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2/20 02:37:11
學習次第 : 進階
唐代禪宗懺悔思想研究
唐代禪宗大師所說過關於菩薩戒、懺悔滅罪、懺悔儀軌、罪性本空、因緣果報與六道輪迴等重要命題之內容進行探討與論究,以禪師為單位,按照時代順序,分別呈現出禪宗大師們的實踐性懺悔思想中所含之深層義蘊、思維類型、發展分期、實踐原則與實踐特色等。
第一章「緒論」部分,先分「研究動機、學者研究成果與本文研究方法」、「研究範圍、使用文獻與章節安排」及「佛教懺悔與禪宗懺悔思想之義界」三節,為本文拉開序幕。
第二章「漢魏六朝至弘忍間禪師的懺悔思想」部分,再分「漢魏六朝禪師懺悔思想概述」、「達摩祖師的報怨行懺悔」、「神光慧可與鑑智僧璨的懺悔思想」及「傅大士、雙峰道信與牛頭法融的懺悔思想」四節,依序介紹五祖弘忍以前禪師懺悔思想之發展概況。
第三章「弘忍與神秀的懺悔思想」部分,再分「弘忍的懺悔思想」、「大通神秀的懺悔思想」、「淨眾無相等的懺悔思想」三節,以明八世紀前後北宗與四川蜀地禪宗懺悔思想的實踐概況。
第四章「惠能與神會的懺悔思想」部分,再分三節開展之,第一節先概述中國大乘佛教禮懺法與禪宗無相懺悔之交互影響,分「禪宗與中國禮懺的關係」、「禪宗的明心見性與無相懺悔」二小節呈現之;第二節為「惠能無相懺悔的思想義蘊」,以第一節的論述為基礎,聯結達摩至弘忍間禪宗懺悔思想的發展脈絡,分「無相懺悔的內容」、「無相懺悔的儀節」、「無相懺悔的思想義蘊」三小節開展之,「無相懺悔的思想義蘊」部分又分「神秀與惠能的無相禪觀」、「以三無功夫永斷三世罪障」、「以七儀一心融般若禪行」、「以活潑心戒智慧禪定滅罪」、「萬法念念不住的正念懺悔」五點開展之;第三節為「神會無念懺悔的思想義蘊」,在惠能無相懺悔的基礎上,配合神會本身的無念禪法,分「無念懺悔之內容」、「無念懺悔之儀節」、「無念懺悔之思想義蘊」三小節開展之;神會「無念懺悔之思想義蘊」又分「不執罪福的願罪除滅」、「三無漏學的清淨無念」、「實相無相的般若懺悔」、「無住立知的正見無念」四層義蘊開展之;第四節為「圭峯宗密的《圓覺經道場修證儀》」,分「加入宗密《圓覺懺》的原因」、「《圓覺懺》的內容、結構與懺儀」「《圓覺懺》與惠能、神會懺悔思想之差異」三小節開展之。
第五章「南宗頓教禪法中的懺悔思想」部分,再分三節開展之,第一節先論永嘉玄覺「絕相離名」禪法的懺悔義蘊,此節又分三小節,一、永嘉禪法與懺悔的關係,二、「淨修三業」的懺悔義蘊,三、「發願文」中的慈悲願力。第二節再論馬祖道一禪系的懺悔思想,此節又分五小節,一、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禪法的懺悔思想,二、大珠慧海「頓悟入道」禪法的懺悔思想,三、百丈懷海「不作不食」禪法的懺悔思想,四、臨濟義玄「無位真人」禪法的懺悔思想,五、睦州道明「峻烈機鋒」禪法的懺悔思想。第三節再論石頭希遷禪系的懺悔思想,此節又分四小節,一、石頭希遷「即心即佛」禪法的懺悔思想,二、玄沙師備「昭昭靈靈真實人」禪法的懺悔思想,三、雲門文偃「截斷眾流」禪法的懺悔思想,四、法眼文益「調機順物」中的懺悔思想。
第六章「唐代禪宗懺悔思想之類型、發展分期、實踐原則與實踐特色」,分四節歸納闡說之,第一節為「唐代禪宗懺悔思想之類型」,將整理出各大禪師們所踐行的懺悔思想之類型,配合圖表,就「報怨行懺悔」、「心王懺悔」、「無相念佛懺悔」、「金剛懺悔」、「無生懺悔」、「金剛五禮」、「七禮懺悔」、「無相懺悔」、「無念懺悔」、「三業懺悔」、「清規懺悔」、「禪機懺悔」十二小節進行說明。第二節為「唐代禪宗懺悔思想的發展分期」,將前面各章所論述過的禪師大德之時代、懺悔思想及其特色,依其時代先後加以歸類,分「蘊釀期-自達摩至弘忍」、「成立期-自神秀至神會」、「衍變期-自永嘉至文益」三小節加以論述,呈現出它的發展過程。第三節為「唐代禪宗懺悔思想的實踐原則」,就上節所論之十二種思維型態加以觀察,分析出「堅信懺悔可以滅罪以行禪-信的實踐」、「正確理解因果業報說-解的實踐」、「依如來藏緣起以至心發露-行的實踐」、「超越內外中間的滅罪證道-證的實踐」四大實踐原則。第四節為「唐代禪宗懺悔思想的實踐特色」,全面觀察各大禪師懺悔思想的實踐情況,分析出「非佛菩薩力量的自力懺罪」、「非禮懺儀軌化的自性懺悔」、「非罪相鋪陳化的直覺自悟」、「非形上建構化的慧見自過患」四種特色開展之。
第七章為「結論」,筆者最後以七段文字總結全文:其一,唐代禪宗沒有因為不拘執形式戒條而忽略懺悔實踐;其二,禪宗禪師的戒懺禪淨與見性成佛理論之內在關聯性;其三,唐代禪宗大師們積極的展現著多元樣態的懺悔思想;其四,活用當時懺法的禮懺儀節又不執著懺儀以滅罪清淨;其五,由教義的三世罪障落實到照見現實人的當下諸罪業;其六,唐代禪宗各禪師懺悔思想的外顯儀式與內涵義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