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彗的花串
聖嚴法師開示

智彗的花串

  .平常心修習要領
  .法佈施
  .兒孫自有兒孫福
  .懷胎
  .幫孩子戒毒癮
  .關懷親人
  .慧業道場
  .善用無常的觀念
  .雲無心出岫
  .觀日落


  平常心修習要領

  平常心就是禪修者的慧心,實在太好,可是相當難得,因此需要使用方法使情緒化的心境淨化平衡。

  最實用而簡便的方法就是雙手合掌,然後用你的兩眼看著你兩手中指的指尖,專注地保持這個姿勢,三十秒至一分鐘之後,你的心緒自然平衡下來。另外一個方法是注意你的呼吸,留心出入於鼻孔的氣息,也能平息你的情緒。

  還有一辦法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或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念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不僅身後能往生西方,也能為現世帶來平安和好運。

  《禪與悟》.三五頁


  法佈施

  《金剛經》雲,若人以恒河等世界七寶佈施,福德雖多,仍不及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

  這就是說,我們用種種的財物來關懷社會、幫助社會,還不如用觀念、用思想來幫助人,這才更重要。用財物來幫助人,用完、吃完了,又沒有了!又窮了!問題仍然存在。

  如果用觀念來幫助人,他就能因此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生活情況。同時,改變他的心理環境、心理情況,自然而然地因為內心的轉變,生活環境、生活條件也就能跟著改善。

  因此,用法佈施較之於用財物佈施功德更大。

  《福慧自在》.一三三頁


  兒孫自有兒孫福


  父母對於子女的觀念,千萬不可以把孩子當作是自己的財產,不要把他們當成是自己私利的一部分,更不要把他們當作是自己榮譽得失的一部分。

  孩子是一個個體,我們一定要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把他們當作是一個人,甚至是一位菩薩。他們來到這個社會,參與我們的家庭,是這個家庭的一員,雖然他現在還小,但他也有他的世界、他的想法。以後,他更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福報和智慧。用這種想法來看待孩子,就不會有望孩子一定要成龍成鳳、恨鐵不成鋼等等的情形。

  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父母應該要瞭解,父母頂多是孩子一生中一個起點的助緣罷了。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二七頁


  懷胎


  母親懷孕以後,就要使自己的孩子在胎裏像是處於樂園一般,是一個非常愉快的環境。

  雖然胎兒當時仍未具有五官,意識也還迷迷糊糊什麼都不知道,但是父母這時的心情,和這胎兒以後成長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母親在懷胎期間要能常顧慮到肚子裏的孩子,態度要保持溫和、理性,心境要平和。此時,丈夫也要認為太太肚子裏所住的是一位小菩薩,對太太也要像是在接待貴賓一樣,呵護備至。

  有了丈夫的體諒照顧,太太自然也能保持平靜、溫和的心情,這樣的孩子,以後就會表現理性、獨立,有能力而富有責任感。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二六頁



  幫孩子戒毒癮

  如果小孩子吸毒了,最該反省的就是父母,父母不能因此責備孩子,反而要自己承認錯誤,對不起孩子,因為是父母的疏忽,沒有給孩子需要的受及照顧,所以小孩染上毒癮。這時父母就要趕緊彌補,瞭解他吸毒的原因,幫助孩子戒毒,責備、打罵都沒有用。

  再者,現代的中國父母,多半以為宗教信仰是孩子們長大以後的事,讓孩子們自己選擇。但這是不對的,宗教能夠指引孩子走上正途,對不好的誘惑會有抵抗力,內心不再空虛。這樣宗教對小孩而言,就像是成長的營養劑,應該由小時起就要吸收,不能等到長大再接觸。父母應帶孩子到寺院、到教院,讓宗教的力量來幫助孩子對抗吸毒的誘惑。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一九八頁


  關懷親人

  關懷自己的兒女,算不算培福?關懷自己的太太、自己的丈夫、自己的父母,算不算培福?

  算,因為佛教講的福田即種福、培福的田地,包括自己的眷屬在內,眾生、親友、國家,以及師僧三寶都包括在內。因此,支持宗教事業,護持宗教事業,推動宗教事業,是培福。孝養父母、栽培子女,關懷國家社會,盡義務,盡責任,是培福。對於一切眾生給予安和樂利,也是培福。

  所以,種福的範圍包括一切人,親疏不論,厚薄不分,只要有人需要,我們就要做。不過,我們都是凡夫。凡夫需要從我們周遭的人做起。

  《福慧自在》.一四五頁



  慧業道場

  每次新到一地、新遇一人、新經一事、新曆一境,都會留下若干值得回憶的印象。人生的過程,的確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新經驗。

  不論是苦是樂,是辛酸是幸福,每過一天,就代表一天的價值。我們所處的環境,若能善加體驗,無一寸不是佛國淨土,無一物不是七寶莊嚴,無一人不是古佛再來;否則,一睜眼便會發現處荊棘。

  不過,如果能學著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荊棘,荊棘也是自然的美景之一;如果以智者的方法處理荊棘,荊棘便是構成安全的屏障。

  《書序.評介.勵行》.一六七頁


  善用無常的觀念

  無常是指世間現象,都在不斷地生生滅滅。

  若能懂得一切現象都是無常,便能未來充滿信心,對世間充滿希望;對美好的抱持感謝,對不好的感到樂觀。因此,禪宗的雲門禪師要說日日是好日,沒有任何時間令人失望,也沒有任何努力永遠失敗,自然天天都是大好的日子了。若能細心體驗,不僅日日是好日,而且念念都是好念頭,雖然並非念念清淨,甚至許多念頭都是不很好,只要知道,馬上回到方法,便是一個新的開始。

  是故,每當發現一個不好的念頭,立即會有一個新的開始,內心自然歡喜,在此身心輕鬆的狀態下,便會感到時間過得很快,可見若能善用無常的觀念,便能生活在念念新生、時時平安、精進不懈的喜悅中。

  《禪的體驗.禪的開示》.二八九頁



  雲無心出岫

  雲從水出,水化為雲,水性向下流是人人皆曉的常識,水無往上升,也是童叟皆知的常識。升降之間,誰在作主呢?

  山高水自流,不為什麼;無心雲出岫,如來如去。因緣如此,自然如此。這不正是諸佛菩薩的化世功德嗎?

  行雲流水,澤被群生,無住無著,無我無人,但確又是適如其時、適如其處、適如其分地或降為水,或升為雲;只要眾生得益,管他是水是雲。

  《行雲流水》.二二頁


  觀日落

  世人喜日出,而厭日落;世人喜生生不易,而不知生滅不已。佛法則不然,觀日落可以得定可以發慧,落日柔和清涼有慈悲相,並可提醒是日已過的無常無我相。其實日出也是無常,落日不異永恆;生生的相對即是滅滅,生滅現象是世界常態,若能洞察生滅現象,便是智者。日出奇景固然很美,但也未脫無常的淒美!

  《行雲流水》.九七頁

 

 





主持人
聖嚴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