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1/16 18:12:05
學習次第 : 初階

法華經講演錄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太虛大師講述

民國十年秋在北京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正宗分明一乘果中,首明已滿果。共有二品:一為已釋之如來壽量品,其次即分別功德品。在全經品第中,則為第十七。

分別、即辨聞法者受益之淺深、多少、遠近。功者、功行,德者、果德。此功德即由聞如來壽量所發生成就者;所聞之法殊勝,故能聞之功德亦因之殊勝也。

前品如來壽量,為已滿之佛果,為明聞佛果者所成之德相、及顯佛法之威力,故有此品。

法力有五門:一、證,二、信,三、供養,四、聞法,五、讀誦持說。證、信、供養三門,皆見本品。為明此法力無上,故有此品。

本品經文約分為二:初一長行與頌,明時會獲益、現前階降。謂當時會眾獲益,現前有高低、淺深之別也。後諸長行與諸頌,明校量勝劣、後時利益。謂與修習他功德者校量勝劣,而顯其後時之利益也。

丁二 辨時眾獲益

戊一 時會獲益現前階降

己一 標時益

爾時、大會聞佛說壽命劫數長遠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得大饒益。

前品一字一句皆顯佛之法身,故聞證者眾,能獲饒益。

己二 佛告益

庚一 明證得

于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我說是如來壽命長遠時,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眾生得無生法忍,複有千倍菩薩摩訶薩得聞持陀羅尼門,複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樂說無礙辯才,複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百千萬億無量旋陀羅尼,複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能轉不退*輪,複有二千中國土微臣數菩薩摩訶薩能轉清淨*輪。

此明依位證得,謂各依菩薩地位而有證得之益也。自前品以來,佛已非為聲聞弟子說法,乃為果地菩薩而說,故呼果地菩薩上首彌勒之名而告之也。無生滅法為無生法,證於無生法而安住其中,為得無生忍。證此者,為入于初地、二地。聞持陀羅尼、即發生智光,得大總持,能入一切教海。證此者,為入於三、四地。樂說無礙辯才,證此者為入於五、六地。旋陀羅尼、即由無相而觀有相,複由有相而觀 無相,能觀有無二相平等不二,為得旋陀羅尼。證此者為入於七地。轉不退*輪、即念念不退轉,證此者為入於八地。轉清淨*輪、即具足辯才,現大神通,覆眾生界,無礙無著,證此者為入於九地、十地。二千中國土,即二千個中千世界也。

複有小千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八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複有四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四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複有三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三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複有二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二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複有一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明依生證得,謂依再受後生之次數而有證得之益也。得菩提、此指初地菩薩離分段死,隨分得見真如法性,名得菩提,非得果滿佛位菩提。小千國土、即小千世界。四天下、即東、西、南、北四大部洲,每一四大部洲為一個四天下。

庚二 明信發

複有八世界微塵數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此謂信心成就,即信不退也。

己三 供養益

佛說是諸菩薩摩訶薩得大法利時,於虛空中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以散無量百千萬億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並散七寶塔中師子座上釋迦牟尼佛及久滅度多寶如來,亦散一切諸大菩薩及四部眾。又雨細末旃檀、沉水香等。于虛空中天鼓自鳴,妙聲深遠。又雨千種天衣,垂諸瓔珞:真珠瓔珞,摩尼珠瓔珞,如意珠瓔珞,遍于九方。眾寶香罏燒無價香,自然周至,供養大會。一一佛上有諸菩薩執持旛蓋,次第而上至於梵天。是諸菩薩以妙音聲,歌無量頌,讚歎諸佛。

此釋供養益:一、雨華,二、雨香,三、鼓樂,四、雨嚴具,五、燒香,六、旛蓋。凡說證果之法,均有瑞應,此非有意而成,皆佛法威德之力所感召,為不可思議之佛境界也。

己四 領受益

爾時、彌勒菩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說偈言:佛說稀有法,昔所未曾聞,世尊有大力,壽命不可量。無數諸佛子,聞世尊分別,說得法利者,歡喜充遍身。

此二頌、頌聞法歡喜。

或住不退地;或得陀羅尼;或無礙樂說;萬億旋總持;或有大千界微塵數菩薩,各各皆能轉不退之*輪;複有中千界微塵數菩薩,各各皆能轉清淨之*輪。複有小千界微塵數菩薩,余各八生在,當得成佛道;複有四、三、二,如此四天下微塵諸菩薩,隨數生成佛;或一四天下微塵數菩薩,余有一生在,當成一切智。如是等眾生,聞佛壽長遠,得無量無漏清淨之果報。複有八世界微塵數眾生,聞佛說壽命,皆發無上心。

此八頌中,初七頌頌證得益,後一頌頌信發益。

世尊說無量不可思議法,多有所饒益,如虛空無邊。雨天曼陀羅、摩訶曼陀羅;釋梵如恒沙,無數佛土來,雨旃檀、沉水,繽紛而亂墜,如鳥飛空下,供散于諸佛;天鼓虛空中,自然出妙聲;天衣千萬種,旋轉而來下;眾寶妙香罏,燒無價之香,自然悉周遍,供養諸世尊;其大菩薩眾,執七寶旛蓋,高妙萬億種,次第至梵天。一一諸佛前,寶幢懸勝旛,亦以千萬偈,歌詠諸如來。如是種種事,昔所未曾有。聞佛壽無量,一切皆歡喜。佛名聞十方,廣饒益眾生,一切具善根,以助無上心

此九頌中,初七頌頌供養益,末二頌頌結成歡喜。

戊二 校量勝劣後時利益

己一 隨喜信解益

庚一 長行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其有眾生聞佛壽命長遠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無有限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于八十萬億那由他劫行五波羅密──檀波羅密,屍羅波羅密,羼提波羅密,毗梨耶波羅密,禪波羅密──除般若波羅密,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者,無有是處

聞佛壽命長遠,僅生一念之信解,為隨喜信解,而其功德已為長劫修五波羅密者所不能及,故不復有退轉之慮。蓋一念信解於如來三身之力,即是證於法性,故勝於行五波羅密之功德,但除般若波羅密。以六度之中,能修般若波羅密,則其餘所修五度即臻究竟耳。比前功德,指比一念信解之功德,百分一念信解之功德、乃至百千萬億分一念信解之功德而取其一,喻其數極小,則功德之量愈微;算數譬喻所不能知,則此分數小而又小,即此功德之量微而益微。而久修五度以求無上覺者之功德仍不能及之,深顯一念信解者之功德無量也。

庚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人求佛慧,于八十萬億那由他劫數,行五波羅密:於是諸劫中,佈施供養佛,及緣覺弟子,並諸菩薩眾,珍異之飲食,上服與臥具,旃檀立精舍,以園林莊嚴,如是等佈施,種種皆微妙;盡此諸劫數,以回向佛道。若複持禁戒,清淨無缺漏,求於無上道,諸佛之所歎。若複行忍辱,住於調柔地,設眾惡來加,其心不傾動;諸有得法者,懷於增上慢,為斯所輕惱,如是亦能忍。若複勤精進,志念常堅固,於無量億劫,一心不懈息。又于無數劫,住於空閒處,若坐、若經行,除睡常攝心,以是因緣故,能生諸禪定;八十億萬劫,安住心不亂,持此一心福,願求無上道:我得一切智,盡諸禪定際。是人於百千萬億劫數中,行此諸功德,如上之所說。

此十二頌、頌行五度。

有善男女等,聞我說壽命,乃至一念信,其福過於疋。若人悉無有一切諸疑悔,深心須臾信,其福為如此。

此二頌、頌一念生信之福。解而能信,斯為真信,故不言解而解在其中矣。

其有諸菩薩,無量劫行道,聞我說壽命,是則能信受。如是諸人等,頂受此經典,願我于未來,長壽度眾生;如今日世尊,諸釋中之王,道場師子吼,說法無所畏;我等未來世,一切所尊敬,坐于道場時,說壽亦如是。若有深心者,清淨而質直,多聞能總持,隨義解佛語,如是之人等,於此無有疑。

此五頌半中,初四頌頌能信之人,末一頌半、結成。願我于未來下十句,均為頂受經典者發願之辭。

己二 解持讀頌益

庚一 長行

又、阿逸多!若有聞佛壽命長遠,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無有限量,能起如來無上之慧,何況廣聞是經、若教人聞,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書、若教人書,若以華、香、瓔珞、幢旛、繒蓋、香油蘇燈、供養經卷?是人功德無量無邊,能生一切種智。

此明行者功德無邊、能生種智。解其言趣、謂解如來壽量品所言之意趣。無上慧、即無上菩提。起者、能發生之謂。聞、謂求法,持、謂修行,書、謂流通。言信解之功德無量,已如上節所述,何況聞持書寫供養是經,功德更為無量,必生佛智無疑矣!

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我說壽命長遠,深心信解,則為見佛常在耆闍崛山,共大菩薩、諸聲聞眾圍繞說法;又見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閻浮檀金以界八道,寶樹行列,諸台樓觀皆悉寶成,其菩薩眾咸處其中。若有能如是觀者,當知是為深信解相。

此明行者為見報身淨土。惟深心信解,故能常見如來報身與如來報土。報土亦不離於化土,惟佛心清淨,故穢土即淨土,化土即報土。若眾生能信解佛身常住,則其心清淨,亦能見穢土為淨土矣。

又複如來滅後,若聞是經而不毀訾,起隨喜心,當知已為深信解相,何況讀頌、受持之者!斯人則為頂戴如來。

此明行者即為頂戴於佛。不毀訾、即能隨順,故生喜心。喜即已能深信深解,況加誦持是經,故如有佛常住其頂。

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須為我複起塔寺、及作僧坊、以四事供養眾僧。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是經典者,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養眾僧;則為以佛舍利起七寶塔,高廣漸小至於梵天,懸諸旛蓋及眾寶鈴,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眾鼓、伎樂、簫笛、箜篌、種種舞戲,以妙音聲、歌唄讚頌;則為於無量千萬億劫作是供養已。阿逸多!若我滅後,聞是經典,有能受持,若自書、若教人書,則為起立僧坊,以赤旃檀、作諸殿堂三十有二,高八多羅樹,高廣嚴好,百千比丘於其中止,園林、浴池、經行、禪窟、衣服、飲食、床褥、湯藥、一切樂具充滿其中;如是僧坊、堂閣若干百千萬億其數無量,以此現前供養於我及比丘僧。是故我說如來滅後,若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若自書、若教人書,供養經卷,不須複起塔寺、及造僧坊、供養眾僧。

此明行者即為已起佛塔、僧坊供養。僧所居處為僧坊。四事,謂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等。起塔、建坊,原以供養三寶,而受持讀誦是經,即于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所從出之處,已為有身、口、意三業之供養,故等於已起造、已供養。自則為以佛句起、至作是供養已止,廣釋行者為已起佛塔供養。自若我滅後句起、至供養於我及比丘僧止,廣釋行者為已立僧坊供養。是故我說以下二句,重言不須複作以結前意。

況複有人能持是經,兼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其德最勝無量無邊。譬如虛空,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無量無邊,是人功德亦複如是無量無邊,疾至一切種智。

此明行者兼行六度自利、疾得種智。一心、即禪定。能修六度,則不惟安住於教義,而已見之於躬行,故功德益為無量無邊。前者非不應兼行六度,今但於此顯兼行者之功德愈多耳。

若人讀誦、受持是經,為他人說,若自書、若教人書,複能起塔、及造僧坊,供養讚歎聲聞眾僧,亦以百千萬億讚歎之法讚歎菩薩功德,又為他人種種因緣隨義解說此法華經,複能清淨持戒與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無嗔,志念堅固,常貴坐禪,得諸深定,精進勇猛,攝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問難。阿逸多!若我滅後,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是經典者,複有如是諸善功德,當知是人已趣道場,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坐道樹下。

此明行者兼行六度利他、為趣道場。起塔、造坊等為財施,贊三乘、說法華經為法施,合持戒忍辱禪定精進智慧為六度,多為利他而起,故為直趣菩提之場。

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行處,此中便應起塔,一切天人皆應供養如佛之塔。

此明行者在處、應起塔供養。真能受持是經者所在之處,即為佛法身所在之處,以佛法身遍於法界,能持是經即與法身相應。又諸佛報身福德智慧,悉此經所成就,行者能兼行六度,即為佛報身少分之所在處處也。

庚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我滅度後,能奉持此經,斯人福無量,如上之所說。

此一頌、頌前三項。

是則為具足一切諸供養;以舍利起塔,七寶而莊嚴,表刹甚高廣,漸小至梵天,寶鈴千萬億,風動出妙音;又於無量劫,而供養此塔,華香諸瓔珞、天衣、眾伎樂、然香油蘇燈、周 常照明。惡世法末時,能持是經者,則為已如上,具足諸供養。

此四頌半、頌即為起塔供養。

若能持是經,則如佛現在,以牛頭旃檀,起僧坊供養,堂有三十二,高八多羅樹,上饌、妙衣服、床臥皆具足。百千眾住處,園林、諸浴池,經行及禪窟,種種皆嚴好。

此三頌、頌即為起坊供養。多羅樹、即棕樹。

若有信解心,受持、讀誦、書,若複教人書;及供養經卷,散華香、末香,以須曼、薝卜、阿提目多伽、熏油常然之。如是供養者,得無量功德,如虛空無邊,其福亦如是。

此三頌、頌兼行六度自利,疾得種智。須曼華、即適竟花。薝卜、即黃花。阿提目多伽、即善思惟花。頌中但論一施,不說五度。

況複持此經,兼佈施、持戒、忍辱、樂禪定、不嗔、不惡口;恭敬於塔廟,謙下諸比丘,遠離自高心,常思惟智慧,有問難不嗔,隨順為解說:若能行是行,功德不可量。

此三頌、頌兼行六度利他,為趣道場。恭敬塔廟,謙下比丘,皆精進度所攝。

若見此法師,成就如是德,應以天華散,天衣覆其身,頭面接足禮,生心如佛想。又應作是念:不久詣道樹,得無漏無為,廣利諸人天。其所住止處,經行若坐臥,乃至說一偈,是中應起塔,莊嚴令妙好,種種以供養。佛子住此地,則是佛受用,常在於其中,經行及坐臥

此五頌、頌行者在處應起塔供養。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