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道源法師

 佛堂講話 第三輯 六、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諸上善人慈悲:道源講幾句話打打閑岔。昨天講大勢至菩薩在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我們也應念佛求生西方,再回娑婆來度眾生。今天接講經文:

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這三句經文。其意義分三段來講:

㈠此土濁惡不宜辦道

這三句經文的意思,是大勢至菩薩自述他念佛成功以後,現今在娑婆世界,攝持念佛的人們,歸到淨土去。然而大勢至菩薩,就在此土領導我們念佛修行不好嗎?為甚麼要攝歸淨土呢?因為此土有五種濁惡,稱為五濁惡世,不宜辦道的緣故。五濁的名稱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分釋如下:

1.劫濁──劫,是時分、時間,俗語說年頭、年月。濁,是不清。如說:這年頭不好,這年月太亂,就是說的劫濁。

2.見濁──是知見不清,以五利使為體,見惑熾盛之相。簡述如下:⑴身見:眾生執著四大和合虛妄不實之身為我。為我故,造作一切惡業。我,實為造業之本源。⑵邊見:眾生執有執空,不起「中道見」。執有者認為生生世世,永恆不變,是名「常見」。執空者認為死了完事,一切空無所有,是名「斷見」。執有、執空、執常、執斷,皆非中道,而偏於一邊,故名邊見。⑶邪見:撥無因果,貽誤眾生。不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以盲引盲,墮坑落塹。⑷見取見:此類人對於道理曾有所見,執其所見之一點道理,認為至高無上,而以偏概全。由其所「見」之偏理,而「取」著不舍,因之引生一種不正之知「見」,故名「見取見」,這是「非果計果」的不正見。⑸戒禁取見:邪魔外道認為他們的戒禁至高無上。如耶穌教有十誡,他們禁吃眾生血而不禁吃肉,還要編出一套理由,硬說是他們的上帝賜給他們的。又如回教戒吃豬肉,卻吃牛吃羊。邪教如一貫道,也持不食肉戒,但蛋類在所不忌,這都是「非因計因」的不正見。由於以上五種知見不清,造成娑婆世界的見濁。

3.煩惱濁──以五鈍使為體,煩惑增盛之相。簡釋如下:⑴貪心:于順境上,起諸貪愛,不能擺脫。⑵瞋心:于逆境上,起諸瞋恨,不能含忍。⑶癡心:于平常境上,起諸妄想,不能覺察。⑷慢心:于諸眾生,心起傲慢,不能謙和。⑸疑心:于人於法,心起疑惑,不能決斷。以上五種妄心,名「五鈍使」,煩動惱亂,攪擾自性,不得清淨,故名煩惱濁。

4.眾生濁──凡夫以見濁、煩惱濁為因,造有漏業為緣,以此因緣,招感五陰和合,蓋覆真性。因此這一報的生命,即渾濁不清,以致心鈍體弱,苦多福少,而不能自度。

5.命濁──眾生以見煩二濁為因,以眾生濁為果。因果皆濁,故壽命短促,是為命濁。

五濁的體相,已簡單的說明了,再講五濁的因果關係:劫,本身無濁,由於見等四濁聚會於此一時間,故構成劫濁。見濁以五利使為體,煩惱濁以五鈍使為體,已如上述。眾生被此「十根本煩惱」驅使,絲毫不得自由,以致苦多福少,壽命短促。古人雲:「人生七十古來稀!」縱或七十不死,亦為老病糾纏,智暗體衰,不得自在。再講五濁發生的時節,此世界亦有非濁惡的時期。從人壽促至十歲起,人心向善開始增壽,每百年遞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人們從此舍福不修了,其壽命亦從此遞減,每百年減一歲,減至二萬歲時,濁惡開始興起。人壽在二萬歲以上時,是不濁不惡的。在五濁初起時,尚屬輕微;到了五濁熾盛時期,眾生可說苦了!我們看看現在時代,把五濁現象分析一下:劫濁越來越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人們還沒有得到喘息,第二次大戰就接著爆發了。第二次大戰結束至今,全世界哪裡得到一天的清淨?第三次大戰的恐怖,卻一天比一天加重!再講見濁,邪見、不正見充塞宇宙,哪裡還有人講求正知見?你要講正知見,大家認為你頑固、落伍,還要打倒你咧!再講煩惱濁,先講貪心,凡夫在生活上必需的衣食住行之資,固然非有不可。但現時一般人,在物質方面,除生活必需的範圍以外,仍是貪求無厭;在精神方面,則放縱無度。有了生活,還要娛樂。正當娛樂,已不能滿足其欲望了,還要節外生枝,花樣百出,新名詞叫做「找刺激」。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這種心理太危險了!大家都不能滿足欲望,都去找刺激,這就是無盡無休的貪心哪!貪心不能滿足,必然引起瞋恨心。瞋恨心以此時最為熾盛,大家天天看報,請看社會新聞版,傷害兇殺案件,無日無之。如為報仇雪恨而殺人,雖然犯法,倒還有點原因可說。你看那些拿刀亂砍、開槍亂打的,不是他仇恨的對象,甚至素昧平生的人,也不免做他刀槍的祭品。這種瞋恨已到了瘋狂的程度,把人性都喪失了,社會怎能不大亂呢?由於見、煩二濁,引生眾生濁。不知佛法的人不肯學佛,見思二惑輾轉增盛,智慧隨之愈益暗鈍,苦愈多而福愈少了。壽命本即短促,年輕時未聞佛法,無從修學,老來方知修學,而時不我予,修亦難得成功了!

依上述種種理由,皆足說明五濁惡世不宜辦道,再就我們自身所處的五濁環境,說明不易修證實況:劫濁,如寒暑、兵燹、饑饉、癘疫種種不清淨。見濁,如家親眷屬的知見不正,社會上邪說的誘惑嫉妒,種種障礙。煩惱濁,如家庭、社會、經濟、人事諸種煎迫刺激,心神不得清淨。眾生濁,如智鈍體弱,事與願違。命濁,如歲月如流,絕不稍待,尚未修好,已屆報盡命終了。尤以核子武器之威脅,更不容許常時靜修。總而言之,娑婆世界的苦海不宜辦道,所以大勢至菩薩,大慈大悲,把我們攝歸淨土去,我們要趕快念佛求生西方,說不定馬上來個原子彈,想念也念不成了。

㈡西方清淨正好用功

上節把大勢至菩薩攝持我們歸到淨土去的原因說明了,西方才是清淨世界哩!說明如下:

1.劫清淨──劫本無濁,被見等四濁染汙才濁的。西方沒有見等四濁,且四季溫和,無狂風暴雨,無戰爭,無三惡道,是故劫清淨。

2.見清淨──眾生都是蓮華化生,故無身見;佛子們修持的都是中道,故無邊見;皆是明因識果的善人,故無邪見;沒有邪教外道,故無見取見及戒禁取見,是故見清淨。

3.煩惱清淨──依報都是七寶合成,物質豐美,故無貪;伴侶都是上善人,以道相尚,故無瞋;有智慧的人才能生西,故無愚癡;風聲鳥語,無非法音,眾生常念三寶,故無慢;生西者皆淨信之士,故無疑,是故煩惱清淨。

4.眾生清淨──心敏體強,「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善根福德俱多,是故眾生清淨。

5.命清淨──西方眾生的壽命,無量無邊,是故命清淨。

五濁惡世,以見濁、煩惱濁之因,引生眾生濁、命濁之果,四濁交織,而成劫濁。西方世界,以知見清淨、煩惱清淨之故,而眾生的壽命悉皆清淨。以上四法,既皆清淨,劫即無從染汙,恰與此土五濁相反,故名淨土,亦稱極樂。

見煩二濁,即見思二惑,亦名界內惑。念佛須念到一心不亂,才能生西。一心不亂,即能降伏二惑,功力再深一點,即能斷除界內惑了。西方眾生,都是伏斷二惑的清淨身,何況連界外的無明惑、塵沙惑都斷除了的佛菩薩,所以西方世界是清淨世界,清淨世界才好用功修行。

阿彌陀佛以廣大誓願,經過無量阿僧祇劫,修聚無量功德,才成就了極樂世界,接引我們念佛人去修行。極樂世界,就是念佛人的大道場、大寺院,並沒有甚麼神秘。

譬如社會上一般家庭,多不適於修行,如生活的系累,孩子吵鬧,親朋酬酢,狗吠雞鳴種種煩擾,且親朋多半拉你吃喝玩樂,使你不能安心修行,這樣的家庭社會,就等於娑婆世界。寺院比較寧靜,沒有家庭裡那些煩擾,容易安心辦道,就等於西方淨土。但是每一座寺院,都是經過很長的時間,很多的功德才能成就的。這是合情合理的,所以沒有甚麼神秘。

娑婆眾生──人,終日被衣食住行四大問題纏縛著,不得自在。極樂世界,乃彌陀大願成就的,任運自然,衣食隨念即至;七寶樓閣,黃金為地;神通具足,任意所至,衣食住行,都無須罣心,多好修行啊!

有人懷疑:《阿彌陀經》說的那麼多的功德莊嚴,是真的嗎?這不必懷疑,實際上比經上說的還要好些!第一、佛是不說妄語的。第二、阿彌陀佛願大功深,積劫累行才成就的,並非無因的憑空冒出一個極樂世界來!以海會寺作比喻來講,今天大家看海會寺是一座莊嚴道場,到這裡來念佛。大家該記得十年前還是一片荒山吧!在這十年間,費了許多人的心力、體力、財力、物力,才有今天的成果。若繼續增進,再過十年,一定比今天還要好得多。假使你來這裡出家,衣食住不用你自己操心;如遇佛事外出,常住自然供你交通旅雜等費用,衣食住行生活四大要素,都不用你自己煩心籌措,比起在家修行,真有天淵之別!試想我們博地凡夫,尚能建設一座供大家修行的道場,何況阿彌陀佛那麼無量無邊的福德智慧,又經過無量阿僧祇劫的培養,成就了莊嚴的極樂世界,是應無疑義的。又如你到寺裡來修行,有法師說法開導,有道侶陪伴用功,決沒人拉你去吃喝玩樂,道心自然增長,何況極樂世界呢!你若生到極樂世界去,所見的都是「不退轉」的淨侶,或是「一生補處」的大菩薩。並且天天見佛聞法,那你還會墮落嗎?總之,此土濁惡不易修行,西方清淨才好用功,彌陀勢至都在那裡等著接引我們哩!但是須要我們至心念佛,否則,即使佛菩薩來接你,你也不會去呀!

㈢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前兩節就大勢至菩薩,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一段經文,說明此土濁惡,難修難證,西方清淨,易行易成的道理。現在再講大勢至菩薩為何要來此土攝化眾生?彌陀淨土是大乘佛法,佛菩薩是以普度眾生為懷。大勢至因發菩提心念佛,才證等覺菩薩位,來娑婆度生,是他的根本心願。

念佛人必須發菩提心,才能往生西方速證無生法忍,求得度生的智力,回入娑婆,「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大勢至菩薩也是這樣,證入無生法忍以後,正好來娑婆世界,廣度眾生以滿其菩提之願。講到這裡,再會歸自心:我們念佛,已發菩提心了,即在此土度生如何?可以的,並且是很理想的。本來隨時隨地隨緣隨分度化眾生,是每一個佛弟子的責任,但是所度不廣,這有兩種障難:

1.身不自在──我們凡夫,既不能分身,又不能變化。比丘是佛弟子中第一眾,說法度生,是他的基本任務。但有部分信徒,不敢或不願親近比丘,而比丘則不能現居士身或婦女身而度化之。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必須證無生法忍的大菩薩才行。

2.心不自在──我們凡夫,智慧辯才都有限,更談不到神通妙用了。以我道源來講,學法說法數十年,大體上只能與一般人結結普通法緣,對於福報大而惑障深,才智高而我慢重的眾生,即不能應機折攝。這和醫師治病一樣,大菩薩譬如名醫,一望一聞,即知病根所在;一藥一方,沈屙立愈。我們是普通醫生,如遇疑難大症,即無起死回生的把握,此即能見機不能見機的分別。我在臺灣各地講經,大家還都稱說不錯,使我更加慚愧!即以臺灣為例,現有一千萬人口,我們究竟度了幾個人呢?我們空有廣度之願,苦無廣度之資,真是焦急萬分!然而身不能變化,智不能觀機,急有甚麼用?以上講的因智慧不夠,致使身心不得自在。還有福報不夠,亦使身心不得自在。海會寺成立之初,即打算辦一所佛學院,但以經費無著,至今不能滿願,這是福報不夠,身心不得自在的又一事實。道源個人如此,在座各位還不都是這樣嗎?所以要趕快念佛,生西、見佛、聞法,證入無生法忍後,再來行化,才能滿願哩!

或問:西方證無生法忍的菩薩,一定很多,何以不見他們在此世界度濟眾生呢?菩薩天天在此度生,我們障眼看不見罷了!前幾天不是講過:「若逢不逢,或見非見」嗎?就是這個道理。

有人說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緣某居士夢中得知大勢至菩薩在上海說法,他認為非同常夢,於是急忙赴滬,比至則印師正在主佛七講開示哩!雖然印師否認他是菩薩再來,但是佛菩薩化身度眾之史實,則屢見不鮮,是無容置疑的。又有人說:佛菩薩既然天天在度眾生,為甚麼眾生還是這樣多呢?這也不必懷疑,實在佛比眾生多,只是我們凡夫的眼,但看見眾生,卻看不見佛而已。我先前也有這種疑問,某年在北平拜萬佛懺時,拜至中間,疑團忽釋,深信佛比眾生為多。這是我的一點經驗,提供大家參考。

大勢至菩薩自述從發心、修行、證果,以至自利利他的經過,至此已和盤托出了,我們要照他老人家的樣子學,發心、念佛、生西、證果,再來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話說多了打閑岔,好好念佛吧!

 





主持人
道源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