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能量 運化困難為菩提道
視不理想的情境為理想的,是最有效訓練心智的修持,是轉苦為樂的方法。
在此末法時期,有著許多無可避免的修行障礙。有某些問題,如疾病,是我們必須經歷的。我們別無選擇。在這種時候,必須轉化困境,即不想要的障礙,為有利且必要的情況。如果不能在一切順逆境中都這麼做,就有退轉佛法的危險。例如,在富裕時,有漏失佛法的危險。
有一修心的偈頌說:
富裕並不好;貧窮其實更好。如果貧窮且遭遇困苦,則你能成就佛法,乞丐身是修持佛法的目標。
許多傳承的喇嘛,如密勒日巴尊者等,以苦行的生活成就正覺。聽起來上面的教示,像是說必須做真正的乞丐般,但其實並非如此。重點是要斬斷世俗攀緣——所有成就佛法的障礙之源。
另一偈頌如下:
受讚美並不好;被批評其實更好。舒適並不好;不舒適其實更好。若得到舒適,是在耗損前世所累積的善業;而經歷困難卻是上師的加持。
獲得盛名或擁有高位時,同樣也有退失佛法之危險。處於所謂如意之境,即所謂快樂人生時,也有退失佛法之危險。還有,因為擔心失去這些擁有的如意情境,也在退失佛法的危險之中。而當你身處逆境時,也有退失佛法之危險。
這使得修持神聖的佛法非常困難。如果失去任何一點想要修持的佛法,人生將變得極度貧乏。無論遭遇順境或逆境,都應該能夠轉化它們,使它們不能危害自己在佛法上的修持。困難幫助人成就正覺。
遇到問題時,想著:“這是上師加持。這樣可以除去我的惡業,清淨我的業障,並且幫助我在大乘轉念上訓練我的心智,使我能為眾生成就正覺。困難給我機會發展我的心智”。
把一切受到的傷害當成問題,以反復思維它是怎樣的一個問題,並因此而煩心,這樣無法止息自己的苦。既然是思維方式使遭遇化為苦惱,那麼就只有另一種思維方式——即認識及詮釋自己的遭遇為樂就能息止苦和不快樂的心。
因此,每當問題出現時,應心生歡喜,視之為能幫助內心啟發菩提道。遇到阻礙時,要心生歡喜,立即想著:“這看似障礙,但對我,事實上不是障礙。其實它能助長我啟發內在菩提道的證悟。如此地訓練自己,使得在逆境中也能心生歡喜。
遭遇不幸時,運用善巧的方法極為重要。換句話說,每一痛苦的經驗都是可以觀修的。不同的問題,運用不同的法門,如此善用妙法,所有的苦都可以與善融合。所有苦的經驗都成為善了。
以接受問題來代替否定問題,會使自己的心情產生很大的不同,有助於暫時停止懼怕和憂慮。在這基礎上,若能將問題與善結合,即利用問題與菩提道次第教法結合,並運用它來生起三主要道(即出離心、菩提心、及空性正見),那麼對問題的體驗事實上已成為佛法了。問題本身成了安樂的因。經歷困難消除了特別是前世的惡業,而轉化這經驗成為善,則能導致安樂。
廣泛反復地思維從痛苦中得到的巨大利益。把每一善巧的方法列出來。如此體驗問題,其利益與修持前行法——如獻曼達及做大禮拜,或觀修菩提心——的利益是相同的。仔細思維問題帶來的好處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樣才能一再增強歡喜逆境的念頭。視不理想的境遇為理想是最有效的轉念方法之一。這是轉苦為樂的方法。
|
主持人 |
梭巴仁波切
|
|