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眾生生嗔恨,願菩提心已失壞

《前行廣釋·第三課》   作者:索達吉堪布講

有些大德說:發心後不知護持,容易舍眾生,也容易舍佛果。

 

  什麼是捨棄眾生?本來,在諸佛菩薩前我們已發願利益天邊無際一切眾生,但在修行中遇到可恨的對境——殺父仇敵或有種種矛盾的怨敵,此時你發願殺掉他,或者永遠也不行饒益,心生如是惡念,願菩提心當下失壞。比如用繩索緊束的很多木棒,只要抽出一根,其他的也就松了,不再是原來的狀態。同樣,儘管未舍三界其他眾生,但只要對一個眾生生嗔恨而捨棄,願菩提心已經毀壞,因為已經不再是利益一切眾生的心了。所以,作為大乘修行人,發了菩提心就不能捨棄任何眾生。如果與別人吵架、打架,未過夜前一定要懺悔以恢復戒體。

 

  怎麼算捨棄佛果?未登一地的凡夫行者,包括資糧道、加行道,很容易生起退心:“得佛果太難!你看佛陀在因地漫長時日中佈施頭目腦髓,以無邊苦行利益無量眾生,最終才獲得佛果,而像我這樣的人根本無法承辦,不如求聲聞緣覺或世間仙人果位吧……”內心生起這種拋棄佛果的念頭,就是捨棄佛果。這也是舍菩提心。

 

  所以,我們要經常觀察自相續:有沒有捨棄眾生?有沒有捨棄佛果?未舍此二者,即使沒有總是在想“我要度眾生!我要度眾生”,而只有一次在上師或三寶所依前發過“我從現在開始為利一切眾生而求無上佛果,乃至成佛之後亦不舍眾生”的願,也成了菩薩。而只要未生起可怕的違品——我再也不度眾生、再也不求佛果,就沒有違犯菩薩根本戒。

 

  有了求遍智佛果、度無量眾生的目標,就必須修學聲聞、緣覺、菩薩之三乘道。修學三乘道,但我自己並不希求聲緣果位,唯一希求大乘的目標。而正是為了得到此境界,才必須如實了知道與道的差別:何為聲緣的人無我?何為菩薩的法無我?乃至遍智佛果如何無勤利益眾生……了達了道的高低、差別,就不會墮入希求自利涅槃安樂的聲緣道,更不會墮入只求現世吃穿或後世快樂的凡夫道,而會捨棄這些低劣之道。





主持人
索達吉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