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4/27 22:14:05
學習次第 : 進階
二規教言論( 六)
麥彭仁波切[著] 索達吉堪布[譯講
第六節課
思考題
27、請以比喻說明穩重的功德和不穩重的過失。
28、什麼才是有愧者?在家人和出家人分別體現在哪些方面?
29、為什麼說無愧者比裸體奔跑者還值得羞恥?
30、這節課講了哪些是無愧者?你具備幾種?
此課音頻下載地址:http://www.zhibeifw.com/audio0/erguijyl06.mp3
此課視頻下載位址:http://www.zhibeifw.com/video0/erguijyl06.wmv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於自道行不退轉,且於信賴自己者,
始終坦誠不欺惑,此稱穩重人中勝。
對所選擇的道路不退失信心,並對信賴自己的人始終坦誠相待、從不欺惑,這種人可謂穩重者,在人中是最殊勝的。
穩重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通過智慧認定自己的所行之道後,永遠也不會退轉。比如我們依靠深深思維,選擇了大乘佛法,在這個道路上,對自己所學的法和所依止的上師,哪怕是捨棄生命,也不能輕易捨棄。如果今天趨入大乘佛法,明天覺得這個不太殊勝,又改學另一個法門,這就是不穩重的表現。
另一種就是對依賴、信任自己的人,不管受到多大的困難和痛苦,都要坦誠相待、不欺惑。佛陀在因地時即使捨棄生命,也願意幫助別人,這方面的公案在《釋尊廣傳》中不勝枚舉。可是不穩重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或根據自己的情況,說話變來變去,做事也是此起彼伏,今天對信賴自己的人非常好,明天就去欺騙他。尤其是現在的世間上,不穩重的人特別多,騙父母、騙兒女、騙朋友……,一旦遇到更好的對境,就把原來所承諾的全部拋之腦後,這種人就叫不穩重者。
我們學習佛法,首先要做一個穩重的人。有了智慧當然最好,但沒有也不要緊,只要有了穩重這一功德,其他的功德自然會具足。如果有了以上兩個特點,不管人們認不認可,實際上你就像如意寶一樣珍貴。
下面分析穩重的功德:
身體穩重如獅子,不受蔑視大威嚴,
語言莊重如仙人,眾所信任且歡喜,
性情穩重如珍寶,降臨自他之所欲。
穩重可從身口意三方面來分析:
一、身體:若身體穩重如獅子,則不會受到他人的隨意欺辱,且具備大威嚴,令大家都害怕。
獅子是獸中之王,百獸都十分畏懼它,看見獅子的威嚴,它們一動都不敢動。同樣,穩重的人無論住在哪里,任何人都不敢隨意欺負他,由於感受到他的威嚴,像猴子般的不穩重者,一見到他的身體就特別害怕,不敢輕舉妄動。上師如意寶在學院時就是這樣,大家見到上師的時候,即使沒有犯錯也非常害怕,因為穩重者的身體有一種威懾力,下面的人看到就會敬畏萬分。
二、語言:語言有莊重、不莊重之別。語言不莊重者,整天說說笑笑,有意義的話說不出來,沒有意義的話一直滔滔不絕,全部都是無稽之談;而語言穩重者,說話就像仙人的諦實語,一般不會隨意開口,一開口就是真實語,沒有狡詐欺誑的成分,人們聽後也會非常信任、歡喜。
三、性情:性情穩重的人就像如意寶一樣,依靠他的證悟和智慧,能給當地眾生降臨所欲求的東西,滿足自他的一切願望。
這些教言,我自己雖然做不到,覺得特別慚愧,但非常羡慕裏面的境界。作為一個人,身口意穩重是相當重要的,若能如此,別人對你有信任感,你自己也很快樂。如果沒有穩重的功德,哪怕一天能背誦一百部論典也沒有用,今天背得很好,明天又不知跑到哪里去了,這種人是不可靠的。
當然,我在講解本論時,並沒有詳細參考其他資料,只是字面上大概解釋一下。我想也不用其他的分別念來添枝加葉,先把字面意思搞明白就可以了,有智慧的人應該會對照這些內容,對自己作一番仔細的觀察。
接著講不穩重的過失:
身體若不穩重者,如牛落角遭眾欺;
語言若不莊重者,如同烏鴉眾人恨;
性情若不穩重者,如風吹葉飄無定。
這裏說得非常好!如果你們不能背其他的,只背這幾個頌詞的話,也有非常大的必要。
一、身體:身體不穩重者,就像是掉了雙角的犛牛,一定會遭受眾人欺侮。
犛牛若有了銳利的雙角,打架時非常勇猛,別的犛牛也害怕它。而一旦它的角掉了下來,作戰的能力就消失了,其他犛牛便趁機群起而攻之。所以,沒有角的犛牛,在牛群中經常會受到欺負。
同樣,有些人的身體不穩重,今天跑色達、明天到洛若、後天去爐霍,整天飄來飄去的;或者這家串串、那家逛逛,今天去這家吃一餐、明天去那家蹭一頓,即使別人當面不說,心裏也會特別煩感。現在世間上有很多人,平時不願呆在家裏看書念經,一有空就出去逛街購物,每天遊遊蕩蕩的,身體沒有一點自控能力,這種人就跟沒有角的犛牛一樣,遲早會受到眾人的欺負和厭惡。
二、語言:烏鴉發出的聲音很不吉祥,會給人們帶來惡兆,所以大家都討厭它。同樣,語言不莊重者,說起話來語無倫次、喋喋不休,就像烏鴉一樣,會招來很多人的憎恨。
三、性情:性格不穩重的人,就像秋風中的落葉般飄浮不定。今天想學這個,明天又想學那個,最後自己也不知該學什麼,始終沒有一個定準。
身口意不穩重者,不要說學佛,恐怕連最基本的生活也很難以維持。這種人的一切都建立在虛空中,天天在雲上飄來蕩去,非常可憐。因此,解脫的基礎就是穩重,然後還要一點智慧,有了這兩點,才有希望修學佛法。否則,你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今天想這個、明天想那個,身體這樣做,語言也跟著這樣說,這種人有什麼可靠性呢?
《二規教言論》是麥彭仁波切的智慧結晶,法王如意寶在學院講過多次,尤其在五臺山清涼寺旁邊的樹林裏,給我們講得比較廣。依靠這些傳承上師的教言,我們首先要做好人,然後再修行,最後才證悟。可是現在很多人的修行已經顛倒了——人沒做好就想證悟,證悟以後再修行,修行後再做一個好人,這是根本不現實的。所以這次我沒人請求就傳這部法,原因就是感覺到很多人修行有問題,沒有意識到先做好人的重要性。他們若認識到這一點,然後再進行修學,效果肯定會好一點。
若具無誤取捨慧,安住穩重之善道,
則能紮下殊勝之,世規如意妙樹根。
如果具足無誤取捨的智慧,身口意能安住於穩重的善道中,則已紮下了殊勝的世規如意妙樹之根。
前面已經講了,一個人的品行就像是一棵樹,這棵樹依靠樹根而成長,穩重與智慧就是它的樹根。有了這兩個根,世規的妙樹才會高高聳立,並有機會枝繁葉茂、開花結果。否則,沒有根的樹不可能生存,出世間的功德果實更是無從談起。
三、有 愧
以何名為有愧者?即於下等惡劣事,
極生憂愁厭煩心,此乃二規之妙衣。
什麼才是有愧者呢?就是對世間極為下劣之事,生起極大的憂愁和厭煩之心。比如看見偷盜、殺生、賣毒品等非法行為,一點興趣都沒有,就像看見不淨糞一樣,覺得特別討厭,有了這樣的心態,說明你是個有愧者。(此處字面上很簡單,但真正衡量起來時,我常認為自己也是無愧者,所以非常羡慕這些大德們的教言。)
具體而言,若是在家人的話,對世間上不如法的行為興趣索然。儘管在家人沒有太多的戒條約束,但受到良心或道德譴責的事情,最好不要去參與。尤其是作為佛教徒,更應該有最起碼的善良行為,假如經常賭博、打麻將或是到非法場合中去,那就是一個無愧者。
如果是一個出家人,則非常不願意違越戒律。曾經有位法師說:“某某出家人是很好的,他以前去拉薩的路上,遇到兩個女的,她們請求結伴而行,但他覺得這會招致別人的誹謗,於是拒絕了她們,獨自前往拉薩。”僅僅是這種行為,就證明他是有愧者。若是無有慚愧的人,便會隨便放縱自己的行為,根本不在乎別人說什麼。
所以,在家人有在家人的行為,出家人有出家人的行為,倘若始終有正知正念,知道某些行為當做、某些行為不當做,這就是所謂的有愧者。有了慚愧心的妙衣,就像人穿上衣服會莊嚴身體一樣,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會增添光彩。
反過來說,沒有慚愧又是什麼樣呢?下面就用比喻來說明。
若於眾多士夫中,遍身沾染不淨物,
裸體行走非為恥,然此無愧真羞恥。
比如在成千上萬人的大庭廣眾中,有個人全身沾滿不淨糞,到處裸體奔跑,人們會覺得他精神不正常,並替他感到羞恥。但比較而言,這並不是特別丟臉的行為,無愧者才是最值得羞恥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不淨以水可洗淨,裸體著衣可嚴飾,
無愧沐浴不得淨,著上妙衣亦不美。
若身上沾滿不淨糞,到清澈的小河裏就能洗淨,最多浪費一點肥皂而已。原來有個人不小心掉到廁所裏,渾身臭不可聞,他特別不好意思,就悄悄離開這裏,到遠處的河裏把衣服、身體全部洗乾淨,等到下午衣服曬乾後,又乾乾淨淨地回來了。至於裸體奔跑者,等他心裏滿足了,再穿上衣服作嚴飾,那也沒有問題。
但一個人若做了無愧之事,例如出家人破戒,在家人偷盜、忤逆父母、傷害道友,那即使他天天沐浴,也洗不掉心靈深處的垢染,大家知道他的事情後,都會默默地譏笑他。或者有些人殺了父母,偷了內部人的財物,那在別人心目中,他永遠都是壞人,縱然穿的衣服再華麗高貴,身上的裝飾再價值連城,也無法改變別人的歧視,他的頭在眾人中永遠都抬不起來。
真正的無愧者是哪些呢?下面還是講了很多。大家也要詳細觀察一下,自己是不是屬於無愧者。如果以前是的話,那現在能不能變成有愧者?
利濟恩人不報恩,作害仇人不追蹤,
心頭茫然無所措,此等即是無愧者。
此處講了三種無愧者:首先,對利濟自己的恩人不知報恩。在這個世間上,不管對你有什麼樣的恩德,無論是養育之恩,還是教育之恩,都應該感恩戴德、知恩圖報。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報恩,見到恩人就像從來不認識一樣,這種人就是無愧者。
其次,對作害的仇人沒有追蹤。比如小偷偷了你的財物,你卻連過問都沒有。雖然在“沙門四法”中,修安忍是菩薩的正道,但對壞人進行懲罰,使其改邪歸正,這在大乘佛教中也是開許的。如果對好人不讚歎、對壞人不呵斥,什麼表示都沒有,這樣的人也是無愧者。
再次,不論做什麼事都一片茫然。有些人沒有修成自他交換的菩提心,但表面上好像沒有分別心一樣,幫助他也無所謂,損害他也無所謂。這種人跟裸體者沒什麼差別,好壞善惡一律不分,整天迷迷茫茫的,給他一斤黃金和把他東西全搶光都一樣,就像一塊沒有知覺的牛糞或者石頭,這種人就叫做無愧者。
作為一個人,理當好壞分明。藏地有句俗話:“對好人若沒有讚歎,他會越來越傷心;對壞人若沒有懲罰,他會越來越倡狂。”所以,對壞人要懲罰批評,對好人要獎勵讚揚,這是很有必要的。
在菩提學會中,我發現有些負責人有點像無愧者。為什麼呢?有些人學習非常精進,自始至終從來沒有缺過課,他對他們根本不讚揚,反而有時還看不慣,覺得這太積極了;有些人光是掛個名,根本沒有好好學,他卻認為他們很英雄,這種精神值得學習。如果真是這樣,這種團體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在座的有些法師也是一樣,自己應該瞭解這些基本的法規,不要每天吃飽飯,然後在課堂上隨便說兩句,對下面人的好壞不聞不問,什麼都不管,天天閉著眼睛過生活。這樣不太合理!如果你什麼事情都不做,專心到山裏面閉關,那安住在你的境界中是可以的,但若要做一件事,必須有頭有尾,有方向、有著落,假如漫無目標、隨隨便便,這就是一種瘋狂的行為。當然,這並不是我說你們的過失,麥彭仁波切在頌詞上講得很清楚,只不過我給大家解釋一下而已。
衡量自己是不是無愧者,既可以同時具備這三種特徵,也可以只有其中一種。若是前者,就是這個人既不報恩,對壞人也不追蹤,還渾渾噩噩過生活;若是後者,那麼三個“裸體”——不報恩的裸體無愧者,不追究壞人的裸體無愧者、心頭茫然的裸體無愧者,就出來了!
雖受惡語不顧忌,有利之語不願聞,
善妙德行無希求,此等亦是無愧者。
有些人雖然受到惡語中傷、誹謗譏毀,但卻毫不顧忌,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這種人並不是安忍心修得好,對誹謗和讚歎沒有差別,而是人格太差,別人說什麼都無所謂,沒有一點志氣和德行。這種對惡語毫不在乎的人,也是無愧者。
還有些人不願聽從對自己有利的語言。上師道友跟他講一些溫和語,他無動於衷;以嚴厲的方式來責駡他,他也無所謂。不管講什麼樣的語言,他都沒有感覺,好像一塊石頭一樣。即使偶爾聽進去一兩句,第二天馬上就忘了。對這種人真的沒辦法,什麼樣的世間和出世間的教言傳授給他,也是沒有用。
或者,有些人對善妙的德行不希求。聽到行持善法、慈悲菩提心、高尚人格、聞思修行等話題,就像餓狗面前放草一樣,絲毫興趣也沒有,要麼打瞌睡,要麼亂起妄念,要麼悶悶不樂。可是對不好的行為,如看電視、放逸散亂、做壞事,他就興高采烈、興致勃勃,又聰明、又會懂、又會說,非常有才幹。
菩提學會的有些道友,剛開始我不太瞭解,現在基本上知道他們了。其實做任何一件事情,最初誰都不瞭解誰,我們這裏的發心人員也是如此,開始時誰是真的發心、誰是假的發心,我根本分不清楚,只有把事情交給他,在做事的過程中才看得出來。同樣,前段時間報名時,好多人爭先恐後,我當時就說:“他們想報名就讓他們報,過段時間會暴露的。假裝想學的人,打幾堂課瞌睡就退了,慢慢便沒有興趣了,這些人也不是我所化的對象。只有真正具信心的人,才會對佛法的興趣越來越濃。”
當然,一個人的品行,也跟他的前世有關。有些人對善法一點都不堪能,而在惡法方面,又聰明,又穩重,反方面的功德全部具足。他到非法的場合裏去看電視,好幾個小時肯定沒問題,但讓他聽課的話,一個小時都呆不住,這種人也叫無愧者。當然,這並不是在說別人的過失,你們應該好好地觀察,看自己是不是無愧者?如果是的話,那連“衣服”都沒有,在別人面前真有點不好意思了!
洩露極為隱密語,令諸信賴者灰心,
雖成應供亦不思,此等亦是無愧者。
一般來講,密宗中的有些教言需要保密,洩露秘密就犯了密乘戒。但此處並不是從密乘戒方面講的,而是指世間的秘密對任何人都不能講。如果告訴了一個人,俗話說:“秘密若從口裏出來,就已出了大門了,以後會遍於世界的。”所以,保密的語言跟誰都不能講,假如隨便洩露秘密,這個人也是無愧者。
麥彭仁波切、薩迦班智達以及法王如意寶,對保密都相當重視。以前我們去美國時,有一次上師對我說:“你其他的方面算是可以,但最大的優點就是不洩露秘密,所以我這次帶你來。”事後我翻來覆去地尋思,但也想不明白:“我應該還有其他的功德,比如說我比較聰明,但法王為什麼不認可?我們去印度時也沒什麼要保密的,拜見達賴喇嘛的事情,國際上已經公開了,各大新聞媒體都報導了,回來後我們也把所有的資料全部交給了有關部門,還有什麼可保密的?我什麼時候好好地保密了?”反正我怎麼也想不起來,可能以前有過吧,或者以後有需要保密的,但後來好像也沒遇到什麼。總之,洩露秘密的人是無愧者。
令信賴自己的人心灰意冷,這也是無愧者。信任一個人不是很容易的,如果別人信任你、依靠你,你卻讓他徹底失望、徹底傷心,這也不是好人的做法。《廣傳》中佛陀因地時經常講:“凡是依靠我的人,我以生命擔保不捨棄他。”所以不管是什麼人,貧困者還是富裕者,只要一心一意地依靠你,你就要想盡一切辦法來幫助他,而不能出賣他、陷害他。否則,這就是沒有良心的人。
不僅僅是人,包括依靠自己的旁生,比如有些道友喂的鴿子、雞鴨(放生的動物),永遠都不能欺惑它們,每天應該給吃的東西。它們是很可憐的,覺得你是依靠處,如果你沒有用悲心來對待,過失是非常大的。因此,凡是依賴你的任何一個眾生,都不能讓它灰心。
同時,別人對你恭敬,你成了應供的時候,也應該懂得取捨的道理,不要什麼都無所謂。作為一個人,應當有自尊心、自重心,努力讓自己變成真正的修行人,若對別人的認可和尊重一律不在乎,那也是無愧者。
雖聞善理及善語,於此不起歡喜心,
亦不依止善知識,此等亦是無愧者。
雖然已聽聞釋迦牟尼佛為主的三世諸佛的教言、高僧大德的善妙之語、上師的諄諄教誨,但卻不生歡喜心;對世間的傳統文化,如孔孟之道等行善積德的道理,也一點興趣都沒有。從來不願依止有學問的善知識、具法相的上師或前輩長老,平時接觸的都是不三不四的人,此等也是無愧者。
一個人若整天依止好的上師、好的道友,看一些善妙的論典,他的德行應該不錯。你們方便的時候,可以到有些道友家裏看看他身邊都放了什麼東西。我有時候到在家人的家裏,看到處都是世界各地歌星的碟片、雜誌,就知道他可能喜歡音樂,成天生活在音樂的世界中;有些人家裏盡擺些高僧大德的講課,就知道他應該喜歡行持善法。通過他經常看的、經常聽的、經常做的,便可發現他到底是有愧者還是無愧者,如果對善法一點歡喜心都沒有,對不善法卻非常有好感,那他絕對是無愧者!
親近劣種惡行友,愚人群中歡欣遊,
背棄世法二規行,此等亦是無愧者。
有些人不願親近行持善法的善知識,卻喜歡跟屠夫、妓女、漁夫等種姓下劣者打交道,或者與偷東西、邪淫、黑社會的人交朋友。他在愚人的群體中極為開心,常去卡拉OK廳、歌廳、舞廳中亂唱亂跳,整天泡在那裏過生活。
現在的社會中,智者幾乎沒有一席之地,而愚人集聚的場所特別多。那些地方,不要說我們佛教徒,就算從世間的角度來講,也是沒水準、沒德行的人才去的。尤其是出家人,如果喜歡去那裏,不如乾脆脫掉法衣,把頭髮留起來。麥彭仁波切說過:“假如你覺得自己緣分不夠,實在是無法守持戒律,那還俗當個在家人比較好,這樣對佛教也少一份危害。”出家人理應如此,而作為在家居士,也當以善心、菩提心來充實生活,千萬不能跟這些愚人同流合污,每天遊逛閒聊、喝酒抽煙,做各種瘋狂下劣的行為。
可是現在的世間完全顛倒了,很多人認為趨入這樣的群體中,生活才有味道。大城市裏誘惑人心的環境非常多,有些人早已經習慣了,若沒有去這樣的場合,就覺得生活平平淡淡,沒有趣味。甚至有些佛教徒也是這樣,星期天學一學《入行論》,平時就到這種地方打發時光。太可憐了!學習這部論典,沒有用到心上,那真是白學了。要知道,學佛不能離開世間和出世間的基本軌道,否則,修行的火車不會到達目的地,而且一定會出事的。
每個人都不願當裸體無愧者,但自己沒有學佛時,也許在世人面前裸體表演過很多次,現在想起來仍覺得汗顏。為了斷掉相續中的這種習氣,永遠不發生這種事情,我們內心要多祈禱上師三寶,這樣即使自己的修行沒有成就,也不會墮落到跟犛牛、餓狗沒什麼差別的境地中。
佛教是非常文明的教育,雖然我們不一定有機會安住在寂靜處閉關,一個引導一個引導地修,也不一定能完全通達因明中的道理,但最基本的做人應該明白。如果去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那是非常遺憾的,學了法也絕對沒有用上。當然,出家人一般不會這樣,若有的話,則是末法時代敗壞佛教的象徵,也是毀滅佛法的敗類,這種人根本不屬於釋迦佛的追隨者。
在這些問題上,大家應該觀察自己,以前假如做錯了,還是應該默默地懺悔,聽了這個教言之後,發誓不再重蹈覆轍。我聽說有些居士,今天到按摩房,明天去洗桑拿(這些我也不是特別懂,反正就是有很多散亂的地方),如果是治病,那倒可以,但除此以外,到這些愚者的群體中去浪費光陰,這是非常愚癡的行為,根本不能入於大乘佛教當中,甚至連小乘的佛教徒也非常厭惡。
大家皈依佛門之後,身份是完全不同的,縱然自己不能即生成就,對佛教、對眾生做出非常大的貢獻,但自己住在家裏,好好地看書、思維法義,這一點應該是可以的。不要與瘋狂人一起唱歌跳舞了,再這樣下去,今生來世都毀壞了。因此,大家值得注意,別再表演裸體節目了!
好,今天講到這裏。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