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題
48、為什麼說忘恩負義的人,絕不會有穩重、智慧等其他功德?
49、希求自利者和希求他利者,其結果會有哪些差別?
50、若欲獲得廣大自利,最好的方法是什麼?為什麼?
51、什麼叫做四諦?佛陀在初轉法輪時,如何通過因緣、本體、果位三方面來宣說四諦的?
52、請具體說明真正的信心是什麼樣的?你具有這種信心嗎?
53、為什麼要謹慎取捨因果?對此,你怎樣生起堅定的信解?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何人若不報恩德,則彼無智無穩重,
有愧謹慎正直等,其餘諸德亦無有。
如果忘恩負義,對別人施予的恩德覺得無所謂,根本沒有回報之心,這種人絕不會具有前面所講的各種功德。
具體而言,有智慧的人,不可能不知恩圖報;若有穩重的功德,行為非常可靠,別人幫助他,肯定也會知恩報恩;有慚愧心的話,不報恩德也不行,必然會遭到良心的譴責;不放逸的人懂得羞恥,而不報恩德會招來眾人譏諷;如果人公平正直,一定會恩怨分明,別人對自己好的話,定會想方設法報答……所以,一個人若不懂得報恩德,那麼其他功德也不具足。
古人非常重視孝順、感恩等美德,而現在人卻棄如敝屣,根本不學這些知識,雖然很多人都想做好人,但不知道從何做起。所以,麥彭仁波切根據佛經的教言,將一個人的基本品德歸納起來,希望每個人能以此對照自己。
說多了也沒用,關鍵看我們自己具不具足,對父母、老師或同行有沒有感恩之心?如果有,世間和出世間功德會自然具足,否則,麥彭仁波切在這裏也講了,什麼樣的功德都不會有。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大家在實際行動中一定要觀察自己。看別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也可以用這個標準衡量,倘若這個人知道報恩德,不說別的,他應該不錯。
上師如意寶對這方面非常非常重視,我們依止了這麼多年,他老人家對哪些功德重視,這一點非常清楚。在座的傳承弟子,我們不敢說具足法王的所有功德,但是部分功德應該效仿,上師怎麼樣進入光明大道,我們也要盡心盡力地隨學!
若是知恩報恩者,共稱彼人聚天德,
以此德行能推知,彼人圓滿余美德。
一個人若具有知恩報恩的功德,那麼他定會圓滿世間的人天福報及出世間的聖者功德,由此也可推知,智慧、穩重、不放逸、慚愧、正直、誓言堅定等諸般功德,他全部具足,諸天護法也會時時加以保護。
人如果沒有感恩之心,那連旁生都不如。以前有個人叫薛嵩,他天性仁慈,從不殺生,即便是身上的小蝨子,也都慈悲保護。有天晚上,他夢見被子上有很多蝨子,對他說:“受你恩惠也不是一天了,今天你有急難,正是我們效命的時機。”於是在他被子上全部死光了。薛嵩驚醒後,見被子上有血跡,橫豎一尺多寬的地方都是死蝨子。原來那晚有刺客來,使用一把很鋒利的古劍,不管是什麼,只要接觸就立即斬破。刺客見到血,以為他必死無疑,就去回報主人了。沒想到他安然無恙,是小蝨子替他死了。這是一個真實的公案。
所以,對父母也好,兒女也好,不管什麼樣的人對自己有恩,一定要想辦法報答。假如實在報不了,也應該把感恩之情告訴他,人與人之間需要溝通,說一聲也能起很大作用。以前法王去美國三藩市時,有一天到了一個花園,我平時接近法王非常害怕,那天有個比較好的機緣,我就上前跟上師說:“您對我的恩德很大,我原來沒有房子,您老人家借我了一個土房,那個房子裏面我住了兩年。”當時我確實是這樣想的,也不是為了說好話。說完以後,上師顯現上很高興,後來好幾次都說:“你是知恩的人,你是很好的人!”所以,在對自己有恩的人面前,說一聲還是有必要的。不管這個人現在是什麼身份,有沒有高的地位,在他面前說一聲,也算是表達了自己內心中的感激。
而不知道報恩的人,就像《釋尊廣傳》中日日野獸救的那個人一樣,別人救了他的命,他不但不報答恩德,反而找人殺害它。這是人、非人、天尊都會唾棄的對境,我們以後千萬不要變成那種人,一定要學習高僧大德和諸佛菩薩的完美人格。
八、利 他
這個內容也非常關鍵。在座的道友,即使你們不懂其他法,那也可以在床頭畫一棵樹,把樹根、樹葉、樹莖等功德一個一個標出來,每天早上起來時,看自己具不具足利他心、具不具足堅定誓言、具不具足正直……每個功德都是非常珍貴的如意寶,對今生來世有不可思議的利益,大家務必要經常串習。
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很多功德沒有講清楚,但你們都有發揮能力、理解能力,應該能夠深入體會其中的含義。
若于他眾勤饒益,此人自臻圓滿因,
廣大財富勝妙德,皆從利他而出生。
若對眾生精勤饒益,此人今生來世的功德和事業都會圓滿,因為廣大財富與勝妙功德皆從利他中產生。
這也是《入行論》從開頭到結尾的內容。世界上最珍貴的是什麼?是利他心。最貴重的財物是什麼?也是利他心。有了這顆心,就具足了一切功德。世人常說好人壞人不好分,難看的應該是壞人。其實也不一定,有些人表面上很難看,但是利他心完全成熟,所以好壞的界限應該用利他心來分。華智仁波切在《前行》中也說,善知識的法相很多,但只要具足利他的菩提心,那肯定是好上師。
阿底峽尊者離開任何法友時,都祝願他產生利他心,平時問安也是說:“生起利他心了嗎?”有一次尊者感到手痛,就把手放在弟子仲敦巴的懷裏說:“請給我加持一下,因為你有一顆利他的心。”所以,不管是什麼樣的身份,只要真正有利他心,就具備了一切功德的來源。這個我不廣說,《入行論》中比較多。
恒常希求自利者,初時雖能居高位,
其後逐漸趨衰落,猶如陡山水下瀉。
恒常自私自利的人,初時因為偶爾的機會,可能會獲得比較高的地位,但以後定會趨向衰落,就像陡山瀉水一樣勢不可擋。
天天為自己奮鬥的人,暫時有點名聲財富,很多方面比較不錯,但好景絕不會持久,他一定會走向衰敗。具備利他心的上師,事業越來越廣大,但如果沒有利他心,雖然暫時會得到一些恭敬供養,最終不一定那麼風光。同樣,任何一個部門、團體的人,乃至高級領導人,利他心比較強的話,人人都會尊重他;如果自私自利特別嚴重,那遲早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犯錯誤。所以,位置的高低並不重要,關鍵是能否全心全意地想到眾生。倘若一味地想著自己,暫時可能會積聚一些名聞利養,但最後會像陡山瀉水般下墮,根本沒法加以阻擋。
當然,凡夫人完全斷掉自私自利,這也是不現實的,但這個心可以慢慢轉變,不管在什麼場合中,儘量串習去利益他人。我們有些發心人員,如果自私心非常重,就會經常與人發生矛盾,自己很苦惱,發心也不能圓滿。但若沒有自私自利,那你說的話別人會認可,你講的道理別人也會贊同,即使有人一下子接受不了,逐漸也會承認的。所以,在任何一個場合中,最可怕的就是自私自利,法王如意寶在《勝利道歌》中也講過:“捨棄愛自如毒食。”一定要斷掉毒藥般的自私心,想辦法生起利他心。
儘管我講了很多次,這部論的文字不多、內容不難,但意義就像黃金一樣,一個偈頌也可以讓我們一生回味無窮。既然得到了這樣的如意寶,大家就應該儘量去享用,不要白白浪費掉了。
恒時精進利他者,初時雖為賤奴僕,
此後逐漸至高位,猶如蒼龍騰空中。
反過來說,持之以恆精進利他的人,最初可能種姓卑劣、沒有智慧、受人蔑視,但因為具有珍貴的利他心,日後定會升至高位,猶如蒼龍騰於空中。
在古代,舜出生於貧困的家庭,雖然是一介農民,但因其常能利益他眾,後來成為統治天下的帝王。我們周圍也不乏這種人,如果具有利他之心,任何時候都不為自己,那他所做的事情非常圓滿,地位也會提升起來,猶如蒼龍騰空一樣快速。(據可靠古籍中記載,蒼龍每年春天都會從龍宮裏出來,一躍便直入高空。)
我們以後應該這樣觀察自己,也觀察別人,如果誰具有利他心,就應該把他用上,否則的話很可惜。然而,現在的社會已經成了金錢社會,許多領導根本不觀察辦事的人有沒有利他心,只是看他有沒有錢、有沒有勢力,有的話,就把他當作君主一樣對待,這種現象非常顛倒。
按理來說,選人要看對大家有沒有利益。我經常這樣想:“不管別人有什麼看法,我選一個管家或者法師時,首先是看他具不具足利他心,如果具足,智慧等不圓滿也不要緊,倘若不具足的話,能力再大也不行。”當然,我有時候選得對,有時候選得不對,凡夫人的判斷畢竟有限,但總的原則應該是這樣。千萬不能因為跟我的關係不錯、對我的態度很恭敬,就把他選上。世間上很多人是這樣的,但這對大家都不利。所以,你們以後選人為集體做事時,應該以利他為標準。
當然,跟自己關係好的人,可以用其他方式來幫助,以你私人的角度來報恩,也沒什麼不可以的。但絕對不能以權謀私,給他提供一些方便,這是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
總之,具足利他心的人,即使原來是低賤的僕人,最後也能成為了不起的人。像西方國家的某些總統,本是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後來卻能變成整個國家的君主。回顧歷史,這種現象也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愚夫貪圖自利益,唯有精勤謀自利,
然難成就自利益,即或成就亦微小。
愚笨的人只貪圖自利,始終都是為自己而精勤謀利,可是這樣的話,不要說眾生的利益,連自己的利益也很難成辦。
在賺錢搞生意、做事情的過程中,如果一個人非常自私,結果要麼是事情辦不成,要麼雖然辦得成,但利益非常微小。我們的這個世界,很需要有利他心的人,如果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而奮鬥,整個社會很快就崩潰了。
當然,百分之百做到利他,除了佛菩薩以外,凡夫人確實有一點困難,但我們畢竟是學習大乘佛法、發了菩提心的人,平時的所作所為假如都是自私自利,那是值得慚愧的。大家應該反復觀察自己的相續,看一天二十四小時中,為眾生做了多少事,為自己做了多少事?大城市裏面的人,二十四小時當中,為眾生的有沒有一兩個小時?有的話,恐怕這一兩個小時中,也摻有許許多多自我的成分。
貪圖自己利益的人,什麼事情也辦不成,即使辦了一點,效果也很低劣。因此,大家不要一味都是為了“我”,為了我的親朋好友、為了我的什麼什麼……無始以來就是因為貪執“我”,我們一直沉溺在輪回中,至今還沒有解脫,而佛陀發心為利他,早就已經成佛了。這些關鍵的教義,大家務必要掌握,這是任何一個高等院校也學不到的。
去年我給附近的藏文學校印一些《二規教言論》,免費送給他們,並問老師們可不可以講,現在個別學校正在開這個課。倘若這些道理融入到孩子的心裏,讓他們知道人生的方向,那麼對一生都有極大利益。否則,就像我們這裏個別的老年人,已經來到人間五六十年了,以前學的都是怎麼樣殺生、搞生意,現在才明白這些道理,有時候看來真的有點可憐。
雖然這些是屬於世間知識,但在世間知識中,如法的行為還是值得提倡的。《中觀寶鬘論》中也說,辦學校、開商店、建花園等,對國王也好、大乘修行人也好,都是允許的,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全部剃頭,統統到寺院裏面去。有些人太極端了,到處宣傳:“你馬上出家,把家庭捨棄,兒女捨棄,丈夫捨棄,跟我來!”這是不現實的。現在的在家人那麼多,他們也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不能強迫他們馬上出家。
智者雖亦貪自利,然其著重利他眾,
設若精進利他眾,間接自利亦圓滿。
智者雖對自利也有貪執,凡夫人完全斷掉自私自利是不可能的,但他們的心主要放在利他上。其實,如果所作所為都是利益他眾,那麼自己的事情也會間接圓滿的。
我們平時也是這樣講:對來世有利的大事得以圓滿,即生中的小事也會圓滿;利他的大事得以圓滿,利己的小事也會圓滿。上師如意寶說過:“生火以後,不用特意去求,灰也會自然產生。同樣,一個人若有強烈的利他心,不用故意去勤作,自己的飲食住宿也沒有任何問題。”世間上有些人特別苦惱,整天為了自己的生活而奔波,其實若有非常強的利他心,這方面根本不會有困難。
大乘論典中再三告誡,一切痛苦的來源,就是為自己;一切快樂的來源,就是為眾生。這一點不僅是佛教承認,天主教也有類似的教義:以前一個人來到上帝那裏,和上帝討論天堂和地獄的問題。上帝對那個人說:“好吧,我讓你看看什麼是地獄。”他們走進一個房間,那裏有一大群人圍著一大鍋肉湯,但每個人都饑餓而且絕望,原來他們都拿著一個比手臂還長的湯勺,沒辦法把湯送到嘴裏。
上帝又對那個人說:“來吧,我讓你看看什麼是天堂。”他們走進另一個房間,那裏的一切,和前面房間的一模一樣,還是一群人、一鍋湯、一樣的長柄湯勺,但唯一不同的是:大家都在高興地唱歌跳舞,特別開心。
那個人問:“我不懂,為什麼同樣的環境,他們快樂,而那個房間的人痛苦?”上帝回答:“這很簡單!因為在這裏,大家都在喂別人;而在那裏,他們只喂自己。”
雖然這是天主教的一種說法,但有些道理我們佛教也可以借鑒。如果我們佛教徒只願意花錢幫助自己及親朋好友,這方面可以做很多事情,而對其他眾生的痛苦,卻袖手旁觀、置之不理,這是不是大乘菩薩的行為?有些人總是用蔑視的眼光看外道,說一些他們的過失,但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奉獻精神,恐怕有些佛教徒根本做不到。這些人整天修風脈明點、念佛參禪,目的就是為了自己成就,這樣的發心,真不如一個有利他心的外道徒。
不管是什麼宗教,如果存在利他心,都是非常珍貴的。世間領導有利他心的話,他所管轄的民眾都會感到溫暖;一個上師有利他心的話,跟他接觸的眾生都會獲得快樂。如果自己的利他心不太強,那一定要通過大乘佛法來調伏相續,因為心是可以改變的,無法改變的話,佛陀也不會讓我們修學佛法。所以,大家應當多訓練捨棄自己、幫助他人,這樣一來,自己的利益也能日臻圓滿。
若欲今生或來世,成辦廣大自利者,
精勤利他勝方便,此乃諸佛菩薩道。
若想即生獲得財產名聲,聞思修行非常圓滿,來世獲得不同程度的解脫果位,成辦如是廣大自利,最好的方法就是精勤利益一切眾生,這也是六度四攝中的四攝法,是過去、現在、未來十方諸佛菩薩所讚歎的殊勝妙道。上師如意寶在《勝利道歌》中亦雲:“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
大家遇到這麼殊勝的佛法,一定要儘量具足裏面的功德。前面講的內容並不多,但是意義非常重要,我們必須用這些教言來觀察自己。若能具足《二規教言論》的所有功德,那你說自己是開悟者、成就者都可以。因為一個人若圓滿具足穩重、智慧、不放逸、慚愧、正直、誓言堅定、報恩、利他、佈施的功德,不管你是出家人、在家人,都已經成了世間的莊嚴、世間的應供處。否則,自己認為自己很了不起,非常傲慢,這除了會毀壞自他之外,沒有任何實義。
如此殊勝的教言,大家務必要牢記於心。我這次傳講《二規教言論》,時間非常短暫,如果你們沒有長期串習,將之與自相續結合起來,受益不一定非常大。以前法王如意寶特別強調這部論典,當時我只認為這肯定很好,此外也感覺不出來什麼特別之處。而現在到了這種年齡,接觸過各種各樣的人,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在希求解脫的道路上,確實體會到其不共的殊勝。麥彭仁波切將諸佛菩薩的教言歸納於此,假如沒有這樣的歸納,我們用短暫的人生去學浩如煙海的經論,哪有這個精力和時間?但是如果精通了本論,那一生中的修行方向和做人標準已經定下來了。
昨天,一個小女孩從很遠的城市來到這裏,聲稱要尋找開悟者,甚至跑到我的院子裏來。我當時心想:“開悟者不是很重要,最好是學一學《二規教言論》。”可是我對她說了半天,也沒辦法溝通,她一直說自己要解脫,需要真正的開悟者。實際上如果你沒有信心、不穩重、沒智慧、不正直、不報恩,開悟者也沒辦法做什麼加持。
現在很多人喜歡找開悟者,但找開悟者不是很重要,沒有開悟也不要緊。要找的話,應該找這樣的論典,自己先做一個好人,然後盡心盡力地學習佛法,倘若人生以這種方式而結束,那麼一點遺憾都沒有,因為自己做人非常圓滿。否則,要求太高了,自己一定要長個翅膀,飛到空中去看看美國,能不能實現也不好說,畢竟長翅膀還是需要一些因緣,強求恐怕會有點困難。
九、信 心
若於具德之三寶,以及苦集滅道諦,
無欺因果之法則,生起信解謂信心。
若對佛法僧三寶、苦集滅道四諦與無欺的因果規律,生起穩固的信解,這就是信心。
世間上的有些人,信心和歡喜心分不清楚,其實信心的對境一定不能搞錯,真正的信心,是對三寶有信心、對四諦有信心、對因果有信心。
比如釋迦牟尼佛是無比尊貴的佛寶,他的教法和證法是法寶,大小乘的聖者和出家人是僧眾,三寶具足五種功德,是一切世間的莊嚴,對此生起堅定不移的信解,就叫做信心。
同時,對四諦法門也要起信心。一般來講,四諦法門乃第一轉法輪的教義,佛陀在經典中是通過因緣、本體、果位三方面來宣說的。1、因緣方面:明白此乃苦諦,此乃集諦,此乃滅諦,此乃道諦;2、本體方面:了知苦諦,斷除集諦,依止道諦,現前滅諦;3、果位方面:了知苦諦無所了知,斷除集諦無所斷除,依止道諦無所依止,現前滅諦無所現前。
苦諦,是指器情世界的一切萬法,其本體皆由三大痛苦所攝;集諦,指這些痛苦的來源是業和煩惱,眾生以善惡業而流轉輪回,貪嗔癡等八萬四千煩惱與業形成結生的關係;道諦,有些論師說真正的道諦是見道和修道,而我們自宗認為五道都可以安立為道諦;滅諦,從兩個方面來講,一是通過五道遣除相續中所有垢染的離戲部分,二是真如法界的清淨部分。這樣的四諦,包括在因果兩個方面,或者輪涅兩個方面,輪回的因和果分別是集諦和苦諦,涅槃的因和果分別是道諦和滅諦。
這樣的道理,是佛陀宣講的究竟真理,我們對此應堅信不疑。其實四諦法門非常重要,以前慈誠羅珠堪布也講過,相關論典中這方面的道理比較多,格魯派的一些格西到西方國家時也經常介紹四諦法門。
除了三寶、四諦之外,對《百業經》所闡述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之理深信不疑,明白自己所造的業不會成熟於外界的地水火風,而是成熟於自己的蘊界處上,這也是信心。
你們觀察自己有沒有信心時,應當從以上這三方面來衡量。
信心乃為佛法根,信心能增福資糧,
具有福德之士夫,自然具足高尚行。
信心能除諸衰損,信心即為如意寶,
若具殊勝之正信,則必成就諸所欲。
信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寶積經》、《華嚴經》再三宣說了信心的功德,如“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舍利子,勝義諦亦依信心而證悟”……有許許多多的教證可陳。
依靠信心能增長福德資糧。《中觀寶鬘論》專門講了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其中講福德資糧的時候,著重強調了它的因緣。沒有信心的人,什麼福德都沒辦法積累,有了信心才會有福德,有了福德以後,行為將變得越來越如法,自然具足高尚的德行。
信心還能遣除各種違緣障礙,所知障和煩惱障也能直接或間接得以滅除。所以信心是真正的如意寶,聖者七財中也有信心,我們沒有其他財產不要緊,只要有一顆非常純潔的信心,即使沒有大智慧、大能力,也會變成非常好的修行人。具有殊勝信心的人,必定能成就一切所欲。
佛寶法寶及僧寶,始終無欺皈依境,
彼具無量之勝德,故當恒時起敬信。
在整個世間中,釋迦牟尼佛等十方諸佛之佛寶,他們的證法和教法之法寶,行持佛法的出家人或一地菩薩以上的聖眾之僧寶,叫做三寶。三寶對我們始終不會有任何欺惑,是最值得信賴的皈依境。
皈依境就是依靠處,比如孩子以父母為皈依;人到一定年齡時,以丈夫或妻子為皈依,有些人認為若沒有一個皈依的物件,好像沒辦法生存下去;而單位的員工,以領導為皈依……世間上有各種皈依境,但他們都是有條件、具欺惑性的,如果他對你不滿意或者有些事情你沒有做好,那他什麼樣的承諾都會變化。包括有些世間護法神,假如你對他作廣大供養,他就會暫時保護你,一旦你沒有好好供養,那他馬上會懲罰你。
而永遠不會欺惑我們的,唯一就是三寶。若對三寶有不共的敬信,不管你處於什麼境地,三寶都會以不可思議的加持來保護你。因此,平時我們遇到違緣、身患疾病、心緒不安時,千萬不要忘記祈禱三寶。以前的老修行人,這方面的習慣很不錯,但新一代的修行人,尤其是21世紀的人,越來越沒有這種概念了。現在有些出家人,既沒有在山上修行的機會,佛教的知識也比較欠缺,每天都是看一些新聞,腦子裏裝滿亂七八糟的知識,而以前的修行人絕對不是這樣,他們對三寶的虔誠信心毫無動搖,雜亂事物也基本上不多。雖然我們生長在惡劣的環境中,但是一定要明白,三寶永遠都不會欺惑,不管佛寶、法寶、僧寶,只要對其恭敬祈禱,必定會有無形的力量和加持。這一點,我們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得到。
我有一個老鄉,他是在家人,對三寶的信心非常大,他始終都說:“只不過是我們沒有信心而已,真心祈禱三寶的話,三寶的加持不可思議,永遠都不會欺惑我們。”作為一個出家多年的人,我有時候聽到這些在家人的教言,也會感到收益匪淺。確實如他所說,只是我們的信心不夠、定解不夠,對三寶的加持半信半疑,若能一心一意地祈禱,三寶不加持是不可能的。當然,有些特殊的業力現前時,三寶也是愛莫能助、沒辦法改變,這是經典裏也講過的。
所以,大家遇到違緣痛苦時,不要忘記恒時祈禱三寶。早上起來祈禱三寶,晚上睡覺也祈禱三寶,心念始終住於祈禱三寶的狀態中,這才是一個很好的修行人!
一切黑業白業果,始終不虛並成熟,
是故凡若自愛者,取捨業果當細緻。
一切惡業善業之果,始終不會虛耗,如《百業經》雲:“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因緣成熟時,其果定成熟。”眾生所造之業,過了百劫也不會消失,只要因緣成熟,果報一定會現前。只不過有些業即生成熟,有些是下世成熟,有些是來世成熟,猶如不同的種子在不同的時間發芽一樣,我們所造的黑業白業,遲早會在不同的生世成熟。造了善業,不可能不感善果;造了惡業,不可能不受痛苦。所以凡是愛惜自己的人,應當謹慎取捨因果。自己偷一點東西、說一句妄語或者殺一個小眾生,表面上看來只是小事,好像不算什麼,但實際上你相續中已種下了這個種子,將來在生死輪回中必定會成熟果報。
作為一個修行人,務必在因果概念上再三下功夫,令自己真正生起因果正見,否則,沒有因果正見的人,就會肆無忌憚地造惡業,來世的果報非常可怕。佛陀在世時,一位尊者的妹妹是公主,她不幸患了麻風病,皮膚全部糜爛。尊者勸她多做善事,變賣珠寶首飾為僧眾建一殿堂,並在建築期間,每天到工地去打水、掃地。公主依教奉行後,病情果然有所好轉。
當殿堂竣工之時,佛陀及其眷屬被請來接受供養,佛陀告訴她為什麼會得這種可怕的病:原來她前世是一名王后,因國王寵愛一名舞妓,她非常嫉妒,便命人把癢粉撒在舞妓的身上和床上,使她痛苦萬分,以此惡行今生得了麻風病。佛陀給她作了開示後,公主以此得證初果,同時麻風病也好了,皮膚變得又白又滑、非常動人。
其實,醫院無法治療的很多皮膚病,應該都跟因果有關。我看到漢地有個佛教徒,得了皮膚病後特別傷心,她財力還不錯,就買很多高級藥天天敷在臉上,但是越敷越難看,原因是什麼呢?肯定是她前世以嫉妒或其他煩惱造業的果報。所以,你們有些病實在沒法治的話,最好是做些善事,如轉繞佛塔、供養僧眾,有些業是今生做了今生成熟,前世的惡業若全部清淨了,馬上就會感得善果。
因果的這些道理,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都應該銘記於心。要知道,外在的形象不重要,穿得好不好看也不要緊,關鍵是內心對因果是否堅信不疑。每個人都喜歡自己、愛自己,對自己很執著,如果不希望自己生生世世受苦,千萬千萬不要造惡業。現在很多人因為受教育的影響,從小就在愚昧的環境裏長大,覺得造惡業無所謂。以前沒有因果概念尚且情有可原,但現在遇到大乘佛法以後,你們有生之年不要再造惡業了,造了惡業一定要儘快懺悔,如果來不及懺悔就死了,來世必定會非常痛苦,這是佛陀的教言。
現今即是業世界,此後乃為果世界,
故今自由自在時,應播善法之種子。
如今我們所處的南贍部洲為業世界,從此以後則為果世界。也就是說,現在造善業,將來得到人天福報及解脫;現在造惡業,將來墮入三惡趣中受痛苦。果世界的快樂和痛苦,就掌握在我們現在的手裏。所以,能自由自在的時候,應在相續中努力播下善法的種子。
很多人抱怨自己學佛沒自由,在單位裏沒自由,在家裏也沒自由。其實這不是真正的沒自由,如果你對佛法有信心,只要悄悄地學習,什麼樣的環境都可以。原來在文革期間,藏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時候念一句觀音心咒或手上拿著念珠,馬上就要判死刑,但仍有相當一部分高僧大德和虔誠修行人,內心的修持從來沒有間斷過,在監獄裏、在放牧時,乘機念了幾億遍觀音心咒,行持的善法非常多。
有些人說:“單位領導壞得很,不讓我學佛。家人也壞得很,只有等他們睡了,我才偷偷出去看書、看光碟……”說了很多很多苦處。但不管怎麼樣,這還是有自由的,真正的沒有自由就是墮落惡趣,旁生連一句觀音心咒也念不來。月稱論師說:“趁現在自由自在的時候,應該多行持善法,否則以後墮入三惡趣,那就非常遺憾了。”總之,大家不要經常被環境所轉,應該儘量地聞思修行,不要毀壞自己的善根。
當觀眾生異苦樂,彼等之因皆為業,
此乃佛陀之善說,何人不思彼業果?
應當觀察形形色色眾生的苦樂,有些人極為可憐,身體有病、心裏憂愁、經濟條件不好、勢力卑微,別人也欺負他;有些人受眾人敬仰,心情快樂,生活條件也不錯。一個場合裏的十個人,苦樂差別也非常明顯:有的人很好看,有的人很難看,有的人錢可以取之不盡,有的人錢用完就沒有了,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各自的業力不同。我們周圍的眾生,有些變成餓狗,有些變成笨豬,有些變成烏鴉,這是前世的惡業所致;有些人有出家的機會,有很殊勝的福報,這是前世的善業所致。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超越三界的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之獅吼聲,只要有心臟、有智慧的人,誰不去思維這樣的因果之理呢?如果不去思維,我們就不是人了,跟旁生沒有任何差別。為什麼呢?因為佛教的道理千真萬確、顛撲不破,誰也沒有能力推翻,假如不相信,那真的太愚癡了。佛陀在有關公案中也再三告誡我們,不要以煩惱而做出愚蠢的事情,隨心所欲地造惡業。對於因果不虛的道理,大家要有一種堅定不移的信心,所謂的信心即是如此。
若於三寶及四諦,生起堅定信解心,
嗨呀則彼終獲得,殊勝賢妙之福果。
若對佛法僧三寶、苦集滅道四諦生起堅定的信解心,此人終將獲得殊勝賢妙的福果。
我們有地位、有財產、有名聲,是不是有福報呢?不一定。賺了幾百萬美金,是不是有福報呢?也不一定。一個人通過聞思對三寶、四諦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這才是最大的福報,也是世間中最殊勝的獲得。
以前我遇到一個藏族老太太,她說:“真正如理如法修行的人,福報才是具足的。”確實如此,若能如理如法地修行,尤其對三寶、四諦有無欺的信心,這種人像擁有摩尼寶一樣,不可能感受絲毫貧窮。只要他永遠不捨棄三寶,即使身體不好、心情不好,也得到了所有獲得中最大的獲得。
世人認為得金獎是最難得的,實際上縱然全世界180多個國家聚在一起,從中得到一個金獎也沒有什麼,這對來世一點作用都沒有,也許自己產生傲慢心,反而墮落在三惡趣中。但如果一個人對上述道理生起堅定的信心,即使一輩子默默無聞,也比世界上的任何獎都珍貴!
好,今天講到這裏。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
主持人 |
麥彭仁波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