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惟覺法師談禪 】:佈施的利益
自在步紅塵 第十三集
[ 88.07.30華視播出 ]
這一念心經常保持清淨、不動,時時安住在覺性上,
這就是佛法所說的解脫和超凡入聖,這才能真正到達富貴的境界。
【生活小故事】:鞋子的故事
問題一
佈施對於世道人心有極大的益處。請教老和尚:佈施是否也是一種修行的法門?
老和尚開示:
能佈施的人,才是有福報的人。一般人所謂「福祿壽三星拱照」,要想得到福報,或想要有福祿壽星的加持,必須要會佈施。在佛法中,菩薩修行六波羅蜜法門,六波羅蜜之首就是佈施。
人一定要學習佈施。一般人也知道「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佈施就是舍,沒有舍就沒有得。佛經裏也說「舍一得萬」,現在佈施一塊錢,將來會感得一萬塊錢的果報,這就證明佈施功德之殊勝。
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位木匠,他生性吝嗇。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在靜坐時,觀察到這位木匠七天之後劫難將至。佛陀慈悲,希望木匠能發起佈施供養的心,以化解他的厄運。
慈悲的佛陀親自到木匠家裏去化緣,想化除他的災難。木匠看到佛陀來了,心裏卻想:「我現在不能佈施,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於是就對佛陀說:「世尊,你趕快回去吧,我現在不能佈施,因為我要幫兒子修建房子。房子修好,討了媳婦,我的心願才能滿足。到時候我才能修善,才能佈施供養。」
過了二天,佛陀看到木匠死期將至,於心不忍,又再去化緣。木匠看到佛陀再度來訪,就對世尊說:「我的房子還沒修建完成,即使房子修建好了,我還要幫兒子媳婦們蓋一間避暑的涼房。世尊,您趕快回去吧,我的事情還沒做完,現在是不可能修善、佈施、供養的。」佛陀聽了之後,就回去了。
愚癡的木匠雖然固執慳吝,但是佛陀慈悲,想再給他一次機會。這次,木匠又對世尊說:「您回去吧,我的心願未了。我得再為兒子、媳婦修建一間避寒的暖房,等到孫子出生後,一切心願皆了,我才要修佈施供養。」
木匠不願意佈施,平白喪失了修善、積福以消災免厄的機會。到了第七天,木匠在修建房子時,順手將斧頭放在屋樑上,當他從屋樑下來時,不小心震動了樑柱,斧頭從梁上掉下來,正打中他頭頂的天靈蓋,木匠當場斃命。
釋迦牟尼佛聽到木匠斃命的消息,告訴大眾:「一定要把握時節因緣積極修善。時節因緣一過,要想再成就一件善法功德就不容易了。」由此可知,有因一定有果,人人都要積極開創修善的因緣,而不是消極地等待未來的因緣。
問題二
有許多人認為宗教不外乎是勸人向善,所以只要做善事,不做危害別人的事,人生就算是圓滿的人生。請教老和尚,這種理念正確嗎?
老和尚開示:
佛法講佈施,六波羅蜜以佈施為首。除了佈施外,還有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要具足六波羅蜜,才是真正的菩薩行。
一般人認為宗教不外乎勸人為善,所以信仰任何宗教都可以。宗教雖然是勸人為善,但是,善有層次上的差別;就佛法而言,善可分為三個層次:假觀善、真空善、中道實相善。一般人的佈施,屬於假觀善,因為世間的財富有限,用完就沒有了,無論佈施多少錢財,福報還是有限的。所以除了修佈施之外,進一步,更重要的是提升心靈。
一個人的貧窮,是由於過去所種的因,今生才會感得這種果報。要想真正除去貧窮,除了修佈施以外,還要廣結善緣、廣為宣傳積善斷惡的因果觀念。凡事都要從因上來努力。一般助人,只能救急不能救貧。譬如有人三餐不繼,別人可以暫時提供他一些食物,但是如果要救濟他一生,令他餐餐得美味,那是不可能的。
美國有很好的社會福利制度,失業的人可以領到失業救濟金,這個制度也引起很多負面的效果,例如醉鬼街的出現。有些人不做事,就等著政府來救濟,他們拿救濟金去買酒,喝得醺醺大醉,之後就倒在街上睡覺。這種人不少,到了晚上還可能去偷雞摸狗。所以說佈施、救濟等善行,有其正面的效果,但是也可能造成負面的影響。
除了佈施修善以外,還要有智慧,要深信因果。因果有世間因果和出世間因果,一般人從事佈施、救濟等慈善事業這是世間因果。如果想獲致永久的富貴,永遠離開貧窮與苦難,就要從心靈著手,提升精神生活。除了物質生活和名聞利養以外,更重要的是心要清淨、要有定力,還要有正知正見。當下這一念心清淨了,才能達到真正的富貴,所謂「知足常樂」,再進一步還要超凡入聖。
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有靈性,從物質生活的改善到精神領域的昇華,才能真正遠離貧窮。這個觀念才是佛法的正知正見,依此而行,人人都能成為真正富貴的人。
佛法和一般宗教不同,除了修善以外,還強調心靈層次的提升。這念心經常保持清淨、不動,時時安住在覺性上,這就是佛法所說的解脫和超凡入聖,這才能真正到達富貴的境界。
|
主持人 |
惟覺法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