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慈誠羅珠仁波切

空性與因果的矛盾

慈誠羅珠堪布

誰見輪涅一切法,永無欺惑之因果,

  滅除一切所緣境,此人踏上佛喜道。

 

  緊接著,宗喀巴大師又進一步地說明緣起法的概念︰

 

  “誰見輪涅一切法,永無欺惑之因果”,這句話很重要,也就是說,雖然一切都不成立,但從錯誤觀念的角度而言,因果、輪回、涅槃的一切萬法卻毫無錯亂、真實不虛地存在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千真萬確、永無欺惑的事實,這就是因果的自然規律。

 

  這就像雖然通過科學已經證明,一切物質都是瞬息萬變、刹那生滅或運動的,但從肉眼所見的層面來說,我們仍然可以承認某個物質是恒定靜止的一樣。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認為,一個小時之前來到這裡的是我,現在坐在這裡的仍然是剛才的那個我。

 

  有的人可能已經聽糊塗了︰一會兒又說因果不存在,一會兒又說因果不虛,這應該怎麼理解呢?以前的《慧燈之光》當中講過,這是從二諦的不同側面來區分的。詳細的原因,大家可以看書,此處就不再重複了。

 

  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一定要認真反復地進行思考,時常有些人在聽到空性的說法之後,便認為“既然一切都是空性,因果也不存在,我們為什麼還要去修行,還要去度化眾生呢?純粹多此一舉!”

 

  曾經也發生過這樣的情況,有一位元十分了不起的上師為弟子們傳講大圓滿法,當他講到“沒有善、沒有惡,一切都不存在……”的時候,一個路過的牧人聽到了,就回家用繩子拴住一隻羊的嘴,並且傻乎乎地告訴羊說︰“你也不存在,我也不存在,因果善惡也不存在。”然後,就眼睜睜地看著羊閉氣身亡。

 

  但是,在我們凡夫的境界中,誰也不能否認因果的存在。當我們有因果善惡執著的時候,因果善惡就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就能夠起作用。比如說,雖然從空性的境界而言,一杯開水並不存在,所以不可能把手燙傷,但如果我們不小心把滾燙的開水倒在了手上,就肯定會被燙得大呼小叫,因為我們感覺到疼痛了。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雖然我們在理論上懂得了開水不存在的道理,但由於修行跟不上,還有對開水、對手的執著,認為開水是很燙的,而手卻是肉長的,是有感覺的,所以不能去接觸開水。只要有了這樣的執著,就會被燙傷,理論上的認識在此時是不管用的,所以,在執著沒有消除之前,我們不能把開水倒在手上。

 

  同樣,雖然我們從理論上知道萬法都是空性,沒有善、沒有惡,但從現象的角度而言,卻還是要尊重因果、服從因果、相信因果,還是要跪在因果的腳下,因為我們的智慧還沒有成熟,我們的功力還沒有超越它,此時,它還具有很強的能力,此時如果不尊重因果,我們就會造業,並將最終受到因果的制裁。

 

  總而言之,在學佛的初期,我們一定要行善斷惡,不能對什麼都不執著,而是要用好的執著來推翻壞的執著,要借助善業的力量來消除不善業的力量。

 

  “滅除一切所緣境”,當意識知道眼耳鼻舌的資訊是錯覺以後,就開始變得聰慧起來,就不會再上當,無論眼睛怎麼一再地告訴我們,這個東西是紅的、綠的、方的、圓的等等,它都一概不接受;同樣,當耳朵傳遞出悅耳的聲音、刺耳的聲音、嘈雜的聲音等資訊時,意識仍然不為之所欺;依此類推,鼻子聞到的芳香、惡臭;舌頭嘗到的酸、甜、苦、辣;身體感受到的溫暖、嚴寒等等,都遭到了意識的一概否定︰雖然你們這樣認為,但你們的觀點是錯誤的,紅色既不是紅色,方形也不是方形,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是空性。現在我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我不會再上當受騙,不會再盲從,被你們牽著鼻子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只有佛陀告訴我的這些,才是唯一的真理。這就是證悟空性,就是滅除一切所緣境。

 

  綜上所述,首先,在我們的善惡執著還沒有徹底滅除之前,要相信因果,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規律;其次,雖然我們能感受到一切,卻要明白這只是源於感官的感覺,而不能認為這都是實有的,因果實際上並不存在,都是空性。

 

  比如說,當自己作了壞事而受到惡報,其中無論是作壞事,還是遭受報應,都建立在身體感覺的基礎之上。如果我們昨天吃了海鮮,今天就遭到病痛的折磨,誰知道我們在造作殺業呢?就是我們自己的感官。眼睛看到手去拿海鮮並送到嘴裡,然後由舌頭嘗到了海鮮的滋味,其中的眼睛、手和舌頭,就是證明我們造作惡業的證人;同樣,誰能感覺到我們在生病呢?就是我們自己的身體。因此,除了我們自己的感官之外,根本不存在什麼善業與善報,惡業與惡報。

 

  當我們了悟這些道理之後,對一切外境都不再會有執著,通過日積月累的熏習,就能令智慧逐步成長,令這些錯誤的概念逐漸淡化乃至徹底消失。當智慧的力量完全超越因果的時候,就不會再受因果的制約,不會再受山河大地、地水火風的影響,善也不是善,罪也不是罪,繼而從根本上打破了因果關係,獲得了最終的解脫。

 

  此時,就像沒有一絲雲彩的天空,除了藍色的虛空之外,看不到任何東西一樣,我們的心也除了一片虛空之外,不存在任何東西。至於外在的物質,也只是我們意識的投影而已,一旦證悟了內在的智慧,外面的一切也就隨之而解。

 

  “此人踏上佛喜道”,我們什麼時候才能達到這個境界呢?現在還不能著急,要從人身難得等加行開始啟程,當我們從最基礎的起點向解脫邁進的時候,就踏上了佛陀所歡喜的征程。通過天長日久的積累,就能一步步往這個方向趨近。

 





主持人
慈誠羅珠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