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乘次第
|
| | |
九乘次第論集 九乘差別廣說 外密與內密判別
談錫永,法號無畏金剛(Dorje Jigdral),以筆名王亭之馳譽於世。廣東南海人,先世八旗士族。
以下為龍青巴尊者與密彭尊者見地之撮要,據《宗輪藏》及《如意藏宗輪要義》--
就見地(根)而言,外密對二諦仍有區別。大部份外密行者,先觀一切顯現(世俗諦)為本尊,於結束之際,當行者將本尊身相消融時,行者始觀勝義諦,亦即離一切名言概念及戲論。
內密行者,則觀二諦相融及雙運。內密之見地(根)乃以無分別智領悟一切清淨無染,了知一切法之顯現為三壇城,即無始時以來佛之身、語、意三壇城。外密之見地則非是。就生起及圓滿二次第而言,內密行者修持時,生、圓二次第乃相融而修,此乃基於視一切法皆清淨之無分別智。但外密行者則將二次第分別而修。就灌頂而言,外密以“瓶灌”為主,而內密則以“秘密灌”、“智能灌”及“名詞灌”為主。修道上,外密行者攝受清淨純一之食物、衣服、住舍等。然內密行者則以平等無分別攝受一切。于觀想時,內密行者之本尊與其明妃雙運,而外密行者則否。
于觀想處所時,外密行者輒生起清淨華麗之處所,例如宮殿、須彌山頂等。而內密行者則生起如屍林、鄔金刹土等。於所用之法器,外密用貴重金屬所制之清淨法器,而內密則多以顱骨為之。就服食而言,外密行者享用三白三甜之食物,即奶、牛油及乳酪等三白,與糖、蜜與糖漿等三甜。內密行人則享用五肉——人、牛、狗、馬、象及五甘露——大便、精液、腦髓、血(女性經血)及小便。就果而言,內密行者于今世即身成佛,而修外密者則須于未來世方能成佛。
三外密之經續,為藏密舊派與新派所共有。但三內密(大瑜伽、無比瑜伽及無上瑜伽)之經續,則為寧瑪派所獨有。而無上續部大略分作母續、父續及無二續三類,為藏地噶朱、薩迦、格魯等派所共遵。
◇ 三內密判別
《金剛薩埵心要鏡續》云:
大瑜伽,乃生起次第,有如一切教法之基礎。無比瑜伽,乃圓滿次第,有如一切教法之通道。無上瑜伽,即大圓滿,有如一切教法之精華。
不同學者與不同經續,對三內密之分別皆有不同分類。法吉祥譯師(Lo-Ch'en Dharmasri 1654-1718)曾於《密主事業善說教授》中總括數種不同之說法如下:
在解答朗恰巴華(Glan-Ch'ab Bar-pa)問題時,小宿氏尊者(rJe Zur-Ch'ung)云:了知一切法皆為自心識幻化,此為無比瑜伽;了知一切法之顯現乃根本心識之自相顯現者,即為無上瑜伽,蓋俱生喜金剛(Ru dGa'-Rab rDo-rJe)曾雲:一切法以幻化、力用及自相顯現。
大瑜伽行者證知一切法乃心性之幻化,而心性中“有”(方便)與“空”(智慧)無二無別。無比瑜伽行者證知一切法乃心性之力用,而心性中之法界與根本智無二無別。無上瑜伽行者證知一切法乃心性之自相顯現。此心性即無始以來自然存在之本覺智,無生無滅。達(mDa')及倫(Glan)(譯按:小宿氏尊者二大弟子)皆持此說。
根據喬恭布巴(sKyo Gong-Bu-Pa)所言:大瑜伽較注重“行”,無比瑜伽較重“修”,而無上瑜伽則注重於“見地”。另根據般若光(Lha-rJe rog)謂:大瑜伽,因強調生起次第之故,以三等持(空性、大悲心與種子字)觀想漸次生起本尊。無比瑜伽,因強調圓滿次第之故,不重漸次生起,而主立時觀想生起本尊,而無上瑜伽或大圓滿,並無任何觀想,蓋已超越上述二次第之故。
梅雅聰渣(Me-Nyag 'Byung-Grags)雲:雖然所有三內密修行者皆於生、圓二次第上修持,然大瑜伽較注重生起次第,無比瑜伽較注重圓滿次第,而無上瑜伽則無修無整。
結地譯師慶喜金剛(dPyal Lo-Tsa-Ba Kun-'dGa rDo-rJe 譯按:本書原作二人,今據敦珠法王之《寧瑪派教法史》英譯本第三五九頁而定為一人)亦奉此說為圭皋。龍青巴尊者謂大瑜伽為父續,乃關於相狀顯現與善巧方便,對滯於戲論及嗔毒之行者較適合。無比瑜伽為母續,乃關於空性與根本智,對有較平穩心態及滯於貪毒之行者較為適合。無上瑜伽,乃關於無二無別,對滯於癡毒之行者較適合。
龍青巴尊者於《心性休息》中雲:
大瑜伽,主要涉及氣、生起次第及善巧方便。無比瑜伽,主要涉及明點、圓滿次第及般若。無上瑜伽,涉及一切事物、無二無別及根本智。
顯密教日尊者于《吉祥秘密藏續大綱·寶藏匙》略釋如何於大乘二諦上,建立三內密之見地:
大瑜伽以有與空為二諦:一切顯現為大清淨之世俗諦,而空性為大平等之勝義諦。同樣,無比瑜伽以一切顯現為世俗諦,即普賢王如來,即三法座之壇城,複以空性為勝義諦,即普賢佛母,即本始如實之壇城。無上瑜伽亦同樣以顯現為世俗諦,即根之明相、即法爾成就,而空性則是勝義諦,即法界之根本、即無始以來之清淨。對所有(內外)密而言,有、空二諦乃表達其見地之唯一形式。
在龍青巴尊者所造之《大車解》中,對三內密獨特之處有如下之闡釋:
大瑜伽(善巧方便之父續)之行者主要靠修持二種方便而得共與不共成就。一為善巧方便,即(生起)本尊壇城之生起次第;二為根本智方便,即離言自在,亦即光明與空性雙運。二者既雙運,剛能清淨五大種(地、水、火 風、空)內之風息。無比瑜伽(即母續),主要為根本智方便,只有少數生起次第之教授。于無比瑜伽中,行者之明點通過修持,于四喜智所生之大光明中得證菩提,其修持方便為用咒字、薄伽壇城(Bha-ga Mandala),以自身(即善巧方便)及他身(即明妃),於正覺母體之次第中修證。無上瑜伽之行者,除強調於生、圓二次第之雙運中得證悟外,複以離一、多之大根本智(此大根本智即以光明為顯現之究竟自性)而得證悟。
無畏洲尊者('Jigs-Med Gling-Pa 1729-1798)于《龍青心髓三瑜伽大吉祥口訣總義》中寫道:
大圓滿為上士設 無比瑜伽為中士
大瑜伽為下士立
漸生壇城大瑜伽 有如一切密續根
無比瑜伽刹那成 有如一切密續道
離心識相大圓滿 則是一切密續果
于大瑜伽修習中 以三等持淨執著
清淨情器世間執 三等持者即幻變
究竟自性之力用 以及無生勝義諦
以此等持力生起 能依所依之壇城
無比瑜伽教授雲 普賢佛母之母體
純淨廣大即法界 法界勝義且究竟
由此生普賢如來 此即是為根本覺
於離一切言說中 勝義法界與本覺
雙運而得法爾見 以此覺受之力用
木尊壇城相應生 法爾圓滿深等持
二障由是得清淨 複次生起四佛身
于此勝義大圓滿 能證本尊即覺心
且證此心即是佛 以本來即是佛故
更無一法可生起 于此自然清淨中
不決定法生起時 無對治亦無修整
法爾光明離意度 于中顯現諸佛性
凡是刹那生起者 悉皆知已是空性
無畏教日尊者于《吉祥秘密藏續大綱·寶藏匙》中概述三內密如下:
于無上續中,有大、無比及無上三部之分。此三部密之究竟義,皆為光明本來自性之純一法爾,其特質即為空明無二。此究竟義之法門有三:(一)依生起次第之詳明儀軌修三身為道;(二)依生起次第中之簡軌漸次修內智與勝義法界;(三)無須依靠生起次第所安立之儀軌,而以無修無整之自然等持現證內智。強調上述第一、二、三法門之中密,分別冠以大、無比及無上之名。
無畏教日尊者于《大圓滿》中解釋三內密之教授重點如下:
(一)父續(或大瑜伽)中,由控制氣而得力用,行者即可赤裸裸地得證光明。此淨光明或可由灌頂而致。若行者控制甚而增加氣量,則所致之光明將趨穩定。(二)母續(或無比瑜伽)中,由圓滿明點而得力用,行者可控制光明瑜伽。若因明點上升與下降令所生之喜樂增加,則生起及增加光明之力亦相應增長。隨著行者控制氣及生起大樂,一切言語概念之戲論亦隨之消滅,而光明亦轉趨熾盛。父續及母續皆有氣與明點之修習,只因重點有所不同而有區別耳。(三)無上密之行者,于光明中,攝持能令光明生起且不滅之本覺。此光明離虛幻,非因緣生,由無始來時已存在。今因光明本身之氣所鼓動而復蘇。以徹證法界與根本智之究竟認知故,此種光明之證悟,遂發出如千日之光輝。
◇ 三內密細分
三內密之每一部複可細分為三支部,此種細分乃根據每一支部內見與修之特點而作。無畏洲尊者于《龍青心髓三瑜伽大吉祥口訣總義》略述之如下:
三內密中每一部
若再加以細區分 則說共有九支分
壇城漸次生起者 名大瑜伽之大密
壇城法爾圓成者 名大瑜伽無比密
無生勝義之法界 乃大瑜伽無上密
刹那而成之壇城 名無比之大瑜伽
於本尊事相壇城 勝義法界得圓成
是為無比之無比
本尊自證智無二 為無比之無上密
證悟輪涅即壇城 乃無上之大瑜伽
心識法爾成本尊 乃無上密之無比
心印法界無體性 離一切非真實論
無上密之無上密 由根道果三者中
生起及圓滿次第 我已解說九支部
◇ 主要密續來源
據密乘經續之歷史,大部份新譯密續——例如密集金剛、時輪金剛及其它外密之經典,皆由釋迦牟尼佛所說,但三內密及舊譯密續則非源自釋迦。
大瑜伽與無比瑜伽之密續出現於人間,乃當釋迦涅盤後二十五年,五大持明在摩那耶山(Mount Malaya),於定中由金剛手如來所傳授。複由五持明中之無垢稱(藏名Dri-MedGrags-Pa 梵名維摩詰Vimalakirti屬離車毗族Licchavi)傳予鄔金國王——渣王。
大瑜伽除續部之經典外,尚有另一種類,名為修部(Sadhanas)之經典。以下所述大瑜伽修部之八種經典,其傳承共分二派,分別為教傳(bKa'-Ma)及岩傳(gTer-Ma)。
甲、下述經典乃不同大德由教傳攝受,亦即師徒相傳:金剛忿怒尊(Vajraheruka或Yang-Dak)經典由吽迦囉尊者(Humkara)所得;大威德(Yamantaka)則由文殊友(Manjusrimitra)受持;馬頭金剛(Hyagriva)由龍樹(Nagarjuna)受持;甘露金剛(Vajramrta)由無垢友(Vimalamitra)受持;普巴金剛(Vajrakila)由釋迦光尊者(Prabhahasti)及蓮花生大士受持。
乙、修部岩傳:以下經典由事業自在空行母(Las-Kyi dBang-Mo)封印,交付予下述諸大德,而此等經典稱為修部岩傅:吉祥忿怒尊(Sriheruka)之經典付于無垢友;金剛忿怒尊(vajraheruka)之經典付予吽迦囉尊者;閻摩死主(Yamaraja)交予文殊友;馬頭金剛付予龍樹;普巴金剛付予蓮花生大士;差遣非人(Mamo)付予達那生芝達尊者(Dhanasamskrta);世間供贊(mCh'od-bsTod)付予嚴布姑希(Rombhuguhya);及猛咒詛詈(Drag-sNgags)付予寂藏(Santigarbha)。空行母複將善逝集(bDe-gShegs 'Dus-Pa)交付與蓮花生大士。上述大德將該等教授傳予弟子,大多數之傳承至今未斷。
無上瑜伽之根本密續由俱生喜金剛(傳無上密於人間之第一位祖師)于定中由報身佛金剛薩埵直接傳授。俱生喜金剛複將傳承付予文殊友。無上瑜伽系統之教授,由不同之傳承而遞嬗,於西藏稱之為大圓滿。
◇ 三內密之主要經續
現存內密經典均收入二十六函(譯按:應作“二十五函”)之《甯瑪十萬續》(rNying-Ma rGyud-'Bum)中。
◇◇ 大瑜伽密續
大瑜伽之密典,率由印度大德及藏地譯師,如蓮花生大士、無垢友、寂藏、智藏(Jnanagarbha)、遍照護(Vairocana)、虛空藏(Nam-mKha'i sNying-Po)及(努)佛智(Sang-rGyas Yc-Shes)等傳入西藏。大瑜伽之密典分二大類,即十八續及修部。不動壽灌大聖尊者據大伏藏師不變金剛(gTer-Chen 'Gyur-Med rDo-rJe 1646-1714)之著述,列明大瑜伽之主要密續如下:
甲、續部:
(一)所有大瑜伽密續之根本續,乃《幻化網秘密藏續》,全名為《金剛薩埵幻化網根本續秘密心要》。
(二)解說續:
五主續:
一、身續:《佛相應》(Sang-rGyas mNyam-sByor)
二、語續:《月密明點》(Zla-gSang Thig-Le)
三、意續:《秘密集》(gSang-Ba 'Dus-Pa)
四、功德續:《吉祥初勝》(dPal-mCh'og Dang-Po)
五、事業續:《羯磨磨勒》(Karma Ma-Le)
五修續:
一、《忿怒尊遊戲》(Heruka Rol-Ba)(佚)
二、《寶馬遊戲》(rTa-mCh'og Rol-Ba)
三、《悲心遊戲》(sNying-rJe Rol-Ba)
四、《甘露遊戲》(bDud-rTsi Rol-Ba)
五、《十二普巴》(Phur-Pa bChu-gNyis)
五事業續:
一、《大象渡涉》(Glang-Ch'en Rab-'Bog)
二、《山王連綿》(Ri-Bo brTsegs-Pa)
三、《智慧威電》(Ye-Shes rNgam-Glog)
四、《誓句莊嚴》(Dam-Tshig bKod-Pa)
五、《等持一緣》(Ting-'Dzin rTse-gChig)
二副續:
一、據《善說白蓮池》雲為《毗盧遮那幻化網》(rNam-sNang sGyu-'Phrul Drva-Ba)
二、《方便絹索》(Thabs-Kyi Zhags-Pa)
乙、修部:
八大本尊壇城(Mandala)之修部經典分兩類——教傳及岩傳。此八大本尊壇城為:
(一)閻魔身,
(二)馬頭語,
(三)金剛忿怒(真實)意,
(四)殊勝甘露功德,
(五)普巴事業,
(六)差遣非人,
(七)世間供贊,
(八)猛咒詛詈。
◇◇ 無比瑜伽密續
無比瑜伽之密續,由無垢友、遍照護及努佛智等傳入西藏。據不動壽灌大聖尊者之《天鼓譬喻論》所雲,無比瑜伽之密續有:
甲、四根本續:
一、《遍集明覺經》(Kun-'Dus Rig-Pa'i mDo)
二、《諸佛密意總集》(Sangs-rGyas Tham Chad dGongs-Pa'Dus-Pa)
三、《智慧威電》(Ye-Shes rNgam-Glog)
四、《屍林杜鵑遊戲》(Dur-Khrod Khu-Byug Rol-Ba)
乙、六支分續:
一、《普賢廣大自住續》(Kun-Tu bZang-Po Ch'e-ba Rang-LagNas-Pa'i rGyud)
二、《灌頂王》(dBang-bsKur rGyal-Po)
三、《最勝等持》(Ting-'Dzin mCh'og)
四、《分際配合第七》(sKabs-sByor bDun-Pa)
五、《精進具義》(brTson-Pa Don-lDan)
六、《三昧耶莊嚴》(Dam-Tshig bKod-Pa)
丙、十二稀有續:
一、《寂靜天續》(Zhi-Ba Lha-rGyud)
二、《法性寂靜天續》(Ch'os-Nyid Zhi-Ba'i Lha-rGyud )
三、《大忿怒天續》(Khro-Bo'i Lha-rGyud Ch'en-Mo)
四、《忿怒天續之大了悟》(Khro-Bo'i Lha-rGyud Kyi rTogs-Pa Ch'en-Po)
五、《大悲投施續》(Thugs-rJe Ch'en-Po'i gTor-rGyud)
六、《瑜伽內聚大續》(rNal-'Byor Nang-Pa'i Tshogs-rGyudCh'en-Po)
七、《吉祥熾燃忿怒母》(dPal-'Bar Khros-Ma)
八、《紅血續》(Rakta dMar-Gyi rGyud)
九、《火天寂靜整體熾燃續》(Me-Lha Zhi-Bar Kyur-Pa 'Bar-Ba'i rGyud)
十、《忿怒火供》(Khro-Ba'i sByin-bSreg)
十一、《大作吽》(HIung-mDzad Ch'en-Po)
十二、《大月密》(Zla-gSang Ch'en-Po)
◇◇ 無上瑜伽密續
無上瑜伽之密續分為三部:心部(Sems-sDe)、界部(Klong-sDe)及口訣部(Man-Ngag sDe)。
甲、心部有二十一主續,由無垢友與遍照護傳入西藏。據龍青巴尊者之《宗輪藏》分述如下:
(一)由遍照護所譯之前五續:
一、《覺性杜鵑》(Rig-Pa'i Khu-Byug)
二、《大力震動》(rTsal-Ch'en Drug-Pa)
三、《金翅翱翔》(Khyung-Ch'en lDing-Ba)
四、《石中熔金》(rDo-La gSer-Zhun)
五、《不落幢大虛空》(Mi-Nub-Pa'i rGyal-mTshan Nam-mKha'-Ch'e)
(二)由無垢友、仰智童(Nyag Jnanakumara)及玉聲藏(gYu-sGra sNying-Po)所翻譯之後十三種續有:
一 、《頂生王》(rTse-Mo Byung-rGyal)
二、《虛空王》(Nam-mKha'i rGyal-Po)
三、《樂幻莊嚴》(bDe-Ba 'Phrul-bKod)
四、《圓滿總義》(rDzogs-Pa sPyi-Ch'ings)
五、《菩提心滴》(Byang-Ch'ub Sems-Tig)
六、《樂無央》(bDe-Ba Rab-'Byams)
七、《命輪》(Srog-Gi 'Khor-Lo)
八、《第六明點》(Thig-Le Drug-Pa)
九、《圓滿總斷》(rDzogs-Pa sPhi-sPyod)
十、《如意寶》(Yid-bZhin Nor-Bu)
十一、《遍集明覺》(Kun-'Dus Rig-Pa)
十二、《至尊正士》(rJe-bTsun Dam-Pa)
十三、《修習義成》(sGom-Pa Don-Grub)
(三)其它三主續:
一、《遍作王》(Kun-Byed rGyal-Po)
二、《稀有》(rMad-Byung)
三、心部十三經
乙、界部之密續,由無垢友及遍照護傳入西藏。據不動壽灌大聖尊者之《天鼓譬喻論》所載,界部部份主要密續如下:
一、《大界無央王》(Klong-Ch'en Rab-'ByamsrGyal-Po)
二、《普賢大虛空》(Kun-Tu bZang-Po Nam-mKha'i-Ch'e)
三、《明覺自力現升》(Rig-Pa Rang-rTsal Shar-Ba)
四、《教誡眾輪》(gDams-Ngag sNa-Tshogs 'Khor-Lo)
五、《聖道莊嚴》('Phags-Lam bKod-Pa)
六、《金剛薩埵虛空邊際平等》(rDo-rJe Sems-dPa Nam-mKha'i mTha'-Dang mNyam-Pa)
七、《智慧密炬》(Ye-Shes gSang-Ba sGron-Ma)
八、《寶輪》(Rin-Po-Ch'e 'Khor-Lo)
九、《智慧秘密》(Ye-Shes gSang-Ba)
十、《智慧圓滿》(Ye-Shes rDzogs-Pa)
十一、《菩提心普作淨耳說法》(Byang-Ch'ub Kyi Sems Kun-La 'Jugs-Pa rNa-Dag sTon-Pa)
十二、《菩提心金剛散光》(Byang-Ch'ub Kyi SemsrDo-rJe A'od-'Thor)
丙、口訣部之密續,主要由無垢友班智達及蓮花生大士傳入西藏。
茲據不動壽灌大聖尊者之《天鼓譬喻論》及蓮花業緣力尊者之《大圓滿上師心要釋》中所言,口訣部亦分作“絕密”及“心髓”二支分部。主要密續如下:
(一)十七續(rgyud-bcehu-bdun):
一、《圓滿自生》(rDzogs-Pa Rang-Byung)
二、《無字》(Yi-Ge Med-Pa)
三、《明覺自現》(Rig-Pa Rang-Shar)
四、《明覺自解脫》(Rig-Pa Rang-Grol)
五、《寶積》(Rin-Po-Ch'e sPung-Ba/sPud-Pa)
六、《舍利熾燃》(sKu-gDung 'Bar-Ba)
七、《聲應成》(sGra Thal-'Gyur)
八、《吉祥具妙》(bKra-Shis mDzes-lDan)
九、《金剛薩埵心要鏡》(rDo-rJe Sems-dPa'sNying-Gi Me-Long)
十、《普賢心鏡》(Kun-Tu bZang-Po Thugs-Kyi Me-Long)
十一、《紹介嚴飾》(nGo-sProd sPras-Pa)
十二、《珍珠寶鬘》(Mu-Tig Rin-Po-Ch'e'i Phreng-Ba)
十三、《普賢六界》(Kun-Tu bZang-Po Klong-Drug)
十四、《熾燃炬》(sGron-Mma 'Bar-Ba)
十五、《日月和合》(Nyi-Zla Kha-sByor)
十六、《獅子力圓》(Seng-Ge rTsal-rDzogs)
十七、《摩尼鑲嵌》(Nor-Bu Phra-bKod)
(二)二部其它主要密續:
一、《一發忿怒母》(Ekajati Nag-Ma Khros-Ma)
二、《光界熾燃》(Klong-gSal 'Bar-Ma)
口訣部中之絕密部,複有兩類經典。據蓮花業緣力尊者於《如長流之教日·耳傳教授精要》所雲,第一類涵括《十七續》及《忿怒母續》教法要點之心髓教授,因為由無垢友傳入西藏,故稱《無垢心髓》(Vima sNying-Thig)。第二類涵括《光界熾燃續》教法要點之心髓教授,則由蓮花生大士傳入西藏,名為《空行心髓》(mKha'-'Gros Nying-Thig)。
龍青巴尊者則為《無垢心髓》及《空行心髓》作注釋補充,分別有《上師心要》(Bla-Ma Yang-Tig)及《空行心要》(Mkha'-'Gro Yang-Tig);又綜合兩種心髓而有《甚深心要》(Zab-Mo Yang-Tig)又名《心要如意寶》(Yang-Tig Yid-bZhin Nor-Bu)。此二根本典籍與二注釋合稱《四部心髓》(sNying-Thig Ya-bZhi)。此為心髓派中部份最重要之經典及著作。
(譯按:原文略有含混,譯時已參考其它典籍改正,不贅。又,《口訣部十七續》之漢譯,收于本叢書見部。此外亦準備翻譯《四部心髓》,正在組織中。)
|
主持人 |
談錫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