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 喇大仁波切教授-菩提道次第廣論-
在此,我們要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菩提心,這個部份在後面也會提到,但現在先有個概念會比較好。
今天要講菩提心我們應當要知道,生起菩提心的所依是什麼?就是在什麼地方能生起菩提心;以及菩提心的因,是什麼使菩提心生起;以及菩提心的自性,菩提心的本質這三種。菩提心之所依,處、因、以及自性這三種。
今天在講菩提心生起的所依的時候,首先我們第一個會提到什麼,提到何處不能生起菩提心,就是菩提心的非所依處部份,那這個地方是什麼?第一個是惡音洲,惡音洲指的是四大洲之一有個叫惡音洲的地方,惡音洲的眾生無法生起菩提心;再來一種就是所謂陰陽人,陰陽人無法生起菩提心;再來一種比較特別,他的性別是可以變換的,有時候會是男生,有時候又可以變成女生,在過去有,這種人他無法生起菩提心;再來就是邪見者,邪見者指的是不承認業果,不承認因果者;另外一種是造下無間罪的人,就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的人;以及無色界的天人;以及色界十八界當中的無想天人,無想天人是色界裡最高的,他們也無法生起菩提心。
菩提心必須在三界當中才能生起,這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和無色界,這三界當中不能生起的,是我們剛剛所指的那些地方,這叫做非所依,就是不能生起菩提心的「處」,梵淨天也無法生起,這在等一下會提到。
那什麼地方可以生起菩提心呢?天,即天神;人;龍;以及地獄這四種。為什麼知道天、人、龍、地獄可以生起菩提心呢?這些依據都是出自佛所說的經,佛經裡面有些字句會提到「…..一千天人發起菩提心…..」,「…..二萬人發起菩提心….」,「…..二萬一千龍歡喜發起菩提心….」,至於地獄呢?在佛經有講,釋迦牟尼佛祂最初發起菩提心的地方是在地獄,不旦如此,在《廣大味海經》這部經裡有提到,「…..一切的藥叉,以及地衹,鬼神,尋香(乾達婆)生起菩提心….」,這是可以理解的,在西藏有這麼多守護神和護法,他們最初都是為害一方的鬼神,因為被降服,降服之後令他們聽聞佛法,而後生起菩提心,所以他們才成為護法的。
為什麼這些陰陽人,無間罪者,邪見者,還有剛才所提到的,可以變男又變女的人,為什麼他們没有辦法獲得菩提心,為什麼没有辦法生起菩提心呢?因為業障極重的緣故,因為業障重,所以心就不穩固,心不堅固的人無法生起菩提心,因為這種人太過善變,他的心不堅固,時常產生變化,就像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很多人心不堅固,非常善變,常常會胡思亂想,這種人就是因為業障深重,所以在他身上很難生起菩提心。先不要提菩提心,受灌頂,受菩薩戒這個部份,這樣一個心性不穩定,業障深重的人,他有辦法獲得經中所講的別解脫戒嗎?別解脫戒指的就是在家戒還有出家戒,「別解脫戒」是個別解脫的意思,《中觀》裡面有講到,要獲得戒,要成為具戒的法器要有五種特點。
接下來講的是生起菩提心的因,生起菩提心的因有四種,這四種因第一個是什麼呢?
第一個是緣善法的信心,也就是圓善業的信心。
第二個是緣釋教的信心,就是圓佛法的信心。
第三個是緣佛子威儀,就是佛子行,圓滿菩薩威儀,圓滿菩薩行持的信心。
第四個是緣無上菩提的信心,就是願成就佛果的信心。
這是四種因。
特別解釋一下何謂佛子威儀?這所講的就是一個促成的條件,例如我有一個根本上師,我看到上師的威儀行止,對這個威儀產生嚮往和信心,我就發心說那天也能成就如同上師一樣的功德,就好像今天達賴喇嘛提倡和平,許多人因為達賴喇嘛威儀行止以及提倡和平的正見正行產生信心,同樣跟著一起追求和平,同樣成為佛教徒,同樣學習佛法,那都是對威儀產生信心的緣故。
這是四種因,除了這四種因之外,還必須具備四種緣,緣就是條件的意思,首先第一個是什麼?必須值遇佛的色身,例如佛像或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的功德。
第二個是見菩提心的功德,即見到菩提心的利益。
第三種是見佛法衰微而心中無法忍受。
第四種是見有情受苦而心中無法忍受。
必須具備這四種條件。除此之外,還必須具備四力。
第一種是自相續的種性顯現,就是自己相續中菩提心的種性顯現。
第二種是往昔所造的善業力成熟。
第三種是見大乘發心所帶來的利益。
第四種是此生所積善根的成熟。
必須具備這四種力才能讓菩提心生起。
講了這麼多,這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重要的是它的「近取因」,何謂「近取因」,就是最重要的因,這「近取因」是什麼?就是大慈大悲的心!我們剛剛所講的這一切都是「俱生緣」,也就是它的輔助條件,最重要的「近取因」就是大慈大悲的心。
菩提心的性相,就是菩提心的標準,菩提心的本質,菩提心的本質是什麼?二種願心所伴而生起,何謂二種願呢?這二種願指的是利他的願;以及希求無上佛果這兩種願力所生起的心叫做菩提心。這兩種願心它是如何運作的呢?今天所求,所圓的是什麼呢?是無上的佛果!這種希求無上佛果的心以什麼為助伴?以什麼為幫助?利益眾生,為求眾生獲得一切安樂的心!這樣的心稱為兩種願心。
這兩種願心它必須具備什麼?彼此互相相應!這彼此互相相應指的是什麼?必須具備五種相應,就是所謂的五相應心,心跟心所互相的相應:
一.所依相應,
二.所緣的相應。
三.行相的相應。
四.時的相應。
五.事的相應。必須具備這五種相應。
今天要生起菩提心,它還必須入了大乘道種姓的門,什麼叫「大乘道種姓的門」?以大乘發心為主要的本覺心,這就是所謂大乘的發心,也是大乘發心的本質。那大乘發心的因是什麼?大乘發心的因就是悲心,所以悲心是菩提心的因?它的緣就是我們剛才所講的四力、四緣,是為大乘菩提心的緣。因此要生起菩提心並不難,那這樣關於菩提心的意義有了解了嗎?
今天所謂菩提心就必須希求利它,以及必須希求無上的佛果,以這兩種希求心而生起菩提心,其他所講的那些都是促成菩提心的條件。
什麼叫做大乘道入門?大乘道入門它指的是,是否生起菩提心。若是生起菩提心就是入了大乘道的門,若是没有生起菩提心,就是未入大乘道的門。今天菩提心可以分成兩種,即是「願菩提心」以及「行菩提心」,若是以譬喻而言,可以安立21種譬喻,這個部份因為太多,所以就不提。
「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這兩者的差別在那裡?就是相續中有没有獲得菩薩戒的差別,若今天已生起菩提心的第二剎那並受持菩薩戒的話,那就是「行菩提心」;若是生起菩提心,但未獲得菩薩戒的話,這就是所謂的「願菩提心」。
今天要生起菩提心可以透過兩種方式而生起,第一種是自他相換;第二種是因果次第七口訣。生起菩提心的標準在什麼地方呢?今天生起的菩提心若是無造作的,無為的,自然而生起的, 那這樣就是生起菩提心,若今天生起菩提心依然須要透過造作,那這個還不能稱之為真正生起菩提心。今天阿底峽尊者在金洲大師的處所,以12年的光陰受持菩薩戒,聽聞菩薩戒,修學菩薩戒的口訣和教授,透過聞、思、修之後生起了非一般的菩提心,並且透過自他相換的方式而生起, 行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六度萬行。
|
主持人 |
喇大仁波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