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好名聲之道
不說他人過,亦不稱己德,智照無自他,當獲大名稱。
《六波羅蜜經》
人人都希望有好的名聲,然而名聲不是憑空而來,《六波羅蜜經》這首偈語告訴我們,想要獲得好的名聲必須注意三點:不說他過、不稱己德、自他互易。
一、不說他人過
一個有修行的人應該抱持“觀德莫觀失”的心態來待人處事。如果我們經常在背後說別人的是非,一旦這些壞話傳給當事人知道,不僅自己的名譽遭受損失,也與別人結下惡緣。即使我們有心勸告別人,也應該提供建設性的意見,而不是一味地給予破壞性的批評,否則將會惹人生厭。修行並不一定是到寺院裏打坐拜佛,其實我們的嘴巴最容易做功德,隨時給人歡喜,說鼓勵的話,說讚美的話,就是最好的修行。“敬人者,人恒敬之。”想要得到令名,首須修口,不但不說他人的長短過失,更要存恭敬心,常說好話。
二、亦不稱己德
對於別人,我們要經常給予鼓勵讚美,對於自己,反倒應該多一些要求,切忌自鳴得意,宣揚己德。既然身而為人,把人做好就是我們的本份,所以即使有所成就,也不須自我稱讚。何況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進德修業之道在於經常反省自己,不但不應稱己德行,反而應該至誠地檢討缺失,髮露懺悔。倘能不斷地改過進步,不需要自我宣傅,自然會德聲遠播,廣招來者。
三、智照無自他
有智慧的人則能進一步翻照生佛平等、自他不二的道理,所以不但不會輕視任何一個眾生,而且還會處處站在別人的立場為對方著想,給人信心,給人服務,而不存絲毫望報之心,惟其如此,故得大名。
日月因為無私地照亮各個角落,所以能長存不墮;風雨雖刮然作響,卻轉眼即成雲煙。因此智者不求而名至,愚者圖名卻名損,關鍵就在於彼此所持的心態不同。
四、結 論
“榮譽是人的第二生命”,想要求得榮譽,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高尚的品德,而且願意挺身而出,為大眾犧牲服務。能夠發心奉獻,自然會實至名歸,令譽如潮。自贊毀他不但不能如己所願,反而敗德傷名,得不償失。世間上一切現成,只看我們如何修心、修口、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