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的12種過失 三壞、六呵、三過
益西彭措堪布講授 摘自《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四)
煩惱壞自壞他壞淨戒,退損失利護法大師呵,
鬥諍惡名,他世生難處,失得未得意獲大憂苦。——《莊嚴經論》
以下引《大乘莊嚴經論·梵住品》當中的一頌,宣說煩惱的十二種過失--三壞、六呵、三過。
《莊嚴經論》雲:“煩惱壞自、壞他、壞淨戒。”
《莊嚴經論》中說:煩惱會毀壞自己、毀壞他人、毀壞淨戒。
三壞者:壞自者,就是以煩惱造下殺生等罪業,自己今生要遭受殺害或捆縛,後世轉生在地獄等惡趣中,被痛苦摧毀;
壞他者,就是損壞他人的生命、財產、妻兒等,毀壞了其他有情;
壞淨戒者,就是以煩惱造惡會損壞所受的戒律。
“退損、失利、護法大師呵、鬥諍、惡名。”
煩惱還會導致退失戒律,失去利養,護法、佛陀的呵責,同梵行的鬥諍以及惡名遠揚。
六呵責者:自呵責、他呵責、護法呵責、大師呵責、梵行呵責、十方人呵責。
“退損”對應“自呵責”,以煩惱而退損戒律者會自責:我已經捨棄了聖者們讚歎的善趣之道,反而趣入惡趣之道,我現在已經無藥可救。如是心生憂惱、後悔,極其沮喪、怯弱。
“失利”對應“他呵責”,以前的施主們也想:此人是造惡之人,不是應供之處。因此不再供養他,從此失去衣食資具等利養,生活非常困難。
“護法呵責”,以前具足戒律,未破損時,常受護法神等擁護保衛,現在卻遭到護法的呵責,從此不再護衛他。
“大師呵責”,佛陀也在律藏中以各種方式呵責:“此比丘不是比丘,毀壞了沙門之法,如騾之行,如死屍一般”等。
“鬥諍”對應“梵行呵責”,具足梵行者也說:“他是破戒者,我們不應與他共住。”以這種言語抑貶和諍論,進行制罰、驅擯等羯磨。
“惡名”對應“十方人呵責”,在十方都流傳“某某犯了戒,造了這樣那樣的罪業”。
“他世生難處、失得未得意、獲大憂苦。”
三過者:後得的三種過失。
一“他世生難處”,不但今生要受眾苦,來世還要轉生到地獄等沒有佛法的無暇之處;
二“失得未得”,相續中已有的多聞、持戒、四無量心等功德,以煩惱會退失、毀壞,未有的功德也不能獲得;
三“意獲大憂苦”,內心會生起強烈的後悔與難以擺脫的憂惱愁苦。
|
主持人 |
益西彭措堪布講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