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09/15 NPO 喇嘛網 編輯部 報導
藏傳佛教“毗盧七支”坐法
對于入座修法者來說,雖然有坐、立、臥等多種方式,但正確的坐姿卻是極其重要的。在《修道次第論》中說,應該身具八法而修習止:即是大日如來(毗盧)七支坐法加上調順呼吸,共為八項。
如大成就者溫薩巴說:“足、手、腰為三,唇齒舌合四,頭、眼、肩、息四,即毗盧八法。”依此坐姿可以幫助修持者較快速、穩定地進入修持的狀態,因為人的身心是緊密相依而不可分的,將身體調整到最佳姿勢,無論是對觀察修還是止住修都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西藏祖師瑪爾巴曾說:“綜合所有外道的修法,也比不上我瑪爾巴的坐姿殊勝。”就是指這個大日如來七支坐法,由此可見此坐姿重要性之一斑!
所謂七支坐法,是指針對修習止者在修持止時對坐姿要求的必備七項要素:
1.雙腳結雙金剛跏趺座或單盤結半跏趺座,如若不能也不必勉強,可散盤或自然端坐,以全身放松、舒適為准。座墊應該前低后高,可以防止因久坐而引起的臀部疼痛等問題,也可以使得脊柱能保持如箭般豎直,且在密法中還具有更特別的意義。
2.雙手結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兩大拇指相抵,置于臍間。
3.腰要挺拔如箭稈一樣垂直,并應在整個禪修過程中盡量保持不變。由于上身垂直的原因,體內的脈也順直,脈內的精微能量即可順暢的流動,而使心更趨向于平靜和穩定。反之,倘若身體不直,脈也會壅塞,從而導致大量的念頭滋生,不利于禪修。
4.雙眼微閉,輕松自然地目視鼻下方。不可大張眼睛,否則會干擾入定﹔也不可以全閉,依被譽為西藏日輪的帕邦咯大師的教授說,閉目會導致昏沉等弊病,是不正確的,在佛法中沒有這樣的修法。有的教派仰視虛空,凝視“明點”,屬于特殊的修法,另當別論。
5.嘴唇自然合攏,上下牙齒輕微相合﹔舌抵上鄂,這樣可避免口舌干燥、流口水等問題。
6.頭略前傾,下頜微收,避免低、昂和歪向一方,以鼻尖對直肚臍為准。
7.雙肩應保持平齊,不可一高一低,以放松自然為好。
8.此外,加調整呼吸:呼吸應該自然、無聲,不要人為壓抑或深呼吸。
以上所說之八點要素,看起來雖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從總體和全面來說,對于發展正確的禪修體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中每一要素都有不同的功用。
在《瑜伽師地論》中說,若能按佛所說結跏趺坐而禪修,有五種因緣:一是令身收攝,速發輕安。因為這種坐姿可以順生輕安﹔二是這種坐姿可以減輕身體疲倦,能長久宴坐﹔三是這種坐姿不共外道﹔四是這種坐姿可以使人產生敬信﹔五是一切佛及佛弟子所共同依止的坐姿。由此五因緣,我們應依此七支跏趺坐法而修止。
利美園地-奢摩他(安止)修持要點講解 -
六加行(一)
摘錄自喇大仁波切《菩提道次第廣論》教授 內容翻譯:勝義老師
|
在「六加行」當中修持可分為兩個部份:一個是「座」,另一個是「座間」,一個是指上座修法的時候,一個是指下座休息的時候。為什麼會有上座和下座休息這兩者的分別呢?這是指一天當中如何以身、語、意三門做為行持的方式。為什麼以一日來做為標準?我們知道若今生我們顛倒的話,就會影響我們下一生,造成下一生的顛倒;同樣的,若是今日我們行持不正確,明日也會行持不正確,所以今天我們行持正確的話,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這樣子如理的修持會使得我們整個人生都充滿了意義。
首先要安立動機
仁波切平常在講法的時候,第一個都會先強調動機-意樂的部份。為什麼要強調意樂和動機的部份呢?一般人來學習佛法,不管是西藏人也好,台灣人也好,許多人都是安立在希望獲得財富,希望能夠去除病痛,但是若是以這樣的思維來修行的話,其實是不如理、不如法的,今天要如理、如法的緣故,所以首先要安立動機。
一般我們都會迴向,迴向自己越來越莊嚴,無有病痛,財富具足,但其實這都是漂亮的話、美麗的言詞而已。我們講究一件事情未開始之前的前行,中間的正行,以及最後的結行-迴向的部份。一般當我們講到業果的時候,業果有所謂的「異熟果」-果報,為什麼會有這個果報呢?因為過去所造下的因,既然因為過去所造下的因,它必定會成熟,這叫做異熟。今天這一切都已經決定了,例如這個人莊不莊嚴,這是過去所造下的因,所以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決定了他今生今世是否莊嚴,這只是時間的成熟而已,若今天時間到了,它必定要成熟的。
為什麼我們一開始在行持善法的時候要講究動機或意樂呢?我們意樂、動機是安立在為了眾生和教法,為什麼呢?這是為了使果報增長和廣大的緣故,所以會以這個做為動機。就像我們在買茶葉的時候,我們會挑一個好茶葉,若今天我們買到不好的茶葉,那煮出來的茶就不是好茶了。現在我們要進入修行的次第,進入修行的次第“首先”我們要講什麼呢?依止善知識,進入修行!若一開始是錯誤的,那未來也必定是錯誤的,因此在修行的最初,依止善知識是極為重要的。
六加行的內容
加行可以分為六法,「六加行」當中第一項是什麼?清淨住所。加行法第一個是居住的環境清淨、清潔,並且安置身、語、意之所依。
第二個部份是陳設莊嚴的供品。
第三個部份是安住於毗盧遮那七支座當中,並且做皈依、發心。
第四個部份是觀想資糧田。
第五個部份是淨罪集資-指獻供曼達和禮拜的部份。
第六個部份是祈請。
第一個加行-清淨住所
第一個加行是清淨住所,這是源出於金洲大師的傳軌,除此之外,這個部份在經典當中也有說明,在經典當中有這麼一句:「菩提薩埵,應安住於清淨住所,行毗廬遮那七支..」,為什麼要這麼做,它的理由是什麼?今天就好像我們要迎請政府官員來自己家中,或是上師、師長來自己家中,我們一定先要打掃自己的住所;同樣的,我們要迎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來到我們家中,環境必定要是整潔的。
打掃環境的整潔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安樂,不是為了自己莊嚴的緣故,若是今天打掃環境清潔落入了世間八風之中,這樣子就是錯誤的。今天所緣的是為利益一切有情,為令一切有情安住於無上的佛果位,因此迎請道次第資糧田的聖眾降臨,所以第一個清淨住所是極為重要的,在經典當中也提到它具有五種功德:一.使心清淨。二.令他人悅意。三.諸天歡喜。四.所造的業成為莊嚴的因。五.以此善業成為投生於天界的因。
打掃住處,使住處清潔,指的也是令諸佛感到悅意,若是環境骯髒的話,諸佛是無法安住的,一切護法神也不會來臨,因此也無法得到加持和攝受。
另外,造下莊嚴的業這個部份,莊嚴的業不一定指環境的清潔而已,它所指的也是持戒的清淨,若今天持戒清淨的話,也是造下莊嚴的業。
鳩利槃陀伽的故事
過去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公案,有一位尊者叫鳩利槃陀伽,他也叫做小道尊者,他是透過打掃環境,並且邊打掃邊念:「掃地,掃地,掃心地。」所以證悟了阿羅漢的果位。
鳩利槃陀伽是竹林精舍這個地方的人,他的母親是一位婆羅門,這位婆羅門過去每一次懷胎,每一次都流產,這時候有一位婦人跟她說:若是妳下一次生產的時候你要馬上告訴我。後來在這位女婆羅門要生產的時候請這位婦人來,這位婦人將剛出生的小孩以布包著,在他嘴巴塗上油,之後將他放到十字路口上,並且說,若這個小孩死了的話就算了,若是没有死的話,就在黃昏的時候再把他抱回來。
這時候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首先來了一位印度教徒,這印度教徒對這小孩說:願你長壽,也願你無有病痛,也願你父母心願皆如意成就;之後又來了一位比丘,比丘也是如此發願;此時佛陀也剛好出來化緣,過去的時代出家人維生都是化緣,佛陀出來化緣的時候也遇到這個被布包裹,剛出生的小孩,佛陀也如是為他發願,之後這小孩並没有死,於是在黃昏時候又被抱回去,這是鳩利槃陀伽的哥哥-大道尊者。
之後這位母親又懷孕了,臨盆前,同樣的,也是叫這位婦女過來幫忙,這婦女同上次一樣也是將出生後的小孩抱到路的中央,不過,這天,這條路上居然没有任何人經過,唯有佛陀一人經過,因為佛陀以神通力了知的緣故,所以來到小孩的跟前,並且為這個小孩做祈願,這是鳩利槃陀伽,他叫做小道尊者。
鳩利槃陀伽小時候非常愚笨,學會一個新字母又忘了前一個學會的舊字母,他的老師婆羅門認為他没有辦法教導他,就將他趕出去,之後又將他交給作明婆羅門,作明婆羅門叫他念咒語,也是念第二音就忘了第一個音,這位作明婆羅門同時是兩兄弟的師長,他認為哥哥一教就會了,而這個弟弟怎麼教都教不會,也同樣的就將他趕出去了。之前鳩利槃陀伽其實不叫小道,他叫做中道,因為如此愚笨的緣故所以後來就被人家叫做小道。
後來這兩兄弟的父母都過世了,哥哥之後也追隨釋迦牟尼佛,並且於經論通達無礙。過去釋迦牟尼佛曾經在竹林精舍待了二十年之久,後來弟弟小道因為愚笨的緣故,家裡的錢也花完了,甚至到後來没有東西可以吃,於是就去找他哥哥,他哥哥是比丘,於是他哥哥就帶領他去觀察是否有出家的因緣,所以後來他也出家了。
哥哥認為能夠出家是弟弟自己的緣份,出家應該對弟弟也是好的。鳩利槃陀伽出家之後非常精進,教他什麼東西他都會大聲的唱誦,並且會連續的唱誦三個月,可是三個月他都還不會,反而是因為他唱誦得非常大聲,他週圍的牛都聽懂了,牛都會念了,他還不會,也因此他的哥哥非常生氣,他的哥哥對他說:我今天用盡了各種辦法,但你怎麼教都教不會,就叫他弟弟滾出去,不想要理他了。
鳩利槃陀伽認為他既然被哥哥趕出來,他不配做一個出家人,也不再是一個婆羅門,因此很傷心的在那邊哭泣,這時候釋迦牟尼佛就來到他跟前,釋迦牟尼佛就問他說:「你為什麼哭呢?」他回答說,他的阿闍梨把他趕出來,而阿闍梨就是他哥哥。
這時候佛陀就跟他說:「善男子,你為什麼哭泣?今天別人的稱讚,或是別人的辱罵,其實又有何種差別呢?今天不論是智者或是愚者,這又有什麼差別呢?今天你的阿闍梨對你生氣,其實並不是對你不好,而是對你的方便,今天你的哥哥阿闍梨能夠具有這樣的智慧辯才是因為過去所累積的資糧,這個是你要了解的。」
並且佛陀又說了,一個小孩學習大人的東西當然學不會,今天所謂的善巧指的是要懂得因才施教,這才叫善巧,於是佛陀就教他兩句話:「掃地,掃心地。」並且就讓他去掃地了。
為什麼如此跟他講呢?所謂的掃地,是叫他要掃除自己心中的染污,並且令他去服侍長老比丘,為長老比丘擦鞋子,並且排列鞋子。他在為長老比丘擦鞋子的時候也是非常精進,邊擦邊念誦著:「拂塵,拂心塵。」
當他在掃地的時候,在他已經掃完的地方佛陀又以神通力刮起一陣強風,令這個地方又充滿垃圾,讓他有掃不完的地,但是他心中依然以一顆非常清淨的心來做打掃,透過這樣不斷掃地之後,他也淨除了許多業障,當業障被淨除之後的有一天,他因為覺性甦醒的緣故,就思維說:掃地,掃心地,究竟是在掃什麼呢?灰塵究竟是在什麼地方?在內?還是在外?後來他思維到,原來是要掃自己內心當中的灰塵,透過這樣的思維之後,他就想內在的塵究竟是怎樣的塵?這塵原來是自己的貪、嗔、癡,透過這樣淨除自己心中貪、嗔、癡的緣故,所以最後證得了羅漢的果位。
之後釋迦牟尼佛又透過阿難尊者命令鳩利槃陀伽-小道尊者去做女眾尼寺的住持,去教導尼師們。這時候所有的阿尼都非常驚訝,阿尼想說,這個人一個句子背三個月都還背不會,既然如此,那怎麼能夠背誦三藏呢?所以她們就請示說,可不可以不要讓他來,讓別人來好不好?這時候比丘尼們就非常不高興, 準備的法座非常小,也非常矮,因為看不起這位阿羅漢的緣故,後來尊者在說法的時候,雖然法座非常矮,非常小,但是周遭的人所看到的都是一個高廣的法座,並且看到有獅子、大象舉起法座,甚至有人看到尊者以神通力示現在虛空當中說法,令許多人生起信心,也示現種種神通變化,當天來聽聞說法的人居然數以萬計,包括了許多昆蟲等等,都因為宿世善根的因緣所以來接受這個法。
鳩利槃陀伽成為一個怎樣的智者呢?過去他花了三個月都背不起來的那個句子,後來他居然能以七天七夜的時間來開示這個句子的道理,並且尊者在這個法會當中開示身、語、意應當遮止一切的惡業,並且要斷除貪、嗔、癡等等。
鳩利槃陀伽的說法,令兩百萬眾生見到了真實的法性,成就了各自的果位,當中有許多人成就了聲聞;有許多人成就了獨覺;許多人因為大乘發心的緣故,獲得大乘的果位;有許多人對三寶生起信心,個個獲得各自的果位,這時候釋迦牟尼佛也說了,說在眾多的阿羅漢當中此尊者是為說法第一,因為所說的法皆能夠調伏眾生的心性,轉化眾生的心性,所以稱為說法第一。
所以掃地並不是一件小事情,它是極為重要的。在掃地的時候不論有没有垃圾,有没有髒都要掃。動機的安立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們剛剛所提的,動機必須安立在利益一切有情,為了使一切有情證悟無上的佛果位,以此意樂,來做打掃。並且在掃地的時候要思維,為了使自他相續獲得清淨的緣故,所以打掃;為了種下將來能夠獲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因,所以打掃;並且也要像過去小道尊者一樣,在掃地的時候念誦著掃地,掃心地。
在台灣許多人家中都有佛堂,打掃佛堂的時候要思維,是為了成就無上的佛果所以累積資糧,並且要思維像過去的尊者鳩利槃陀伽一般,口中念誦著掃地,掃心地。
在打掃的時候也可以配合自己當下的修持,例如如果對上師没辦法生起信心,就要念誦淨除對於上師不恭敬的心;或是有病痛等等,就念誦願淨除一切病痛,透過這樣子來配合自己的修行,這時候所要念誦,所要淨除的是什麼?配合自己當下的修持,動機也絕對不可以忘記,動機是為了一切的眾生,為了成就無上的佛果,以此為動機來做淨除、打掃、念誦字句。
若今天自己没有時間做,但是別人正在做打掃,自己也可以做思維,做念誦。
掃完地之後可以在門口放四個圓椎形物品,四個代表四大天王,如果只擺一個,代表的是多聞天王,涵意是令一切障礙無法進入,並且也能夠使持戒清淨。若是在寺廟的話無法擺這種圓稚形的東西,因為看起來不莊嚴,那就畫四大王天的畫像,這也就是為什麼藏傳佛教寺院門口都有四大天王畫像的原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它所獲得的殊勝是一切障礙無法進入,出家人的持戒也能夠清淨。若是在台灣没有這種圓椎形的東西没有關係,台灣有賣漂亮的石頭,就是擺四個在門口也是可以的。在西藏的話就用畫的,或是貼上照片也是可以-四大天王的照片,這部份是出自於論藏當中。
第一個加行-迎請身、語、意的所依
清淨住所之後是迎請身、語、意的所依,這還是屬於第一個「六加行」。身、語、意的所依它的擺設是依照上師、本尊、空行、護法這樣的方式來作排列,若是大小上有點怪異的話,可以配合自己的方式來做更改,使它看起來比較悅意,或是有道次第傳承祖師資糧田的話,那就擺設道次第的資糧田。地方的護法神或者是守護神,就是指自己所修的護法,它是不可以和佛像擺在一起的,高下不可以一樣。若是這樣擺列的人即代表他心中的皈依没有做好,皈依不清淨。
今天只要是佛像,不論是金、銀、銅、瓦,都不能去分別優劣,都是平等的。若去分別佛像的好壞,即是將佛像看成是財寶,今天也不可以說因為舊的唐卡比較珍貴,就將它掛起來,那新的唐卡將它擺在下面,這樣子是不對的,只要是佛像,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樣的。
有某些人將唐卡擺在後面,腳卻往這個地方擺,這個也是不對的,這樣做的人即是代表對佛陀没有恭敬心,對佛陀不尊重,也是代表自己的皈依没有做好。
也不可以將壞掉的佛像或唐卡認為是報廢品而將它丟掉,若這樣做的話即代表丟掉自己的福德,丟掉自己的福報。這樣子做都是不對的。仁波切說像我們看到那些薩迦派的經書,仁波切說他並不需要,不過既然人家送過來了,只好擺著。
今天佛的身所依即是佛像,對於佛像要想此即為真實的佛陀並且恭敬的承事,語的所依可以用金剛經,或是道次第廣論作為佛陀語的所依,佛陀意的所依-心的所依,可以用金剛杵做為代替,我們不可以輕視金剛杵,為什麼呢?金剛杵它所代表的是諸佛的密意。
今天佛像擺設在自己家中,不要認為說擺設在自己家中没有什麼關係,不可以有這樣的思維,要思維佛像所在的地方,即是真實佛陀所在的地方,並且恭敬的承侍,就算在供水的時候也要思維是向真實的佛陀獻上供水。今天佛陀的身所依就算是瓦所做的,或是泥巴所塑的,或者是僅僅的畫像也好,這一切都要思維是真實的佛陀,為什麼呢?今天在證悟了道的行者,資糧道中大資糧道位等持的時候,禪定當中所見到佛像都是真實佛的化身,若達到登地的時候所見到佛像-佛陀的身所依,都是真實的報身佛。
過去有一個公案,舍利佛在過去久遠之前曾經是一個普通人,有一次他來到了空盪盪的佛堂當中,於是他在佛堂當中點了一盞燈,點了一盞燈之後因為他認為什麼都没有的緣故,所以他就在佛堂裡面縫他的靴子,當他在縫靴子的時候抬頭一看,上面居然有佛像-佛的畫像,於是他想說他這樣做是錯的,因為真實的佛陀就安住在這個地方,因為這樣起心動念的緣故,所以造成他將來能投生為舍利佛的因。就算今天內心當中具有嗔心,見到佛像也是獲得了利益,若是內心當中具有信心的話,那利益是更加的廣大,這是第一個加行。
問:請問仁波切,佛像有裝藏和無裝藏的,都視為一樣嗎?
答:今天所謂的裝藏是密法當中才有的,顯教裡面並没有所謂的裝藏這樣的習俗,
今天的裝藏是為何裝藏?怎樣裝藏?首先必須先做祈請,祈請之後做皈依,這些裝藏物品放到佛像當中後才能迎請本尊,這要看儀軌才知道,這部份是有差別的,但不管有没有裝藏,只要是佛像都要去想這是真實的佛陀,這樣子思維的話,帶來的利益是極為廣大的。
第二個加行-陳設莊嚴的供品。
第一個部份,供品必須要清淨,供品不可以欺誑而來-就是用錯誤的方式得來,這錯誤的方式分為兩種:一個是因;一個是意樂。錯誤的因當中,若是比丘的話,這個供品不可以因五種邪命而得,這「五邪命」的部份待會兒會講授。至於在家人呢?供品是以正當的方式獲得的,若今天一個屠夫如專門在殺雞的人,他因為殺雞而獲得錢財,利用錢財來買水果供佛的話,那這種供品也成為不清淨的。
薈供在梵文裡面叫「puja」,「puja」的意義是什麼?「puja」的意義是遮除惡行,並且供養,令諸佛歡喜。若今天供養這種不清淨的供品,諸佛怎麼能夠歡喜呢?如果今天不得已,不得不獻供供品的話,心中要思維,是為了淨除自己惡業的緣故,若以這樣作為動機的話,也是可以的。
供品不可以因五種邪命而得
「五邪命」是什麼?五種邪命中第一種是「贈微博厚」巧言令色的:例如今天施主供養了一千元,但為了想要獲得二千元的緣故,所以說了一些動聽的話,這樣子就成了邪命。另外一個方式是交易,譬如我給你一樣從尼泊爾帶回來的禮物,希望你供養我多少,這樣的動機來做交易的話,也叫做邪命。
第二種是「旁敲側擊」間接的去獲得:並不是直接的,是透過私底下的。若今天不透過私底下,不透過間接的,當面告知所需而獲得的話,這種就不稱為邪命,但是意樂要正確。例如今天施主已經獻供了奶油等等物品,那明明已經有了,還向施主說我還要其他的東西,我要青稞等等。
或是施主之前獻供奶油,自己想要再獲得奶油的緣故,於是和施主說:你上次帶來的奶油非常好吃,他心中所想的是希望能再次拿到奶油,這樣也成為間接的,不正當的。若心中不存在不好的動機,直接說明而獲得的話,不成為邪命。
第三種是「諂媚奉承」阿言奉承的:例如過去西藏,功德主來的時候會獻茶,獻哈達,若心中意樂不正確的話,也成為邪命。這個部份的重點還是一樣在動機,為什麼呢?若今天動機是正直的,思維因為是功德主,是施主的緣故,所以禮尚往來,這樣是可以的,不成為邪命。
第四種是「巧取靴索」強取的:例如今天施主没有心想做供養,但是強迫施主做供養,或是明明這個東西是要供養給甲的,但用其他方式令施主供養給自己,這就成為強取,成為邪命。同樣的,主要還是要看動機。
第五個部份是「詐現威儀」做作的:例如自己平常並不注重外表,可是要到功德主家中或要去修法的時候就穿得很整齊,穿得很莊嚴,若是動機不正確的話,也成為邪命。第五種做作,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因為在乎他人的看法,所以強迫自己要去迎合別人,這樣也成為邪命,例如在火供的時候,穿戴得很莊嚴,令別人覺得莊嚴的關係要戴帽子,仁波切說他帽子戴都不想戴,他並不在乎這些,只是台灣人特別的在意。做作是五邪命當中最為嚴重,最為惡劣的。今天所供的供品不可以以五種邪命而得。
過去有位大成就者曾經說過,今天獻上供品是為了令別人覺得很莊嚴,令別人覺得很好看,以這樣的方式來獻供的話已落入世間八法之中了,這樣子是不對的。過去有一位格西他叫班昆鳩,他原本是一個強盜,有一次因為一位施主要來,他就特別刻意的去陳設供品,之後坐在位置上越想越不對,想說我剛剛獻供供品的時候是以世間八法的心態來做為獻供,所以他馬上到外面抓了一把沙子,把沙子丟到整個佛龕上,施主來的時候見到這個情形非常驚訝的說,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他說,我剛剛思維之後才知道所獻的供品居然是世間八法,所以我將砂子灑在世間八法上反而覺得很開心,因為這才是真正的清淨。
格西班昆鳩,他在還没有出家之前是一個強盜,而且是一個大強盜,他專門在山與山之間的關口埋伏並且強劫,有一次他遇到一個婦人,這個婦人因為天黑的緣故,正在猶豫到底要不要越過這座山,這時候她遇到班昆鳩,她就問班昆鳩說,請問你知道這附近有一個叫班昆鳩的強盜嗎?班昆鳩就回答她說,那個人就是我啊,婦人聽到了之後因為極度恐懼的緣故,所以就嚇死了,班昆鳩看到婦人死了之後覺得很驚訝,很後悔,他想說,我的名聲居然這麼可怕,在世間上居然有人因為聽到我的名子而嚇死了,所以他就跑去出家了。出家以後他怎麼說呢?他說他以前是為了要活命要去找食物,没想到出家之後卻是食物來找他,吃都吃不完。
這時候達摩祖師也剛好在西藏,他位於西藏“頂立”(音譯)這個地方,這時候他以神通力觀察,他說全西藏最清淨的供品就是班昆鳩所獻的供品了,為什麼呢?他用砂子來摧毀世間八法,並且以此做為供品,這是全西藏最好的供品,最清淨的供品。
所以今天獻供的供品必須遠離世間八法。今天不管怎樣的供品都必須遠離不清淨和世間八風,當中最主要是什麼?為了現證菩提的緣故,為了成就無上佛果的緣故,所以獻供。
第二個部份,供品要莊嚴
今天獻供的供品它的形狀和整齊是非常重要的,不可以說不去在乎是否整齊和形色,仁波切說他親手所做的多瑪(食子)越來越莊嚴了,今天獻上莊嚴的供品所帶來的利益是什麼?種下於將來能夠獲得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因-佛的莊嚴。供品最好是親手去做,不要假手他人是最好的,像你們之前託仁波切供養甘丹北僧院的錢,仁波切也都是親手交到每一位僧眾的手上,因為僧眾太多要長時彎腰,所以背很痛。所以今天在供養或佈施的時候最好自己直接去做會比較好,不要假手中間,避免中間有障礙,也避免緣產生間斷。
過去阿底峽尊者來到西藏,經過許多年,阿底峽尊者也年老了,在供水的時候,就算是雙手顫抖著,也還是依然自己親手獻供,有許多人都跟阿底峽尊者說,獻供的事交給弟子來做就好了,阿底峽尊者怎麼說呢?今天吃飯你們能夠幫我吃嗎?為什麼?因為獻供的部份一定要自己來做。過去國家有佛法,這些國王都是法王的時代,法王們甚至會蓋一間房舍,專門在做佈施用途,在做佈施的時候會先安置寶座,讓法王親手佈施給貧窮的人。
八功德水
西藏的水據稱是所謂的「八功德水」,以此來獻供更勝於印度的香水花。
「八功德水」究竟是那八種功德呢?第一個是水清涼;第二個是水妙味;第三個是水輕;第四個是水柔軟;第五個是水清澈;第六個是水無垢染;第七個是飲用時水不傷喉嚨;第八個是飲用的水不會傷腹。
獻供這八功德水有何意義?獻供清涼的水能夠獲得戒清淨;獻供妙味的水能夠獲得勝妙味-好的飲食;獻供輕的水可以獲得身心的輕安;獻供柔軟的水可以獲得心的柔軟;獻供清澈的水可以使心清明,智慧清澈;獻供無垢的水可以使身遠離一切的障礙;獻供的水不傷喉嚨可以獲得妙音聲;獻供的水不傷背可以使身無病痛。
過去有一位上師住在色拉寺,他叫做格列甲措,他因為没有供杯的緣故,所以都是以自己的碗來做供水,供水的時候就先將自己的碗洗乾淨,然後供水,等到要吃飯的時候再去跟三寶借碗,吃完飯再將碗洗乾淨獻上供水,每天都是這樣獻供。獻供的時候有獻供的咒語,要持誦這些咒語作為獻供,之後再迴向。
在獻供供品的時候不可以吝嗇,要盡自己的能力來獻供供品,當自己貧窮的時候可以用便宜的香來作獻供;等經濟稍微好一點,可以獻供比較貴的香,由種種香料所混合的香;當經濟好的時候可以用印度所出產的壇香或是柏木、松木的香來做為獻供;當經濟更好的時候可以用二十種金屬,金、銀等混合的香來做為供品。要配合自己的財力,千萬不可以吝嗇。
許多人認為自己是大成就者,所以意樂是最重要的,對於獻供的部份非常輕視,這樣子是不對的,今天就算是一個登地的菩薩,登地的菩薩甚至會以自己的色身來做為供品,甚至會變化出許多的手,千隻手、百隻手來獻供供品。
接下來我們講如何獻供供水的部份,首先供杯要擦拭乾淨,供杯之間的距離不可以太遠,若是太遠的話代表與上師分離;但是也不可以太近,供杯不可以碰在一起,碰在一起的話,代表愚癡。在獻供供品的時候,供杯不可以碰撞發出聲音,若是碰撞發出聲音的話,會種下成為心瘋狂的因;並且排列要整齊,不可以彎曲;不可以以空的供杯作為供品。
供杯平常没有獻供的時候要將它疊起來,獻供的時候,以疊起來杯子第一杯的水次序的倒入以後的杯子,這樣的方式供水,這時候口中要念「嗡.啊.吽」作為加持,第一杯的水倒入第二杯的水代表所獻的供品不是空的,若是供杯是空的話會使自己的福報減少,要整齊的排列供水,以右手供水,就像是向國王獻上飲用的水一般。
倒水的時候,剛開始水要慢慢倒,之後可以稍微倒多一點,在供水的時候,水不可以溢出來,水要是溢出來代表持戒會不清淨,水也不可以太少,大約離杯緣一粒青稞的距離,若是水太少的話,代表財富受用也會減少,以上是供水的方式。
今天在獻燈明的時候也僅量是讓燈明的光輝越強越好,獻供的燈它的時間也是越久越好,為什麼呢?時間越久代表獻供的人壽命越久,只是現在我們在台灣獻供的時候出去外面一定要將火熄滅,因為怕會有地震的緣故。
同樣的,獻花的時候也同樣的以這樣的意樂做為供養,在經中有講到,每一種供品都具備十種功德,我們今天就講到這個地方。第二個加行的部份已經解釋完畢,下一堂課是從第三個加行開始。
弟子問:供水的水一定要煮過嗎?
師答:供水主要是要供清淨的水,有没有煮過是其次。
弟子問:那剛剛提到供清涼的水呢?
師答:就是供自己在喝的水。
弟子問:那供熱水也没關係?
師答:没關係。
在獻供供水的時候就要以我們剛才所提到的方式做為供養,以我們提到的方式做為供養帶來極大的利益,不以這種方式做為供養的話同樣的也會帶來過失。
弟子問:供杯要先把它疊起來?
師答:像我剛才所說(邊說邊作動作)。以這樣的方式供水是因為我們都知道水的來源是什麼地方,是從崗底斯山,從喜馬拉雅山,它是水的源頭;同樣的,法的源頭是什麼地方?是釋迦牟尼佛,所以從一杯水次序倒水入下一杯,也代表著思源。我們在每一天當中都因不同的行為而造作不同的業,每天我們所種下的業都是不同的,既然我們每天都會造業,那若是以殊勝的意樂來造業的話,也會於將來獲得殊勝的果報,這是必定的。
我們今天能夠獲得人身,都是因為過去果報的成熟,若今天我們只是一直在享受以前所累積的福報,而没有去累積新的福報的話,當我們那一天福報用完之後,那我們就什麼都没有了,連吃飯的機會都没有了,所以我們必須趁著福報還没用盡之前趕快累積新的福德。
今天供水,水又不是非常貴,我們供水就是供自己喝的清淨的水,供完後水也可以自己喝掉,這是完全都不會吃虧的,只是稍微會花一點時間而已,今天就說到這邊。
六加行(二)
「六加行」在仁波切出國這段時間都講過了嗎?
複習一下。所謂清淨處所,處所簡單的來講就是一般的佛堂,或是我們所居住的地方,處所在做打掃的時候動機的安立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時候安立動機是為了聚集資糧的緣故,而不是想要獲得別人的讚美。
清淨處所時要像釋迦牟尼佛在世時的鳩立槃陀伽一樣,口中誦念或心中想著-「掃地,掃地,掃心地。」這樣的方式來做打掃。
清淨處所可以獲得五種功德,這五種功德是經中所說的:能夠令自心及他心獲得清涼,這是第一和第二種功德;第三種功德,能令諸天歡喜;第四種功德,獲得莊嚴色身之因;第五種功德,往生後投生於天界。
迎請三寶之所依
迎請三寶之所依必須依靠著順序:上師,本尊,佛,菩薩,勇士,空行,護法這樣一個順序,並且安置的時候一定按照順序來安置,千萬不可以貴賤來做區分,認為這是黃金做的,這個比較貴重,不可以這樣子,一定要按照祂們的順序,若是心中有貴賤的分別,這是代表自己皈依做得不夠清淨。
佛像的佈置
若是没有佛像也没有關係,可以用觀想的。有佛像的話,教法的怙主為釋迦牟尼佛,所以有釋尊佛像是最好,或者可以安置自己的上師,自己的上師可以安立為宗喀巴大師,所以有宗喀巴大師的佛像也是可以的,這是身之所依的部份;語之所依呢?可以安置經書或是道次第廣論;意之所依呢?可以佈置金剛鈴杵。
佈置清淨的供品
陳設供品這個部份,動機一定要清淨,因一定要清淨。清淨的因它指的是什麼?不可以因五邪命而得,也不可以因為殺生而得,以殺生賺來的錢去買供品而做供養,這樣也是不行的。
五邪命第一個因阿言諂媚而得,這部份它最主要的還是內心的動機,若今天在施主面前為了要獲得,有所求而巧言令色,或做一些動作等等,以這樣的動機所獲得的供品都是邪命而得,若心中清淨没有任何不正確的動機,所獲得的供品是他人自願給的,這樣就不是邪命。
第二個邪命叫做間奪,就是間接的奪取,為什麼叫做間接的奪取呢?它所指的是不透過直接的言語,例如要煮酥油茶一定要有奶油、茶葉、鹽巴、牛奶,但今天缺了奶油他不直接講,他說,我要是有奶油的話,就可以煮酥油茶了,可是偏偏就没有,以這樣的方式;或是之前有人供養了一碗麵,心中還想再吃一碗,於是就說上次那個麵有多好吃多好吃,這樣的方式也是不對的,這樣子也算是邪命,但若是直接講就不算邪命,光明正大的講就不算邪命。
第三個邪命是施小惠以換大利,例如我今天給你一點點東西,但是我心裡想的是我給你1塊錢,你要給我10塊錢,若你具備這種動機的話,也稱為邪命。
第四個邪命是強取,為什麼叫強取呢?別人明明没有要給你的意願,但是你去強求;或者別人給他人,但你又跑去跟施者說,我也想要,但是他心中其實並没有想要給你的意思,因為你這樣講,他不得不給你,這叫強取,這也是邪命。
第五個邪命是虛假而得,什麼叫虛假而得?在施主面前裝作一付很高尚的樣子;或者平常明明就没這麼努力修行,卻在別人面前裝作一付很認真、很精進的樣子,這樣一個動機也是不可以的。
若今天這種供品因為五種邪命而得,這五種邪命而得的供品雖然說可以拿來供佛,但這也算是不清淨的供品。
供品不能是不清淨的供品,接著也不能有不清淨的動機,例如今天我供養陳設這些供品,是希望獲得別人的讚美,這樣一個動機其實是不清淨的。總之,今天陳設這些供品要遠離世間八法。
如果陳列這些供品的動機是希望遠離病痛,莊嚴美麗,這樣的動機只是稍微好一點點而已,所以今天僅僅在呈列供品上,因為動機的不同,所獲得的功德利益也是不同的。
過去在西藏曾經發生過一個公案,有一位祖師名叫班滾鳩,有一天班滾鳩很仔細的打掃壇城,清理壇城,因為他有一個很重要的功德主要來,所以他就很仔細的打掃壇城,當他打掃完,坐著時心裡就想,我終於把它打掃完了,可是他突然覺察到自己的內心,我平常都没有這麼認真的打掃過,今天為什麼會這麼打掃?他一想是因為有施主要來,所以才做這樣的打掃,這時候他心中非常難過,心想這不是一個修行人所應當要做的事,於是他就來到門口,捉了一把泥土,回來灑在壇城上,然後很開心的坐下來,過了不久施主來了,施主很驚訝的說,為什麼你的壇城這麼髒?都是泥土,他說這是我今天向壇城獻上的最特殊供品,我將泥土灑在世間八法之上來做為供品。
這個公案被達摩祖師聽到了,這時候他剛好來到西藏,在西藏頂立這個地方,他就稱讚說,在西藏這麼多供品當中,這個供品是當中最殊勝的。
在獻供供品的時候最好是能夠自己親手來獻供,因為自己親手獻供供品的功德是屬於自己的,過去阿底峽尊者在西藏會供水,西藏人供水的來源其實也是源自阿底峽尊者,阿底峽尊者將這個傳統帶到西藏來,阿底峽尊者在西藏待久後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家了,對於供水這樣子的事還是親力親為,因為年紀大的的緣故,所以他供水時雙手是顫抖的,許多弟子就非常不忍心的說:「上師,供水就交給我來做好了。」阿底峽尊者怎麼回答呢?他說:「我吃飯你們會飽嗎?」所以他都是親手獻供供品。
過去印度的傳統,印度的國王有時候會做佈施,在做佈施的時候會特別安置一個地方,然後會有一個國王的座位,這時候國王也是親手交給要佈施的對象,國王專門在做佈施的房子就叫做佈施宮。
在獻供供品的時候也要仔細,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天獻供三寶的供品就像是自己要吃的東西,不可以說自己要吃的東西就用得比較好,獻供的東西就隨隨便便,這樣子是錯誤的。
過去阿底峽尊者曾經說過,西藏的水是八功德水,所以僅僅是供水,功德也是特別的不同,除此之外,西藏有一種香香花,這種花非常特別,阿底峽尊者也曾經說過,在印度如果能拿到這種花的話,用黃金來買,他也覺得值得,但是印度偏偏就没有,西藏卻特別的多。
八功德水有什麼功德呢?這八種功德即是清淨、清涼、輕、無染污、軟、飲用對身體有益這八種功德。在印度,最有名的礦泉水叫比斯那堤,它號稱是西藏雪山的水,包裝都會放上喜馬拉雅山的照片,一定是這個水有特別的不同,不然印度人不會特別喜歡這種水。
在供香的時候,香若是有四種寶在其中的話,這個香的功德也是很大,至於這四種寶是那四種,這當中並没有講的很清楚,只有提到柏木,可能要問藏醫院才知道。
供水注意事項
之前有講到,供水的時候要注意一些事情,例如供杯間的距離不可以太近也不可以太遠,水量不可以過多過少,這個各位還記得吧?!
在供水的時候,供杯與供杯不可以距離太近,若是距離太近會造成鈍根(不聰明)的因;供水的時候不可以發出大聲的聲響,如果造成碰撞的聲響,會造成未來心不穩定的一個因;供杯與供杯的距離不可以太遠,若是距離太遠代表自己與上師會不親近,這距離大約是一粒青稞米這樣的距離;並且供杯不可以排的歪七扭八,要整齊;空的供杯不可以朝上;供水也是先將一杯倒滿之後,其他的先倒一點點,然後再依次將它們注滿,這個供法,供杯通常都有七個,這七個通常都把它疊在一起,疊在一起後第一個杯先倒滿水,再將第一杯的水倒到第二杯,倒到第一杯中還剩下一點水,接著第二杯也是如此做,直到第七杯,如此將七個杯擺整齊。然後再依序從第一杯到第七杯將杯水注滿。
過去就有一個公案,密勒日巴尊者向他的上師馬爾巴請法,請法的時候要獻上供品,他獻上的是一個空的瓦盆,以此之故,上師向他說,你因為獻上空瓦盆的緣故,造成一些比較不好的緣起,這緣起將會使你未來修行的時候資糧匱乏,也是因為這個緣故,密勒日巴尊者在修行的時候的確遭遇到許多資糧匱乏的問題,甚至靠吃草來過生活。其實這時候若是將容器裝滿水也是好的,那時候偏偏就没有想到這點。
供水的時候要恭敬,不可以用一隻手,要像向國王供水一樣,雙手碰水壺來供水,供水的時候,剛開始要慢,中間可以快一點,收尾時要慢,供水的時候水不可以滿出來,若是滿出來也是不好的緣起,代表自己所持守的戒會斷掉,並且水也不可以太少,水要是太少的話,代表自己受用會衰損。
供燈最主要是獻供光明,這時候酥油燈的酥油若是比較舊一點没關係,因為最主要是獻供光明,光明才是重點。
供燈的時候儘量使燈明越長久越好,為什麼呢?燈的時間要是越久的話,對自己的壽命越有幫助,能夠獲得長壽。
剛剛有一點没有提到,假使今天供品因為五邪命而得,不得已時要將它供於什麼地方呢?供於能夠消除業障的地方,例如成為造佛塔、佛寺、佛像等經費,若是能夠往這些地方去做供養的話,也是非常好的,在經中有講到這麼一段,若是五種邪命而得的資財,能將它用來消除業障當做供品也是非常好的,供花也是這樣一個方式。
第三個加行-安住毗盧遮那七支座
什麼叫做毗廬遮那七支,毗廬遮那七支如果再加上調氣就變成八支,什麼是毗廬遮那七支或八支呢?首先坐墊最好後方稍微高一點會比較好,若是坐墊的後方比較高的話,在禪坐的時候對脖子比較有幫助,脖子比較不會酸,並且這一點在密法當中還有講到許多特點,但在這邊,我們就不提。
坐墊的下方要畫萬字,左旋是外道,右旋才是佛教的,萬字是什麼意思呢?萬字其實是一個代表,代表十字金剛杵,這十字金剛杵本身是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之一,將它拿來坐並不妥,所以就以萬字來做代表。
劃萬字於墊子下方有什麼功德呢?堅固;並遠離障礙;以及隨念佛陀過去在金剛座下成佛的公案。若能在坐墊下方放吉祥草或百節草也是很好的,吉祥草的頭是朝向前方。吉祥草有什麼功德利益呢?遠離病痛,獲得長壽(註:百節草也是一樣有獲得長壽的功德),以及隨念佛陀的傳記功德-過去佛陀即是坐於草墊上成佛的。
毗廬遮那七支首先第一個是雙足結金剛跏趺坐,就是雙盤,雙盤時左足在內,右足在外。
雙手結定印,雙手結定印是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並且雙手大姆指碰觸,大姆指在肚臍的位置。
脊椎要挺直,為什麼脊椎要挺直呢?脊椎這個地方要是直的話,中脈就會直,中脈直的話我們的心就會獲得輕安,心裡也會正直。
這時候牙齒是閉合的,牙齒閉合的時候舌尖頂上顎,這樣做有什麼特別呢?這樣做的話不容易口渴,並且在入於甚深禪定的時候也不會流口水。
頭部(頸部)要微微的彎曲,雙眼直視鼻尖,雙眼直視鼻尖有什麼功德?能夠遠離昏沉和掉舉,昏沉和掉舉是想睡覺而且煩燥,外道說在禪坐的時候要閉眼,或者是要把眼睛睜得很開,佛教並没有這樣講。
肩膀要平伸,這時候肩膀不可以歪一邊,它要平直的伸展,為什麼大拇指要互相碰觸呢?是因為大拇指有菩提心脈,要讓兩菩提心脈結合的緣故,以上這七個部份是所謂毗廬遮那七支。
關於調氣
第八個是屬於調氣的部份,為什麼要講調氣呢?我們心中有嗔心的時候,心是没有辦法平靜的,心没有辦法平靜的時候就算是心中想要修菩提心,為一切有情願成佛,這時候它並没有辦法去做這樣子的思維,那這時候要怎麼辦呢?就是行毗廬遮那七支。安住之後先調氣,這時候氣先從左入右出,或是右入左出,這樣子調氣息,氣平靜之後心自然就靜,心靜之後才能禪修為利眾生願成佛的心。
一個處於極度忿怒狀態的人,當他極忿怒的時候要怎麼辦?這時候就是要去調他的呼吸,因為調呼吸會讓一個人的心平靜,平靜之後嗔恨心自然會停止和消失,當心遠離嗔心而住於平等的時候,這樣的心才能去修善心,才能去修菩提心等等這樣一個善業的心。
在呼氣和吸氣的時候要做怎樣的思維呢?在吸氣的時候要思維吸入的氣是白色的,白色的氣代表一切十方諸佛的加持,這樣子做吸氣,在吐氣的時候要思維將一切的煩惱吐出來,這個氣要思維它是黑色的,這樣的方式不斷的做交替,可以獲得殊勝的善業。
調氣它是一個善巧的方式,怎麼說它是一個善巧的方式呢,今天就好像在一個非常寒冷的地方,就只有一個墊子,很想坐在這個墊子上面取暖,這時候有一個人剛好坐在墊子上,要怎麼辦?你要他起來嗎?他不會理你,這時候就要用騙的,要跟他說那邊好像發生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說不定他就會起好奇心去看一看,這時候你就可以坐下去了。同樣的,當自己的心處於一個非常忿怒的狀態,這時候你要自己的心生起善念是完全不可能的,要怎麼辦呢?就要做調氣,呼吸平靜,當心住於平等的時候才有辦法生起善念,要不然善念是不可能直接在嗔心上生起的,所以調氣是一個方便。
第三個部份講的是安立動機,安立動機是屬於「六加行」當中的第三支加行,過去在西藏的時候阿底峽尊者是如何向別人問候的呢?一般人會說,你好嗎?你好不好?阿底峽尊者並不是這麼說,他會說,你的心有變善良了嗎?為什麼阿底峽尊者他的問候語是這樣?是因為今天有良好動機的話,所造的一切都是善的,就算是一些惡劣的行為,但它是以善良的動機為出發點,它依然成為善業。
有關動機的公案一
過去有這樣一個公案,釋迦牟尼佛未成佛前,位於菩薩地時曾經跟五百個人從印度出海去尋寶,這時候有一個惡人想要奪取整船的寶物,他想要殺害這五百位商人,他的念頭被當時還是菩薩的釋迦牟尼佛知道了,這時候菩薩生起極強烈的悲心,為了這五百人的緣故,他殺掉了這個惡人,可是因為他的動機是善良的,以悲心為出發點,反而没有造下惡業,並且迅速圓滿成佛的資糧,過去曾經有這樣一個公案。
有關動機的公案二
過去西藏大威德的傳承祖師叫攘意司,這攘意司說過,他曾經殺了許多菩薩,甚至菩薩當中已登地的,就有14位,包括瑪爾巴譯師的兒子,他說因為殺了他們的緣故,反而圓滿了資糧,為什麼?因為他殺掉他們是為了眾生和教法的緣故。
這個攘意司為什麼將瑪爾巴譯師的兒子殺了呢?這當中有這麼一個公案:密勒日巴和瑪爾巴譯師的兒子一起去參加一個喜宴,在這個喜宴的路上,密勒日巴負責牽馬,服侍瑪爾巴譯師的兒子,這時候攘意司想說瑪爾巴譯師的兒子有奪舍破瓦法的傳承,若是這個法存在的話,會對於後世的眾生和教法帶來傷害,於是就把他殺掉了。
當時他們在參加喜宴的路途上遇到了,攘意司就跟瑪爾巴譯師的兒子聊天,問他說,你是修密集金剛法門的人,你有心散動(註:不專注)的時候嗎?瑪爾巴譯師的兒子也是個修行人,他就直接回答說:「喔,有的。」攘意司又問:「什麼時候呢?」瑪爾巴譯師的兒子就說:當他跨上馬背準備要騎馬的時候會有些不專注,攘意司就想說,喔,只要你有這個時候就可以了。
之後他們來到喜宴現場喝酒並玩樂,喜宴散了後他就在路途當中等待瑪爾巴譯師的兒子到來,他趁瑪爾巴譯師的兒子上馬的時候,使馬受到驚嚇,馬受到驚嚇後將瑪爾巴譯師的兒子摔下馬背,瑪爾巴譯師的兒子因為撞到頭的緣故就往生了,這時候瑪爾巴譯師也知道了,瑪爾巴譯師還擁有奪舍破瓦法,他就想辦法將他兒子的心識遷到一隻鴿子身上,並想再找到另一個屍體,讓他兒子起死回生,這就是奪舍破瓦法,後來找不到屍體,而這隻鴿子飛到了火葬場(尼泊爾一個火葬場,屬於空行母的聖地)。因為他兒子的身體已經壞掉了,所以要找一個屍體讓他的心識安住在那裡,但當時就只有找到鴿子,若這時候可以找到人的屍體也是可以的,但偏偏就找不到,為什麼找不到,因為業的緣故,因此任何事情,動機都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動機非常重要?今天所緣的一切眾生是以悲心為動機,那這就是善的。
有關動機的公案三
在印度有一個公案:兩個乞丐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雖然他們是乞丐,但他們是屬於非常高貴的種姓,一個是婆羅門的種姓;一個是王的種姓。婆羅門乞丐他有一個兒子,他的兒子有點笨笨的,祇園精舍是佛陀和許多比丘居住的地方,他跑到那邊去做乞討。祇園精舍傳統是這樣子的,會有在家人供養出家人,供養出家人之後會將剩下的供養乞丐,可是他就傻傻的,在在家人還没供養出家人之前就跑去了,所以他没有拿到任何東西,因為出家人没有東西可以給他,而在家人因為還没有供養出家人,所以也不會把任何東西給他,所以他就什麼都没拿到,於是他心中非常生氣。
另外一位王種姓的乞丐他也有一個兒子,他這個兒子比較聰明,他等出家人用餐完他才去,所以他有拿到食物,拿到食物後回來了,他們兩個就在交談,王種姓乞丐的兒子因為有拿到食物,所以很開心,而婆羅門乞丐的兒子卻很生氣,因為他什麼都没拿到,他就說,若那一天我成為國王的話,這裡面的每一個出家人都要砍頭,另外一位說,若那一天我成為國王的話,我每一天都要供養出家人,於是這兩位小孩子走著走著,累了,婆羅門乞丐的兒子就到樹下睡覺,躺在樹下没多久後就睡著了,因為他心中充滿嗔心和想要殺害出家人的念頭,這時候來了一輛馬車經過樹下,剛好車輪壓過了他的脖子,就把他給壓死了;王種姓乞丐的兒子也走累了,於是他也找一棵樹,在樹下睡覺,没多久,一位商人經過,這位商人他非常富有,但他一直没有兒子,他從遠遠走來,看到王種姓乞丐的兒子所休息的那棵樹,黃昏的樹蔭並没有隨著太陽而改變,而是定著不動,他覺得很驚訝,心想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呢?這棵樹的樹蔭和其他的樹都不一樣,他來到樹下一看,看到一個小孩子在睡覺,他心中非常想要有一個小孩,於是他就將這個小孩當成自己的小孩帶走了,之後這個小孩成為非常富有的一位商人。
為什麼產生這樣差別呢?這是因為心中動機的緣故。一個人心中想要殺害所有的比丘,這樣的起心動念造成自己的死亡;另一個人想要供養所有的僧眾,反而造成他個人極度的富裕。
這位小孩長大後了解業果的道理,對於佛法更加的恭敬,並且聽聞佛法,修行佛法也獲得了成就,成為登地的菩薩,這個公案是佛陀親口所說的,並且在經中也有記載。
徹令多傑堪仁波切
|
主持人 |
喇大仁波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