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佛灌頂意義講解 尊貴的突托仁波切開示

時間:2007年6月1日
地點:高雄市智慧林佛學會
繕打:玲珠師姐
摘自:「法露」雜誌第125期



首先我們應為利益一切如母眾生,發心接受藥師佛的灌頂。



今天各位所接受的藥師如來佛的灌頂是屬於無上密續部的灌頂,它與經藏灌頂的差異是,我們通常將它們界定成,【經】為「因」,【續】為「果」,而這也是普遍被接受的說法。通常我們將續部分為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但藥師經卻是本師釋迦尼佛當時在印度所開示的經藏,不過在續部中亦有相關的藥師咒。因此藥師佛法門是一部經、續共有的法門。




由於一般眾生強烈的相對執著,因而造成了身體上的一些疾病,此時我們會向藥師佛祈求;但當我們在財務上發生問題時,又會向財神祈求;而覺得運氣不佳時,則會去祈求度母等等。故由此看出,我們是非常在意相對的事物,但也因而證明了我們是一般凡夫眾生。現在雖然我們的目標一致,希望能夠解脫輪迴、成就佛果,但卻因為耽溺於現況而捨不得離開輪迴。




如果我們捨不得輪迴,又如何能成就佛果呢?因此眾生之所以無法成就,並非諸佛菩薩沒有加持,也不是修的法門功德力不夠,更不是不夠精進向法,而是我們捨不得離開輪迴。我們捨不得的原因是因為對世間有著強烈的執著。





一般我們在修藥師佛法的時候都會生起一種念頭,那就是修法、念咒後,由於藥師佛的加持,法的殊勝與功德,可以讓我們消除病痛,身體健康。當然,我們會朝這個方向鼓勵大家修持這個法門,而且在藥師佛儀軌及藥師佛禮讚中也曾提到,「單聞藥師佛之名號,即能解脫二趣苦」;另外也提到:「三途疾病依止藥師佛」。



不過一般眾生是以外境來調整自身的疾病,但修行人卻以佛法來調整內心之疾病。由於疾病與障礙乃四大(地、水、火、風)不調所引起,而世間外在的四大影響到了我們身體的四大,使我們生病,也就是藥師經中所說的人類四百二十三種疾病,與八萬種的魔障。但在聽聞藥師經後,可以使它們逐漸消除。這是經典中記載藥師經之功德。





由於四大不調而造成我們身體上的障礙,因此外境的四大有多少種變化,我們的身體就會同樣的有多少種疾病。身體有了疾病,心裡就會感受到痛苦。故外在的不調,使我們心生障礙。因此有人類以來,即不斷的想解決這個根本問題,但目前為止,仍無良藥,因為在相對世界中,沒有圓滿的事。既是相對,則非究竟。當我我生病時,醫生會追查病因,同時培養細菌看看是什麼樣的病菌使我們生病。



但這些細菌亦然是輪迴眾生,而我們之所以生病常是因為我們的三途煩惱。因此這種煩惱不消除,則永遠無法去除我們的疾病與災難。不過相對來說,去除這些煩惱的方式則是祈請藥師佛,並修持藥師佛法門。



事實上,佛法分為「了義法」與「不了義法」。




從不了義的角度來看,藥師佛法是因為藥師佛為了利益眾生,去除眾生的病苦而發的願力。因此我們可以從聽聞、唸誦以及接觸這個法門而去除我們的疾病。但這樣的作法其目的則是為了「了義法」。為何如此?因為之所以有「不了義法」的目的,即是為了讓眾生能夠了悟「了義法」。




如果今天有一個法門能夠讓你證悟空性,或者有一個灌頂純粹是為了空性而灌的頂,則可能沒有任何一位眾生能夠接受,因為我們還未具足如此的福報,能夠放下一切。由於我們無法放下一切,故只能祈求諸佛,修持法門、儀軌,並念誦經文,持誦咒語以及佛號等等。這些作法都是由於我們放不下一切,在意一切,因此眾生必須以此「不了義法」來成就「了義法」。





當我們在修持「不了義法」時,常會觀想諸佛與各種本尊,而不同的本尊似乎又各具不同的功力,或特別的加持力,但這就是「不了義法」。因此我們對於「了義」與「不了義」兩種概念必須認識清楚。相對而言,藥師佛法是「不了義法」,但究竟而言,藥師佛法則是「了義法」。由於它的目的是在去除我們的煩惱與執著,故同時也證明了我們的自心、自性、與如來藏,和藥師佛是沒有區別的。事實上,每一位眾生都是一尊佛,但我們不願意稱自己是佛,而稱自己為「我」。




因此當我鼓勵大家稱自己為「佛」而不稱「我」時,大家一定非常的不自在,因為我們還不認識自心的如來藏。由於我們對於「五蘊(色、受、想、行、識)」的執著仍然強烈,因此必須利用這些法門來去除我們的疾病與障礙──相對的煩惱與無明。其實這些障礙都是相對的,在究竟之中並無所謂的煩惱、無明與障礙。雖然相對的法門不能根本的去除這些障礙,但卻可以讓我們慢慢的、逐漸成就究竟法門。





一旦如此,則這些相對現象皆已不復存在。 先前我提到今天的藥師佛灌頂屬於無上密續部的灌頂,但它的根據則來自於經藏。因此各位會疑惑,在當初佛陀開示藥師經的時候有這樣的灌頂嗎?當然沒有。



但在金剛乘,灌頂與加持是必要的,因為金剛乘的法門不是由釋迦牟尼化身佛所傳下,而是由其報身佛(金剛持)所傳下來的。事實上,佛法的來源有兩種,一是由印度悉達多太子證悟成佛後,從初轉法輪的四聖諦開始,再二轉法輪,三轉法輪陸續的傳授下來。





但另外金剛乘中瑜伽部的無上密法卻是由報身佛──金剛持所傳下來。報身佛無法直接將法教傳予一般眾生,必須經由高等成就的上師傳給弟子;沒有相對成就的上師,是無法得到報身佛所傳之法的。因此假如我們能有報身佛一半的境界,那麼也無須再透過一般眾生的善知識或上師處接受法教,而可以直接求法於觀世音或文殊菩薩,甚至無量光佛了。但這種方式必須要有傳承,沒有傳承,即無法教的功德、殊勝與加持。





如果我們沒有任何相對的成就去獲得報身佛的法教,卻自己去弄一套法門、儀軌與灌頂傳給他人,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所以金剛乘及藏傳佛教,都非常強調傳承的重要性。事實上,傳承的法教不是法教中「文字」的部分,而是其中的「了義」,它是「了義」的傳承而非「文字」的傳承;了義的傳承是無法用文字取代的,必須由成就者師徒相承傳下來,而弟子在成就了上師所傳之法後,再傳承給其弟子。因此法教中文字的部分只是一個初步,而真正的傳承,是在弟子成就了上師所傳之法後才開始的。





這也是為何噶瑪噶舉傳承一直提到所謂「黃金念珠般的傳承」之真義,因為這個傳承是自金剛總持傳給帝洛巴、那諾巴等等上師,至今不間斷的傳承。因此灌頂的意義即在將法教由此傳承而下。 以上即為藥師佛法與傳承關係的說明。而各位也常常唸誦藥師佛的經文,已經知道了其中的功德與利益。而聽聞藥師佛名號的功德又是什麼呢?





如果我們經常唸誦藥師佛的名號或者心咒,會讓行者持戒清淨,不易破戒;另外也會讓我們累世所積之惡業而於今世帶來的障礙逐漸消除。但唸誦其他諸佛菩薩的名號就沒有這些效果了嗎?並非如此,其利益仍然是有的。但這就好像我們不同的疾病會到醫完不同的科別去看診一樣。





譬如你雖然可以到外科去看內科的病,但卻無法完全根治你的病因。因此外科的病需到外科去診治,內科的病則需到內科去診治。這就是相對,或不了義的意思。難道你生病了去祈請文殊菩薩就得不到祂的功德力了嗎?仍然是有的。但一般我們在祈求智慧、聰明與勇氣方面,會去祈請文殊菩薩。但身體方面的障礙,我們則會祈請藥師佛,這些是因為當時諸佛菩薩們所立下的不同誓願。因此今生你在修行時所立的誓願,也會於未來成佛後,變成你的功德。所以沒有願力,是無法成佛的;沒有「願」菩提心的種子,怎能成就佛的果位呢?






每一位佛都有其願力,否則它就像一灘死水,什麼也沒有;藥師佛當時立的十二大願就包含了這些殊勝的功德,譬如當我們今生造了惡業將於下一世轉生餓鬼道,但在持誦了藥師佛的名號後,將會使你轉生人道。




我在台灣常常聽說有人因在事業、身體、家庭或時運不濟時,會懷疑是否有人對他下了毒咒等等情事。如果是這樣的話,持誦藥師佛名號將能讓你消除這一類的障礙。由於當初佛陀在說藥師經時,十二藥叉與四大天王曾經對佛陀作了承諾,於未來世當眾生持誦藥師佛名號時,他們將幫助眾生去除障礙。每一位藥叉有七十萬的眷屬,十二位藥叉即有八百四十萬眷屬共同來幫助眾生。




如果聽聞藥師佛的名號即有如此大的功德,那麼能夠接受藥師佛的灌頂,其功德利益更是殊勝。而且其中不但具有藥師佛的願力與功德,更有傳承的加持與功德。 因此今天的灌頂不是一個過程,而是一個修行的次第,其中包含了皈依、發心、資糧與供養、懺悔等等,並能藉此去除自、他二見的執著。故各位應抱持一顆清淨求法的心來接受灌頂,並觀想自身為藥師尊,與藥師尊融入結合為一;至此階段,已是如同大乘佛教中初地菩薩的層次。





當然,我們不會因為今天的灌頂就達此果位,但是我們所熟知過去的八十四位大手印成就者皆是依循灌頂這樣的過程而成就的。 接下來的身、語、意灌頂則在去除我們剩下來的煩惱與習氣,並將它們依次轉化為化身佛、報身佛,最後證悟至法身佛的境地。這些都是它的階段次第。雖然我們在灌頂的當下還無法成佛,但在灌頂後,由於每天在家精進的修持藥師佛法門,也就如同灌頂一樣,同樣的次第也每天不斷的重複;我們說的修持儀軌,或做功課,就是此意。故金剛乘的修持需要經過灌頂的原因是它不但允許我們修持這個法門,更能得受灌頂次第的教學與加持。





今天我們來此應該是為了成就佛果而灌頂,而不只是為了灌頂而來。雖然我們每天會灌各種法門的頂,但其程序皆是一樣的;如外灌頂、密灌頂、智慧灌頂、文字灌頂四項灌頂。一開始的外灌頂、密灌頂與智慧灌頂都是透過法器來做灌頂,但不同的是在外灌頂的時候,我們會透過各樣的法器以為象徵來做灌頂;但在密灌頂的過程只是透過一種象徵,譬如用一顆甘露丸做為代表;而智慧灌頂則更是簡單,用的可能只是一塊黃金飾物。





而文字灌頂則無象徵物,僅是透過上師的口訣或一句話,讓弟子開展他的智慧,成就佛果。就如同帝洛巴與那諾巴時代,當時的那諾巴是那爛陀佛學院的高等講師,掌管佛學院東、南、西、北四門中的北門,學問非常淵博,但並未證悟。




他一直跟隨帝洛巴,雖然帝洛巴教了他非常多的法門,但他始終沒有證悟。最後在恆河邊帝洛巴告訴他說:「一旦你能見到自性,就是證悟!」但那諾巴不懂其意,於是帝洛巴用鞋子敲他的頭,那諾巴當場昏倒。





但當那諾巴醒來的時候,就已經證悟了,而所有帝洛巴的了悟加持已經與他結合,他的自心與自性此刻與帝洛巴沒有任何分別,並合而為一,這就是『相應』。但這也是一種象徵,因為上師只用了一句口訣;但成就的一刻卻是經由外灌頂、密灌頂、智慧灌頂三種灌頂,再加上對這些功課長時間的修持,也許一輩子,甚至好幾世以後,才能成就佛果,這即是灌頂的殊勝。





我們現在開始今天的灌頂,為了它的緣起,我們首先需獻曼達,它的意思是我們以真心、恭敬以及欲求佛法的心,請求上師與藥師佛能夠傳授此法。因為這些都是由過去西藏的大譯師們以黃金等珍貴財物去印度供養上師所求來的法教,所以我們同樣的以獻曼達來開始灌頂的過程。當然,我們手持的曼達印是包含了供養整個宇宙須彌山、四大部洲等等的一切給藥師佛的。





主持人
突托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