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派的特點

格魯派是在噶當派的教義思想和行持作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稱為新噶當派。宗喀巴大師如何發展了噶當派?在顯教方面噶當提出《道炬論》,先修出離心,後修菩提心,由小乘到大乘,由顯教互密乘,分三士道。大師本著這種思想,加入了中觀正見,成為道之三要【1】,造《菩提道次第廣論》,概括了三種士夫修學顯教整個過程。尤以在止觀方面更有精闢闡述。

在密教方面,噶當雖有密法,但未廣傳。大師闡發密乘精要意義,提出許多實修方便。由於無上瑜伽方面對幻身光明的修法提出不共教授,造《密宗道次第》對學習密教的過程,詳作規定,特別是規定無論顯教、密乘均須按規遵守律戒,這樣就形成了獨特的風規,奠定了格魯派的基礎。

  在見地方面,大師得薩迦派僧仁達瓦的説明,通達了中觀應成派見。藏傳佛教教派除格魯派外,還有寧瑪、噶舉、薩迦、覺囊等諸派承認世俗性空、真如本性、如來藏屬勝義不空、勝義有論。大師提出應成派見,認為無論勝義、世俗皆是由分別心假名安立,除假名外皆非實有,成立畢竟空說。格魯派本著中觀應成派立論提出了與其他派別不同的八點作為本派特點:

  (1)不許有阿賴耶識。

  (2)不許有自證。【2】

  (3)在勝義雖不可得,在世俗中施設外境是有,不破外境。

  (4)立敵共許【3】所依法,不必言陳盡同,故不取自立之因而立量【4】,隨順他宗說應成語,亦成正比量。

  (5)三乘各自資糧道中即生一切法無自性見,各自得聖道即已是一分證二無我。

  (6)執諦實以三毒一分為性,非所知障而為煩惱障。故執實屬煩惱障。

  (7)滅法待因而生,故是有法。

  (8)因滅法有故,過未二者非有為非無為【5】,現在成就是實(一般承認滅法是無為)。

  立此三遮五立以別于他宗。立緣起理,不許另立實體,不許阿賴耶,不許有自證,不許無外境,此三者均為遮破唯識之說。破賴耶,破自證分,即破識有實體,凡屬待不待名言安立,而有者則為有自性,有自相皆是所破,如本覺、覺性、如來藏等皆屬應破之列。但這裏有個問題,就是業果所依的問題。應成派以外他宗均承認業果所依必是實體(實事),若不是實體,諸法刹那生滅,所依亦隨之生滅,那麼如何來保持業果不失。所以小乘承認極微或五蘊為實體,為業果所依;大乘唯識承認阿賴耶識為所依;中觀自續承認意識流(識相續)為所依,而應成派說業果所依亦是依於蘊上唯由分別安名之“唯我”,從而引起我想,我造如是業,我受如是果。因緣和合安立假名,自有業果作用,不須另立所依實體。若先立一個實體即為自體有,不須觀待安立名言即有,破壞唯名假立的緣起學說。那麼要問這個分別心是什麼,應成派答復說分別心亦是由分別心安的假名,都無實事。一切法都是由分別心、安名處、假名三者因緣和合安立而生,因緣散後歸空,這假名的業果所依豈不亦隨之斷滅,如何能保持其連續性?說一切萬法皆分別心安立假名,即使“涅槃”、“勝義”亦是分別所安假名,這分別心和安名處在未安名前又在何處?是否突然而有?分別心安的假名,這能安立者又者誰?諸法變了,分別心是否隨之而變?總之,從前世到後世,從凡夫到成佛中間必然有一個不變的分別心作為根子不動,才能保證貫徹始終。所以要承認有一個有實體能統攝萬有之真性,此性為體,分別心為其用,用雖隨緣而體不變。當然,“實有為中觀之所應破”,但亦要承認是有此真心。萬法安立假名者是此心,無明實執的也是這個心,業力負荷者也是此心,任持前因後果的規律性而不斷的也是這個心,悟後轉成佛智都是這個心,故攝萬法皆為一心。佛與眾生本是一心,由於無明實執障複而不顯了,隨著險障去執,本性功能逐步顯發出來,從分別心轉成一切種智都是此一心,若非此心,豈另來一心?故迷悟染淨的根本均是一心。此心是實有,非安立而有。是本分天真,任運成就,非是造作。此本性真心看不見、摸不著,只有現量親證,不能以比量可以推測,再精細的邏輯,無懈可乘之論證,都推斷不出,若不能親證則憑佛語經教得知,此真心是萬有的總體,或稱法界,或稱涅槃,均非空無,佛說涅槃最真實。《法界贊》中說:“凡是佛所說,宣講空性義,皆為滅煩惱,非謂滅法界”。

  有此真心,緣起性空皆能建立,心性空,空是體,體無生滅,緣起即體之用,用有生滅。性空出緣起,緣起歸性空,故證佛智能有二現【6】。佛智分為如所有智和盡所有智,如所有智緣空性勝義,盡所有智雙緣二諦,佛證空性,入空性定,二現沉沒緣起歸空,佛從定起,二現起現,緣起又生。由於佛已證空性,了知緣起如幻,能現空雙運,但證明佛入空性定,並非無心,出定後佛仍有知,二現前後均是一心,非另有心,也不成斷滅,不隨二現起沒變化,故此心是真心,是無為性。同時也證明緣起性空(空有)是一直存在的。

  盡法界是一個大緣起網,縱經塵沙劫數而緣起因果毫不紊亂,其中必有一綱為之連貫,緣起千千萬萬,而真心只有一個,這就是自心本性。

  再從緣起性空的關係來看,此心是空性故緣起能依空而生。本派亦說空性雖是無為、不動,而是有法,“滅諦待因而生,故是有法”。此空有隨緣之性,能為緣起所依。不過他們說為空性,別派則說為法界,無始以來業果因緣支分,必然包在此大空法界之中,只是緣起沒有聚合,未曾出現,未安立名言,我們不知其“有”而已。所以謂之甚深空性,不可思議。若說凡不待分別安名的皆是無有,即在本派亦不許空性之中全無所有,只承認空的是實執,不空緣起。故說未安名言者皆說為無,這是斷見,是撥無因果。

  即以二諦雙融來看,二諦雙融亦在此一心之中。緣起顯現有,是在心頭上現;了知所現本空,亦是心上所了知,若無此心則誰現,誰知?故均歸結在此能現能知的一心之上。此能現知之心即是真心,當然指未起實執分別之心。真心非如木石是以覺知為性。故此二諦雙融,即現空雙運如幻,凡屬心宗,皆所共許。

  中觀自續派許自心有真實成就,屬勝義有;中觀應成派許無論勝義世俗皆由名言的緣起安立而有,非是實有,而是性空。然應成派亦曾說除去煩惱實執則顯出空性,空性即清淨心,證清淨心即成佛,可見亦是承認有心的,而非絕對的空。

  歸結起來,格魯派認為成佛證涅槃即證諸法法性、空性,為勝義諦;寧瑪、噶舉、薩迦、覺囊認為成佛為見佛性、見自心本性、本有,為勝義諦。在世俗諦上各派均同為緣起性空論,在勝義諦上則兩種觀上尖銳地對立,一主空,一主有。這空有這爭在印度也持續了數百年之久,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本來,說“空”是佛說的,說“有”也是佛說的,各有經論作為根據,釋迦牟尼說法四十九年,在早期他說的四法印:苦、無我、無常、不淨,在涅槃時又一反前說,說常、樂、我、淨。可見既同為佛說,即應皆是佛教而非外道。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龍樹在前,無著在後,其間相隔一二百年。既有龍樹的空宗,何以又來無著的有宗?空、有二宗,號稱二大車乘,可見二宗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這就是結論。

  注釋:

  【1】道之三要:即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此三是大小三乘修行的核心。

  【2】自證:自己內心的領悟或了知。

  【3】立敵共許:辯論時自己提出論點,要自己和對方共同承認之事作為前題。

  【4】立量:標準。邏輯上就是立一個論點。

  【5】無為有為:非因緣生法,無造作,無生、住、異、滅等相則為無為。有時則為實相、涅槃、法界等之代詞。有為則與無為相反。

  【6】二現:內心和外境分別存在的感覺。佛有時二現沉沒,但有時二現顯現,佛已斷實執能空有雙融,這正說明緣起有和性空仍存在于一心之中。

 

相關文章: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 宗喀巴·羅桑札巴大師 編輯部 緣氣:(11400)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 宗喀巴·羅桑札巴大師 編輯部 緣氣:(10046)
1168~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 宗喀巴·羅桑札巴大師 編輯部 緣氣:(9315)
868~格魯派仁波切 格魯派仁波切 緣氣:(8404)
766~藏傳佛教格魯派佛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 編輯部 緣氣:(8729)
674~宗喀巴大師 Tsongkapa~格魯派 himalayanart 緣氣:(8445)
672~宗喀巴大師 Tsongkapa~格魯派創始人 himalayanart 緣氣:(9181)
671~宗喀巴大師 Tsongkapa~格魯派 himalayanart 緣氣:(8939)
【No.170】格魯派佛性論 林崇安教授論作 緣氣:(9755)
格魯派密集金剛傳承簡介 緣氣:(8223)
格魯派之皈依境簡介 索南格西 緣氣:(10395)
藏傳佛教格魯派修行人一生的修行情況 雪歌仁波切 緣氣:(8908)
格魯派始祖宗喀巴大師 周成英 緣氣:(9080)
宗喀巴大師和格魯派的創立 緣氣:(9365)
格魯派尼眾僧團初探 德吉卓瑪 緣氣:(10398)
格魯派大威德金剛傳承 緣氣:(12281)
格魯派學人所應瞭解的自宗基本知識和立場 緣氣:(6901)
淺談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寺院教育 緣氣:(9170)
西藏佛教格魯派概觀 觀空 緣氣:(8159)
甘丹寺 格魯派最早建造 規模最大的寺院 緣氣:(8850)
宗喀巴對以往藏傳佛教的改革和格魯派 緣氣:(10256)
近代弘揚格魯派的兩位漢族大德及其譯著簡介 石世梁 緣氣:(7428)
格魯派公案系列 鴻泥 緣氣:(8214)
格魯派概要 緣氣:(9493)
格魯派的密法辨析與修正 緣氣:(11048)
格魯派(宗喀)教法之殊勝 郭和卿 緣氣:(8781)
格魯派勝樂金剛傳承簡介 緣氣:(7883)

上一篇(菩提道次第廣論 奢摩他章) 回目錄 下一篇(格魯派始祖宗喀巴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