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彌戒學習後記

  自己作為零四年剃度受戒的沙彌中的一員,和戒兄弟們一起在常住的安排下學習了沙彌戒。學習後一個感受就是很殊勝:上師的講解很殊勝、常住此次的學習安排很合理,道場對沙彌教育很重視。

  上師選擇的教材是蕅益大師的《沙彌十戒威儀錄要》,此外參考蓮池大師的《沙彌律儀要略》。這兩本書可以說是學習沙彌戒的最佳材料。尤其是蕅益大師的《沙彌十戒威儀錄要》,開遮輕重、懺悔之法,都說得非常清楚。弘一律師曾在回答別人提問時,讚歎“沙彌戒法注釋之書,以蕅益大師所著《沙彌十戒威儀錄要》,最為完善”。因此從教材的使用上,上師就讓我們站在一個很高的起點上了。

  上師的講授是非常殊勝的,上師不但清楚地講述了沙彌具體的律儀,而且闡述了沙彌這個名稱的涵義、沙彌階段的重要性、及出家人不同于在家人的特徵,還補充了海公上師集的根本戒的攝修心要,就是如何去守護根本戒的竅訣,這是在其他地方見不到的法寶。

  自己學習後,知道沙彌有三意——息慈、勤策、求寂。息慈是“息除身口惡,慈濟諸群生”;勤策是“勤修策勵故,斷除諸煩惱,而趣涅槃岸”;求寂是“出家當求趣,至彼涅槃處”。此三意都是大乘意,如息慈是息世間的染汙的感情,而後以慈悲的心來救濟眾生。瞭解了沙彌的內涵,自己很珍惜沙彌這個身份。那麼,沙彌戒是否是小戒呢?沙彌戒是別解脫戒之一,別解脫戒是菩薩戒的基礎,菩薩戒本身也包含別解脫戒,沒有別解脫戒的基礎,上面是建不起菩薩戒、密乘戒的;且沙彌戒守不好,守好比丘戒也決定是一句空話,因此沙彌戒絕不是可以忽略的小戒。

  沙彌階段的重要性:三寶的住持以比丘僧為核心,有如法的比丘僧,正法才能久住,在僧團中比丘的地位是最崇高的。那麼作為沙彌,是不是應該儘快去受比丘戒,來“住持正法”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沙彌的律儀還做不起,作為沙彌還不合格,而去急迫地受大戒,出來的比丘也不會合格,不但不能對正法久住起積極的作用,還會損害佛法。僧伽教育的基礎都是在沙彌階段打下的,但沒有這個地基,高樓大廈是建不起來的。通過此次學習沙彌戒,自己知道自己很多沙彌的學處都還做不起,也就不想急急忙忙地求受大戒,自己希望沙彌的階段能夠長一些來轉變自己。

  剛出家時,自己知道作為一個出家人是不同于在家人了,但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心裏很模糊。上師對沙彌十戒和威儀都講得很詳盡,包括如何掃地等等一些小事都細細地對我們做了交待。通過此次學習沙彌律儀,對自己這個身份該是怎樣的行持比較明確了。遺憾的是,自己的煩惱習氣很重,知道該怎麼做,就是做不起。

  除了具體的律儀講得很細,上師講的沙彌戒的一個殊勝之處就是把出家人的精神特質說明白了,沙彌把握住這些特質,對於儘快完成在家人到出家人的轉變、把沙彌學處做到位有很大的幫助。什麼是出家人的精神特質呢?

  出家人是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出家人艱苦奮鬥是為了自他同成佛道,不是為了更好的五欲的享受。

  出家人是要遠離放逸的,在家人生活在五欲中,“放恣六情”,許多放逸的事情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而出家人要成道,必須要“藏六如龜”,關掉放逸之門。

  出家人以不自在為樂,怎麼不自在會是樂呢?不知道佛法的在家人隨順貪、嗔、癡去追求五欲,這是貪、嗔、癡的自在,結果是人被煩惱牽著走了,而且產生許多的鬥爭、冤仇,無邊的苦。出家人以戒來降服自己,不讓貪、嗔、癡自在,最終得到道的自在,解脫的大自在。

  除了上師殊勝的教授,還要感恩常住的組織。常住在我們剃度出家受沙彌戒一個星期後,就安排我們開始學習沙彌戒。整個的學習過程延續了約有半年的時間。學習主要由這麼幾個環節組成:聽經、討論、兩組對辯、演講、復習、筆試,可以說這樣的一個流程是很完美的。

  我們學習基本上是三天聽一講,每講約一個小時。聽講後,自己回去看教材、看參考書、作習題。然後第二天討論,所有的沙彌分兩組,每組各有一個比丘師父做學習指導,討論過程中氣氛很活躍,大家提問很積極,討論得很細緻,在生活做事中沙彌律儀可能牽涉到的地方都提出來了。在所有的內容學完後,又組織三次的兩組對辯。也就是所有的沙彌分兩組,在大師殿面對面坐著,相互地問難,氣氛很熱烈。之後常住安排大家就學習沙彌戒作了一次演講,每個人都發表了演講,每個人都把寶貴的心得掏了出來,如人身的暇滿難得、別解脫戒的珍貴、將以更殷重的心去持戒等等,大家更加明確出家是為了什麼。而後,為了督促大家把所學的內容掌握得更牢固,常住給大家統一安排了約兩周的晚自習,作指導的比丘師父通過提問等方式督促大家復習。最後,常住就十戒和威儀分別安排了兩次閉卷的筆試。

  通過此次學習,例如在討論等過程中,戒兄弟們相互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加深了感情。值得一提的是,戒兄弟們在各自的寮口工作之餘發心整理了上師的沙彌戒講記,大家分工合作,有的人記錄,有的人錄入,有的人校對。這樣子,在每一次聽講前都努力把新一講的文字資料列印出來,送到學習的人手上。有了文字資料,大家學習也就更細緻,更深入。

  沙彌戒的學習是道場整個沙彌教育的一部分。此外在生活、做事中也可以體會道場給予的沙彌教育。

  上師的構想本道場是集佛學院和古代叢林的優點於一體的。這種想法在日常修學中的一個體現就是講寺的教學不是向學僧灌輸佛學知識,學僧也不是一味地學教理。學僧的日常生活主要包括:五小時的上殿念誦、在各自的寮口做事、學教理、修加行等。從此可見,學教理只是其中的一塊。因為佛法與世間學問的不同之處是學習佛法主要是為了改變自己內心的,教理掌握了,但如果不融入心中,那麼這樣

  的學習是失敗的。所以講寺除了學習外,更多的是讓學僧在上殿念誦、為常住做事等過程轉變自己。作為一個出家人,重要的是道心,對上師三寶的恭敬心、對業果的認識、對戒律的重視程度,沒有這些,教理學得多,很可能成為惡趣的因。

  道場裏比丘、沙彌的層次分得非常清晰,這樣子沙彌可以明確自己的身份,有助於去除我們的在家習氣、降服我們的慢心;道場一直是半月誦戒,誦戒要求背誦,不能拿著戒本讀,沙彌也隨學比丘,半月誦沙彌戒,例如年三十的下午仍然是誦戒。這樣從出家一開始就可以如法地誦戒。

  上師在講解中還多次強調培福——也就是為僧團做事是很重要的。自己通過學習,知道了三點:一,要成佛福德、智慧兩種資糧都要全,且福報不夠修行容易翻船;二是在僧團中做一點事,培的福比在外面大幾億倍;三是沙彌階段正是為僧團做事、懺除罪障、積集資糧的時候。道場每個人都有事要做,且差不多每天都要做事,為常住做事,較之學教理,更可以發現自己的煩惱,對治自己的煩惱。而且道場中比丘師父們做事做得比沙彌多,這是一種更重要的教育。

  沙彌教育是最為注重施教時機的教育,錯過這個時機就不可能再補了。由於知道了沙彌教育的特質及重要性,自己對自己能處在這個道場更感到慶倖。目前對自己來說,就是自己的行持、威儀太糟糕,希望沙彌的階段能長一些,能改變自己,把沙彌的學處盡可能多地做起來。

 


上一篇(誹謗一位上師等於誹謗一切) 回目錄 下一篇(大圓滿法加行 因果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