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2/20 02:22:35
學習次第 : 進階
中國佛教之懺法,淵源於晉代,漸盛於南北朝。自南朝梁代以來,採用大乘經典,例如《涅槃經》、《般若經》、《法華經》、《金光明經》、《圓覺經》、《藥師經》、《地藏經》等,所載之懺悔與禮讚內容而成的懺法,以種種形式流行,從而產生許多禮讚及懺悔儀式。
自隋智顗之後,至唐、宋時期,不論天台或其他各宗的懺儀,大致採行《法華三昧懺儀》的組織形式。可見天台懺法之組織,已漸形成懺悔儀軌的固定模式。宋代天台之懺法,雖具創新與發揮,但仍依循傳統天台懺法之教觀思想為基礎,而制定不同樣貌的懺悔儀軌,當時天台宗之知禮、遵式、志磐等,皆繼承隋朝智顗之遺法,認為禮懺乃修習止觀之重要行法,故特重懺儀。雖然懺法流行,但天台僧人之禮懺仍以結合止觀、成就大乘理想為主要目的,仍以智顗事理一心精進的理則行懺,亦即相當重視觀慧的掌握,而且儀軌組織幾乎是十科具足,並普遍以運「逆順十心」為懺悔方法,也將懺悔擴充至五悔。
天台宗以《大智度論》、《法華經》為基礎經論,然而《金光明經》在天台宗的實踐有重要地位,此經不但涉及宋代天台宗內部的論爭,同時也甚能突顯天台宗懺儀的特色。本經的主軸為懺悔及護國,其中懺悔思想尤其突出,曇無讖所譯的《金光明經.序品》即說出該經的宗旨,〈懺悔品〉,更明確敘述金光明懺悔法,其他如〈四天王品〉、〈功德天品〉、〈大辯天品〉中,亦具有明確的行法儀軌。智顗即依《金光明經》制作懺悔與禪定並重、事修與理觀相融、以天神為中心,隸屬非行非坐三昧的《金光明懺法》。
知禮依《金光明最勝王經》制作《金光明最勝懺儀》,其主要特色是提出五悔說。遵式則增補智顗《金光明懺法》儀軌之不足,以重明散灑、誦咒,確立請經用意及歷事觀慧之修懺原則,制作了《金光明懺法補助儀》。為確實掌握智顗、知禮、遵式三人的制懺理念有何繼承與創新,明瞭其思想特色與內涵,故本論試從懺悔思想源流、《金光明經》的相關注疏和文本、智顗、知禮與遵式的相關懺本來進行探討,以解明此經由懺悔思想轉變成懺儀過程中之整體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