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舫~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25冊~大乘文化出版社
1978年11月初版頁97-146

97頁



一、 云何緣起



莊子曰:「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
主張是?孰綱維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機緘而不
得已耶?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耶?」又曰:「雲者為雨乎
?雨者為雲乎?孰隆施是?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風起北方
,一西一東,在上彷徨,孰噓吸是?孰居無事而披拂是?敢
問其故?」釋子曰:宇宙天地之起也,人生萬物之生也,日
月時運之周行也,風雨氣節之變化也,於斯大自然界中一切
萬法,無主張者,無綱維者,無推而行者,亦非機緘而不得
已也;無隆施者,無勸是者,亦非無事而披拂也。曰:然則
宇宙天地果烏乎以運處耶?乃至風雨果烏乎噓吸而披拂耶?
一切萬有,生生變化百態不已者,果何故耶?曰:眾緣以起
,因緣成熟,而現象結果以之而起故也。是故宇宙萬法之起
,從眾緣而起;日月之周行,從眾緣而運動;風雨之變



98頁



化,乃至大自然界內一切生物,若動物,若植物,若礦物,
凡有現象形體之法,皆從眾緣而起,其中決無主張綱維之者
。所謂眾緣者何?曰:宇宙之萬法是也。此法之生起,由他
法為緣而得生起,即此一法,又為他法生起之緣。如是法法
為緣,相互以成其體,即此眾緣所成之體,又復為緣生起眾
法。如是觀之,宇宙也,萬法也,自然界也,生物聚也,一
緣之變化而已;故曰緣起。

一切有情,若人類,若動物,五趣四生,昇沉流轉,冀
樂不得,反受痛苦,誰為為之?孰令行之?復次,有情界之
轉變,或為人類,或作天眾,或為牛馬昆蟲之類,乃至或為
餓鬼地獄之類,其生活之狀態,或享受快樂,而飲食衣物自
在豐裕;或感受痛苦,而飲食衣物困乏不得。孰創造是?孰
主宰是?孰觀樂而迫行是?意者自然不變之如是耶?意者物
競天擇而不得已耶?敢問其故!釋之曰:眾緣以成,從因緣
而得結果。生滅律中,因果不爽,無誰何而為之?無誰何而
行之?無誰何而主宰?更無誰何觀樂而迫行之?曰:若爾,
一切有情昇沉變化苦樂無常,果何為而然耶?曰:為因緣而
如是也。是故人類之生死無常,苦樂時移,乃至社會界內一
切變遷,生物類中無量差異,皆從眾緣而得顯現;離緣眾外
,則無一切社會變遷,亦無一切人生苦樂差別可得。由是觀
之,人生也,苦樂也,有情界之差別也,社會現象之變遷也
,生滅無常之轉移也,亦緣之變化而已;故曰緣起。

有情眾生,由厭苦故,起上求心,止惡修善,沁心淑世
,明因果理,漸次修學,見四諦道,



99頁



曰聲聞者;觀緣生理,曰緣覺者;發大悲心,自度度生,勤
修六度四攝,求證菩提涅槃,究竟利樂一切有情者,曰菩薩
人;菩薩之極,大覺圓明,宇宙人生,一切性相,幻事真如
,如量如理,畢竟證得,為三界尊,作天人師,是曰佛陀。
聲聞緣覺,雖獨善其身而自利,然亦為消極出世之聖者;菩
薩佛陀,不顧自利,以利他為前提,乃積極入世之聖者。喻
其福樂,四聖咸已解除人生最大之痛苦,入涅槃樂。言其智
慧,四聖雖見地不同,而要皆各明自境之性相事理。論其行
為,四聖則威儀精嚴。談及福德,四聖則普為人天供養。若
廣論三乘之別,無量無邊,一如經論分別所說。如是聖者,
皆為人天眾生之救度者;四種聖人之出世,蓋為人天世間之
福音,能真實予眾生以快樂,除人類之痛苦也。或曰:四聖
自度而度人固矣!其度人之方便,又復無量,範圍時間,無
邊無盡,等眾生界,窮未來際,畢竟救度一切有情,皆令離
苦,獲諸安樂。如是之作為,誰所使耶?自動作耶?他使作
耶?抑天命自然而作耶?復次,眾生之能成聖者,出離生死
,其自然之演進歟?已成聖者之所使然歟?復次,一切眾生
,皆能成就聖者功德,何以眾生界之不減而日見繁殖?聖者
界之不增而世間罕遇,況今日世界文明之進化,眾生益感其
痛苦,大悲之聖者,果烏乎而不降生人間作大佛事濟救眾生
耶?將眾生之永為眾生與?聖者之永為聖者與?敢問其故?
曰:一初事業,皆由因緣而得成就。聲聞乘人之成聲聞者,
依其因緣故;緣覺乘人之成緣覺者,依其因緣成故;菩薩乘
人之成菩薩者,依其因緣而成故;佛陀之成佛陀者,亦依其
因緣而得成就



100頁



。是故出世聖者,皆從緣起,其度生濟世造作諸佛作諸事業
者,又何一而非從緣而起依緣而成耶?由此觀之,人天乘之
佛法也,聲聞乘也,緣覺乘也,摩訶菩薩也,究竟佛陀也,
亦緣之變化而已;故曰緣起。

宇宙萬有,人類群品,世間諸法,出世諸法,凡有生滅
現象者,皆待緣起。此一法之生成養育,待彼眾緣;彼一法
之生成養育,亦待眾緣。如是一一法之生成養育皆待眾緣,
故知諸法為眾緣而起諸法,亦即眾緣起諸法而還為眾緣。一
法為諸法緣而起彼諸法,諸法為一法緣而起此一法。如是如
是,諸法同入於一法,共起於一法,則諸法不可得。如是如
是,一法遍入於諸法,遍成於諸法,則此一法亦不可得。從
其所起之諸法觀之,唯有緣之變化現象,而諸法之自體不可
得。故一切宇宙諸法之生成養育,唯緣起而已耳!

為緣能起諸法之法,本即諸法,決無超諸法外,或出諸
法上,別有一種物力或神力以起諸法也。雖然就其為緣起諸
法之特勝點以推論,則有其各種集中觀點之不同,因此集中
觀點之不同,則為緣而能起諸法者不一。以此種為緣能起之
法,於宇宙萬有諸法之中,為一種抽象說明之緣起,在古之
印度宗教哲學上,或說為自性、神我、梵、天等等,在中國
哲學上,或說為虛無大道、無極、太極、混沌元氣、自然、
天命等等,在近代之西洋哲學上,或說為氣體、水體、原子
、電子、量子、分子等等,耶教等則說為上帝創造;在佛教
上則說為業感緣起,六大緣起,阿賴耶緣



101頁



起,空智緣起,無明緣起,真心緣起等等。所言真心緣起,
即是如來藏緣起。

上述為萬有緣起之各種觀點,雖出抽象說明的差異而不
能同一,然仍各有其主張與見地,亦皆為世間道理極成之住
尋伺地具聰慧者所研討,吾人對於佛法以外之能起萬有的諸
說,且略置勿論;今茲就佛法緣起諸說中,一探討阿賴耶之
緣起說與如來藏之緣起說。



二、阿賴耶緣起



甲、阿賴耶緣起之兩種作用



「阿賴耶」乃不具體形而普遍攝持諸法之一種精神的心
靈的作用,且為有情界類各個有情全部精神之主體,而亦為
宇宙萬有諸法之全體所依止。就宇宙萬有之本體現象說,阿
賴耶能變現此宇宙萬有之現象,所謂一切諸法,皆是阿賴耶
之現行。凡為有情心識所緣慮之一切對象(諸法),皆是阿
賴耶識之所變現。因此阿賴耶在為宇宙人生萬事萬物之生起
總緣上,阿賴耶識有兩種強有力之作用而為宇宙人生之緣起
:一者內在之執持作用;二者外在之變現作用。

云何阿賴耶識內在之緣起作用?內在之法,即指各個有
情命之生物的肉體根身而言,普通之所謂五感官,佛典所謂
五根色身之正報的有情世間是也。此五根色身,為一一有情
命之生物的全體。依生理學說,人身之機體組織,藉有十數
種之原素而組成,依唯識理,此說與四大之說可茲



102頁



成立。然而此種原素所組合之身體,由於阿賴耶識之變生。
從入母胎,執受父母精血,漸次轉令增長,成就報身;出胎
之後,復由此識所執持故,乃由外緣資養育故,漸復成長;
乃至此識未捨此身根時,此種身根終不壞滅。若復此識捨離
身根,則此身體頓失知覺,而成死尸,如木如土。由此道理
,一一有情命之生物,皆有此阿賴耶識。此識復為一一有情
命之生物之內在的肉體的主人翁,即是此識為緣而起此一一
有情命之生物的體系現象。

云何阿賴耶識外在之緣起作用?此所言外在之法,即總
指大自然界,謂吾人所處之世界國土,山河大地,草木叢林
,生活所需諸資生具,一一有情所受用者;在身外者,依科
學之分劃,為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礦物、及社會等等
,除去自身,咸曰外在,佛學之所謂依報的器世間是也。如
是紛雜難窮之器世間,所謂大自然界有不可思議的現象和神
秘難測的美妙,然亦各有其組織和生成原素,似與賴耶不甚
關係;但依據唯識之道理推究,此大自然界之演變,森羅萬
象之奇妙,有情生活之資具,生存壞滅之蛻移,皆由阿賴耶
識之所變起。全宇宙內若事若物,大至河嶽,小至原子,無
一法而非賴耶之為緣以轉變以生起也。離此識外,非僅親切
之根身必壞,即此疏遠之萬象,亦皆歸消亡。是故內在根身
,外在器界,皆非離識而獨存在。由是故可知阿賴耶緣起諸
法道理,唯識常言,唯識無外境,證明此事,經論多端,今
略示知。如成唯識論說,成就四種智慧之菩薩,即可證知一
切外境及與根身,皆依賴耶而為緣起。言四智者:一、「相
違識相智



103頁



」,謂對同一境界,有情各別,業識差別,所見各異,故知
境界為識所變。二、「無所緣識智」,如緣過去未來及夢境
等,雖無事物,而識可現,此既如是,現實所觀一切境界,
亦應無實而唯識現。三、「自應無顛倒智」,此謂凡夫異生
之智,不得實境,而常顛倒。若境實在不顛倒者,則凡夫異
生,無庸修習對治之道,應自然解脫其痛苦也。此既不爾,
故知外境不實,由內識緣而虛妄起。四、「隨三種智轉智」
:一者「隨自在者智轉智」,即現得自在人,隨其欲樂,可
以轉變一切外境,心有自在力故。二者「隨觀察者智轉智」
此即得大定力之人,能觀一境而眾相可現,定心力強故。三
者「隨無分別智轉智」,此即入見道位親證實相時,一切境
界概不現前,一相無相,真如法性,唯智斯證,心智力故。
由此故知宇宙萬法,若有體有現象者,有生有住滅相者,皆
依阿賴耶識以為緣故而得生起,亦因阿賴耶識以為緣故而得
變滅。

由此阿賴耶識兩種力用,為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生起之要
因。依其第一種作用力故,更可說明一切人生社會之內層的
變化。蓋識既為一一有情命之生物的本體因緣,則一一有情
命生物之所以成其差別者,皆因此識轉變力故。有情物之此
識,依其業力差別熏習,即變現其一類一類之有情命生物的
等級不同,大別之為低級的動物類(包括傍生餓鬼地獄類有
情),中級的人類天類,上級的超人天類之聖者類(包括聲
聞等三乘聖者)。如是如是有情類之差別,無量無邊。其一
一有情類,復有一一有情類之社會組織,生存養育。如是如
是交遍互成之各種關係,以表示大宇宙內萬類生靈無量



104頁



無邊之差別,在其各種關係交替上而現有善惡利害之無量無
邊之互異,即所謂各種之生物社會也。如是如是此種各異之
關係為識業力故,而使一一有情在各類各類之有情聚中展轉
生滅變化。如是如是之轉變威力,在唯識教上,雖八識之互
相變起,而要在其為主之阿賴耶識以為根本之緣起。是故此
現實的宇宙萬有現象與現實的人生社會現象,皆依此阿賴耶
識為緣而顯現而轉變者也。

上所述之諸法為緣而起諸法,知諸法即緣起,緣起即諸
法。今以阿賴耶識以說明緣起諸法之道理,則仍為一種說明
宇宙人生萬有諸法之方便實理,並非離卻諸法之外之上,別
有阿賴耶之物,為萬能者創生諸法也。故此阿賴耶識為緣起
而起諸法,則當知阿賴耶即諸法,諸法即阿賴耶,離阿賴耶
固一切法不可得;當知離諸法外,阿賴耶亦不可得!如是即
可推知緣起為阿賴耶,阿賴耶即緣起,離阿賴耶緣起不可得
,離緣起則阿賴耶亦不可得也。



乙、阿賴耶釋名



「阿賴耶」,是梵文之譯音,義譯曰「藏」。言阿賴耶
識,即是藏識;阿賴耶緣起,即是藏識緣起。藏識對一切法
作能起緣,由三方面而不同:一、能藏緣性;二、所藏緣性
;三、執藏緣性。能藏緣性者,就因果以言也;謂此識能集
藏一切法之種子為諸法生起之因,而諸法為此識所藏種子之
果,故應曰能攝藏識。此識如倉,諸種猶榖;能藏緣性,亦
復如是。所藏緣性者,就熏習以論也;謂此賴耶受前七轉識
心心所法之熏習,此識所熏,轉識能熏,能熏勝故;此識力
劣,



105頁



將劣就勝,以劣顯勝,故此識曰所藏。其實應曰所熏藏識。
執藏緣性者,就我相以立名也;謂此識一向無記,而為第七
末那識執以為我相故,起我見故,是則此識常為「末那」之
顛倒見慢痴愛所執持,其實相真面,不得顯現,不得自在皆
因此故,故應名曰我受所執藏識。如是三藏,或就因果之關
係,或就熏習之差別,或就我相執藏之顛倒,皆能顯示此識
與宇宙人生萬有諸法之互待關係的因緣條件。此種關係條件
,極其繁雜難知,如八識頌「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
為風,受熏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此阿賴耶識之
全體寫照也。

復次,此識為諸法緣起,前二種義通指情與無情,而亦
攝無漏種子,故又通漏無漏。第三義則唯就精神之有情以言
,且唯有漏也。就能藏言,賴耶攝持宇宙人生萬有諸法之本
質種子,而不失不壞,若遇勝緣,種起現行,故此能藏之所
藏性,乃宇宙萬有之本體也。就所藏言,賴耶全體為轉識境
界等熏習,即是宇宙人生萬有諸法之轉變熏習,而此能熏習
之種種轉識(人生),種種境界(宇宙)及其熏習時之各種
差別,一一不同。故此所受熏識之表現,即彼能熏之轉識境
界;故此所藏之能藏性,乃宇宙萬有之現象也。就執藏言,
此識為末那執以為我,由執我故,諸轉識等,顛倒變現,造
作諸業,人生社會之變遷,萬類有情之升沉,五趣四生之流
轉,皆此被執藏之現象也。今特列一表以明之:



106頁



阿賴耶識

┌──────┴───────┐

三執藏 二所藏 一能藏

∣ ∣ ∣

我相執愛 熏習性 因果性

∣ ┌─┴─┐ ┌─┴─┐

人生有情 此識為 轉識諸 此識所 種子能

個別之本因 所熏 法為能熏 藏種子 生諸法


∣ (果) (因) (因) (果)

∣ └─┬─┘ └─┬─┘

人生諸法 諸法為宇宙現象 種子為宇宙本體

之緣起 (熏習依於現行故) (能藏一切為種子
故)

└────┬────┘

宇宙諸法之緣起



丙、阿賴耶之異名與分位



此有組織性有攝持性之阿賴耶識,為宇宙的人生的一切
諸法之本體,故宇宙諸法烏乎而有?由阿賴耶緣起而有。人
生萬有由何而有,由何而生滅變化?由阿賴耶而有而生滅變
化。然此為宇宙萬法之總緣之阿賴耶,因變現之威力極其廣
大,故歷來研究者之說明,亦復不一。其所安立之異名,尤
復不一,今特一一舉之。依成唯識論別立:(一)心,由種
種法熏習,種子所積集故。(二)阿陀那,執持種子及諸色
根令不壞故。(三)所知依,能與染淨所知諸法為依止故。
(四)種子識,能遍任持世出世間諸種子故。(五)異熟識
,能引生死善不善業異熟果故。(六)無垢識,最極清淨諸
無漏法所依止故。(七)根本識,是眼識等所依止故。(八)
有分識,是恒遍三有之因故。(九)窮生死蘊,唯有此識窮
生死際故。(十)愛樂欣喜阿賴耶,有情執我生愛著



107頁



故。(十一)名意,真能結生相續故。(十二)名了,心意
識了,名之差別故,了別根身器界種子故。(十三)名初能
變識。(十四)名第八識。(十五)名如來藏識。

此諸名字之不同,故其含義有別。名義故別,則其在於
法界有情類之分別位次,亦復廣狹不一。就其名義分位之各
異,以推定其變現諸法而為緣起之功能勢力,亦復差別。名
字雖有如是之多,而其體則一也。名之所以不同者,蓋因其
染淨熏習勢力之別故也,然此識之所以能支配變現盡虛空遍
法界之一切諸法,而又各別顯現不同者,蓋因其與諸法間之
互相熏習轉變之所致。熏習之力,在有情界交互關係上,佔
最重要之意義,一切社會關係之轉變,宇宙天地之推易,皆
由此識與轉識之熏習力所使然。所謂為人、為天、為地獄、
為餓鬼、為傍生,皆由此識與諸轉識熏習力所使然。所謂為
人、為天、為地獄、為餓鬼、為傍生,皆由此識与諸轉識熏
習力故變現不一,乃至為出世之聲聞人,緣覺人,菩薩人。
並與佛陀,無不由於此識與轉識之熏習勢力而使其成就也。
故知此阿賴耶為諸法緣起,而亦有等級分位之不同,勢力之
支配亦因之有別。茲將異名之分位勢力表示如次:



108頁



┌(一)人──┬┬┐ ┌─一、心

∣(二)天 ∣∣∣ ┌─∣─二、阿陀那

∣(三)地獄 ∣∣∣ ├─∣┬三、所知依

∣(四)餓鬼 ○∣∣──∣─┤└四、種子識

十法界┤(五)傍生 ∣○∣──∣┬∣─五、異熟識

有情類∣(六)阿修羅┘∣∣┌─∣∣∣─六、無垢識

∣(七)聲聞 ∣∣∣ ├∣∣─七、根本識

∣(八)緣覺 ∣○∣─┤∣├─八、有分識

∣(九)菩薩──┘∣∣ ∣├∣─九、窮生死蘊

└(十)佛陀───┴┤ ∣︰├─十、愛等阿賴耶

∣ ├︰∣─十一、意

∣ └︰∣─十二、了

∣ ︰├─十三、初能變識

∣ ︰└─十四、第八識

└──┴──十五、如來藏



依此表觀之,阿賴耶之種種異名與十法界有情之關係,
可推知其如何而支配十法界之有情也。在成唯識論,大別此
識為二位:「一、有漏位,無記性攝,唯與觸等五法相應,
但緣前說執受



109頁



處境。二、無漏位,唯善性攝與二十一心所相應。」

十五名中,一、八、十、十三、十四之五名,唯通有漏
位之異生。五、九、十五之三名,則通於九界之聖凡有情。
餘二、三、四、七、十一、十二之六名,則通十界聖凡位。
第六一名,唯通佛位。此各種異名,就有情之類別與其智識
之程度以為准定,具有某種智慧,踞於某種地位,即由某種
名義之阿賴耶識,以變現其種種境界之現象,若捨離某種染
污熏習之境地,亦即捨去其阿賴耶之某種名義矣!



丁、阿賴耶緣起之現實



(一)熏習阿賴耶之所以能為諸法緣起者,當為其熏習
之意義。熏習在唯識學上佔重要之地位,蓋若無熏習之事實
,則無種子,無種子則無現行,無現行則無一切異生之依正
現象,亦無一切聖者之依正莊嚴。坦率言之,無熏習則在因
無種子,在果無異熟也。換言之,即無阿賴耶。倘無此識,
則一切法無矣。故知賴耶之所以成為阿賴耶緣起者,由於熏
習。一切眾生之所以沈淪五趣生死流轉者,由於熏習。二乘
菩薩之所以出生死修萬行者,亦因熏習。成唯識論云:「一
切皆有異熟種子,皆異熟生。……由熏習力,轉變成熟,立
異熟名」。究竟成佛,圓滿果德,而復展轉教化有情者,皆
因熏習之故也。熏習通染淨,通漏無漏,由熏習而成種子,
由種子而起現行,即由熏習之原因,而成結果之現象也。故
宇宙萬有以阿賴耶而為緣起,阿賴耶識由受熏習而成其



110頁



緣起。如成唯識論第二卷云:

種子皆熏故生,所熏能熏,俱無始有,故諸種子,無
始成就。種子即是習氣異名,習氣必由熏習而有,如
麻香氣華熏故生。如契經說:「諸有情心,染淨諸法
,所熏習故,無量種子之所積集」。論說「內種定有
熏習,外種熏習,或有或無」。又名言等三種熏習,
總攝一切有漏法種,彼三既由熏習而有,故有漏種,
必藉熏生。

無漏種生,亦由熏習,說聞熏習聞淨法界等流正法,
而熏起故,是出世心種子性故。

種子各有二類:一者本有,謂無始來異熟識中,法爾
而有,生蘊處界功能差別,世尊依此說諸有情,無始
時來有種種界,如惡義聚法爾而有。……此即名為本
性法種。二者始起,謂無始來數數現行熏習而有。…
…諸論亦說染淨種子,由染淨法熏習故生,此即名為
習所成種。


由此證知阿賴耶之能成為緣起者,由於熏習。熏習在經
論皆說為一種習氣,習氣即吾人常言之習慣性也。此種意義
,在普通之心理學上,為一種普遍的習性。孟子曰:「仁義
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語云:「性相近也,
習相遠也」。應知一切萬物,唯心所造,豈獨仁義禮智哉?
舉凡一切人生社會之各種景象,各種狀態,人智之賢不肖,
人性之善不善(中國性善性惡之說)「,何一非熏習與種子之
關係而使然耶?又如孟子云:「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
之心,人



111頁



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辭讓
之心,人皆有之。……」此固為熏習所成之種子心心所之現
象也。故知人性之善惡,在乎其熏習之善惡,所謂轉識心浪
之熏習也。社會環境之好壞,亦在於熏習之好壞,移風易俗
,所謂境界塵風之熏習也。人生之果欲安樂也,宜速改其不
善之熏習,而易以善之熏習!社會之果求良善也。宜速換其
不好之熏習,而易以好之熏習!庶安樂之可得也,良善之可
期也。

有情界之熏習法,有熏習者,有被熏習者,即論說為能
熏所熏也。此二皆在於心。阿賴耶為所熏法。轉識心所境界
等為能熏法。如成唯識論第二卷云:
何等名為所熏四義?(一)堅住性,若法始終,一類
相續,能持習氣,乃是所熏。此遮轉識及聲風等,性
不堅住,故非所熏。(二)無記性,若法平等。無所
違逆,能容習氣,乃是所熏。此遮善染,勢力強盛,
無所容納,故非所熏。由此如來第八淨識,唯帶舊種
,非新受熏。(三)可熏性,若法自在,性非堅密,
能受習氣,乃是所熏。此遮心所及無為法,依他堅密
,故非所熏。(四)與能熏共和合性,若與能熏,同
時同處,不即不離,乃是所熏。此遮他身,剎那前後
,無和合義,故非所熏。唯異熟識,具此四義,可是
所熏,非心所等。

何等名為能熏四義?有生滅,若法非常,能有作用,
生長習氣,乃是能熏。此遮



112頁



無為,前後不變,無生長用,故非能熏。(二)有勝
用,若用生滅,勢力增盛,能引習氣,乃是能熏。此
遮異熟心心所等,勢力羸劣,故非能熏。(三)有增
減,若有勝用,可增可減,攝植習氣,乃是能熏。此
遮佛果圓滿善法,無增無減,故非能熏。彼若能熏,
便非圓滿,前後佛果,應有勝劣。(四)與所熏和合
而轉,若與所熏同時同處,不即不離,乃是能熏。此
遮他身,剎那前後,無和合義,故非能熏。唯七轉識
及彼心所,有勝勢用而增減者。具此四義:可是能熏



由此所熏與能熏之法交互和合,「俱生俱滅,熏習義成
,令所熏中,種子生長,能熏成種,種起現行」。種子阿賴
耶者,宇宙萬有之本體也。現行阿賴耶者,宇宙萬有之現象
也。故由熏習,阿賴耶為緣起而宇宙現實,人生現實。如表


賴緣現熏

耶起實習

┌──┴──┐

轉識等 阿賴耶識

∣ ╱ ∣

∣ ╱ ∣

能∣──→∣所

熏∣←──∣熏

└──┬──┘

╲ 熏變 ╱∣

╲╱ ∣

種子 ∣

本體∣宇宙∣

──┼──∣

↓轉變∣

現行 ∣

現象 宇宙∣

─────∣

╲ 熏∣阿

↘變∣賴

╱ ∣耶

╱ ∣

能∣────∣所

熏∣────∣熏

╲ ╱

╲╱

熏變



113頁



(二)種子 一切法之生起,由於阿賴耶識所攝持之一
切種子,遇因緣故,而得生起。種子者,「謂本識(阿賴耶
)中親生自果功能差別」。各類種子在阿賴耶識上,由賴耶
所攝持,並非賴耶能生諸法種子。由此知阿賴耶在諸法之生
滅熏變的過程中,雖具有吸引性之攝持力,而不能主宰諸法
之生滅命運,諸法之生滅熏變,仍為諸法之眾緣關係。然諸
法種子與「本識及所生果, 體(本識)用 (種子)因(種子)果
(現行),理應爾故,雖非一異,而是實有」。是謂種子,即
是阿賴耶識之所攝藏,亦即是阿賴耶識。雖不定一而亦不定
異故,故由種子之因,而親生諸果現象。一切法在種子位,
由賴耶攝持故,種子不異賴耶故,種子為賴耶之因相。諸法
在現行位,由賴耶所轉變故,亦攝持故,現行諸法亦不異阿
賴耶故,一切法之異熟現行,為賴耶之果相。宇宙萬法之生
滅,人類眾生之差別,即皆不離其因果關係,而因果之本相
,又即為阿賴耶識。故就諸法種子義,現行義,可以推知宇
宙人生之現象,由於阿賴耶識而得現實者也。如表:



114頁



┌本體位─因─種子

┌宇宙界┤ ╲ 因相阿┐

一∣ └現象位─果─現行 ╱ 賴耶識∣

切┤ ╳ ├賴耶緣起

法∣ ┌本體位─因─種子 ╲ 果相阿∣種子
現實
└有情界┤ ╱賴耶識┘

└現象位─果─現行╱



(三)四緣 一切法之生起,其種子由於熏變,其現行
則由種子,是為唯識緣起之正理。然諸法之起,所藉之緣實
不僅賴耶。因賴耶為諸緣中之最重要而有力者,唯識常說為
一切法之親因緣者,故說阿賴耶緣起。其實諸法生起之緣,
應具四種:一、因緣,謂種子賴耶,即一切法(若色若心)
各自親生自果之因。若宇宙體相,若人生心理,若環境差別
,皆由其自種為因緣而生;如榖之有榖種子方生榖芽等然。
二、等無間緣,謂心心所法(除無學者最後之心)前念引後
念故,因此而有一切心理變態之不同。三、所緣緣,即是一
切心心所法所知所緣之境界現象。廣義之所緣緣,謂此種種
境界現象,一方面有力助生,一切現象界諸法;(此即作增
上緣)一方面亦有力引生一切心心所法之各種變態。故就所
緣緣說明諸法,此緣即是唯物論,不但現象環境,是心所緣
所知之



115頁



物而生起,即心理之各種變態,亦皆由於此環境現象而生起
,如云:「心不孤起,仗境方生」等。故一切人生社會,心
理物理,皆是唯物緣起。其為緣助生環境現象者,為唯物的
物;其為緣引生心理變化者,為唯物的心。四、增上緣,此
緣最廣,一法之生,除為直接關係之三緣外,餘一切間接關
係,或不作關係,或逆關係者,皆曰增上緣。凡一法之生,
皆藉此四緣,故緣起之「緣」當通指此四緣也。而阿賴耶又
總攝此四緣。如表:



一切法生起因緣

┌────────┴────────┐

四、增上緣 三、所緣緣 二、等無間緣 一、因緣

∣ ∣ ∣ ∣

輔 助 物 的 心 的 心 物 的

間 接 力 境 界 力 引 導 力 種 子 力

∣ ∣ ╱ ∣

├─────┼───────────┤

∣ ∣ ╱ ∣

環 境 現 象 心 理 變 態 宇 宙 體 相

└──────┬──────┘

現 四 人 宇

實 緣 生 宙



此四緣以因緣為最精深而廣博。其所緣增上二緣,雖亦
廣博而不精深,且於諸法只能為緣而不為因也。至等無間緣
範圍最狹,乃引生心理轉變之一種勝增上緣而已。又此四緣
,後後必具前前,故以因緣為基礎;而因緣者,阿賴耶識之
一切種子也。餘之三緣,阿賴耶識之現行,現行上助生諸法
之特緣而已。如表:----



116頁



四 緣

┌────────┴────────┐

三、增上緣 四、所緣緣 二、等無間緣 一、因緣

∣ ∣ ∣ ∣

├─────┼─────┼─────┤

∣ ∣ ∣ ∣

增 上 緣 所 緣 緣 等 無 間 緣 因 緣

╲ ∣ ╱ ∣

╲ ∣ ╱ ∣

╲ ∣ ╱ ∣

┌─┴─┐ 賴耶

賴耶 現行 種子

└──────┬──────┘

現 四 緣 賴

實 緣 起 耶


阿賴耶緣起與如來藏緣起之研究


上一篇(788~唯識三系之研究) 回目錄 下一篇(786~唯識學上之種子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