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勳 佛教徒企業家的三種境界
杜兆勇
《三月風》 
 
    市場經濟的動力是企業,企業的動力來自企業家。企業家又向哪里尋找自己的動力呢?制度企業家的呼聲一時鋪天蓋地,以為只要解決了產權制度問題,企業家就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其實制度有兩個層面,產權制度硬的方面屬於法律,易於解決,而軟的方面——文化傳統則不易解決。而企業家要想成功,制度的軟硬兩個方面均不可或缺,他們的高下之分更多在於對於後者的把握。香港企業家楊勳作為一名佛教徒企業家,用他的三種境界給我們作了演繹。

    羅漢境界:自立度己

    楊勳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說,按照佛教經義來講,人的第一境界就是度己,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自立。人生在世,要不給別人添麻煩,就必須自立自強,勇猛精進,而不是消極避世。他的自立經過了漫長的修煉過程,第一階段的基礎打得比較牢。

    楊勳1952年出生在廣東惠州,1972年去香港謀生。楊勳說,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他不會去香港。時也、運也、命也,環境造就了楊勳。好在他去香港前兩年,他的胞兄楊釗已經在香港落腳,這給了他冒險的希望。楊勳到了香港,發現哥哥也只是服裝廠的一名熨燙工而已,自己也就隨便到一家服裝廠幹起雜工,每天能掙到五六元港幣,這已經讓他大喜過望。

    楊勳在服裝廠積極肯幹,很快不再幹雜工,也幹上了熨燙工,精益求精,觸類旁通,這都是他來到花花世界不陶醉,自省自勵的結果。

    楊勳的發家是從加工牛仔褲開始的,當時他們的工廠接到一批定單,是給牛仔褲打格子,這活路有相當的技術難度,其他廠家均視為畏途,楊勳他們也沒有試過。但是他們不捨得放棄定單,給客戶說兩個禮拜後答復。在這兩個禮拜裏,他們日夜攻關,終於克服了技術上的難題,勇敢地接下定單,定單完成一批又來一批,最後他們每一個人都成了打格子的大王。僅僅一年時間,到1975年,兄弟倆共同開辦的一家小公司——旭日制衣廠,就擴大為旭日集團。楊勳兄弟的荷包極度膨脹,這第一桶金奠定了他們的事業基礎。

    香港雖然是個自由港,也並不是具備所有的競爭優勢。楊勳開始主動出擊,到更具競爭優勢的東南亞、到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去投資開工廠。當楊勳得知1978年中國國務院的批文准許“補償貿易、來料加工”這八個字的時候,覺得自己作為第一批參與推動改革開放的港商,汗水沒有白流,之所以採取這樣的發展道路也是為了規避香港出口貿易的配額限制。
楊勳要駕禦企業存活下去,做大做強,必須有源源不斷的利潤支撐著。老等著國外的單一定單,心裏很不塌實,產品線要延長,很快襯衣、外套、T恤衫、毛衣等各種廠子建立起來,開始自己做銷售,最終成為產供銷一條龍的跨國企業。

    加工生產的優勢當然是看家本領了,要適應日趨激烈的競爭還得多練幾手。然而這種能力的提高,並不簡單。楊勳開始讓銷售指導生產,貿易的份量自然在逐漸增加;服裝品牌的打造更非一日之功,楊勳便買下了澳大利亞的第二大休閒服飾品牌——真維斯;仔細清理企業的家底,找出比較優勢,兄弟倆決定拿出1/3的資本,投入房地產、金融行業,由楊釗親自經營;剩下的2/3專注於生產和貿易,由楊勳直接管理。旭日集團這樣一個多元化的、尤其在休閒服飾方面產供銷完全自主並具備和世界一流企業合作的跨國公司,如佛教中的蓮花一樣不失親合力,同時煥發出強大競爭力,楊勳正用一雙巧手輕輕托住。

    菩薩境界:回饋度人

    楊勳的心術、法術、取物、禦人,伴隨旭日集團的成長,開始進入第二種境界。第一、第二兩種境界之間明顯的界限就是,從不給別人添麻煩,到有能力幫助別人。

    旭日集團的子孫公司多達80多家,其中旭日企業有限公司是1996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公司。旭日集團公司遍佈海內外,為所在國家地區創造了大量稅收,員工計有33000餘名,這本身就是搭建了眾生活動的平臺,可以說為社會分擔了巨大的責任,是最大的回饋社會。

    楊勳回饋社會的直接形式,也是多種多樣。他連續十幾年贊助真維斯服裝設計大賽,吸引國內200多家大學、公司參與,鼓勵具有服裝設計才華的青年學子、優秀服裝設計師早日脫穎而出,也讓真維斯的休閒服飾文化和理念能夠被大眾穿在身上,走入生活。近年,他又順應世界潮流,贊助真維斯極限運動,借用極限運動“突破、挑戰自我”的精神,關注青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長,使他的主要客戶群體——15歲~30歲的年輕人如癡如醉。這是一種人性的自然釋放和複歸,被楊勳詮釋為“有心就有翼”、“飛吧,從真維斯開始”。

    楊勳每年援建一所希望小學,轉眼之間,第一個“五年計劃”已經完成,“二五”已經付諸行動。“健康快車”公益行動同樣牽動楊勳和旭日集團的愛心,用善款300萬元港幣推了一把。

    身為河北省政協常委的他,一直關心河北的發展。他認為,人的差別很大程度上就是觀念的差別,要解決社會發展的問題,關鍵是解決人的素質問題,特別是管理者的素質問題,積極推動管理者觀念的轉變。因此,他贊助河北省公務員的培訓。

    中國抗擊非典,楊勳一面在寺院為國人祈禱,一面捐資給非典重災區河北省,用出世、入世兩種身份與非典戰鬥。

    楊勳修佛10多年,對度人的理解並不是通常所說的回饋、回報,而是一起發展。

    佛境:度一切因果 可持續發展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楊勳對佛的理解是積極的、入世的。他說,佛不離世間,度一切因果,通常可以理解為可持續發展,這就是最為玄妙的第三種境界––佛境。要普度眾生往極樂世界,即讓他們生活美好,就需要有大能,而這種大能需要競爭來實現。所以在楊勳眼裏,佛教是教他入世的。

    楊勳節用、利生的觀念在企業管理上很有體現,無論是在國內流行強強聯合還是購並、資本運營的時候,他都主張要看具體情況是否需要,並不盲從。他的理由是,能自己建廠,為什麼不自己建廠呢?自己的廠子,管起來得心應手,抵押給銀行,還能立即換來一筆資金的支持,達到一物兩用的效果。因為國內的法律制度並不十分健全,聯合、購並看起來省事,但也容易出問題。

    楊勳10餘年來,日間打坐苦修,從不間斷。他對於佛學很有慧根,對禪宗開山祖師慧能的《六祖壇經》張口就來,完全是一副僧貴圓頭的氣質,不愧是河北省柏林寺的護法。他以入世的精神,探究世俗成功人士的傳記,參悟其中的佛理,成就了自己的善果。除了擔任旭日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外,他還擔任河北省政協常委、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在僧俗兩界均有口碑相傳。

    過去的一切,都是未來的因果。化解一切因果,造福眾生,萬物有出有歸,萬法歸宗。企業家楊勳的三種境界也許已經超越了企業家的要求,覺悟就是佛陀,人都具有佛性,見性即佛。

    學佛要自度自度再自度,度他度他再度他。企業發展了、富了之後,要解決“富能立本”的問題,以“兼善天下”為己任。旭日集團還在發展中,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為全球最優企業300小之一,但為發展內地及香港的公益事業,在興學辦醫、扶貧救災、弘揚佛法方面已有兩億多元捐款,充分體現了楊釗、楊勳兄弟這對佛教徒企業家的情懷,將佛教文化推陳出新也已經成為整個旭日集團的特色。  

 

相關文章:
佛教徒人生態度 Lama Choedak 緣氣:(2714)
佛教徒看墮胎 陳素玉 緣氣:(4718)
佛教徒對世間相護法的態度 喜饒嘉措 緣氣:(2969)
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財富 濟群法師 緣氣:(2951)

上一篇(當代中國商人的佛學情結:) 回目錄 下一篇(佛教精神與企業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