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言淺釋 15-19 華智仁波切 造頌 

自我教言淺釋

  華智仁波切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釋 

 

 

15、不應聽聞有三種:不聞他人贊己德,

  不聞喜新者之語,不聞愚者之教誨。

 

  我們修行人應該聞佛法,而不應該聽一些不合正見的雜言穢語,其中不應該聽聞的語言主要有三種:

  "不聞他人贊己德"就是不要聽別人對自己讚歎誇獎的語言,因為這種語言容易引生起執著和傲慢心,使人墮入世間八法之網,我們修行人不能對這些有實執,而應象阿底峽尊者所說的那樣"應觀讚歎如空穀聲"。另一方面,即便是有功德,僅僅是讚歎也沒太大的意義,又不是隨喜,可以令彼此都得到同等的功德;又如果沒功德怎樣讚歎也不可能生出個功德。所以,沒有必要聽別人對自己的讚歎。修行人不能象世間人一樣,聽到別人的奉承誇獎,心就飄起來了,不論別人讚歎也好不讚歎也好,自己是最清楚自己的,應該象《格言寶藏論》講的那樣:"不因稱讚而高興,不因辱駡而憂傷,善持自之功德者,此乃正士之法相"

 

  "不聞喜新者之語",就是喜新厭舊人的話不要聽,因為,這種人特點是心浮躁不穩重。世間有句俗語"衣服是新的好,人是舊的好",一般世間人品好的人做事沉著,說話象板子上釘釘子一樣,對人也是一直很好,不會輕易交新友。修行很好的人也是一樣,道友也常是一個,說話做事也不激動,對任何人都是一樣。有些人呢,沒有一點知見頭腦,今天聽到這裏的法殊勝,這個上師了不起,象蜜蜂一樣來這裏了,過了兩天又聽說了另外一個地方的灌頂是從來沒有的、非常殊勝,馬上又跑到另外一個地方,簡直象牆頭蘆葦一樣,一點都不穩重,這樣很難在修行上有所成就。

 

  三是"不聞愚者之教誨"愚者就指那些沒有聞思修智慧、沒有世間正見,不信因果人。愚者什麼都地顛倒的,把世間八法等有漏法當作是最好的,把出世無漏的法當作毒藥。象社會上好多人,勸出家人還俗,去社會上混個一官半職,好象這樣人生就有意義了一樣。如果我們自己本身沒有穩固的正見,就很容易聽信愚者,這樣就真的失去了光明的前途,等待自己的最終只能是無盡的痛苦。所以,應經常用聖者的教言來熏習自己的見解行為,提高自己辨別正邪的智慧。

 

  16、不能希求有三種:不求富人之財物,

  不求高貴之地位,不求華麗之衣飾。

 

  修行人與世間人有很大的差別,其希求的目標更是不同。修行人所希求的是知足少欲、清淨的戒律、無上的智慧等戒定慧三學的功德,而世間人所希求的正是出家修行人要斷除的財、色、名、食、睡等輪回痛苦之因。所以,以前薩迦派的大德們曾說過:"貪戀世間不是修行者。"

 

  對世間的希求具代表性的有三種。一是"不求富人之財物",一個人擁有甚至象多聞天王一樣多的財物,但若除了使自己吃飽穿暖以外,不知道上供下施則沒有任何意義,任何財物人死後肯定全部留在人世間,一樣也帶不走,對自己的轉生毫無幫助。但現在的凡夫人因往昔貪求的串習力故,一見到富貴豪華就情不自禁地想:要是我有這麼好的條件多好啊!所以,祈禱供養黃財神比祈禱阿彌陀佛觀音菩薩還精進,並且找一個漂亮的藉口:上師啊,佛啊,菩薩啊,保佑我發財做個大大的老闆,讓我有錢供養僧眾。其實這樣沒有必要,僧眾有僧眾自己的功德福報,只要如理修行,自然會有供養的。作為一個修行人不作份內的修行,反而去追求財富,也不能算修行人。

華智仁波且早就說過:如果修行人越來越富裕,他的修行肯定不會好。一個修行人只要不餓著不凍著,能夠聞法修行也就非常滿足了,龍樹菩薩也說過:"所有財富中,知足少欲是最安樂的。"在《佛遺教經》中有一節專門講知足少欲的功德和希求財富的過患。所以修行人不要成為變相的生意人,若與世間人一樣,皈依念佛都是為了祈求發財,這樣就浪費了這個寶貴人身。我們這個暇滿人身應該用來解決生生世世的大問題,應該用來圓滿無漏之聖者七財,而不應用來貪求世間有漏之財。

 

  二是"不求高貴之地位"一般的人,總是想求得個一官半職,一旦地位比以前降低了,就睡不著覺。我們出家人不能對地位有希求之心,華智仁波且在《大圓滿前行》中講:象天一樣高,象天人一樣美,象龍王一樣富有,實際全是無常的,不可靠的,只有修持正法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實,對於修行人來說,地位的高低並不能說明你的相續調伏得怎樣,往往大成就者都是默默地潛修才有所成就的。一個修行人沒必要追求高貴的地位,在家人也沒有這樣的必要,若沒有利益他人的心,則官越大造惡業就越多,對自己也只是有害無益。

 

  三是"不求華麗之衣飾"修行人天天著重打扮,一般來說他的修行肯定不好。藏地除了極少的大德外很多高僧都是穿著十分樸素。嘎單派的高僧大德們很多都是穿糞掃衣,淨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一雙羅漢鞋穿五年,一件衣服穿十幾年。專注于聞思修,把自心調伏得象蓮花一樣柔軟,要比僅在外面穿花花綠綠、細軟昂貴的衣服好得多,《遺教經》中也講過:最勝的衣服是細柔的心。所以,修行不要裝飾外表而要嚴飾內心。

 

  17、不能誹謗有三種:不謗眾望所歸者,

  不謗他人買賣物,不謗慈我善知識。

 

  對誹謗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世俗顯現上無中生有的誹謗,一種是將離戲本體說為實有的誹謗,如《涅槃經》雲:善男子,若說一切眾生定有佛性,則名為謗佛法僧;善男子,若說一切眾生定無佛性,則名為謗佛法僧。此處是從世俗顯現方面講的。

 

  "不謗眾望所歸者"就是對眾人都恭敬的大德不能誹謗。因為,大德們無論顯現什麼樣的言行,其中的密意我們不可能都領悟,當然就不能妄加誹謗;再者有威望的大德有眾人諸天護持,若妄加誹謗只有自招違緣--以前藏地有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德,由於對我們的上師的行為看不慣而作了誹謗,後來,漸漸地他各方面都不如以前了,就象成了一位普通的人一樣;從因果方面來講也不能誹謗,恰美仁波且說過:若誹謗一位菩薩,其罪過超過殺害三界的眾生。另外,如果依靠教證理證如理地澄清見解上的疑惑這不是誹謗,如果是以嫉妒或貪愛之心而否定他人便成了誹謗。所以,大家頭腦要清楚一點,該說的一定要說,不能說的千萬不要妄說。

 

  二、"不謗他人買賣物"一個修行人除了自己購買生活必需用品外,其他時候不要這個商店轉轉那個商店看看,無聊地評價商品的真假貴賤。本來跟買主講了半天價,賣主眼巴巴地盼望買主能買,卻因為你亂說,買主就不買了,東西沒有賣掉因此很失望,是很可憐的。修行人時時處處要有一顆饒益眾生的心。可憐的眾生受業報所感無奈地生活,大商店大市場的服務員賣主們,可以說與監獄裏囚犯沒有很大差別,整天守著櫃檯攤頭,坐的凳子也沒有,看到顧客來時特別高興,想方設法抓住顧客的心理,講來講去總希望能買自己的商品,但若中間有人插一句不好的話,買賣就做不成了。所以,我們應當做個本本分分的人,不要多管閒事誹謗別人買賣的物品。

 

  三、"不謗慈我善知識"因為在三界中沒一個人比善知識對自己的恩德更大,如果對自己的善知識誹謗,不僅傳承上得不到加持,將來也必定會墮入惡趣受無量痛苦,故千萬不能誹謗,應該象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樣愛重自己的善知識才是。

 

  18、不能讚歎有三種:不贊眾夫所指者,

  不贊自大愚昧者,不贊幼稚之孩童。

  平時我們應常常讚歎諸佛菩薩及高僧大德們的功德,麥彭仁波切說過:如果讚歎高僧大德、菩薩,能圓滿自己一生中很多功德。但有些對境卻是不能讚歎的,主要是:

  一、"不贊眾夫所指者"就是對一個眾人都指責的人不能讚歎,這樣會招來無謂的誹謗。戒律中和其他聖者言教中也這麼說過。即便對自己的上師也不能以大妄語來讚歎,何況對那些眾夫所指責的人呢?

  二、"不贊自大愚昧者",對那些自高自大的愚昧者不能讚歎。比如一個人自己說自己成就了,可是連皈依的心和簡單的教言都不能如理地講解,你若去讚歎他定會貽笑大方的。

  三、"不贊幼稚之孩之童"對幼小不懂事未成熟的孩童不能過份讚歎,小孩子如果得到一點讚歎,就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什麼事都敢去做,越來越調皮,任性放縱很難束縛。麥彭仁波切說過:對待十六歲以下的孩子,要象怨敵一樣天天打。嚴師出高徒,小孩從小不嚴加管教,長大後,既沒有教養又沒有學問,自己也空虛別人也討厭。

  19、不贊不謗有三種:不贊不謗自親屬,

  不贊不謗陌生師,不贊不謗一切人。

  此偈講不讚歎也不誹謗的對象有三種:

  一、"不贊不謗自親屬"對自己的親屬自己作讚歎難免有自詡的嫌疑;若自己誹謗自己的親人,別人會認為你在那樣的生活環境中薰習,肯定也不會好到哪里去,而且會認為你的人格不好。每個人的習氣都不同,有的人與生俱來喜歡誇大地讚歎,有的人則喜歡誹謗,如果有這樣的習慣,應該慢慢地改掉它。我們說話要說實話,既不過份褒揚也不過份貶低。

 

  二、"不贊不謗陌生師"對陌生的上師作讚歎未免有點草率輕浮。若自己根本不知道他是位什麼樣的修行者,而一見面就讚歎他是很不負責任的,很可笑。同樣,對陌生的上師的言行方便根本不知道,還自以為是妄加批評,則顯得狂妄自大,輕浮無知。

 

  三、"不贊不謗一切人"總而言之,對一切人都不要輕易地誹謗或讚歎。一方面無謂地讚歎一切人沒有很大的必要;另一方面不能誹謗一切人,很多認識不認識的人往往都對自己的修行有益,有時見別人的缺點過失能提醒自己注意,見別人之苦能令自己生起大悲心和出離心,見別人的精進能令自己發起精進心和信心,確實生活中的一切人對自己的啟迪很大,不能誹謗。這個竅訣教言極為殊勝!

 

  下面兩偈是結束語。

  如此竅決尚眾多,總之時時刻刻中,

  自觀自己極為要,世出世法亦歸此。

  華智仁波且說:象這樣的竅訣還有很多很多,總而言之,時時刻刻中自己觀察自己非常重要,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不外於此竅訣中。世間上尚且推崇自我批評、自我教育、自我檢查等,出世間的大德更是如此。作為一個修行人,我們必須時時刻刻觀察自己,才能對治煩惱和避免過失這也是做人的基本條件。

 

  如是略說之教言,無垢智慧瑜伽士,

  為調自心而宣說,此乃極深當修持。

  這樣簡略宣說的教言,是具有無垢智慧的瑜伽士我(華智仁波切)為調伏我自己的相續而宣說的,是非常深的竅訣,修行人應當好好依之修持。象華智仁波且這樣瑜伽士尚鞭策自己,我們這些後學之輩何需多說呢?

  自我教言有外內密的甚深意義。以上為大家略解外義的部分,以此善根回向一切有情,願他們離苦得樂,早證菩提!

   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日





主持人
華智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