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慈誠羅珠仁波切

證悟空性的三種方法|如何證明萬法空性

慈誠羅珠堪布

  證悟空性的方法,可以歸納為三種: 

  第一種方法,是最簡單、最下等的方法,即通過邏輯推理的方式去思維,最後把自己的每一個執著都推翻,從而覺察到世界的虛擬、空性與如夢如幻。再通過進一步的修行,就可以證悟空性。

  第二種方法,是密宗的氣脈明點修法。修氣脈明點與證悟空性,有著高效且直接的關係。在修完加行,灌了頂以後,就可以修氣脈明點的修法,從而比較快速地證悟空性。

  第三種方法,是最簡單卻要求最高的方法,是以心印心的頓悟方法。只有像六祖惠能大師,部分藏密修行人,以及一些印度的大成就者等根機非常成熟的利根者,才能使用這種方法。因為他們過去世修行過很長時間,根機已經很成熟,所以一兩句話稍稍點撥,就能證悟空性。大圓滿就屬於這一類的方法,既不去推理,不會講很多理論和複雜的修法,只是通過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去證悟空性。

  以上三種方法相當於三條不同的路,或三種不同的交通工具,但最終都能達到目的地——證悟、成佛,只是時間上有一些差別而已。可見,不一定所有人都要學密宗,即使最簡單、最基礎的第一個方法,也能消除執著,證悟空性。

  三、如何證明萬法空性

  (一)總說

  如何證明我們的執著,或對世界的認識是錯誤的呢?

  我們判斷一個事物,首先是用感官去感知,之後再把感知到的資訊,傳遞給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在分析這些資訊之後,再得出結論。我們對事物的判斷過程都是這樣的,科學家們也只不過是多了些儀器而已。

  判斷結果要準確,首先感官必須準確無誤。如果感官有錯,就會把錯誤的資訊傳遞給意識,同時意識也要有足夠的能力去判斷,否則判斷結果自然就謬之千里了。

  在沒有學習中觀,修習般若空性的時候,我們會認為,眼睛看到的都是真實的。現在通過學習可以證明,萬事萬物都是空性。

  中觀證明空性,有五種理由,也叫五大因。其中第一因,叫“破有無生因”。一個理由明白以後,其他理由也可以舉一反三。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一個理由都可以證明,為什麼還需要那麼多的理由呢?這是針對眾生的不同根器而幻化的不同方便。有些人比較容易瞭解第一個理由,有些人認為第二個理由更為適合……所以就推出了五種理由。下面著重為大家介紹“破有無生因”。

  (二)“破有無生因”

  萬事萬物都在不斷生滅。如果不生不滅,永遠保持一種狀態,就根本無法變化,無法運動。就像一個人誕生了,才可以生存和死亡一樣。物質的存在,有著前面的誕生,中間的停留與最後的毀滅三個階段。首先要有生,才會有住和滅。

  現在我們來觀察一下,物質到底是怎樣誕生的。在巨集觀世界當中,我們不需要觀察,因為宏觀世界只是我們的幻覺而已,為了維持現實生活,就讓它繼續“存在”吧!真正實質上的誕生,只能發生在微觀世界當中。

  在誕生一個新物質的時候,我們會認為它是果,來自於另外一個因。因產生了果,果受到了因的影響而產生了,這是大家公認的。但進一步觀察,在新物質誕生之前,它是存在(有)還是不存在(無)呢?答案只有兩個,有和無。我們不能說,它既不是存在的,也不是不存在的。

  有些古老的宗教認為,物質誕生之前,是存在的,只不過隱藏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誕生的過程,是從看不見的地方顯現出來。世上沒有一個完全新生的東西,所謂的誕生,就是從看不見變成看得見。

  我們一般人的概念是,事物的產生,就是從無到有。比如,種花的時候,種子上面肯定沒有花,所以才會去種。如果已經有了花,就沒有必要種花了。

  這就是現實生活。如果不觀察,一點問題都沒有,從無始以來至今,哪怕人類再進化一萬年、十萬年,都沒有問題。但如果進一步觀察,就會發現另一個世界。

  首先,我們怎麼能把沒有的東西變成有呢?所謂的因果關係,就是因把一個能量傳遞給即將誕生的果,讓它變成有。但此時因和果能不能同時存在呢?不可能。因果同時存在,就意味著果已經有了,既然如此,又何須因呢?因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就像糧食已經存在,種子也成了多餘的一樣。同時並存的東西,就像大小兩尊佛像,是沒有因果關係的,因為二者都已經形成了。大佛像的產生,並不需要小佛像的説明。

  既然不能同時存在,那是不是一前一後呢?大家一般會說,因在前,果在後,這是天經地義的。但這也意味著,因存在的時候,果不存在。在宇宙的任何角落,都找不到果的存在。既然它不存在,因又把能量傳遞給誰呢?沒有可以傳遞的物件,傳遞的對方根本不存在。

  因果同時存在的情況,也即果在產生前已經存在(有);因存在的時候,果根本不存在的情況,也即果在產生前並不存在(無)。無論讓存在的東西誕生,還是讓不存在的東西誕生,都沒有辦法。除了果存在與不存在兩種情況以外,不會有第三種情況,這就是“破有無生因”。

  那為什麼我們現在能看到現實生活當中的各種因果呢?這叫緣起。一切都不存在,只是幻覺而已。

  大家一定要靜下來思考一下,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因果是存在的,父親和兒子不就是活生生的因果嗎?”這些都是幼稚的想法。從幻覺的角度來講,因果當然成立。如果我們願意自欺欺人,相信、接受這個幻覺,不接受其他的世界觀,那就不要學了,平時儘量做點善事,不要害人,相信因果,相信輪回,這樣有可能來世會過好一點的日子,但這種好日子也是轉瞬即逝的。如果不滿意現有的狀況,渴望從虛擬的世界中逃離出去,就要去尋找答案。何去何從,自己選擇!

  (三)緣起性空

  緣起的意思,是指待緣而生,待緣而起。或者是從緣而生,從緣而起。佛教認為,萬事萬物的生滅,不是因為其他的萬能神、造物主,而是有因緣的。如果沒有因緣也可以生滅,果就會毫無章法地產生,世間的規律就會亂套,不可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請注意,此處講的緣起,與前面介紹的無因無緣,不生不滅並不矛盾。緣起,是從凡夫五種感官的角度而言的,中觀稱之為世俗諦。後面加個“諦”字,表示真實。如果不深入觀察,這些東西都是非常真實的,所以稱之為“諦”。

  “起”有兩種意思:第一,即從因緣當中產生的意思。比如種子產生果;第二,是相互觀待的關係,包括左右、上下、長短、快慢等所有對立的事物。其中右的緣就是左,左的緣就是右。因為有左,所以有右;因為有長,所以有短等等,這些相對、抽象的概念都不是物質,佛教稱之為觀待法。

  本來觀待法隸屬於精神,並不是物質,但在很多時候,我們的精神會與外面的事物混在一起。如果不混在一起,人與人之間根本沒有辦法溝通。

  比如,我說出“佛像”的時候,我自以為我在講“佛像”,聽眾也認為我在講“佛像”。實際上“佛像”只是一個物質,根本沒有辦法講出來。但所有聽得懂漢語的人,都會將“佛像”這兩個字,與真實的佛像混在一起。只要聽到“佛像”這兩個字,心裡想的就是“佛像”。只有默認這種錯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才能溝通。關於這些問題,因明研究得非常透徹。

  緣起這兩個字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內容,即緣起和空性實際上是一個意思。也就是說,凡是從因緣當中產生的東西,都是空性,都不成立,都是虛幻而沒有實質的。就像夢中的景象,無論夢裡看到的再怎麼真實,醒來以後,一切都是一場空。

 





主持人
慈誠羅珠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