致我們死亡的時間太多了,相反促使我們生的原因太少了。即我們死亡的速度總是比生的生命的速度快很多,然而毀滅一個生命太容易了,可以是刹那間。所以說我們的生命太脆弱太不堪一擊了。蘭仁巴在這本書中也同樣說道:“損害生命的內因疾病種類有404 種,外因有魔障8000 種。延年益壽的條件只有藥物等少量東西,而且藥物等延年益壽的東西也往往會變成致死的原因,歸根結底沒有一樣不是致死的因緣”。第三個理由是:生命的本身是脆弱的,脆弱的就如水泡一樣,它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堅固,因此蘭仁巴大師認為我們每天都是和死忘擦身而過的。

第二部分列舉了死無定數的三種比喻,這三個比喻都非常形象的說明了世間各種生命在死亡面前的脆弱和平等。這本書中舉了油燈的例子,分了三個層次來說。第一個是油燈因為自身的原因而熄滅即油盡燈枯。第二個是油燈因為外部的原因而熄滅比如風。第三個是從時間這個角度來講的——油燈裏面的油還剩多少不定,而風什麼時候吹來更是個未知數,所以油燈什麼時候熄滅是無法判斷的,這裏借油燈來說明我們呢的生命是何其脆弱,我們的壽命是何其短暫。就像龍樹大師所說的:“生命害多無常還不如,水上吹起水泡易破滅,出入呼吸之間含生死,睡後能在醒來是奇跡”。

三、死亡來臨時除了佛法沒有任何東西能幫的上忙

正如《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所說:“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之三者”。既然一定要死,而且今天就要死並且死了以後所有的東西對於自己來說什麼都用不上。那麼只有一樣東西有用即佛法。蘭仁巴大師在探討這個問題是分出了三個理由和一個結論。

第一個理由是:死亡來臨時錢財幫不了忙。第二個理由是:死亡來臨時親人朋友幫不了任何忙。第三個理由是:死亡來臨時自己的身體也幫不了忙。

所以基於以上三個理由,蘭仁巴大師認為我們除了一心一意的學佛修行之外沒有別的任何出路。

總之,通過以上探討,蘭仁巴大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我們揭示了死亡的奧秘,讓我們瞭解到無論是生命的開始還是生命的結束都是人生必經的階段,是兩種不同的生命形式並且我們應以平和的心態來接受這完全不同的兩種生命形式。

 

相關文章:
《菩提道次第攝頌》(略本) 空穀天籟 緣氣:(7476)
釋『我、無我、存在』的安立 《菩提心釋2》第40~41偈 達賴喇嘛尊者 緣氣:(1952)

上一篇(小心另一種“口業”) 回目錄 下一篇(果乘諸宗最勝方便之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