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1/04 02:29:49
學習次第 : 進階

索達吉最新傳講藏傳淨土法--極樂願文大疏(連載)

老版本http://bbs.ningma.com/viewthread.php?tid=3612&page=1藏傳淨土論--極樂願文大疏

 

《藏傳淨土法》網路課程:

 

第一期  思考題下載  頌詞下載      科判下載      

 

第一期全部音頻/視頻/配套文本點此進入

 

第二期  思考題下載

 

第二期全部音頻/視頻/配套文本點此進入

 

第三期  思考題下載

 

第三期全部音頻/視頻/配套文本點此進入

 

第四期  思考題下載

 

第六十八講       音頻MP3 / 配套文本 67'32” 30.9M        視頻WMV176M

 

第六十九講       音頻MP3 / 配套文 60'43” 27.7M        視頻WMV159M

 

第七  十講       音頻MP3 / 配套文本 61'08” 27.9M        視頻WMV160M

 

第七十一講       音頻MP3 / 配套文本 64'42” 29.6M        視頻WMV169M

 

第七十二講       音頻MP3 / 配套文本 65'38” 30.0M        視頻WMV168M

 

第七十三講       音頻MP3 / 配套文本 60'42” 27.7M        視頻WMV168M

 

第七十四講       音頻MP3 / 配套文本 61'02” 27.9M        視頻WMV148M

 

第七十五講       音頻MP3 / 配套文 63'32” 29.0M        視頻WMV161M

 

第七十六講       音頻MP3 / 配套文本 57'16” 26.2M        視頻WMV148M

 

第七十七講       音頻MP3 / 配套文本 62'40” 28.6M        視頻WMV164M

 

第七十八講       音頻MP3 / 配套文本 58'50” 26.9M        視頻WMV153M

 

第七十九講       音頻MP3 / 配套文本 69'51” 31.9M        視頻WMV182M

 

第 八十 講       音頻MP3 / 配套文本 58'47” 26.9M        視頻WMV155M

 

第八十一講       音頻MP3 / 配套文本 56'55” 26.0M        視頻WMV148M

 

第八十二講       音頻MP3 / 配套文本 63'42” 29.1M        視頻WMV166M

 

第八十三講       音頻MP3 / 配套文本 62'41” 28.6M        視頻WMV164M

 

第八十四講       音頻MP3 / 配套文本 60'11” 27.5M        視頻WMV156M

 

第八十五講       音頻MP3 / 配套文本 63'34” 29.1M        視頻WMV166M

 

第八十六講       音頻MP3 / 配套文 63'38” 29.1M        視頻WMV167M

 

第八十七講       音頻MP3 / 配套文本 61'48” 28.2M        視頻WMV161M

 

第八十八講       音頻MP3 / 配套文本 61'03” 27.9M        視頻WMV159M








第一課

 

      思考題

1.為什麼我們要學習《極樂願文大疏》?對此你有何感想?
2.希求往生極樂世界者,為什麼要祈禱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和蓮花生大士?
3.在造論之前,作者為什麼要頂禮上師?在上師廣積二資時,弟子應該怎麼做?為什麼?
4.打掃經堂有何功德?你怎麼看待掃地這個問題?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從今天開始,我們共同學習《藏傳淨土法》,也即《極樂願文大疏》。大家都知道,法王如意寶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將所有與之結緣的眾生都引往極樂世界。所以學院每年都要舉辦大型的極樂法會共修淨土法,以讓四眾弟子共同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菩提學會的佛友在學完《入菩薩行論》之後,很多人積極報名參加第二階段的學習,即《極樂願文大疏》、《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和《般若攝頌》。作為我本人來講,我深表隨喜,因為淨土法門與密宗法或空性法結合起來修持,其加持和功德不可思議,故大家一定要珍惜這樣殊勝的學習機緣。
在漢傳佛教當中,學習淨土法門的人非常多,藏傳佛教各大教派也極為重視淨土法門,所以我們決定在第二階段的學習中一定要宣講淨土法,而且其弘揚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雖然我以前也宣講過藏傳淨土方面較為簡短的教言,但要讓廣大佛友真正生起往生極樂世界的強烈意樂,及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能親見阿彌陀佛的金顏,可能短時間的學習並不足夠,所以我們才這樣安排,由此大家也能明白我們的初衷與目標。
此次傳講《極樂願文大疏》,我本人非常歡喜,因為自他眾生皆可依此善緣而種下往生極樂的殊勝善根。在我一生當中,這是第二次傳講此法,以後有沒有第三次傳講的因緣也不好說,所以對自他來講,這樣的機會都非常難得。如今我將此法的傳承供養給諸位道友,希望大家都能善始善終,也就是說一定要圓滿傳承。如果中途因種種違緣致使傳承不圓滿,那就應通過光碟或Mp3來補上。我也祈禱上師三寶和空行、護法賜予加持,無論如何本法一定要傳講圓滿。
當然,通過光碟或Mp3能不能得傳承或補傳承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我認為,通過廣播的現場聽受與通過光碟來接受佛法,在很多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差別;如果前者能獲得傳承,那後者也應該可以。當然,依靠光碟傳授佛法完全可以延續法脈,這也非我所能肯定,因為很多因果的道理非常深細,以肉眼或分別念根本無法衡量。但一般來講,若你有獲得某法傳承的強烈意樂,而其他因緣又不具足,此時如果自己具有清淨的信心,那通過光碟或Mp3來獲得傳承也應該可以,其理由我以前也講過。
本來這次我想講《極樂願文》,但考慮到菩提學會道友的實際情況,即大家有很多道理需要瞭解,而《極樂願文大疏》的內容又異常豐富,所以還是決定宣講《大疏》。再加上,通過《大疏》的學習,能使大家生起往生極樂世界的強烈信念,以及對藏漢佛教為主的世間一切佛法互不相違生起不可或奪的定解,鑒於此,我也不得不再次宣講此疏。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此次學習機緣,我也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大疏》作詳細宣講。
想必大家都知道,《極樂願文》乃喬美仁波切著,《極樂願文大疏》為喇拉曲智仁波切造。兩位尊者的傳記俱載于《藏傳淨土法》中,其中簡略介紹了兩位大德從出生至圓寂之間的主要人生經歷。其實,在學習任何一部論典時,瞭解作者都非常重要;如果佛友們能通過傳記對兩位元作者有所認識,相信大家一定能堅信:學習這部論典的意義極其深遠。
在藏傳佛教中,《極樂願文》及其《大疏》一直為歷代高僧大德和廣大信眾所重視,不管是在衛藏還是在康區,或者說安多,它們都得到了極為廣泛的弘揚,至今仍延綿不斷。對於藏族同胞來講,不會背《極樂願文》的人可謂少之又少,很多在家善男信女每天至少都要念誦或背誦一遍,在各地舉辦的極樂法會也都要念誦此願文,而法會的舉辦也要按《大疏》的要求來進行。可見,我們有緣聽受這部論典,確實是千百萬劫積累資糧的善果。
下面我們正式宣講《極樂願文大疏》。
頂禮上師阿彌陀佛!此乃由藏譯漢前所加的譯禮,並非作者喇拉曲智仁波切造《極樂願文大疏》時所作的頂禮。
在造論之初,作者首先頂禮、立誓,也附帶宣講舉行極樂法會和聽法前所應做的準備工作;接著宣講聞法方式,也附帶宣講聞法的重要性等內容;最後宣講所講之法,即詳細解釋《極樂願文》的頌詞。
首先宣講頂禮與立誓。
頂禮觀世音菩薩!這是作者向自己的本尊所作的頂禮。

以大悲心發勝菩提心,以大精進究竟二資糧,以大智慧現前四身者,三世一切佛前敬頂禮。此乃作者頂禮三世諸佛。意謂:三世諸佛最初都先對無邊無際的眾生生起大悲心,爾後在大悲心的推動下發起無上殊勝的菩提心;之後以大精進於三大、七大乃至三十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長歲月中,行持佈施、持戒等六度,從而廣積福慧二種資糧;在圓滿五道十地後,以大智慧(證悟人法二無我的智慧)現前法、報、化、本性四身的果位;在這樣的三世諸佛面前,作者我以三門恭敬的方式至誠頂禮。

《普賢行願品》亦雲: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所以,我們亦應隨學作者及普賢行願,經常在十方三世一切人師子前恭敬頂禮。其實,這樣頂禮的功德無量無邊,佛經中雲:與佛在世時在佛前頂禮相比,佛不在世時在佛像前頂禮或以觀想的方式於佛前頂禮,此二功德正等無異。作為佛教徒,在吃飯、睡覺乃至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應首先頂禮或憶念佛陀,這至關重要。當然,隨順世間先做放鞭炮等儀式,或先說各位來賓、各位領導之類的禮貌之詞,這也未嘗不可,但最重要的就是要頂禮或憶念佛陀。作者于造論之初首先頂禮佛陀,其目的是為了表明自己的本師不是外道祖師,而是斷證圓滿的佛陀,當然這也是在說明自己的身份;另外,這也是為了獲得佛的加被,以使造論順利圓滿。

成就無量如海大願力,名號贊聲光遍諸世界,令無數眾現見殊勝刹,阿彌陀佛尊前敬頂禮。此乃作者頂禮阿彌陀佛。往昔,以法藏比丘為代表的無數阿彌陀佛前世,曾在世自在王等如來前,為無盡眾生發下了四十八大願為主的無量大願,之後通過六度萬行圓滿成就了一切所願,現已成佛且正以清淨刹土無餘陶鑄一切眾生;而一切欲往生者,皆可通過念誦他的名號來往生彼刹,因此阿彌陀佛的名號遍佈十方世界,且受到廣泛稱揚。《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經》雲:十方諸佛時時刻刻都在稱揚讚歎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能將無數有緣眾生引往極樂國土,令其現見阿彌陀佛的金顏和淨土的莊嚴,他不可思議的發心和加持,在十方三世諸佛中極為罕見,所以作者于阿彌陀佛尊前三門恭敬頂禮。

相比諸佛刹土,極樂世界往生易而成就高,所以藏漢佛教各寺院皆普遍弘揚淨土法門,可以說無論哪個傳承都沒有不學淨土法的。但一些對佛教並不瞭解的孤陋寡聞者卻說,藏地只學密法,漢地只學禪宗、淨土,其實這只是個人的偏見,並非實際情況。因此,大家一定要瞭解阿彌陀佛是濁世眾生的最勝依怙,其願力、功德和加持不可思議。

方便大悲自性觀世音,智慧密藏之主大勢至,獲無二金剛身蓮花生,有寂莊嚴三尊賜吉祥。此頌乃作者頂禮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和蓮花生大士。頂禮方式有多種,如證悟見解、三門恭敬、賜予吉祥、克勝諸方等。此處,作者是以祈禱三位尊者賜予修淨土法門者身口意吉祥的方式來頂禮的。

頌意是:十方諸佛大悲心的總集是觀世音菩薩,他在利益眾生方面具有廣大方便,是大慈大悲的自性;十方諸佛的智慧密藏主是金剛手菩薩,也即大勢至菩薩;證悟智慧與方便無二無別,或者與觀音、勢至二菩薩無二無別,或者與阿彌陀佛無二無別,獲得如此金剛身者是蓮花生大士。

這三位尊者對希求往生淨土者非常重要。就像要親近國王,就必須與大臣搞好關係一樣;同樣,我們想往生極樂世界,也應祈禱三大尊者。雖然阿彌陀佛與三大尊者,並不能以國王與大臣的關係來看待,但在顯現上也有比較類似的緣起。藏傳佛教各大教派普遍認為,想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應好好祈禱這三位尊者。《極樂願文》亦雲:阿彌陀佛右手放光化現無數的觀世音菩薩,左手放光化現無數的度母(也有說是大勢至菩薩),心間放光化現無數的蓮花生大士。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祈禱三位尊者。

另外,一些伏藏品和論典中都說,蓮花生大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認為:蓮花生大士是藏傳佛教的祖師,阿彌陀佛才是淨土宗的上師,故修學淨土者不能祈禱蓮花生大士。現在有個別人說,學密宗的人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其實這種說法並沒有任何教理根據。

今天我接到一位元居士打來的電話,他說有人說他是淨土宗的根機,不是密宗的根機,所以他很想從密宗退下來。我回答說:佛陀曾說,只有我及如我者才能了知對方的相續,其他人並不能如實了知。所以,如果有人問我:我是不是密宗的根機?我只會說:我的肉眼根本看不出來。而那人知道你是學什麼法的根機,那他肯定是大菩薩,因為其他身份都不能如實了知別人的相續。

有些人說:不能雜修,一心念佛才能往生。對個別人來講這確實很好,但所有的人都一概而論恐怕也不行。而且,淨土經典並沒有強調不能學其他的法,也沒有所謂的不能雜修、雜學的說法。藏地有很多從印度翻譯過來的經典,漢傳佛教的淨土經典在藏傳佛教基本都有,這些經典我都反復看過,但裏面並沒有這方面的教證。如果沒有教證作為依據,那往生淨土這種甚深的道理,我們就不能以自己的想像來解釋。我想,某些人肯定不知道別人的根機,只不過聽過一些上師的講法,然後就以自己的理解到處宣揚。當然,你自己這樣專修也未嘗不可,但中斷別人的善根,甚至對蓮花生大士的密法傳承也加以譭謗、捨棄的話,那就非常可怕。

的確,藏傳密法非常殊勝,但我們也不會說,你只能學這個法,其他任何法都不能學。雖然這樣說後,自己的弟子可能會更忠誠;但在不知道他人根機的情況下,任何人都沒有資格這樣隨便發言。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廣聞博學,並真正瞭解往生淨土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因緣,當然這一定要有經典的依據,並不是那一個人說了就算。

現在,有些人把蓮花生大士看作一位比較出名的老師,或者比較有智慧的博士,這充分說明他們根本不瞭解藏傳佛教的歷史,不過,在這樣的前提下生起這樣的分別念也情有可原,但我們確實應該瞭解佛教的真實歷史。其實蓮花生大士的加持無與倫比,如今藏傳佛教能如是興盛,很多伏藏品和論典都說,這就是蓮花生大士的加持。對此我深信不疑,因為在廣大的藏地,佛法至今尚能完好無損地存在,而且還不斷湧現往生者或成就者,那除開蓮師的加持之外,誰還具有這樣的威力呢?這一點,學過藏傳歷史的人都應該清楚。

依止何者盡除諸劣意,救度三有眾罪之黑暗,指示稀有殊勝善道者,無等諸上師前敬頂禮。這是作者頂禮自己的諸多傳承上師。意思是說,只要能如理依止具有法相與功德的上師,相續中的貪嗔癡等煩惱劣意必定會清淨無餘,以上師的方便,三界可憐眾生皆能遠離身口意的罪業黑暗,故於開示極稀有的殊勝解脫妙道的無等諸上師前,作者恭敬頂禮。

相比上師,父母、領導、梵天、帝釋天都不能為我們開示解脫妙道,所以上師的功德和恩德無與倫比,因此大家應該從心坎深處對上師生起感恩之情。在三千大千世界中,任何一個人都沒辦法替代上師的恩德,誰也無法與上師相提並論。如果沒有上師開示出世的妙道,我們將始終在輪回中漂泊,從而感受無量的痛苦。所以,凡是感受到佛法的滋養與溫暖的人,都應不斷感恩自己的上師,因此作者也于諸傳承上師前恭恭敬敬地頂禮。

聖者觀音化身喬美尊,所著願文妙論如意寶,賜予無數有情勝利樂,應如佛語百般讚頌之。此頌頂禮喬美仁波切,也極力讚歎《極樂願文》。這裏是說,喬美仁波切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當然這也為人們所共稱。我記得《喬美仁波切密傳》中,對他從小到52歲之間的修行經歷講得非常清楚,如有幸飽覽一定會對尊者生起極大的信心。《密傳》中說,他5歲就對心性有所認識,在6歲時看了《米拉日巴道歌集》後,就能安住在泯滅八識的深度寂止中,即使與人交談也能安住于樂明無念的境界……總之,他具有許多一般人無法比擬的修行境界。

喬美仁波切以無比廣大的願力所造的《極樂願文》,就像如意寶一樣,它能賜予無量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最勝利益。自《極樂願文》傳世以來,它便在藏地家喻戶曉,可以說沒有一個人不知道,甚至很多文盲每天都要背誦《極樂願文》,其普及率之高罕有能比肩者。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而在漢地,除了《六祖壇經》之外,像這樣為各宗各派廣為推崇的教言還很少見到。故大家應如如意寶一樣愛重此論。

正因為此論能利益千秋萬代的眾生,無數眾生依此皆能順利往生極樂世界,故作者高度讚歎它的功德,可以說它跟《金剛經》、《般若攝頌》等佛陀親宣的金剛語沒有任何差別。如果大家能在平時或法會中認真念誦,其功德利益不可思議。表面上看,《極樂願文》不過八九十個頌詞,似乎誰都能寫,可能有些傲慢者還會認為,我寫一千個頌詞也沒問題;但實際上,二者的價值完全不相同,可以說就像黃金與石頭一樣:即使石頭的重量遠遠超過黃金,但黃金的價值始終高於石頭。同樣的道理,雖然凡夫人寫的文字比較多,但不一定有價值,而聖者金剛語卻具有不可思議的加持,故大家對本論尤應引起重視。

現代社會,人心極為不古。以前我讀書的時候,很多老師特別喜歡古詩,他們自己也喜歡寫詩,但現在這樣的人已經不多了,包括老師在內,很多人天天都忙於賺錢。所以現在很少聽到:這首詩寫得很好李白杜甫的詩很值得學習,取而代之的是:那裏有輛好轎車那輛車值多少錢。即使有藏書的,也只是擺個樣子,真正能靜下心來讀書的人可謂少之又少;而真正能深入佛法者,更是鳳毛麟角。

我記得小時候,很多老年人每天晚上都要念《極樂願文》,甚至白天放牛、做家務時,他們也以動聽的聲音來念誦,這個習慣非常好。所以我也希望,今後在漢地各個學會和道場當中,大家都能念誦《極樂願文》。因為,只要有功德和加持就不應分宗派,也不應分民族與國家。其實,這些都是分別念的假立,而真正的如意寶或黃金,在哪里都不可能剝奪它的價值。但有些人始終有排斥的心態,部分教言認為很好,其他教言則一律不接受。從世間來講,這樣的保守心態也不為人們所讚歎。所以,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希望今後在各地都有念誦《極樂願文》的習慣,這樣的話,無量眾生依此皆能結下往生極樂世界的殊勝因緣。

吾亦捨棄虛偽卑劣心,以引導文明示解脫道,諸欲不退往生淨土者,當以信喜之心而諦聽!此乃立誓句。作者喇拉曲智仁波切說,在造這部論典時,我捨棄了不淨虛偽的世間八法或自私自利的低劣心態,以喬美仁波切的金剛語為基礎,以引導文的方式明示了往生淨土的捷徑,所以希望欲不退轉往生極樂世界的信士,都能以誠摯的信心和無比的恭敬心來歡喜諦聽!

在座的道友都應以這樣的心態來聽受。的確,這麼殊勝的大乘佛法在百千萬劫中也很難遇到,現今正值五濁熾盛的末法時代,我們能聽聞如此殊勝的淨土法門,確實非常有福報。大家應如此思維,並再再引生歡喜心。

以上是頂禮與立誓,下面附帶宣說舉行極樂法會及聽法前所應做的準備工作。按照華智仁波切和麥彭仁波切的傳統,一般開極樂法會的同時都要傳講淨土法,後來喇拉曲智仁波切就結合舉行極樂法會的方式而造此注疏。上師如意寶曾說,我們學院每年開八天極樂法會,就是依照喇拉曲智仁波切的觀點定下的。當然,根據情況開一個月、三天或一天都可以,但同時都應宣講往生四因等淨土法要。

如果開極樂法會,肯定要講經;要講經,就應清掃講法的場所。按要求,講法的地點及其附近的地方都應打掃得乾乾淨淨,為了不令塵土飛揚還要灑水壓塵。當然,如果有香水,灑一些香水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適量。聽說有人將幾瓶香水一起灑在一間房子裏面,上師一進屋就犯暈,還差點吐了,這樣就不太好。

在佛教歷史上,為了聽法而灑血壓塵的公案廣為傳頌,因此我們也應為了聽法而認真清掃環境。《大般若經·常啼菩薩品》中記載,當年常啼菩薩為尋求般若法門而尋找法勝菩薩,在路上遇到了商主之女,於是他們與五百侍女一起上路,見到法勝菩薩後,上師於七年中入定,於是他們在七年中一直等待。(如果是一般人,肯定等不住;不要說七年,可能七天、七小時,甚至七分鐘也等不了;他們會說:還不出來呀,再不出來我就走了!)七年後法勝菩薩出定傳法,在七天前他們就將法勝菩薩傳法的場地打掃得乾乾淨淨,為了不讓塵土飛揚還準備灑水,此時魔王波旬製造違緣,使所有的水都隱沒不見,於是常啼菩薩與商主之女以及五百侍女,紛紛刺破自己的血管灑血壓塵,他們以這樣的苦行終於求得了甚深的般若法門。

因此上師傳法前,我們也應把經堂打掃得乾乾淨淨,並陳設供品。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上師傳法極為殊勝,並非領導講話所能比擬。領導講話尚且需要佈置會場,對今生來世有重大意義的上師傳法,又怎能不首先清掃環境呢?所以,我們應義無反顧地加入到如此殊勝的因緣中去。

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雲:決定行持善法者,勝師廣積二資時,彼中皆能結上緣,役使信使清掃等,極勞具果勝資道。發心決定要做善事的弟子,看到殊勝上師在積累福慧二種資糧時,(比如,上師傳講佛法是智慧資糧,因為講經說法能遣除眾生相續中的無明、增長智慧;上師放生、佈施則為福德資糧。)就應力所能及地跟上師結上緣。怎樣結緣呢?比如,在上師做善事時,如果自己有財富,那就應取出一部分來作供養;上師傳法時,自己要麼組織大家學法、要麼打掃衛生,等等。或者,上師親自派你去別的地方,或讓你做某件事情,甚至讓你打掃上師的屋子、佛堂,或打掃大眾的經堂,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情並不是徒勞無益,相反這樣的勞作具有極大的功德,它將成為解脫道的殊勝資糧。

上師如意寶曾經這樣講過,真正利益眾生的上師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時,弟子都不能放過,不管是以人力還是財力,都應跟上師結上緣。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之後,在大海沒有乾涸之前它就不會滅盡一樣;如果在上師的任何一個善根中,我們能夠與之結上緣,那自己的發心水滴已經融入到上師廣大無邊的功德海當中,這樣的話,我們的善根永遠也不會窮盡。可見,這樣的功德遠遠超過以自我為中心而造作的善根。

此外,《撰集百緣經》也宣講了,清掃經堂或佛堂所具有的五種功德。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給孤獨長者每天都要在佛陀講法之前去打掃經堂衛生,一天長者有事沒去打掃,佛陀看到沒有人掃地,就親自打掃經堂,目犍連、舍利子等比丘見後也跟著打掃。於是,佛陀就為大眾宣講了掃地的五種功德:一、自除心垢,即能遣除自相續的垢染;二、亦除他垢,意為能除與之結緣眾生相續中所具有的垢染;三、除去驕慢,驕傲的人高高在上,他不可能掃地,只有有恭敬心的人才會去掃地;四、調伏其心,即通過掃地很容易調伏自己的心;五、增長功德,意為掃地能增長很多福慧功德。可見,灑掃講法場地有極大的意義。

現在,很多菩提學會的道友都集中在別人家中聽法,所以非常希望:不管是主人還是客人,大家都能好好打掃聽法的場所,因為這有很大的功德。可能有些領導和上師會認為:我怎麼能做這樣低劣的事呢?其實並不是這樣,下面我們就講一則掃地證果的公案。

《增一阿含經》中,有周利槃特的公案:他的哥哥槃特很聰明,出家後很快證得阿羅漢果,而周利槃特特別笨,四個月也背不會一個偈頌。一天他正傷心地哭泣,佛陀了知後就讓他為僧眾掃地,還教他念拂塵二字,結果他記住就忘了,記住又忘了;後來又教他念除垢,結果還是記住一個字就忘了另一個字。但依靠佛陀的加持和為僧眾掃地的功德,他漸漸清淨了罪障。一次觀心時,他認識到:縛結是垢,智慧是除,我應以智慧之帚掃除煩惱結縛,他深思此理,當下即證阿羅漢果位。可見為僧眾掃地有很大功德,因此學院中發心打掃經堂的道友,一定不要有其他想法,要想到為僧眾做事情就是在遣除自己的垢障。

有些人認為,掃地是下等人做的事情。以前我讀小學時,當時有一位老師天天都讓不聽話的學生掃廁所,我們都特別擔心:到時會不會輪到自己掃廁所。但這次我去北京參加國際慈善論壇時,學到了一個新知識,據慈濟功德會的人士介紹,在他們那裏,最好的學生才有資格掃廁所。剛開始我有點不理解,怎麼能讓表現最好的學生打掃廁所呢?這種做法好像與傳統相反。後來他們解釋說,並不是低劣的人應該打掃衛生,而是高尚的人才有福報做這樣的功德。剛開始很多學生都不理解,覺得還是不得獎好一點,因為得獎反而要去清洗馬桶;但觀念轉過來以後,很多學生都覺得這是件好事,從此以後再也不覺得這件事很低劣了。其實,沒有慢心真誠為人服務,才是最偉大的行為。可見,只要把觀念轉過來,我們就會擁有更多積累福報和功德的機會。

剛才講的周利槃特為什麼那麼愚笨呢?佛經中說,他前世是很有智慧的法師,但他自以多智輕慢他眾,而且所瞭解的法義也不願意傳給別人,以此為因後來就變成愚笨者。所以,為了生生世世都成為無傲慢的聰明者,我們應儘量打掃公共衛生,這不但有許多功德,而且還是懺悔內心垢染的最佳助緣。《六祖壇經》雲: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我們的身體是菩提樹,心則如明鏡台,如不時時清掃,身心就會粘滿塵埃。所以,我們對一切人都應生恭敬心,還應經常打掃佛堂和道場,以這樣的因緣,生生世世都能感得智慧與悲心。

灑掃完講法場所之後,還應該在場中懸掛阿彌陀佛或極樂世界的唐卡,(如果是開其他法會,則應根據情況安放其他佛像。)以及擺設佛塔和《般若經》等經典,這樣的三寶所依在開任何一個法會時都應具足。並且還要陳設清潔、美妙、莊嚴的供品,一般數量不能少於百數。在藏傳佛教中,所謂供品主要指五供,包括香、花、燈、水和食品。其中,食品主要指食子,如果實在沒有食子,供水果等食品也可以。在佛像面前陳設供品,漢傳佛教也極為提倡,各方面的因緣也具足。但我們山溝,雖然當下供得好好的,但一陣大風過後,供品全都惹上了塵埃。

陳設完供品以後,還要召集參加法會者。當然,如果是在寺院當中,那不管是吹海螺還是敲法鼓都可以,但住在遍佈高樓大廈的城市就不太方便,此時我們可以打電話或發資訊。有些吝嗇的居士捨不得,但千萬不要這樣,因為這是在積累福慧二資,並非浪費。大家想想,我們為了貪嗔癡等沒有意義的事情,打過多少電話、發過多少資訊,相比之下為了善法花一點錢完全值得,因為這感來的都是善果。

將大家召集起來以後,還應教誡不懂聞法規矩的人摘帽、脫鞋……(其實,在看上師的光碟時也應這樣做。)有些人在聽法時,還一直戴著帽子、穿著鞋子,我們就應勸這些人將鞋脫下、將帽摘掉。為了表示恭敬,也不能攜帶武器與佩戴裝飾品。當然,平時佩戴的耳環、戒指可以不算,但當天為了聞法特意打扮卻不合理,因為到這裏並非其他目的,而是為了聽聞佛法,所以有些居士應該注意。另外,為了能專心致志地聽聞,念珠與轉經輪都應放下。既然如此,那在聽法時吃吃喝喝、上廁所、打電話、發資訊、說話等,就更不如法了。有些人邊聽法邊打電話、甚至來來去去,這都是不懂聞法規矩的表現。在聽法時,聞法規矩非常重要,所以懂得聞法規矩的人,都應擔負起宣講的責任。

另外,在聽法的過程中,三門一定要寂靜調柔,最好能以清淨心和恭敬心來聽聞佛法。因為,佛陀在《毗奈耶經》中說過:不敬勿說法。《本生傳》亦雲:以喜眼視師,如飲語甘露,當專心聞法……”

所以我本人非常希望,通過這次的學習,大家都能在聽法的行為上有所改進。學院裏的聽法者都比較懂規矩,而外面的佛友並不是這樣,又特別是新來的學員,所以希望老學員或懂聞法規矩的人一定要跟他們講。可能,剛開始的時候他們還不太理解:為什麼不能吃東西,我偏要吃瓜子!為什麼不能打扮,我還要照鏡子!他們想一舉兩得,但這根本行不通,因為佛法非常深奧,心非常專注尚且不一定能聽懂,更何況一邊做其他事、一邊聽受佛法。我覺得,沒有喬美仁波切的境界,這可能非常困難;不過,聽說有些人的智慧還很不錯,但這樣的聽法恐怕只是裝模作樣而已。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如理如法地聽聞,否則一個禮拜花一兩個小時來聽法的意義就不是很大。
好,今天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第二課

 

思考題

1.    你怎樣理解三殊勝包括往生淨土四因的道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應怎樣行持?
2.應怎樣理解五百比丘因聽文殊菩薩講空性法而墮落的公案與無有敬信則不應說法的道理?
3.要使聞法方式如理如法,我們應如何調整內心?為什麼?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麵繼續宣講《藏傳淨土法》。
全文分二:一、聞法方式;二、所講之法。

在還沒有正式宣講論體之前,我順便補充說明一些內容。前面講打掃經堂有非常大的功德,但相比之下,提供經堂的功德更為殊勝。關於提供經堂的功德,佛陀在《廣戒經》[1]中有描述,大家可以參閱;其他經論也講,這是轉生梵天四因之一。現在有些道友把房子提供給大家作學習佛法之用,我認為這非常好。其實,不管你買房子花了多少錢,只要大家能在裏面聽一堂課,哪怕只有很少的人在一起學習,其功德也遠遠超過房屋本身的價值,因為提供學習環境的功德非常大。人生短暫,如果這些有漏的財產沒有得以合理使用,那就喪失了它的價值。

1991年我蓋了現在住的木頭房子,當時我想,蓋房子的錢來自十方信眾,最好在使用之前能在裏面講一堂課;本來那時有講法的經堂,但我還是特意在裏面講了一堂麥彭仁波切的《智者入門論》。雖然很多人都不一定知道它的功德,但錢財確實來之不易,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盡力將施主的血汗錢用在聞思修行佛法上。有些道友離開學院已經一兩年了,但房子一直空著,我總覺得這非常可惜,最好能把自己的房子提供給道友作安身之用,或作輔導,否則毫無意義。
前一段時間,為建學院大經堂提供部分資金的施主前來學院看經堂,他見到莊嚴的經堂後說:這輩子能和大經堂結上緣是我的福報,錢就是要用在僧眾的聞思修行上,這樣才有實在的意義,否則即使自己買一幢別墅或住在豪華的賓館裏面,這也沒有真正的價值。我覺得他的話言之有理,應該說是智者的語言。

因此,我非常希望菩提學會的道友,能給大家提供學習的環境,因為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同時,如果有人願意發心,也可以給道友買一些水果和飲料,畢竟欲界眾生對這些東西還是有一定的貪執。在課間休息時,如果大家能吃一點水果、喝一點水,可能大家的心情會很快樂。當然,在上課時千萬不要吃東西,轉經輪和念珠也不能拿,這在前面已經講了。

有些佛友的條件非常不錯,但很吝嗇,不願意把自己的房子提供給大家使用。可能,這是不懂這樣做所具有的功德的原因導致的。大家一定要明白,講經說法在一切善法中功德至上,對講經說法提供方便同時就具足福慧二種資糧,即聞思修行是智慧資糧,佈施財物是福德資糧。可見,這樣做對自他的今世來世都有非常大的利益。因此,大家一定要盡己所能為大家提供聞思修行的順緣,這非常有意義。上師如意寶住世時,也經常為大家宣講建造經堂與供養經堂所具有的殊勝功德。所以大家應該合理使用有漏的財產,以讓自他都能獲得無漏的聖財,可以說這就是智者的選擇。

下麵正式宣講論體。

在學習任何一部論典之時,發心和行為都很重要。當然,它們的次第與種類都有許多,比如發心,它有願行等次第以及顯宗廣大意樂之發心與密宗甚深清淨之發心等分類,行為也有所取和所舍等。但此次宣講往生極樂世界的四因[2],則必須結合三殊勝:最初發心重要、中間積資重要、最後發願重要來宣講。因為,欲往生極樂世界者,最初都應為利益一切眾生而發無上菩提心,中間還要廣積福慧二種資糧,最後為使功德輾轉增上,還應以《極樂願文》、《普賢行願品》等願文來攝持發願。其實,往生四因都可以包括在這三者當中,因為明觀福田也可以這三者來無餘含攝。

甲一(聞法方式)分二:一、總說;二、分說。
乙一、總說:


對於剛開始聞法的人來說,了知聞法方式極其重要。當然這也必須建立在深深了知聞法的重要性,和聽聞佛法的機會極為難得之上。下面首先宣講聞法的重要性。

可能很多佛友都有這樣的體會,當自己很長時間沒有聽聞佛法時,自己的行為就會慢慢變得不如法;如果經常聽受善知識的開示,或經常看佛經,那行為就會逐漸善妙起來。不僅僅是人,旁生也有這樣的情況。在《付法藏經》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則公案:華氏國王有一頭白象,若人犯罪就讓它踩死犯人,後來象棚被火燒毀,於是國王將其轉移到寺廟附近。白象在聽到寺院中的比丘念誦《法句經》偈為善生天,為惡入淵之後,心便柔和慈悲起來,把罪人送到它的面前,它也不再踩死他們。國王知道此事後,召集群臣商量應該怎麼辦。一位智臣說:這一定是大象聽聞佛法所致,將它轉移到屠宰場附近就好了。國王依言將大象轉移,大象見到屠殺的場面後,噁心更加熾盛,殘害也更為兇殘。由此可知,聽聞佛法至關重要。

當然,生活環境潛移默化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如果我們能經常住在寺院中,或安住在較好的環境裏,並常聽高僧大德講經說法,那在不知不覺中心就會調柔,在行持善法方面也會有很大的力量。如果經常接觸惡友,住的環境也極其惡劣,甚至還經常看見殺生的場面,那心就會漸漸惡劣起來;若常跟殺人的人接觸,可能最後殺人也不害怕,甚至還會覺得殺人很好玩。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層出不窮。以前我就認識一位元非常善良的人,但因他的福報不夠,被分配到一個不太好的單位,後來就變成了壞人。學院當中,有些人剛來的時候眼露凶光,但漸漸血腥味就沒有了,眼中也開始流露慈悲的光芒,其實這就是所謂的佛法的加持。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一定要在善知識面前聽聞佛法呢?我們可以這樣回答:正因為佛法非常深細,所以一定要聽聞;不要說一般人,即使智者也應聽聞,否則很難通達。《華嚴經》雲: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意謂:沒有燈則不可能見到暗室中的如意寶,同樣,佛法無人說,即使智者也不可能通達。不說佛法,世間的知識也是如此,如果沒有老師教,想自學電腦也很困難。因此,大家皆應精進依師聞法。

如果我們能安住在善知識身邊長期聞法,法義就有融入自心的可能。《菩薩藏》雲:有情由何轉,二因即二緣,隨順他者聲,如理觀內緣。其意是說:眾生隨著什麼而轉變呢?當然是內外二種因緣。所謂的外緣或外因,就是指我們所隨順的物件,也即他人所宣說的教言;所謂的內緣或內因,則指自己專注聽聞並思維所聞之義。如果心能專注於善知識的教言,內心自然會變得良善;若心專注于惡人的言論,內心就會變得惡劣。凡夫人的心沒有自主的能力,它一直隨著內外因緣而轉,所以大家一定要創造一個好的因緣,也即長期依師聞法。

以上從不同側面宣講了聽聞佛法的重要性,下面宣講聽聞佛法的機會極其難得。

佛法的確難聞,如果轉生到三惡趣或邊鄙之地,那在很多劫中,連一瞬間想聽受正法的心念也不會生起,更何況說真正聞法修法呢?意思是說,這樣的機會絕對不可能有。三惡趣的眾生就不用講了,就是在佛法不興盛的地方,有些人活了七八十歲,但連聽聞一天佛法的機會也沒有,甚至有人連阿彌陀佛的名號也沒有聽說過。他們每天都是渾渾噩噩,除了造罪之外,一輩子根本沒有做過任何有意義的事情,臨死時也只有雙手空空而前往漫漫中陰長道。這多可憐!
佛法難聞,尤其以信心、恭敬心和歡喜心來聽聞佛法更為難得。很多人表面上參加這個法會、那個法會,或者經常依止新來的上師聽法,但都是以無記的心態,或者說以看熱鬧或其他不清淨的心來聽受的,這樣的人相當多。而真正認為佛法像如意寶那樣難得,我能聽到這樣的佛法非常榮幸,以這樣的心態來聞法的人可謂少之又少。佛陀在《寶積經》中雲:嗚呼以信心聞法,如此百劫亦難得。佛陀很感慨地說,無數眾生都在不斷地造作惡業,真正能以信心來聽聞佛法,這在百劫當中也很難遇到。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認為:佛法很容易得到,聽不聽都無所謂。《佛說甘露經》中亦雲:難得人身,難遇佛法,難生信心,難證菩提。意思是說,如意寶般的人身很難得到,佛法也很難值遇,遇到佛法後生起真正的信心也很困難,最後證得菩提也極為難得。正因為如此,大家一定要珍惜聽聞佛法的機會,更應以信心、恭敬心和歡喜心來聞受。即使我們沒來得及思維法義,或沒有機會實地修持,但只要能以這樣的三心來聽受,也具有極大的意義。不說別的,在末法時代,能圓滿一部法的傳承,心裏也值得數數歡喜。

在了知聽聞佛法極為重要、也極為難得之後,我們還應了知聞法的方式。對剛開始聞法或不懂聞法規矩的人來說,了知聞法規矩極為重要,否則就會像印度大德單巴桑吉所說那樣: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惡趣因。其原因是,佛法是極嚴厲的對境,能如法而行,則可依之獲得解脫;不如法而行,則會依之墮入惡趣。所以,大家一定要杜絕不如法的行為,而如理行持一切佛法。
在現實生活中,有人以希求世間八法之心販賣佛法,有人對佛法生邪見,有人誹謗佛法,有人與同行道友經常鬧矛盾……如果以這樣不清淨的心行來聽聞、受持佛法,那決定是惡趣之因。如果我們能對佛法生起正信,並如理聞思修行,那就會獲得佛菩薩的果位。這就像如法服用藥物則會治癒疾患,錯用錯服則會導致生命危險一樣。

於是有人這樣想:既然如此,那還是不聽法的好。其實,這種想法並不正確。雖然不如法的聽聞能讓我們墮入惡趣,但仍應聽聞佛法。《寶積經》就有這樣一則公案:文殊菩薩跟善住意天子談論甚深的無生空性法門時,五百比丘聽後就生起了邪見,最後他們都因此而墮入地獄。舍利子見後對文殊菩薩說:你不應該宣說這麼甚深的佛法,因為這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過失,你看很多比丘聽聞此法後,全都墮入了地獄。文殊菩薩回答說:雖然他們暫時墮落,但很快的時間當中就會獲得解脫。如未聽聞這樣甚深的法門,他們的解脫將遙遙無期。當時佛陀讚歎文殊菩薩說:以有我見的心態在恒河沙劫中供養恒河沙數諸佛,也不如對空性法門生邪見解脫快。當然,這並不是勸我們對空性法門生邪見,而是說:以有我見長期供佛或做其他善事,雖然有很大的功德,但這並不能讓我們很快獲得解脫;而對空性法門生邪見,雖然暫時會墮入惡趣,但因空性法門極為殊勝的緣故,以此結緣之力很快就能獲得解脫。

前兩天有些道友對我說:某某上師的傳法方式極為嚴格,我是聽法好呢,還是不聽法好?因為我並不能完全如理如法地做到。我說可能還是聽法好一點。還有人問我:學密宗和空性法很危險,我不學好不好?不學肯定不好,即使你學後生邪見捨棄,輪回也有終結的機會;如果我們沒有與之結上緣,則永遠不可能得到解脫。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大家一定要清楚。

緊接著講,倘若我們能夠懂得聞法方式,那麼正法的如意寶藏就已開啟,獲取大者就能得到大的利益,獲取小者則可獲得小的利益。其實,正法就像如意寶藏一樣。如意寶藏當中,一切財富應有盡有,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人的福報並不相同,福報大者就能獲得大的利益,福報小者則可獲得小的利益。同樣的道理,雖然大家都能按聞法方式如理如法地聽法,但人的根機和信心並不相同,所以依靠同一個《藏傳淨土法》,不同的人則會有不同收益。雖然你的信心不一定很足,或者說見解不一定很高,但只要能如理如法地聽聞,都能獲得相應的利益;這就像如意寶藏已經開啟,不同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有所收穫一樣。

既然如此,那什麼樣的聞法方式才算如法呢?雖然外在的行為很重要,但至為關鍵的還是我們的心。寂天菩薩雲:應先觀自心,安穩如理行。意思是說,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應反復觀察自己的心,看它到底是善、不善還是無記。若是不善,則應馬上制止;若是無記,則應轉為善妙;若是善,則應繼續保持。這樣之後,我們才能安穩如理行。以前,堪布尼登在傳任何一個法之前都要念一遍這個教言,以此要求弟子認真觀察自心,並能安穩如理而行。
為什麼要這樣觀察呢?因為世尊曾說:諸法之前意先行,意者迅速意為主。大家都知道,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內心都要進行周密細緻的策劃。比如修經堂,在還沒有開工之前,內心的建築物就已矗立起來了;又比如謀殺,這之前內心已有長期醞釀。確實,心乃萬法的前行,它起主導作用。不說別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吵架、打架,也完全是心在支配,如果心中沒有煩惱,也就沒有所謂的打架與吵架了。可見心乃萬法之根,它能操縱一切善行與惡行,或者說一切善不善業的作者就是心。所以世尊再再告誡,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心。
以聽法而言,其功德是大是小,或者說是功德還是過失,這完全由心來決定。因此,在由想聽法的念頭支使,進而坐在聽法行列當中的時候,一定要向內反觀自心:我是以什麼樣的發心來聽法的?如果是噁心和無記心,則必須排除;如果是善心,則應護持。

每個人聽法的目的都不盡相同,有些是為了方丈的地位而聽法,有些是為了法師的學位而聽法,有些為了名聲,有些為了發財……一個居士給我說,他不願出家,他想當居士法師,這是以當居士法師的目的而聽法。學院中,有些藏族喇嘛也來聽我講法,可能部分人的目的就是:想在學會漢語之後,能到各地去灌頂傳法,那時就能擁有轎車、別墅……這是為財色名利而聽法。漢地有些居士聽法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解脫,而是為了跟很多佛友結緣,到時候做買賣能多一些方便,這是為錢財而聽法。有些人對法和上師毫無信心,只是以好奇心或娛樂心來聽法,甚至還有以挑毛病的心來聽法的,這樣非常不好。

噶當派的喀喇共穹格西說:貪圖地位而講法,以競爭心而求學,欲得智名傲慢者,豈入正法當思也!如果上師宣說佛法的目的是貪圖地位,弟子求學的目的是為了競爭,有些還欲得智者美名,那這樣的傲慢者又怎能趣入正法,於此大家都應深深思維。如果我們的目標不正確,一開始的方向就錯了的話,那聽聞佛法就沒有真實的意義。本來解脫是向上的,但有些人偏偏向下而行,雖然他們也已來到求解脫的行列當中,但解脫卻將遙遙無期。如果是不信因果的人,可能在未達目的之前,他會一直裝模作樣地坐在聽法的行列當中;如果是相信因果或真正希求解脫的人,那在這樣發心的前提下,他就不會前去聽法。
所以,大家在做任何善法之前,一定要觀察自己的心,看自己的發心到底正不正。以前我們學習《開啟修心門扉》時,很多人的收穫都很大,因為它讓我們深深認識到,確實需要看破世間的出離心,否則坐在聽法的行列中也沒多大的意義。作為凡夫人,永遠不生惡念也不太可能,但根本的目標已經搞錯了的話,那就沒有實在的意義。如果總體上為了獲得解脫,只是偶爾生一些煩惱,這也很容易懺悔;否則就應了正法非但無利益,依其反而墮惡趣的古語。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如果某人對上師和正法不但沒有恭敬心,反而還生邪見,甚至產生敵對的心態,那在這種人面前就不能宣說正法。我聽說,有人在法師講經時瞪著眼睛說:你這樣講幹什麼……這是故意造罪,非常可怕,也非常可憐!如果他有能力,可能還會將法師打一頓。雖然佛陀慈愛一切眾生,但佛陀也要求不能給這種沒有恭敬心的人傳法,作為上師自然應該隨順佛陀的教言。有些人還有得不得法都一樣的心態,對這樣的人也不能傳授佛法。那天我對一個人說:某某上師很了不起,他的發願力極為廣大,你應該到他那裏去聽法。但那個人說:我得法也可以,不得法也可以。如果是這種態度,說法者就不能給他傳法。

如果向沒有恭敬心的人宣說佛法,則會喪失佛法的價值,因為即使向這種人宣講了佛法,他們也不可能得到真實的利益。印光大師說: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華智仁波切也說:如果自己具有上等的信心與恭敬心,那麼所得到的上師三寶的悲憫與加持也是上等;倘若具有中等的信心與恭敬心,那所得到的悲憫與加持也是中等;假如僅僅具備下等的信心與恭敬心,就只能獲得少許的加持與悲憫;如果根本沒有信心和恭敬心,那絕對不能得到上師三寶的悲憫與加持。雖然上師三寶沒有執著,但要得到他們的加持與悲憫,那就必須具備信心與恭敬心,這就是一種無欺的緣起規律。其實,這就像清澈的水中能清晰顯現月影,而混濁的水中則不可能現出月影一樣。所以大家一定要反觀自己,並儘量使自己真正具有恭敬之心

諺語亦雲:若不恭敬者,不解說佛法,若不熟悉者,不能說忠言。在世間,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那就是對素不相識或不熟悉的人,絕對不能講忠言密語,否則別人可能會認為你精神有問題。同樣,在佛法中恭敬心非常重要,沒有恭敬心,就不能為他宣說佛法。以前,很多上師都通過觀察弟子的恭敬心,來判斷他所得法益或加持的多與少。總之,佛法的加持唯依恭敬心才能獲得,而無恭敬心的人,顯然即是斷絕法緣者,因為任何時候想用佛法來滋潤他的心田都不太可能。

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確兩點:
第一、不能泯滅正法的價值。如果碰到一個人,就隨隨便便給他灌頂傳法,也不管他有沒有信心,只要有一點供養就行,那就非常不合理,可以說這就是販賣正法。

第二、所講之法應當對眾生有利。具體講,講法者一定要具備講法的資格,聽法者也必須要有恭敬心,否則雙方都不能得到講聞的真實利益。當然,這裏主要指聞法者必須要有恭敬心,否則對自己不一定有利。正如從天上降下時雨的時候,人類會非常快樂,但在業感顛倒顯現的餓鬼面前,雨水卻變成了難以下嚥的膿血。同樣的道理,對某些眾生來講,佛法的確是甘露,可以說它就是解除生老病死痛苦的靈丹妙藥;但對毫無信心的邪見者來說,暫時也不可能讓他們得到利益,所以對這樣的人,最多在他們的耳邊念一些咒語就可以了。

因此,道友們在弘揚佛法時一定要慎重。雖然觀察眾生的因緣和根機,對凡夫來講有一定的困難,但也要儘量觀察。如果某地的人對佛法有恭敬心,緣分也比較不錯,那就應該給他們傳法;如果他們對正法與傳法者毫無恭敬心,甚至還生邪見,可能有人還有毀壞正法的噁心,那就不應強行傳授。

對於聞法者來講,大家一定要認真觀察自己的心,如果相續中不但沒有信心和恭敬心,反而還經常產生惡念,那就要特別注意。雖然凡夫人難免不對正法生邪見或不起信心,但自己一定要勵力懺悔,並應至誠祈禱上師三寶。其實,我們的心就像孩童一樣,只要有善巧方便,轉變起來還是很容易。孩子雖然調皮,但有耐心的老師和家長,還是可以通過種種方法來教育他,比如有時鞭打,有時給一些好吃的,有時講一些教言,這樣之後,他就會逐漸變得聽話。同樣的道理,我們的心有時生這個惡念,有時生那個惡念,但只要堅持不懈地通過佛法來調整,它就可以趨入正道。歷史上,很多高僧大德都是這樣,起初他們的心也不調柔、行為也不如法,但依靠善知識和正法的加持,以及自己的努力,最後也成為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者。

無論如何,對無比珍貴的佛法,我們一字一句也不能浪費。因為,現在仍存留在人間的佛法,都是佛陀以無量苦行成就的。當然,這一切都是佛陀利益眾生的大悲等流。《華嚴經》雲: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既然如此,我們怎能在對眾生沒有利益的前提下,就將佛陀在因地通過無數次佈施頭目腦髓等苦行才成就的佛法,就輕而易舉在他人面前傳講呢?所以,對傳承上師傳下來的非常珍貴的佛法,我們一定要愛如至寶。如果有人對佛法有恭敬心,那我們就可以毫無保留地傳給他,否則就不能隨便傳授。如果僅僅關心供養的財產,或想利用他人幫助自己出名,然後就傳講最深的法的話,那就太不負責任了。當然,只要我們能隨學佛陀,即以勝過珍愛自己生命之心來珍愛佛法,那就一定能得到佛法的實益。

本來證法和教法是法身,但有些人對此毫無信心,那這樣的話,恐怕釋迦牟尼佛的色身親自來到你面前也沒有用。因為世尊曾說:不敬我教法,見我有何益。一般來講,佛陀度化眾生的方式是:自己宣講佛法,弟子依之修行,以此則能獲得解脫,當然這也是佛陀三轉*法 倫的原因所在。所以,當看到《般若經》等法寶時,一定要當作真佛來想,並且還應經常恭敬頂禮,這樣佛陀的加持就會融入我們的心。其實,聽到了佛法也就見到了佛陀,但有些人卻偏偏對正法和上師生不起恭敬心,那還怎能為他宣講佛法呢?

不但佛陀是依傳講佛法的方式來讓有緣眾生趣入解脫道,而且一切善知識也是如此,所以我們一定要以百倍的信心和恭敬心來聽聞上師所傳講的佛法,在聽聞後還應按照教言作如理如法的修持,這樣之後,佛法不可思議的加持才能融入我們的相續,那時我們就能獲得真正的解脫。
好,今天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1]
《廣戒經》雲:所謂實福者,有大果、大利、大威嚴、廣大義,若善男子、善女人,是行、是坐、是臥、其善根恒時增長。何人建造經堂,乃為七種實福之首。

[2]
往生淨土四因:明觀福田、發菩提心、積資淨障、發清淨願。

第三課

思考題

1.    要想成為聞受淨土法門的法器,必須要具足什麼樣的條件?你是否具足?若不具足應怎麼辦?
2.無記心態聽法是什麼樣的狀態?為什麼要斷除它?怎樣斷除?
3.談談一切善法皆需以菩提心攝持的理由?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現在繼續宣講聞法方式中的總說,其中旁述法器。

其實,在顯密經續論典中,對堪受大小顯密佛法的法器都講得很詳細。比如,在《大圓滿心性休息》、《如意寶藏論》、《功德藏》等論典中,對聽受或接受顯密佛法的法器就有詳細的介紹,如在必須具備的功德方面,講了弟子要有信心、精進、智慧等;在必須遠離的過失方面,也要求弟子不能無信、無慚、無愧,等等。但這裏不廣說,大家可以參閱相關論典。

儘管對法器可以從必須具離的功過方面作多角度的觀察,但概括起來,作為弟子必須具備以下四種條件,即聽受淨土法門的人必須具備這四點:

第一、對上師和淨土法門要有強烈的信心和恭敬心。佛經雲:無信心之人,不生諸善法,如種被火焚,青芽豈能生?沒有信心的人不可能產生任何善法功德,就像被火焚燒過的種子不可能生出青色的苗芽一樣。相反,如果我們具有信心,那一切善法功德自然而然就會產生。蓮花生大士也說:具有堅信得加持。所以,我們一定要對上師和佛法產生強烈的信心和恭敬心,否則不可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也不可能生起一切善法功德。

在藏地,很多老年人都很不錯,講授佛法時他們都能以非常恭敬的神態合掌諦聽,對正法也有極強烈的希求心,通過聽受佛法,他們的相續自然就會有所改變。相比之下,年輕人的信心非常糟糕,他們對地位、名聲、財產等特別執著,可以說被欲望的繩索已經緊緊捆縛,那這樣的話,要想邁向解脫就不太可能。

第二、無有諂誑嫉妒心等,秉性正直。有些人秉性不正直、極其狡猾,他們在求法過程中欺騙上師和道友,說話不真實,做事情沒有良心,以狡詐的手段謀求自己的私利,這非常不好。我們應盡力避免這些過失,最起碼也要有一個正直善良的人格。

第三、具有領悟法義之智慧。如果笨得跟老豬一樣,無論對他講多少法都一竅不通,那也不是法器。有些人認為:淨土法門是老公公和老婆婆修的法,並不需要太高的智慧。其實淨土法門並不是那麼簡單,雖然具足強烈信心的個別人不聞思也能往生淨土,但大多數人還是需要聞思,否則連遣除往生違緣的基本方法都不懂,那也不可能順利往生。所以一定要有智慧。

第四、對淨土法門要有希求心。如果像在老狗面前放青草一樣,對淨土法門興趣索然,那也不是所化的根機。有些人就是這樣,即使阿彌陀佛來到面前,或者將殊勝的淨土法門雙手送給他,他也無所謂;但一聽到歌聲、一看見食品就生起極大的歡喜心,這種人也是非法器。所以我們應該觀察,看自己對淨土法門到底有沒有興趣,如果沒有,那想依淨土法門來獲得成就也非常困難。

聖天論師在《中觀四百論》中也說:質直慧求義,說為聞法器。意思是,心術要正直,還要有通達法義的智慧和對正法的希求心,只有具足這三條,才堪為真正的法器。

下麵講斷除無記心態。如果僅僅知道前去聽法,坐在聽法的行列中後,心裏既無善的分別也無惡的作意,只是直愣愣地坐在那裏,就像一塊石頭安住在聽法的行列中一樣,這就是無記的發心。有些人就是這樣,既沒有對正法的強烈希求心,也沒有求生淨土的心,當然明顯的噁心也沒有,只是看到別人去聽法,他也去聽;其實,這和安住在聽法行列中的山羊、犛牛等並無太大差別。按照《俱舍論》的觀點,以無記的心態來聽法不會成熟異熟果報,只是種下一點點善根,所以大家應勵力杜絕以無記的心態來聽法。

安住在聽法的行列中後,應反觀自心,如果發現自己處於無記心態當中,就應馬上提醒自己:這樣傻傻呆著毫無用處,一定要生起善心。此時要麼轉變為菩提心,要麼轉變成出離心,或者安住在信心、恭敬心和希求心等善心所當中。如果心裏能想:上師三寶的加持不可思議,他們隨時都以大慈大悲心來觀照我,在末法時代聽受這樣的大乘法非常難得,所以我一定要專心聽法,能這樣憶念的話,這也說明聞法者具有信心和難得之想。只有這樣,聽法才有真實的意義。

其實,從一個人聽法的態度上,也能看出他信心的大小。比如,在我面前聽法的人當中,每個人的表情都不相同,有一部分人聽每一句法都有強烈的恭敬心,心也很專注,講到一些重要問題時還會馬上記下來;而有的人只是呆呆地坐在那裏,聽到什麼樣的話都沒有反應。當然,這也不排除有些人具有強烈的信心,只是表面上顯得無所謂,可能也有這樣的大菩薩。

以前,我在外面遇到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年人,她每次都要從很遠的地方坐一兩個小時的車前去聽法,當時《入行論》已聽到一百八十多課,但她一課也沒有缺。我向其他人打聽:她聽得懂嗎?他們說:大多數法義都聽得懂,只是個別地方不太理解,因為她耳朵不好,文化也不是很高。學院中有些道友也是這樣,雖然智慧不是很高,但對佛法始終有希求心,從來都沒有間斷過聽法。我就認識一位元藏族喇嘛,他二十年來每天都堅持聽法,前一段時間我跟他開玩笑:你怎麼還沒有得堪布學位?他說:沒得到堪布學位沒什麼,反正我對佛法很有信心。

總之,聽聞佛法極為重要,聞法機會極其難得,而如法的聽聞又不可缺少,故應以如理的聞法方式來聽聞佛法。而心乃萬法之根,故應以善心聞法,最起碼也要以信心來攝持。


乙二(分說)分三:一、善根為方便攝持加行發心殊勝;二、善根不為他緣所壞正行無緣殊勝;三、善根日日增上之結行回向殊勝。

大家一定要牢記,一切聽法、修法等善法都不能離開三殊勝,即:最初發菩提心,中間專心致志行持,最後作回向。其實,三殊勝的竅訣並非藏傳佛教獨有,因為這在佛經中有明顯記載。如《無量壽經》雲:發菩提心,修諸功德……殖諸德本,至心回向。講得很清楚,前面要發菩提心,中間要一心一意修持善法功德,最後還要至誠回向。雖然漢傳佛教的大德並沒有這樣明顯地提倡,但還是有很多人在如是行持。因此,在修持任何一件善法時,大家都應以三殊勝來攝持。

另外,我非常希望大家都能堅持聽課,也就是說一定要圓滿《藏傳淨土法》的傳承,同時還要常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如果大家能這樣學修結合,那一定會獲得殊勝的加持。當然個別人可能覺得,一邊學《藏傳淨土法》一邊念佛,會不會變成雜修?但我認為,一邊學大乘法一邊念佛,絕對不會成為所謂的雜修,因為以經論印持的念佛,根本不會有任何過失。奇怪的是,很多人只排斥純潔無垢的佛法,而對自己淨土思想中所混雜的世間八法的毒卻全然不覺。但我想,既然有時間和精力來排斥佛法,那為什麼不把自己心中的貪嗔癡好好清洗清洗呢?

如果這樣的提倡是雜修,那很多祖師也是雜修。比如弘一大師,他是漢傳佛教公認的大德,但他的佛學思想是:以《華嚴》為境,以《四分》為行,淨土為果。也就是說,他的見解依《華嚴》,行為依《四分》,往生淨土為此生修行的歸宿。那這是否也成為雜修呢?恐怕沒有任何一個人敢這樣說。還有印光大師和蕅益大師,深入他們的著作我們就能看出,這樣的修學絕對不是所謂的雜修。

以前,有一個沒智慧的人說:法王如意寶最後都要往生極樂世界的話,那就說明修學密法很難成功,所以密宗一定要向淨土宗投降……我看過他的文章,特別可憐,根本不值得破斥。如果他所說的是正確的話,那漢傳佛教的印光大師等也應具足這樣的過失,因為他們都是在廣學各宗的基礎上導歸淨土的。其實這並不是什麼過失,因為我們的見解是大圓滿或大中觀,行為則按照小乘的別解脫戒來行持,最後往生極樂世界。但很多沒有深入聞思過的人始終覺得這不合理。我確實想奉勸這些人,如果你們在見修行果上並沒有發現任何問題的話,那就最好不要以自己的分別念來妄下結論。

因此大家一定要深入聞思,因為聞思佛法並不會成為往生淨土的障礙,相反它還是往生的資糧。那往生淨土的障礙到底是什麼呢?比如誹謗密法,乃至誹謗其他傳承的教法,以及相續中充滿五毒為主的種種煩惱,這些都是往生的障礙。在相關淨土經論中,往生的障礙講得非常清楚,大家務必了知,否則極易造下此類惡業。

丙一、善根為方便攝持加行發心殊勝:

有些人認為,往生淨土需要發菩提心只是藏傳佛教的說法,我們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了,持這種觀點的人還為數不少。其實,如果你認真看了《無量壽經》就會明白,為什麼我們要提倡發菩提心。我記得在《無量壽經》中有三輩往生的說法:上輩往生者必須出家,還應發菩提心一心念佛,並修積大功德,臨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大眾便會親來接引;中輩往生者雖然不要求出家,但也應發菩提心一心念佛,並隨力修積供僧等善法,臨終時阿彌陀佛化現其身前來接引;下輩往生者雖不要求廣做善法,但也要發菩提心一心念佛,臨終時夢見阿彌陀佛得以往生。三輩往生中,雖然後者的神通、功德、智慧等遠不如前者,但都要發菩提心。

確實,往生極樂世界乃無數眾生朝思暮想的願望,但一定要具足眾緣。對娑婆世界的眾生來講,大家普遍與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有較深的因緣,所以歷代高僧大德皆普遍弘揚淨土法門,往生者也絡繹不絕。對於與法王結過緣的在座道友來講,大家已經具有極殊勝的往生因緣,因為菩提金剛曾經這樣對法王作過授記:凡結緣者皆生極樂刹。法王的上師喇嘛羅珠與嘛呢喇嘛(即觀音上師)也對法王作過授記,即:你在晚年將廣泛弘揚淨土法門,依此可使無量眾生往生極樂世界。根據這些授記,法王六十歲後就開始普遍弘揚淨土法門,他老人家先後在色達、道孚、新龍等地,舉辦了規模極其宏大的極樂法會,每次人數都達數十萬。前一段時間,我看了法王如意寶開極樂法會的實況錄影,當時的場面真可謂人山人海,確實這並非一般人所能做到。我深信,依靠阿彌陀佛與殊勝上師的發願力,無數眾生皆可輕而易舉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機緣,而認真修行淨土法門。

下面具體宣講發菩提心。前面也講了,善心很重要,但要令善心變得廣大,那就必須以方便攝持,也就是說一定要具備加行發心殊勝。《寶蘊經》雲:心乃一切諸法之前行。故心廣大,善根就廣大;發心渺小,善根就渺小。比如兩個人都向寺院捐了一百塊錢,但一個人是為了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而捐錢的,那這個善根就非常廣大,可以說永無止境;而另一個人捐錢的目的,只是為了自己的身體好或事業圓滿,雖然以三寶的加持,他的願望很有可能實現,但由於他的發心渺小,所以所得的善根也僅此而已。正如《入行論》所說的那樣:其餘善行如芭蕉,果實生已終枯槁。意思就是說,他的善根終將耗盡,果報成熟後就再也沒有了,因為沒有以菩提心攝持之故。

《功德藏》亦雲:只隨善惡意差別,不隨善惡像大小。意思是說,任何法只能以動機的善和惡,才能確定它是有功德還是有過失,根本不能以善惡的形象來判斷功過的大小。表面上看,一個人造的惡業非常可怕,但他卻是為了利益眾生,也就是說內心全是善念,那表面上的惡業也不一定有過失,就像大悲商主殺短矛黑人一樣。如果內心特別惡劣,雖然表面上作造佛塔、建寺院等形象上的大善根,那也沒有如是的功德。

《入行論》亦雲: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身口善縱勤,心弱難成就。以前兩母女一起過河,當時河水突然暴漲,在接近淹死時她們都互相生起了善心,結果都轉生到梵天界當中。這是在說,僅僅生起一念明定之心,也能獲得梵天之果。相反,如果只是表面身口的善根極其廣大,而善心卻很微弱的話,那功德也絕對不會廣大。

可見,善法和惡法皆乃心之所造。如果我們能以菩提心攝持,那表面上再小的善法,也是異常廣大的善根。對此大家一定要產生定解,否則雖然表面上做了很多善法,那也不一定有很大功德。有些佛教徒表面上也在修行、發心,甚至還幹了很多年,但結果並未顯現應有的功德,其實這就是自私自利心束縛的原因所致。

有些人從早上四點鐘開始,一直聲嘶力竭地念阿彌陀佛,直到晚上十一二點鐘才休息,但都是為了自己獲得解脫,或者女兒身體健康、女婿生意成功……那這樣的念誦也沒有多大的功德。所以,大家千萬不要以為了自己和家人暫時與究竟利益的發心,來聞思修行淨土法門,以及行持一切善法。

如果能以為了一切眾生從輪回中獲得解脫,進而獲得佛果的菩提心來攝持聞法修法,那功德就非常廣大。《入行論》亦雲:菩提心樹恒生果,非僅不盡反增茂。意思是,菩提心的妙樹能恒時出生果實,它不但不會耗盡,反而功德會越來越增上,就像匯入大海的水滴,在海水未盡之時它就不會窮盡一樣。因此,在聞法修法乃至做任何善事時,大家都要調整自己的心,也即一定要以菩提心來攝持。

從無始以來,眾生皆因我執的牽制,唯慮一己私利,結果一無所成,導致如今仍舊漂泊在輪回當中。可悲呀!無數眾生在我執與我所執的牽引下,始終只考慮自己和親朋好友的短暫利益,結果連阿羅漢果位都未能獲得。雖曾無數次轉為人或天人,也做過無數善法,但都是為了私利,所以毫無成就。如果現在還不發菩提心,那以後仍將如此。而今,我們已值遇無比殊勝的大乘佛法和上師,那就不要再走生死流轉的老路,而應選擇諸佛菩薩的大道,也即為利益一切眾生而奮鬥。

如果現在唯一為了他利而聞法修法,那自利同時也可成辦,最終必將成就真正利他的佛果。譬如,為生火而點柴,火點燃後,雖然不求煙,但它也會隨之而生。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為了自己的名聲和地位而拼命追求,但如果他們能真正幫助眾生,或為了利益眾生而發菩提心,那自然而然就會得到名聲和地位。世間當中,很多人都把時間和精力全部用在幫助他人上,他們不但從未為自己的生活發過愁,而且名聲地位還蜂擁而至;而有些人始終拼命為自己奮鬥,但自利根本無法成辦,他利就更不用說了。可見,利他乃非常殊勝的竅訣,也是不可違背的規律與法則。

寂天論師亦雲:何需更繁敘,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觀此二別。意思是說,這不用很多篇幅來說明,愚笨的凡夫人無始以來都追求自利,但始終也無法成辦,反而永遠流轉在恐怖的輪回深淵當中;而釋迦牟尼佛的所作所為唯是為了利益眾生,結果他很快就成就了無上的佛果,在認真觀察了這二者的差別之後,我們就能明白:利他乃一切安樂的源泉,利自乃一切痛苦的根源。麥彭仁波切也說:何人最初能發起,菩提根本菩提心,彼之功德無有量,無等佛亦言不盡。意思是:在最初時,誰能發起菩提根本的菩提心,那他的功德就無有限量,即使無等佛陀也宣說不盡。所以,在行持任何一件善法之前,大家都要勵力發起一切安樂之源的菩提心,這非常重要。

在講《入行論》時,我也反復強調過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已清楚發心的重要性。當然,我更希望修學淨土法門的廣大信眾都能發起菩提心。念佛人中,有些人是以自私自利心來念佛,其目的就是為了自己獲得安樂;可能有的還希望:往生極樂世界後,能成為阿彌陀佛手下非常了不起的眷屬,那時再來人間報仇,好將敵人統統消滅……而且,很多念佛團體內部還勾心鬥角,競爭也極為激烈。所以,只要大家能真正反省,那就會堅信:在修學的旅途中,菩提心絕對不能缺少。因此,大家一定要有利他的菩提心,這樣念佛也能成功,參禪也能成功。

在瞭解菩提心的重要性之後,就應真實發起菩提心。可能大家都清楚,發心需要從根本悲心中產生,悲心又需要緣一切有情而生起。那具體應怎樣修菩提心呢?應按阿底峽尊者知母、念恩、報恩等七重因果[1]的教授來次第修行。首先必須了知,一切有情都當過自己的母親。當然,這並非口頭上說說就可以,內心一定要生起這樣的定解,這樣菩提心才有落腳處。

確實,虛空遍佈的地方都充滿眾生,每一眾生相續當中都充滿業、煩惱和痛苦。而所有眾生無一不曾做過自己的父母,只是由於不斷投生流轉,現在認不出他們是自己的父母而已。實際上,每一眾生做每個眾生的父母的邊際也無有盡頭,更何況說一切眾生呢?就拿剛出生的牛犢、羊羔等旁生來說,它們一出生便可在牲畜群中認出自己的母親,這也說明是無始以來的習氣所致。

以前放牛的時候我就發現,小牛犢剛生下來後,母牛馬上就會舔破它的胎盤,否則被胎盤包著的小牛犢很可能會閉氣而死;而小牛犢一出胎盤就知道尋找母奶,能站的時候,就能將自己的母親跟其他母牛分別開來,根本不會錯認。當時我感覺非常稀有:母牛怎能知道以這樣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孩子?剛剛出生、連眼睛都沒睜開的小牛犢,又怎能知道尋找母奶?僅在能站的時候,它又怎能無誤認識自己的母親?其實,旁生界母親關心孩子,孩子無誤認識母親等現象,也蘊含著許多極為甚深的道理;但上生物課的老師卻說:這是動物的本能,再追問就無可奉告了。其實這完全可以說明,佛陀所講的每一個眾生都當過自己母親的說法千真萬確。

現在西方國家,包括美國在內,研究生命輪回的中心非常多,他們很多都想通過現代的思想理念,來研究動物界母子關係所蘊含的甚深輪回奧秘。其實,不依靠佛教的教證理證,光依賴凡夫的庸俗分別念,這也非常困難。

下面講一則公案,以進一步說明一切眾生都曾做過自己的母親。往昔,圓滿正等覺釋迦牟尼佛及其眷屬行至途中時,路旁一位貧窮的老婦女看到佛陀後無比歡喜,一邊喊著: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一邊奔跑過來準備擁抱佛陀。這時,很多比丘攔住她。世尊說:她往昔曾經連續五百世當過我的母親,這是她以前的習氣,你們不要阻攔。比丘們問:為什麼這一世她沒有成為您的母親?佛陀說:此有兩個因緣:一是我今生的母親曾發願在我成佛時做我的母親;二是她五百世連續做我母親時,經常對我佈施、生出離心造違緣,我也對她生起了厭煩心。後來,她出家修法證得阿羅漢果。在佛教歷史上,她在比丘尼中是解經第一。由此可見,一切眾生做自己母親的次數多之又多。龍猛菩薩亦雲:地土摶成棗核丸,其量不及為母數。

以前,巴塘一位格西在文革後圓寂,後來他轉生到拉薩。一次,格西的姐姐到拉薩朝拜,當她經過一所幼稚園門口時,一位六七歲的孩童跑過來抱著她說:我的姐姐,我的姐姐!她覺得非常稀有,懷疑面前這位小孩就是格西弟弟的轉世。當時,剛好有兩位格西前世寺院的出家人到拉薩請《大藏經》,於是他們三人一起去看望這位孩子,而他也能準確認出一同前來的兩位出家人。後來他們把他帶回原來的寺院,因為他前世是寺院三大格西之首,所以他徑直坐在原來最高的法座上。但因當時各種因緣不具足,寺院未能為他舉行坐床儀式,後來他被送到拉薩一所寺院求學,背誦以及解經深義都勝過常人。後來他又被送到印度,很多高僧大德都無誤認定他為前世格西的轉世,據說現在仍然居住在印度。


可以說,這就是前世後世存在的鐵案。如果大家都能相信前世後世,那接受一切眾生都當過自己母親的說法,就非常容易。對學佛人來講,每個人都要堅信前世後世的存在,如果連這一點都不能相信,那要承認一切眾生都當過自己的母親,以及真正生起菩提心,就非常困難。現在很多人連前世後世都不承認,卻想往生極樂世界,甚至還想證悟大圓滿,真的非常稀有。可以這樣說,在沒有真正搞懂輪回真相之前,學佛都必將是表面上的文章。

總之,學佛一定要發菩提心,而發菩提心首先要認識一切眾生都曾做過自己的母親。很多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在講述這個問題時,都會通過大量的教證理證來讓大家產生信解,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這個問題非常關鍵。所以大家在沒有生起定解之前,一定要反復觀修,到一定的時候,相信大家看到任何眾生都會作母親想,而沒有認真修學過這樣殊勝法門的人,就很難做到這樣了。就拿現實生活中的母親來說吧,她們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一切,可是讓她關心怨敵或他人,那幾乎不太可能,真的非常可憐。如果她們都能以愛子之心來愛每一個眾生,那很快的時間當中就會獲得解脫;可惜的是,很多母親只關心自己的孩子,愛護其他人的想法絲毫也沒有。

其實,這樣的理論非常深奧。可能,對大乘佛法一無所知或剛剛學佛者,在聽到這樣的教言之後,不但不會生起信心反而會產生邪見。當然,這就是大乘佛法非常甚深,沒有智慧的人根本接受不了的原因所致。所以大家千萬不能認為,空性、密法和大圓滿極為甚深,而淨土法門非常簡單。其實淨土法門非常深奧,不生懷疑、邪見,真正能接受它,這樣的人還很難找。所以我們一定要對淨土法門產生信心,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往生極樂世界。
好,今天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1] 七重因果:知母、念恩、報恩、悅意慈、大悲、增上意樂、菩提心。

第四課

思考題

1.怎樣才能發起菩提心?
2.為什麼要孝順父母?應怎樣將菩提心落實在孝道上?
3.你怎樣理解顯宗與密宗圓融無違的觀點?
4.為什麼聞思教理與實際修持不能脫離?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繼續學習《藏傳淨土法》中的聞法方式,現在講三殊勝中的第一個,也即加行發心殊勝。其實,現在正在介紹菩提心的簡單修法。前面已經通過教證和理證說明,無始以來一切眾生都曾當過自己的母親;緊接著我們就要憶念恩德,之後還應生起真正的報恩之心。實在說,如果內心沒有真正對知母、念恩、報恩三個問題生起定解,菩提心就絕對不可能生起來,可能只是口頭上的空談而已。如果我們真能生起:三界輪回中的一切眾生無一未曾做過自己的母親,他們對我有無比的恩德,可是現在他們正在感受無量無邊的難忍痛苦,所以我一定要救度他們,在那個時候相續當中就生起了四無量心。如果有四無量心,那生起菩提心就不再困難。可見,這種道次第非常殊勝。當然,如果你不想修菩提心就另當別論,若想修菩提心那就要遵循這樣的次第,否則除了個別利根者外,一般的眾生恐怕都很困難。這樣以後,我們就能明白:在聞法修法的過程中,這樣關鍵的問題絕對不能缺少。

所以大家必須了知,大至老虎、獅子,小至蚊蟲、螞蟻,沒有一個眾生沒有當過自己的父母。在了知此理後,我們還應憶念他們的恩德,即:一切有情在當自己父母親時,無一不是以大恩來養育我。這一點,以今生母親的現身說法也可無誤證實。可能有些人會說:我的母親對我非常惡毒,一點也不慈愛我,從小我們的關係就非常糟糕。由於前世的特殊因緣,個別母子確實存在這樣的狀況,但總體上講,一切母親無不以大恩來撫育自己的孩子。即便如此,母親的孕育、生育和養育之恩,也深似大海、高如須彌。

不說是人,就是經常殺生的兇猛旁生,它們也極為慈愛自己的孩子。拿鷂鷹來說,民間就有鷂鷹吃小雀的說法,可見它無比兇殘;雖然如此,它對自己的孩子卻異常疼愛,在辛辛苦苦殺害別的眾生之後,它會把肉喂給自己的孩子。大家都知道,老虎非常兇猛,但虎毒不食子,它不但不會吃自己的孩子,反而會對它們慈愛有加。如此殘暴的動物尚且如此,那富有人性的人類又怎能不更加慈愛自己的孩子呢?

在動物界,母親慈愛孩子的現象非常普遍。下面就講一則金錢豹母親的感人故事:一位動物標本製作師在熱帶森林採集標本,一次他突然遇到一隻金錢豹,他連忙向它開了一槍,結果沒打中,被激怒的豹子瘋狂地將他撲倒,經過一番殊死的肉搏之後,最終人制伏了豹子,它軟綿綿地癱倒在地。他以為豹子已經死了,於是到一棵樹下包紮傷口。回來看時,豹子已不翼而飛,草地上只剩下一條長長的血帶。他沿著斑斑的血跡走了很遠,最後在一個樹洞口看見了奄奄一息的母豹,於是他又向它補了一槍。後來他發現,兩隻豹崽正依偎在母豹的懷裏起勁地吮吸著乳頭。原來母豹在彌留之際仍然惦記著孩子,它之所以堅持爬這麼遠,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孩子餵奶。看到這一幕,他的眼眶濕潤了。

還有這樣一則故事:兩位獵人準備向一隻母猴開槍,絕望的母猴做了一個手勢,意為先不要開槍、我要給孩子餵奶。趁獵人猶豫的機會,母猴先給兩隻小猴喂了奶,然後摘下許多樹葉,並將奶水一滴滴地擠在葉子上,且擱在小猴的身邊。最後它蒙著臉,意思很明顯:可以開槍了。被感動了的獵人終於放下了手中的獵槍。

下面是鱔魚護卵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在鍋裏煮鱔魚,但鱔魚的身體始終向上弓起,只有頭部和尾巴浸泡在煮沸的湯裏,整個腹部都露在沸湯之外。這個人感到很奇怪,於是剖開鱔魚的肚子,結果發現裏面有很多魚卵。原來母鱔魚至死保持這種姿勢的原因,就是為了保護肚中的魚卵。

在動物界,此類可歌可泣的故事非常多,恐怕這也是很多科學家認為動物有感人母愛的原因所在。作為情志超過動物的人類,母親愛護孩子的深度、廣度就遠非動物所能比擬,這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都有詳細記載。不說別的,就是在汶川大地_震中,也湧現出了許多感人的母愛故事。其中,一位母親拱著身體頂住垮下來的房子,孩子卻緊緊被她保護在身體下面,最後母親被活活壓死,孩子卻幸運地活了下來。其實,又有哪位母親的愛不是這樣呢?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用心來細細品味母愛的偉大,還應反觀自己到底是以何種心行來對待大恩母親的。

一般來講,稍有良心的人都對父母有感恩之情,但對其他人就不一定是這樣了,可能覺得:他是外人,只有父母對我好。人們總喜歡維護自己的小圈子,要麼是人類,要麼是親朋好友,除此之外的眾生則一概不關心。對大乘佛教徒來講,這也是很多人的慚愧之處。雖然很多人已經發了菩提心,甚至有些還通達了空性,可是他們仍對圈外一味排斥,對圈內卻拼命維護。其實,這種狹隘的心理,再兇殘的動物也有,很多猛獸在餓了好多天的情況下,也會將自己所得的一點點食物留給自己的孩子。對有智慧的人來講,在看到一切母子之間的感人情景之後,就會對佛所說一切眾生皆當過自己的母親,以及當母親時如何慈愛孩子的道理有所感悟。所以,我們一定要從狹隘的圈子中擺脫出來。

那母親對我們的恩德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懷孕時,母親在十個月中辛辛苦苦地滋養我們;出生後,母親把最香甜的東西給我們吃,最暖和的衣裳給我們穿;成人後,母親還為我們安家立業。總之,無論何時母親都希望我們能獲得快樂,也擔心我們受到痛苦,可以說為了子女的痛苦安樂,父母常常飽受憂喜之苦。

但現在的人特別壞,很多人都不孝順自己的父母,可以說,傳統倫理道德中那至高無上的孝已不復存在。雖然古人在這方面非常不錯,但現在的人連這樣的概念也沒有了。在藏地,因為生活條件比較差,很多父母寧可自己穿得破破爛爛,也要把好衣服留給孩子。但很多孩子長大以後,都不孝敬自己的父母。這就像藏族俗話所講那樣:母心如水,子心如石。意思是,母親的心像水一樣軟,但孩子的心卻像石頭一樣硬。現在這個時代,很多孩子經常離家在外,自然父母也就平添許多牽掛,會掛念他們工作是否順利、身體是否健康……但狠心的孩子一年兩年也不給父母寫一封信,好幾年也不給雙親打一個電話。

說實在的,我們這一代人太需要傳統文化的澆灌與滋養了。前一段時間我看了一張光碟,內容講:海口監獄的犯人在學習《三字經》、《弟子規》後,很多人都深深認識到:父母對自己這麼好,但自己連一天的孝也沒有盡,如果早學《弟子規》和《三字經》,那就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確實,我們的教育理念需要改變,如果從小能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那長大後就會對父母產生念恩、報恩之心。

確實,撫養孩子極為辛苦。有些人有了孩子後非常高興,這是我的心肝寶貝、這是我的掌上明珠,可是從那時起,父母至少要辛苦二十多年,他們成天要為孩子的生活、學習以及成家操勞,總希望他們能得到快樂,非常擔心他們受到痛苦。這也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的真實寫照。

但可惜的是,很多父母只關心子女即生的快樂,至於他們死後會不會因造惡業而墮入惡趣,卻從來不考慮。很多人都鼠目寸光,他們根本不想孩子死後會怎麼樣,只關心孩子活著時是否能獲得快樂。其實,要關心孩子就應考慮他們的長遠利益。如果孩子變成一個壞人,經常造殺生偷盜等惡業,那他不但今生會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生生世世都要感受三惡趣的痛苦。可是,很多父母都像華智仁波切所說那樣,自己沒有智慧的原因,他們只關心孩子眼前的苦樂。

不說父母對孩子的愛護不當,就說父母本身,他們為了孩子也積累了不少惡業。在座的各位請想一想,從小到大,父母為我們造了多少惡業,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以及成家,可能所殺的生命就無量無邊。可以說,父母為孩子付出的代價太沉重了,因為他們無始以來都為孩子而造惡業,至今仍沉溺在輪回當中無法解脫。如果我們不幫他們懺悔,或者說沒能讓他們清淨業障,那他們將永遠無法獲得解脫。

所以我們應這樣觀想:一切父母有情為我們造了許多惡業,如今他們正在感受輪回的劇烈痛苦,多麼可憐哪!如果能讓他們遠離輪回的痛苦,特別是三惡趣的痛苦,那該多好啊!若修法比較成功,在看見或觀想眾生的痛苦時,就會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這也就是所謂的悲無量。有些道友悲心很強,一看到殺雞鴨等旁生,眼淚就會嘩嘩地流下來。如果一觀想眾生的痛苦就開始流淚,那說明悲心已經修得很好。上師如意寶在《文殊大圓滿》中也說:流淚為止。如果修得深入,就會有這樣的驗相;如果修得膚淺,那不要說別的眾生,就是看到親生母親受苦也不一定會生起悲心。可見在修悲無量心時,達到這個標準非常重要。

按照阿底峽尊者的傳統,在修悲無量心時,開始應把自己的母親作為所緣境來觀修,要思維母親對自己如何慈悲,而她正在感受輪回的痛苦,所以一定要使她獲得解脫;最後再思維,所有眾生都與現在的母親沒有任何差別,所以一定要讓他們都擺脫輪回的痛苦。而華智仁波切的傳統則是:先以一隻特別可憐的牛羊等眾生作為所緣境,然後思維這個眾生曾經做過我的母親,現在它正感受痛苦,所以一定要讓它獲得解脫;最後再觀想一切眾生都做過自己的母親,現在他們都在感受輪回的痛苦,所以一定要讓他們都獲得解脫。不管是哪一種修法,最後都要生起願三界輪回中的一切老母有情擺脫所有痛苦的強烈願望,這樣的心態就是所謂的悲無量心。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是菩提心的基礎,如果四無量心修到量,那菩提心就很容易生起來,所以我們應首先致力於此。

我最近翻譯的堪布阿瓊所著的《前行備忘錄》中有四無量心的修法,這裏有不共的竅訣和殊勝的近傳加持,很多高僧大德依靠它,都很順利地生起了菩提心,所以希望道友們盡可能地翻閱。那他的竅訣為什麼這樣殊勝呢?因為,這完全是實修境界中流露出來的金剛語。

其實,如果誰能真正生起將一切眾生從輪回中救拔出來的悲無量心,那他就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如果沒能這樣,哪怕只是想一想:輪回中的眾生太痛苦了,他們好可憐啊!其功德也唯有佛陀才能衡量。之所以很多大乘經典都說,一切大乘修法歸納起來就是修大悲心,其原因也在於此。如果一個人精通三藏十二部,但他對眾生一點悲心都沒有,那他的智慧可能是外道的智慧,因為佛教的大悲與智慧是並存的,也就是說,誰的相續中有證悟空性的境界,那他決定會有大悲心。

為什麼生起這樣的大悲心,就有如是廣大的功德呢?因為,它的對境、時間等都無有窮盡。正如《普賢行願品》所說的那樣: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恒無盡。意思是:如同虛空、世界無邊無際那樣,眾生也無邊無際;如眾生無邊無際那樣,每一眾生相續中的業和煩惱也無邊無際;如是,我們跟隨文殊普賢二位大菩薩的發願也無邊無際。所以,發願時不能僅緣今生父母親人等少數眾生,而一定要發度化天下一切眾生的大願,這樣的話,其功德也不可思議。龍猛菩薩在《中觀寶鬘論》中也說:有情界無量,利彼亦複然。意思是,由於有情界無量無邊,那想饒益他們所獲得的福德也無量無邊。正因為發心的對境是無量無邊的眾生,發心的時間是乃至虛空世界盡,再加上讓眾生所獲得的安樂與所發的誓願都永無窮盡,所以我們所修的乘才叫大乘。如果我們只為自己的利益而發願,那功德就非常渺小,可能修行的乘最多只能叫小乘。

話說回來,僅僅有了這樣的悲心還不夠,一定要報答他們的恩德。有些教言中說,父母對我們有賜予身體、生命以及世間知識等恩德,但光知恩還不夠,一定要報恩。那怎樣才能報恩呢?要想報恩,就一定要使自己具有智慧和能力,否則毫無辦法。有些人說:我很想報答父母的恩德,但我既沒有錢也沒有地位,所以我一定要打工賺錢,這樣以後才能給父母買房子。這是世間人的報恩方法。從出世間來看,我們現在對無量無邊的眾生還沒辦法報恩,因為我們自己尚是業力深重的凡夫,而真正能回報恩德者唯有圓滿的佛陀,因為他才能讓一切有情得到安樂,所以我們一定要先成佛,這樣才有能力報恩。

以前上師如意寶也這樣講過:雖然我曾多次在麥彭仁波切等傳承上師面前發願,要報答一切老母有情的恩德,但以現在的身份的確很難實現,尤其在末法時代更為困難,所以我首先選擇往生極樂世界,在依靠阿彌陀佛的加持而獲得出世間的功德之後,再來娑婆世界利益眾生,這樣就非常容易。

法王老人家給我們作了最好示現: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學淨土法門的人也應發起菩提心。但有些人排斥心特別強,根本不願接受這樣的教言,那不知他們是否想過,這難道不是釋迦牟尼佛所傳下來的法嗎?

我以前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講過,不管是學淨土宗還是學密宗,大家都應和睦相處,沒有必要互相排斥,因為這些都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就像同一父母所生的孩子,雖然在長相以及生活習慣等方面存在著差別,但實際都是一家人一樣;同樣的道理,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法雖然有不同宗派之分,但仍是佛陀的教法,因此大家沒有任何必要互相鬥爭。如果一定要排斥,那就應該排斥障礙釋迦牟尼佛教法弘揚的外道;但是很多人不但不排斥,反而全盤接納他們的觀點,唯一將大乘佛法視為眼中釘。我覺得,這樣的觀點和行為實在讓人難以接受。當然,我接受不了是小事,但這會不會對眾生有不好的影響,希望有智之士詳察。

現在很多人說:我是學顯宗的我是學密宗的,其實這樣的說法我並不讚歎。因為,顯密佛法都是圓融無違的。在藏地無數學佛者中,從來就沒聽誰說過,我是學密宗的我是學顯宗的。但漢傳佛教的個別法師和居士對藏傳佛教並不瞭解,他們認為藏地就是學密的。其實,這種說法並沒有依據,它既不符合歷史,也不符合現實。所以,希望大家以後再不要這樣說,如果誰這樣說,那就說明他對佛教的教理一竅不通。

實在說,任何一個通達佛法的人,都不可能把顯密割裂開來。如果有人受習慣的支配,硬要分開顯密的話,那我就要說說自己的觀點,我覺得:不學密的顯是沒有的。請問:在《楞嚴經》、《藥師經》等顯宗經典中有沒有密咒?不說這些,就是《阿彌陀經》後邊也有往生咒。既然如此,那這些是不是密法?可能誰也不敢說這不是密法。所以,今後大家沒有必要再排斥密宗。如果排斥,那說明你對整個佛教理論非常不瞭解。

《印光法師文鈔》雲:淨土一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之則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五逆十惡,阿鼻種性,亦可預入其中。既然文殊菩薩都是淨土宗的所化根機,那為什麼文殊菩薩能接受藏傳佛教的道理,而現在的個別法師和居士卻不能接受?所以我覺得,光是念一句佛號,理論一點都不懂,這也是一種歧途。

雖然對個別有信心的老年人來講,不學習也完全可以,但大多數的人還是要學習理論。雖然漢地並沒有藏地那樣的聞思傳統,但歷代淨宗高僧對理論都非常重視,所以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大家一定要有相應的聞思。因為,在聞思修行不能脫離這一點上,漢藏大德都普遍認為,理論和實修脫離是嚴重的歧途。
淨土宗九祖蕅益大師雲:佛祖之要,教觀而已矣。觀非教不正,教非觀不傳。有教無觀則罔,有觀無教則殆。”“指理論,指實修,其意為:佛陀的要義是理論和實修相結合。如果僅有實修沒有理論,修法也不會成功;如果僅有教理沒有實修,教理也傳不開。有教無觀則會迷惑,有觀無教則非常危險。他的說法與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很接近,孔子說:如果學習之後不思維,則會陷入迷惑;如果只是思維而不學習,這也非常危險。所以首先必須學習,其後還應深入思維,之後還要實際修持。

在現實生活中,大家都能看得出來:如果只聞思不實修,可能說的時候會很漂亮,但做的時候就不一定行;如果既聞思又修行,那不管是在行為方面,還是在對治煩惱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我建議,大家一定要遵循無垢光尊者和麥彭仁波切的傳統,即在聞思的基礎上再再實修,這樣不管念佛也好、參禪也好,修行都會成功。當然,這與前面蕅益大師的觀點也完全吻合。可見只學不修不行,只修不學也不行,學修並進則一切圓滿。所以,希望大家都能認真考慮,在以後學習與弘揚佛法的過程中自己應該怎麼辦。

因此,大家一定要這樣觀想:我今日聽聞佛法或如理修持的目的,就是為了將來獲得圓滿正等覺的果位,這樣才有能力將一切老母有情安置於佛地;為了獲得這種能力,我至誠祈禱上師三寶垂念。如是祈禱的話,心願也會得以實現。

當然,現在不要說度化無量眾生,就是度化一個眾生也非常困難,尤其末法時代的眾生更加難以調化。前天我看了一首無垢光尊者的道歌,尊者發現自己身邊的人特別野蠻,這個也不聽話,那個也很剛強,所以他想放下一切而獨自前往寂靜的森林。當然,這是聖者在為我們示現,想以此說明寂靜地方具有無比的功德,以及度化眾生非常困難。但是,一旦我們擁有佛陀的功德,度化眾生就不再困難。就像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不但在其住世時無數眾生依靠他的佛法獲得了成就,就是在佛陀圓寂二千五百多年後的今天,依靠他的威力獲得成就者也不可勝數。

其實,這樣的發菩提心非常簡單,並不像學習《現觀莊嚴論》和《般若經》那樣困難,即使是老年人,這也是很容易的事情。因此,我希望所有念佛的老年人都要調整好心態,千萬不要摻雜自私自利的毒,再不要為了家庭幸福、自己快樂而念佛,一定要為了一切眾生成佛而念佛。如果能以這樣的發心來攝持,那我們的所作所為都將是成佛的資糧。

當然,不管是漢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這樣的發心都不可缺少。如果沒有菩提心,按照華智仁波切的說法,這種淨土修法就不會成為大乘法,可能會成為小乘法或外道法。聽到這話,有些人可能不高興:怎麼說淨土法門是外道法?你不要欺負我?實際上我並沒有欺負你,因為你並沒有大乘的發心,所以你所修的法不是小乘就是外道。

發菩提心之所以重要,我們從《聖如幻三昧經》所記載的,西方三聖於因地在如來前發菩提心的經歷也看得出來。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發出無量光芒,也幻化出充滿各種供品的無量樓閣,以迎請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從極樂世界前來人間。兩位大菩薩來到娑婆世界後,即向佛陀恭敬頂禮。此時佛陀叫蓮花吉祥藏菩薩向東方看,菩薩一看,只見東方恒河沙數世界有無量如來,在無量如來面前,無量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在問訊、承事、供養。向南西北方看的時候,也出現同樣的情景。蓮花吉祥藏菩薩感到非常稀有,於是問佛:這兩位菩薩最初如何發心,以致成就如是稀有的功德?

釋迦牟尼佛說:很久以前,金光獅子遊戲王如來出現於世,當時有一名叫吉祥威光的國王(即自在國王)依止佛陀聞法,他有許多太子,這些太子都已趨入不退轉的菩提道。有一次國王在園林禪修,當時他左右兩側各出現一朵蛇心旃檀蓮花,每朵蓮花中各有一位童子,其名字分別為寶性與寶生。在兩位元童子對話的過程中,吉祥威光國王通過他們所說的偈頌獲得了五通,也對他們所說的真理生起了歡喜心。後來國王和兩位童子一起到金光獅子遊戲王如來面前作供養,兩位童子問佛:我們很想供養如來,但不知所有供養中最上妙的供養是什麼?如來說:最上妙的供養唯有發無上的菩提心。於是他們一起在如來面前發下了無上殊勝的菩提心。當時的國王是阿彌陀佛,寶性是大勢至菩薩,寶生是觀世音菩薩。

在了知西方三聖這樣的發心經歷之後,我們就能認識發菩提心的重要。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們當年的發菩提心,也就不可能有如今的極樂世界。相信學過《釋迦牟尼佛廣傳》的人,都能認同這個觀點。

現在學淨土宗的人非常多,這是非常好的事情,因為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無數眾生終於有了擺脫輪回的最勝方便與成就佛果的最妙捷徑。但是,修學淨土法門的道友一定要注意兩點:第一,一定要發菩提心;第二,絕對不能排斥其他宗派。當然,在修學任何法門乃至行持任何善法時,都不能忘記發菩提心。如果我們真能在聞法、修法等任何時分,念念不忘這一點,那善根已為方便攝持,這也就是所謂的加行發心殊勝。

對於一切想成就佛果的人來說,發菩提心都至關重要。華智仁波切雲:若有成佛彼足矣,若無成佛無計施,成佛無誤之種子,勝菩提心願生起。意思是說,如果具足菩提心,那成佛的因已全部具足;如果沒有菩提心,那想成佛也無計可施,所以祈願相續中早日生起成佛唯一的種子——殊勝的菩提心。可見,誰不願發菩提心,誰就沒有成佛的緣分。

另外,在《華嚴經》、《入菩薩行論》、《學集論》、《經集論》等諸多經論中,都講述了菩提心不可思議的功德,大家可以參閱。

好,今天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第五課

思考題

1.      解釋頌詞:由聞知諸法,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2.聞法時,法器的三種過失是什麼?我們應怎樣斷除?
3.什麼是正行無緣殊勝?怎樣才能做到?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極樂願文大疏》當中,聞法方式的第一個內容發心殊勝已經講完了,現在宣講第二個問題:

丙二、善根不為他緣所壞正行無緣殊勝:
首先大家應該清楚,在無邊無垠的輪回中,獲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得了人身之後,最有意義、價值的事就是聽聞佛法,因為這對我們的今生來世有非常深遠的利益,所以大家平時應將聽聞佛法放在首位。雖然很多人都有許許多多做不完的事情,但還是應抽一部分時間來學習佛法,這非常重要。

最近,我們將佛教的基本道理向社會推廣,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人都減少了很多沒意義的散亂,每個星期六或星期天大家都集中學習。在居士團體當中,現已形成非常良好的習慣,所以我要求各個地方一定要堅持下去,因為這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有意義。可能很多道友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天沒有聞法心就變得散亂,行為也變得不如法;如果天天聞法,那心行也自然一天天善妙起來,所以聞法非常重要。

以前,有一位天子問佛:如何了知諸法,如何遮止諸惡,如何斷除無義,如何獲得涅槃?當時佛陀以偈回答:由聞知諸法,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可見,依靠聞法能了知一切萬法,依靠聞法能遮止諸多惡業,依靠聞法能斷除無意義的瑣事,依靠聞法能獲得涅槃。

既然聞法如此重要,那應以什麼樣的行為來聽聞佛法呢?在聞法時,要像野獸聽琵琶聲一樣專注,不管旁邊發生什麼事情都不管。據說野獸酷愛琵琶的聲音,當它專注聽聞時,即使旁邊有獵人在射毒箭,它也不會發覺。(現代科學研究也發現,許多動物都喜歡聽音樂。)現在社會上也有很多,諸如球迷、歌迷、網迷,聽說很多網迷整天都沉迷於網路,旁邊人說什麼都不管;許多小孩看動畫片也極為癡迷,一進入狀態什麼都不顧。作為修行人,我們應該成為法迷,也即要異常專注地聽聞佛法,因為只有專注地聽聞,才能得到聞法的實益。

而修行佛法時,則應如饑牛吃草一樣。那饑餓的犛牛是怎麼吃草的呢?它會一草不漏、毫不間斷地吃,直到吃飽為止。同樣,我們在修任何一個法時,從開始到結束之間,心都應一直專注。當然,這也是許多高僧大德修行的方法或狀態。

相反,如果我們在聞法、修行時,身也很散亂,口也說很多話,那心就不可能專注。古人雲:口乃心之門戶。故一邊說話一邊聽聞修行,絕對不可能得到真實的法益。所以,在聞思修行之時,大家自始至終都應斷除東張西望、胡言亂語、心不在焉等散亂放逸的行為。

尤其在聽法時,如果沒有聚精會神、洗耳恭聽,那就會像在覆口的容器上注水一樣,任何法義也無法銘記於心。所以在聞法之前,就應把所有的瑣事放下。在聽法的過程中,也不要吃東西、說話以及上廁所,否則有很大的過失,而且效果還不好;如果這樣聽聞,那不管聽多少堂課,他的相續也會像一張白紙。聞法的機會千載難逢,在那時我們沒有必要做其他的事情,一定要專心致志地聽聞,否則不可能記住所講之法。有些人在上課時不好好聽,下課後問他:今天講什麼內容?”“不知道,反正講了很多。這樣的聽聞就沒有多大的意義。還有人想在聽法時一舉兩得,於是一邊聽聞一邊炒菜,這種行為非常不如法,而且這樣根本聽不懂上師在講什麼。

若能專心致志地聽法,其功德利益也不可思議。《涅槃經》雲:若離四法得涅槃者,無有是處,何等為四?一者親近善友,二者專心聽法,三者繫念思惟,四者如法修行……以是義故,聽法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何以故?開法眼故。既然是這樣,那我們怎能不專心致志地聽聞佛法呢?

另外,上師正在傳法之時有巨大加持力,如果那時好好聽聞,就能最大限度地獲得法益,所以大家千萬不要錯過機會。按照薩迦班智達的觀點,上師傳法時,上師和弟子都應持本尊的佛慢,那時諸佛菩薩也確實安住在傳法的現場,所以加持不可思議。以前,喬美仁波切引用教證說:雖然上師是一個凡夫人,但他在講經說法時,十方諸佛菩薩的加持都會融入他的心,所以也可令弟子獲得利益。既然如此,那在此時就沒必要再造不能得到加持的不恭敬罪業。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在聞法期間千萬不能說綺語,因為這是在對自他聞法製造障礙,佛經中說聞法時說綺語是舍法罪業,由此惡業將轉生為鸚鵡等旁生。另外,在《辨意長者子所問經》中,佛陀宣講了五種轉為旁生的因,其中一種就是不喜聽法。《正法念處經》也講了四種轉為旁生的因,其中一種是遠正法,如頌雲:愛欲遠正法,貪食樂睡眠,佛說畜生因。所以大家還要遠離這些依正法而轉為旁生的因。

學院的紀律非常嚴格,上課時大家都沒有交頭接耳、說綺語的現象。但外面的居士就不是這樣了,明明正在聽法,但他們仍然要在下面說話,甚至有些人還要打電話;說實在的,如果不能制止這種惡行,那還不如不聽課。可能是業力的緣故,有些人在交流佛法時,一句話也沒有,好像止語了一樣;但當大家專心致志聽法時,他卻沒完沒了地說些亂七八糟的無關之語。所以非常希望大家在聽課時能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隨便打開綺語的伏藏大門。

在聞法期間,由於魔王波旬製造障礙及自身惡業之風擾亂,還會出現極為昏昏沉沉、懨懨欲睡等現象,因此一定要做到神志清醒,否則會誤解、顛倒法義。

《般若經》講,在聽受佛法的過程中,魔王波旬會經常對聽法者製造違緣。當然所謂魔王製造違緣,並非指魔王正在顯示各種各樣可見可聞的神變,而是指他在無形中能讓聞法者產生各種煩惱分別,以及出現諸多不如法的現象。如因魔王的干擾,致使聽法的時候產生貪嗔癡慢等煩惱,以及出現昏沉、鬱悶、心不專注、心情不好等現象,甚至導致弟子對上師產生邪見,那就要好好祈禱文殊菩薩。因為,依靠文殊菩薩的加持可以讓魔王波旬羞愧難當,也能讓其變得溫順、如法。如能至誠祈禱,魔王的幻現也能變成加持的力量。

有一次,在文殊菩薩的加持下,魔王變得特別醜陋,於是他到釋迦牟尼佛那裏去祈求幫助,佛陀說:我也沒辦法,你好好祈禱文殊菩薩才能變成原來的面貌。經中還記載,在文殊菩薩的加持下,魔王波旬也能給舍利子等宣講般若法門,而且他的身相也變成了佛陀的相好莊嚴,甚至他所講的般若法也跟佛講的一模一樣,後來聽法者提出有關般若方面的問題讓他回答,他也能一一給予答復。

另外密法中講,如果弟子對上師產生邪見,這個時候就需要認識:這是魔王的幻化,如此魔王的干擾便會消逝無餘。

由於眾生無始以來的業力異常深重,所以很多人在造惡業方面極為擅長,而行持善法方面卻相當困難。原來有一個人跟我說,他平時做任何工作心裏都非常清醒,但一聽法就開始打瞌睡,好像吃了安眠藥一樣。這的確是業力現前,因為做沒有任何意義的世間事都非常清醒,甚至一次花好幾個小時也沒問題;可是一聽課就想睡覺,哪怕一個小時也覺得異常漫長。但無論如何,我們要盡力制止這樣的惡行。

總之,因魔王波旬及自身惡業導致出現諸多不如法現象時,一定要認真祈禱上師三寶,務必使自己神志清醒並聚精會神地聽聞,否則在迷迷糊糊的狀態中聽受,肯定不能了解法義,甚至還會誤解或顛倒理解佛教的教義。有些道友在聽完法後,只能了知部分所講內容,並不能全面了知所聽聞的佛法,這就是未能全神貫注聽聞的原因導致的。在講考的時候很容易發現,一聽就知道他只懂部分內容,另一部分根本沒理解,所以在聽法時大家一定要注意。另外,在出現違緣時大家一定要堅強,時刻都要提醒自己:我不能隨著違緣轉。

從前,一位富裕的老太婆衰敗了,她家裏什麼東西都沒有。一天晚上,她睡在空空的房子裏,一個盜賊前來盜竊,他到處摸索,結果碰到一個瓦罐,發出了響聲。老婦說:噢!好傢伙!我白天尋找也是一無所得,你半夜三更在屋裏摸摸索索,肯定得不到任何東西。在米拉日巴尊者的傳記中,也有諸如此類的公案。就像這樣的例子一樣,憑藉清晰敏銳的智慧,尚難懂得佛語的法義,那處於迷迷糊糊、昏昏欲睡的狀態中,又怎麼能聽得懂呢?

《正法念處經》雲:一切法覺,要由聞法;若不聞法,於法不覺。意思是說,一切佛法的覺悟要依靠聞法,如果沒有聞法,於法則不可能覺悟。自然,聽法時迷迷糊糊、神志不清,也不可能通達佛法,因為並沒有真正聽聞佛法的緣故。《華嚴經》雲: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既然沒有善知識的開示,連有智慧的人尚且不能通達佛法,那這樣的聞法又怎能了知佛法呢?因為這與無人宣說佛法並無本質上的差別。因此,我們一定要全神貫注地聽聞佛法。

在聽聞佛法的時候,有些人一邊說話一邊聽受,或一邊打瞌睡一邊聽受,那他就不可能真正領受法義。因為,非常有智慧的人很專注地聽聞尚難明白,那何況這樣的聞法態度呢?其實,一個人聞法所獲利益的多少,從聞法的態度與行為也看得出來。誰能非常專注地聽聞,即使他沒有很高的智慧,他也能多多少少懂得部分法義。如果聞法的狀態非常糟糕,那就不可能懂得法義。所以在聞法的時候,大家千萬不要吃東西、念心咒,也不要靠著、躺著、睡著,更不要東想西想。前輩大德對講聞佛法極為重視,要求也非常嚴格,比如講法者的威儀等要非常如法,聽法者的坐姿也必須端正等。在居士團體中,很多人的聽聞都不如法,所以希望大家以後都能如法聽聞,這樣以後我們就能得到無窮無盡的利益,否則欲益反損。

佛在經中亦說:當專心聽聞,銘記於心中。所以在聽法時,大家一定要放下一切瑣事,並專心致志地聽聞,而且所聽到的法要牢記於心,即使不能全部記住,至少也要記住部分內容。對世間法,有些人聽了以後就記得清清楚楚、看了之後就過目不忘,多年前的恩怨至今仍刻骨銘心,可是對所聽聞的佛法很快就忘得一乾二淨。我認為這與聞法的態度有關係。所以佛陀要求聽法時一定要專心,這樣才能將法義銘記於心。

在這一點上我還是很不錯的,當然這並非刻意讚歎自己。這麼多年以來,不管聽哪位法師傳法,也無論法師講得精彩與否,我的耳識一直緣著聲音,心也一直專注在法義上,自己總是邊聽邊理解。這樣聽完以後印象非常深刻,十年二十年前聽過的佛法,現在很多內容都能記憶猶新,而且當年傳法的情景也歷歷在目。當然,這跟剛開始的發願有密切關係。

這以上已經講了斷除法器的三種過失,也即斷除覆器、漏器、毒器之過;下面宣講正行無緣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斷除歧途的種種方便等內容。

本來,即便是聽一句世間語言也需要注意傾聽,更何況說佛法呢?比如說,兩個人為了某件事爭執不息,如果調解者沒有專心聽,那他也不可能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像這樣簡單的世間語言,沒有專心聽尚且搞不清楚,那就更不用說甚深難懂的佛法了。

我看過一張光碟,一位清華大學的國學老師正在講課的時候,有一位元學生在下面接電話,這位元老師當即讓這位學生到講臺上罰跪。既然世間老師講課時,學生都必須專注聽聞,那出世間的善知識傳法時,弟子就更不能有不專注聽聞的行為了。

世法和佛法的課我都聽過,相較而言世法簡單得多。許多世間知識稍微聽一下就懂了,但佛法並非如此。不要說甚深的唯識、中觀,就是《大圓滿前行》、《極樂願文大疏》等淺顯易懂的法,如果沒有專注聽聞,也不可能通達它的意義。而且,我們只有偶爾聽法的機緣,並不可能有反復聽聞的機會。雖然依靠前世的善根,如今我們已經擁有聽聞大乘佛法的殊勝因緣,但這並不可能經常具足。就我一生來講,很多法只聽過一次,聽兩三次的法少之又少。對你們來講,任何一次聞法都極為難得,所以應像兩天用一次餐那樣認真享用。可是,很多人都把聽法當作一種壓力,這非常可憐!

現在,很多菩提學會的道友都利用雙休日聽法,雖然辛苦一點,但非常值得。因為一星期當中,其他時間都已用來做輪回的瑣事,如果再不利用一天或半天的時間來學習佛法,那就異常危險。可是在寶貴的時間裏,有人還要發資訊,甚至有人還要打電話。有些人把手機設置成振動,正聽課時來了一個電話,他就壓低嗓門說:我在聽課,你小聲一點,影響大家……”這不但影響集體的學習,還斷了自己的法緣。可憐哪!本來就沒有聞法的機緣,稍微有一點又被違緣奪走了。如果七天當中關半天手機的勇氣都沒有,那還聽什麼佛法?相比之下,山上的修行人就好得多了,但有些人聽課時也精神不佳,甚至心中還起各種分別妄念,這也不好。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難得的聞法機緣。

可以說,這千載難逢的聞法機緣就是得失的關鍵,所以大家都應以鄭重的態度來聞受佛法。相信通過這次學習,很多道友都已對佛法生起難得之心,既然如此,那我們就要放下一切瑣事,鄭重其事地聽聞佛法。其實,很多瑣事都是自己心裏不願放下,如果心裏放得下,那很多事情就完結了。拿我來講,雖然每天都有很多事情,但講課的時間卻雷打不動;同樣,如果大家能放得下,那在聽法的時候就不會有種種不如法的心行。

話說回來,很多道友從五六歲就開始讀書,一直讀到二十幾歲,但佛法卻學得少之又少,很多人都剛剛接觸佛法,所以不懂聞法方式也情有可原,但今後一定要有改變。否則,連一周兩三堂課都不能如理如法聽聞的話,那就真的無可救藥了。

如果聞法的時候,能夠做到一心專注地聽聞,修法時安住於正見等持中不外散,那就是所謂的正行無緣殊勝。可見,正行無緣殊勝並不是有些法師所講的那樣:一定要通達三輪體空,也即《入中論》所說的: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羅蜜。如果要這樣要求,那很多人就只剩下發心與回向二殊勝了。實際上,聞法時專心聽聞,修法時安住正見等持,就是正行無緣殊勝。這樣的話,做到三殊勝就不是很困難。

前面對聞法時專注聽聞的內容講得比較多,這裏著重講一下安住正見等持的修行。比如說,我想在一小時中修觀音__法,那就應按照儀軌的要求,心一直專注于觀音菩薩的身像、心咒等所緣當中;如果是修一小時的皈依,那就應在念皈依偈的同時,不斷觀想皈依境等,在此期間心不能往外散亂,如能在這樣的等持中安住不離開,這就是所謂的正行無緣殊勝。

在聞法修法之時,這樣的正行無緣修法極為重要,否則最初聞法修法之心,在中間也會被惡緣分別念所毀壞。比如,很多人開始都想好好聽法,但安住在聽法的行列中後,卻生各種各樣的惡分別念,以至於把自己的善緣全部毀壞。修行的時候也是一樣,有些人在閉關修行時,生種種雜亂分別念,最後自己修習善法的心和緣分也因此而中斷。所以,大家一定要以正行無緣來攝持自己的聞思修行,這非常重要。

為了能使自己專注聽聞,我們還應看一看聽聞正法有何等功德,而自己的罪障又是多麼深重!我們很多人都是這樣,在世間法方面非常有信心,也表現出極高的才藝;但一遇到佛法就提不起興趣,表現也極為低能。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聞法的功德極大,而自己的業力又太過深重的原因。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非常多,他們將一生的精力全都用在輪回的瑣事上,儘管無比辛苦勞累,但也沒有絲毫疲憊的感覺;而行持佛法時,哪怕只是聽一堂課,也倍感辛苦,覺得無法忍受。比如,很多人在積累錢財、唱歌跳舞、泡茶館、侃大山等方面,再怎麼辛苦也沒感覺。但一遇到佛法就不行了,讓他磕半小時頭、念一個小時咒語、聽半天課、修五十萬加行……他卻覺得異常勞累。

《修心七要》講不顛倒是非,但很多人在忍耐、意樂、品味、悲憫、營求、隨喜等方面都非常顛倒。在我們學院打工的人,不管白天黑夜都拼命地幹,但他們一點也不感覺累;如果叫他聽一個小時的法,那就坐不住了,比關在監獄中還難受。本來聽法比打工輕鬆得多,只要坐在那裏一心專注就行,可這些人就是坐不住。百貨商店裏的服務員一天到晚都站著,也不感覺到累,但是讓他們磕三個頭,那就非常困難。諸如此類的顛倒說明什麼呢?這說明行持佛法的功德無比巨大,只有具福報者才能擁有這樣的機會;而沒有福報的業深障重者,無論如何也不願意行持善法。

不過,很多佛友進步還是比較快。剛開始的時候,他們聞法修行都特別懶惰,自己也覺得無奈:為什麼搞世間法又勤快又能幹,而行持佛法卻舉步維艱?但通過努力,現在確實有很大進步。所以,每個人都要認識自己的過失,還要不斷地懺悔,這樣自己的身心就能漸漸趨入正道。

對我本人來講,我覺得聞法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在我一生當中,如果哪一天沒有聽法或傳法,即使其他方面再快樂,自己也感覺不舒服,總覺得這一天又浪費了。上師如意寶住世時,我每天都要聽上師的課,也要聽一堂其他法師的課,同時還要給別人講一兩堂課,每天都過得很充實。看過上師傳記的人都知道,他老人家年輕時一天要講八堂課。這對我來講確實有一定的困難,但自己每天都盡力跟別人在佛法上交流,我覺得這種交流是最開心的事情。雖然現在聽聞很少,但傳法基本上沒有停過。

在法王如意寶一生中,他老人家始終將聞思修行放在首位,可以說這是我們學院唯一做的事情,除此以外再沒有別的。上師如意寶生前曾多次發願:講經說法直至圓寂,後來老人家也是這樣示現的。2003年上師傳講《寶性論》時法體欠佳,當時學院許多堪布祈請上師去成都看病,上師說:我本來不想去成都看病,但隨順你們去一下也行。事後許多堪布都很後悔,覺得不該讓上師去成都看病,但也沒辦法,大家都希望上師的病能早一點好。從上師的很多示現也可看出,他老人家一輩子最重視的就是聞思修行。

的確在所有事情中,聞思修行是最有功德的事。只要我們堅持每天聽聞,就能擁有摧毀煩惱的力量。就像一位病人,如果他不吃藥,病情就會越發嚴重,如果天天服藥,至少也能壓制病情;同樣的道理,痼疾纏身的凡夫也要長期服用佛法的妙藥。所以大家一定要認真聽聞。依靠很多道友的發心,外面的佛友終於有了聞法的機緣,但如果我們認識不到聽聞的意義,只把它當作看電視一樣來對待,那就非常可惜。

據佛經記載,往昔的諸佛都曾為了三四句法義,越過刀山火海捨身赴死求取正法。如《涅槃經》載,佛陀曾為了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這個偈頌而捨身。另外經中還講,獲得八地的菩薩為了求得一句正法,也用生命來換取。《華嚴經》中還說:菩薩摩訶薩住第三地已……菩薩如是觀察了知已,倍于正法勤求修習,日夜唯願聞法喜法、樂法依法、隨法解法、順法到法、住法行法。既然諸佛菩薩為獲取正法付出了如是代價,那我們這些愚昧無知的凡夫,難道就不需要精進求法了嗎?我們更應該為了佛法而捨棄一切。

以前多芒寺有一位老活佛,他一輩子都堅持聽聞佛法,接近圓寂時他還在一位法師前聽法。他經常說這句話:八地菩薩尚以生命來交換正法,我是地地道道的凡夫,那怎麼能不聽法呢?一次他在一位沙彌面前聽法,很多年輕僧人勸他:活佛,您還是在家休息吧!在一位小沙彌面前聽法不太莊嚴,況且您現在已經五六十歲了。但他仍然堅持聽聞,並未改變初衷。

可見,為了聞法花一點錢、受一點累非常值得。所以大家一定要堅持聽法,有能力的人還應多聽。當然,能在法師面前親自聽聞,那最好不過。如果實在沒有這樣的機會,看一些高僧大德傳法的光碟也可以。只要具備了最初發菩提心、中間專注聽聞、最後如法回向,那跟在上師座前聽法也沒太大差別。對現代人來講,這樣的聞法機會也非常難得,故大家一定要珍惜。
好,今天學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第六課

思考題

1.解釋頌詞:比丘日升起,烏鴉出叫聲,農夫耕田地,猩猩皆啼哭,是故當精勤。

2.為什麼說,當今人們猶如遭受乾渴逼迫般缺乏正法甘露?那在具相上師弘揚佛法時,我們應怎麼做?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我們繼續學習《極樂願文大疏》,也即學習往生極樂世界的四種因,因為此乃本論主要闡述的內容。前面講了,對聽聞佛法要有難得之想,以及對佛法要有恭敬之情,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諸佛菩薩的加持。接下來是,律藏中說:比丘日升起,烏鴉出叫聲,農夫耕田地,猩猩皆啼哭,是故當精勤。

比丘日升起,是指佛陀出現於世間。大家知道,當太陽的光芒照耀世界時,一切黑暗都被無餘遣除,也自然帶來萬物復蘇的蓬勃生機;同樣,佛陀出世也能給世界帶來種種圓滿。

烏鴉出叫聲,是指講經說法的善知識宣說正法。此句比喻佛法住世,其中烏鴉代表善知識,出叫聲代表善知識宣說佛法的聲音。一般烏鴉在白天發出叫聲,其聲為————”,在佛教中代表無生,所以按照有些論典和上師的說法,烏鴉發出的是無生的法音。

農夫耕田地,表示具有福德的施主湧現。因為,農夫在田地播下種子後,就可以收穫糧食;同樣,施主在三寶的福田中播下善根的種子,就能獲得快樂的果報。自古以來,任何善知識在弘法利生時,都有一些施主長者承事護持。在藏地,蓮花生大士與靜命論師來到雪域宣揚大乘佛法時,以國王赤松德贊為主的很多施主都發心護持佛法。

猩猩皆啼哭,表示此時魔眾因不歡喜而製造違緣。善知識宣說佛法時會有種種違緣,弟子聽聞佛法時也會有種種違緣,這是很自然的事。因為魔王波旬在這個時候非常不歡喜,故有違緣出現。魔王非常害怕眾生從三界輪回中解脫,他唯一的工作就是對講聞者或行持者製造障礙。

有些人想:我沒有學佛時,身體也好、心情也舒暢、工作也順利。為什麼學佛之後違緣不斷、障礙重重,經常出現各種坎坷?這是因為你即將獲得般若波羅蜜多甚深境界的緣故。對魔眾來講,這是他們最害怕的事情,所以魔王要製造違緣。

法越深的時候,魔王的阻撓越大,此時修行人不但不應該對正法和上師起邪見,反而應該更加精進。有些竅訣裏講,在行持佛法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一些障礙,那就要了知這是魔王在製造違緣,此時如果能更加堅強,則一切魔軍都會羞愧難當,自然也會遠離。因此,作為大乘修行人應該清楚,修學佛法時肯定會有種種違緣,諸如身體生病、謠言四起或事業不順,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所以我們一定要精進與堅強。

如今正是佛教趨於隱沒之時,人們十分缺乏正法甘露,猶如遭受乾渴逼迫一般。確實,釋迦牟尼佛的佛法就像西山的太陽一樣正趨於隱沒,現在修行人越來越不守持戒律,高僧大德也紛紛示現圓寂;在這個時候,人們最缺乏精神上的安慰與快樂,尤其需要佛法,可以說就像遭受乾渴逼迫的人對甘泉的渴求一樣。

從表面上看,當今時代人們的物質生活水準明顯提高,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可是這並未給眾生帶來內心的健康與快樂。如果人們的心理越來越不健康,那再豐富的物質生活也不能彌補內心的缺憾。現在,人類的善心越來越淡薄,道德水準急劇下滑,高尚行為極為稀少,由此人們的身心也將面臨巨大的危機。最近出現的有du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就是不信因果、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等道德觀念淡薄的原因所致。

我覺得,恐怖分子並不是很可怕,ben·la deng集團最多炸毀幾棟房子,但是人類的道德水準整體下滑,這就非常危險。現實生活中,許多商人為了一己私利,大量製造有du的產品讓無數消費者消費,致使許多人都生活在恐怖的陰影中,甚至日常生活中的飲水,也變成了可怕的事情。前一段時間,在第二屆國際慈善論壇上,有一個人發言說,現在大城市裏70%的自來水都有du素。聽了他的報告,我喝開水時都有點害怕。實在說,現在人們吃的糖、喝的飲料等都沒有安全感,原因就是發明者和製造商不信因果,無所顧忌地使用不清淨的原料造成的。

可以說,現代人都生活在危險的深淵中,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人們缺乏佛法。如果有了佛法,最起碼也能做到不害眾生,因為佛法的基本內容就是不害眾生,在此基礎上大乘佛法還要饒益一切眾生。所以,一個人如果學了佛法,那他的所作所為肯定會帶有利他的成分,這樣就不會製造對健康有害的產品。
所以我認為,當今人類理應以口乾舌燥者渴求甘泉般的心態來希求佛法。確實,在當今時代,大乘佛法的教育是非常應機與適時的。如果沒有這樣的佛法教育,僅僅依靠法律的懲罰與高壓的政策,那也不可能解決一切社會問題,最多只能摧毀一部分惡人。可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造惡業的人必將不斷湧現。因此,現在的人們特別需要佛法的慈悲教育。其實,佛教的理念不僅能帶來現世的快樂,它對生生世世的安樂都有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我們應如至寶般珍惜。

值得慶倖的是,佛陀雖然已趣入涅槃,但佛陀化現的諸多善知識還在世間弘揚佛法,眾生仍有接受佛法教育的機會。佛陀在《涅槃經》中說:阿難莫哀傷,我于未來時,化為善知識,饒益汝等眾。當年世尊示現涅槃時,無量人天大眾悲淚難抑,阿難尊者也很傷心。佛陀一邊安慰阿難一邊承諾說:你們不要哀傷,我雖然在常執深重的眾生面前示現涅槃,但是我並沒有離開你們,將來我會以善知識的形相來度化你們這些有緣的眾生。可見,雖然我們沒有緣分親見如來的尊顏,但仍有福報聆聽具有法相善知識的法音。所以,無論善知識是顯現聖者相還是凡夫相,我們都要將他看作佛的化身。

《金剛帳續》也有類似的教證,雲:未來末世時,我現凡夫相,現種種方便,上師金剛持,勿觀為別體。意思是說,在未來的末法時代,我(金剛持)將示現凡夫相,以種種方便來度化眾生;凡夫肯定不是十全十美,肯定有貪嗔癡等煩惱過患,因此上師顯現上也會有各種示現,但我們千萬不要把他看作凡夫,實際上他跟金剛持如來沒有任何差別。

所以弟子應該把上師當作佛,而不應該把他看作一個普通的人。我認為,現在很多人在依止善知識的方法上有問題,尤其是部分女弟子,她們並非以信心來依止上師。也許剛開始對上師還有點信心,但是信心逐漸變成貪心,之後貪心變成嫉妒心,再後來就生起嗔恨心,嗔恨以後就傷心,傷心以後就退心,接著就大膽地譭謗上師。可見這樣依師的方法非常不好。如果我們能以清淨的心行來依止上師,那依靠上師的教言我們就能獲得出世間的利益,這是任何世間人都無法比擬的。所以,大家千萬不能將感情與信心混為一談,否則就會給自己帶來痛苦,甚至會對佛法產生厭離心和邪見,這樣就非常不好。

當然作為凡夫人,要完全把上師看作佛也有一定的困難,但至少要想:上師口中說的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法,這極其難得,所以上師對我的恩德並非世間恩德所能比擬。從世間來講,父母對我們的恩德最大,但雙親最多能給我們帶來暫時的世間圓滿,而出世間抑或生生世世的利益則絲毫不能賜予。所以對真正獲得法恩的弟子來講,即使聽到上師的名號也會熱淚盈眶,內心中的感恩之情就更難以言表。如果我們對上師也有如此感恩戴德之心,那一定會獲得諸佛菩薩的加持。就像在陽光和火絨之間如果有火鏡,就會引燃火絨一樣;同樣的道理,上師的加持就是連接三寶和弟子之間的火鏡,人們也極其需要這種加持。但是,如果自己沒有善巧依止,那就不可能獲得上師的加持,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

而在此時,我們既不需要百般辛勤、花費資財,也不需要患得患失,正如所謂的佛已來到門前,救護所化眾生的利他佛子——殊勝上師們已經把佛法送到你的門前。的確,我們並不需要像前輩高僧大德那樣,越過千山萬水,甚至赴刀山下火海,也不需要花費很多錢財與精力,依靠自身的福報和上師的慈悲攝受,大家皆能輕而易舉獲得正法。確實,不管是在座的道友也好,或者是城市裏面通過光碟等來接受佛法的佛友,大家得到佛法都非常容易。

看過前輩高僧大德傳記的人都清楚,他們為了一句一偈的佛法發了什麼樣的心、經歷了什麼樣的苦行;而我們現在,既不用付出這樣的代價,也不用擔心得不到正法。但以前並不是這樣,即使你走七八百里路來到上師面前,上師也不一定給你傳法,可見求取正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年,達摩祖師在少林寺終日面壁不語,神光遠道而來求取正法,但卻沒有得到任何教誨。在寒冬臘月的一個夜晚,大雪不停地下,神光一晚站立不動,第二天積雪沒過膝蓋。達摩祖師憐憫地問:你一直站在雪中,是為了什麼?神光含淚說道:希望您大發慈悲,為我宣說甘露妙法。達摩祖師說:諸佛歷經多劫苦行才獲得無上妙道,以你這樣的小德行、小智慧,就想輕而易舉獲得妙法,恐怕只是徒勞辛苦。聽到祖師的誨勵後,神光取刀自斷左臂,並將斷臂置於祖師前。達摩祖師知道他是法器,於是慈悲攝受了他,並賜名慧可。

相比之下,現在人對佛法的希求心極其缺乏,他們沒有這樣的想法:正法非常難得,我一定要求得正法。”“如果能聽一堂課,那是多麼令人歡喜的事啊!這是因為,現在很多上師宣講的法,通過網路、光碟都很容易得到,這樣聽法者就不會覺得佛法難得,自然也就不知道珍惜,所以我覺得太方便了也有它的負作用。其實正法非常難得,聽一堂課花多少錢也值得。但現在人非常顛倒,他們在沒有意義的事上大把花錢,比如花幾百元看一場體育比賽,但如果叫他花幾百元聽一堂法,可能就沒有人願意去。

以前,法王如意寶去美國時,曾在華盛頓一個中心講了七天法。當時聽法者每天都要交費,一位在美國打工的中國姑娘聽了六天法後錢就不夠了,因為她對佛法極為渴求,所以我們就幫她圓滿了最後一天的聞法。如果我們的聽法每天都要交費,可能大家會更珍惜。但現在大家聞法非常容易,這樣就不容易生起難得之心,所以希望大家以後都能珍惜聞法的機會,這非常重要。

確實,現在我們基本上是送貨到門,服務到家。但當好心的道友把刻好的光碟、印好的書送到每個學員家門口的時候,有些人不知是信心不大,還是習氣太深,只聽他們在屋裏面說:等一等,我還要洗臉,我還要打扮一下,你過一會兒再進來。這樣就不太好。

對每一個眾生來講,佛法都能給他帶來極大的利益,哪怕只學到裏面的部分內容,也能讓自他乃至整個社會得到真實的幫助。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才竭力向各位推薦佛法,但有些人偏偏不願意接受。可能就像廣告打得越多人們越擔心是假貨一樣,比如售貨員對著顧客高呼:來來來!便宜得很!顧客卻非常擔心,這是不是假冒偽劣產品?現在法本、光碟經常追著大家,所以有些人也拼命往後退,其實他們的相續非常乾渴,佛法的滋潤一點也沒有,非常可憐。

這說明,昔日哲革國王之女金鬘公主夢境授記的時代真正到來了。以前金鬘公主做了授記末法時代的幾個夢,其中一個夢是這樣的:一股澄清的泉水一邊追著一匹乾渴的馬,一邊說:請你喝吧!喝一口吧。但是,這匹馬不但不喝反而拼命地逃跑。其中,澄清的泉水代表上師,乾渴的馬代表弟子。此夢象徵,在末法時代的時候,上師非常想讓弟子得到佛法的甘露,但弟子一直躲避上師、不願意聽法。有些弟子給上師打電話,一聽到上師問你聽法沒有就馬上轉變話題:上師身體怎麼樣?……”金鬘公主這個夢準確授記末法時代會出現這種惡相,以前上師如意寶也經常引用這個公案來批評這些不如法的現象。

因此,我們既不能將上師看作是漂泊者,也不能試探上師。如諺語所說:不應將自己的事當成別人的事一樣。其實上師在各地弘揚佛法時,他內心的想法就是利益眾生,但有些弟子卻將上師看成乞丐,還有些人去試探上師,想看上師到底講得怎麼樣。他們根本不知聽上師傳法是自己的事情,反而把自己的事當作別人的事。其實,這就像吃飯本來是為了滋養自己的身體,但卻偏偏說這完全是為了照顧別人的面子一樣可笑。

很多人都是這樣:上師,既然您特別想讓我聽法,那看在您的面子上,我還是聽幾堂課。這就像為了老師學生才學習一樣荒唐,其實老師辛辛苦苦教育學生,目的就是為了學生能成為有智慧的人。學院大多數道友聞思修行的興趣很濃厚,這一點我非常滿意。但有個別人經常在法師面前討價還價:法師,我身體不好,可不可以不聽課?一聽說可以不聽課就高興得不得了:法師太慈悲了!我可以不聽課了!真是著魔了。

這裏所講的道理非常重要,因為它涉及傳法者和聽法者之間的一些具體情況。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很聰明,但對一些很簡單的佛理都弄不清楚,甚至完全搞錯。所以在學了這樣的道理之後,大家要經常觀察自己,看聞法到底是法師的事還是自己的事?如果是自己的事,那聽每一堂法都應感謝法師,不應該像某些人那樣:我已聽了一堂課,你為什麼不高興?”“我已經在你面前聽了那麼多堂課,你還對我這樣!有些人的表情和行為非常不如法,以後一定要改過來。

如今佛陀已不住世,聲聞阿羅漢也紛紛示現圓寂,前輩高僧大德也都前往其他刹土度化眾生,那我們不在具有緣分的善知識面前求法,又向誰求呢?世尊也曾在《般若攝頌》中說:佛諸法依善知識,具勝功德如來語。的確,要獲得佛陀所傳的一切法都必須依靠善知識,並不是只有三分之一或一半需要依靠,而其他就不需要,因為此乃具殊勝功德的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

當然,如果是一個虛偽狡詐者,那就另當別論。有些上師別有用心,他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也即對眾生並無利益之心,只是為了達到私人目的。他們唯以善知識的形相來欺騙眾生,或者把佛法作為幌子來引誘眾生。那這樣的話,我們不去依止他也是可以的。如果真正遇到了這樣的上師,那我們就可以講一大堆理由:今天病了,明天不舒服,等等。但如果上師的目的是讓眾生獲得佛法的利益,在這樣的上師面前,我們就不應該以各種藉口來斬斷自己學法的因緣。

如今,信仰佛教的人本來就少,而大多數佛教徒又只在形象上皈依,很少有人真正學習佛法;如果沒有學習,那也不可能通達佛法,所以真正瞭解佛法的人非常罕見。藏地大多數道場都有聞思修行的良好傳統,這非常好,我希望漢地寺院今後也要講經說法。如果沒有講經說法,那不管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他對佛法的瞭解肯定非常欠缺;如果不瞭解佛法,那持戒、修定、發慧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利益眾生就更是天方夜譚了!

所以,即使是屠夫擁有一句佛法,也應當向他請求,因為糞穢當中也可能有如意寶。其實,一個人表面上怎麼樣並不是很關鍵,最主要的是他相續中要有大慈大悲心,以及他的傳承要清淨。如果有這樣的人,即使他在形相上是屠夫、妓女,那我們也應在他面前求法。

據《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中記載,除蓋障菩薩問釋迦牟尼佛:何處能求得六字真言的傳承?佛陀說:波羅奈大城有一法師,他常受持六字大明陀羅尼,但這位法師看起來行為並不是很如法,你見到他時千萬不要分別好壞,唯應以恭敬心來祈求佛法。除蓋障菩薩與無量眷眾來到波羅奈大城,他們見到法師戒行缺犯,蓄有妻兒,而且法衣上還沾有大小便。但是,除蓋障菩薩將法師作本師想,一心祈求觀音心咒的傳承,後來觀世音菩薩親自顯現在虛空中,要求法師給除蓋障菩薩傳授六字大明咒,除蓋障菩薩就這樣獲得了觀音心咒法要。

既然我們需要的是正法,那人好與壞又有何妨呢?但有些人偏偏這樣想:這個上師長得很難看,那個上師穿的衣服不好看,這個上師走路不太好看,我一定要找一位漂漂亮亮的上師。其實這並不是很重要,因為你需要的是法,並不是人,就像蜜蜂需要的是蜂蜜,花朵美與不美都無妨一樣。

在這方面,往昔的諸佛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因為他們哪怕是外道仙人擁有一句正法教言也要前去請求,並對其十分恭敬。經中有這樣一則公案:以前佛陀因地轉生為一位國王,一次他對眾人宣佈:誰願為我宣說佛法?我可將全部財產悉數賜予他。有一位婆羅門說:我有佛法,但是誰想得到它,誰就必須在自己身上剜燃千燈作為供養,否則我就不會為他宣說。於是國王便在身上做了一千盞燈以表供養,最後他也獲得了四句偈,即:積際必盡,高際必墮,聚際必散,生際必死。表面上看,這只是宣說無常的簡單法要,但菩薩卻願以生命為代價來換取,由此可見菩薩于法的殷重之心。

還有一世,佛陀轉生為婆羅門子,名叫喜法。他素喜清淨戒律,又具足善法,故而聲名遠播。當時一個婆羅門對喜法說:你如果能跳入火坑,我就可以給你傳授佛法。喜法將火坑準備好後,站在火坑邊上請婆羅門傳法,婆羅門給他傳了一個偈頌:恒喜行佈施,恒受清淨戒,精勤修善法,以智得勝法。得到此偈後,喜法縱身跳入火坑……

跟佛陀因地及諸多高僧大德求法的精神相比,我們現在還差得很遠。佛陀為了四句偈可以在身上剜燃千燈,而我們為了一部大法,連紮一針的苦行都不願意承受,這說明對正法根本沒有興趣,自然所獲得的成就也就可想而知了。

概括起來,這也就是所謂的依法不依人之義。本來應該依法不依人,但現在很多人卻依人不依法。只是聽說某位上師很有名氣,大家就拼命去依止,而真正具有傳承、戒律也極為清淨的上師,人們卻不願依止。末法時代就這樣可悲!

在這裏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現在能有聽受宣說往生極樂世界之因的經典及如此甚深發願文的時機,完全是往昔承事諸佛等善業感召的。的確,在座的各位因緣非常好,因為大家都能共同學習,宣說往生極樂世界四因的諸如《彌陀經》之類的甚深經典,以及喬美仁波切親口宣說的具甚深加持的《極樂願文》。但這種因緣並非平白無故而來,也絕不是偶然的機會上師也傳了、我們也聽了;這完全是往昔承事供養諸佛、依止眾多善知識、值遇無上大乘妙法,以及再再發下勝願等善根成熟後才現前的。所以大家應生起無比的歡喜、珍惜之情,也應再再引發難得之想與精進、專注的意樂,乃至上師所講的一字一句都應牢牢記在心間,並如理如法地行持。

如續部中說:當對數百劫之中,罕見正法生歡喜,欲求解脫功德者,切莫尋求世間事。意謂:我們應對在百千萬劫中也難以遇到的正法,生起諸如盲人見到色法、貧者獲得如意寶、渴者遇到甘泉一樣的歡喜心,欲求解脫功德的人,在有生之年切切不要追逐沒有意義的世間八法。現在很多人都把時間浪費在,看電視、聊天、喝茶等,對今生來世一點意義都沒有的瑣事上,這實在可惜。

續部中又說:成千上萬無數劫,偶爾可遇佛出世,為使將來不後悔,諸善男子喜聞法!意謂:在成千上萬的無數劫中,偶爾才能值遇佛陀出世轉*法 倫,既然現在已經擁有這麼好的因緣,那為了將來臨死時不後悔,諸位善男子就應以歡喜心來聽聞佛法。

在學院降魔洲,有些道友聞法已經很多年了,雖然我講得不好,但他們這樣的聞法還是很值得隨喜。記得最早的一批聞法者是從1988年開始在我面前聽法的,到現在已經二十年了,這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二十年如一日地聞法。現在有些人聽了一堂課就大做廣告:我今天聽了一堂法,收穫很不錯!因為他們以前從未接觸過佛法,所以聽一堂課也覺得很了不起,還到處發資訊。其實聽一堂課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不過對有些人來講,聽一堂課也不容易,因為這要過很多的關。

《寶積經》亦雲:佛陀出世及住世,信仰佛教皆難得,人身亦為難得故,當於佛法倍精進。意謂:佛陀出世、佛法住世和信仰佛教都非常難得,而獲得人身也極為難得,所以在有了這些殊勝因緣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精進學習佛法。

《妙法蓮華經》雲:無量無數劫,聞是法亦難,能聽是法者,斯人亦複難。意思是說,在無量無數劫中,聽聞《妙法蓮華經》的機會非常難得,能聽聞此法的人也極為難得。同樣,所聽聞之淨土法與能聽者也如是難得。

我經常這樣想,現在大家能擁有這麼多人共同學完一部完整佛法的殊勝機會,這對我們一生來講非常難得。打個比方,如果在座的道友以前都沒有讀過書,那自然現在全是文盲,這在世間來講也非常可憐,以此也可看出學習世間文化所具有的價值;同樣的道理,如果在座的各位現在都沒有學習佛法,那將來全會變成惡趣眾生,這是更長久的可憐。因此,今生不管是聽得懂也好、聽不懂也好,或者說考得好也好、考不好也好,大家都要認真聽聞。因為,聽聞佛法的功德與價值遠遠超過世間一切。

世間當中,有些人認為金錢很重要,有些人認為才華很重要……有各種各樣的價值觀;但當我們慮之長遠,也即真正從漫長輪回的角度來考慮的話,我們就會堅信:大家這樣共同聽受佛法才最為重要。確實我本人一直認為,聽聞佛法或傳授佛法才是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事情,這麼多年來我的生活也一直這樣度過。雖然命運難以把捉,但我仍將在聞思修行或傳講佛法的狀態中離開人間,當作自己此生最大的願望。

所以,我非常希望道友們不要將聞思修行看作人生暫時的歷程,而應把它當作畢生的事業,也即活到老學到老、也修到老,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有真實的意義。

好,今天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第七課

思考題

1.為什麼佛教的根本是聞思修行?
2.為什麼說佛法依賴所有的人?我們應怎麼辦?
3.請談一談需要長期聞法的原因。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我們共同學習《藏傳淨土法》。其實,《藏傳淨土法》不僅宣講了往生四因,還廣泛闡述了顯宗、密宗的基本佛教知識。尤其針對在家人和剛剛對佛教有所認識的人,它以淺顯易懂的語言,詳細闡述了非常甚深的佛教道理;同時也針對出家人和對佛教有所認識的智者,宣講了很多具體適用的修行教言。所以在藏傳佛教歷史上,不管是在開法會的時候,還是平時在出家人或在家佛教徒當中講法的時候,許多高僧大德都將《極樂願文大疏》作為主要宣講的內容之一。
這次我很高興跟大家共同學習這部論典,因為本論確實具有許多其他論典根本未曾宣說過的非常甚深的教言。比如,雖然《入行論》在發菩提心方面有不共特點,但在往生極樂世界以及顯密圓融的道理方面卻很少提及。這樣一來,通過這次共同學習,相信很多人的相續一定會有改變。
下面繼續宣講三殊勝中的第二部分。
當今時代,有些聲稱我無有空閒聽法之人,真是把自己置於暗劫中還不知曉,實在可悲!的確,在這個時候行持佛法對我們最為關鍵,因為佛陀出世極為難遇、佛法極其難聞、善知識非常罕見。但許多人卻經常聲稱:我沒時間學佛我現在忙得很我要養家糊口我退休以後再學我老了以後再學”……他們以非法將自己的時間全部佔有。其實這些人非常可憐。本來佛光普照的時候,無數眾生皆可依靠佛法的甘露得以蘇醒,但他們卻偏偏將自己置於沒有佛法的暗劫當中,自己根本不願聽聞佛法。實際上這就像不懂事的孩子,認為讀書是為了別人而不是自己的事一樣荒唐可笑。
如今獲得人身之時,如果沒有空閒聞法,那將來只有墮入惡趣而別無出路,難道那時還有空閒聞法?確實是業力現前,很多人都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斬斷自己聞法、親近善知識的因緣。這樣的話,必將隨著惡業之風而墮入三惡趣,在那個時候你難道還有機會聽聞佛法?看看三惡趣中較好的犛牛、猴子、旱獺等旁生吧,雖然它們很多也一直在閉關,但這根本不是佛法。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再將大好時光浪費在看電視、閒聊等毫無意義的事情上。無論再怎樣忙、再怎樣苦,也要擠出一部分時間來學習佛法。實在說,將無聊的事放下,自然就有聽法的時間。否則人生幾十年眨眼就過了,到時後悔也來不及。
佛經中說:獲得人身不聞法,乃為第九無暇處。通常佛經論典講的是八無暇,然而獲得人身後不聞佛法,按有些經論的觀點,這是第九無暇處。現在這個時代就有許多這樣的第九無暇者,日常法師曾說:以前的人再怎麼忙,學習知識和聽聞佛法的時間還是有的,而現在的人終日忙於各種瑣事,根本沒有學佛的時間,這就是所謂的第九無暇。
在現在的人中,孩童沉迷于遊戲之樂,年輕人沉迷于令人眼花繚亂的貪嗔之境,老年人沉迷於身心衰退的迷亂當中,而真正以佛法來內觀的人卻非常罕見。不要說像古人那樣學習佛法,就是真正鑽研優秀傳統文化的人也很少見。以前我遇到的老師都很喜歡唐詩宋詞,古文也能倒背如流。可是現在很多老師除了上網、發短信之外,對傳統文化一無所知。表面上看,現代社會物質有巨大的發展,科技有前所未有的進步,可是倫理道德和高尚行為卻不斷退墮,所以這並非真正的文明。
道友們應該清楚,獲得人身之際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佛法,所以大家應嚴格要求自己,一定要下定決心:從今天開始,早上早點起床,晚上晚點睡覺,白天少一點散亂,每天都要擠時間學習佛法。我們原來沒有安排學習《入行論》的時候,很多人的生活都很散亂,雙休日要麼去觀光旅遊,要麼跟朋友聊天吃飯,經常做一些無意義的事。自從安排學習以後,很多人都有時間學法,可見我們並不是沒有學佛的時間,只是自己沒有安排好時間而已。本來政府官員學佛很不方便,但有些人還是有辦法,比如領導講話時默念咒語等。
當然,像前輩高僧大德和山洞中的修行人那樣,把所有時間全都用在佛法上,這對城市裏的人來講非常困難,但抽一部分時間來學佛也應該沒有問題。對於安住在寂靜地方的修行人來講,自然應該放下一切瑣事,把所有時間都用在佛法上;即使不能完全放下,也要儘量約束自己,千萬不要過於散亂。學院很多道友都佩戴止語牌,門口上也掛著閉關牌,這非常好。但有些人雖然佩戴著止語牌,卻一直在說話;有些人在門上寫著請勿打擾,內有閉關的字樣,但人早就出去了,這樣就不太好。當然有止語、閉關的心也很不錯,但更希望大家都能名副其實。
要提醒大家的是,今後沒有重要的事情,最好不要打擾別人修行。有些居士打電話特別囉嗦,把別人的時間全占了。有些出家人也很麻煩,去道友家時主人往往很害怕:請他吃一頓飯倒沒什麼,但是這個人很囉嗦,他會一直不走,耽誤我看書。所以希望各位,除了跟別人交流佛法之外,最好不要打擾別人,因為時間非常寶貴;即使你對時間無所謂,也應替別人考慮考慮。
而大家務必清楚的是,佛教的根本就是講法、聞法和修行。雖然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佛教徒,但真正能認清佛教的人卻少之又少,比如很多人都將建寺院、做慈善等行為認為是佛教,其實真正的佛教就是聞思修行,也就是說唯有教法和證法二者堪為佛教。佛經中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其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教法,自淨其意是證法,這兩者合起來就是所謂的佛教。世親論師亦雲:佛之妙法有二種,教法證法之體性,持教法者唯講經,持證法者唯修行。意思是,佛陀的妙法有教法和證法兩種,受持教法者唯一講經說法或聽聞佛法,受持證法者唯一修行佛法。
由此可知,聞思修行乃佛教的命根,所以只有具有教法和證法的道場,才是真正的道場。如果一個道場光有佛像和形象上的佛教徒,而沒有真正的聞思修行,那也只能說這個道場徒具形象,並不存在真正的佛法。所以,今後各個寺院一定要有聞思修行。
如果一個家庭有聞思修行,那這個家庭就是佛教家庭。有些人認為,我們全家都辦了皈依證,家裏也設有佛堂,所以我們家是佛教家庭,這也不一定。因為,是不是佛教家庭,要看你家是否有教法和證法。如果你們家沒有聞思修行,那就不可能有教法和證法,既然如此,也就不是佛教家庭。如果有聞思修行,那才是名副其實的佛教之家。
現在前輩高僧大德紛紛示現圓寂,很多年輕的佛教徒又不懂佛法,這樣佛教將面臨斷層的危險,所以弘揚佛法乃當務之急。雖然弘揚佛法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最根本的就是學習佛法與實踐佛法。其實,不僅僅是弘揚佛法,要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應如此。如果只掛著孔孟等聖賢的像,或僅做一些表面儀式,這也不算什麼弘揚。只有首先理解孔孟等聖賢的思想,之後再實踐,這才是延續和弘揚傳統文化。同樣的道理,雖然佛像是見解脫,擺在哪里都有功德,但若佛法的理念沒有深入人心,只單單在形象上大做文章,如蓋大廟、塑金身,那也不是真正的弘揚佛法。
故大家今後應常用世親論師的教證來作反觀,看自己到底受持的是教法還是證法?同時還應知道,教法和證法二者絕對不能脫離。《劄嘎山法》雲:修行者要有聽聞,聽聞者也要有實修,這兩者絕對不可脫離;否則,即使整天都坐在山洞裏,也沒有實在的意義。比如要修持六度,如果連六度的本體、數目、作用等都搞不懂,那還修什麼六度?肯定是盲修瞎煉。相反,只是聞思根本不實修,這也是誤區。可惜的是,現在很少有人能懂得這些道理。
所以,首先懂得佛法的道理非常重要,否則自稱佛教徒也非常可笑,那更何況是出家人,故大家一定要好好學習佛法。
因此,包括在家男女居士以上,沒有能力講法的人需要負起聞法的責任,有能力講法的人就應擔起講經說法的重任。其實,講經說法的責任並非出家人僅有,在家的善男信女也有這個重任。所以在家人千萬不能認為:自己是在家人,肯定不能傳法,最多只能聽法。如果你有能力和智慧,也具備講經說法的素質,尤其自己有清淨的發心,並不是為了名聞利養,那就應擔負起講經說法的重任。這時沒有必要太謙虛,否則會耽誤很多人的慧命。但有些居士天天都用世間法騙人,下面的聽者也很愚笨,還覺得他講得很好,這就不太好。所以先應在上師面前聽聞佛法,在心中有所領悟、不會歪曲法義之時,方可為人宣講。
在藏地,很少有居士講經說法,原因是藏地人口稀少,出家人的比例很高,而且聞思修行的氛圍也很濃厚,所以出家人完全能擔負起弘法利生的重任。比如,在三萬多人口的色達縣就有三十多座寺院,四萬多人口的爐霍縣也有寺院二十多座,而且每一所寺院都有一百多位出家人,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寺院都有講經說法,所以通達佛法的出家人非常多,故出家人站出來講經說法就足夠了。
而漢地的情況恰恰相反,在家人特別多,出家人特別少;一座城市幾百萬人,然而相距很遠才有一座寺院,寺院倒修得很莊嚴,但卻沒有幾個出家人,即使有一些出家人,真正能講經說法的也不多,因此我打算培養一批居士講經說法。現在高學歷的人比較多,在居士中培養法師就不會很困難。在六七十年代,大學生特別罕見,現在大學生到處都有,尤其是函授大學普及以後,幾乎所有人都成了大學生,甚至掃廁所的人中也有大學生。當然,作為講經說法者,世間的文憑並不是很重要,對世間法稍微瞭解一下就行,但對佛法一定要精通,否則要講經說法也很困難。現在居士們的佛法基礎並不是很扎實,所以時機並未成熟,如果今後因緣具足,自然會有許多居士站出來講經說法。
但在講經說法的時候,大家千萬不要追求名聞利養,這方面我們應隨學上師如意寶。有一次上師如意寶去新龍傳法,在供曼茶時產生了一個不太好的念頭,因為這一次的念頭,從此上師講經說法時再也不收取任何供養,甚至連哈達也不接受。上課時經常說:不要供養我,我五六年前就已發願不接受任何供養了。很多老弟子對此都有很深的印象。
下面講一則相關的故事:從前,一頭獅子殺了一頭野豬,隨後來了一隻狐狸,它想吃剩下的肉。獅子對它說:你背上野豬的屍體。狐狸因為自己身單力薄而不願意背。它暗想:如果直接說,獅子定會發怒殺死我,這肯定不行。但又想:這個獅子孤高傲慢,又是個笨蛋,可以欺騙它。想到這裏便說:我既要背屍體又要叫喊,不能同時做兩件事情呀,所以你理應做其中的一件。獅子由於愚笨而不知道狐狸在騙它,又因為孤高自傲而不願意叫喊,於是說:這兩件事情當中,我背野豬的屍體,你可以跟著我叫喊。於是獅子背著野豬的屍體走在前面,狐狸跟在後面叫喊。
這個故事蘊含雙重意義。從隱含的層面來講,愚笨的獅子不肯叫喊,則代表愚笨的人不能講經說法;而聰明的狐狸能叫喊,則代表有智慧的人可以講經說法。從直接的層面來講,獅子背得動野豬的屍體,則代表獅子般的高僧大德能勝任講經說法的重任;狐狸雖然背不動屍體,但它可以跟在獅子後面叫喊,這代表沒有能力講經說法的人也應聽聞佛法,至少也要隨喜讚歎。
前些日子有些居士說:雖然我們不能像上師那樣,擔負起廣大的弘法利生事業,但也可以發一點小小的心,要麼當幫手、要麼當啦啦隊。的確,在真正的高僧大德發出佛法獅吼聲時,弟子雖然做不到這樣,但至少也可以聽聞佛法,或者勸人皈依三寶、聽聞正法,有一定基礎的人還可以給別人開示佛法,等等。哪怕只在一個人的相續中種下善根,這也非常有意義,實際上這也就是弘揚佛法。
我有時候想,像上師如意寶那樣成辦廣弘顯密佛法的事業,這對凡夫人來講,不要說做恐怕想都不敢想。像我這樣的人,不管再轉多少世,也不可能做到上師事業的百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儘管如此,我們也要儘量發心,即使看到路上有一塊石頭擋著行人過路,也要盡力將其挪開;或者見到一個不懂佛法的人,也應多多少少給他講一點佛法;至少也可以隨聲讚歎:念阿彌陀佛功德很大你這樣聽法很好學習佛法對身心有幫助。其實這也非常善妙,由此也能成辦眾多利益。
現在有這麼多苦惱眾生,他們對來世一片茫然,對今生的感情、錢財、事業等卻異常執著,一旦無常到來,則根本無法接受。對他們,如果我們能獻上一個微笑,甚至說一句安慰的話,或者用一些簡單的道理來開導,那也功德無量。這樣一點一滴去做,最終必將成辦一切利益,因為很多高僧大德都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而佛陀在因地時,有時一世僅做一件善事,但這也成為成佛的資糧。所以只要沒有自私自利的心,即使一輩子隻為上師和眾生發了一兩年心,這也非常令人感到欣慰。
另外,大家一定要清楚,佛法依賴所有的人,即不管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大家都有弘揚、受持佛法的責任。俗話說人多力量大,比如十個人能輕鬆拿起一根長長的木頭,而一個人卻非常困難。同樣的道理,如果大家能齊心協力,那佛教也可以在各個地方弘揚起來,相反一個人去弘揚,那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作為普通人,雖然不能做到跟高僧大德一樣,但眾人齊心來做,也會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下麵講阿底峽尊者前來西藏弘揚佛法的公案:在前弘時期藏地佛教非常興盛,但後來遭到朗達瑪魔王毀滅性的摧殘,致使佛教一片混亂,當時阿裏國王智光很想迎請印度持教大德前來藏地整頓佛教。於是智光國王挑選了七名聰明童子,讓他們出家學經,之後派遣到印度求法,由於印度氣候炎熱,大部分都死於熱病,只剩下寶賢譯師和善慧譯師。他們在印度學習顯密教法後,到處尋訪大德,後來打聽到戒香寺的勝燃燈智(阿底峽尊者)乃一切佛教徒的頂嚴,是名副其實的第二遍知。兩位譯師很想迎請尊者,但沒有這個勇氣,只好返回藏地向智光國王介紹了阿底峽尊者的功德,想請求國王迎請尊者。
國王聽到阿底峽尊者的功德後,內心生起極大的敬信。他請來譯師精進師子,給他十六兩黃金和很多零散的黃金,並配給他一百多位眷屬,派遣他們到印度迎請阿底峽尊者。譯師拜見阿底峽尊者後,向尊者獻上黃金,並表明迎請之意:以前藏地的佛教非常興盛,就像陽光普照大地一樣,可是現在已經非常衰敗,希望尊者能到藏地弘揚佛法。尊者說:我到西藏無非兩個目的,一是為了黃金,二是為了弘揚菩提心。但我並不會為了黃金而去西藏,再加上我也沒有舍自愛他的菩提心,所以我不準備去西藏。譯師非常傷心,拉著尊者的衣角涕淚悲泣、再三祈求,但尊者始終沒答應。於是譯師返回藏地向智光國王複命,國王說:如果實在沒辦法,只有迎請尊者以下的大德,於是又派譯師等前往印度。
為了準備迎請尊者的順緣,智光國王在邊界地方不幸被外道國王俘虜。他的侄子菩提光想盡一切辦法要救回智光,後來他親自與外道國王見面,外道國王說:如果你們改學我派的教法,我不但可以放人,而且可以重賞你們,否則一定要交來等同智光身量的黃金,我才放人。菩提光無奈之下只好到處收集黃金,籌集的黃金還缺一頭之時,外道國王仍然不肯放人。菩提光見到智光後說:缺少的黃金,我再想辦法去找。智光笑著回答:我現在老了,即使贖出來也沒有多大的意義,你們既然收集了這麼多黃金,就帶上黃金去迎請阿底峽尊者吧,我一心期望的是:尊者能來藏地弘揚聖教。後來智光在獄中圓寂。
菩提光聽到智光圓寂的消息後,便請那措譯師帶著黃金前往印度迎請阿底峽尊者。譯師將智光叔侄迎請尊者的前前後後告訴了阿底峽尊者,尊者非常感動,於是虔誠祈禱度母,並請問去藏地弘法的事宜。度母說:如果你不去藏地,可以活到九十二歲;如果你去藏地,對藏地的利益會很大,但你的壽命會減少二十年,只能活到七十二歲。但尊者毅然選擇前來藏地弘揚佛法。
本來尊者不輕易顯示神變,但為了啟發藏人的信心,後來阿底峽尊者到藏地時也示現了神變,比如騎馬時,身體坐在離馬鞍一肘高的虛空中。智光的妹妹見到尊者後,傷心地說:智光王為了迎請您而付出了生命,所以希望您能久住藏地、光大佛法。尊者當時承諾,一定要在藏地建立佛教的基礎。後來尊者在藏地廣弘了菩提心的教授。由於阿底峽尊者的貢獻,藏傳佛教菩提心的教授至今仍然非常興盛。大家應該知道,如此殊勝教授的最初來源是這樣的。
從這個公案可以看出,弘揚佛法的確需要無數人的共同努力,雖然我們不能做到智光國王與阿底峽尊者等前輩高僧大德那樣,但大家畢竟都獲得了他們的慈恩,既然如此,那我們始終執著自我,一點也不肯為佛法付出,就非常不應理。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也要追隨前輩大德的足跡——弘揚佛法。
要弘揚佛法,首先必須聽聞。但聽聞也不能僅聽一兩次就心生滿足,一定要反反復複地聞受。很多人都是,在聽聞一兩節課或一兩部法後就認為可以了,其實這遠遠不夠,必須要反復聽聞。現在很多人都不願意長期聞思,但卻想很快開悟,他們覺得:六祖大師不識字都能開悟,我的根機也不錯,我也不需要聞思。這種想法大錯特錯,你既沒有強烈的信心,也沒有深厚的善根,怎能奢望像六祖那樣很快開悟呢?連加減乘除都不會,怎麼可能馬上當數學家呢?所以我們應該學普通人,一定要系統、次第、完整地學習佛教的教義。
世間也有這樣的諺語:大海于水不厭足,智者于法不厭足。意謂:再多的江河匯入大海,大海也不會因厭煩而滿足;同樣,學習再多的正法,智者也不會心生疲厭而心滿意足。薩迦班智達亦雲:欲者不厭受用多,學者不厭格言多。意思是,貪欲者不會厭煩受用太多,而學者也不會厭煩格言太多。高爾基也說: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佛法也是如此,知識越廣博的時候,我們的聞思修行就會越趨完美。斯賓塞亦說:知識愈多,愈覺學問的不足。同樣,佛法學得越多的時候,越會覺得不滿足。
的確,很多高僧大德都是這樣示現的,他們一輩子都在精進地聞思修行與講經說法,甚至在圓寂前也從未間斷;這就說明,我們亦應以畢生的精力來修學佛法。可是有些人學了一兩部法就覺得可以了。前一段時間我在北京遇到一個居士,我問他:你為什麼不報名參加第二期的學習?他說:這一期學完後,總共有二百多堂課,也可以了。面對這樣可憐的人我不禁要問:既然對無有實義的身外之物,從來都沒有滿足的時候,現在仍在拼命積累,那對今生來世一切安樂根本的正法,為什麼要心生厭足呢?
人人都想得到安樂,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僅有物質的進步遠遠不夠,在精神上一定要有佛法的滋潤。美國的斯爾曼教授在一本書中說,佛教對人心向善有巨大的作用,他以錫蘭島[1]證明說:在阿育王時代,該島是個吃人島,但自從佛法傳入當地後,人心全都變得善良了。以前,藏地也是個野蠻的地方,自從佛法傳入後,藏民族也變成了善良的民族,以致現在世界各國的有智之士都在學習藏傳佛教的慈悲和智慧。以前蒙古也是一個野蠻的民族,但接受佛教後,很多人都拿起了念珠,心也變得善良了。所以,哪里有佛教,當地的人心就會善良,那裏的人們也會得到真正的快樂。
拿我們學院來講,在一個小小的山溝裏面,幾千個人住在一起,大家都能和睦相處、生活也很快樂。設想一下,如果沒有佛法,在這麼一個窮山溝裏有這麼多人,將會是什麼樣的狀態。這樣觀察的時候,我們就能感覺得到,佛教徒和非佛教徒居住的地方,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樣。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這是因為,很多人一直拼命追求的錢財等身外之物,不一定能給人們帶來快樂,相反它還是痛苦之因。既然如此,那我們怎能不反反復複聽受一切安樂之源的佛法呢?
為什麼要這樣呢?譬如,荒蕪的田地,只降一次雨水並不能徹底濕潤。同樣,對於我們無始以來便以不善業乾涸了的相續,僅僅聽一次佛法也難以調柔。一般來講,因乾旱等原因造成的荒田荒地,降一兩次雨水是不能耕耘的;就像新疆、內蒙那些早就荒蕪的田地,如果下一兩次雨,就想馬上開墾,這也非常困難,因為它根本就沒有徹底濕潤。同樣的道理,我們的相續被不善業早已乾涸,已經變成了非常可怕的荒野,如果沒有佛法長期滋潤,那也不可能長出解脫的菩提苗芽。
現在很多人認為:我已皈依了,也拜了上師,還聽了法,可是為什麼還沒得到解脫?還有人抱怨:我聽了一次灌頂,怎麼一點感覺都沒有?肯定不會有感覺,因為你的相續乾涸的時間太久了,所以一個寶瓶裏的水肯定不夠,要在你的頭上不斷地降下法雨,這樣通過十年、二十年的澆灌,你的相續才會柔軟起來,菩提的種子才會發芽。
所以,除了聾啞人或精神不正常者外,凡是知言解義的人都應反復聽聞佛法。如果經常聽聞,或多或少都會懂得一些法義,即使是文盲和愚笨者也沒問題。有些老太太也沒有多少文化,但她們經常聽光碟、看法本,所以慢慢也能了知很多道理。世間的知識也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最後才至博士後的,同樣,佛教的知識也需要一點一滴地積累。有些人聽一堂課聽不懂就放棄,這很不好,因為誰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聽懂甚深的佛法,只要自己有信心且長期聽聞,總有一天會明白的。
薩迦班智達也說:倘若囑咐又催促,雖是旁生亦能知。若經常囑咐催促,即使旁生也能了知人的意圖。旁生尚且如此,人如果天天聽聞佛法,再笨也能懂得一些法義。凡夫人往往有這樣的毛病,如果善知識天天督促,他就會學習;如果沒有外在的壓力,一般來講不會主動學習。可喜的是,現在很多佛友都在主動學習佛法,這非常好。
以上反復強調了佛教的教育,對現在人來講,這是非常關鍵的問題,每一個人都應引起高度的重視。可能在我這樣說了之後,有些人當天會想:既然上師今天這樣講了,那我一定要一邊聞思修行一邊弘揚佛法,明天給誰打個電話呢?噢,應該給他講一點佛法!其實,人的分別念很不可靠,剛講完課時你很想弘揚佛法,但過兩三天就不一定有這樣的想法了,這就不太好。
好,今天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第八課

思考題
1.為什麼聽聞佛法必須結合自相續實修?
2.以教證說明聞法的功德。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麵繼續宣講《藏傳淨土法》。前面已經講了,聽聞一兩次佛法並不足夠,應長期、多次地聞受,這樣以後,自己的心態才能得到改變。下面講,聽聞佛法必須結合自相續實修,因為所謂正法就是指其具有改造自相續的作用。


在聽聞了佛法之後,我們還應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身體力行,這非常重要。可能很多修行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原來自己的相續特別難以調化,它異常粗暴、野蠻、不如法,但通過長期修行之後,原來不調柔的心也逐漸變得如法起來。所以,只要我們真能以正法來對照、調整自相續,自己的心就一定能得到真實的改變,這也是正法具有改造與救護作用的原因導致的。


只要大家能細心觀察,相信都會發現:不管是大乘佛法還是小乘佛法,它們都能讓自己的相續變得如理如法,也就是說它們是如理取捨之因。真的,不管是因明還是中觀,抑或是歷史與傳記,或者是其他修法,它們都有這樣的作用。


所以佛法並非很多人所認為的那樣,它僅僅講了一些神話故事或傳說,或者只記載了一些古老的語言。故大家在學習佛法時,也不能像記故事那樣,僅限於瞭解在某地發生了什麼事情。但現在很多學者對佛法的研究僅停留在這樣的層面,他們說:釋迦牟尼佛於西元前多少年出世,他傳下來什麼法,後來有什麼人隨學他的教法,這些人生活在西元多少年,某人在佛教歷史上有什麼貢獻,等等。世間很多學校都把佛法當成學術來研究,上完學之後,學生最多記住一些常識和幾則故事,對於修正人格和調伏煩惱則起不到任何作用。


拿藏傳佛教來說,本來其中充滿利他理念,但很多學校在學習的時候,都不知道汲取它的精華。又比如,本來是一則非常有意義的佛教公案,但他們往往用世間的眼光來解讀,這樣就完全變了味。實際上正法最大的特點,就是救護和改造眾生的相續,即使是表面上看來很普通的高僧大德傳記,有信心與智慧的人也能從中學到很多,比如:如何做人、如何修行以及如何確定自己的方向等。因此,學習佛法後一定要身體力行,這樣才有意義。


而聽聞經論之後有沒有實修,也可通過比量觀察來了知,只要看他對因果是否誠信、是否能如理取捨善惡,便能知道他有沒有實修。米拉日巴尊者也說:世人常言飲食好與否,觀其面色方知曉,同樣,佛法懂與否、修行好與否,看他是否已經對治了我執與煩惱便可知曉。沒有神通的人很難了知別人的相續,但是從某人對善惡因果誠信與否,也可推知他修行的好與壞。


如果一個人在聞法後能誠信因果,也即在取捨方面非常細緻,言行舉止異常謹慎,不做惡事、唯行善法,這就說明他不僅聞思很成功,而且修行也很好。如果一個人口頭上說得很漂亮,但行為上卻肆無忌憚地踐踏因果,隨心所欲、無惡不作,那就說明他對佛法的信心還成問題,更談不上真正的修行了。所以,我們不應將佛法唯一當作談資,而應將其真正落實在自己的身語意上,若能這樣,那對個人和社會都能帶來非常大的利益。


有些不懂佛法的人認為,佛教的戒律只是條條框框,它是約束人的教條,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其實並不是這樣。以居士五戒而言,如果所有的人都能遠離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和飲酒,那人們馬上就能生活在夜不閉戶、道不拾遺的太平盛世當中;正因為絕大多數人不守五戒,才導致現在的社會如此混亂:黨政管理失序、貪污受賄成風、殺人放火接連不斷、天___禍此起彼伏……這一切都是由於人們缺乏最基本的戒律所致。但有些沒有智慧的人認為,不需要外在的戒律,只要心中有佛就行。說起來倒很簡單,但實際並非如此,因為離開了外在的戒律,內心也很難真正有佛。佛教認為,戒律是調伏心的方便,持戒就是持心,所以大家一定要守持戒律,這非常重要。


其實,即使按世間道德的要求做一個好人,也需要以佛教的理念來攝持,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問題的根本。《大學》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崇高理想,其前提也為正心,所以它們完全可以佛法的核心——萬法唯心來統攝:如果人的思想端正,那就有完善的人格;如果自身的修養完善了,那就可以使家庭井然有序;如果家庭井然有序,那國家就能安定繁榮;國家安定繁榮了,就會出現天下太平、無有鬥爭的局面。所以大家應將佛法的甚深道理積極融入現實生活,這樣整個社會就會呈現吉祥。


的確,在與各民族的傳統和文化相融這一點上,佛教與其他宗教完全不同。雖然佛教起源於印度,但它傳播到藏地後,與藏地的文化結合,形成了藏傳佛教;傳播到漢地後,與漢地的文化結合,形成了漢傳佛教……不僅如此,在改善人心方面它也發揮著無與倫比的作用,因為以它慈悲和智慧的光芒,一切眾生煩惱和痛苦的黑暗都能無餘除遣。可以說在人類文化寶庫中,佛教就像閃閃發光的如意寶珠一樣。在瞭解佛法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之後,我們還應在生活中運用,否則光有理論沒有實踐,也沒有實際的意義。


如果多年聽聞佛法,但自相續一點也未得以調伏,甚至在取捨因果方面都不重視,那這就是出賣佛法靈魂的法油子。法油子雖然聽聞了許多佛法,但自相續卻恒時不調柔,就像世人所說的老油條那樣。法油子非常可怕,連佛法都不能調化他們,講再多的道理,也無法使其相續得以改變。


藏地大德經常用裝酥油的皮殼來比喻這種人。因為在其他皮革上敷一點酥油,然後反復揉搓,它們就會變得很柔軟;但保存酥油的牛皮即使和酥油合在一起好幾年,它仍十分堅硬,酥油根本沒辦法軟化它。就像這個比喻一樣,有些人雖然聽了很多佛法,也懂得顯宗密宗的教理,但自相續一點都不調柔,完全與正法背道而馳,這就是所謂的法油子。現在有些人就是這樣,法是聽了不少,說起來這個道理也懂、那個道理也懂,但從來都沒有將所聞之法結合自相續實修,結果佛法是佛法,自心是自心,就像噶當派的教言所說的那樣——人和法之間相距萬里,這非常不好。


下面附帶介紹一下藏地酥油的保存方式。在藏地,牧民將酥油提煉出來後,一般都會將其密封在皮殼裏。因為,如果沒有將其密封,放一段時間就會腐壞變質;如果把它密封在牛皮口袋裏,即使過一兩年也不會變壞。以前我曾開過這樣的玩笑,說藏地若干年前就發明了真空包裝,因為,如果把熔化的酥油倒入牛皮口袋,並馬上縫死的話,由於外面的空氣不能進入袋內,酥油就能長期保存。


所以,聽聞佛法以後一定要實修,否則在沒有實修的狀態下離開人間就非常可惜。《華嚴經菩薩問明品》雲:如人水所漂,懼溺而渴死,于法不修行,多聞亦如是。意思是,有人被大水所沖,他因為害怕溺水而死,所以不敢喝水,最終渴死在水中;同樣的道理,雖然在佛法的大海中聽聞了許多道理,但如果沒有實地修持,則必定會雙手空空離開人間,那以前所學的廣博知識也根本派不上用場。


希望道友們都能好好背誦這個教證,因為只要能背下來,它就可以在記憶中保存很長時間,這樣隨時隨地都可用它來對治自己的毛病,也能以之經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好好修行,否則就會像這副樣子!在《華嚴經》中,這樣的比喻還有很多,比如:如人設美膳,自餓而不食,于法不修行,多聞亦如是;如人善方藥,自疾不能救,于法不修行,多聞亦如是。可見,理論的學習和實際的修行還是有很大差別,所以聞思和修行必須結合起來。


其實,這樣的道理在古文化中也有記載,如《中庸》雲: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意思是,為學的第一個階段是廣聞博學,也即要儘量掌握廣博的知識;第二個階段是審問,即有所不明要加以追問,還要對所學加以懷疑;第三個階段是慎思,即仔細觀察、認真分析;第四個階段是明辨,也即辨明真偽、是非、得失;第五個階段是篤行,就是在實際行動中努力踐履所學。程子(程顥)進一步說: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意謂:在五者中,如果去掉一者,就不是為學之道。《四書》乃古文化的精華,對佛弟子來講,其中很多道理都值得借鑒與行持。故我們首先要廣聞(博學),然後要深思(審問、慎思、明辨),最後要修行(篤行)。所以,哪怕只學到佛法的一個偈頌,我們也應以此方式來反觀自心,這非常重要。


如果我們沒有這樣做,而只一味注重廣聞博學,那就很有可能成為佛法油子。如此之人,還有對佛法不起信心者,他們必將成為善星比丘那樣,十分危險。像善星比丘,雖然他在圓滿一切功德、斷除一切過患的釋迦牟尼佛前依止了25年,但最後還是因相續中的邪見而墮入餓鬼。所以信心和正見非常重要。如果你的信心不足以及缺乏正見,那無論多少年依止再好的上師,你的相續也不會變得賢善,反而會滑向罪惡的深淵。所以大家應反復觀察自相續,看自己到底有沒有信心和正見。上師當然很重要,但最關鍵的還是自己,如果自己沒有信心和正見,那誰也救不了你。


有些人聞法後生起傲慢心,成為難以調化的法油子,而有些人聞法後相續完全改變,就像氆氌染過色一樣,這非常好。氆氌是用羊毛織成的,剛織出來的時候它是白的,但如果將它放在紫染料中浸泡一段時間,那它就會全部變成紫色。我們聞法也應該這樣,如果聞法之前自己是個壞人,那聞法之後就應變成好人。在這方面,奔公甲格西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出家之前他的言行舉止非常不如法,隨身攜帶的是眾多鋒利的刀子,但聽聞佛法後,他卻成為一位極為出色的大修行人。


因此,聞法後一定要有脫胎換骨的巨變,舊的身心要拋棄,新的生命要擁有;也就是說,一定要在本質上下手,而並非僅在形象上做文章。如果像做整容手術一樣,只在表面上修修補補,那也沒有多大的意義。有些人表面上辦個皈依證,實際上他的醜惡本質並沒有改變;有些人剃光頭髮、披上袈裟,但習氣卻跟在家時一模一樣;有些人越學佛越下劣,原來煩惱還不是很重,但後來嫉妒、傲慢非常強,這就不太好。而有些人在聽聞佛法以後徹底轉變了,身邊的人都說:以前他天天干壞事,現在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人。我們也需要這樣,否則只能得到聞法的功德,而在對治煩惱方面卻沒有任何實義。


因此,所聽的法義在實際生活中身體力行非常重要。哪怕只聽到點滴法義,或僅學到一頌半偈,也應落實在身心上。為了能將自己的身心納入正道,我們還應隨時隨地這樣提醒自己:我是學習大乘佛法的人,已經聽聞了那麼多佛法,為了將法融入相續,我一定要精進實修。如《寶積經》雲:於佛教法生信後,智者行持覺瑜伽,不應耽詞而安住,得法後當恒勤修。意思是,對佛法生起信心之後,智者應該行持覺悟瑜伽,不應像鸚鵡學舌一樣,僅僅停留在口頭或文字上,所以在得法後一定要恒常精進地實地修持。


《寶積經》又雲:當依說法善知識,恒時切莫依惡友,應當廣聞持淨戒,了知勝義之一門。意謂:應當依止說法的善知識,永遠不要依止惡友,對佛法要廣聞博學,還應受持清淨的戒律,這就是了知勝義的唯一門徑。可能每個修行人都希求了知勝義,但有些人的方法不善巧:依止的全是惡友、也不守持清淨戒律、更不願意廣聞多學,這樣的話,那就絕對不可能獲得佛法的甚深境界。關於惡友的可怕,《涅槃經》這樣說:如諸菩薩怖畏惡友,非醉象等,此唯壞身,前者俱壞善及淨心。意思是說,依止惡友比依止醉象還可怕,醉象只能毀壞今生的身體,而惡友則會摧毀生生世世的善根。所以大家千萬不能依止惡友,更不能捨棄殊勝的善知識。


《經莊嚴論》雲:如是善逝聖教非無義,如此瑜伽觀修非無義,倘若不聞而修法無義,若僅聞而知義修無義。意謂:善逝佛陀所宣講的佛法並非沒有意義,修行人所觀修的止觀瑜伽也並非沒有意義。但這兩者一定要結合,如果沒有聽聞就可以修行,那佛陀宣說的教法就沒有意義;如果僅僅聽聞就能證知甚深之義,那修行就沒有意義。因此修行離不開聞思、聞思離不開修行,這兩者一定要並行不悖,切切不可偏廢。


上師如意寶一生,就是以這種方式來引導末法時代的芸芸眾生的,因為,如果沒有最初的聽聞佛法,那就沒辦法遣除相續中的懷疑與增益;但在遣除懷疑和增益之後,如果沒有實際修持所聞之法,那也不可能獲得解脫。所以聞思修相結合非常重要。


因此,即使聽聞一句正法,比如諸行無常,也需要反反復複思維它的甚深意義,並且要再再進行修持,這樣才能感受到真正的佛法妙味。否則,將導致聽聞只停留在理解的層面上,比如:中觀和因明是怎麼講的、歷史和傳記是如何說的,全部只是理解,並沒有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妙義。而且理解也停留于書本當中,如:這本書是如何說的、那本書是怎麼講的,並沒有將它們融會貫通于自相續。雖然能記一些教言,也全部留在別人口中,比如六祖禪師是如何說的、達摩祖師是怎麼樣講的、麥彭仁波切和宗喀巴大師是怎麼說的,而從未與自己的心進行過對照。


現在有些居士就是這樣,剛跟他接觸的時候,覺得他精通顯密佛法,開口閉口都是:禪宗怎麼講、大圓滿怎麼講,引用的教證全是非常高深的法語。有時候我都懷疑:這個人是不是已經開悟了?可是過一段時間以後,他相續中的貪嗔癡等煩惱,卻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這時才清楚,他只是喜歡背開悟者的語言,自己從來都未實修過。否則,一般的修行人都能調伏的煩惱,他為什麼不能調伏?可見背誦和修行還是有很大差別。如果一個人只希求開悟的果,卻不重視因,那就與農夫只想得到秋天的收穫,卻不重視春天的耕耘一樣,是極荒唐可笑的事情。


如果這樣,那自心只會剩下平庸,並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有些人雖然學佛已經十多年了,但在見解行為方面與沒皈依佛門的人比較起來,也看不出有什麼兩樣。從早到晚說的全是亂七八糟的世間俗語,既沒有念誦,也沒有所依止的本尊修法,什麼善行都沒有,相續庸俗至極。一看就知道,他根本沒有得到佛法甘露的滋潤。以上是講,在聽聞後一定要實際修持,否則極為可怕。


下麵講,如理如法講經聞法的功德。佛經中說:阿難,二人可積大福德。為何?即一者以恭敬心講法,一者以恭敬心聽聞。佛陀告訴阿難,兩個人可以積累大福德,怎樣積累呢?一人以對上師三寶的恭敬心講法,另一個人則以對上師三寶的恭敬心聽法。其實,這樣一人講、一人聽的功德,遠非一般的朝聖、念誦、獨修的功德所能比擬。因此我要求,在法師講完法後一定要有輔導,因為作輔導時至少也有幾個人聽,故功德非常大。麥彭仁波切也說:世間一切功德中,說法聞法最殊勝,自己修行為中品,獨自誦經為下品。意思是,在世間所有功德中,聞法和說法的功德是上品,一個人修行的功德是中品,一個人念誦的功德是下品。


我本人長期受上師如意寶的教育,故對講經聞法有很大的信心。雖然有很多善事可做,比如到外面去建學校,或者到處去朝聖,或做其他善法,但是我把這些都擺在次要的位置,唯將聞法和講法排在第一位。現在許多人都很愚昧,不懂什麼善法功德最大,其實這在許多經論中講得非常清楚,故大家應多看有關介紹講聞佛法功德方面的經論,這樣就能產生定解。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講法的功德。佛經中說:如是一切佈施中,法施最勝我宣說。意謂:在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中,以清淨心對別人作法施的功德最大,這是佛陀親口宣說的。又雲:何者無財以淨心,行持法施佛極贊。意思是:不管任何人,雖然他沒有錢財,但只要能以清淨心作法佈施,那十方佛都會極力讚歎他的功德。又雲:大千世界遍滿金,以此佈施于某人,宣說一偈四句法,其利前者不可比。意謂:大千世界遍滿黃金,以此佈施於某人,其功德也不如為人宣說一個四句偈子的佛法功德大。我以前特別喜歡這個教證,因為雖然這樣佈施的功德非常大,但也不如給人講四句法的功德大,所以我當時想盡一切辦法找弟子。(眾笑)


這裏引用的教證,並不是喇拉曲智仁波切從經書上抄下來的,他在《極樂願文大疏》後面說:引用的那些教證多數是根據自己背誦、記在心中而寫下來的……”古人就是這樣,他們心中有許多教證理證,正因為有如此豐富的知識,所以他們在行持時就非常如法。而現在人的心裏只有許多亂七八糟的東西,根本沒有清淨的智慧,所以也就不可能有什麼功德。


本來傳法的功德非常大,但有些法師和輔導員卻業力現前:上師!我病得很厲害,您下一年可不可以把我換了?把他換下來後,身體馬上就好了,可見所謂的生病只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我也不知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好不容易有了傳法的機會,本來應該好好珍惜才是,但卻偏偏要辭職:可不可以不當法師?只要不當法師,我幹什麼都行,掃地、幹活都可以。好像他們根本不知傳法的機會極為難得一樣。
下麵講聽聞佛法的功德。不要說真正聽聞佛法,僅僅聽到傳法前的海螺聲或鼓聲,也已在相續中播下了解脫的種子。如《犍椎經》中說:為示講法時,擊鼓敲犍椎,聞聲獲解脫,何況去聽聞?佛陀親口這樣說:為了表示即將要宣講佛法而擊鼓敲犍椎,聽到這個聲音的眾生都將獲得解脫,那何況真實去聽聞呢?其功德更是不可思議。所以上師如意寶要求,在傳法之前一定要吹海螺。


現在許多人都不瞭解聞法的功德,所以希求聞法的人非常少,故學佛的人首先應當瞭解聞法的功德。那聞法有哪些功德呢?在《增一阿含經》中,佛陀講了聞法的五種功德:一、未曾聞者,便得聞之,沒有聽聞過的有聽聞的功德。二、以得聞者,重諷誦之,已經聽過的可以再次諷誦。三、見不邪傾,即無有邪見。四、無有狐疑,即去除心中的疑惑。五、即解甚深之義,意為當即就能理解甚深法義。


在《方廣大莊嚴經》中講了八種功德:一、端正好色,聞法後相貌會端嚴;很多人都喜歡漂亮,那就要好好聽法。二、力勢強盛。三、心悟通達,聞法以後可以了悟佛法。四、得妙辯才。五、獲諸禪定,通過聞法可以調伏躁動的心。六、智慧明瞭。七、出家殊勝,即出家學道。八、眷屬強盛。


此外,亦有頌雲:以聞可入法,聞法能除罪,三門得清淨,故聞為最勝。意思是說,依靠聞法可以趨入正法,依靠聞法能去除貪嗔癡所造的一切罪業,依靠聞法能使身語意三門清淨,所以聞法最為殊勝。


《寶鬘論》亦雲:能增智即聞,及思若兼具,從中定生修,獲無上成就。意謂:能增上智慧的就是聞法和思維,如果在聞思之後還能兼具修行,那從中一定能產生修所生慧,如此必將獲得無上成就。


《寶積經》還說:一個人以七寶供養十方三世諸佛,另一個人受持其一句一偈,後者的功德也遠遠超過前者。


不僅如此,想去聞法而向傳法地點邁出一步也可獲得等同梵天的福德。如果某人聽聞佛法,他起碼也知道要生起一點信心,因此定會獲得極大功德。


關於想去聞法而向傳法地點邁出一步,也可獲得等同梵天的福德可以這樣理解:比如你想去聽法,但走了一步路後就打消了聞法的念頭,雖然你並沒有真正去聽法,但這樣邁一步的福德也等同梵天的福德。
可能有些人並不知道梵天的福德有多大,在宋代法賢譯師翻譯的《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中,對梵天的福德講得很清楚:所有南閻浮提一切眾生,持十善法所獲福德,如是挍量於彼福德積成百倍,是即一金輪王福德……四大洲界所有一切眾生,如是一一眾生,各等一金輪王福德,于彼眾生所有福德,如是挍量乃至千倍,是即一帝釋天主福德……四大洲界所有一切眾生,如是一一眾生,各等一魔王福德,于彼眾生所有福德,如是挍量無數百千倍,是即一二千世界梵天福德……於二千世界所有眾生,如是一一眾生,各等一二千世界梵天福德,於彼所有福德,如是挍量無數百千倍,是即一三千大千世界主大自在天及梵天福德。可見梵天的福德不可思議,一般人很難積累這樣的福德,但是想聽法而向講法處邁一步,這個福德就等同梵天的福德,那真實參加聽法的福德就更不可思議了。


以前上師如意寶住世時,居士林部分居士在山下通過收音機上課,上師勸他們:你們不要在家裏聽法,最好還是上來聽課,上來聽一次法要走一兩裏路,這樣就能積累很大的福德。所以希望大家,有在經堂聞法的條件時,就儘量不要在家裏聽課。


菩提學會中的個別佛友非常顛倒。有些人害怕燒汽油,所以捨不得開車去聽法,其實這個時候不用,其他時候用也沒有什麼價值。有些人明明有空房子,但卻捨不得提供給大家學習佛法。本來在家人的房子:廚房裏殺生,客廳裏說妄語,臥室裏作不淨行……殺盜淫妄樣樣具足,可以說無惡不作,但他們卻心甘情願;而讓佛友在裏面聽一堂課,功德那麼大,他卻捨不得。所以在有能力時,我們應全力以赴為自他提供聞法的順緣,否則在死的時候也帶不走,到時後悔也來不及。


前一段時間也講過,十幾年前我蓋了一所木頭房,房子蓋好後,我一直想在裏面先傳一次法,然後才搬進去住。因為,只要在房子裏講一次法,施主供養的錢財就有意義。所以各位道友,如果有多餘的房子,希望能提供給大家作聞法之用,這相當於造經堂,功德非常大。你的房子能有經堂的功德,我想這非常難得,即使在裏面只上一堂課,其功德也不可思議。以前成都的居士供養我一所房子,因我很少有時間去住,所以總覺得房子這樣空著沒有意義。後來慈誠羅珠堪布在那裏安排放生,我才比較滿意,因為總算用上了。有一次我特意跟堪布說:你可不可以在房子裏給居士們傳一次法?因為,放生的功德雖然很大,但從某一個角度來講傳法的功德更大,所以哪怕能在裏面傳一天法,它也發揮了應有的價值。


希望各位道友在認識到聞法的功德後,一定要以歡喜心、不辭辛勞地聽聞正法。千萬不要一看見下雨、下雪就嘀咕:今天不去經堂,在家裏聽法好不好?堪布該不會發現吧?祈禱上師三寶加持,千萬不要點我的名。一堂課下來平安無事,於是暗自慶倖:運氣還不錯,明天我也不去經堂。其實,從你家到經堂連一公里路都沒有,應該不會很累,而且為聞法每邁一步的功德那麼大,那你為什麼不到經堂聽法呢?
好,今天講到這裏!

第九課

思考題

1.請復述一則,旁生聽聞佛法後獲得無窮利益的公案,並談一談自己的感想。
2.解釋頌詞:是因前世未求學,今見終生成愚者,因恐後世成愚昧,今生再難亦勤聞。”“即使明早要死亡,亦應學習諸知識,今生雖不成智者,來世如自取儲存。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三殊勝當中,現在講正行無緣殊勝,其中講聽聞佛法的功德。不單人聽聞佛法有不可思議的利益,就是旁生等惡趣眾生聽到佛法也將獲益匪淺,下麵就講旁生聽到法音而獲得無窮利益的公案。

首先講與世親論師有關的公案。眾所周知,在歷史上世親論師被譽為第二大佛陀,他能背誦當時人間所有的經典,其中大小乘經典與密續各五百部,而且他每年都要背誦一遍。他年輕時就曾依止喀什米爾的眾賢論師,並聽聞了一切小乘經論;後來依止他的哥哥無著菩薩,並次第聞受了所有大乘法門。無著菩薩圓寂後,世親論師在印度廣做法事,從而使無邊眾生得到法益,也使佛法得到了極為廣泛的弘揚。有人說,他攝受的大乘比丘足足有六萬餘人,而經常隨侍左右的三藏比丘就有一千多人。後來世親論師到尼泊爾度化眾生,有一次他看到一位出家人正在耕地,隨身還攜帶著酒瓶。見到如此情景,尊者不由感慨地說:看來佛法的確已走向衰敗。於此生起厭離心後,尊者示現圓寂。在其圓寂之地,至今尚存尊者的遺塔。1990年我們也曾跟隨法王如意寶一同朝拜過此塔,當時上師也宣講了世親論師的相關公案。

在當年世親論師背誦般若九十九萬部,且日日夜夜讀誦諸多經典之時,一隻住在尊者屋簷下的鴿子經常聽到尊者的朗朗法語聲。這只鴿子死後,轉生為一位邊地國王的太子。剛剛出生,小太子就問:我的上師在哪里?身邊的人問他:你的上師是誰呀?他回答說:我的上師是世親論師。於是國王便向常去中部地區經商的人們詢問:中部地區有這樣一位元世親上師嗎?這些商人都說:有這位上師。後來太子想去印度中部,國王便送他前往。小太子見到世親論師便喊:上師。世親論師說:怎麼我想不起來,我是你的上師?太子能回憶自己的前世,於是說明詳情。可能太子說:上師您怎麼想不起來,我就是住在您屋簷下,曾聽您讀誦諸多經典的那只鴿子。世親論師肯定知道太子的前世,之所以如此示現自然有其甚深密意。很多上師都是這樣,表面上裝作不懂,實際上什麼都知道。於是上師攝受了他,從母音字母開始教起,後來終成精通三藏的大論師,名叫安慧。

安慧論師是世親論師四大弟子之一,他在俱舍方面勝過自己的上師。論師能背誦《寶積經》四十九會以上的全部經文,且為此經及《俱舍論》、《上阿毗達磨》作過注釋。

安慧論師年幼時,那爛陀寺有一尊度母像。一次他在度母像前供養豌豆,心想度母一定會接受我的供養,但拋撒的豌豆全都掉在了地上,連續三次都是如此。但他仍想,度母沒有接受供養之前,我先吃豌豆肯定不合理。想到這裏,他又繼續供養,結果度母仍未接受供養,豌豆依然全部散落在地上。於是他禁不住放聲大哭起來,這時度母親自現身說:你不要哭,回去吧,我會加持你的。從此安慧論師的智慧大開,後人也因此而尊稱那尊度母為豌豆度母

安慧論師前世只是一隻鴿子,可能當時還沒有聽經的意樂,但以聽經的功德也獲得了這樣的人身,可見聽聞佛法的利益確實無量無邊。聽說去年有一位道友養了一些鴿子,其中一隻病了,那位道友給它念了一遍《一子續》,這只鴿子死後,這位道友夢見它轉生為人,變成了一位小女孩。可見,以佛法不可思議的加持力,旁生聽經後也能很快轉生為人,故大家一定要堅信聽經聞法所具有的無邊功德。

下麵講青蛙天子的公案。一位大比丘(指佛陀)在一河畔傳法,一位名叫歡喜的牧人來到此處,因為佛陀講經的聲音極為動聽,所以他倚著手杖聽了一會兒。當時,牧人的手杖正好拄在一隻青蛙的背上,使之皮肉洞穿。不過這只青蛙很有善根,它想:此人正在聽法,如果我叫出聲來,可能會影響他。於是它一直忍受疼痛,同時也聽聞了佛陀講法的聲音。因為青蛙是在這樣的善心和聞法中死去的,所以它死後立即轉生於四大天王的天界中。

一般來講,所有初生的天人都有三種憶念,即:我在何處死去?現在轉生何處?此乃何種業緣所致?青蛙天子通過觀察了知,自己前世是一隻青蛙,生天的因緣是聽聞了佛陀的法音。為了酬謝佛陀的恩德,當天夜裏他即以天人的飾品嚴飾身體,並親自來到佛陀面前拋撒天花以表供養。當天夜裏,很多比丘看到佛陀周圍一片光明,天亮後眾比丘問佛:昨夜來見世尊的是梵天、帝釋還是四大天王?佛陀回答說:他們都沒有來,來的只是青蛙天子,在聽完法後他已返回天宮。比丘們對此疑惑不解,於是請問世尊:青蛙天子前世到底造了什麼樣的業,以致他前一世轉為青蛙、今世生天且能見佛聞法?佛陀說:在過去賢劫人壽二萬歲時,有迦攝波如來出世,在他的教法下有一位喜歡修禪定的出家人,一次他來到一所寺院當中,初夜時分準備入定,由於僧眾高聲念經,導致他無法入定,中夜下夜亦複如是,最後他忍無可忍,於是破口大駡:這些迦攝波教法中的比丘,從早到晚都在發出蛙叫聲。以此惡口的果報,他於五百世墮為蛙身。後因遇到我且以清淨心聽聞佛法,才導致他今生轉生天界且能見佛聞法。

通過本公案的學習,相信大家一定能堅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真理。的確,善惡果報非常稀有,哪怕聽一堂課的功德也能解決生生世世的大事。佛陀在《文殊安住經》中說:此五百比丘若不聽聞佛法,將於數多劫中在惡趣感受痛苦,因聞此甚深之法,雖墮地獄,刹那即能獲得解脫。在《賢愚經》和《百業經》中,因一次聞法而轉生善趣,一次惡口罵人而多生累世在惡趣受苦,這樣的公案相當多。在學習了這樣的公案之後,相信大家一定會慎護自己的身口意,否則將造下可怕的惡業,從而感受難忍的痛苦。

下面宣講燕子聽聞《彙集經》[1]而獲得巨大利益的公案。從前有一位比丘,他每天早上都要讀誦《彙集經》,他的屋簷下住有一隻燕子,這只燕子有時候在比丘還沒開始讀誦的時候就飛走了,有時候在比丘讀了一半之後才飛走,有時候在比丘讀完後才飛走。日久天長,燕子聽聞念誦《彙集經》的聲音也自然很多,以此善業力,它死後就獲得了人身,一出生便會讀誦《彙集經》。

這個公案宣講了聽聞《般若攝頌》的功德。今天我也恰好給大家念完了《般若攝頌》的傳承,可見緣起非常好。無論如何,在座的道友總比燕子強得多,燕子並沒有聽法的意樂,它聽聞《般若攝頌》的心態也只是一種無記狀態,只不過它的窩恰巧在比丘的屋簷下,以此才感得了聽聞般若的利益。而我們畢竟是人,大家對佛法不但有信心,而且還有三殊勝的攝持,因此聽經的功德肯定更為巨大。通過聞思我們就會了知,聽聞《般若經》、《法華經》、《涅槃經》等大乘經典的功德確實不可思議。今天,在座的各位已經圓滿聽受了《般若攝頌》的傳承,這是非常有福報的事情,而且傳承本身還具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力,故大家應心生歡喜。如果能將《般若攝頌》的念誦裝在念佛機中,讓它重複播放,那我們也能反復聽聞,以此自然能獲得極大的利益;即使不信佛教的人聽到誦經的聲音,他們也能獲益匪淺。

最近我用極為珍貴的《般若攝頌》法本給大家作了加持,說它珍貴,是因為這本陳舊的經書是上師如意寶一輩子念誦的法本。上師如意寶每天都要念誦一遍《般若攝頌》,藏地很多老修行人都有這個傳統。一般來講,《文殊真實名經》、《般若攝頌》和《普賢行願品》是藏地老修行人每天都要念誦的經典,但現在的修行人卻不一定具有這樣的習慣了。

大家都知道,《般若經》浩如煙海,漢地的《大般若經》就有六百卷,而一切般若皆歸攝於《般若攝頌》當中,可見《般若攝頌》極為殊勝。另外,佛經有七類,即:佛陀親自宣說的經典,佛陀身、語、意、功德、事業加持而宣說的經典和佛陀開許的經典,而《般若攝頌》則為佛陀親口宣說。不管什麼人,只要他的身體接觸《般若攝頌》就不會墮落。因此,從今年開始我想廣弘此經。我自己也發願,今後《般若攝頌》要一直帶在身邊,在家的時候供在佛堂當中,晚上不能在家睡覺時也要隨身攜帶,總之臨死之前一直不離開它。如果大家能天天讀誦則最好不過,如果不能天天讀誦,一年或一月也應讀一遍。過一段時間,我準備給每位道友發一本《般若攝頌》,希望你們不管到哪里去,都要隨身攜帶此經。當然,像《系解脫》一樣戴在身上,恐怕比較困難,但裝在行李包中應該沒有問題,不過是否攜帶完全取決於自己的信心。如果我們能夠隨身攜帶,無形當中就能獲得極大的加持,就是前往其他地方,也能對當地眾生帶來很大的利益,只不過這樣的加持和利益,我們肉眼很難看到而已。

《般若經》的功德的確相當大,以前我講《金剛經》的時候,也口述過有關《金剛經》感應方面的實例,道友們將其編輯成冊,名曰《金剛經感應錄選編》,有時間大家應讀一下。其中有這樣一則公案:唐朝貞觀年間,並州石樑寺有一位明度法師,他戒律清淨,素喜禪修,平時常誦《金剛經》。在他的屋簷下住有一對鴿子,後來這對鴿子又生了兩隻小鴿,明度法師經常用剩飯來餵養它們,念《金剛經》時也祈願它們早日脫離惡趣、獲得人身。一天,兩隻小鴿學飛的時候,掉在地上摔死了。明度法師很感慨,一邊念《金剛經》一邊掩埋它們的屍體。十天后,明度法師夢見兩位小孩對他說:因為前世的惡業,我們變成鴿子,以您誦《金剛經》的加持,我們已脫鴿身,現已投生到距離此地十裏的南方某家。十個月後,法師找到那一家,發現這家生了一對可愛的孿生兄弟,他們發出的咕咕嚕嚕的哭聲就像鴿子在叫一樣,一年以後鴿子的習氣消失,從此之後他們才開始學說人語。

據《法苑珠林》記載,舍衛城須達長者家中有兩隻鸚鵡,這兩隻鸚鵡非常聰明,能解人語。阿難尊者為它們傳授四諦法後,兩隻鸚鵡立即飛到樹上歡喜誦持,但夜間不幸為野狸所吃。以聞法的善根,兩隻鸚鵡命終之後輾轉七次生於六欲天中,最後轉生為人,出家修道最終獲證辟支佛果位。

此外,世尊在波羅奈國一園林中講經說法之時,空中五百隻天鵝聽到傳法的音聲後生起極大的歡喜心,它們從天而降時,被獵人鋪設的網罟所捕。這些天鵝命絕身亡之後,都轉生於三十三天,成為五百天子。他們能識宿命,了知此乃緣愛法聲的果報得以生天,於是念報其恩,前往人間感謝佛陀。

旁生聽經聞法之後,都能得到這麼大的利益,人就更不用說了。上師如意寶以前也說過:最起碼我們有信心,比如覺得聽法很重要等,而旁生根本沒有這樣的心,但是它們也能依靠聞法獲得極大的利益,所以我們聽聞佛法的功德一定更大。因此,各位道友今後一定要重視聽經聞法。

下麵講黑山羊的公案。以前,上師如意寶身邊有一隻黑山羊,它自出生以來就對主人十分順從,上師不論到哪里都帶著它,並為它念了《四心滴》、《七寶藏》等顯密法要的傳承。陪伴上師16年後,老山羊安詳地去世了。1989124日淩晨5點鐘,上師正在靜坐時,眼前忽然出現一道白光,光中出現一位莊嚴可愛的童子。童子告訴法王:您認識我嗎?我就是以前的黑山羊。因為您給我傳授了許多甚深的教言,我死後往生到香巴拉刹土,變成通曉兩種語言的鸚鵡,在瑪嘎巴法王前聽受《時輪金剛》。之後又轉生到現喜刹土,現在我在救畏菩薩(麥彭仁波切)面前聽受大乘佛法……說罷化作一團光消失了。為了使眾弟子對聽聞佛法產生興趣,當天法王就給大家講述了這件事。作為法王的弟子,大家都應隨學法王,即為了利益無邊眾生盡心盡力將佛法傳揚。

《續高僧傳》中還有這樣一則精彩的公案。北齊的僧安禪師在王屋山結茅而居,有徒眾二十餘人聽其宣講《涅槃經》。(其實,聞解脫並非密宗僅有,顯宗的《涅槃經》、《寶積經》、《法華經》、《金剛經》、《般若攝頌》等都是聞解脫。誰聽聞了這樣的經典,誰就能從煩惱的網中解脫出來。)剛講經題時,就有一隻母野雞前來聽法。當僧眾用餐時,它便外出覓食;僧眾聽經時,它也聽經。到最後三卷時,野雞再也不來了,眾人很奇怪,禪師說:沒有什麼奇怪的,它已獲得人身。武平四年,禪師一行到越州行頭陀行,禪師忽然說:原來的野雞應該轉生在此。於是徑直進入一家,遠遠呼喚母野雞。一位女孩應聲而出,一見禪師即如故舊相待。其父母深感奇怪,於是設齋宴請禪師。禪師佯裝不知地問:她為什麼叫母野雞?父母說:這孩子剛生下來時,頭髮就像野雞毛一樣,於是就稱之為母野雞。禪師大笑,接著便講述了前後的因緣。女孩聽後,哭著祈求出家,父母亦欣然應允。出家後再聽《涅槃經》時,前面部分一聞便知,非常輕鬆,但聽到後三卷時,則茫然不解。後來她也成為一位有名的法師,14歲就能在大眾中講經說法。

以前,華智仁波切曾這樣讚歎直品單比尼瑪:多竹仁波切8歲就能為人宣講佛法,看來甯瑪巴的教法正值輝煌時期,前途無量啊!這位女孩14歲就能講經說法,也很了不起。從這個公案可知,前世如果沒有聽聞過佛法,今生學法就非常困難;如果前世聽聞過佛法,甚至哪怕是以旁生的身份聽聞,那今生也會跟一般人不一樣。

可能有些人會這樣想:我太笨了,一點也聽不懂,還是不學的好!其實這種想法並不正確,因為再笨的人都比野雞強。通過前面的公案,大家都應堅信:以今生學習為因,下世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笨,從而堅定不移地聽聞佛法。學《入行論·智慧品》時,很多人都說:我聽不懂,怎麼辦哪?也許這是前世學《入行論·智慧品》時,因為太難就輕易放棄的果報所致;也可能是因為般若法實在太深,而自己的福慧又不夠,所以才聽不懂。但無論如何,大家一定要堅持聽法,千萬不能因聽不懂就輕易放棄。

諸如此類旁生聽聞佛法而獲得不可思議利益的公案相當多,這裏就不再一一列舉。總之,從旁生到人類,凡是聰明伶俐者,都是由於前世曾經聽聞過佛法,甚至哪怕僅僅聽聞一句以上的佛法,今世也會變成聰明者。有些人特別愚笨,在佛法方面什麼都記不住,剛剛講的內容一下課就忘得一乾二淨;而世間法卻記得非常清楚,如三年前別人說了他一句難聽的話,或借了他五毛錢,至今也不會忘記。為什麼這樣呢?原因就是前世沒有聽聞過佛法。所以,即使明天離開人間,今天也應堅持聞法。對於老年人,大家也不要認為:自己已經老了,所以不用聽法,只是好好念佛就可以。其實,只要有聞法的機會就應不斷聞法,這非常重要。

當然,在這個問題上也要具體分析。現在很多人非常顛倒,年輕人成天嚷著:我不想聞思,我要閉關念佛。七八十歲的老人卻說:我不想念佛,我要學因明和現觀。一般來講,七八十歲的老年人很多都是文盲或沒有太多的文化,這樣的話,你跟誰辯論呢?恐怕聽都聽不懂。就是有一定的學問,到這個年齡學起來也很困難。當然聽一聽是可以的,不過還是應以念佛為主,因為所謂老年就是風中殘燭之謂。而年輕人,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大多煩惱粗猛、邪見深重,雖然對三寶有些信心,但毫無正見,所謂的修行恐怕只是盲修瞎煉而已,所以一定要好好聞思,這極為重要。

雖然很多人在即生當中,並不想成為貝若紮那那樣的大班智達,但無論如何,一定要懂得自己所修持的法要,比如五加行和往生四因等;這些基本的法理一定要通達,不然修什麼呢?世間也有這樣的說法:視力差的人雖看不到遠處,但能看清自己的腳尖。同樣的道理,雖然在短暫的即生當中,成為精通五明、十明的大智者非常困難,但必須通達的基本法理我們卻不能不掌握,否則所謂的修行也只是不懂竅訣的盲修與瞎煉。

有些人對我這樣說:我為什麼這麼笨?您能不能給我加持一下?我再加持也不可能立竿見影,因為前世沒有聽聞佛法的緣故,今生不可能變成聰明人。所以,如果你想成為聰明之人,那今後一定要好好聞法,這樣下輩子就會變得聰明。薩迦班智達也說:是因前世未求學,今見終生成愚者,因恐後世成愚昧,今生再難亦勤聞。意思是說,是因前世沒有依止善知識好好學習經論的原因,今生才成為愚昧者;既然我們都害怕後世繼續成為愚者,那今生就應克服一切困難而精勤聞法。薩迦班智達還說:即使明早要死亡,亦應學習諸知識,今生雖不成智者,來世如自取儲存。意謂:即使明天離開人間,今天也要學習佛法,因為,雖然今生不能成為智者,但憑藉在阿賴耶上種下的聽聞佛法之善根,來世即可自在取用。這就像把錢存入銀行後,到時即可連本帶利自在取用一樣。

作為佛教徒,恐怕沒有不承認前生後世的。既然如此,那對來世最有利的事是什麼呢?就是聽聞佛法。因為,財產、眷屬、名聲、地位等都不可能跟隨我們遷往後世。而佛法完全不相同,即使獲得一句法義,對今生來世也有極大的利益。如今,佛教已如夕陽西下般即將隱沒,人壽又好似草露般瞬間即逝,于此之時,即使身患絕症,也應以難得心努力聽聞一句以上的佛法。但很多愚癡的人卻偏偏這樣認為,賺一百萬或獲得國際大獎才有意義。其實這些都沒有任何實義,身外之物故,死亡來臨時不可能帶走。而真正對來世有利的就是佛法,所以大家一定要鍥而不捨地聽聞。

看看前輩高僧大德和修行人的歷史,可能我們就會堅信一代不如一代的無諍事實。的確,與前代大德和修行人相比,我們這一代相差太遠。但不管怎麼樣,我們還是遇到了像佛陀一樣的善知識,也聽受了多年的教言,雖然自己的修行很差,但對上師三寶還是有信心,且有較穩固的定解。再往後,如果世界更加迷亂、複雜,那身處眼花繚亂環境中的後代修行人又將如何是好?我對此深感不安。依靠善知識的恩德和自己宿世的善緣,我們現在已經擁有這樣難得的聞法機緣,此時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因為萬事萬物皆不離無常的本性,而且人生真正的意義唯在聞思修行。再加上,我們現在這樣學習佛法的機會極為不易,因為這凝聚了許多發心人員的艱辛勞作與無私奉獻。所以大家一定要抓住機會,切切不可輕率中斷這樣的善緣。在佛教歷史上,很多大德聽聞佛法的因緣都很短暫。如果失去了這樣好的因緣,以後再後悔也不一定有用,因此大家一定要努力學習。

要想長期聽聞佛法,一方面自己要有宿世的善根,另一方面還要有外在的助緣。有些人善根極其薄弱,智慧也很欠缺,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對佛法有一股熱情,但是時間一久,熱情和信心就退失無餘,最終淪為茫茫人海中的業際顛倒者,這實在可憐!因此,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希望道友們要互相幫助。我始終認為,人與人之間經濟上的幫助並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讓別人進入佛門,並進而堅固他人對佛法的信心,或者說在別人對佛法退失信心之時,能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在修行過程中,道友之間的幫助非常重要,比如修五加行,有些人就必須在別人的督促下才能修完,否則一拖再拖,最終不了了之。當然,有些人再怎麼說也不起作用,但相當一部分人在別人的幫助之下,道心就不會退失。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互助的精神。

話說回來,要想修學佛法就一定要堅強,否則很難成功。可以這樣說,這就是我多年學習佛法的經驗之談。無論任何修行人,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都不可能不遇到違緣,因為我們這個世界並非極樂世界。在這樣的不淨刹土中,自然到處都能遇到濁惡眾生,也自然平添諸多坎坷與違緣。就拿自身來說,不是身心不太堪能,就是工作生活出現種種違緣。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一顆堅強的心,依此什麼違緣都能無餘除遣。當然,一切堅強的心中,堅強的信心最為重要,所以大家千萬不要造下對佛法不起信心的嚴重惡業,而使人身成為旁生之因。

另外,大家還應對正在學習的經論給予足夠的重視。雖然我不敢說自己有很高的修行境界,但我畢竟研究了這麼多年的佛法,所以也基本上知道眾生最需要什麼樣的藥。可以說,我向大家推薦的《極樂願文大疏》、《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和《般若攝頌》,就是最好的妙藥。因為,對於病人來講,他無論如何也應相信具有幾十年豐富臨床經驗的老中醫所開出的藥方,否則恐怕無藥可治。現在很多人極度缺乏佛法的妙藥,一個個都病得非常嚴重,如果對這些妙藥能耐心服用,那一定能治癒相續中的煩惱痼疾,但關鍵是看自己是否具有信心。因此,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視當下正在學習的佛法。

以上我們在講正行無緣時,附帶宣講了聞法功德等內容。現在世間,很多人都不懂聞法的功德;以此為因,聞法的人也就越來越少;深究其因,上師不強調的緣故,弟子自然不懂,由此也就不喜聞法。當然,沒有聽聞的功德,所謂的修行也只是海市蜃樓。所以從今以後,希望大家都能精進聞法,即使一天之中其他什麼善法都做不了,只要能聽幾堂課,其功德和利益也不可思議。相信有智者一定能懂得這個道理。
好,今天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1] 即《般若攝頌》。  

第十課

思考題

1.      什麼叫回向?為什麼要作回向?應如何回向?
2.請談談你學三殊勝後的感想?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我們繼續宣講《極樂願文大疏》,其中講聞法方式;分說三殊勝當中,加行發心殊勝和正行無緣殊勝已經講完了,下面講結行回向殊勝。
丙三、善根日日增上之結行回向殊勝:

所謂回向,回者回轉、向者趣向,即回轉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於所期。《大乘義章》雲: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也就是說,依靠發願使善法在特定方面成熟,就是回向。以比喻說明:一塊黃金是用來做馬桶、裝飾品,還是做佛像,這主要取決於主人的想法;同樣的道理,我們所作的善法如何成熟,這也取決於回向,故回向至為關鍵。

所以,不管是任何大大小小的善根,包括坐一次禪、聽一次法、講四句偈,甚至念一遍阿彌陀佛的名號,以及一刹那間憶念出離心、菩提心與產生信心,乃至在日常生活中做一次取捨善惡之事等,在完成了之後都必須立即作回向,這非常重要。

我以前也講過,在藏傳佛教中,廣大信眾都有良好的回向習慣。包括我從小都有這樣的意識,如果善法做完了以後沒有回向,心裏就特別不安,一定會儘快念個回向文來回向。在學院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比如你找人談一些事情,如果他剛聽完法還沒有回向,他就會說:你稍等一下,我剛聽完法,把善根回向完了再說。這說明,大家都很重視對善根的保護。

所以我非常希望,所有修學藏漢佛法的佛教徒,都能養成良好的回向習慣,對現在正在這樣共同學習大乘佛法的佛友來講,我相信大家一定能生起這樣的理念。當有了這樣的習慣之後,如果作了善法不回向,那自己也會覺得不圓滿。就像擔心別人偷走自己辛辛苦苦賺到的錢,而不願將其隨便放在家中,一定要存入銀行或放在保險櫃中一樣。同理,做完善法之後,為了不讓善根失毀,也會立即作回向。

如果現在正在聽聞佛法的大人,都能養成做完善法馬上回向的習慣,那就可以向孩子們灌輸這樣的教育,比如要求他們將所念的一百遍觀音心咒立即作回向,或讓他將當天行持的善法回向完之後才睡覺,等等。如能養成這樣的習慣,那對他們的生生世世都會有無窮利益。

下麵講不作回向的過患。如果沒有作回向,善根就有耗盡的危險。就像一堆乾草,以一粒火星則能焚毀無餘;或者一滴水,在烈日下很快就會消失。初學者的善根本來就如乾草與水滴一樣微弱,而相續中的嗔心、嫉妒、邪見、傲慢等惡分別念,卻如大火、烈日一般猛烈。如果沒有及時作回向,一旦產生這些惡念,就會摧毀以前所造的善根。比如今天聽了一次法,如果沒有立即作回向,下課後很可能對別人產生嗔恨心,在產生嗔恨心的當下,包括當天聽法在內的百劫所積善根,就全被摧毀了。有些人天天念佛,可是念完佛後從來不回向,而且還經常與同行道友發生矛盾,甚至產生嗔恨心、譭謗道友,這實在可惜!所以大家都應養成在做完善法後立即回向的好習慣。

接下來宣講毀壞善根的四種因,也進一步說明,在積累福慧二資後,一定要將善根立即回向的道理。如頌雲:積累善根後,顛倒不回向,宣揚生悔心,滅善根四因。意謂:在積累善根之後,如果顛倒回向,或者不回向,以及宣揚和產生後悔心,那以此四因就能將以前所積累的善根無餘毀滅。下面次第講述這四種因:

首先是顛倒回向。比如,我今天行持了聽課、放生等善法,但我卻將它們這樣回向:願他不要快樂,願他痛苦,願對手馬上遭遇違緣、障礙,這就是顛倒回向;更為可怕的是,我現在就修一個降伏法,願我的怨敵馬上家破人亡。當然,從最嚴格的角度來講,大乘修行人將所積累的善根回向健康發財,也是顛倒回向。如果作顛倒回向,這不但毀壞善根,而且結果也極為不妙,所以大家一定要杜絕這樣顛倒的心行。

其次是不回向。如果做完善法後根本不作回向,那當出現一些惡分別念,或出現毀壞善根的違緣時,以前所積累的善根就會被徹底摧毀無餘。因此,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善於保護善根。如果能以菩提心攝持而作回向,那就像把錢存在銀行且有極高利息一樣,善根不但不會失壞,反而會日日增上;即使不能以菩提心攝持,也要念誦回向文來作回向。

第三是宣揚。一般來講,善根不能在別人面前宣揚,因為宣揚會導致善根毀壞;而過失則應儘量宣揚,因為髮露過失可以摧毀罪業。但很多人恰恰相反,他們喜歡宣揚自己的善根,比如我今天念了什麼經、修了什麼法、供養了僧眾多少錢,甚至有的還添枝加葉地宣傳;而自己的過失卻儘量隱藏,不願意讓別人知道,這樣就不太好。

第四是生悔心。比如我今天做一件善事,要麼供養上師、要麼供養僧眾,或者在佛前供養,但過一段時間就生起了後悔心:我當時錯了,那天不應該作這樣的供養。現在很多人經常在做完功德之後特別後悔,認為自己當時的選擇完全是錯的,其實這樣的想法也是毀壞善根之因,故大家一定要儘量避免。

另外,這四種因在《前行備忘錄》等論典中有較廣泛的宣說,大家可以參考。

在了知做完善法必須立即作回向的道理之後,我們還應了知如何回向之理。如果作上等回向,則所積累的善根資糧根本不會窮盡。《大乘義章》雲:回向不同,一門說三:一菩提回向,二眾生回向,三實際回向。其中,菩提回向是緣佛果而回向,眾生回向是緣眾生離苦得樂而回向,實際回向是緣真如而回向。這三種回向都是上等回向,若能隨一而行,則善根不但不會窮盡,反而會越來越增上。《華嚴經》雲:所行功德雖微小,悉能回向廣無量。意謂:即使所行持的功德表面上看來非常微小,但若能以三種回向攝持而作回向的話,那它的功德就無量無邊。

《慧海請問經》雲: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乾涸其不盡,回向菩提善亦然,未獲菩提其不盡。意謂:就像落入大海中的一滴水,在大海沒有乾涸之前,它就不會耗盡;回向大菩提的善根也是這樣,在未獲得菩提果之間,它也不會窮盡。其實這就像兩人結伴去拉薩,一人有少量麵粉,另一人有大量麵粉,當他們把所有麵粉合在一起之後,在麵粉未用完之前,少量麵粉也不會用盡。所以,在平時回向的時候,我們應儘量以三種回向來印持,這非常重要。若能這樣,那即使形象上再微小的善法,其功德也不可思議。

的確,一切善法功德的大小都取決於心。《了凡四訓》講了這樣一則公案:以前,一位貧女到寺院供養了二文錢,方丈親自為她回向。她成為貴妃後,又到這座寺院供養了幾千兩金,但方丈卻讓徒弟為她回向。她心中不解,於是請問方丈:以前我僅供養二文錢,您親自為我回向,而這次供養這麼多錢,您為什麼不為我回向?方丈回答:前次佈施雖薄,但心很真切,老僧不親自出面不足以報恩;如今佈施雖厚,但佈施的心卻不如以前,所以讓徒弟出面就足夠了。

那麼,應如何回向呢?首先,不應為了獲得健康、財富等人天果位而作下等回向,否則如生長的大黃稈一樣:於夏季生長後就立即乾枯,從而化為烏有;同樣,這樣的回向對自他都沒有真實的利益,也即無有恆久的安樂,最終將滅盡成為無實法,自他二利一無所成,所以我們不能作這種回向。

對這個問題,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因為,現在許多人修持善法後不回向,甚至連什麼叫回向都不知道;有些人雖然回向,但相當一部分人卻是為了獲得有漏安樂而回向。其實,人天安樂就像雜毒的食物一樣,為了它們而作回向毫無實義;況且積累善根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們一定要拋棄這種不究竟的下士道回向,而以清淨心印持而作回向。

其次,也不能為獲得聲聞、緣覺果位而作中等回向,否則趣入無餘涅槃、僅為自利不饒益他眾,最初的發菩提心也成了妄語。現在不少念佛人都作中等回向,即為自己獲得解脫而希求往生極樂世界,這非常不好。如作中等回向,雖然暫時能得到寂滅的安樂,但這僅僅是自己一人離開了三界輪回的痛苦,並不能饒益廣大的眾生。而我們最初都發了菩提心,但在實際行動中卻不管眾生,只為自利而行持寂滅道,那這就與最初的承諾完全相違。這種出爾反爾的做法,連世人也不會讚歎,更不用說佛弟子了,所以也不能作這種中士道的回向。

可能,在座的佛友都會認為自己是大乘行者,但大小乘唯一的區分僅在於發心,如果你最初發了菩提心,但所得的善根一點也沒有回向給眾生的話,那就非常不合理。這就像一個老闆最初對員工宣佈:我們賺的錢一起分享。但結果老闆把錢全部揣入自己的腰包,那誰還會相信這樣的騙子呢?同樣,發了菩提心的人也不能為自我解脫而作回向,否則也會成為眾人所不信的大騙子。

有人可能會這樣想,既然下士道和中士道的回向都不合理,那我們應該怎樣回向呢?一句話,三世諸佛如何回向,我們亦應如是回向。《三十五佛懺悔文》雲:過去諸佛世尊雲何回向,未來諸佛世尊雲何回向,現在諸佛世尊雲何回向,我亦如是普皆回向。這宣講了回向的方法。《華嚴經》雲:過去一切諸如來,未來現在諸導師,若能如是知回向,則與三世諸佛等。這是在講如是回向所具有的功德。故大家皆應隨同三世諸佛而作回向。

當然,如果完全能以能回向者、所回向的對境以及回向的善根三者,都遠離一切戲論的方式來作回向,那就最好不過,因為這是最了義的隨同三世諸佛回向的方法;但這樣的三輪體空回向,只有一地以上的菩薩才能真正做到,所以對普通人來講,想作這樣的回向也不太可能。而藏傳佛教寧瑪派和噶舉派的部分大德認為,修行人安住在大圓滿或大手印的境界中作回向,也可以叫三輪體空的回向。

對此觀點,薩迦班智達駁斥道:如果證悟了大圓滿或大手印的境界,那就應該獲得一地菩薩的果位;既然已成一地菩薩,那就應該具有《入中論》所講的一地菩薩的功德,比如一刹那度化一百個眾生,以及震動一百個世界等。如果已經證得一地,但卻沒有相應功德的話,那就像太陽已經出現,但卻沒有應有的光芒一樣可笑,所以這種說法不合理。

喬美仁波切對此回答說:這不一定,雖然內心有大圓滿或大手印的空性定解,但不一定馬上就具有一地菩薩的功德。比如,大鵬金翅鳥的幼仔在蛋中時,雖然它的整個身力全都圓滿了,但暫時還不會顯現出來。同樣的道理,雖然有大圓滿或大手印的修行境界,但也不一定當下就具足一地菩薩的功德相,這只有在未來登地時才會出現。

喬美仁波切還引用《彌勒菩薩授記經》中的教證來說明此理,當世尊說彌勒菩薩是我的補處時,很多眷屬也產生疑問:既然彌勒菩薩是世尊的補處,那他現在為什麼還沒顯現佛陀的相好莊嚴呢?與此公案相同,安住在大圓滿或大手印的境界而作的回向,也可以叫三輪體空的回向。所以,如果道友們有大圓滿或大手印的境界,就應安住在這樣的境界而作回向。

以前,阿底峽尊者還說:能回向者、所回向的對境以及回向的善根三者,都以如夢如幻的方式來作回向的話,這也可以說是三輪體空的回向。所以,我們平時也可以這種方式來作回向。

當然,以上三種回向方式對很多人來講都很困難,因為這必須以真實或相似的般若智慧攝持。如果不能做到這樣,那最好以世俗菩提心攝持而作回向,即:為自他一切眾生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而回向,願一切眾生獲得佛果,在未證佛果之間願他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也是隨同三世諸佛而作回向。對廣大佛友來講,可能這種回向方法最為普遍適用。但很多人在做完善法後,往往願自己身體健康、願親戚朋友快樂幸福……當然這並不是說,完全不能為自己和親人回向,比如在親人生病時,我們也可為他們專門念經回向;但平時作回向時,一定要緣一切眾生,暫時願他們離開輪回的痛苦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享受大乘法藏,究竟願他們成就佛果。如果在回向時非要帶上自己和親人,那也應這樣回向: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以此功德願自己與所有親人早日成佛。

當然,若能隨學普賢十大願中的第十大願——普皆回向而作回向,這也是隨同三世諸佛而作回向。或者在心裏面觀想:三世諸佛怎麼樣回向,我也如是回向,這也算隨同三世諸佛而作回向。總之,三世諸佛如何回向,我們亦應如是回向,這非常重要。

另外在回向時,也必須念誦回向偈或大願文來印持。如果有時間,就應念《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華嚴經·金剛幢菩薩十回向品》、《入菩薩行論·回向品》、《極樂願文》等大願文;如果沒有時間,則應念一些簡短的偈頌來作回向,如: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有海諸有情。或者念: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等等。

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中說:回向文應當是一地以上菩薩所說的成實語,而不能是隨隨便便而作的一般回向文,因此我們也應念誦聖者所造的回向文。法王如意寶也經常教誡大家:一定要念聖者所造的回向文,因為念凡夫人造的回向文不一定能起到什麼作用。所以,所念誦的回向偈一定要有選擇。

下面以竅訣的方式對以上所講的三殊勝作一歸納。總之,在剛開始聽法時就要想,今天不是為自己而聞法,而是為一切眾生的利益而聞法;中間也要以無有散亂之心專注諦聽法義,不能東張西望,也不能心思散亂;最後還要思維,聞法所得的善根回向給一切有情,願他們獲得佛陀的果位。

不但聞法要以三殊勝攝持,修加行也應如此,即:剛開始要發菩提心,不能為自己健康發財而修加行,應為一切眾生的利益而修加行;中間磕頭、念皈依偈等時,心也要儘量專注;最後將善根回向大菩提。不僅如此,在行持一切善法時皆應以三殊勝攝持。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雲:雲何少施功德多耶?以方便力少分佈施回向發願,與一切眾生同證無上正等菩提,以是功德無量無邊,猶如少雲漸遍世界。這裏的方便指發心,然後再以回向發願印持,也即願與一切眾生共同成就佛果;若能如是而行,少分佈施所得的功德也無量無邊,就像少量的雲會逐漸遍滿整個虛空一樣。可見,大家都應以三殊勝來攝持一切善法,這非常關鍵。

如果在做善法時,最初能發菩提心,中間一心專注,最後作殊勝回向,那麼這個善根生生世世都不會毀壞。比如,我今天以三殊勝攝持做了一個小時善法,雖然一百劫後我有可能變成旁生,但往昔的善根卻仍然存在。其實,這樣的道理是佛陀以金剛語宣說的,故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認。相反,如果沒有以三殊勝攝持,那就不好說。表面上看,他一輩子都在學習佛法,每天都在念阿彌陀佛,甚至連喉嚨也念破了;但由於沒有以三殊勝攝持,當後來產生嗔恨心時,阿賴耶上積累的善根也會被徹底摧毀。可見這樣的修行方法,任何修行人都不能缺少。所以大家一定要將這樣的竅訣運用在生活中,如果能運用,那就能帶來無窮無盡的利益。
如果沒有以三殊勝攝持,那無論行持任何善法也不可能趣入大乘道。大家都希望自己趣入大乘道,也希望自己所積的善根成為大乘善根,或成佛的資糧,但能否如願以償,這完全取決於是否具足三殊勝。如果沒有三殊勝,即使表面上做再大的善法,也不可能真正趣入大乘道。但在實際生活中,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三殊勝呢?可以說非常稀少。所以希望大家,今後不管修任何法都必須具足三殊勝。

三殊勝中,正行無緣有不同的解釋方法。嚴格來講,真正的正行無緣殊勝是指平等安住於止觀實義中,也即入定於遠離一切戲論的境界,或真如實相當中。但在這裏,作者對正行無緣的定義比較容易行持,即:所謂正行無緣,就是在行持善法時一心專注善法,心不往外散亂。這樣每個人都能做到三殊勝,否則凡夫人要真正安住現空雙運的境界,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以上聞法方式已宣講完畢。當然,在宣講聞法方式時,也可根據時間、聞法意樂等具體情況,相應引用《華嚴經》、《賢愚經》、《大圓滿前行》、《入行論廣釋》等經論中所講到的內容來作適當宣講。在藏地,一般極樂法會要舉辦多日,若是這樣,那以上內容就需要在一天之內講完。而且,這裏面所引用的教證都很簡潔明瞭,並非特別複雜,但為了讓大家都能理解句義,在以後傳講時也一定要講清楚。

以前舉辦極樂法會的時候,有一位法師給老鄉傳法,他引用的教證都很深。後來法王批評說:在老鄉面前不要引用因明、中觀的教證,他們不可能聽得懂三相推理。今年開極樂法會時,學院安排了一些法師給老鄉講經說法。很多法師都講得簡明易懂,這非常好,因為參加極樂法會的老鄉水準都不是很高。但有一位法師講得很深,如果這樣講,那聽者就不一定能接受。

講經說法要應機,我們此次傳講《藏傳淨土法》,用的都是簡單易懂的語言,但所講的內容很多都是修行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關鍵性問題。拿現在正在講的三殊勝來說,雖然漢地學淨土法門的人非常多,但很多人都忽視了發菩提心,如果大家都能抓住機遇,相信通過這次學習,很多念佛人都會重視發菩提心,再也不會為了個人安樂而求生淨土,一定會以利益眾生的心來念佛。若能這樣,那大家就得到了真實的利益。

所以大家以後在宣講淨土法門時,也要再三強調發菩提心,以讓人們徹底明白並生起定解,這一點至為關鍵,因為這也是往生極樂世界的第三因。在喇拉曲智仁波切住世的時代,藏地盛行大乘佛法,而且當時華智仁波切、麥彭仁波切等高僧大德的影響也非常大,所以當時藏地學淨土法的人,基本上都發了菩提心。既然當時作者都需要再三強調發菩提心,那我們現在就更要強調發菩提心了。

所以,今後在遇到一些念佛的老菩薩時,也要給他們宣講菩提心的道理。當然,我們沒有必要給他們宣講複雜的概念,像菩提心的分類、辯論等,因為他們不一定能懂;但像念佛不應為自己、而應為一切眾生,這樣的道理誰都會懂。如果大家都能這樣廣為宣導,相信很多佛教徒的相續一定會有所轉變,這樣他們的善根也會成為大乘的善根。否則,僅僅為自己念佛,這種善根就不可能成為大乘的善根。所以希望通過這次學習,每個人都要認識到:學淨土法一定要發菩提心。不但自己要生起這樣的定解,而且還應讓更多人都懂得這個道理。

有些人可能會想:有些老太太並沒有發菩提心,但她們也往生了,所以修淨土法不一定需要發菩提心。其實我們根本不能斷定她們沒有發菩提心,因為按照有關經論的觀點,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必須具足菩提心,至於如何具足菩提心,則有不同情況:有些人因前世修學大乘的緣故,天生就具足菩提心;有些人依靠善知識的威力來具足菩提心,等等。

至於正行無緣殊勝與結行回向殊勝,也應引起重視,否則即使前面發了菩提心,但後來也成了有頭無身或有頭無尾,那所行持的善法自然就不圓滿。

下麵講暫停偈:

發心無緣回向三殊勝,一次萌生獲得勝福德,相續生起能夠得佛果,祝願成就佛喜此善道。意謂:加行發心、正行無緣、結行回向三殊勝,一次萌生也能獲得無邊福德,如果相續不斷地生起,那就能夠獲得佛陀的果位,所以作者懇切祝願各位都能成就佛陀所歡喜的三殊勝善道。通過前面的學習,相信大家都已清楚,一刹那間生起菩提心或空性見的功德也不可思議。所以我們祈願十方諸佛菩薩加持不具足三殊勝者,都能生起三殊勝;已具足三殊勝者,皆能永遠不離開三殊勝。

聽聞一句亦示取捨理,倘若實修則遣意黑暗,利樂源泉教法與證法,願能恒時講聞祈加持。意謂:僅僅聽聞一兩句佛法,也能明示善惡取捨之理,如果實地修持所聞之法,則能遣除內心無明愚癡的黑暗,所以一切利樂的源泉就是教法和證法,故至誠祈禱上師三寶加持能恒時講聞這樣的佛法。

大家都知道,佛法能明示取捨,它可遣愚癡黑暗,它是暫時、究竟安樂的源泉,所以衷心願它于十方世界興盛,一切眾生都有恆時講聞的殊勝機緣。如《入行論·回向品》雲:願諸伽藍寺,講誦以興盛……願除苦良藥,一切安樂源,教法伴利敬,長久住世間!同時也祈禱十方諸佛菩薩加持一切眾生,願他們生生世世不離佛法的光明,願他們都能在取捨因果的基礎上如理修行,最後順利抵達解脫的寶洲!
好,今天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第十一課

思考題

1.《極樂願文》是一部什麼樣的法?
2.我們應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它?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接下來我們共同學習《藏傳淨土法》,前面已經講了聞法的方式,從今天開始宣講所講之法。
甲二(所講之法)分二:一、以令生歡喜勸勉修法;二、真實宣說論義。
乙一、以令生歡喜勸勉修法:
其實,下面這二三個頌詞屬於《極樂願文》的小字部分,它主要宣講了本願文的殊勝功德,以及勸勉後人修持等內容,在平時念誦時不用念,應從唉瑪吙開始念誦。

此乃我所修持法,思維饒益多眾生,

手雖痛卻勤書寫,若有欲抄者應借。

此《極樂願文》是喬美我自己所修持的法要。我首先以想利益或多或少眾生的發心作為前提,在撰寫這部《極樂願文》期間,儘管手十分疼痛但我一直勤奮書寫,現今已經圓滿完成。因此,僅以文字也必定能饒益他眾。倘若別人想要謄抄此文,應當借與他。
在藏傳佛教歷史上,喬美仁波切乃精通眾多宗派的一代高僧,他的地位與漢傳佛教的六祖慧能大師或智者大師相當。在藏地無數高僧大德中,他所造的修法儀軌和實修竅訣極其殊勝,其成就的故事以及對各教各派圓融無違的智慧等方面非常有名,可以說他的歷史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上師如意寶曾說,喬美仁波切是得地以上大成就者的緣故,他所說的金剛語,哪怕是片言隻字,或者一個簡單的偈頌,在各教派都能受到極大的重視,且能饒益無量無邊的眾生。
喬美仁波切在頌詞中說,《極樂願文》是我所修持的法要。確實,古代修行人與現代很多人都不一樣,他們有自己終身最主要的修法,而現代大多數人每天都吃吃喝喝、得過且過,好像只要把日子混過去了就行。在具有重大意義的修持佛法上,絕大多數現代人都沒有頭腦,而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分別念卻不斷湧現;古代修行人完全不同,他們行住坐臥都安住于修行的境界當中,有些以自他交換為主修行,有些觀修空性,總之始終不離修持佛法。的確,這非常值得隨學。
喬美仁波切還說,這部《極樂願文》,我是以饒益眾生的發心撰寫的。正因為發心至誠的緣故,《極樂願文》從問世以來,就得到了廣泛弘揚。在這一點上,它跟漢地的《六祖壇經》極為相似,因六祖不共願力的加持,《壇經》與漢地眾多大德的著述完全不同,它受到了無數人的尊崇。同樣,以尊者不共發心之力,它也從無數藏地論典中脫穎而出,其流傳範圍極其廣遠。以前藏地非常閉塞,就是藏民族內部之間的溝通也非常困難,但在那樣的情況下,《極樂願文》也傳播到了千家萬戶;可以說,上至高僧大德,下至農夫牧民,沒有一個人不念誦這樣的願文。如今,《極樂願文》已被翻譯成各種文字,在東西方各個國家得到了極廣泛的弘揚。所以我們能學習這樣的論典,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
那作者為什麼說自己手痛呢?據相關歷史記載,喬美仁波切曾在上師面前燃指供佛,當時上師問他:你有沒有無我的境界?如果沒有,燃指時很可能會產生後悔心。喬美仁波切回答說:雖然沒有無我的境界,但一緣禪定還是有的,安住在這樣的境界中燃指的話,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困難。後來在燃指的過程中,喬美仁波切自始至終都安住於靜慮中,並未產生疼痛感,也未產生後悔心。但據說,因為藏地高原氣候極為特殊的原因,他落下了手痛的後遺症。從此之後,喬美仁波切就很少親自動筆寫書,其著名的《山法》就是一位名叫尊哲桑波的弟子代筆的;但從手雖痛卻勤書寫來看,《極樂願文》確為喬美仁波切親自書寫。不過這幾個頌詞應該是在《極樂願文》寫完後,作者才加上去的,因為喇拉曲智仁波切在《大疏》中說現今已經圓滿完成,所以可以這樣推斷。
喬美仁波切雖然是大成就者,但在顯現上仍有疼痛感,他的《密傳》中還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一次,他為了避免晚上修法時打瞌睡,於是索性坐在一個高高的凳子上,雖然暫時奏效,但由於連續幾天沒有睡覺,最後實在抵擋不住濃濃的倦意,終於從凳子上摔了下來,頭撞在床角上,痛得要命,這下想睡也睡不著了。可見在顯現上,大成就者也會像普通人一樣生活。
下麵再講一則尊者孝順母親的公案。據說喬美仁波切的母親脾氣特別不好,她經常對周圍的僧人破口大駡,給僧眾帶來了很多麻煩。很多喇嘛向仁波切建議,讓他把母親安置在山下的居士林,但仁波切始終沒有答應,他考慮:如果把母親安置到居士林,她年紀這麼大了,恐怕很難照料自己;如果安排保姆,她們之間的關係又不一定處得好。所以最終還是讓討厭的媽媽呆在自己身邊。
平凡中孕育著偉大,雖然尊者在顯現上與一般人差不多,但實際上他是真正的大成就者,他的願力極其廣大,所以僅以《極樂願文》的文字,也可饒益無量無邊的眾生。因此喬美仁波切教誡我們,如果有人要借《極樂願文》抄寫,那就不要吝嗇,應慷慨地借給他。
一般來講,藏地很多古人都很執著法本,擔心別人會把書弄丟或不愛惜,所以不願意借人。學院有些老喇嘛也是這樣,鍋碗瓢盆都可以借,但書絕對不能借。以前有一位老堪布有一本書,我很想借來看,但求了好幾次他都不答應。後來他也圓寂了,我書也沒借成,真有點可惜。作者要求後人應將書借給他人抄寫,作為現代人的我們,也應儘量把書借給別人閱讀。
記得在讀中學時,我有一本《極樂願文》,在當時來講這極為珍貴。因為,如果現在需要法本,那就可以通過種種途徑來得到,而當時只能依靠手抄。但當部分老師和同學向我借的時候,我都一一答應,因為喬美仁波切說了:若有欲抄者應借。但自己內心卻很擔心,他會不會很久不還回來?
當然,因為古時候想得到法本很多都要通過抄寫,再加上以前的人對法本比較吝嗇,很不願意借給他人,所以很多法寶都未得到廣泛弘揚。正因如此,在個別人的家裏或寺院當中,就存有一代一代保存下來的極為罕見的法寶,但只有一本兩本,除此之外整個世界都沒有。鑒於這種情況,這幾年以來,我們在藏地各個地方到處都去打聽,以期一些有價值的法寶,能重新散發出它們的光芒,當然也的確找到了一些著名上師的文集。據說最近在一個寺院當中,就找到了很多非常珍貴的書籍,其中有與無垢光尊者、麥彭仁波切和華智仁波切同時代的很多修行人的傳記和竅訣,還有喬美仁波切關於往生極樂世界的竅訣性教言,等等。可見這項工作非常有意義。
雖然以前的人顯現上比較吝嗇,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他們對法本都很珍惜;但現在的人就不是這樣了,可能是法本太多了的原因,很多人並不愛重法本。所以有時候看,科學發達也有其弊。以前的人把幾百頁甚至上千頁的書,全部認認真真一字一句地抄下來,自然他就會非常重視。而現在,用電腦排好版後,幾千本書一兩天就可以從工廠裏印出來,這樣的話,一個人擁有幾百本書也很容易。但此時可能就不知道法本的珍貴了,也自然不會生起愛重之心,這就不太好。
當然,現在我們也很幸運,因為不但自己能獲得極為難得的法寶,而且還能以之與人廣結善緣,讓佛法得到廣泛弘揚。如果我們能把《極樂願文》做成小冊,讓有緣眾生念誦、學習,那這就是若有欲抄者應借的具體落實。我堅信,依靠作者不可思議的加持,《極樂願文》在我們這一代,乃至未來的世世代代當中,都能得到極廣泛的弘揚。
對在座的每一位佛教徒來講,大家都有行持和弘揚本法的責任。當然我這樣說,並不是因為我是傳法者,所以想叫大家和我一起將這個法弘揚出去;而是因為,這個法就像《金剛經》和《心經》那樣殊勝,它能讓結緣眾生從不同途徑獲得真實利益。所以在因緣具足時,我們一定要把它印出來與眾生廣結善緣。
對我個人而言,我不但從小就與《極樂願文》有非常殊勝的因緣,而且它還是我終生最主要的修法之一,雖然修得很差,但很羡慕、也很有信心。由於受家庭的影響,我從小就有往生極樂世界的強烈信心與意樂,這也深深影響了我的一生。母親學佛的心很虔誠,她很小的時候每天都不斷念誦《極樂願文》,到目前為止也從未間斷過,每天都要念一遍、兩遍。而我能在不識字的時候就背下《極樂願文》,這也要歸功於母親。記得很小的時候,母親每日早起後與晚睡前都要念誦《極樂願文》,再加上母親經常教我,所以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能背誦。因為母親是文盲,當時自己也不認識藏文字,所以有些發音不太准,後來在學校學了藏文之後,才知道有些發音需要改正過來,但我深深感念母親的恩德。不過當時自己對往生極樂世界的認識並不是很清楚,認為極樂世界是天堂,我要往生這樣的天堂。記得在初中畢業的同學會上,我也給很多同學講了極樂世界的功德,但是那個時候自己對佛教的理解很膚淺,把極樂世界當作天堂,希望大家都能到天堂去見阿彌陀佛。不過有時候這樣說也未嘗不可。
當然,能從小培養往生極樂世界的信願,那是最好不過的事;如若不能,也不要把它當作老年人的修法。在漢傳佛教中,可能有人有這樣的想法:年輕人應好好研究佛經,到老年的時候才念佛。其實這完全錯誤。可能就是這種觀點作祟,以致漢地很多人對培養小孩往生極樂世界的信願並不是很重視,其實越小的時候能憶念阿彌陀佛,其所獲得的利益也越大。所以大家在以後推廣的時候,再不要強分男女老少,應該普遍讓所有有緣信眾接受,因為在末法時代,淨土法門是最能讓人獲得真實利益的法門。法王如意寶曾說:在末法時代,有兩種法最能讓眾生得到無窮利益,第一是往生淨土法,第二是密法。淨土法門的化機極廣,不論根機利鈍,大家都能接受;而末法時代的眾生煩惱極為熾盛,此時密法的加持也越大,因此現在密法也得到了極廣泛的弘揚。
如今,世界各國都有很多人在學習密法,人們的信心也極為強烈。在西方國家,藏密仍在不斷升溫;在漢地,很多人都視藏密為終身依處。密法之所以能感動這麼多眾生的心,完全是它不可思議的加持所致。如果密法像氣功一樣,那也不可能出現這樣的盛況。在一段時間內,氣功特別流行,成千上萬的人都加入了這個行列,但兩三年後就再也無人問津了。而密法完全不是這樣,在諸多大德的發願力與眾生善根力的聚合下,如今密法在世界各國得到了極廣泛的弘揚,修學者日益增多,無數眾生都得到了真實的利益。
大家都清楚,現在淨土法門的因緣非常殊勝。不信佛教則已,若信佛教則幾乎沒有人不接受,可見修學淨土法門的人非常多。正因如此,現在就是弘揚淨土法門的大好時機,所以我們應該一邊修持、一邊弘揚,這非常重要。

無有勝此之功德,無有更深之教言,

乃是吾之根本法,精進修持勿捨棄。

這部論典中,著重宣說了大乘經藏之密意——往生極樂世界的四因,再沒有比這更殊勝的功德。這是因易修、果易成之法,是包括凡夫在內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捷道,在顯宗道中無有比此更甚深的教言,因而也是喬美我自己的根本修法,同時奉勸具有緣分的其他所化眾生也隨力精進修持、不要棄之一旁。
如果我們能真正了知往生四因,並如理如法地修持,那決定能遠離輪回的苦海,順利前往極樂世界;而本論詳細闡述了往生四因,故再也沒有比這更殊勝的功德了。所以,若能聽聞、傳講、修持本論,其功德利益不可思議,故在座的各位因緣非常殊勝。但世人非常顛倒,他們認為考上名牌大學、找一個好工作、成為大老闆才有意義,其實這些都如夢幻般無有實義,若能依淨土法門永舍天靈蓋,即永遠脫離輪回,這才真正有價值。
其實,無論我們能活多少歲,人生都非常短暫。在現實生活中,人能活到六七十歲就非常不錯了,活到八九十歲的人則極為罕見,所以在短暫的人生中,大家對未來的修行一定要有安排。喬美仁波切在《密傳》中說:現如今我52歲了,人生的上半生已經悄然流逝。在下半生中,對於專修大手印與大圓滿圓融的殊勝修行,我充滿了堅不可摧的無比信心!那我們是否想過:我現在已活了多少年?未來還能活多少年?以後應怎樣度過?就像一個人在離開某地時,他一定會為下一站做準備一樣;同樣,既然我們明知人生苦短,那為什麼不考慮考慮來世呢?我自己的確是這樣的:現在已經四十多歲,剩下的時間不多了,應該為來世做準備了,會這樣思考。其實人生就像一場夢,非常容易破滅,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想自己還能活很久,一定要儘快為來世做準備,這非常重要。
而離開人間時,錢財、親友、名聲等都帶不走,唯一的依靠唯有正法。《教王經》亦雲:唯有佈施、苦行、正法可為助伴,除正法外無餘依處,無餘怙主,無餘救助。對大多數人來講,臨終時最有用的就是淨土法門,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修持。雖然法王如意寶以前也為我們宣講過極殊勝的淨土教言,但很多人都忙於瑣事,一直沒有下工夫真正實修,這非常可惜。因此通過這次學習,希望大家都能在淨土法門上下一番工夫,我相信只要好好修行,每個人都能往生極樂世界,因為我們現在已經擁有往生的捷道——宣說往生四因之《極樂願文》。此法非常殊勝,它是因易修(修持往生四因即可)、果易成(如法而修決定往生)之法;又因為它著重宣講了往生四因這一大乘經藏密意的緣故,在顯宗當中再也沒有比此更甚深的教言了,所以我們也應隨學作者,將此法作為自己的根本修法再再修持,而不應將它束之高閣。
的確,在眾多法門中淨土法門倍受稱揚。喬美仁波切在《選擇清淨刹土的竅訣》中說:有些佛刹雖然具足功德,但凡夫很難往生;有些佛刹雖然容易往生,但並沒有特別的功德;在所有佛刹中,極樂世界是最殊勝、最容易往生的。《宋高僧傳》也記載:從前,淨宗四祖法照大師在齋堂喝粥時,忽然在缽盂中見到五台聖境。後來大師以此因緣前往五臺山,在竹林寺見到了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大師問二大菩薩:末法時代,凡夫人修持什麼法門最切中關要?希望大聖斷除我的疑網。文殊菩薩回答說:汝今念佛,今正是時……故知念佛諸法之王,汝當常念無上法王令無休息。正因如此,在現實生活中念佛往生的人也層出不窮。
漢地有這樣一則公案:在明代時,湖南衡陽有一姓王的鐵匠,一家四口都靠打鐵維生,活得非常艱辛。他常常感歎:人生實在痛苦,不知何時才能獲得快樂!一天有一位行腳僧路過,他問僧人:有沒有既不花錢,也不妨礙打鐵,還能離苦得樂的方法?僧人勸他:如果你不停地念阿彌陀佛,將來往生極樂世界就沒有痛苦了。他聽了之後很有信心,從此邊打鐵邊念佛。推風箱時,推一次風箱念一句佛;打鐵時,打一錘念一句。他的妻子說:站在爐邊已經夠熱的了,打鐵也夠累的了,你還要念佛號,會把人累壞的!他回答說:平時在爐邊很熱,念佛後反而清涼;平時打鐵腰酸背痛,念佛後反而輕鬆,而且晚上睡覺也很好。一天鐵匠對妻子說:我要回家了。妻子不解:這不是你的家嗎?他說:回極樂世界去。然後口說一偈:叮叮噹當,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說完便站著往生了。
但現在有些人分別念很重,他們不相信即生往生極樂世界,認為不可能這樣快就擺脫輪回。其實這個道理並不難理解,就像只要能具足護照等因緣,雖然今天身在中國,但明天就能到達美國一樣;同樣的道理,只要具足必要的條件,這完全可以成為現實。因為,阿彌陀佛往昔曾發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可見,誰能具足這樣的條件誰就能往生,誰就能擺脫輪回。
有些人雖然承認念佛可以即生解脫,但卻不承認依靠密法能快速獲得成就,其實這兩者的道理完全相同。以前有人向我發問:聽說密宗有即生成佛,業力深重的人怎麼可能即生成佛?我開玩笑說:聽說淨土宗是即生往生,業力深重的人怎麼可能即生往生?實際上只要有信心,即生成佛和即生往生都可以實現。
現在有些人說:《藏傳淨土法》是顯宗的法,我可以接受;而《大圓滿前行》是密法,所以我不能報前行班,否則師父不高興。但不知他們是否清楚,譭謗正法的人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著重修密法的人也不能譭謗、捨棄顯宗法,著重修持顯宗法的人也不要捨棄、譭謗密法,因為它們根本不相違。

此屬顯宗法要故,未得傳承亦可誦。

由於此願文屬於顯宗的法要,因此沒有獲得過傳承、會讀誦之人也可閱誦,並且有極大功德,更何況說得受傳承實修呢?
一般來講,密法必須通過灌頂,或得到傳承之後才可念修;而顯宗法,即使沒有傳承也可念修,當然有傳承,念修的功德會更大。在藏地,很多人都有《極樂願文》的傳承,因為開極樂法會時,一般上師都要給大家念一遍《極樂願文》。關於本法的傳承,我在很多上師前都得過,可以說傳承極為清淨。
前兩天,我在家鄉組織了兩百多位元年輕人學佛,他們基本上是文盲,所以我也安排了幾位僧人教他們藏文,同時還要求他們把《極樂願文》背下來,現在看來效果非常不錯。如果年輕時能背下來,那一輩子都能用得上,因為在藏地,開極樂法會時要念《極樂願文》,平時每天晚上一家人也要一起念誦。如果誰不會念誦,那就非常可憐,因為他在一輩子當中將很難參加任何集體的共修。
在漢地,今後我也想聯繫一些老師,讓他們講《極樂願文》。也希望在因緣成熟時,大家能廣泛翻印《極樂願文》與人結緣。可能有緣的人通過這一本書,就會對佛法有所領悟。即使是一個過路人,如能讓他翻翻《極樂願文》,很有可能他的善根就會萌發。阿瓊堪布在讀《大般若經》時,憑以幻對幻起執著一句,也體會到了一切顯現皆如夢幻般無實;以此修持後,最後也泯滅了對萬法的實執。所以與眾生廣結善緣非常有必要。當然如果是邪見者,那法本也不一定能度化他,即使佛陀親自降臨,也不一定能起作用。
在此我也奉勸大家,一定要精進修持《極樂願文》,千萬不要將它塵封起來。因為喬美仁波切也說了,這部論典只是將《彌陀經》、《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經》等顯宗經典的內容,以頌詞的形式彙集成願文,並無有自己杜撰之詞。其實,即使有他的語言也沒關係,因為喬美仁波切是真正的大成就者,故他所說的語言就是金剛語。上師如意寶曾說:喬美仁波切給別人加持時,讓人眼睛複明,別人的眼就能立即重見光明;願別人的病馬上消失,他人的病就會當即痊癒,等等,有很多得地的相。故大家務必珍惜。
《寶性論》亦雲:何人一心為佛法,無有散亂而宣說,相合獲得解脫道,當如佛語作頂戴。意謂:何人一心為了佛法,以斷除世間八法的清淨意樂宣說符合解脫道的教言,那我們就應像對待佛語那樣,恭敬頂戴他所說的話。
按《現觀莊嚴論》的觀點,成佛的究竟目的並不是為了自己獲得涅槃,而是為了利益眾生。既然諸佛菩薩的事業唯一是饒益他眾,那我們就應將利他的補特伽羅作真佛想。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不管他是什麼身份,只要他一心一意利益眾生,並沒有任何私人的事情,那我們就應對他作真佛想。上師如意寶與印藏漢歷代大德都是這樣,他們與世人完全不相同,毫無私欲之心,直接間接都在利益眾生,所以我們應將他們當作佛陀的真實化身。不僅如此,我們還應如佛語般頂戴他們宣說的相合解脫道的教言,而對具有廣大利生作用的此願文,我們也應如佛語一樣聽聞、修持。
噶當派有這樣的教言:只要符合佛語,就應一概接受;如果不符合佛語,則不能接受。有人雖然有法師的名號,但如果他說的話與經論的意義相違,那我們也不應聽從;相反,即使是乞丐,如果他能宣講真正的佛法,那我們也要接受。這部願文,喬美仁波切沒有摻雜任何私人的目的,完全是為了眾生的利益而宣說,它的內容完全符合解脫道,因此我們應該像《阿彌陀經》和《般若攝頌》那樣來對待它。
另外,大家對佛法也不要有民族、地域和教派的分別。不能因為《極樂願文》的作者是藏族人,而我是漢族人,所以我不修學它。其實,這些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到真正的竅訣。不管是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還是南傳佛教,只要有離苦得樂的竅訣,我們就應接受。作為藏傳佛教的修行人,我多年來一直在向漢傳佛教和南傳佛教學習,我這樣做,並不是因為對自己的教派不滿意,而是因為在其他教派中,確實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所以大家再不要分別:喬美仁波切是什麼民族、他出生在什麼家庭……只要他的教言符合解脫道,對眾生真正有利,我們就應好好聞思修持,這樣做對自己只會有利益,因為它確實是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最佳助緣。
好,今天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第十二課

思考題

1.往生極樂世界的四種因是什麼?對此請談談你的感想。
2.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非常稀有?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我們共同學習真實論義。
乙二(真實宣說論義)分三:一、廣說修持往生極樂世界之四因;二、以宣說持佛號之功德而結尾;三、發願順緣——以諦實語、陀羅尼咒加持。
丙一分四:一、明觀福田;二、積資淨障;三、發菩提心;四、發清淨願。
其實,明觀福田、積資淨障、發菩提心、發清淨願就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四種因,對於修學淨土法門的人來講,這四因必須了達並再再修持,否則很難往生。雖然我們並不否認,個別眾生可通過特殊的因緣來往生,但一般來講大多數眾生皆應具足四因,因為這在佛經中有明顯宣說。
現在漢傳淨土宗非常興盛,在漢地為主的世界各個地方,有許多人都在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極為值得隨喜的事情。但希望大家在念佛時,不要忽視往生極樂世界的四種因。實際上,這四因在漢傳淨土宗的實際修持中也具足,只不過沒有這樣明確歸納而已。比如,邊觀想邊念佛等,其實明觀福田已經具足;在作早晚功課時,要供佛、拜佛,有的還要念懺悔文,這樣積資淨障也已具足;除了對大乘佛教一無所知的人以外,大多數念佛的人都會發菩提心,不可能為了自己而念佛,這樣發菩提心也已具足;很多念佛人都念《普賢行願品》和各種淨土願文,就是在《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中也有發願的方法,這樣發清淨願也已具足。可見修學淨土法門的人,唯一修持的就是這四種因。對藏地高僧大德來講,不管是他們自己修行還是為別人講經說法,都非常重視這四種因。當然我也非常希望,所有修學淨土法門的佛友,都應好好修積這四種因。
其實,淨土法門不僅是解脫的妙道,還是對治心理疾病的妙藥。我經常想,不管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不念佛的人都很可憐。為什麼呢?因為按照心理學的觀點,沒有歸宿感的人壽命不會長,而且心理也不健康。如果大家都能修學淨土法門,好好念佛,那我們就會生活在陽光當中,這樣就會過得心安理得。但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不念佛,甚至很多老人也不念佛,他們天天指望子女前來看望自己。在現代社會,因各種原因,子女很少經常看望父母,於是他們又非常失落:我老了,所有人都不管我了……經常怨天尤人,內心非常痛苦。如果他們都能像藏地老人那樣念佛,那精神上就會有歸宿,自然心裏也就沒有這樣的波瀾。
在藏地99%的人都念佛,在我的記憶中,凡是見過的藏族老人沒有一個不念佛。很多藏地老人都不喜歡子女常來看望自己,因為他們害怕子女打擾自己念佛,比如自己每天要念兩萬遍佛號,如果子女來了,就不得不陪他們聊天,這樣佛號就不一定念得完。所以很多老人都要求子女別來看自己,只要定期送點食物就行,甚至送完食物也要趕緊離開。而漢地,很多老人終日都茫然地等待著。如果他們能念佛,每天都在清淨的念佛聲中度過,那心裏就會非常清涼,自然臨終時也會很安詳。可見,念不念佛差別非常大。
如果一個人不念佛、不求生淨土,那說明他還覺得娑婆世界很快樂,也即沒有厭離心。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如今物質如是豐富,科學還在不斷進步,我們的生活確實非常幸福!我認識一位元小領導,他吃得胖乎乎的,經常穿著名牌服裝,脖子上掛著長長的領帶,他自我感覺很不錯,他說:現在已經到了小康社會,生活過得如是快樂……”我說:你現在是很快樂,但死亡的時候,就不一定能這麼快樂。雖然很多世間人都不願聽到死亡這個詞,但真正面對死亡時,他們又束手無策。既然如此,那我們為什麼不為死亡多準備準備呢?
請看:一位管理百萬、千萬人的市長,他臨死的表現也極其痛苦;而無依無靠的念佛老人,他在臨死時卻異常安詳。面對醫生的死亡判決書,很多領導和老闆都特別痛苦,他們非常想多活一段時間,哪怕是一個小時,甚至一刻鐘;可是念佛的人並不是這樣,與其選擇在醫生的搶救下死去,還不如回到家裏好好念佛等待往生。可見,在面對衰老和死亡等問題上,念佛的人往往有不同于世人的一份從容與自在。但又有幾人會向念佛的老人投去注視、關注以及效仿的目光呢?
相比知識份子,很多念佛老人都沒有太高的文化,但他們依靠淨土法門,卻獲得了不怕病、不怕老、不怕死的境界;而那些講得天花亂墜、頭頭是道的講師、教授又如何呢?在面對生老死病時,他們依然手忙腳亂。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何去何從?
當然我們這樣說,並不是因為自己是佛教徒,所以要自贊毀他;而是想從客觀公正的角度,簡單列舉生活的真實現象,以讓大家明白學佛、念佛的重要性。當然上面舉的例子,著重講了對今世的利益,其實學佛、念佛對來世的利益更不可言喻。哪怕即生當中只念一句佛,或者磕一個頭,若能以發心和回向來攝持,那功德利益也不可限量。
在明白了學佛、念佛的重要性後,我們也不能拋開教證、理證盲目念佛,而應按佛在經裏面所講的道理來作實際修持,這樣才能保證我們順利往生極樂世界。
《阿彌陀經》雲:阿難,任何眾生若能再三觀想彼如來,積累諸多無量善根,發菩提心圓滿回向,發願往生彼佛刹土,則其臨命終時,善逝、出有壞、圓滿正等覺阿彌陀佛為數多比丘眾圍繞,現於彼前,垂視而住。彼等現見無量光佛後以極其清淨之心死去,將往生極樂世界。
這裏所引用的經文,是從藏文《阿彌陀經》翻譯出來的,所以在詞句上與漢文不盡相同。雖然存在差別,但並不存在誰對誰錯。這方面的道理,我以前講《淨土教言》時,也給大家作過簡單介紹,想必大家還清楚,這裏不廣說。
這個教證明確宣講了往生極樂世界的四種因和往生時的情況。其中,再三觀想彼如來是明觀福田,積累諸多無量善根是積資淨障,發菩提心圓滿回向是發菩提心,發願往生彼佛刹土是發清淨願。任何眾生若能再三修持這四種因,則彼等在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在眾多比丘眷屬的圍繞下,會現在他們的面前垂視而住;在見到西方三聖及眾多眷屬後,他們都會生起極大的歡喜心,在這種清淨的心態下死去後,彼等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在相關淨土經論中,往生極樂世界的公案不勝枚舉,大多都是沒有斷氣時出現阿彌陀佛,但也有一部分是在死後出現阿彌陀佛。下麵就講一則死後顯現聖像的公案:
在元朝至順年間,杭州一帶連年鬧饑荒,杭州城餓死了很多人。官府命令將屍體全部堆在一個大山坑中,其中有一個老太婆的屍體經過二十多天還沒有腐爛,而且每天都抬來很多新屍體壓在她的屍體上,但第二天她的屍體總是在屍堆的最上面。拖屍體的人覺得很奇怪,於是搜她的身體,發現她的懷中有一個小布囊,裏面貯存有念阿彌陀佛圖三幅。這件事傳到官府後,官府買棺材為之入殮,在焚化時,於煙霧火焰中出現了佛菩薩的像。因為這個原因,當時很多人發心念佛。
對於修持的方法,現在漢地修學淨土的佛友普遍偏重持名,不太強調觀想;但從歷史資料來看,以前漢地淨土宗也有觀想的傳統。中國淨土宗創立於東晉,在廬山東林寺,慧遠大師與高僧名士123人共同結為白蓮社,精修淨土法門。後來慧遠大師被後人奉為淨土宗初祖,東林寺也成為淨土宗的祖庭。當時就是以觀想來修持淨土法。到了唐代,道綽大師和善導大師極力提倡持名念佛,由於他們的影響,唐代以後,漢地都以念佛作為修行淨土的正行,而觀想則不太強調。
當然,漢地如是盛行持名念佛,這也離不開諸佛菩薩的加持。下麵講一則公案:據《宋高僧傳》記載,唐代慧日大師前往印度朝禮,當時在北印度有一座山,山間有觀世音菩薩像,有誠心祈禱者,每見菩薩現身。大師在聖像前虔心祈禱,希望觀音菩薩能指點一條解脫之道。後來觀世音菩薩顯現金身,伸出右手為大師摩頂,並告訴他:如果你想弘揚佛法,自利利他,應當念誦阿彌陀佛,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將來往生極樂世界後,就能見到阿彌陀佛和我。你要知道,在一切修行法門中,念佛法門最殊勝。後來,慧日大師回國後大弘淨土法門。
以種種因緣,漢地念佛法門非常興盛,以致很多人都用家家阿彌陀來褒贊它。其實,這樣的傳統非常好,大家應繼續發揚。但也要注意兩點:一、念佛時不要摻雜自私自利的念頭,不應僅為自己快樂而求生淨土;二、念佛的善根要回向給眾生,不要成天為了家人得到世間安樂而作狹隘回向,而應在大願攝持下作廣大回向。
我總覺得藏漢佛教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拿修學淨土法門來講,漢傳佛教的修行人應學習藏傳佛教的發菩提心,藏傳佛教的修行人應學習漢傳佛教的精進念誦。的確我非常佩服漢地有些寺廟,他們日日夜夜精進念佛,從早上四點一直念到晚上十點,整個過程什麼事也沒有,大家都不講話,這非常好!
丁一(明觀福田)分二:一、明觀刹土之相;二、明觀佛及眷屬。
戊一、明觀刹土之相:
唉瑪吙!

自此日落之方向,越過無數眾世界,

稍許上方聖境處,即是清淨極樂刹。

我等肉眼雖未見,自心卻應明然觀。

唉瑪吙是表示奇哉、稀有的語氣詞。作者對什麼感到稀奇呢?對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感到稀奇。
在世間,如果一個人做了一件大事,人們都會覺得很稀有。比如某人原來是一個乞丐,後來他發了財,還辦了一個大企業,這時大家都會交口稱讚:想不到他還能做這麼大的事情,真稀奇!其實若有人真正懂得淨土法門,那就不會覺得這有多麼了不起,因為他知道,再也沒有比阿彌陀佛因地發願,以及所成就的極樂世界更為稀有的事了。
當然,所有修學淨土法門的人,並不一定都有這樣的信念,甚至有些人對這樣的道理還很茫然,那想往生極樂世界也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切欲往生者,皆應了知極樂世界的來源,及其存在之理等內容,這非常關鍵。由於受無神論的影響,以及以前從未好好學習過佛法,所以很多念佛人還在懷疑: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到底存不存在?如果沒有正信,一邊念佛一邊懷疑,那也不可能往生;即使往生,也會包在蓮花苞裏,於五百歲中見不到佛的尊顏。所以,所有修持淨土法門者,都應以邏輯和辯論來遣除懷疑;如果相續中有疑惑,那就必須聞思教理,或者到有智慧的人面前去請教,這極為重要。
下面簡單宣講阿彌陀佛在因地的發願,以及在果地的功德等內容。
往昔無量劫時,世間自在王如來出世,他身邊有一位侍者,名為法藏比丘;因為他是大乘利根者的緣故,他對聖者具有的廣大智慧、正念、證悟、妙智、精進……有勝解信;為了利益無邊眾生,他在佛前發下了殊勝的菩提心。《無量壽經》雲:爾時,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時有國王,聞佛說法,心懷悅豫,尋發無上正真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後來他在佛前發下了四十八願,這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最初發心。
發心之後要創建自己的世界,於是法藏比丘在俱胝年間,聽聞八百一十萬俱胝那由他(也有二百一十億的說法)佛陀的功德,及其刹土圓滿莊嚴,還有環境、大地由什麼形成……,並將所有佛刹合而為一,普皆受持,發廣大願。
當時人壽很長,所以法藏比丘能有這麼長的時間聽聞佛法。相比之下,我們聽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二三年就心生滿足,甚至還認為自己很了不起,這就不應該。為了修建自己的刹土,法藏比丘首先學習並掌握了許多佛刹的狀況,之後攝集所有佛刹的優長,而發願建立自己的刹土,也即具足一切功德、遠離一切過患的極樂世界。可能這有點像學院修大經堂,首先是承諾建造,然後去觀摹藏漢兩地有名的寺院,並在壁畫、結構、佈局等方面學習他們的優長,之後建造一座極具特色的無比莊嚴的大經堂。但是,修一座經堂只需要兩三年時間,而創造一個刹土,需要在數多大劫中積累資糧,可見佛陀為眾生付出了何等代價。
極樂世界無比莊嚴,連大地全都遍佈黃金,而娑婆世界很多眾生都喜歡黃金,連一枚小小的金戒指,或一對小小的金耳環都很看重,可能很多人就不願意留在這個世界。有的人特別喜歡琉璃等珍寶,而極樂世界到處都是,那還有誰不願往生呢?關於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淨土經典有詳述,大家可以參閱,這裏不廣說。但有些人卻像著了魔一樣: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到底存不存在啊?所以,對唯依阿彌陀佛福德力才現前的此刹土,我們一定要有充分認識與瞭解,這樣才能遣除不必要的懷疑。
有些法師雖說阿彌陀佛真實存在,但好像並不瞭解阿彌陀佛,他們說:你們知不知道,阿彌陀佛他老人家非常辛苦,他天天都掛念著我們這些煩惱眾生……”他們把佛陀看作普通人,好像佛陀是一個天天跑來跑去的老和尚,其實並不是這樣。說辛苦,可能在未成佛前有點辛苦,但成佛後一點也不辛苦。因為佛陀往昔所發大願全部已經成就,依靠他的福德力,刹土也已形成,一切眾生只要能如理持名、觀想,皆可自在往生;而且佛陀度化眾生的方式也無有勤作,所以佛陀絕不會因度眾生而感受痛苦。
緊接著講,又過了一恒河沙數阿僧祇劫,此佛刹名為持執大劫,有統治四大部洲的轉輪王輻輪出世,在其他經典此轉輪王叫無諍念國王,他有一千個太子。當時他有一位大臣名叫海塵,在《大悲白蓮花經》中,這位大臣叫寶海,他生下一具相之子,取名為海藏。海藏長大後,對輪回生起厭離心而出家,最後現前了圓滿正等覺果位,佛號寶藏。王臣眾眷屬皆恭敬承侍、供養寶藏佛。經海塵婆羅門——釋迦牟尼佛前世勸請,輻輪王和一千個太子都在寶藏如來前發了菩提心,其中輻輪王在佛前發下了受持清淨刹土的大願。可見道友的勸請非常重要,輻輪王當時已是八地菩薩,按理來講他應該知道去依止寶藏如來,但顯現上也需要海塵的勸請。
寶藏如來對輻輪王授記說:善哉!國王請看,向西方越過十萬俱胝佛刹,有一可堪稱為刹土之王的極妙世界,未來時經過一恒河沙數阿僧祇劫,名為極樂世界,那時你在此成佛,佛號阿彌陀。為他作了明確授記。當然這是八地菩薩所獲得的不退轉授記,也即將來成佛的授記。
當時阿彌陀佛已經證得八地菩薩的果位,本來八地菩薩很快就可以成佛,但他仍在那麼多劫當中沒有成佛,這完全是他的願力所致。後來阿彌陀佛成就一切大願,現前成佛。在此賢劫之前,雖然已經過了十大劫,即成佛以來已過十劫,但這只是極樂刹土的十天。阿彌陀佛如今也是色身住世,且廣為眾生宣講正法。
作者對此感到極為稀有,因為阿彌陀佛最初只是一位世間國王,後來出家發願,經過無量阿僧祇劫積累二資之後,最終成就了無上菩提,而今正以極樂世界無餘陶熔一切眾生。確實非常稀有,因為他並非建立一座工廠或一所學校,而是要創造一個完美的世界,以讓無量眾生在那裏獲得聖果。在有智慧的人看來,這無比稀有,但愚者的品味極為低劣,他們認為只要有錢財、有地位就是好人;確實在當今社會,真正以智慧和悲心作為衡量標準的人已越來越少。
當然以上道理能否接受或認同,這和前世的因緣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如果前世曾經串習過大乘佛法,也即是大乘種性者的話,那一聽到極樂世界的功德,內心就會數數生起歡喜心和信心。如果沒有前世的善緣,多生累世都在三惡趣打滾,那聽到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之後,不但生不起信心,反而會產生邪見。就像藏地的牧民,他們只能理解自己的簡單生活,對現代社會卻一無所知。如果給他們講美國科技如何發達、物質如何豐富,他們根本接受不了。同樣的道理,聞思底子薄、前世今生都沒積下福報、也沒結下善緣,那就很難接受這樣的道理。但每個眾生都具有如來藏,只要具足了因緣,就會顯發本具的智慧和信心,這一點大家務必清楚。
有些法師說:極樂世界是一所大學,阿彌陀佛是校長,往生的人是學生,它的錄取線很低,其他學校是500分,極樂世界只要250分。這樣講也很好,但我們千萬不要因為錄取線低就懷疑它,因為這是佛陀的大悲而並非世人的無奈。如今阿彌陀佛正在彼刹廣轉*法 倫、造就英才,同時也在廣納豪傑、集聚賢才;既然如此,那我們為什麼還不發願呢?
另外,關於阿彌陀佛與賢劫千佛等發心及發願的詳細情況,可從《大悲白蓮花經》(即《悲華經》)中了知。《悲華經》譯於北涼時代,它由中印度曇無讖譯師翻譯,這部經宣說了釋迦牟尼佛以大悲心攝持濁世眾生的經過,並以無有垢染的白蓮花來讚歎釋迦牟尼佛的五百大願,還宣說了賢劫千佛的發心等內容。總之,這部經的功德非常大。在漢地,蕅益大師曾經弘揚過此經,漢傳佛教很多修行人對此經也很重視。以前我從廈門回學院後,也曾印過一批《悲華經》與道友結緣,希望大家能再看一看。
其實,《釋迦牟尼佛廣傳》中的內容很多都出自《悲華經》。以前我翻譯《釋迦牟尼佛廣傳》時,很想把《悲華經》中的內容直接搬過來,但後來發現,藏文與漢文很難對上,再加上現代人也不一定看得懂,所以最後還是從藏文作了直接翻譯。關於《釋迦牟尼佛廣傳》的翻譯,我是以閉關的方式進行的,當時住在174醫院,在五個月中我一直未跟任何人有過聯繫,身心非常清淨。通過這次翻譯,我對本師釋迦牟尼佛及白蓮花般的五百大願生起了不退轉的信心。從那以後,我就盡己所能勸大家念誦《釋尊修法儀軌》,因為我覺得所有佛弟子都應憶念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恩德。
釋迦佛對濁世眾生恩德非常大。如果佛陀在因地沒有發願度化我們,如果他成佛後沒有為我們宣說正法,那我們將永遠沉溺在輪回當中,而無有解脫的機會。正因為當年佛陀的發願和慈悲攝受,我們才看見了解脫的曙光,最起碼在彌勒佛出世時,在釋迦佛教法下具足三皈五戒的人都能獲得聖果。在《釋尊修法儀軌》中,麥彭仁波切把《釋迦牟尼佛廣傳》歸攝為一個偈頌,即:大悲攝受具諍濁世刹,爾後發下五百廣大願,贊如白蓮聞名不退轉,恭敬頂禮本師大悲尊。確實每一位佛弟子都應為了一切眾生擺脫輪回之苦,而至誠恭敬地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輪回的痛苦無量無邊,以人類而言,身心的方方面面都苦不堪言。有些道友問我:為什麼我天天要和不願意接觸的人打交道?而自己喜歡的人卻不能常相聚?我說:這就是怨憎會苦與愛別離苦。因為你前世欠他的感情和錢財,或者前世害過他,所以今世你不想面對他,他也會天天看著你;你不想跟他說話,他也會跟你搭上腔。同樣的道理,你喜歡的人,他很快就會離開你,而不可能常在一起。這就是輪回的本性。其實於人而言,這樣的怨憎會與愛別離根本不算什麼痛苦,在這一點上可能每個人都有自證分。
拿看病來說,生了病不看也不行,要看的話,現在很多醫院都要求醫生每月要賺多少錢,而很多醫生的醫德又很差,所以即使沒有大病,也要給你開一大堆藥,或者讓你輸液、檢查……但病人也沒辦法,只好眼睜睜看著挨宰。此乃看病之苦,而真正的病苦就更難以忍受。此外還有生、老、死、求不得與五陰熾盛苦。人道尚且如此痛苦,那三惡趣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而所剩的天道與阿修羅道也極為痛苦。幸運的是我們已值遇了脫離苦海的捷徑——淨土法門,故大家皆應對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生起感恩戴德之心。
另外,大家一定要多看這樣的大乘經典,千萬不要在沒有意義的個人恩怨上用放大鏡來放大,而應在對今生來世有意義的大事上花時間、下工夫。
好,今天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