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藝術的魅力

 

 

進入藏區任何一座寺廟經堂,都可以見到很多精美的“唐卡”懸於經堂四周,令人目不暇接。這些精美的宗教藝術品是何時產生的?是怎樣繪製出來的?它所繪的內容有哪些?它的用途功能是什麼?這是瞻仰唐卡藝術的人都想知道的問題,也是鑒賞唐卡應具備和瞭解的基本知識。

  什麼是唐卡?唐卡是藏語的譯音,有幾種說法:一稱“卷軸畫”,是根據唐卡有畫軸,也就是藏語所說的“唐薪”,它便於懸掛膜拜瞻仰,便於收藏攜帶的特點而言;二稱“布畫;三稱平面繪畫;還有一種說法是用彩緞裝裱的宗教美術品。根據它的特點和功能作用,“卷軸畫”較為確切。

  最初的唐卡起源於何時,還有待於進一步考證。但從唐卡的形式和功能來看,它和藏民族祖先的遊牧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崇尚佛教的雪域先民的遊牧生活中除頌念六字真言外,還需要有一種隨時可以供奉身、語、意的聖物來讚頌佛陀,瞻仰佛陀,唐卡這種宗教藝術形式自然是最理想的載體。唐卡不僅僅便於收藏攜帶,更重要的是咫尺唐卡廣闊無垠,能容三界諸佛為一堂,隨時可以瞻仰、讚頌祈禱,保佑部落和家庭平安。流傳至今的藏族傳統婚嫁迎娶儀式中迎親隊伍前面懸掛唐卡以求吉祥,望果節慶豐收轉地邊時前面唐卡引路感謝神靈保佑,在野外演出藏戲時懸掛唐東傑布唐卡於場中以示崇拜。很多地方祭山神,觀風水,修房造屋時懸掛唐卡進行祈禱等,從這些民間習俗來看,唐卡這一宗教藝術形式的形式和應用是與藏族先民遊牧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隨著歷史的推移和藏傳佛教的興盛,這種藝術形式也隨之興盛。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逐步完善,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具有濃郁的藏民族特色的完美的唐卡藝術。

  唐卡是怎樣繪製出來的呢?一幅唐卡的繪製過程是一次積累善業功德和對佛法崇拜的行為。如你或你家裏需要供奉一幅唐卡,首先要請活佛占卦,活佛根據你的生辰八字卦出你應供奉的佛,菩薩或本尊作為你的主尊以及天界地界應供奉的其他佛、菩薩。你根據活佛所卦出的內容請畫師為你繪製,畫師在繪製過程中也要嚴格按照儀軌要求進行。在過去,繪製唐卡除要求僧人或俗人畫師對繪畫技法,畫理純熟外,還要進行各種宗教儀式、頌念經文,奉獻供品或發放佈施,上師還通過觀修祈請神靈——智慧之神文殊菩薩進入畫師的軀體之後,才能進行繪製。如果畫的是密宗本尊或護法神,還要根據所畫的本尊或護法神進行入密儀式、觀修等。對畫師的衣食住行也有嚴格要求:在繪製期間嚴禁吃肉、飲酒、吃蔥蒜、近女色;並要進行沐浴潔身等。還對畫師的個人素質品行有很嚴格的要求,爾後進行精心繪製。具體繪製唐卡的過程是這樣的:根據畫面大小,將白布用繩子繃在特製的木框上,塗上一層膠水,於後用膠水和粘土混合成糊狀塗在布的兩面。待幹後,一邊用布頭沾水塗在布面,一邊用光滑的卵石進行打磨,經反復打磨後,布面平整光滑,幹後就可以起稿。起稿時必須嚴格依據畫佛像的尺度,藏語稱“提康”,意思是線房”。任何佛像或座或立都有相應的造像尺度,如果不按尺度,就不能成其為佛像,也不能開光。起稿一般用燒制的柳木炭條,完成後用淡墨線勾畫定稿,然後就著色、分染、勾色線,最後描金。繪製完後請高僧活佛進行裝藏,即在佛像的額、下巴、頸等背面寫上“翁”、“啊”、“吽”藏文或梵文明咒,並用各種彩緞進行裝裱,藏語稱“故夏”,然後送寺廟內請眾增頌經進行開光儀式,使本尊或佛、菩薩附於畫上,唐卡才算有靈氣,才能成為聖物,一幅唐卡才算完成。另外由寺廟僧人畫師奉命繪製的唐卡,施主為病人康復或為家裏去世的人進行宗教儀式獻給寺廟的唐卡也很多,有的著名寺廟還收藏有皇帝禦賜的唐卡,這樣日積月累,寺廟就成為唐卡藝術博物館。

  繪畫唐卡藏語稱“止唐”,一般是在布上畫的,也有在絹上畫的,用顏色區別的有彩色唐卡,有黑底描金的黑唐卡,朱砂底描金的紅唐卡,有金底上用朱砂描繪的金唐卡等。用材料區別的有各種綢緞剪貼的堆秀唐卡,織錦唐卡,緙絲唐卡,刺繡唐卡,甚至還有用珍珠串綴而成的唐卡,此外還有在皮革上繪製的唐卡等。

  唐卡的內容很廣,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別:

  一、佛、菩薩類;

  二、佛傳或佛本生故事;

  三、密宗本尊各神;

  四、觀音度母類;

  五、護法神、明王類;

  六、上師高僧、大成就者類;

  七、藏族歷史及歷史人物類;

  八、壇城佛塔類;還有其他如宇宙日月天體運行圖、香巴拉圖、須彌山圖、生死輪回圖等。

  唐卡中眾多的佛、菩薩、觀音度母、護法神等的形象是依據什麼繪製的呢?藏民族認為人類所有的知識分為五類,稱五明。五明又分為大五明、小五明。大五明包括工巧明、醫方明、聲明、因明和內明。工巧明是指工藝學,根據佛陀身、語、意三者不同的工巧技能形成三種不同的類別。身是指佛的具體形象,身之工巧主要是造像。如佛陀畫像,菩薩像及塑、刻、雕、鑄等;語是指佛的教誨,語的工巧包括佛經的釋讀,頌唱,刻制經文等;意的工巧包括對佛的感受、理解、意念,包括造佛塔等。身之工巧是根據佛陀所現的三身又分為三類,即法身、受用身,變化身進行繪製。唐卡是信徒崇拜的象徵物,信徒通過對唐卡佛像的崇拜取得善業功德,因此,只有將佛、菩薩等的形象按照佛經規定的尺寸、比例準確地繪製出來,才會合乎要求。這也是繪製唐卡畫最重要的事項,因而也就有了繪製佛、菩薩像的標準:《佛說造像量度經》、《聖像繪塑法知識源泉》、《身、語、意量度注疏花蔓》等大量有關造像比例論著對造像進行嚴格規範。為了佛、菩薩的形象塑造完美,還要求按佛經中記載的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作為依據來繪製,這樣佛、菩薩形象就更加完美無缺。

  藏傳佛教是以師徒傳承形式進行傳承,佛像唐卡繪畫也是以師徒傳承的形式延續的。由於藏區地域廣闊地理位置的差異及周邊文化交流的影響,形成了藏傳繪畫的不同流派:以西藏山南勉唐地方勉拉頓珠嘉措為首的勉拉頓珠畫派;以藝術家朱古南喀紮西為代表的噶瑪噶畫派(噶爾畫派);後藏藝術家群英嘉措自行創立的新勉唐畫派;慶則欽姆為首的慶魯畫派;朱古歧烏的歧烏畫派;康區德格地區祖拉卻吉朗娃為首的德格畫派等都是藏區繪畫史上著名的畫派。這些畫派在繪畫風格方面來講,後藏的畫風因地域關係,受印度、尼泊爾文化影響,在造型、佈局、施色等方面明顯帶有這種文化的痕跡,如阿裏古格遺址、托林寺、江孜白居寺,紮什倫布寺均可以看到這類壁畫和唐卡。在康巴地區因地理位置特殊,畫風受內地漢式繪畫的影響較大,從設色到山水皴法,雲彩花卉分染法到山石樹木的造型,線條勾勒等把漢武工筆劃技法引用揉進唐卡技法中,這類唐卡壁畫在康區的一些寺廟裏面可以看到。除地域影響外,在土蕃時期藏王松贊幹布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入藏後,二位公主帶進藏區的尼泊爾文化和漢族文化藝術對藏族本土文化也有深遠的影響,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唐卡中純粹的尼泊爾風格和純粹的漢式畫風都已不存在。因為它們都已融入藏傳唐卡藝術中了。

  藏族是全民信教的民族,藏族人為了繪製一幅唐卡供奉,可以傾其所有,因而唐卡繪製材料也十分講究。繪製唐卡的顏料為礦物、植物顏料和純金純銀加工製成。更有甚者用各類珠寶研磨繪製。用這些顏料繪製的唐卡經歷幾百上千年後,畫面仍金壁輝煌,燦爛如新。特別是前金的應用可以說是唐卡的絕技,金經過磨制加工後使用,除可以用金描出各種豐富的線條、圖案紋樣外,金本身的成色可以分十多種色相,可以用寶石在塗金的畫面上磨出很多種層次。這些技法在其他畫種中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們在瞻仰時見到的唐卡經千年的煙薰火燎。畫面模糊,但用金繪出來的部分仍是閃閃奪目,原因也在於此。

  當我們瞻仰唐卡時,如何去辨認唐卡所繪的佛、菩薩呢?因為唐卡裏各類佛、菩薩、明王護法、佛母上師等形象非常多,而且有的佛具有多種變化身呈現,十分複雜,加之藏傳佛教各教派供奉的佛、菩薩形象亦有差異,所以辨認完是非常困難的。通常我們先以佛的兩種變化身來區別,即真實身(自性身)和忿怒身(教會輪身)。真實身也稱之為寂靜相。就是我們平常所見的慈目善眉,四肢正常完美,表情平靜的佛、菩薩形象,如:穿袈裟的釋迦牟尼佛、燃燈佛、強巴佛、大日如來,不動如來、寶生如來、無量光如大、不空成就加來,無量壽佛,八大藥師佛等,這些佛根據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繪製,個個面如滿月,體態端莊,肩頭圓滿,體分上下勻稱等,頂成肉髻,斜披袈裟或著天衣,莊嚴地坐在蓮臺上,接受世人的祈禱。忿怒身的形象就是佛在鎮伏魔障時顯現的三頭六臂、青面獠牙的恐怖形象,畫師們根據佛經的記載把這類形象刻畫得怒目奮張,血盆大口,身上掛著人頭串,骨飾,蛇等,手裏拿著冒血的人心,配上背後的熊熊烈焰,十分兇悍恐怖。這就是通稱的忿怒相,如大威德怖畏金剛,金剛手、大黑天、六臂怙主、馬頭明王、閻魔敵等。還有一種善怒皆有的形象,通稱為寂忿相,如本尊神上樂金剛,喜金剛,時論金剛等。唐卡中千手千眼觀音,四臂觀音較好辨認,二十一度母通常以白度母綠度母為代表、白度母身白色,雙手和雙腳各生一眼,面部有三眼,頭帶鮮花五佛冠,身穿天衣,佩帶瓔珞,雙腿坐蓮臺上、左手持一曲頸蓮花,右手掌心向外、表示接受人們的求助。綠度母身綠色,左手拿一朵蓮花,左腿單盤,左腿向下舒展,腳踏在一朵蓮花上。二十一度母身色都不一樣,有金色、蘭色、紅色等。據說二十一度母是從觀音菩薩的眼睛中變化來的,千手千眼觀音,四臂觀音及二十一度母也是屬寂靜相,這些觀音和度母的形象被畫師描繪成體態優美,婀娜多姿,嫵媚動人、含情脈脈的女性形象,使人覺得她們真是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菩薩,能救眾生於水火。唐卡中常見的十六羅漢,大成就者及歷代藏王,上師高僧等形象基本是按人的形象特點繪製的。因此比較好認,唐卡中神佛的形象還可以根據肉身的顏色、服飾、坐姿、手印、標識等來區別,當然這還得具備一定的佛學基礎知識才能正確地認識。

  唐卡的內容還有壇城圖、四大洲及風火水圖、須彌山圖、天體日月星辰運行圖,香巴拉圖及根據四部醫典繪製的醫方明類圖、期巴霍圖等。理解這些唐卡的深刻內涵,沒有深厚的佛學功底是無法看懂的。唐卡的用途雖然是用於觀修、禮佛、積善祈願。但作為一種宗教藝術品,我們可以從唐卡多變的構圖形式,豐富而豔麗的色彩和優美無比的造型中領略到這種藝術形式的無限美感和魅力以及藏民族歷代藝術家精湛的技藝和虔誠的敬業精神,同時也可以享受我們祖先給人類留下的藝苑奇葩——唐卡藝術的神韻。(來源:南海海上觀音)

相關文章:
淺議藏族唐卡藝術中的紋樣題材 周曉飛 緣氣:(7317)
散談藏傳佛教唐卡藝術 李念 緣氣:(4600)

上一篇(全知麥彭仁波切簡紀) 回目錄 下一篇(西藏佛教後弘的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