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有關善與惡的教導可以成為幫助我們進行此類主體的道德選擇的指南。不過正因為這種道德選擇具有主觀性,我們不能忘記這種選擇不可避免地發生在那個按照原因與條件的客觀原則而運作的世界之外。我們的倫理學以及從我們的倫理學自然引出的行為,構成了決定我們是誰的那些原因和條件,也構成了我們生活于其中的社會的性質以及我們環境的狀況。
佛祖教導中的一個最深刻的教誨是這樣一種真理:內在的主觀價值是同外在的客觀現實直接聯繫在一起的。這一精微的認識潛存在所有的倫理問題的核心之中,不幸的是,大多數人只是粗略地知道他們的內在價值如何制約著外在現實。在物理世界中觀察原因與結果的規律是容易的:熟蘋果掉下樹來,溪水流下山崗;但是當人們轉而將自身作為從宇宙中分離出來的個體加以思考時,卻看不到同樣的因果規律適用於內在的主觀價值,諸如思想和道德態度。由於倫理學是“主觀的”,人們就以為它與“客觀”現實並無聯繫。
blog.ifeng.com
按照佛陀的觀點,倫理正是在內在現實與外在現實之間架設橋梁的。與因果規律相符合,道德以“主觀的”原因的面目而運作,無形之中構成了“客觀的”條件。舉個例子來看的話,這一點就清楚了:道德問題總是以如下方式提出:“我的思想、言論和行為是有助於還是有害於我,以及我周圍的他人呢?”實際上,我們依賴於倫理來調節我們主觀現實的不完整的慾望:憤怒、貪婪、仇恨。我們思想的性質雖然是內在的,卻不斷制約著我們的言論和行為的方式。我們的道德雖是主觀的,卻決定著我們在外在的、客觀的世界中之生活方式。
道德如何制約經濟學
可以肯定,倫理學與經濟學之間的差異並不難辨識。對於任何一种經濟問題,我們既可以從全然的經濟觀點去考察,也可以從全然的倫理學的觀點去看。比如,你正在閱讀這本書。從倫理的觀點看,你的閱讀是一件好的行為,你被求知的慾望所驅動。這是一個道德判斷。從經濟的觀點看,情況就不同了:這本書可以看作是沒有利潤的原材料浪費。可見同樣的情況可以從不同方式去理解。
然而,兩種觀點卻又是相互聯繫和相互影響的。一方面是現代經濟思維對於像倫理學這樣的主觀價值的拒絕,另一方面倫理學在經濟事務方面的影響又清晰可見。如果某一個社區不安全——那裏竊賊群聚,暴力橫行,道路也事故頻發,那麼顯而易見的后果是:商人不會去那裏投資,旅遊者不去那裏觀光,經濟因而受到牽連。反過來說,如果該社區的市民遵紀守法,自覺維護社區的安全與清潔,那麼必然會大大增加那裏的商業機會,市政部門也無須在維持秩序與治安方面過多投入了。
不道德的商業活動會直接導致經濟上的后果。假如商人在食品生產中試圖用不合標準的成分以求增加利潤,比如在兒童食用的糖果中添入服裝顏料以增加色彩,在橙汁中加入化學製劑,給肉丸子中加入硼酸(所有這些都是泰國近年來所發生的),消費者的健康就因而受到損害。這些偽劣商品的受害者要付出額外的醫療費用,政府也要花錢雇警探去調查和懲治肇事者。更加長遠的影響還有,受害者因身體狀況不佳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導致生產的下降。在國際市場方面,那些以次充好的非法經營者所冒的風險是失去顧客的信任,以致失去海外市場,他們從那些市場中獲取外匯的可能性也就大打折扣。
道德品性同樣對工業生產發揮著作用。如果工人們樂於工作而且勤奮進取,產量就會增高。反過來說,如果他們不忠於職守,沮喪或者懶散,這就會對產品的品質和生產的數量產生負面的影響。
進入消費領域來看,如果某一社會中的消費者崇尚奢華的價值觀,那麼他們就寧願追求那些華而不實的產品,而不喜歡品質上乘而外表樸素的產品。在另外一種崇尚務實精神的社會里,社會的價值觀並不傾向於奢華和虛浮,消費者會按照實用性來選擇他們的商品。顯而易見,在這兩種不同社會中的商品消費將會導致不同的社會和經濟效果。
廣告可以刺激經濟活動,但是往往付出的道德代價過高。廣告註定要追求流行的價值:廣告製作者追蹤大眾的渴望、偏見和欲求以便製作出與之相適應的廣告節目。廣告還利用社會心理學,為了經濟的目的而操縱大眾的價值觀念。由於其對大眾心靈的巨大影響,廣告具有相當的倫理意義。廣告的數量可以引起物質主義的高漲,而不合適的形象或資訊則會傷害公眾的道德水準。絕大多數的廣告都向公眾灌輸著一種對自私自利的偏好,它們讓我們成為完美的消費者,除了盡情消費現代工業的各種產品之外,不再有更高的生命追求。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被塑造成了一批“饑餓的鬼魂”,為了滿足永不消失的熱望而追逐不停。而社會也就變成了利害衝突和物欲橫流的場所。
更有甚者,廣告增加了產品本身的價格,這樣一來,人們就得付出不必要的費用去購買不必要的東西。還有更多的奢侈和浪費:商品僅僅使用了較短時間就需更換,儘管它們的性狀還是良好的。廣告還迎合人們要求炫耀其擁有物,以此作為獲取社會地位之手段的心理。一旦品牌和派頭成為主要的標準,人們便盲目地花費不必要的錢去追逐昂貴的商品。在極端的情形中,人們受到追逐時尚的需要之驅動,幾乎喪失了自主性,他們不能等待片刻,省下錢去追求最新的流行物,他們只知道用信用卡付帳。花費大於收入的現狀將會導致惡性迴圈。一種更新潮的模式或時尚已被播下了種子,人們為了追新而日益陷入債務之中。在這種方式中,不道德的廣告會引誘人們走向財務危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今日社會有了“資訊技術”的大量的應用機會,而這些技術卻多半用於產生“誤導資訊”或製造新的迷惑。
在政治層面上,有關廣告管理的決策有待於制定和完善,是不是應該有某種調控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又該是怎樣的調控呢?人們如何才能在道德關懷和經濟利益之間求得恰當的平衡呢?這就涉及到教育。應該找到教育人們認識廣告運作和影響的有效方式,同時讓人明白廣告的可信程度有多少。良好的教育應該尋求讓人更加理智地做出購物決定。以上關於廣告的問題顯示出在社會中的行為應如何從多種觀點去考察,而這些不同觀點又是相互聯繫的。
採取一種更寬廣的視野,問題也可以被視為如下的情形,那就是自由市場體系本身歸根結底還是建立在起碼的道德基準之上的。自由市場體系的自由在不正當競爭中會喪失殆盡;通過影響來實現壟斷便是常見的例子,雇傭殺手去行刺競爭對手則屬於極端的例子。以暴力手段消除對手,這等於宣告了自由市場體系的終結,儘管在經濟學教科書中不會提到此種方式。
從倫理的意義上說,經濟活動必須按照不傷害個人、社會與自然環境的方式展開。換句話說,經濟活動不應該對自身造成損害或對社會造成動蕩,而是應當加強這些領域中的良好秩序。如果將倫理價值作為重要因素運用到經濟分析中去,那麼可以說一頓便宜而營養充實的餐飯當然要比一瓶威士忌更富有價值。
於是,由佛教所啟發的經濟學將努力去發現和接受一切事物的真理。它會帶來一種觀照倫理問題的更寬廣也更複雜的眼光。一旦倫理學被當作一種合法的關注對象而得到接受,道德的問題也就成為在整個因果過程中要加以研究的因素了。不過假如我們不考慮倫理方面的因素,經濟學就無法推進對整個因果過程的理解,因為倫理學在其中構成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有人說現代經濟學是社會科學中最具有科學性的。事實上,經濟學家們只考慮到可測量的數量方面的因素,就對他們的科學方法感到驕傲。有些人甚至認為經濟學純粹是數字的科學,用數學公式就足夠了。在其追逐科學性的努力中,經濟學忽視一切不可量化的、抽象的價值。
現代經濟學家把經濟活動看成是與人類其他活動毫不相干的,他們陷入了工業化時代的狹隘的專業本位之中。經濟學家以專門家自居試圖在考察人類活動時排除所有的非經濟因素,只是集中于一種單一的視點,那就是他們本專業的視點。
近些年來,對經濟學的批評甚至蔓延到經濟學家的陣營內部,他們對此種“客觀”立場提出質疑,並認為經濟學是所有社會科學中最受價值影響的學科。可以這樣發問:經濟學怎麼可能與價值無關呢?實際上,價值是植根在人類心靈之中的。經濟的過程始於需求,繼續發展于選擇,終結于滿足,所有這些環節都是心靈的功能。就這樣,抽象的價值與經濟過程的開端、中繼和結尾相伴始終,經濟學家要想脫離價值是不可能的。當然,也有許多經濟學家避免關注任何價值問題、倫理問題或精神品格,他們不顧如下事實:這些方面都與經濟息息相關。正是由於經濟學者缺少倫理學的訓練,忽略精神價值和人類慾望的重要作用,這就成了他們的主要弱點,使他們無法解決他們本應該解決的問題。
如果世界想要從過分消費和過量生產的蹂躪中獲得拯救,經濟學家必須學會理解倫理學對於他們領域的重要性。正像他們應該學習生態學一樣,他們也應該學習倫理學,弄清人類慾望的本質,獲得全盤的透徹的了解。而這裡恰恰是佛教所能給予極大幫助的一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